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實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7 05:12:10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實用16篇)
時間:2023-11-17 05:12:10     小編:筆硯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所制定的教學計劃和指導材料。教案的編寫應盡量做到詳略得當,確保教學過程的邏輯性和連貫性。請大家繼續(xù)往下閱讀,看看以下教案的設計思路和實施效果。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一

教學目的:

1.認讀本課15個生字,指導書寫“前”字。用“開”和“喊”兩個字組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對于能讀出感情的字生及時表揚。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

2.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散思維,進行想象,想辦法幫想飛的烏龜飛上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具準備:

錄音帶。學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先來猜個謎語:“身穿硬殼袍,縮頭又縮腦。水里四腳劃,岸上慢慢爬?!?/p>

二、隨文識字。

(一)自學字詞。

1.出示課題,請你做好指讀姿勢,比比看誰的小手能跟上我的速度。

學生活動:學生指著書,邊指邊聽老師讀。

2.請你們也來讀讀課文,見到不認識的字,你都有什么辦法認字呢?

學生活動:說說自己的記字方法,如看拼音記字、聯(lián)系上下文記字、請教別人。

3.教師提示:請選你喜歡的方法認字。如果還不會用筆點出來。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初讀課文,用喜歡的方法解決見到的生字,教師巡視。幫助部分學生學習部分生字。

(二)同學們讀得真認真,做好指讀姿勢齊讀故事,注意點點字的讀音。

學生活動:全班齊讀。(目的是聽讀識字,隨文學字。)。

在讀書中,可能有一些字認識了,不會的字的范圍逐漸縮小。

(三)又有一些生字我們認識了,現(xiàn)在兩個小伙伴一起讀文,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和同桌一起想辦法解決,你們可以用一本書,輪流讀各段,讀完后你們倆就坐好。

學生活動:學生通讀全文,小伙伴之間合作學習,互相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教師隨時巡視給予個別學生指導。

(點評:根據(jù)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先整體再部分,最后回到整體的特點。由老師范讀課文到自由讀文、齊讀課文,兩人合作讀文,從整體上了解了故事的內(nèi)容,運用了隨文識字,聽讀識字,合作識字,鞏固了已認識的字。)。

課堂過渡:剛才你們合作得真好,可這篇課文太長了,有的同學讀起來有點困難,別著急,孩子們,我們先學這部分。

三、學習課文內(nèi)容。

(一)(課件)文字出示:從前——烏龜很傷心這一部分。

1.做好指讀姿勢,齊讀這一部分,注意字的讀音。

學生活動:學習第一部分,讓學生利用指讀再次從文中認識漢字,把字的音與形一一對準,記清生字。

2.下面咱們分著讀,男生讀烏龜?shù)脑挘x小鳥的話,我想當旁白,行嗎?做好指讀姿勢。

學生活動,這一部分分角色讀,老師也參加。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師生交流,互相學習,另一方面還是隨文認字,把字的音形相對。)。

3.師:現(xiàn)在你們不認識的字少了吧!三人一組讀這部分,遇到不認識的字知道怎么辦吧!

學生活動:這時教師放手,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讀再次認讀這一部分漢字。

4.哪組愿意讀讀呀!指一組讀,老師指示做好指讀姿勢。

5.句中的詞認識嗎?看他們來了!(課件)在課文中點擊:

烏龜問、你們、很美、地方、哪兒、

從文中放大滿屏顯示出來。

(點評:學詞課件設計簡潔巧妙,從文中放大,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印象,有利于加深對生字的鞏固復習。)。

學生活動:認識詞語的孩子可以大聲讀出來。

6.看這些詞跑到我手里了你能讀嗎?(出示詞卡)烏龜問、你們、很美、地方、哪。

學生活動:大聲地齊聲讀詞卡。

7.這回又變了,你還認識嗎?(出示字卡)問、你、很、地、哪。

學生活動:比賽誰讀生字快并能用“問”字組詞,以擴充學生的詞匯量。

(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

過渡語:想飛的烏龜飛起來了嗎?它是怎么飛的找出來指著書讀讀。

學生活動:自己讀小鳥給烏龜想的辦法。

1.誰能把這個辦法讀給大家聽聽呀?其他同學準備好,讀對了烏龜和小鳥就會和你們見面的。

出示課件,動畫演示:小鳥讓烏龜?shù)鹬桓髯樱瑑芍恍▲B叼著棍子的兩端。于是,小鳥帶烏龜飛起來了。

2.烏龜為什么高興呀?你讀讀看。

學生活動:讀書后能說出烏龜看見的美景。

師:烏龜都看到什么?

出示課件:四幅風景優(yōu)美的圖片。

(點評:四幅美景圖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感悟,直觀地再現(xiàn)了烏龜上天看到的景象。)。

3.多美呀,烏龜跟你們的感覺一樣,自已讀出來呀!注意字音。

學生活動:學生指著書自已讀,在讀出美感的同時,記住字。

4.這么美的景色你想怎么讀,讀給大家聽,(配樂)誰還能讀得更美更快樂!

學生活動:要自已練習讀文后,指名配樂讀把整個課堂氣氛帶入高潮,我也想和你們一起讀,師引讀。

5.真美呀!烏龜開心極了,詞語又來了,你認出它了嗎?

