教案可以作為教學的指導和評價依據,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編寫教案時如何考慮學生的評價和反饋,以及教師的自我評估?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好的教案范例,可以看看以下的參考資料。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學目標:
1、明白集體的事應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則。
2、學習一些與大家商量辦事的基本方法和原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有事大家商量。
一、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導入。
1、學生談感受,道不滿原委。
2、思考:為什么集體的事要大家商量,而不能個人說了算?
二、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1、課件出示教材p.28圖,并附動畫配音。
2、討論:怎樣才能做出一個讓大家滿意的決定呢?
3、交流、匯報,總結、提煉。
(1)大家共同商量。(2)班委會商量決定。(3)人人參與商量決定。
(4)少代會商量決定。??……。
4、課件動畫介紹“少代會”概念及職責。
三、商議決定,達成共識。
師:集體的事情不能一人說了算,應該人人做主人,群策群力、集思廣益。
2、現場采訪:(1)在班級商量事情的時候,你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嗎?
(2)你不愛發(fā)言的想法是什么?
3、討論:怎樣讓不愛發(fā)言的同學也能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
4、商議決定,達成共識。
問:大家各有各的意愿和想法,商量時采用什么方法最后做出決定?
(1)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2)班委會討論做出決定。
(3)小組長討論決定。
第二課時??學會商量。
一、生成問題。
1、課件逐一出示p.32、33圖,并配以場外音。
2、討論:同學們,你們在商議班級事情時,還會遇到哪些問題?
二、解決問題。
2、制定“規(guī)則”。
四、學會商量。
2、在協商中做出決定。
附:聽說守則。
(1)尊重別人的發(fā)言權,不隨便打斷或輕易否定別人的發(fā)言;
(2)在民主協商中能做到求同存異,學會傾聽和吸納別人的意見;
(3)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說服他人;
(4)當自己的意見不被別人采納時,要胸開闊,做到少數服從多數。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二
知識:
1、使學生知道一些常見的交通運輸設施。
2、使學生知道幾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樹立愛護交通運輸設施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交通運輸以及交通運輸的設施。
(2)使學生知道幾種交通運輸的特點。
教學難點:
什么是交通運輸以及交通運輸的'設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景導入。
我們都到公園或郊外玩兒過,那么我們是怎么去的呢?
(坐汽車、坐火車、坐船、坐飛機)。
(學生討論,教師給予肯定。)。
2、復習導入。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交通運輸?你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對學生回答給予肯定,總結)。
過渡:大家說的都很好,可是要完成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的交通運輸任務,必須要依靠一定的交通運輸設施,你都知道有哪些交通運輸設施呢,大家把想到的寫在紙上,看看誰寫得最多。
板書:交通運輸的設施與方式。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三
教法建議:
1.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活動較多,所以應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組織好,在活動之前要明確活動的要求,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地參加到活動中,活動后要有小結,切實達到目的。
2.本課教學一定要聯系本班實際,了解本班學生在與同學交往時的問題。如:羞怯、不合群等。這樣可在讓學生演出時有意安排羞怯,不合群的學生參加演出,使本課更有針對性。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認知:
知道和同學在一起生活十分愉快有趣。
情感:
喜歡和同學在一起。
行為:
在學校里要和同學在一起。
教學重點:
是使學生知道和同學在一起生活、學習十分愉快、有趣,激發(fā)他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的情感。
教學難點:
是使學生知道和同學在一起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看一看。(使學生知道校園里同學多,大家在一起很快樂。)。
1.想一想:
每天清晨當你在校園里遇見自己的同學時,你什么心情?會怎樣做?
2.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
(1)說一說:
清晨,在校園里,同學們臉上都是什么表情?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yōu)槭裁催@么高興呢?
(2)小結:
學校里有許多同學,大家在一起可快樂了。
二、說一說。(使學生知道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游戲十分愉快有趣。)。
出示圖一。
1.小組交流:
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有什么好處?
2.小結:
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時,當你有了不會的問題,同學會幫助你;當你忘帶學習用具時,同學會替你出主意、想辦法。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會使大家共同進步。
出示圖二。
1.即興表演:
幾個同學在一起做游戲時,一個同學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同學連忙上前扶起他,并安慰他。
2.現場采訪:
當別人扶起你時,你心里怎么想?
