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之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來寫下的感想和體會。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書中的主題和觀點,也可以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讀后感對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寫讀后感是我們在讀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讀后感可以從角色塑造、情節(jié)發(fā)展、主題探討等方面展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靈感和參考。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一
拜讀了湯姆.g.吉諾特博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作者在當老師時曾經(jīng)寫下過這樣一段文字: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名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tài)度都著重要的影響。也許,幾十年后,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新的教學方法將有助于解決現(xiàn)在的很多教育問題,但是,無論什么時候,老師是中肩負著一項重要的職責:那就是創(chuàng)造出對孩子的學習有益的情感氛圍。
這段文字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叵胱约涸?jīng)因為有學生總是不能完成作業(yè)、惹是生非而冷言相向,曾經(jīng)因為孩子傷害了別人而不顧他的感受馬上請來了家長……這些都無不傷害了孩子。
書中還談到表揚的藝術,評價式的表揚是有害的,贊賞式的表揚是有意的。評判式的表揚只能引起孩子的焦慮、依賴和自衛(wèi)。我們應當對孩子表達我們對他的努力、幫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悅和贊賞,然后由孩子本人自己做出判斷。
回想自己平時,也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才知道這些都是評判性的表揚,都是無益的,有時反而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甚至產(chǎn)生恐懼,它會讓孩子倍受壓力,引起反感和逃避。今后教學上應該盡量避免評價式的表揚,盡量表揚孩子的行為,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以及我們的感受,不將形容詞與孩子的品性聯(lián)系起來進行表揚,讓孩子不受外界評判的干擾,做到自我激勵和自我評價。
常規(guī)管理能使班級形成良好向上的風氣,凝聚班上每個孩子的心,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不會用成人的意志來克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具有惹是生非的能力,反而會有受委屈的感受。如果這時采取處罰的方式,只會使孩子發(fā)怒且不聽教誨,令孩子心懷怨恨,甚至產(chǎn)生報復的念頭。這樣孩子是沒有心情和時間去讀書的。有時我們與學生一起制定了一些紀律,可自己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自相矛盾的做法。如:
(1)出爾反爾。如老師吩咐學生收起拼寫試卷,拿出數(shù)學課本。學生照做了,可老師又問:“誰的拼寫得了滿分?”
(2)過分啰嗦。為了達到目的,他們本可以用最經(jīng)濟的方法簡明扼要地處理事情,可我卻過分的哆嗦嘮叨。
(3)瑣碎的要求。全體一致一次就能做到的事,卻繁瑣地要求學生一步一步來完成。
(4)“容易分心”。課堂上注重細枝末節(jié),經(jīng)常為了訓斥一個分心的學生擱下主要的活動。
(5)愛打岔。經(jīng)常在學生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大聲訓斥學生,任憑自己的需要隨時打斷學生的活動。
(6)飄忽搖擺。經(jīng)常在中途擱下一項活動而開始另一項活動??吹竭@些覺得挺好笑,可細一想自己有時何嘗不是這樣呢?要想更好的進行班級管理我們自己首先要自律、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做到“眼觀四面”、“注重整體”、“把我動態(tài)”,多發(fā)掘孩子的優(yōu)點、保全孩子的面子。
這本書像是給我注入了一劑強行針,作為父母和老師我要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時刻謹記書中的教誨,要謹言慎行,用自己的愛和智慧去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二
前段時間,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在這本書中,博士用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生動的例子,向我們介紹如何運用語言交流來創(chuàng)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從而促使孩子在學校里愉快的學習。讀完之后,深有同感,同時也覺得,作為老師,要掌握生氣的藝術。生現(xiàn)在實施了素質教育,實施新課改,對老師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現(xiàn)在是法制社會,在很大的程度上,禁止了老師對學生采用懲罰手段?,F(xiàn)實要求我們老師改變“封建家長式的懲罰教育”,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當然,教師也不是圣人,不是天使,學生還是有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老師也還會不可避免地碰到令人生氣的情況,那我們怎么辦呢?氣,誰都有生氣的時候。但教師是門特殊的職業(yè),就要掌握生氣的藝術,表達生氣的尺度。
記得一位老師講了關于她女兒在學校里的一件事:女孩是位住校生,在上課時間快要到時,才發(fā)現(xiàn)昨晚將數(shù)學課本落在了寢室里,她急忙跑去拿。等她回來時,上課鈴已響過了。她想都沒想,就沖進了教室。老師當然不高興了,陰著臉:“出去!一點禮貌都沒有!”女孩又氣喘吁吁地跑出教室,關上門。然后,敲敲門,小心翼翼地喊:“報告!”沒想到,老師氣沖沖地說:“我沒有你這樣不遵守時間又沒禮貌的學生,你去寢室睡覺去!”女孩的倔勁也上來了,真的回到寢室睡了一覺。自己也是一位教師,聽了這事后,覺得這位老師的方法欠妥。學生遲到,打斷了自己上課的思路,真的很生氣。但在這時候,不應該對學生進行診斷——是個“不遵守紀律又不講禮貌的學生”,并且是在全班同學的面前,何況在此時她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錯。老師完全可以壓住火,向她坦陳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歡在上課的時候被打斷,這很讓我生氣!”然后,可以讓學生回到座位上。在課后與學生交流,請他說說遲到的原因及禮貌問題。這樣,既尊重了學生,也使學生心悅誠服。
