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優(yōu)質(zhì)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6 07:32:12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優(yōu)質(zhì)13篇)
時間:2023-11-16 07:32:12     小編:雁落霞

通過教案的編寫,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教案的編寫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教案范文中的評價方式和教學反思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一

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含義。

能力目標: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的論述自己的觀點。

教育目標:尊敬學習,就是尊敬你自己。

重點、難點:把握中心論點,體會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情感。

策略和方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導入:從提問學生對待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入手。

關于作者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認字與詞語及名句的解釋。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旁騖佝僂承蜩倘若褻瀆駢進強聒。

2、握文章的中心論點?

3、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的重要性。

4、文章最后怎樣總結的?

以上提綱挈領性的給學生了提示的問題后板書即可,不必詳細。

作業(yè):1、書寫字詞。

2、完成《目標》第一題。

課后記:掌握字詞,梳理結構,是本課的重點。但必須注意板書地清晰。

第二課時。

一、字詞復習。

二、研讀與探討。

1、怎樣理解“業(yè)”的含義?

“業(yè)”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yè),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怎樣深入理解“敬業(yè)”精神?

敬業(yè),就是要熱愛自己的事業(yè),要干一行,愛一行,不能蔑視普通職業(yè),尤其體力勞動。

3、論證上的最大特點。

(1)引用經(jīng)典、格言論證自己的觀點。如儒家的《禮記》、《論語》、《老子》、《莊子》等。

(2)舉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如:孔子、朱熹、曾國藩。

關于課后練習的討論:

“合理的生活”指什麼?

要有一份正當?shù)穆殬I(yè),對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認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發(fā)現(xiàn)了樂趣,而不是發(fā)牢騷。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二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品味與領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

2、摘錄積累警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引入新課。

由本人梁姓引入作者梁啟超。學生讀頁下注。

二、一讀文章,讀通文意。

要求: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文章主要談了幾個方面的問題?

三、二讀文章,讀出精彩。

1、文章中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的心靈,或者給你的啟發(fā)最大?

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你最喜歡哪些?給大家5分鐘,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背誦最多的句子。

四、三讀文章,聯(lián)系生活。

1、我的鄰居經(jīng)常對他的小孩說這樣的話:“你不好好讀書,將來掃大街去!”請同學們運用文章中作者的語言來批判這種觀點。穿插杜魯門當選總統(tǒng)時,記者采訪其母親時說的一些話。

2、現(xiàn)在有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經(jīng)常泡網(wǎng)吧,打游戲。梁啟超在文章中說,“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xù)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fā)生?!辈⑶覐乃膫€方面闡述了理由。請你也參照這種寫法,說說學習是有趣味的,勸誡這些同學。動筆寫一寫。

五、四讀文章,讀出自己。

談談讀了這文章,自己有何收獲。

六、五讀文章,質(zhì)疑問難。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三

學習“擺事實”(舉例論證)和“講道理”(道理論證)兩種常見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一目了然,學生快速進行課堂學習。】。

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文章,了解作者是運用什么樣的方法對觀點進行論證的。

課堂實錄。

一、復習上一節(jié)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論證思路的復習,理解文章的論證結構。】。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詞語,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

明確:

“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1、2段)。

“第一要敬業(yè)?!保?、4段)。

“第二要樂業(yè)?!保?、6段)。

“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7段)。

“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

由此可見,本文總體論證結構為“總-分-總”式:開頭闡明題眼,總起全文,主體從兩個方面分而論之,結尾合攏總結,收束全篇。層次清晰,條理井然。

二、認識本文演講稿與一般議論文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兩種文體的特點。】。

相同點:

(1)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2)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本論、結論。

(3)論據(jù)分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4)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不同點:

(1)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xiàn)場交流。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三、閱讀文章,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論據(jù)的查找,認識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明確答案:

1.事實:

當大總統(tǒng)與拉黃包車同樣神圣和可敬;

當木匠做成一張好桌與當政治家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

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與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

英國人做事走路專注是敬,法國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運用的是“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無適便是敬”--朱子。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莊子。