你為什么要去扶這位同學?
(給表演好的同學鼓勵)。
小結:
和同學在一起游戲時,不僅可以玩得高興,而且當你遇到困難時,同學還會幫助你、照顧你。看!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好相處,多快樂呀!
3.全班交流:
現在你們說說是一個人學習、游戲有意思呢,還是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游戲有意思呢?說說理由。
三、想一想。(使學生知道和同學在一起應該怎樣做。)。
出示課件一(小動物學校的故事)。
1.小組討論:
小羊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你想對小兔說什么?
小兔聽了小羊的話會怎樣做呢?
2.小結:
同學見面時要主動打招呼,課上一同學習,課下一同游戲,只有和同學在一起才會快樂、有意思。
四、唱一唱。(激發(fā)喜歡和同學在一起的情感。)。
放音頻。
1.師生同唱《找朋友》。
2.表演唱《找朋友》。
五、練一練。(使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和同學交朋友。)。
出示課件二(“練一練”中的圖)。
1.小組交流:
圖中的同學是怎樣交朋友的?他們的表情告訴了我們什么?
2.即興表演。
請兩位同學到前邊來。
(1)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名字。
(2)說出同學的名字。
(3)互相握手說:“你是我的好朋友?!?/p>
叫多組同學到前邊表演。
3.小組比賽。
比比誰認識的同學多。
請認識同學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么和同學交朋友的。(對表演好的同學進行鼓勵)。
4.小結:
主動地介紹自己、認識同學是和同學共同學習、共同游戲的第一步。每個同學都應該盡快地和同學認識并成為好朋友,因為同學都是好朋友。
六、讀兒歌,總結全課。
1.學兒歌?!段蚁矚g和同學在一起》。
板書兒歌。
2.學生邊拍手邊說兒歌。
3.總結:
和同學在一起生活是非常快樂、有趣的。同學之間應該友好相處,互相關系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成為好朋友。
板書設計:
三、喜歡和同學在一起同學們,在一起,
同學習,同游戲。
你喜歡我,我喜歡你,
好朋友,多親密,
在一起,多歡喜。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四
課時劃分: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課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場景,學生觀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三、互動討論,交流,理解誠信的內涵。
涉及的人可以是學校里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過提供的范例和討論,完成表格填寫。
我信得過的人。
姓????????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其中。
5、小結,理解信任的內涵。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實就是說話真實,待人真誠;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說到做到。
6、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誠信的內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個能得到別人信任的人嗎?
五、總結。
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板書設計:??????????????我信得過他的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誰能說說誠信是什么意思?它都包含了哪些含義?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討論。
2、活動:悄悄話信箱。
三、課堂小結。
1、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2、“誠信”重要嗎?自己應該怎么做?
四、課外閱讀。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關“誠信”的故事或者格言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板書設計:
朋友失信當時。
悄悄話:
誠信是人不可缺少的東西。
第三課時。
一、揭示主題。
二、啟發(fā)想象。
三、小組交流討論。
1、怎樣做才是講誠信?具備什么條件才能走進“誠信樂園”?
2、小組選出代表匯報,全班共同擬訂進入“誠信樂園”的條件。
四、反思行為。
生匯報:例:答應的事情,我會……??。
五、制作誠信卡。
2、在班上展示,介紹自己制作的“誠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諾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況記錄在卡上。每周末,憑著這張卡進入“誠信樂園”的人,都將被授予“誠信園民”的稱號。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五
1.知道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體中,明白一個集體只有團結合作、齊心協力才有力量。
2.要從小培養(yǎng)自己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眾人劃槳開大船》歌碟。
2.有關龍舟比賽、舞獅以及交響音樂會場面的聲像資料。
活動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1)。
活動過程。
一、初識合作:音樂欣賞。
1.播放《眾人劃槳開大船》歌曲。
2.討論:聽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讓你想到了哪些情景?