海姆g吉諾特博士建議我們: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應該盡量避免對孩子進行診斷或預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牽扯進來。診斷孩子是危險的,將孩子與別人進行對比也是有害的。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和影響。孩子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實現(xiàn)老師對他的悲觀預測。他很可能成為老師所說的那種人。我懂得了,當我們在生氣、憤怒時,要懂得如何表達憤怒而不造成傷害。要知道生氣的藝術在于不侮辱別人,不進行人身攻擊,不傷害孩子的心靈。這樣樣有利于表現(xiàn)出老師的風度,也使學生更加信任你,體會到你對他的關愛,從而使他更喜歡學校,對學習更有興趣。所以,海姆g吉諾特博士告訴我們,老師應該恪守黃金法則:可以憤怒,但不可以帶侮辱性。我想:當我們掌握了生氣的藝術,也就能體現(xiàn)我們對學生真誠的愛,能夠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與學生有心與心的交流,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出色的學生,從中體驗到更多更大的快樂!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三
前幾天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給我的感觸頗深。作為一名老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都有被學生氣得說不出話的時候。然后就采取懲罰的手段,讓學生認識到犯錯以后,會有什么結果。其實,我覺得這樣做,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究竟錯在哪里,反而使學生覺得很委屈,不服氣,甚至從心底里有點蔑視老師,認為老師沒有什么本領,只知道懲罰。
生氣,誰都有生氣的時候。但教師是門特殊的職業(yè),就要掌握生氣的藝術,表達生氣的尺度。
我懂得了,當我們在生氣、憤怒時,要懂得如何表達憤怒而不造成傷害。要知道生氣的'藝術在于不侮辱別人,不進行人身攻擊,不傷害孩子的心靈。這樣樣有利于表現(xiàn)出老師的風度,也使學生更加信任你,體會到你對他的關愛,從而使他更喜歡學校,對學習更有興趣。
我想:當我們掌握了生氣的藝術,也就能體現(xiàn)我們對學生真誠的愛,能夠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與學生有心與心的交流,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出色的學生,從中體驗到更多更大的快樂!
讀了《老師怎樣與學生說話》,給我的啟發(fā)很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會有更多的收獲的,會學會怎么樣和學生進行溝通。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四
作為一個教師,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行為就是通過話語和學生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指點學生的行為,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但這些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我們做得如何?我們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嗎?海姆·g·吉諾特所著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語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tài)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p>
語言暴力,是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到的景象。
罵人和訓話,是語言暴力最常見的表現(xiàn)。一些老師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不由分說地將學生訓斥一通,把和這件小事有關的、和這件小事無關的所有事件都聯(lián)系在一起,傾盆大雨般的罵過來。最讓學生難堪的是,老師為了自己“爽”,常聯(lián)系學生的人品進行一番諷刺和挖苦,讓學生感到無地自容。罵人是教師的一大忌諱,這只能讓學生也學會罵人,并引起學生的憎恨。嘲諷就像砒霜一樣,會毀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會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隱私,是語言暴力的一種體現(xiàn)。老師看到一位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安靜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過去問他怎么了。孩子說沒什么,教師還不罷休,說“你可以告訴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為什么而煩惱?”孩子說沒有為了什么而煩惱,教師繼續(xù)說:“聽著,對我來說,你就是一本打開的書。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緒。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對嗎?”……老師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對孩子來說一點幫助也沒有。有品位的人從不刺探別人的隱私,保持禮貌就是要保持距離。喧囂、冗長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謂的幫助只會讓人覺得尷尬,只能導致抵制和怨恨。
質問,也是一種語言暴力。一個孩子向老師哭訴,說自己站在大廳里,一個高年級的孩子走過來,打了自己頭。老師聽了之后說:“他只是走過來然后就打了你,是這樣嗎?”孩子說是的。老師又問:“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焙⒆诱f,我真的什么也沒做。老師說:“我每天都會站在大廳里,怎么沒有人來打我?”孩子聽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本該做的事情是傾聽而不是指責,是同情而不是否認事實。教師總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問題,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質問這種語言暴力產(chǎn)生的根源。
