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至的小班教案(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9:47:06
2023年冬至的小班教案(模板17篇)
時間:2023-11-13 19:47:06     小編:HT書生

教案的設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教案的編寫要注重靈活性,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通過研究這些教案范例,你可以提高對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一

l、初步了解冬至與麻糍的意義,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識及制作技能。

2、能獨立或與人合作制作麻糍,體會勞動的快樂,激發(fā)愛勞動的情感。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黃豆、紅糖;外出車輛。

(一)教師交代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

2、師:外出活動應該注意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教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到麻糍作坊,那兒人很多,很擠,小朋友要注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并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便亂跑。

(二)談話,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吃過麻糍嗎?

幼:吃過,很好吃。

師:你們還記得麻糍是什么樣的嗎?

幼:圓圓的,軟軟的;黏黏的,外面還有粉;特別軟,粘牙…。

師:看來小朋友很喜歡吃麻糍,說得很棒。

師:誰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

幼:我奶奶說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圓…。

師:今天,我就帶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搗米。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

師: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糍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復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幼兒觀看搗米操作情況。

(3)幼兒嘗試、腦沁。

(4)幼兒說說淘米的感覺。

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

師: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著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團米團。

(1)師:我們要將搗成的米團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麻糍。誰知道怎么把米團變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湯圓一樣,先搓圓再壓扁……。

師:到底是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舉。

(2)師:鏟一部分米團放入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3)幼兒操作,講述操作細節(jié)。

3、滾豆沙。

(1)讓幼兒區(qū)別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師:你們來嘗嘗自己捏出來的麻團。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師:這個好吃嗎?(幼兒品嘗)。

幼:又香又甜。

師: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均勻。

(2)觀看客座教師滾豆挲。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覬。

4、幼兒品嘗。

(四)小結。

師:小朋友,伯伯為我們做的麻糍好吃嗎?

幼:好吃!

師:但是做出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師傅們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么不容易!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五)延伸活動(回幼兒園嘗試做麻糍)。

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制作麻糍的過程,現(xiàn)在我們也來做麻糍,讓我們跟著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1、幼兒嘗試制作麻糍。

2、幼兒品嘗。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二

根據(jù)班級開展的民俗特色教育活動設計而成。

1、教幼兒練習用多彩泥包餃子的技能。

2、感受民族風情,培養(yǎng)動手能力。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知識:幼兒在家見過媽媽包餃子。

2、物質:每人一塊多彩泥、塑料小玩具做餃子餡、實物:餃子。

一、導入。

向幼兒介紹說明今天特色活動的內容:包餃子。

二、展開。

1、欣賞、觀察餃子的外形,啟發(fā)幼兒相互談談奶奶、媽媽平時是怎樣包餃子的?

2、鼓勵幼兒自己包餃子試試。

3、幼兒相互講述自己包餃子的方法。

教師進行小結,并講解方法:先將面壓平,放上餃子餡,然后對折成半圓,最后,把邊捏緊,以防漏餡。

4、幼兒再次嘗試制作,比一比與第一次的作品有沒有進步。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幫助幼兒實現(xiàn)自己的制作愿望,在活動中感受民族韻味。

三、結束。

組織幼兒相互參觀彼此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包餃子的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選擇孩子熟悉的生活內容,使孩子對此活動更易于感興趣。因為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三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抓關鍵詞朗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母愛的深沉,學會感恩,懂得回報親情。

4.學習作者用對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具體描寫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描寫時運用的表達方法。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餃子的圖片

師:餃子,在老師小的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到,而現(xiàn)在我們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同學們都吃過什么餡的餃子?(生答)

2.課件出示:帶花邊的餃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文圍繞花邊餃子,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文中的兒化音,指導朗讀。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交流:

(1)花邊餃子是什么樣的呢?(請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回答)

(2)我和媽媽之間圍繞花邊餃子發(fā)生了哪些事情?(引導學生根據(jù)小時候、長大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

4.學生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5.指名匯報。

三、走進童年,感受母愛

2.學生匯報,課件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反復品讀。

(隨文理解:“花招”的本意和文中的意思)

3.感受母愛的用心良苦。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2)你從媽媽的“花招”里,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說話:如果是你那位媽媽,當時你在心里會想些什么?