提示:各種合作的場面,如龍舟比賽、足球比賽、籃球比賽、學生運動會等。
二、感受合作:交流會。
1.看到合作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2.你認為合作應該包括哪些品質?把你對合作的理解寫下來。
引導學生歸納有關合作的要點:
如:團結、團隊、溝通、勇氣、體諒、關愛、分享……合作的偉大之處在于每個人都受到尊重;不敬的音符會使合作破裂;合作存在于人們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工作之中;合作者收獲合作;有愛就有合作;了解自身價值就會合作;合作要求承認每個人的應有價值并且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合作者會對他人和任務產生良好的愿望和純潔的情感;勇氣、體諒、關愛和分享是合作的基礎。
三、故事會:理解合作。
1.播放或教師講述螞蟻搬家的故事。
2.讓學生思考:從故事中感悟。
3.提供一些與學生相關的事例,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三個同學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辯論賽,大家的合作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怎樣在5分鐘之內把教室里的課桌都搬出去。
四、小游戲:體驗合作。
1.分組嘗試:嘗試不彎曲手臂就可以吃一頓飯。讓學生模擬吃一次快餐來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2.嘗試活動:在教室墻上掛一把金色的鑰匙,高度以單獨一個人夠還差5.0公分為標準。要求兩人合作,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鑰匙取下來,由此來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3.說說你在活動中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第二課時(2)。
活動過程。
一、有趣的游戲。
1.游戲(1):
要求:學生手臂相挽,站成一圈,面朝外。然后讓學生坐下,再站起來,但手臂要保持相挽姿態(tài),而且不能破壞圍成的圈。讓學生重復幾次這一動作,且一次比一次快。
討論:想一想,哪些語言和行為可以讓游戲順利進行,為什么。
2.游戲(2):
要求:用絲帶將學生的腳踝綁在一起,兩三人為一組。給學生提供一個氣球或皮球,指導學生之間來回投球。然后指導學生與另外一組腳踝被綁住的小組投球。
游戲的目的是讓學生盡量多次投球,并且保持球不掉在地上。如果有一組學生的球經常掉在地上,喊“時間到”,暫停幾分鐘,使這一組的組員討論該如何合作才能保持自己站立并且可以成功投球。
思考這次活動對你的啟示。
二、杰出的合作。
1.講述合作的典型事例。
2.引導學生結合事例說說合作的重要性,學生親身經歷合作感受。
三、我們的合作表格。
1.要求:分組在教室里制作一張合作表格。
2.你需要決定合作形式(提示:解決問題,制作工藝,參加游戲……)。
自由組合,自由設計,在表格中記錄合作的方式,合作的過程以及感受等。制作合作表格這一活動可以持續(xù)一周或更長時間。
3.談談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
引導學生明白:制作合作表格這一活動是讓自己對合作者心存感激,合作者本人也會以愉悅的方式做出回應。
四、我的小調查。
中央電視臺每天的天氣預報節(jié)目需要許多工作人員的合作才能完成,三峽水電、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工程的完成需要多少部門或行業(yè)的合作。選其中的一項工程分組合作調查。
鰻魚的啟示(3)。
1.知道現代社會有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對手也是朋友。
2.通過活動,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有關競爭與合作的故事。
2.氣球。
活動過程。
一、鰻魚的故事。
1.閱讀《鰻魚的啟示》故事。
2.思考: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讓學生明白:當今社會,既有競爭,更需要合作?,F代人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迎接各類挑戰(zhàn),參與各類競爭。
二、競爭是什么。
1.思考:看到競爭這個詞,你所想到的。
如:可以是某個詞語,也可以是某種場面或某個具體的事件。
2.討論: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競爭和這些競爭的作用。
三、夾球同行。
1.規(guī)則:兩人背對背夾住球,不準用手幫忙;兩人側身背靠背向著前進方向運球,不許一前一后運球;交換球時,運球的同學不能用手,但其他同學可以用手幫忙換;中途掉球后,撿回球從球掉的地方重新開始參加比賽。
評分:第一到達終點得10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依次得8、6、4、2分。球掉地一次扣1分,手碰球一次扣1分,一前一后運球扣1分。
2.思考:哪組跑得最快?為什么?這個游戲中,你想到了什么?