語言暴力的形式還有很多。
要鼓勵孩子學習,最基本的做法是讓孩子們的學習有安全感,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害怕。學習的主要障礙是對失敗、批評和出乖露丑的恐懼。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首先就要在班級中營造減少恐懼的氛圍。一位老師在這方面很有心得。在開學之初,老師給每個同學發(fā)了一份信,信中寫道:“我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guī)兔?。我想鼓勵所有的同學都來積極回答問題。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害怕這樣做,因為他們怕答錯了被其他同學取笑。我希望大家?guī)蛡€忙,如果有人答錯了問題,其他人請不要對他取消逗樂。我不允許我們的班上有同學用語言或者手勢暗示別人‘你是傻瓜’,這樣會傷害別人的感情,從而阻礙了學習上的進步。請大家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說‘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擊別人?!边@位老師是對他的學生說的,也是對所有的家長和其他教師說的。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和家長要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對升學壓力的情況下,每個孩子都會竭盡所能,爭取取得好的成績。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和家長給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話語,說不定會打擊孩子奮斗的信心。比如說“你只要盡力就可以了,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滿意的。”孩子在聽了這樣的話語之后,會認為家長和教師已經(jīng)不再看好自己,認為自己“連起碼的要求都做不到”,說不定還會因此而自作聰明地認為,還是不要努力比較保險。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和家長要避免過于夸張的誘導。當孩子在某一學科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你對他說:“試試看,很簡單的”,那他可能會做類似的推論:“即使我用盡全力去學,也只能證明我會做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失敗了,就說明我連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蓖普摰慕Y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風險的,如果不做就不會丟臉。
鼓勵是一門藝術。用來鼓勵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種方法,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培育孩子的進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歡學習的關鍵。
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于老師教學的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夠敏銳地感覺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說和聽是同時進行的。對學生成長有益的話語,并不一定都能讓學生明白和理解。這需要學校和教師再聽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做文章。為了教導孩子學會傾聽,某學校規(guī)定了討論式的學習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每個人在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須先復述前面一位同學的講話內(nèi)容,直到對方滿意為止。這條規(guī)則并不像聽起來那樣簡單,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當交流的核心所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之后,老師和學生都產(chǎn)生了奇妙的變化:他們都變得說得少,聽得多,而且從設身處地的領會中受益匪淺。
為人師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偽善。沒有什么比虛情假意更能使一個人身敗名裂的了。沒有人能夠裝得關懷體貼、尊重他人而最終不被察覺。只有做老師的技巧,卻沒有做人的真誠,遲早都會被人識破。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別無他法。
巴金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對私塾老師我很少講真話。因為一,他們經(jīng)常用板子打學生;二,他們只要聽他們愛聽的話。你要聽什么,我們就講什么。編造假話容易討老師喜歡,討好老師容易得到表揚。對不懂事的孩子來說,這樣混日子比較輕松愉快。我不斷地探索講假話的根源,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假話就是從板子下面出來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復存在,給學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嚴禁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用虛假的話語欺騙學生的現(xiàn)象卻絲毫沒有改善。一個孩子因為起床晚了遲到,教師堅決不相信孩子的話語,非要他說出個子丑寅卯來,沒有辦法,孩子就開始編假話哄騙老師開心。經(jīng)常可以見到這樣的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的教育時,說起話來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現(xiàn)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樣。要求別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為人師表”的話語成了極大的諷刺。