4.自學后小組內交流,再指名匯報。

5.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6.教師深情引讀課文:

7.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在這小小的花邊餃子里面,包的不僅是鮮美的肉餡兒,還包著母親對孩子的一份無私的愛。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這蘊藏在文字里的深沉的愛。

四、學生詩朗誦《母愛》

五、拓展升華,閱讀推薦

1.推薦閱讀《媽媽喜歡吃魚頭》。

2.學生自由讀,思考:文中的兩個媽媽有什么共同之處,說說自己的感受。

3.學生談感受。

4.指名讀讓自己最感動的句子。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四

1、與客座教師聯(lián)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準備好。(糯米、芝麻、黃豆、紅糖)。

2、聯(lián)系車輛。

(一)教師交代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

2、師:外出活動應該注意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教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到『糍店,那兒人很多,很擠,小朋友要注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并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便亂跑。

(二)談話,激發(fā)興趣。

1章:小朋友吃過麻糍嗎?幼:吃過,很好吃。

章:看來小朋友很喜歡吃麻糍,說得很棒。

4章:今天,我就帶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搗米。

(1)章:小朋友,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章: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糍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復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幼兒觀看搗米操作情況。

(3)幼兒嘗試、腦沁。

(4)幼兒說說淘米的感覺。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章: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著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癍團曾。

(2)章沸黯碰:鋤一部分米團矽人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3、滾豆沙。

(1)讓幼兒區(qū)別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糍的呸道。章:你們來嘗嘗自己捏出來的麻團。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章:這個好吃嗎?(幼兒品嘗)幼:又香又甜。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均勻。

(2)觀看客座教師滾豆挲。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覬。

4、幼兒品嘗。

(三)小結。

師:小朋友,伯伯為我們做的麻糍好吃嗎?幼:好吃!師:但是做出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么不容易!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回幼兒園嘗試做麻糍)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制作麻糍的過程,現(xiàn)在我們也來做麻糍,讓我們跟著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1、幼兒嘗試制作麻糍。

2、幼兒品嘗。

孩子們在了解制作麻糍的過程中感到興奮、新鮮好奇,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認識傳統(tǒng)工具,在體驗到勞動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著親手制作的麻糍,節(jié)日的氣氛已悄然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對孩子來說一定意義非凡。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五

2、能獨立或與同伴合作制作湯圓。

3、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氣冬至,知道它的來歷。

1、經(jīng)驗準備。

幼兒聽說過冬至要吃湯圓或湯圓的習俗。

2、材料準備。

教師用材料:

課件“冬至的秘密”

幼兒用材料:《健康·社會》。

(一)活動導入。

(二)感知理解。

1、播放課件“欣賞吧”中的故事動畫,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知道并理解冬至吃湯圓的由來。教師:你覺得湯圓像什么?冬至時我們?yōu)槭裁匆詼珗A?小結:古代名醫(yī)張仲景把藥做成耳朵形狀的“湯圓”治好了人們耳朵的凍傷,后來大家就在每年冬至時吃湯圓來保護自己的耳朵。

2、播放課件“欣賞吧”中的電子掛圖,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的相關習俗。教師:冬至的時候除了吃湯圓,還可以吃什么?人們會做哪些事情慶祝冬至節(jié)呢?小結:冬至的時候,大家會吃湯圓、湯圓、糯糕等,有的地方有賀冬、送鞋等風俗。

(三)操作體驗。

1、播放課件“玩游戲”,在游戲中體驗制作湯圓的樂趣。

2、請幼兒完成《健康·社會》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并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特點。

(四)總結分享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經(jīng)驗。

教師:今年冬至,你想和家人怎樣過節(jié)?小結:冬至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小朋友們可以和家人一起包湯圓、包湯圓,講一講冬至節(jié)吃湯圓的由來。