四、論壇辯論。
辯論題目:合作重要還是競爭重要。
通過辯論,讓學生明白:在我們的生活中,競爭與合作無處不在。競爭,可以促進發(fā)展;合作,更有利于取長補短,形成合力,使發(fā)展更健康、更協調。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專業(yè)分工日趨精細的今天,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包打天下,任何重大成果的獲得都離不開集體的智慧。競爭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競爭。
鰻魚效應。
什么是鰻魚效應。
鰻魚效應是指在已慵倦的人群中加進一個有威脅的人物、刺激人群的緊張度從而保持整體活力。
“鰻魚效應”告訴我們,競爭可以激發(fā)人們內在的活力。在企業(yè)管理中同樣如此,管理者應該培養(yǎng)員工積極的競爭意識,給員工一個適度的競爭舞臺,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潛能,鼓勵他們永遠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人生。
資料:
鰻魚效應的由來。
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還沒到達海岸都已經口吐白沫,漁民們想了無數的辦法,想讓沙丁魚活著上岸,但都失敗了。然而,有一條魚船卻總能帶著活魚上岸,他們帶來的活魚自然比魚貴出好幾倍。
這是為什么呢?這條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后來,人們才發(fā)現其中的奧秘,原來他們在沙丁魚槽里放進了鲇魚。鲇魚是沙丁魚的天敵,當魚槽里同時放有沙丁魚的鲇魚時,鲇魚出于天性會不斷地追逐沙丁魚。在鲇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游動,激發(fā)了其內部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與此相似,日本也有一個漁夫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海邊漁村的許多漁發(fā)都以捕撈魚為生。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qū),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奇怪的是,返回岸邊之后,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而其他捕撈鰻魚的漁戶,無論怎樣對待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鮮活的鰻魚要比冷凍的鰻魚貴出一倍,所以沒幾年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做著同樣的事情,卻一直只能維持簡單的溫飽。
原來,鰻魚不死的秘訣,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狗魚。
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了名的死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便驚慌地在鰻魚堆里四處亂竄,這樣一來,一倉死氣沉沉的鰻魚被全部激活了。
這就是“鰻魚效應”的由來。
鰻魚效應的啟示。
啟示: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于平庸,養(yǎng)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為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政體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敗和墮落。一個行業(yè)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志,就會因為安于現狀而走向哀亡。鰻魚因為有了狗魚這樣的對手,才長久地保持著生命的鮮活。美洲虎因為有了美洲豹這樣的對手,才重新找回了逝去的光榮。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fā)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只有等著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許多的人都把對手視為是心腹大患,是異己,是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馬上除之而后快。其實只要反過來仔細一想,便會發(fā)現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而倒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種危機四伏的感覺,它會激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善待你的對手吧!千萬別把他當成“敵人”,而應該把他當做是你的一劑強心針,一副推進器,一個加力擋,一條警策鞭。善待你的對手吧!因為他的存在,你才會永遠是一條鮮活的“鰻魚”,你才會永遠做一只威風凜凜的“美洲虎”。
狗魚相對于我們來說,不僅是競爭對手,包含了新的觀念、新的思維、新的目標、新的方法;包含了你身邊的制度、你的領導、一起協作的同事;包含了挑剔的客戶與朋友;包含了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背景的同事以及他(她)不一樣的性格、愛好、習性;不管任何一個人、不管任何一個團隊、不管任何一個社群,都會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要么扮演著鰻魚的角色、要么扮演著狗魚的角色;用一種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敢勇面對身邊的人與事,相信我們的事業(yè)將因此更精彩,生活將因此而更美好。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六
活動目標:。
1、體會相互尊重、真誠相待的可貴,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學會尊重他人。
2、學會多為他人著想,多給他人鼓勵和幫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點。
活動重點:學會多為他人著想,多給他人鼓勵和幫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點。
活動難點:體會相互尊重、真誠相待的可貴,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學會尊重他人。
活動準備:學生表演的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角色表演,引發(fā)思考。
1、師:在下面的情形中,你會怎么做呢?讓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2、自由選擇以下情景(也可以自創(chuàng)其他情景),自選角色,自排自演。