“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莊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以上運用的是“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

四、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思維的拓展,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明確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個“敬”字,后者突出了一個“樂”字。因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愛”,有的是先“愛”后“干”,但終究是要既“愛”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課后小結。

這篇文章,作者通過引用經(jīng)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觀與客觀上講述了人類生活重的“業(yè)”以及業(yè)--敬業(yè)、樂業(yè)的重要性.表明了敬業(yè)、樂業(yè)的人生態(tài)度。希望同學們以文中所說的“敬業(yè)樂業(yè)”的精神去提升我們的學習,去實踐生命的價值。

課后習題。

1.積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四

我這題目,是把《禮記》里頭“敬業(yè)樂群”和《老子》里頭“安其居,樂其業(yè)”那兩句話,斷章取義造出來的。我所說的是否與《禮記》《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確信“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但必先有業(yè),才有可敬、可樂的主體,理至易明。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yè)之必要。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yī),惟有無業(yè)游民,雖大圣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禪師,他常常用兩句格言教訓弟子,說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彼咳粘咸谜f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門生想替他服務,把他本日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我征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yè),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么為先?萬惡什么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yè)為先,萬惡懶為首?!睕]有職業(yè)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我們對于這種人,是要徹底討伐,萬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講,專為現(xiàn)在有職業(yè)及現(xiàn)在正做職業(yè)上預備的人——學生——說法,告訴他們對于自己現(xiàn)有的職業(yè)應采何種態(tài)度。

第一要敬業(yè)。敬字為古圣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后來有些人說的太精微,倒變得不適實用了。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庇矛F(xiàn)在的話講,凡做一見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yè)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面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zhì)都是可敬。當大總統(tǒng)是一見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里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zhì),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只要當大總統(tǒng)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tǒng)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tǒng)當作一件正經(jīng)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jīng)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yè)的神圣。凡職業(yè)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們對于各種職業(yè),沒有什么分別揀擇??傊松谑?,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至于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里上發(fā)出來的便是敬?!肚f子》記佝僂丈人成蜩的故事,說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xiàn)做的事來和他交換。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的干凈,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你不羨慕我,我不羨慕你。怕的是我這件事做得不妥當,便對不起這一天里頭所吃的飯。所以我做這事的時候,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說:“做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币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yè)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褻瀆職業(yè)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yè)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說:“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蔽艺f的敬業(yè),不外這些道理。

第二要樂業(yè)?!白龉ず每嘌?”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但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講,倘若我們?nèi)ベ€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須知哭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鐘起到咽氣的那一秒鐘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于無業(yè)游民,終日閑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里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過。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yè)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xù)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fā)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yè),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變化、進展的狀態(tài),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yè)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yè)性質(zhì),常常要和同業(yè)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第四,專心做一職業(yè)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惱??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比松軓淖约郝殬I(yè)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鬃幼允錾?,說道:“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边@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這兩句話之實現(xiàn)與調(diào)和,又常常把這兩句話向我的朋友強聒不舍。今天所講,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我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五

梁啟超先生從司空見慣的“做工好苦呀”的嘆氣聲中談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對于無法逃避的事,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

2.為什么說“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為什么?(學生討論)。

示例: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yè)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正是這種“樂業(yè)”的精神,成就了她們非凡的人生與輝煌的事業(yè)。)。

(二)綜合全文。

明確:

(1)首先是有一份正當?shù)穆殬I(yè)(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有業(yè))。

(2)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敬業(yè))。

(3)要從專心做事中發(fā)現(xiàn)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樂業(yè))。

(三)質(zhì)疑探究。

作者在論述“敬業(yè)”的問題時,提到“事的性質(zhì),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比欢?,有人卻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庇懻撘幌?,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學生討論)。

(四)課時總結。

1.本文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思想主張,深入淺出地論述了“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fā)揚敬業(yè)、樂業(yè)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1)論證條理清晰,論據(jù)充分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三層分別論述“有業(yè)”“敬業(yè)”和“樂業(yè)”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