當教育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時候,當教育的語言不帶著教人為善的情感的時候,教師那偽善的眼神和牽強的微笑就會很快被學生所感受到。學生就會想法設法迎合教師的心思,以讓自己在學校能夠輕松愉快。為什么在各個行業(yè)之中,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為教師這個崗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用你們的辛勤勞動,去栽培孕育出學識淵博的怪獸,身懷絕技的瘋子,或者是受過教育的納粹。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五
《教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是由海姆·吉諾特博士所寫的,他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年輕時做過教師,在美國有大量崇拜者和追隨者。他的一系列暢銷書改變了美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所面臨的窘迫處境,為數(shù)百萬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開辟了成功交流的有效途徑。該書在美國出版后,曾被全美教師協(xié)會推薦為教師必讀書;在我國臺灣出版后,曾被許多學校當課本教材使用。他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變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劇、對話和故事情節(jié),為所有的老師和家長提供了同孩子進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乍一接觸到這本書,以為和其他教育類的書籍又雷同,無非羅列一系列的事例,發(fā)些感言,然后是語重心長的總結:讓我們熱愛職業(yè)-教愛教書育人。誰知,當我認真看下去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這本書并不是單純的說教,并不是單純的要我們愛教師這個職業(yè),這本書中,滲透了作者強烈的人本主義情感:要關注孩子,關愛孩子,從說話的細節(jié)說起,這并不僅僅因為我們是教師,更因為我們首先是人,尊重人性要高于其他一切,我們職業(yè)的責任感并不是來自我們對法令的畏懼,而應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愛-對人類的愛,對孩子的愛。
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訴我們老師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它既不像某世俗一樣抹煞老師的巨大作用,也不像有的人那樣,把教育抬上萬能的神壇。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獨特功能,但也不要成功則喜,失利則痛,對孩子的教育是對愛的傳遞,沒有萬能的方法保證這種傳遞沒有風險,職業(yè)的責任感是保證這種傳遞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在這本書中,作者并沒有高聲吟唱愛心對于教師多么重要,也沒有反復強調(diào)責任之于教師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厭其煩地告知我們:什么是最佳師表,怎樣做是最差師表;平時如何與學生交流,沖突時應該怎樣;表揚、管理、鼓勵等都應該注意什么。這似乎陷入了常見書籍的怪圈:技術至少no.1。但靜下心來我們認真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說話方式,而不建議我們采用另外的說話方式,因為除了各國的國情不同,教育體制有差異外,更在于我們在對待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思維方面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在當今中國,我們更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促進了孩子的成績,就等于把美好的未來放在了孩子的手中,也近似于十分完美的履行了教育職責。這值得我們每個教師進行反省。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只有學會愛,學會付出,我們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與孩子交流,自覺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可愛之處,自覺地關注成績以外的東西,如孩子的人格與品性等。更重要的是,要對自己負責!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會做得很好,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從而讓自己不斷地增強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yè)責任感。有了這種愛,我們不需要“眼中帶含淚水”,不需要“舍我其誰”,只需要面對現(xiàn)實,面對孩子如花的笑臉,面對教育的大海,讓心情春暖花開,在人生的軌跡上劃下從容的音符,奏出一段愛的交響。
如此,作為一名教師,心中有愛便是幸福!
書中講到老師和父母一樣,都需要高水準的交流能力。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于老師教學的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夠敏銳地感覺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和學生說話,首先要尊重學生,用自己的愛去感染學生,從根本上去了解學生的需要。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位置,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
和學生說話、談心要學會傾聽,傾聽可以使他人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欣賞。運用傾聽這種技巧時,還應注意:真心實意,集中注意力;適時的用動作或簡短的言語進行鼓勵,表示你對朋友的理解;聽懂了別人的話,還應給予準確的反饋。這樣才能增強“傾聽”這一技巧的實效性。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六
第一、與學生談話首先要注意態(tài)度和藹,語氣親切。這樣,學生易于接受,敢講真話,會向你敞開心扉。
第二、教師與學生談話宜“討論式”進行。
在學習和集體生活中,學生常常會碰到一些難題,當學生同你討論某些問題時,你們的意見可能會有分歧。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宜和學生進行討論,層層剖析,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分析、判斷、辨別的能力,切忌生硬訓戒,讓學生充耳不聞,口服心不服,感到迷茫。