(1)服務員為我倒茶水時;
(2)演出結束,演員謝幕時;
(3)同桌的日記本遺忘在課桌上時;
(4)要進老師辦公室時。
3、匯報表演,教師可參與其中,演一些不夠尊重他人的角色,形成角色沖突,引發(fā)思考、討論。
二、聯系生活,反省自我。
1、結合教材中的故事,聯系生活實際,反省自己的行為。
(1)如果你是劉宏興,你有什么感受?反省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的行為。
(2)如果你是小青,當王叔叔尊重了你的時候,你心里會怎么想?聯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得到尊重時的感受。
(3)結合朱文文和周英的故事,談談你對尊重的認識,續(xù)寫提示文要求的話。
2、交流小結:我們不應該嘲諷、挖苦他人,應該學會為他人著想,學會關心、鼓勵、幫助他人。尊重別人,,就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從而,獲得更多的朋友。相反,不尊重別人,也就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還會失去很多的朋友。
三、真誠表白。
1、過渡:普希金說:“尊重別人吧,它會使別人的快樂加倍,也能使別人的痛苦減半?!比巳硕枷M玫絼e人的尊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是我們的疏忽大意,也許是我們的幼稚無知,使別人受到傷害。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次真情表白吧,把你的歉意寫在紙上,用真誠的心呼喚朋友,呼喚友情。
2、教師引發(fā)學生反省自己曾經傷害過別人的行為。由傷害同學的行為,發(fā)散到傷害老師、家長、門衛(wèi)、工友、售貨員、公汽司機等有意無意的行為。
3、表示一下自己真誠的歉意。
4、小結:讓我們學會彼此尊重,讓快樂灑滿每一個角落,伴隨我們每一天。
四、活動延伸。
將你寫的信、卡片,送給你要表達的對象,真誠地對他說:“對不起,我愿永遠做你的朋友!”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七
1.了解古埃及、古希臘、古代的文明起源于農業(yè)文明,知道農業(yè)文明對人類文明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國古代農業(yè)文明在人類生活中所發(fā)展起來的對土地的崇拜、絲綢文化和茶文化。
參見第46~47頁。
1.收集世界古代農業(yè)文明的資料。
2.搜集有關我國農業(yè)文明的資料。
1.導入?!拔覀円呀浿懒耍热蝗祟愒缙诘纳詈蜕a活動是從農業(yè)生產開始的,那么世界人類的早期文明當然也就必然是在農業(yè)的基礎上孕育和發(fā)展起來的?!?/p>
2.閱讀與討論。欣賞教科書第20頁古埃及的歷史圖畫、古希臘的陶器和第21頁北京中山公園社稷壇的照片,并討論“這些畫面告訴我們什么?”通過討論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種植農作物的生動景象,造就了尼羅河流域發(fā)達的農業(yè),享有古代世界谷倉的美譽。壁畫中反映了古埃及發(fā)達的農耕、種植情景。古希臘陶器上的圖畫反映著古希臘很發(fā)達的耕作、種植農業(yè),由于古希臘地處歐亞大陸交界地帶,所以古希臘的農業(yè)文明對歐洲和世界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地處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又名“五色土”,取華夏大地上五種顏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壇上,表明我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舊北京還設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和蠶壇專門進行供奉和祭祀,說明由于農業(yè)著人類的衣食之源,對農事的崇拜足以證明我國的古代文明源于農業(yè),而正是這種高度發(fā)展的華夏古代農業(yè)文明,對世界的發(fā)展曾經做出過杰出的貢獻。
3.全班探究。閱讀教科書第20頁老師的話、第二段課文和豆博士的話,思考并討論:“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倫和我國古代,都創(chuàng)制了歷法?這些歷法各有什么特點?”通過討論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和我國古代為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都創(chuàng)制了歷法。種植農作物必須了解氣候和季節(jié)的變化規(guī)律,因此歷法的創(chuàng)立是為了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是農業(yè)文明的成果?!惫虐<暗臍v法是太陽歷,是現在公歷的前身;古巴比倫歷法的特點是月和星期的劃分;我國的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把農業(yè)生產和農事活動安排進歷法,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4.自由討論。讓學生展示他們搜集到的資料,并結合書上的圖片、資料一起討論,教師也可以資料。
“你知道的絲綢和茶葉嗎?知道的絲綢和茶葉對世界產生的影響嗎?”通過討論明確:絲綢和茶葉是古代品質最好、外銷數量最多、最具特點的農產品。大量的優(yōu)質絲綢、茶葉,通過絲綢古道遠銷到西亞和歐洲,把古代的絲綢文化和茶文化傳播到了世界。
“你見過用絲綢制作的服裝和飾品嗎?你知道絲綢是用什么制成的?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絲綢的.事情?”通過討論知道:“養(yǎng)蠶在我國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前,我國人民就已經開始種桑養(yǎng)蠶了,悠久的養(yǎng)蠶業(yè)促進了絲織業(yè)的發(fā)展,絲綢以其質地輕柔、美麗、穿著舒適,成為我國歷史悠久、質量最高的紡織品。千百年來,絲綢不僅美化著我國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為我國帶來了崇高的聲譽?!?/p>
磚茶),有很多著名品種。喝茶的習慣也很多,像茶道、喝功夫茶等?!?/p>
5.教師,布置家庭作業(yè)。
1.教師應當搜集一些資料,如果學生準備不足,可以做適當的補充。
2.啟發(fā)學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關資料,如本地有沒有對土地崇拜的文化遺跡、與飲茶有關的資料等。這樣的資料應當充分利用。
就本課題的學習,采訪父母和長輩,加深對絲綢文化、飲茶習慣的了解。
對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收集資料的能力進行簡單。