(2)論證說理,引經(jīng)據(jù)典。本文大量引用經(jīng)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大禪師,都被作者拿出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還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jīng)歷中卓有成效的經(jīng)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jù)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3)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

(五)作業(yè)布置。

(1)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jīng)典語句,格言,好好揣摩。

(2)根據(jù)本文所學的議論文知識,試寫一篇以“自信”為話題的議論文。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六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劉長卿唐詩鑒賞:

《過賈誼宅》又題《長沙過賈誼宅》唐肅宗至德年間,劉長卿以檢校祠部員外郎身份,到湖南任轉運使判官,又任淮西鄂岳轉運留后,遭鄂岳觀察使吳仲孺所誣諂,被貶為潘州南巴尉。赴潘州途中,路過長沙賈誼故宅,想到賈誼的遭遇與自己有幾分相似,很是感慨,因此寫下了這首憑吊賈誼的七言律詩。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币婚_始,詩人就以無限感慨,述及賈誼的不幸遭遇。

賈誼是西漢初期的著名的政治家,二十歲任博士,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的主張,受文帝劉恒的賞識,卻因此受到守舊派的詆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多后,任梁懷王太傅。梁王墜馬死,他自傷沒有盡到作太傅的責任,不久郁郁而死,年僅三十三歲。賈誼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才志,引起詩人無限感慨。這兩句既寄托了詩人對賈誼的無限同情,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被貶謫的憤懣心情。

接著三、四兩句寫賈誼故宅的蕭瑟、寂寞景象。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意思是說,賈誼已經(jīng)逝去很久,他所留下的故宅,也只剩下秋草、寒林和斜日殘照這樣的一些蕭瑟、寂寞景象,只能讓后人憑吊而已。

賈誼在長沙時,作有《鵩鳥賦》,賦中有“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等句子。這里的“人去后”、“日斜時”,是借用其字面,兼抒懷古之意。這兩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秋草、寒林、斜日殘照,體現(xiàn)出詩人清冷的心情,并且很自然地開啟下文的感慨。

五、六兩句,嘆惜賈誼懷才不遇。

“漢文有道恩猶薄”,意思是說,漢文帝本是一個有道之君,賈誼生逢明君,可是卻不被重用,遠謫長沙,竟赍志以沒,所以詩人不禁有“恩猶薄”之嘆。

“湘水無情吊豈知”,這句意思是說,賈誼在被謫往長沙途經(jīng)湘水時,曾作賦以吊屈原,賦中尖銳批判了那個是非不分、賢佞不辨、忠貞之士受制于群小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為屈原鳴不平。但“湘水無情”,哪里會把這吊念之意寄語屈原呢?這句語言委婉曲折,既為賈誼吊屈原而感嘆,同時也為自己吊賈誼而生悲,抑郁不平之情傾注其中。

最后兩句,感嘆賈誼遠逐天涯。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p>

江山寂寥,天涯飄零,究因何事呢?“搖落”二字,是宋玉《九辯》中描寫秋天草木凋零之詞。杜甫曾有“搖落深知宋玉悲”(《詠懷古跡》第二首)之句。

作者這里借用此二字,既用以悲嘆賈誼之被逐,亦悲嘆自己之飄零。“君”,指賈誼,也用以自比。詩人明知賈誼因遭讒被貶謫到長沙,末句卻故作設問,這種曲折的手法,更能抒發(fā)逝者和詩人自己飄零天涯的傷感。

這首詩將對賈誼謫居長沙的憑吊和詩人自己受貶謫的心情融合在一起進行表現(xiàn),借古喻今,寓情于景,既表達了對逝者的同情,同時又從中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以及對當時昏暗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七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梁啟超先生于70年代在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為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職業(yè)道德啟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文章,既是議論文,又是演講詞。第二單元的課文設置中有三篇演講詞,所以教學時,我兼顧了議論文知識的復習和演講詞知識的初步學習,為后面的課文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目標,分別是: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jīng)典語句、格言。