1、教師可以布置“冬至節(jié)”的展板,讓幼兒在環(huán)境中感受冬至節(jié)氣的特點。

2、根據(jù)園所實際情況,可以在“操作體驗”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一起包湯圓、品嘗湯圓,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氛圍。

1、在閱讀區(qū)投放繪本《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讓幼兒通過圖片欣賞感受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特點。

2、請家長掃描《健康·社會》封三下方小火車中主題四的二維碼,找到故事動畫《冬至的秘密》和幼兒一起欣賞,并商量、制訂家庭慶祝冬至的計劃。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六

1、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2、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分享勞動成果,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人的感情。

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1、知識經(jīng)驗:幼兒在生活中吃過餃子,已經(jīng)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兒歌《包餃子》、實物餃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餃子、水果模型、小動物模型、家庭成員的手指偶。

1、點名聽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師擊掌問好。

2、活動導入,播放兒歌《包餃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題。

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餃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內、往外來回扳)。

中間突起(雙手握拳)。

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寶(兩只手半舉并左右搖動)。

師:兒歌里,羊媽媽包什么?

幼:羊媽媽包餃子。

3、出示實物餃子,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請幼兒觀察、講述餃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吃餃子的經(jīng)歷。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餃子長什么樣子?

幼:餃子像小船,像元寶,還像橘子瓣兒……。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什么時候吃的?

師:冬至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吃餃子,要不然,耳朵都凍掉了。

師: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里面有什么?

幼:餃子很好吃。餃子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雞蛋,有韭菜,有肉肉……。

師:你們喜歡吃餃子嗎?你們會不會做餃子?

4、請小動物吃餃子,練習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師:小貓說:謝謝你,你的餃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餃子嗎?那么誰想讓小狗吃餃子?(引導幼兒練習表達:我把餃子給吃)。

如:我把蘋果給爸爸吃。我把香蕉給媽媽吃……。

6、老師總結,活動結束。

鼓勵幼兒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體驗自己動手制作食物的快樂。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七

1.讀準字音。

2.認讀摘錄生詞。

3.熟讀課文。

4.感知課文大意。

1.請學生按“小時候媽媽給我包餃子”和“長大后我給媽媽包餃子”把課文分為兩部分。

2.請學生默讀課文,思考:這花邊餃子里包的究竟是什么,是從課文中哪些語句里體會出來的?引導學生討論,“我”和媽媽兩代人之間互相關愛的深情。

3.指導朗讀,讀中體會深情。

師:是啊,小小的花邊餃子,包著的不是肉餡兒,也不是糖餡兒,這里邊包著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包著的是孩子對母愛的回報。這種親情沒在文中直接說出來,而是蘊藏在文中的字里行間。我們只有通過閱讀,才能體會其中深深的意,濃濃的情?,F(xiàn)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朗讀,把課文中的這種深情傳達出來,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感動我們大家。

1.學生自由朗讀。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課文。

4.聯(lián)系生活,深化理解。

引發(fā)討論: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母為你做過哪些事情?你想到感恩和回報了嗎?

討論:作者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

請學生把作者寫得很細致的地方做上記號,通過討論,知道如何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描寫具體。

媽媽教會“我”包花邊餃子,讓“我”感受到了偉大的無私的母愛,同時也教會了“我”如何用心去愛別人?!盎ㄟ咃溩印笔菋寢尳探o“我”的愛的表現(xiàn)方式。這花邊餃子里包的不僅僅是素餡兒、肉餡兒、糖餡兒,更是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和默默地、深沉的母愛。

1.注重朗讀教學。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學生易讀懂。但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深的情,學生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出來。因此,我在教學中以朗讀為重點,讓學生在讀中深入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深情。

3.揣摩表達方法。使學生通過討論,知道如何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描寫具體。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八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童年時,媽媽的花邊餃子,給了他難忘的記憶;成了年后,給媽媽過生日,他也包了一個帶花邊的花邊餃子,討得年邁的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孝順母親之情。

1.知道學生認識六個生字,讀讀記記“威風凜凜、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詞語

2.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母子之間真摯的愛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母子之間真摯的愛

一課時

1.自由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想一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了哪幾件事?