課文說明農業(yè)文明在人類歷史中的地位。尼羅河流域發(fā)達的農業(yè),造就了輝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兩項成就。啟發(fā)學生思考農歷的科學性。古希臘的農業(yè)文明對歐洲影響深遠。土地是農業(yè)文明的基礎。本頁照片及文字介紹了我國農業(yè)文明的若干成就。質地輕柔、色彩艷麗的各色絲綢,是蠶寶寶吐出的絲紡織而成的,絲綢是農業(yè)對世界的偉大貢獻。飲茶習俗產生了茶文化,伴隨著茶文化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茶具。的茶具種類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參照教材第20、21頁)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八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兒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還在農業(yè)生產中發(fā)揮著巨大的效益,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2.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勞動、崇尚勞動者,為我國古代農業(yè)文明而自豪的態(tài)度。
參見第34~35頁。
教師要閱讀和準備有關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兒井的相關資料。
1.導入?!扒懊嫖覀儗W習了勞動者在農業(yè)生產中創(chuàng)造了從簡單手工工具到現代農業(yè)機械的偉大成就。其實勞動者的創(chuàng)造還遠不止這些,下面我們去參觀瞻仰一下我們祖先的偉大創(chuàng)造吧!”
2.閱讀討論。閱讀教科書第14頁的課文,討論“農業(yè)生產中的‘靠天吃飯’是什么意思?”啟發(fā)學生們明確,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如果水的來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時,不可能盡如人愿,或旱或澇,沒有定數。農作物收成的好壞,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們形象地把這種農業(yè)叫做“靠天吃飯”。如果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來控制,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來勞動人民就注重興修水利,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所以說“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
3.探究活動一。觀察和閱讀教科書第14頁有關四川都江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樣發(fā)揮作用的?”通過探究知道:岷江經常洪水泛濫,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眾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魚嘴”“飛沙堰”“金剛堤”對岷江進行“三七分水”,平時七成水流進內江,用于保證澆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從外江流走。遇到岷江發(fā)洪水,利用魚嘴附近的閘門進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進內江用于灌溉;七成水從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區(qū)旱澇保收,造就了一個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繼續(xù)為人類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我們?yōu)樽嫦鹊膫ゴ髣?chuàng)造而感到驕傲。
4.探究活動二。觀察和閱讀教科書第15頁新疆坎兒井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區(qū),為什么要利用坎兒井地下暗渠來運輸和使用天山雪水?”通過探究知道: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寶貴了,如果在地表流動,會很快地從干涸的土地上滲漏掉,或被強烈的陽光蒸發(fā)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在戈壁灘上運輸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兒井。正是有了坎兒井,才可以減少水的損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農田里,正是這一古代就創(chuàng)造出來的節(jié)水灌溉工程,在因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灘上,才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神奇的綠洲。
5.教師。教師肯定學生的探究,鼓勵他們今后多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為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或者在黑板上繪制都江堰和坎兒井的示意圖。
觀察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參與和關注程度。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九
1、通過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點,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味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
2、感受學習有苦也有樂。沒有最初的失敗就沒有后來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愿意嘗試新的學習。
讓學生懂得學習有苦也有樂,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培養(yǎng)學生成功了不要驕傲,失敗了不要放棄的良好的.心理品質。
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每個同學找出這兩年做過的手工或畫的圖畫;這兩年獲得的獎狀或獎品,布置成長回顧展。
2課時。
1、請同學說說自己學會了什么。(板書課題:我學會了)。
(1)看課文p26—27插圖,學生說說是怎樣做的(重點請同學說說做涼拌菜的過程。表演一下買文具。)。
(3)太精彩太緊張了,我們唱一首歌來輕松一下。
(4)教師小結:我們學到的東西真不少。知識增多了,本領增長了,比過去更懂事了。
2、看課文p28—29的插圖,學生介紹:
(1)在學習這些技能的過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2)你是怎樣堅持學會的?