3、分析本文結構,學習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首先,通過復習議論文知識,明確議論文的結構思路。然后,在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對學生朗讀課文時提出了:“試概括每一段落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并找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要求。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也就逐步明確了文章層次的劃分,再經(jīng)過交流歸結,文章的結構就清晰的體現(xiàn)出來了。朗讀是的第二個要求是“逐一抄錄課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中的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學生很容易從文章中劃出這些語句,它們的出處和語句含義在課文的注釋中,再加上文章中也有多處語句作者引用后作出解釋,所以學生理解語句的含義也就沒有困難了。不過,在要求學生積累背誦這些語句時,卻有了一些難度。

為了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我在分析時設計了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思想上也會受到觸動。

在第一課時的拓展延伸設計上,我結合著課后練習向?qū)W生提問:“‘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罁?jù)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fā)現(xiàn)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學生分小組探討對于“天地間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學生只談了課文中的一些理論,而忽視了問題中結合中學生實際的要求。對此,我及時地引導他們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感受,多列舉事例,這樣更好的認清自己現(xiàn)在應該如何去做,從而具有積極的實際教育意義。在學生的發(fā)言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新時期愛崗敬業(yè)的事跡知之甚少,那么在課后就要擴充他們對這方面的了解,以增強他們敬業(yè)樂業(yè)、敬學了學的意識。

在第二課時的拓展延伸設計上,我將梁啟超的觀點和拿破侖的名言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展開辯論。從而調(diào)動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逆向思維,提高質(zhì)疑能力,也探討了理解人生的問題,加強了文章的實際教育意義,效果較好。

為降低目標4的難度,教學中,我先對演講詞的知識做了簡介,然后通過出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找出例句進行分析體味。

總之,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的讓學生多讀,多思,多發(fā)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盡量的少講,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同時,結合著課文分析,給予學生寫作的指導,并通過課后練筆進行鞏固,把寫作和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八

1.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jù)生動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與樂業(y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nèi)容對我們?nèi)匀缓苡薪逃饬x。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yè)和樂業(yè),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yè)和樂業(yè)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yè)樂業(yè)。

四、學習課文內(nèi)容。

(一)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來源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朗讀第三、四段。課文第三、四段是論述"敬業(yè)"的重要,可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思考:(1)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三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shù)膭趧?、正?jīng)的事,"其性質(zhì)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tǒng)"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四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并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么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yè)")。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yè)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yè)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diào)敬業(yè)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

2.朗讀第五、六段。這兩段論述"樂業(yè)"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yè)"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yè)"的道理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yè)"的"樂"。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yè)"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jīng)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yè)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yè)),"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五、小結??。

講演詞的第二部分內(nèi)容理解的重點是闡述什么叫做敬業(yè),為什么要敬業(yè),怎樣做才算是敬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1.探究練習二。

2.選用隨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檢查背誦。

學生背誦"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七段。

明確:作者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yè)"廣趣味"就是"樂業(yè)"。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yè)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yè),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fā)揚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嘆的語氣,充滿了對聽講的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強烈而真摯。

三、探究活動。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yè)和樂業(yè)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你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中的觀點如下:

1."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yè)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xiàn)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yè)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0.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xù)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fā)生。

12.每一職業(yè)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yè)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yè)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

……。

學生的回答無論是贊同還是不贊同,都可以;關鍵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目的在于通過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做資料卡片。

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制成資料卡片,要注明出處以及卡片的類型等;書寫要清楚規(guī)范。

四、小結。

1.中心意思:這篇講演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fā)揚敬業(yè)、樂業(yè)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1)論證條理清晰,論據(jù)生動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yè)和樂業(yè)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jù):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jīng)歷中卓有成效的經(jīng)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jù)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2)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講演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注重化深為淺。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六段。

2.選用隨堂練習。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九

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會讀會寫生字葵字。

情意目標:體會古詩中告訴我們的惜時的道理,激發(fā)努力學習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標:體會詩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讀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古詩。(板書古詩兩字)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jié)學哪首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沒有提到,這里引出我們今天又要學習古詩了,還記得學古詩的方法嗎?說自己學詩的方法,師適時板書學詩要點)。