出示課件,在課文中點擊:高興、耳邊、開心、喊起來、由文中滿屏放大。

6.看它們在我的手上,誰愿意比賽讀。

出示詞卡:高興、耳邊、開心、喊起來。

學生活動:兩人比賽讀,讀出來的給予獎勵,全班讀。

7.生字寶寶自已跑來玩了。

出示字卡:讓、興、耳、開、喊。

學生活動:大聲讀字用“開、喊”組詞。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過渡語:事情突然變了,“啊”的一聲怎么了?(出示課件)動畫演示烏龜從天上掉下來了!它重重地掉在地上,光滑的殼上摔出了很多裂紋。

(一)找出書上的句子快讀讀。

學生活動,指讀這一部分,了解故事的結(jié)果。

(二)烏龜?shù)粝聛頃朐趺?它還想飛,請你為它想想辦法?快商量。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這一問題,討論后進行口語描述。

(三)字詞鞏固。

1.再認讀詞:(課件)從課文中點擊:重重地、掉下來、以后、現(xiàn)在。從課文中滿屏放大。

讀詞卡、字卡,重、掉、以、現(xiàn)。

2.下面生字寶寶大聚會,我們看p76的字先讀一讀字,還有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法記。

學生活動:兩人讀字,說記字方法。

3.小組合作學習后向大家介紹好方法?學生活動:匯報自已的記字成果。

五、學寫字。

好辦法這么多,我們可要多交流。我們看這些字,你覺得哪個字難寫,如果你沒困難你就可以寫了。

指導“前”

(一)電腦演示:把“前”分成四部分指導,先上下,就是先寫“點、撇、橫”再左右,就是再寫“月和立刀旁”。

(二)老師板書:“前”邊說邊板書。

(三)學生寫字:打開書p77描兩個寫一個,再到實物投影前進行展示。

六、作業(yè)。

回家之后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和家人想辦法,幫小烏龜飛上天。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用生字組詞或說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麗,激發(fā)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感悟詩意、發(fā)展語言。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四季》這篇課文,知道了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它們是——(春、夏、秋、冬),這節(jié)課我們要練習有感情地美讀這首詩歌。

2、出示生字卡片,鞏固認讀。

a、齊讀。

b、游戲“我指你讀”:老師點到哪個字,學生讀哪個字。

c、游戲“我讀你找”:老師讀哪個字,學生就在書上找到那個字用手指出來。請一個同學上臺指。

二、指導朗讀、感悟詩意。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a、學生自由讀課文,每人讀一遍,注意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b、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個小節(jié)。

c、全班齊讀。

d、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老師很高興??墒且x得有感情,讀出味道老師還得幫幫大家。

2、指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

a、首先讓我們走進美麗的春天。(課件出示第一節(jié)圖文)。

b、這是什么?(草芽)草芽是什么樣的?(嫩嫩的、尖尖的)所以尖尖這個詞我們可以讀得輕一點兒,細一點兒,讓大家聽了覺得草芽很柔嫩、很細小。(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c、草芽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終于從土壤里鉆了出來,他會是什么心情呀?那現(xiàn)在你就是這株鮮嫩的草芽,你能用高興的語氣讀讀春天的詩嗎?(指名讀、齊讀)。

3、指導朗讀第二小節(jié)。

a、送走了萬物復蘇的春天,讓我們走進炎熱的夏天。(課件出示第二節(jié)圖文)。

b、草芽是尖尖的,荷葉是——(圓圓的),怎樣把荷葉的樣子讀清楚呢?(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c、又大又圓的荷葉是什么顏色的?碧綠的荷葉美嗎?我們要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荷葉的美麗。(指名讀、齊讀)。

d、從荷葉圓圓我們知道夏天來了,你還能從哪兒知道夏天來了?

4、指導朗讀第三小節(jié)。

a、走過生氣勃勃的夏天,我們迎來了金色的秋天。(課件出示第三節(jié)圖文)。

b、誰來讀讀秋天的詩?

c、這彎彎的谷穗像什么?谷穗為什么會彎彎的?

d、鞠躬是什么樣的?小谷穗在向誰鞠躬?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e、如果你是小谷穗,你想對誰說點什么?

f、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真要感謝農(nóng)民伯伯,小谷穗多有禮貌啊,誰來讀一讀秋天的詩?(指名讀、齊讀)。

g、同學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秋天里,大自然在發(fā)生著變化,你發(fā)現(xiàn)了嗎?

5、指導朗讀第四小節(jié)。

a、走過果實累累的秋天,我們來到了大學紛飛的冬天。(課件出示第四節(jié)圖文)。

b、調(diào)皮的小雪人要來和我們做朋友了,誰來讀讀冬天的詩?(指名讀)。

c、雪人是怎么挺肚子的?誰來表演一下?

d、如果我們邊讀邊做動作,一定能讀得更有趣,誰想來試試?讀出雪人的頑皮可愛。(指名讀)。

e、真精彩!讓我們一起變成小雪人吧。(齊讀)。

f、冬天非常寒冷,你知道動物和植物有哪些變化嗎?

6、讀全文,整體感知。

a、大自然多奇妙啊,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點,老師太喜歡《四季》這首詩歌了,我想把它讀給大家聽,表達我心中的喜愛之情。

b、下面我想再請四個同學來讀,相信這一次你們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c、全班齊讀。

三、課間操。

由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做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編的放松操。

四、背誦課文。

《四季》這首詩歌寫得這么有趣,我們能把它背下來嗎?(女生背、男生背)。

五、拓展練習。

1、創(chuàng)編詩歌。

a、多美的《四季》詩啊,這是大自然的詩,讓我們也學著編一編這樣的詩吧。有個小朋友在春天里看到桃花開了,就編出了這樣的詩歌:桃花紅紅,他對燕子說:“我是春天。”

b、大家說這首詩編得好嗎?寫詩就是這么簡單,你們也可以做一回小詩人,編一首這樣的詩。

c、學生創(chuàng)編詩歌,全班交流。

2、畫四季。

多么快樂的歌聲,我們用朗讀、用動作、用歌聲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一年當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呢?接下來讓我們拿起筆畫一畫你心中最喜歡的季節(jié)。