1.媽媽為什么要包花邊餃子?

2.“我”為什么要包花邊餃子?

3.課文為什么用“花邊餃子里的愛”做題目?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什么感受?

1.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愛的詞語抄寫下來

2.在實際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感受嗎/講講你自己的故事。

拮據(jù);缺少錢,景況窘迫。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現(xiàn)。

威風凜凜:本課指媽媽很威風,使人敬畏的樣子。

歷久: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九

在動手制作湯圓中感受冬至的節(jié)日氣氛。

知道冬至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簡單了解冬至的飲食習俗。

嘗試動手制作湯圓。

課件準備:《九九歌》童謠音頻及圖片;“湯圓”圖片;“湯圓”手工成品圖。

材料準備:超輕黏土、卡紙剪成的紙盤。

播放童謠音頻及圖片《九九歌》,引出活動主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首很特別的童謠,名字叫《九九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童謠中出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字?

——這些數(shù)字是什么意思呢?

小結:這是一首描寫天氣變化的童謠,童謠中出現(xiàn)了一到九九個數(shù)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數(shù)九歌》。人們習慣從冬至這天開始“數(shù)九”,每九天算一個“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數(shù)完九個九之后,冬天結束,春天就來到了。

組織談話,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你們知道冬至是個什么日子嗎?

——冬至是哪一天?

小結:冬至又叫“冬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圖片“湯圓”,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的飲食習俗。

——冬至這天,你家會吃些什么?

——湯圓是什么形狀的?(圓圓的)。

——湯圓有什么顏色?(白色、紅色、黃色、紫色……)。

小結:冬至這天,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吃餃子習慣。南方地區(qū)有冬至吃湯圓的習慣。

出示手工成品圖,播放童謠音頻《九九歌》,發(fā)放材料“超輕黏土、紙盤”,鼓勵幼兒動手制作湯圓。

(可根據(jù)風俗習慣將湯圓換成餃子)。

——我們一起動手來制作好吃的.湯圓吧。

——我們可以用各種顏色的超輕黏土制作湯圓,還可以把湯圓搓成你喜歡的形狀。搓好的湯圓要放在紙盤子上哦。

溫馨提示。

童謠《九九歌》的內容不要求幼兒理解,教師在講解內容的時候不宜太深入或時間太久。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十

1、認識我國傳統(tǒng)的冬至節(jié),知道冬至的由來,初步了解冬至節(jié)的習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

1、語言:冬至我知道。

準備冬至相關圖片。

師:小朋友們,今天是冬至,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節(jié)日嗎?

冬至,是中國古代24節(jié)氣之一,此時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是冬去春來轉換的標志。相傳,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吳建立吳國后,也承繼了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稱的“過年”,后雖改夏歷,但冬至“過年”的.舊俗一直流傳至今。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二十四節(jié)氣歌》嗎?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瑯瑯上口的節(jié)氣歌不僅韻律優(yōu)美,而且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師:冬至這天,我們有什么習俗呢?(出示相關圖片)。

冬至到,冬至到;。

南餛飩,北方餃;。

曖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掃;。

會親訪友拜老師;平安幸福樂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這一夜,最長了;。

甜甜蜜蜜睡一覺;明天太陽會更好。

2、科學:白天短、黑夜長。

師:冬至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間最長的一天。由此,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夜間開始一天天變短,這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

3、社會:區(qū)角游戲活動,制作冬至美食。

讓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包餃子、喝冬釀酒、吃餛飩憶西施等,讓孩子感受到冬至的節(jié)氣。

冬至相關鏈接。

在古代,有個郎中,每年冬至都熬制一種取暖的藥湯給村民喝,湯里的食材很像耳朵,流傳至今,便有了吃餃子不會凍掉耳朵的傳說。

冬至相關習俗傳說:

冬至餛飩夏至面。

冬至吃狗肉。

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

冬至吃餃子。

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

新裝雍容、衣飾應景冬至之農。

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

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

精心寧神、食療養(yǎng)生冬至之養(yǎng)。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十一