第三、教師在與學生交談時可變換角色,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當教師想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家庭情況時,不妨試著變換一下角色,做一個大孩子,從學生的某一愛好或喜歡的親朋好友談起,或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他們共同打乒乓球、踢毽子、做游戲,在大家在心情愉悅、感情融洽的氛圍中引人話題。當學生覺得你是那么隨和可親,跟自己很合得來時,就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述說,讓你了解他們的一切。此時,你跟學生的感情也就更加親近了。
第四、談話多以夸獎鼓勵為主。
作為教師,往往對學生寄予厚望,希望愈深,對學生的短處就“恨”之愈切。這樣難免就會高談闊論,用大話說教,處處加以批評指責??墒牵瑢W生并沒有聽進去,反而帶著很大的抵觸情緒,或者當做耳邊風,更嚴重的還可能產(chǎn)生報復情緒。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做教師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及時鼓勵??洫労凸膭钍菍W生的信賴,它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注入信心和力量,幫助學生揚長避短,不斷地進步和完善。
一個班集體中的學生性格各異,有的學生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談,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大哭鼻子,或者亂發(fā)脾氣,這時,教師千萬不要厭煩,不要大聲責罵學生,甚至發(fā)火,傾盆大雨般地批評學生,使學生如履薄冰,更加自卑。此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神態(tài)和動作,設計幾個玩笑,引他破涕為笑,緩和一下氣氛,再因勢利導地交談,這樣,教育效果可能更好。
第六、與學生談話可帶一點自己批評,助以適當?shù)膼蹞釀幼鳌?/p>
當教師跟學生在某件事上關系比較緊張時,做教師的'不能一味以師長的面孔自居,而應該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說說自己應該負哪些責任,哪些地方?jīng)]有幫助關心到學生。哪些地方對學生的態(tài)度不夠正確等,這樣,學生會自覺查找自己的責任,會學著理解和體諒老師。
第七、對學生在交談中說出的內(nèi)心秘密.老師絕對要保密。
有的學生做錯了事,老師給氣昏了頭。這時,老師務必要先弄清事情的原委,千萬不要高聲叫喊;“請家長來,告訴你家長!”相反,教師既要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辯明是非,又要為學生保密,不讓學生面子掃地,背上思想包袱。
第八、教師與學生談話時,應引導學生感受美的生活,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目前學生校園生活中也會有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折射,他們常常會碰到一些煩心的事情。當學生愿意跟你探討這些問題時,教師千萬不要教他們避開煩惱,消極處世,而要引導學生正視現(xiàn)實,分析事物,積極地處理矛盾,并幫助學生激起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明天。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七
這幾天拜讀了湯姆.g.吉諾特博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生動而幽默的情景對話,鮮活的事例,讓每一個看過此書的教師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來自己的言行決定著學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當老師時曾經(jīng)寫下過這樣一段話: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名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tài)度都起著重要的影響。在這本書中,作者并沒有高聲吟唱愛心對于教師多么重要,也沒有反復強調(diào)責任之于教師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厭其煩地告知我們:什么是最佳師表,怎樣做是最差師表;平時如何與學生交流,沖突時應該怎樣;表揚、管理、鼓勵等都應該注意什么。下面我就從2個方面來談談我看完此書后所理解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
首先,我覺得老師在和犯錯的學生說話時應該準確掌握批評的技巧。相信每個教師都知道學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納的,可是實際上我們老師卻很少能真正做到遇事心平氣和。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首先經(jīng)常做的就是發(fā)泄內(nèi)心的憤怒,而憤怒之下,我們往往會失去原本的理智。但事后靜下心來細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話不僅不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反而會導致更多的學生注意到學習之外的事,得不償失,不僅折磨自己,也傷害學生。更糟的是,如果我們的言行沒有觸及學生的心靈,那么,當他走出辦公室后,錯誤還會繼續(xù)發(fā)生。
吉諾特說:老師和藹的態(tài)度勝過一切爭論與指責。既然令人生氣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輕事情發(fā)生所帶來的后果?!盁o論如何,盡可能不要把輕微的過失看成是故意違犯,讓孩子有保全面子的余地?!敝灰蟹e極的態(tài)度,再大的裂縫也是可以解決的。唯有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方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另外,鼓勵也是老師在和學生交談時必須要用到的技巧之一,它也是一門藝術?,F(xiàn)實社會中,學校的重視、父母的期盼、繁重的課業(yè)負擔都極易影響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與信心,有不少的孩子為此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就應該經(jīng)常地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安全感、意識到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怕。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師應當做到:激勵孩子學習、鼓勵孩子自治、樹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增強孩子的信心、緩解孩子的焦慮、消除孩子的恐懼、減少孩子的挫折、平息孩子的怒火、化解孩子的沖突。做好恰當?shù)慕涣魇且粋€了不起的成就。