六、小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咱們的收獲真不小?;丶液笳埬銈儼炎约壕幍脑娮x給家長聽,請你們完成這幅畫,并涂上好看的顏色,還可以寫上關于這個季節(jié)的小詩。

《四季》教學反思。

《四季》是一首童趣濃厚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xiàn)四季的特征。詩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能喚起學生的想像,很受兒童的喜愛。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三

本次復習有八個題目,主要內(nèi)容有看拼音寫字組詞語、用構詞能力較強的字組詞、比較音和形相近的字、寫反義詞、讀含有只要認識的字的詞、把句子補充完整、讀兒歌和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

第一題是看拼音填字,組成詞語。目的是復習漢語拼音和學過的詞語??勺寣W生獨立完成,然后再檢查交流。

第三題是比較形近字。這四組字的共同點是:每一組中前一個字加上一個偏旁就是后一個字。如:“哥”加“欠”是“歌”字。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清每組中兩個字的異同。要引導他們把字的音形義結(jié)合起來說。

第四題是讓學生寫出意思相反的詞,目的是通過練習準確地理解這幾組詞的詞義,以利于將來在語言實踐中從正反兩方面對比地說明問題。例如: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這個句子是運用反義詞的范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一個道理,很有說服力。當然,一年級練反義詞只是為了理解,為運用打基礎。

第五題是讀詞語。要把每個詞讀準確,特別要注意“翅膀、捕捉、玩耍、水珠”等詞的讀音。

第六題是把句子補充完整,目的是使學生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要求學生補充出來的句子,結(jié)構完整,意思明確。如第二句,補充成“我最快”,雖然也有主謂語,但意思欠明確。教師不要給學生講語法的名詞術語,要通過比較學生補充的句子來引導體會。

第一句可以填:樹上、小山上……第二句的“最”只能做謂語中表示程度的詞。如:我最喜歡畫圖畫。我最想見到我爸爸。

第七題是讀兒歌。這首兒歌是用擬人的手法寫的,簡潔而又活潑有趣地描繪出四季的特征。春天,青草才能發(fā)出尖尖的芽;夏天,荷葉才能長得圓圓的;谷穗彎彎的,說明已經(jīng)到了金秋時節(jié);雪人,則是冬季一景。四個小節(jié)結(jié)構相同,教師要引導學生朗讀第一小節(jié),讀出語氣,并懂得為什么草芽說“我是春天”。二、三、四小節(jié)則以學生自讀為主,同學之間互助,教師指點。

最后是寫字練習,復習鞏固先外后內(nèi)的筆順規(guī)則,并練習把字寫得正確、勻稱。五個字都是半包圍結(jié)構的字,這類字一般要先寫外面的半包圍部分,再寫里邊的?!皩印弊质亲笊习鼑?,里邊有一“橫”要比左上包圍部分長一些,這樣寫才勻稱。要讓學生觀察范字時掌握這個特點。“南”字的第二筆是“豎”,不要寫成“撇”?!帮L”字的第一筆是“豎撇”,略有弧度,第二筆“橫折彎鉤”中“彎”的部分要和第一筆相對稱,也應略有弧度地彎向右下格后向上鉤出。第四筆“點”要寫得長些,與第三筆在中間相交。

要提起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半包圍結(jié)構的字都要按先外后內(nèi)的筆順規(guī)則寫。如學生學過的“走之旁”的字“遠、近、追、邊、這”等,都要按先內(nèi)后外的順序?qū)憽?/p>

教學本次復習可用3課時,前7題用2課時,寫字練習用1課時。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四

1、學會“把、哥、都、依、安、享、受”8個字,會認“鞋、脫、船、靜、港灣、溫暖”8個字。認識3個偏旁“父、阝、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感受親情,體會家庭的溫暖,知道家庭的溫暖需要大家共同營造。

:學會8個字,背誦課文。

:1課時

一、在文中標出生字,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標出生字,并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聽聽字音是否都讀準了,互相幫一幫。

二、在“擺鞋子”游戲中鞏固生字讀音。

1、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生字卡片,讀對一個字,就將這張卡片放到鞋柜里。

2、想一想鞋子一家會說什么?誰能說一說?

3、鞋子是一家人,我們一家人在晚飯桌上聊些什么呢?再讀讀課文。

4、出示圖片,學生感受溫暖的家,自己練習讀第二節(jié)詩。

5、充分感受后,完整地讀詩。

6、愿意把詩送給爸爸媽媽嗎?請試著背下來,回家告訴爸爸媽媽。

三、鞏固認讀,指導書寫。

1、抽讀去掉拼音的生字,鞏固生字認讀。

2、在小組里識記要學會的字,代表在全班交流。

3、指導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擺法,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13鞋

大大小小 依偎

回家 寧靜的港灣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五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讀音,在老師指導下描摹“人、太”。

2、朗讀課文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記住課文內(nèi)容,并嘗試背誦。

3、讀兒歌了解重陽節(jié)的來歷,引導學生從小學會孝敬老人。

一、引入課文,揭示課題:

1、出示:節(jié)(指名拼讀、齊讀)。

2、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我國有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

3、(出示節(jié)日名稱),春節(jié)是我們常說的農(nóng)歷新年,可以放假來慶祝。這些都是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節(jié)日。人們在不同的節(jié)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來慶祝,今天我們就重點來了解其中的一個節(jié)日——重陽節(jié)。

4、出示課題,指名拼讀“重陽”。這個字還有一個讀音,我們在35課中學過,出示:“輕重”(齊讀)這種一個字有兩個以上的讀音,我們稱它為——多音字。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44課(出示課題,齊讀)。

二、讀通課文,教學生字:

1、出示自學要求:

(1)讀:借助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2)想: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在哪一天?