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氣節(jié)之一,也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為了讓幼兒園的小朋友更貼近生活,了解生活,傳承傳統(tǒng)飲食文化包湯圓。冬至臨近,許多幼兒園開始著手準備著冬至包湯圓的親子活動。

“開心包湯圓,快樂過冬至”親子活動。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孩子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了讓他們體驗媽媽及家人勞動的辛苦,培養(yǎng)孩子愛媽媽的情感,教育孩子學會感恩,特開次活動。

1、通過開展包湯圓的親子活動,讓幼兒了解湯圓的文化,產包湯圓的興趣。體驗勞動的快樂,增進親子間的感情,營造節(jié)日的熱鬧、快樂氣氛。

2、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3、通過親子游戲活動,讓家長進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機會,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xxxx.12.22(星期五)09:0011:30。

通知單、乒乓球、吸管、肉餡、湯匙、盛放湯圓托盤、一次性桌布、籮筐。

各班教室。

1、早上8:409:00家長簽到(播放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2、班主任講話,歡迎各位家長來參加這次的活動。

3、向幼兒介紹說明今天特色活動的內容:包湯圓。

4、活動流程:

先欣賞包湯圓的過程,請將湯圓餡放入皮中央,如果你是第一次包的話,記住千萬別放太多餡,不然肉會撐出來的,然后先捏中央,再捏兩邊,最后由中間向兩邊將湯圓皮邊緣技一下,這樣湯圓下鍋煮的時候就不會漏了,最后將湯圓整齊的放在上面。希望小朋友和家長都能齊心協(xié)力一起做出完美的湯圓,(出示不同造型的湯圓供參考)。

1、請家長帶幼兒去洗手,在制作的過程中要注意衛(wèi)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兒家長的座位。

3、家長幼兒教師隨著音樂一起包湯圓。

4、場地整理(自由洗手)。

湯圓餡等:200元(每班50元)。

現(xiàn)場零食等:400元(每班100)。

煮湯圓時的人工費等:200元。

比賽獎品等:200元(每班50元)。

合計:xx元。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十二

冬至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間最長的一天。由此,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夜間開始一天天變短。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民都要吃餃子“以防天冷凍掉耳朵”,為讓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節(jié)氣,又能感受到自己動手包餃子的氣氛和樂趣,培養(yǎng)小朋友集體生活的`樂趣,我們特舉行了本次集體活動。

1、鍛煉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自力更生的意識。

2、感受集體勞動的快樂。

3、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增進父母親情。

小班9:40開始。

中班9:50開始。

大班10:00開始。

大大班10:10開始。

1、請家長準備:搟面杖、鍋拍、圍裙(班主任合理安排)0202以校訊通、黑板報形式告知家長時間、地點、家長需要準備的物品(提前三天通知家長)。

3、班級準備:洗手、帶好圍裙。

包餃子階段:

(30分鐘)以班級為單位親子活動開始包餃子分工:

1、家長孩子分別搟皮、包餃子。

2、班級生活老師:負責廚房領取包餃子面團、和指定家委會人員負責把包好的餃子送到廚房。

3、班主任和配班教師:負責維持班級秩序、指導家長孩子搟餃子皮、包餃子、活躍班級親子包餃子氣氛。

4、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拍照、指導、維持秩序、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集中包好的餃子送進廚房并負責把煮好的餃子送回班里。

2、班主任和配班教師協(xié)同家委會:組織孩子開展兒歌、唱歌、故事等活動(班主任設計好)(等待餃子煮熟)。

3、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維持家長秩序六、吃餃子階段:(30分鐘)。

4、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負責把煮熟的餃子分發(fā)到小朋友的餐盤中,請小朋友們品嘗自己包的餃子。

5、邀請家長品嘗——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分發(fā)和維持秩序。

1、家長品嘗完畢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組織家長回到班級門口填寫表格、順序離開幼兒園。

2、班級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動結束。

活動總結、找補不足。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十三

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為了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增長孩子的見識,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與關愛之情,我們小班組決定舉行“包餃子”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分享勞動成果。