二、學習。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指名幾個學生讀,大家評價)。

師:詩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我覺得不好寫,不好記的生字。誰來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錯?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讀通)。

生:說不懂的字句。

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讀懂)。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

(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

配樂唱。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

(根據(jù)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

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毕M覀兩賶讯嗯?,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詩詞所表現(xiàn)出的詩人情懷,學習詩詞中一些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領會這些詩詞所具有的深厚的藝術感染力。

3.了解與這些詩詞有關的文學常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詞的方法。

2.語感的培養(yǎng)和表現(xiàn)手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品的寫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給作品的整體感悟帶來某種困難。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解說:這個導語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交代了這一課的教學安排,同時引發(fā)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案芍]”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范仲淹所處的北宋時期,其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等職,抵抗西夏侵擾。其間他作了《漁家傲》詞數(shù)首,寫邊鎮(zhèn)勞苦,今只存這一首。詞中著力渲染了邊塞的悲壯氣氛,抒寫了思念家鄉(xiāng)的情緒和抗擊侵擾、鞏固邊防的意志。此詞首開邊塞詞之作,其格調(diào)蒼涼悲壯,感情沉摯抑郁,一掃花間詞派柔靡無骨、嘲風弄月的詞風,成為后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的先聲。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將三首唐詩和一首宋詞的錄音聽一遍,之后再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和《漁家傲》的錄音各聽一遍。然后給6分鐘時間讓學生讀背這兩首詩詞,看誰背得既快又準確。(解說: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快速讀背的興趣,并在熟讀的基礎上背,學生一般能較快背出。)(2)教師范背這兩首詩詞(學生注意教師是否有背錯的地方),然后與學生共背一遍。

(解說:教師作出讀背的表率,既激發(fā)大家學習的興趣,又營造一種讀背詩詞的氛圍,師生共學,融為一體。讓學生注意教師是否背錯,是為了使學生聽得更認真。)。

(3)補充注釋。

涵虛:指水映天空。

濟:渡過。

端居:閑居不仕。

恥:有愧于。

坐觀:旁觀。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4)讓學生再結合這兩首詞的有關注釋進行誦讀、理解,形成自己的認識。

(5)打出課件d、e,讓學生的理解與認識跟課件展示的畫面相對照,看看在理解上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認識。

2.課文研討。

(1)孟詩的三、四兩句是寫什么?

明確:這兩句是實寫洞庭湖,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霸茐魸伞笔枪糯囊粋€大澤,“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安ê场币r托湖的澎湃動蕩,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

(2)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詩意?

明確: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寫景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作者面對廣袤的湖水而觸發(fā)之想。其實這是對自己現(xiàn)狀的一個比喻:我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被錄用進入士大夫之列卻沒人接引,這正如要渡過湖去卻無舟船一樣。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說自己閑居不仕是有愧于當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兩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觀別人垂釣,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魚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個垂釣者,希望張九齡能給我解決漁具,以實現(xiàn)獲魚的心愿。最后兩句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門徑。

(3)如何評價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明確:干謁詩是不大容易寫好的,它往往會寫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氣相。這首干謁詩卻寫得得體,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達充分。在寫洞庭湖的廣闊浩大之后,巧妙化用《淮南子?說林訓》中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這一古語,翻出新意,實屬難得。

【板書設計】。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十

1.了解作者,識記理解并積累文中的字詞。

2.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知識,把握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作者的寫作思路。

能力目標。

1.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等論證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2.建立快樂學習觀:尊敬學習,就是尊敬自己。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知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一組圖片供同學們欣賞,討論并交流心得。

師概括:圖中的人物都肩負著神圣的使命,雖然工作環(huán)境、性質(zhì)不同,但也有其共性存在,同樣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敬業(yè)與樂業(yè)》。