2、出示課文,指名讀。(指名評:字音是否讀準?)。

3、男女生讀文、同桌互讀(互評:加字不漏字)。

三、學習課文,了解內(nèi)容。

1、引讀:重陽節(jié)是——:九月九。九月九日是——重陽。

2、農(nóng)歷九月九日剛好在中秋之后,當時的景色怎樣?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

(1)出示卡片:景色(指名拼。正音:后鼻音、平舌音)怎么記???(日+京)。

(2)找出文中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讀。(文中句子變紅)。

(3)“秋日晴”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出示:秋高氣爽。

“山風清”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出示:云淡風清。

3、那么,人們在重陽節(jié)會干什么呢?

(1)引讀:古人——。

我們——。

登高(指名、開火車拼)即登上高處,這“登高”可以是爬山、登高塔。

引讀:古人登高——。

我們登高——。

(4)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嗎?(聽重陽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

4、后來,人們就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自己讀好課文,試著背誦。

6、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之外,還有觀賞菊花、遍插茱萸(茱萸是一種植物,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避難消災)、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活動。

7、今天的重陽節(jié)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xx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敬老節(jié)、其老人節(jié)。想一想,這一天,我們還可以為老人做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們不僅可以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為老人做事,平時也應該為他們做事。

四、復習鞏固、課外延伸。

1、生字都認識了嗎?猜字謎游戲。

一撇一捺不是八,猜猜我是誰?(人)羊兒羊兒大大大?(美)。

大下多一點。(太)我有十張口?(古)太陽照耀北京城?(景)。

2、出示: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正是秋高氣爽、云淡風清的時節(jié)。古人登高躲避天災。現(xiàn)在我們也在重陽節(jié)登山觀賞秋天美麗的景色,并祝愿家家平安。

(自讀、指名讀、齊讀)。

3、九九重陽,因為“九”與“久”同音,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的數(shù),有長久、長壽的含義而且秋天又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人們歷來對重陽節(jié)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的詩詞佳作。(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彩虹的美,初步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蟲字旁、三撇兒,懂得“夏天、美麗。出現(xiàn)、彩虹”等詞的意思。

3.會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虹、夏、全、現(xiàn)、道、美、麗、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2.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理解“夏天、出現(xiàn)、美麗、彩虹”等詞的意思。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結(jié)合說話訓練,學習字詞。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字詞。

a.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常常要下雷雨。

b.學生詞:夏,師范寫“夏”,學生書寫。

(2)看幻燈,欣賞畫面,學字詞。

雷雨過后的景色是怎樣的呢?請看幻燈片。

a.雷雨過后出現(xiàn)了什么?學習:道。彩虹。師范寫“彩”“道”,學生書寫。

a.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彩虹?看板書“一道()的彩虹”。學習:美麗。師范寫“美”。

b.彩虹美在哪里?

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出示彩虹圖,認識各種顏色并進行說話訓練:彩虹的顏色真多,有......)。

形狀:用“像”說話。師范寫“像”,學生書寫。

c.串詞語描述,夏天的午后,下了一陣雷雨,太陽出來了,天上出現(xiàn)了一道美麗的彩虹,遠遠望去,好像一座七彩的橋。

學習:“現(xiàn)”。自己分析字形。

b.雷雨后的景色中,還有什么景物也很美呢?(山、樹、稻子、玉米等)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呢?今天我們學習第35課虹,齊讀課題。

c.請小朋友找出描寫山、樹、稻子、玉米等景物的句子讀一讀。學習:全。分析字形。

(二)讀通課文。

(1)指名讀課文。(讀錯的字音糾正,難讀的句子跟讀。)。

(2)齊讀課文。

(三)作業(yè)。

(1)每個生字書寫3個。

(2)課堂作業(yè)本第1題。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七

1 認識“寬、蝦”等12個生字。會寫“貝、原”等6個字。

2 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在教師的指導下,畫自己的家鄉(xiāng)。

識字寫字

寫字

課前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搜集資料。

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jié)合

談話:你的家鄉(xiāng)在哪兒?你喜歡嗎?想畫出來給大家看嗎?

1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看圖欣賞,整體感受語言的美。

2 學生自由朗讀,識生字。

圖文結(jié)合認識生字“寬、蝦、腳、撿、貝、殼”。

4 小組合作,組長檢查自學生字和讀課文的情況。

5 指導朗讀重點詞句。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達了對大海的喜愛。

“一艘艘”“裝滿”要重讀,體現(xiàn)魚蝦很多。

6 看圖介紹濤濤的家鄉(xiāng)。

7 師生共同總結(jié)學習過程:看圖--讀文--看圖解說。

看圖:這是誰的家鄉(xiāng)?他的家鄉(xiāng)在哪兒?有什么景物,他喜歡做什么?

讀文:自由拼讀--聽同學朗讀--找好詞好句反復讀--小組齊聲表演讀。

解說: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解說圖畫。

1 復習本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

寬大 魚蝦 小腳 撿貝殼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二、三段。

寬闊 魚蝦 大腳 貝殼 原來 奔跑 秘密 一匹 城市 高樓

1 回憶前幾段的學習方法。

2 學生在四、五、六自然段中自由選擇一段自學。

3 匯報自學情況:

(1)搶認生字:奔、原、密、匹、市、樓

(2)解說圖畫。

(3)表情朗讀最喜歡的句子。

(4)自學相同段落的同學齊讀整段。

4 出示“讀讀說說”,學生讀句子,說句子。

1 看圖提示背誦。

2 看文聽老師朗讀。

3 傾聽同學背誦,回憶印證。

4 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畫自己的家鄉(xiāng),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八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一)會讀本課10個生字。

(二)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xiāng)”、“舉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三、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錄音機,《思鄉(xiāng)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聽音樂《思鄉(xiāng)曲》,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個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樂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

2、學生初步感知詩的意境美。

(樂曲停,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簡介《思鄉(xiāng)曲》,引入課題。

1、這首曲子,就是作曲家馬思聰先生的《思鄉(xiāng)曲》,思鄉(xiāng)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現(xiàn),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2、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床”、“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1)讀;

(2)說(詞義——句意)。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說詞義、句意,并用“?!惫闯霾欢脑~。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秉c出。

[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xiāng)]。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說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并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jié)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huán)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干什么?