1、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節(jié)氣,還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2、通過選購原料、拌餡、包餃子、煮餃子、品餃子、喂餃子等活動,豐富孩子體驗,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

20xx年x月x日上午9:00——11:00。

小班全體老師和幼兒。

1、材料準備:餃子餡、餐具、水、盤子、調味品等。

2、活動場地:各班教室。

1、事先讓孩子了解有關餃子的知識。知道餃子的歷史、餃子餡要哪些原料和調料以及是如何搭配的、餃子是如何包的,怎么樣煮餃子的。知道包餃子必須帶的物品。

2、在老師指導下,各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班主任老師作為輔導員,指導本班孩子包餃子、煮餃子,和中班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品嘗餃子。

交流體會、品嘗餃子、分享勞動成果。

1、活動時,教師做好班級安全工作和衛(wèi)生教育。

2、活動時,教師要求孩子做到不大聲喧嘩,不自由走動。

1、開展了“包餃子”的活動。

2、為弟弟妹妹喂餃子活動。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十四

1、能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知道冬至由來。

2、愿意當眾表達,表達時自然、從容、自信。

利用回家時間和父母收集關于冬至的相關信息!

(一)音樂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導入:

教師彈奏樂曲,幼兒隨樂曲演唱。

孩子們,你們歌唱的時候特別專注,真棒!

剛才我們演唱了有關冬節(jié)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冬季里有個節(jié)日馬上就要到了。是什么節(jié)日呢?(冬至節(jié))

(二)冬至節(jié)的談論

小朋友說的真好,冬至節(jié)就要到了。哪個小朋友能給我們說一說冬至節(jié)(叫3-4名幼兒)

冬至節(jié)我們可以做哪些活動來慶祝呢?(改變戶外運動、包餃子、講給小班弟弟妹妹)

(三)自行如廁穿著外衣,到小班請弟弟妹妹一起進行戶外活動。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十五

冬至是中國傳統(tǒng)的24節(jié)氣之一,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民都要吃餃子“以防天冷凍掉耳朵”。為讓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節(jié)氣,培養(yǎng)小朋友集體生活的樂趣,又能提高孩子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所以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采用游戲化的教學形式“吃餃子”,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句型:我把——給——吃。然后通過完成操作表演仿編句型,將單調的仿編活動變得有趣好玩。

香香的餃子。

本班共8名學生,實際年齡在3—4歲之間,其中2名學生佩戴人工耳蝸,6名學生雙耳配戴助聽器。通過聽覺語言能力評估,本班孩子聽覺能力為一級,聽覺補償效果基本達到最適;語言年齡平均為3歲。

1、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2、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分享勞動成果,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人的感情。

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1、知識經(jīng)驗:幼兒在生活中吃過餃子,已經(jīng)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一、點名法檢查助聽器的工作狀態(tài)。

聽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師擊掌問好。

二、活動導入:播放兒歌《包餃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題。

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餃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內、往外來回扳)。

中間突起,(雙手握拳)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寶(兩只手半舉并左右搖動)。

師:兒歌里,羊媽媽包什么?

幼:羊媽媽包餃子。

三、出示實物餃子,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請幼兒觀察、講述餃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吃餃子的經(jīng)歷。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餃子長什么樣子?

幼:餃子像小船,像元寶,還像橘子瓣兒……。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什么時候吃的?

師:冬至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吃餃子,要不然,耳朵都凍掉了。

師: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里面有什么?

幼:餃子很好吃。餃子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雞蛋,有韭菜,有肉肉……。

師:你們喜歡吃餃子嗎?你們會不會做餃子?