二.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

旁騖揀擇()銜著()承蜩()佝僂()褻瀆()強聒不舍()駢進()妥當()層累()。

2.作者及文體簡介。

a.作者。

b.文體。

明確:這是一篇演講稿(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在問文體上屬于議論文的一種。同學們集體回憶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3.合作探究。

a.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以挑戰(zhàn)主持人的方式,分三輪進行)。

明確:議論文我們學起來總覺得它與我們有距離,它沒有故事,沒有情節(jié),大家覺得很枯燥。下面我們先做個游戲,看看能不能很快地進入文本。

a.請速讀課文,用不超過十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既縮寫文本)。

b.如果只允許你說四句話該怎么說?

c.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我確信“敬業(yè)與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b.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c.本文都運用到了那些論證方法?作者在論證“有業(yè)之必要”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找出來試作具體分析。

4.概括文中名人名言。

5.辯論賽:

三.小結。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jīng)典格言,語言上充分體現(xiàn)了口語和演講的巧妙結合。

四.作業(yè)。

讀了本文后,你認為學生應該如何敬業(yè)?

課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并深層體會了演講與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教師依據(jù)學生情形,以辯論賽的形式組織學生雙方進行辯論,即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印象,還激發(fā)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判疑能力,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辯證的理解人生問題。但所討論的問題比較復雜,應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水平把握討論的深度,這部分需要老師適當發(fā)問、引導、點評。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十一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選自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其第二單元的選材要求是:在感受人類精英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情感、閃光的思想的同時,體會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品味不同場合、不同背景下口語運用的技巧。如何更好地貫徹這個要求?我認為須把握三個環(huán)節(jié)感悟三個美。

《敬業(yè)與樂業(yè)》層次清晰,結構緊密,邏輯性強。感悟其美關鍵要具體引導學生做好兩點:首先,朗讀中把握語段語氣的基礎上抓語段關鍵句。例如文章首段的語氣是轉折語氣,其關鍵語句在后——“敬業(yè)與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其次,引導學生讀懂段段之間的銜接,明確每個話題的起承轉合。例如首段的關鍵語意是:“敬業(yè)與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二段的關鍵語意是:所以在演講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yè)之必要。從銜接上看,兩段是典型的總分關系,而二段關鍵句又是分話題的總起句,承接的是三四段的兩個并列段,合的是五段:“我征引儒門……萬不能容赦的”這幾句,(也是一個典型的總分總關系。)轉的也是五段末句:今日所講……何種態(tài)度。這樣,在反復朗讀中不難感悟行文中“三個話題”的基本布局。

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但學生在閱讀作者大量引用的經(jīng)典、格言,往往會淺嘗輒止。為此,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經(jīng)典、格言的注解,還加以相應的提問。這樣來真正準確把握課文主要觀點,感悟作者的說理美。例如:文章分述的第一個話題我這樣問:作者談有業(yè)之必要,作者是怎么說的?有學生回答:作者引用孔子言、講百丈禪師故事來“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yè),人人都要不斷勞作”我接著說:“是的,那么業(yè)的必要性說透了嗎?”學生只理解了孔言中的兩種人就是因為沒有業(yè)而難造就,而百丈禪師的例子似乎讀不懂,我提問:百丈禪師為什么不吃飯?生回答:門生替他服務了。我說:“好,那百丈禪師是怎樣一個人?”生回答:始終如一。我問:哪兒可見?生:“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我問:始終如一,“一”指什么?生:“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至此學生豁然開朗——有業(yè)可成性格。這樣,再引導學生品味一反一正,一理一事結合起來文筆簡練,形式多樣,說理全面的亮點就水到渠成了。

在這點上,文章的“敬業(yè)”與“樂業(yè)”兩部分體現(xiàn)的尤為突出。例如在“敬業(yè)”部分的六段,我提問道:作者提及“大總統(tǒng)”和“拉黃包”兩個職業(yè)意在何?學生不難明白:職業(yè)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神圣,是不分高低的。在七段中我提問道:作者為什么“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xiàn)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學生細讀之中也會抓出作者的理念:大家同時替社會做事,怕的是做不好對不住這一天的飯。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把握作者的敬業(yè)態(tài)度——專心做事,不管事情大小。至于樂業(yè)部分,作者的人性美我認為主要是感悟演講中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xiàn)場交流。例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nèi)ベ€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這句是作者是對聽眾直接的心靈訴求,是作者語重心長的疏通讀者的苦樂觀。明確這一點,后文“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xù)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fā)生?!钡钠谕筒谎远髁?。