(3)你認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學習成功的經驗介紹給我們,讓我們學習學習。(板書: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4)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5)成功的快樂只有誰才能得到?
(6)教師小結:學習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有苦也有樂。只有不怕失敗,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1、我們來看王楠、馬琳、李菊、白楊等等乒乓球名將登臺領獎的圖片。
2、討論一下:誰能說說這些名將為什么能奪冠?(勤奮、不怕艱苦、不怕失敗等)。
3、大家談談:他們是怎樣使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難,不怕失敗,堅持不懈等)。
1、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我們該怎么辦?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學習中得到的樂趣。
3、教師深化教育:學習有苦也有樂。成功只屬于不怕困難,熱愛學習的人。
學了這篇課文,你學會了什么?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過程寫下來,讓同學們學習。
板書設計:
1、我學會了。
學習中有苦也有樂。
成功。
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十
1、了解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3、體驗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1、了解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2、學會選擇恰當的行為和方式與同學交往。
學會選擇恰當的行為和方式與同學交往。
1、導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學習,有什么感覺?
2、將一棵“大樹”貼在黑板的正中,并寫上“友誼之樹”。
3、請學生說說和伙伴之間曾發(fā)生過哪些美好的事情?
1、實話實說,直面矛盾
(1)、(板書課題:學會友好相處)小品表演。
(2)、請學生說說曾經與伙伴鬧過的矛盾。
(3)、請大家討論,他們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讓學生將自己組討論的要點寫在剪成的黃葉、壞蘋果形狀的紙上,再讓學生把他們貼在友誼之上。
(5)、。
2、真情對對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誼之樹。
請各小組選一個案例,先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確方法,然后將解決辦法寫在“綠葉”、“紅蘋果”上。
(2)、出示課前調查情況,讓學生討論解決。
1、教師。
2、念卡、送卡。配音樂《永遠的朋友》。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1、了解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
2、初步懂得風俗及文化的區(qū)域性特點。
3、知道多姿多彩的風俗、文化是一個地區(qū)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繼承家鄉(xiāng)風俗、文化的意識。
1、督促學生在課前利用業(yè)余時間向長輩了解家鄉(xiāng)特有的風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民間傳說、民間傳統等故事。
2、提前查閱一些相關的文字資料。
1、導入。讓學生閱讀并欣賞教科書第68—69頁的文字和照片及圖畫。從提問引入本課題的學習?!巴瑢W們可能從電視、廣播及民間故事書里聽到或看到過一些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風俗和文化,請同學們把自己知道的說聽?!?/p>
幫助學生理解“鄉(xiāng)風鄉(xiāng)俗”一詞的含義:是指一個地方特有的生活習慣,就在家鄉(xiāng)人的生活中,就在家鄉(xiāng)人的一言一行里。
3、故事會?!安煌貐^(qū)、不同民族的民間故事都滲透著一些地方的民間風俗和文化。下面我們開一個小小的故事會,請同學們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講聽,讓我們一起來分享?!?/p>
4、討論。針對學生所講的故事,就其中滲透的一些民間風俗和文化展開討論,說一說為什么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會有不同的民間風俗和文化。
5、。針對鄉(xiāng)風鄉(xiāng)俗中文明與封建迷信并存的實情,在時,強化相信科學、追求文明、拒絕封建迷信的意識,為以后的學習埋下伏筆。
搜集一些有關家鄉(xiāng)風俗和文化的傳說或故事,并與同學互相交流。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1、了解三峽工程的概況,知道三峽工程是祖國建設的一項偉大成就,它具有防洪、發(fā)電、航運等綜合功能。
2、引導學生關注三峽工程,收集相關資料,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點:了解長江三峽工程的概況,感受三峽工程的偉大。
難點:讓學生理解三峽船閘通航的過程。
1、欣賞美景(課件播放長江風光照片,同時配樂《長江之歌》。)。
2、訴說感受:你知道這些景色是哪兒的嗎?看到了這些景色,你感覺到長江是怎樣的?