(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師激情: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游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xiāng),回家的路是那么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jīng)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

(會想到家鄉(xiāng),想到親人)反復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xiāng)”。

7、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復吟誦,表現(xiàn)詩意美。

1、以《思鄉(xiāng)曲》為背景,體會全詩詩意,并朗誦全詩一遍。

2、生在音樂中自己吟誦,劃節(jié)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熏陶美。

(一)聽《思鄉(xiāng)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二)以《思鄉(xiāng)曲》為主旋律,以《靜夜思》為詞,師先示范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九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理解寓意。

4、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為課文寫續(xù)編,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重點: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難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理解寓意。

兩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

二、識字寫字。

三、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13坐井觀天

井沿、無邊無際、不信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由讀課文,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讀一讀。

三、小組合作學習:分角色讀一讀對話。

四、指名讀一次對話并借助圖片理解。

五、感悟第三次對話:青蛙和小鳥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用“因為……所以……”回答。

六、感悟第三次對話。

七、分角色朗讀課文,從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八、布置作業(yè)。

九、板書設計。

青蛙:井底——天井口大

小鳥:天上——天無邊無際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十

本節(jié)課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試一試)等,生活情境出發(fā),從感興的話題切入,在一次告訴學生,遇事要動腦想辦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完整地表達和認真有順序地編故事能力。

能說會寫《小猴子撈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表達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在教育中,構建一個開放的交際的課堂,自然地將兒童多彩的生活與文本“鍵接”,營造寬松的氛圍,使學生的說,寫能力在多維的互動中得到切實鍛煉。

1、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能力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講述故事的能力。

憑借教材,自主構建,多元解讀。

實驗用品,圖片,投影片。

一課時。

(一)童話導入:我們來給小猴想辦法。

1、出示《小猴子撈球》的畫面,播放有趣的童話故事。

2、聽童話,看畫面,提出問題“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3、議一議“我看懂了……?!薄拔蚁胫馈!?/p>

4、全班交流。

板書“小猴子撈球”。

小猴子把球撈上來了嗎?怎么撈的?我們來幫小猴子想想辦法。

(二)口語交際,互相評說。

小組討論:我來幫小猴想想怎么辦。

1、全班交流,學生。

師隨機提示“如果用這種方法,你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

2、學生們幫小猴想出了不少好辦法,那么他們會采用什么辦法呢?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現(xiàn)在請大家扮演小猴子,四個人為一組先商量好你們打算用什么辦法撈球,再分角色表演。

(三)請你完整地講一講“小猴子撈球”的故事。

(四)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朋友聽。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十一

2、復習生字注意“英”“定”讀準后鼻音強調(diào)“為”的筆順組、祖區(qū)分

3、讀詞語:英國一位科學家好奇半天祖母一定推動

4、用“誰是什么”造句

36、數(shù)星星的孩子

1、熟讀課文,特別是第一小節(jié)

2、復習生字區(qū)分:祖、組注意“指”“楚”讀準巧舌音多音字“斗”組詞

3、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37、一個奇怪的問題

1、熟讀課文

2、復習生字區(qū)分:題、提

古詩七步詩

1、背誦并能連線

2、書空會寫的字,填空

38、望梅止渴

1、熟讀課文

2、復習生字區(qū)分:渴、喝;朝、潮“精”換部首積累士字旁的字書空“止”

39、花木蘭

1、熟讀課文

2、復習生字“戰(zhàn)”換部首“常”一字開花

3、詞語搭配: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

讀詞語:巾幗英雄女扮男裝赫赫戰(zhàn)功英勇善戰(zhàn)

40、責任

1、熟讀課文

2、復習生字書空“必”

3、讀句子: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的人,將來是有出息的。

七、快樂宮7

1、加一筆變成另一個字

2、復習查字典

3、書空: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十二

1、學會本課“山、石、土、田、人”5個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按筆畫記字形,能結(jié)合插圖了解字的意思。

2、認識新筆畫“豎折”,能按筆順規(guī)則書寫本課生字。

3、繼續(xù)認識田字格,能依照田格里的范字寫字。

4、會讀指定的詞語。

學會本課生字,能讀準字音,記住字形,了解字義,正確書寫。

“山、石”的書寫。

前幾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很多生字朋友,我們是怎么記住他們,和他們成為好朋友的?愿意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出示生字卡片復習前兩課學習的生字)生字朋友認識的越多我們的本領就越大,你們愿意認識更多的生字朋友嗎?好,這節(jié)課我就在給大家介紹5位新朋友。

(一)識記。

1、學習:山。

(1)出示圖片:看圖,你看到了什么?用圖畫引出“山”的象形字,進一步認識生字“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電腦出示象形字“山”,古時候的人就是用這樣的符號記錄的,我們把這樣的字叫象形字。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為了便于書寫,就把這彎曲的筆畫拉直,逐漸規(guī)范就成了今天這樣的字了。)

(2)出示小朋友爬山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

(3)我們應該怎樣記住“山”字呢?“山”共有幾筆?課件演示按筆畫記字形,同時認識新筆畫“豎折”。(學生伸出小手和課件一起寫,邊寫邊說筆畫。)