總之,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展開突破中,我認為學生較好的感受了作者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情感和閃光的思想。至于在此基礎上怎樣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其焦點問題是: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xiàn)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試從文中舉出例子,并做說明。其具體做法形式是: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媒體出示共同欣賞。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十二

在執(zhí)教《敬業(yè)與樂業(yè)》一課前,我的教學設想是引導學生掌握演說詞的特色,理解議論文的有關知識以及作者的精妙構思,還有意識的增加了學生的仿句和遷移能力的訓練。主要的授課方法是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培養(yǎng)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我在授課的過程中以讀為主,采用各種誦讀的方式,為引導學生從讀中領悟文章的內(nèi)涵,我在學生每一次誦讀之前都設計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會與感受。

從這堂課學生的課堂反應來看,我這樣的設計模式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更透徹的把握了文體知識,情感目標也得到了實現(xiàn),學生從作者的觀點聯(lián)系到了自身實際,更把視野聚焦到了當代社會的“天下第一等人”身上,仿句精彩連篇。

不足在于我在授課的過程中力求完美,所以在引導的途中面面俱到,課堂容量增加,課程結束得有些匆忙,自我感覺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力爭收放自如。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還應注意語言的簡潔性與思路的清晰度。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繼續(xù)挖掘?qū)W生的潛能,將課堂留給學生,讓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九年級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教案篇十三

1.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與樂業(yè)。

2.學習這篇演講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jù)生動有力的特點。

3.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1.對“敬業(yè)與樂業(yè)”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zhì)疑問難。

2.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3.理解文章應用的材料和列舉的事例。

兩課時。

一、導入。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討論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yè)和樂業(yè),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yè)和樂業(yè)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yè)樂業(yè)。

四、學習課文內(nèi)容。

(一)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明確: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來源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本段末尾的"我確信'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生動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朗讀第三、四段。課文第三、四段是論述"敬業(yè)"的重要,可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思考:(1)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

(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

明確:第三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shù)膭趧?、正?jīng)的事,"其性質(zhì)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tǒng)"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四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并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么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yè)")。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yè)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yè)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diào)敬業(yè)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

2.朗讀第五、六段。這兩段論述"樂業(yè)"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yè)"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yè)"的道理的?

明確: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yè)"的"樂"。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yè)"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jīng)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yè)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yè)),"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五、學習第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七段。

明確:作者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yè)"廣趣味"就是"樂業(yè)"。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yè)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yè),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fā)揚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嘆的語氣,充滿了對聽講的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強烈而真摯。

一、復習導入二、問題研究。

1.應該怎樣理解“業(yè)”的含義?需要引導學生注意:“業(yè)”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yè)。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zhì)都是可敬?!币虼?,“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yè),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指出這一點,可以擴展梁啟超主張的適用范圍,也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閱讀文本。

2.怎樣深入理解“敬業(yè)”精神?

可以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定背景,來領會梁啟超提倡“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良苦用心。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yè)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yōu)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yè)、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梁氏的“敬業(yè)”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三、探究活動。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yè)和樂業(yè)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你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生的回答無論是贊同還是不贊同,都可以;關鍵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目的在于通過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做資料卡片。

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制成資料卡片,要注明出處以及卡片的類型等;書寫要清楚規(guī)范。

四、小結。

1.中心意思:這篇演講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fā)揚敬業(yè)、樂業(yè)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1)論證條理清晰,論據(jù)生動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yè)和樂業(yè)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jù):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jīng)歷中卓有成效的經(jīng)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jù)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2)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講演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注重化深為淺。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第六段。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234631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