教師小結: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氣勢磅礴,美麗動人,是我們的母親河。
1、了解災難(課件播放洪災實景資料及有關文字資料)。
2、學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論對策有什么辦法能使長江減少災難,永遠造福于我們呢?
1、閱讀“百年夢想”,偉人了解之夢。
3、觀看三峽大壩合攏盛況(課件播放新聞片段)。
1、知道三峽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峽工程全景圖。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發(fā)電,(3)航運,(4)其他(如旅游、環(huán)保等)。
3、觀看船過船閘的過程(課件演示)。
4、學生談感受。
1、師:同學們,讓我們用歌聲來贊美長江、贊美三峽工程。
2、師生齊唱歌曲《長江之歌》(課件同步放歌曲,圖片中加入三峽工程的相關內容)。
設疑:這“造福人民的偉大的三峽工程”它的偉大還體現在它有許多世界之最,有許多人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犧牲,請大家去收集這些方面的資料,我們在下節(jié)課中學習探討。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1、知道應當認真執(zhí)行集體中經大家民主決策出的行動計劃,這是自己的責任。
2、學會管理自己,形成主動管理自己和參與校內各項工作的意識。
3、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愿意并主動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務。
集體討論的時候,我們有積極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義務,經過民主決策訂出的行動計劃,我們也有遵照執(zhí)行的責任。
四課時。
2.說一說自己參加活動有哪些體會?
你對三位同學在一次集體活動中的表現滿不滿?
組織討論。
1.三位同學說得有道理嗎?
2.集體做出的決定,是不是可以執(zhí)行,也可以不執(zhí)行?為什么?
集體討論的時候,我們有積極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義務,經過民主決策訂出的行動計劃,我們也有遵照執(zhí)行的責任。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為集體服務嗎?
1、書中幾位同學為集體做事的情景.
我們可以參與的事情:
我們參與的體會:
我們參與的經驗:
我們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說說自己的收獲。
1、他們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說說:如果是你,你會做嗎?
學?;虬嗉壣钪羞€有哪些現在沒人管或是老師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們自己來管?
聯系實際說說,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自我管理?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給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崗位。
2、說說你怎樣來履行職責?
1、看到同學打架,周圍的人該不該管?
2、發(fā)現問題后該怎么辦?
從自身或別人的經歷中,你認為集體中類似的“閑事”還有哪些?該不該管?為什么?
學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師反映等。作為學校和班級的小主人,多學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內和分外。
品德與社會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體味家鄉(xiāng)人對方言的情感,明確方言與家鄉(xiāng)人生活的關系。
2通過將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比,了解說方言的利與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進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調查活動,收集相關的方言資料。
2、?學生收集家鄉(xiāng)方言土語詞匯,記錄下來。
3、?家鄉(xiāng)地方戲曲或方言節(jié)目錄音錄像的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活動一: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明確利弊。
1、?教師播放用家鄉(xiāng)方言表現的各種節(jié)目錄像導入,引導學生觀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學生交流,體會家鄉(xiāng)方言的特點。
4、?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家鄉(xiāng)人與方言的關系:方言存在于人們的生活,根植于家鄉(xiāng)人的生活,帶來家鄉(xiāng)人相互交流時的歸屬感和親切感,欣賞方言節(jié)目時的痛快感和認同感。這是方言對人們生活中有利的一面。
6、?引導學生交流說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便的地方。
7、?師生共同歸納:方言不得于廣泛的交流,特別是在與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時候可能會因為交流不便,耽誤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活動二:辯論會:方言與普通話哪個好。
1、對比方言與普通話。
(1)教師引導學生將事先收集的家鄉(xiāng)方言與普通話進行對比。
(2)在充交流的基礎上,糾正自己語言中的方言。
(3)完成教材第29頁圖表的填寫。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大家了解了我們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利與弊,你能否談談自己的見解,說說方言與普通話哪一個好。
(2)辯論會將學生按照見解的不同分成小組,小組合作進行辯論。分別闡明已方見解。
(3)歸納明確:普通話與方言都應該會說,針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可以選擇平民的語言,既不妨礙交流,又保留家鄉(xiāng)留在我樣身上的烙印。
活動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導學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在班上交流。
2、?底土其與普通話對比,讓自己學好普通話,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046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