2、學習:石。

(1)看圖認識“石”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石”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3)按筆畫記字形。

3、學習:土。

(1)看圖認識“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土”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3)按筆畫記字形。

4、學習:田。

(1)看圖認識“田”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田”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3)按筆畫記字形。

5、學習:人。

(1)看圖認識“人”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人”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3)按筆畫記字形。

課中休息:找朋友

(二)指導書寫。

1、讓學生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觀察后,說說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的位置。

山:第一筆是“豎”,寫在豎中線上,寫到下半格的中間靠上一點收筆。

第二筆“豎折”,起筆在左半格中間橫中線下邊一點,注意豎短折長。

第三筆“豎”,起筆比第二筆豎折的“豎”略微高一點,要寫對稱。

石:第一筆是“橫”,起筆在上半格中間豎中線左邊一點寫,橫不要太長。

第二筆“撇”,起筆在橫中間偏左一點寫,注意不要出頭。

第三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第四筆“橫折”的“橫”靠近橫中線,注意“口”不要寫得太寬。

田:“田”字要寫在田字格的中間,注意里邊的“橫”寫在橫中線上,兩邊不要寫滿,“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筆順是先外后內(nèi)再封口。

土:上邊是十,“橫”要寫短,寫在橫中線上,“豎”寫在豎中線上,第一筆橫上邊的豎和下邊的豎應一樣長。最后一筆“橫”稍微長一點。

3、讓學生按筆順把書中的紅色筆畫描一遍,及時鞏固筆順。

4、學生在書上把每個字獨立試寫一個。

5、學生提出難寫的字,如:“石”字,教師范寫,具體指導。

6、學生照書上范字把每個生字再寫一遍,寫后評一評。

課件演示:數(shù)筆畫。

寫生字。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十三

2、同音字辨析運用。

3、學習查字典方法。

4、學習歇后語,感受祖國語言的精妙。

5、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好習慣。

3課時

課件、課本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識記生字方法:換偏旁,變新字識記;相同偏旁的字歸類識記;

教學準備:課本、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二、趣味識字(第一次先學后教)

1、自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2、同桌互相讀一讀,做做小老師。

出示生字:飯能飽茶泡輕鞭炮

3、請小老師上臺領讀。

4、請小老師說說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學嗎?

5、男女同學合作讀

6、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你發(fā)現(xiàn)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有什么特點嗎?

(左邊的偏旁代表這字義,右邊的跟字音有關,韻母都是ao)

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三句像一個字謎,謎底都是“包”字。

小結(jié):在平時生活中,從人們的說話中可以認識許多字。

四、我的發(fā)現(xiàn)(第二次“先學后教”)

1、自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3、小結(jié):相同偏旁的字是一排??谧峙缘淖执蠖嗪妥煊嘘P;提手字旁的字大多和手動作有關;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腳動作有關。

五、當堂訓練:背誦《趣味識字》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同音字辨析運用。

2、學習查字典方法。

3、學習歇后語,感受祖國語言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繼續(xù)學習語文園地五的內(nèi)容。

二、選一選,填一填(第一次“先學后教”)

1、讀一讀,看一看;這兩組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清――青在――再

2、請學生讀,觀察,再說出來。

3、選一選,再填一填。同桌互相檢查。

三、查字典(第二次“先學后教”)

1、查頁碼:比一比誰最快?

2、查字方法:

小組活動:學生自查字典,問詢查到字的方法,交流歸納查字典快捷的兩種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3、學習查字典的兩種方法,分小組為單位練習,互幫互學。

4、比賽:查字典,我第一。

四、日積月累:(第三次“先學后教”)

1、自讀歇后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歇后語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

2、小組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3、語境運用練習。

4、你還知道哪些歇后語?

五、當堂訓練:1、背誦歇后語。2、查字典訓練。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好習慣,鼓勵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來讀一個有趣的故事――《狐貍和烏鴉》。

二、自讀故事(第一次“先學后教”)

1、讀一讀,自己沒有讀清楚的地方多讀一遍。

2、標出自然段。觀察圖:圖上畫的是哪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

二、感悟故事:(第二次“先學后教”)

1、思考:狐貍一共和烏鴉說了幾句話?找出來,讀一讀。

2、小組討論: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狐貍?為什么?

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烏鴉?為什么?

3、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三、拓展訓練:課后找寫小動物智慧的故事讀一讀,回到班上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十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中受到要多親身去感受,去體驗的啟發(fā)。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二課時

20xx年6月2日第十六周星期二第一節(jié)

第一課時

1、誰去過華山?想看看華山嗎?

2、課件播放一小段表現(xiàn)華山高的錄像。

3、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叫《詠華山》。讀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自然段。

2、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

3、課件出示17個帶有拼音的生字、學生想讀啊個就讀哪個,讀對了,其他同學跟讀3遍。

4、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

5、課件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自由讀,指名讀。

6、用手勢告訴教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教學后記:二類字比較難認。

形式:開火車

1、齊讀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學習第2、3自然段。

3、畫出講華山高的句子。

4、再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華山的樣子。

5、指名讀。

6、站在高聳入云的華山上,七歲的寇誰情不自禁地吟詠起詩來。

7、吟誦詩句。

8、詩中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齊讀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讀。

11、說說寇準為什么能作出好詩來?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12、記一記本自然段的生字。

教學后記:學生能從學習課文從中去學習詩,更容易讓他們理解詩的大意。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十五

羅素曾說過:“一切學科本質(zhì)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語文學科也不例外,也是要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學生能夠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根據(jù)布魯納“發(fā)現(xiàn)學習”的主張,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善問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善問既包含教師的問,又包含學生的問。