……。

四、請小動物吃餃子,練習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引導幼兒練習表達:我把餃子給——吃。)。

五:學習仿編:“我把——給——吃”的句式。

六、老師總結,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體驗自己動手制作食物的快樂。

活動反思:

語言教學的核心在于“運用”二字。本次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景,讓幼兒在寬松的游戲中不知不覺練習句型,大膽仿編。而且兩個情景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對于他們并不陌生,更容易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十六

(三)帶領兒童學習餃子的花樣包法。

(一)節(jié)氣來由。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jié)氣最初是依據(jù)斗轉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二十四節(jié)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冬至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jié)氣。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自冬至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此后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huán)。冬至是一個吉日,如《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边^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是一個太陽直射點往返循環(huán)的開始,應該慶賀。

冬至,作為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qū)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白晝會將會逐日增長。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shù)九。?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xiàn)“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冬至過后,中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shù)九寒天”了。所謂“數(shù)九”,即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shù)九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寒氣就散盡了,春天也到來了。

(三)物候農事。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币馑际峭林械尿球救匀或榭s著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huán),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前后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需要做好防凍工作。我國江南地區(qū)會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要抓緊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并消滅越冬害蟲。已經(jīng)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qū)會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四)冬至傳統(tǒng)。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民間歷來十分重視,留下了很多風俗習慣。

據(jù)現(xiàn)存著作記述,周人(陜西一帶)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進行祭祀的活動。《后漢書禮儀》道:“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边€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

1.“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后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但是,沒有一張九九消寒圖是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動手畫一張屬于我們自己的九九消寒圖。老師會給大家每人一張空白的消寒圖,同學們可以拿著彩筆在上面填充自己想要的顏色,讓他變成有我們自己特點的一張消寒圖。

2.釀米酒。

傳統(tǒng)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3.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4.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飯”的習俗。

5.吃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tǒng)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胺焙汀胺蓖?,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6.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qū),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qū)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7.喝羊肉湯。

每年的冬至日,連接四川成都到簡陽的成簡快速通道迎來了一年中較熱鬧的時候,人們驅車涌入位于龍泉山脈東側的簡陽市,只為尋得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五)“餃子”花樣包法。

我們都知道冬至的時候北方地區(qū)有吃餃子的習俗,其實不止在冬至,日常生活中,餃子是我們餐桌上一種常見的主食。小朋友們有沒有看過平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怎么制作水餃的呢?你們會不會自己包餃子呢?如果不會,沒關系,今天我們來一起學一學,如果會,那么今天老師就教你們幾種花式包餃子法!

冬至的小班教案篇十七

情暖冬至,傳承文化。

1、認識我國傳統(tǒng)的冬至節(jié),知道冬至的由來。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3、了解中國傳統(tǒng)食品—湯圓的來歷,通過動手實踐,掌握包湯圓的程序和技巧,提高生活的能力,體驗勞動的快樂。

1、請家長準備:搟面杖、刀具、圍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2、班主任準備,宣傳冬至的板報,有關冬至的科學資料視頻,兒歌、手指游戲、諺語。

1、由湯圓謎語趣味導入,謎語:岸邊一群小白鵝,撲通撲通跳下河。春潮張落三遍后,白鵝一起上山坡、(打一食物)今天是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冬至,讓孩子看電視了解冬至來歷及相關知識。

2、教師講解冬至的.科學知識,冬至,是中國古代24節(jié)氣之一,此時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是冬去春來轉換的標志。

3、了解24節(jié)氣歌,冬至詩歌,冬至農諺及數(shù)九歌,學說冬至包湯圓手指游戲。冬至又是天最冷的開始,也是一九的第一天,諺語說得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楊落地,十九杏花開。

4、播放兒歌《包湯圓》,然后做手指操。

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湯圓,(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內、往外來回扳)中間突起,(雙手握拳)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寶(兩只手半舉并左右搖動)。

5、學習包湯圓方法,體驗包湯圓樂趣。

教師帶領孩子到廚房,與家長一起學習搟湯圓皮,包湯圓的方法。孩子們在勞動中體會了冬節(jié),在快樂中品嘗了文化,在合作中愉悅了身心。

6、品嘗及感恩教育,與長輩一起分享湯圓。

幼兒園順利舉辦“情暖冬至”師生教育活動。二十四節(jié)氣作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但是人類社會燦爛文明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冬至節(ji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其久遠的傳承度和使用度,也代表著其較高的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171508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