語文教學、善問、創(chuàng)新

羅素曾說過:“一切學科本質(zhì)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闭Z文學科也不例外,也是要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學生“不唯書”、“不唯上”,能夠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對小學生來說,創(chuàng)新不是發(fā)明了什么,創(chuàng)造了什么,而是在對獲得的知識、信息進行重組的過程中求新、求異、求奇。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依靠教師的引導。采用什么方法引導呢?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就是不把現(xiàn)成的知識和結(jié)論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向?qū)W生提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問題和作業(yè),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象科學家發(fā)現(xiàn)知識那樣,親自去發(fā)現(xiàn)“知識”和結(jié)論。故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善問是開啟學生心智,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這里的善問既包含了教師的問,又包含了學生的問,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問,使期待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心中高懸,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新意識和頑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去思、去想、去說、去寫,從而使問題得以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

教師的善問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著名四位教學專家德波諾曾經(jīng)指出:“學校課本上的問題通常是封閉型的,也就是說,都有一個確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給出了所有必須的已知信息?!彼越處煹纳茊枒憩F(xiàn)在大膽地、富于創(chuàng)造性地巧設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師要沖破課后練習的樊籠,在課文結(jié)束時設計“爬山虎的腳和它的生命就什么關系?”這樣既可對教材中用已有的信息進行重組,又可以挖掘出學生平時的知識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而教師的善問要講求“五性”。

啟發(fā)性,即教師設計問題要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如,教學《司馬光》一課,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司馬光用砸破缸的方法救小朋友時,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積極狀態(tài),心里或許還想著司馬光了不起,如果教師峰回路轉(zhuǎn)地設計:“除砸缸外,是否還有既可救人又可留缸的方法呢?”這一問,將學生的思維又推向了一個高潮,讓學生換個角度去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去解決問題。

拓展性,即教師設計問題要為學生拓展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美國著名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迪伯諾指出:“四維的目的不在于正確,而在于有效。”教學要著意培養(yǎng)學生的正是這種“有效”思維,即創(chuàng)新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在鉆透教材的基礎上圍繞教材去設計問題,為學生拓展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去進行再思考、再認識。如,教學《落花生》一課,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希望孩子象花生那樣做一個外表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人后,可設計“父親為什么不希望孩子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既好看,而又有用呢?”這樣設問既可讓學生對文中的信息進行重組,又可挖掘出平時頭腦中積累的審美意識和道德評判標準,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此時學生往往能發(fā)表出一些新穎的、獨到的見解。

想象性,即教師設計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著是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眲?chuàng)新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的能力。小學生是最富于想象的了,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教材,不失時機地設計一些能激發(fā)小學生展開想象翅膀的問題。如,教學《凡卡》一課可設計“凡卡甜美的希望實現(xiàn)了嗎?”教學《狼和小羊》一課可設計“狼向小羊撲去,小羊被狼吃了嗎?”教學《狐貍和烏鴉》可設計“烏鴉的肉被狐貍騙走了,烏鴉后悔嗎?”這樣設計問題,學生可根據(jù)課文中的信息以及平時頭腦中所積累的表象,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不是求同,而是求新、求奇、求異,在這樣一個馳騁想象的積極思維過程中,學生心智也就得到了開啟。

趣味性,即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巧妙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洛克曾說過:“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所以教師設計問題時,要富有趣味,情趣盎然。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可設計“為什么諸葛亮會比周瑜高明?”然后讓學生討論,最后將認識趨于一致,諸葛亮的高明之處在于“借”箭,而不是造箭。再如,教學《田忌賽馬》一課,可設計“為什么田忌只調(diào)換馬出場的順序就能反敗為勝呢?”“為什么齊威王卻沒想到調(diào)換馬出場的順序?”設計這種富有情趣的問題,往往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雖然有的學生表達的不是那么準確,可在這爭先恐后地表達中,學生的心智得到了開啟。

挑戰(zhàn)性,即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教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桂林山水》前,可設計:“在第一課中老師帶領同學們游覽了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今天誰能帶領老師游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呢?”然后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得,最后通過講述由桂林山水的見聞來展示學生學習的結(jié)果。這種挑戰(zhàn)性的設問效果往往比一板一眼地去引導要好得多。

創(chuàng)新性教學過程始發(fā)于問題,推進于問題,收獲于問題。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困惑并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愿望,是創(chuàng)新性教學過程進行的前提。然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實施創(chuàng)教學還表現(xiàn)為學生善問。這就是朱熹所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钡牵捎凇皫煹雷饑馈?,“應試教育”長期禁錮著教師的思想,教師已習慣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權威地位,學生已習慣于一味崇拜老師,對老師傳授的知識抱著接受――再接受的心態(tài)。而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小學語文教師,必改變這種局面,大膽地把語文“面”擴出去,徹底改變教師牽著學生在,學生圍著老師轉(zhuǎn)的局面,使語文課堂變成一種真正“民主”的課堂。讓學生在“民主”的課堂中“善問”。而要讓學生善問,作為“導者”的教師還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一)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敢問的教學氛圍

要使學生敢問,就要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要創(chuàng)設這種關系,教師就必須善待學生,視學生為與自己平等合作的伙伴,處處關心學生,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給予學生慈母般的愛。特別是對于有缺點和失誤的學生,不要粗暴地加以批評和指責,而要循循善誘,對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課堂上盡量使用諸如“你還有什么需要幫助嗎?”“你還有什么想問老師嗎?”等這樣一些尊重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他們多思、善思。課后能與學生情同手足,打成一片。這樣,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就隨之產(chǎn)生。有了這種關系,師生之間的“墻垛”就會自然拆出,在寬松、融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也就能毫不忌諱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敢問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詳案篇十六

《浪娃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一冊十一單元中的篇課文,文章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海媽媽和浪娃娃的對話,說明可以利用大海的潮汐發(fā)電,這是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實例。

因為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散文,課文又比較長,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有如下設想:

現(xiàn)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群體與群體的合作。對于今天的學生,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許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互幫互學,合作學習。例如在初讀課文時,二人合作讀一讀課文,當遇到不認識的字時,共同想辦法去解決;在學習詞語時,兩人一起讀詞卡片,當小伙伴遇到不認識的字時主動去幫助;在學習生字這個環(huán)節(jié)時,兩人共同參與玩照鏡子的游戲,當小伙伴認錯生字時及時去糾正。

總之,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體驗合作,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在合作中獲得新知和能力的樂趣。

與以往的課文相比,這篇課文的篇幅更長,語言材料更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去閱讀,并且采取多種形式去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倒如自由讀課文,兩人合作讀課文,齊讀,分角色朗讀等等。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材料,使要學的生字在他們的腦中反復留下印記。

總之,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一年級小學生注意力時間較短,如果采取單調(diào)的方法去識記生字,學生會感到枯燥,注意力將很難集中。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創(chuàng)設了多個識字環(huán)節(jié),主要突出趣字,時刻調(diào)動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

1、教學生字時,從語言材料中引出生字,結(jié)合語言材料識生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2、對于較難記住的生字,教師可將它編成小謎語或做成雙胞胎娃娃請學生比較,識字,在游戲中將生字記住并加以辨別。

3、在鞏固所學生字的學習過程中,玩師生照鏡子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1、學會認讀課文,學會認讀生字;初步理解課文,了解大海潮汐可以發(fā)電的科學知識。

2、激發(fā)學生愛自然,愛大海,愛科學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自己認讀,主動思考和互相幫助的初步意識和能力。

3、體現(xiàn)課改新理念,積極探索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的教學新方式。

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散文,課文較長,潮汐發(fā)電離學生生活實際也較遠。

輔助課件、生字卡片、板書用貼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愛聽故事嗎?這節(jié)課,丁丁就給咱們帶來了一個有關大海的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浪娃娃》。板書課題,浪娃娃。

學生:1、齊讀課題。

2、說一說浪娃娃是誰?

3、收看海浪錄像,感受海浪的美麗。

〔評析〕在一入課時便加入錄象,目的在于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一開始便對大海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引語:你們都看到了,海浪不僅美麗,而且對我們?nèi)祟愡€有很大的幫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吧!

學生:1、仔細觀察老師的指讀方法,并且自由發(fā)言,說一說應該怎樣指讀。

2、用線性指讀法輕聲地讀一遍課文。

3、討論:遇到不認識字的生字時有什么辦法把它學會?

〔評析〕從這篇課文開始,學生開始用手指線性指讀課文,在這里,我沒有單純地告訴學生什么叫線性指讀,而是自己讀一遍,請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與以前的讀書方式有什么不同,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指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發(fā)現(xiàn)意識。

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1、聽讀課文,并且記住不認識的生字應該讀什么?

2、微型小組兩人互幫互學,共同讀一遍課文。

3、齊讀課文,邊讀邊想,浪娃娃能幫助人們做什么?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討論結(jié)果,板書,發(fā)電。

引語:你們真棒,通過自己學習,就讀會了這么長的課文,我真佩服你們。連浪娃娃都來向你們表示祝賀了!你們看,他們來了。

(課件一設計:浪娃娃跑進畫面,并且開口說話:1、太棒了。2、同學們,請你們讀讀課文中的詞語吧,如果讀對了,我會夸夸你們的。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生領讀文中的詞語。

(3)齊讀詞語。

(4)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課件二設計:先是顯示第一自然段內(nèi)容,重點詞語點擊變紅,再點擊文章內(nèi)容消失,只剩下重點詞語,最后點擊詞語回到原文。)

2、學習第2、3自然段。

教師:海媽媽有這么多可愛的浪娃娃,那她會對她的孩子們說些什么呢?

學生:(1)自由讀海媽媽和浪娃娃的對話。

(2)師生分角色朗讀。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4)生領讀詞語。

(課件三設計:畫面出現(xiàn)海媽媽和浪娃娃以及他們所說的話,重點詞語點擊變紅,再點擊文章內(nèi)容消失,只剩重點詞語。)

3、學習第4自然段。

教師:浪娃娃來做什么好事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學生:(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生領讀詞語。

(3)齊讀詞語。

(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微型小組兩人合作學習,讀詞語卡片。

5、全班齊讀詞語卡片。

〔評析〕在讀文過程中,反復抽象出含有生字的詞語,使學生不是單純地讀文或識字,而是文不離詞,詞不離字,最后再回到全文,這樣加強了學生對生字的記憶。

教師:剛才詞語中的生字娃娃特別淘氣,他們都藏起來了,藏到了哪兒了呢?

學生:(1)找、認生字娃娃。

(2)指名領讀生字,重點詞語練習朗讀。

(3)小組合作擺字卡,玩兒照鏡子的游戲。

〔評析〕通過玩生字娃娃的游戲,再一次使學生達到學習的高潮,并且通過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與小火伴交往的能力。

〔評析〕在這里,我沒設計出教哪個字,而是在課上征求學生的意見,請他們提出哪個字難寫,需要大家一起來討論,最后再根據(jù)學生所需來指導書寫。

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鞏固所學生字。

在這節(jié)課上,我主要體現(xiàn)了一個主導思想,就是以學生自己學為主,以小伙伴的合作學習為主,通過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老師只是在難處稍加點撥就足以,因為小孩好象更樂于從伙伴那里獲得新知,。

浪娃娃

圖發(fā) 電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260775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