書中有一位老師是這么說的:“我過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們的未來?,F(xiàn)在,我卻有了更為切實的目標,我只關心孩子們現(xiàn)在的情緒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構想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地處理好教室現(xiàn)時發(fā)生的各種問題?!笔堑?,我們不需要時時將孩子的未來當作自己指責與憤怒的幌子,重要的是,現(xiàn)在我們能否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我想作為幼兒園老師——孩子的啟蒙老師,在這方面更需要加強。
從這本書中,我領悟到了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發(fā)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本書使我了解了不少教育的方法,也掌握了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技巧與藝術。最后我想說:雖然這本書題目是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其實,書中還談到了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家長和老師的對峙,所以它也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長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書。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八
作為一名新教師,從工作之初內(nèi)心就充斥著焦躁與不安,其中最為明顯的問題就是急欲學會與小朋友們相處,于是,我看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沒有大堆的理論,只有眾多鮮活的事例。書中每一個小片段都讓我看到我在學校的每時每分每秒。其中,許多教師的言行讓我看到了困惑中的自己。書中的教師與我一樣經(jīng)歷著心理上的轉變與煎熬?!捌痫w的時候,我們期待著飛往一個熱帶的島嶼,卻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極。我們本來期待著燦爛的陽光,卻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極漫長而嚴寒的冬天······”看見《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中老師的自白,我的內(nèi)心也深深發(fā)出共鳴,是啊,現(xiàn)在的我們正處在嚴寒的冬天。而能將我們從此種窘境中解救出來的大約唯有正確與學生相處一途。
怎樣正確與學生相處呢?身為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除了要做到“其身正”,這樣的榜樣示范,在每天的學校生活中,占有更大比重的是教師言語的教化。
“這是一個美妙的東西,這是一個丑陋的東西。世界上美妙的東西,或許是嬌艷欲滴,引得無數(shù)彩蝶飛舞的鮮花,或許是奔騰不息,一望無垠的大海,或許是那在燈火闌珊處,驀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東西就是語言。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許是某些骯臟靈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許是權欲利熏下達成的政治妥協(xié)?;蛟S,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語言。”這段話深刻揭示了語言的力量,揭示我們教師每一個措辭背后的可能產(chǎn)生的力量與影響。
我有個習慣,走到教室門口,會習慣性地掃一眼放垃圾桶和掃把的地方,地面是否有紙片,黑板和講臺有沒有擦干凈。當看到掃把沒有擺放整齊,我會皺眉頭。看到地面上的紙屑還在若無其事地躺著,我的臉開始陰沉。若再看到黑板和講臺沒有擦干凈,所有的好心情便都不翼而飛。然后,把書本重重地放在講臺上,不滿地看著他們。如果班級這時候還沒有安靜下來,我對自己的告誡便都不在了。那時,憤怒的情緒會充滿著我。這是常態(tài)。’”以上種種也是我的常態(tài)。而這種語言常態(tài)伴隨而來的往往是教師心理上臨近崩潰,孩子心理上引起反彈,而我真正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卻打了一個大大地折扣。
反復遭遇失敗之后,我也進行自己的心理建設——更寬容地對待孩子。對孩子說教是沒有太大的用處的。我班小朋友在開學之初對我說,以前的老師不知道為什么總要來講一堆道理。于是,我嘗試給他們講故事,講事例,孩子們很敏感,立即說,老師你還是在講大道理啊。他們是反感的空洞的大道理的,他們也是機智聰明的,能發(fā)現(xiàn)你以不同的方式來給他們灌輸大道理。尤其是三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似懂非懂一些道理,似乎覺得不能再如此輕易受老師與家長的擺布,開始出現(xiàn)一些愛答不理的樣貌。我班就有這樣的例子。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覺得自己成績很好,并不受制于你老師。對于班級獎勵制度表現(xiàn)出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站沒站相,坐沒坐相。
道理似乎他不想聽,嚴厲批評他也不痛不癢,甚至逆反心理。講真的,班里有這么個孩子令我很頭痛。在與其媽媽交流過后,我決定不給于他太多批評。相反,只給他正面評價,針對他每一個做的好的瞬間,及時表揚,并且感謝他為班級良好風氣做出了這么棒的榜樣作用,班級風氣在他的帶領下有了質的飛躍。他的逆反現(xiàn)象消失了,會第一時間配合好老師的要求,擾亂紀律現(xiàn)象也大大減少。往往是只要有同學表示他今天不夠好,他就會自持身份,自覺改正。我想,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不是粗暴的語言才有力量,華麗的溢美之詞更能在潛移默化間,不費吹灰之力達到我們要的效果。而這是只有當我們調(diào)節(jié)好自身地心態(tài),能夠給孩子們盡可能多的寬容和包含之后才能做到的。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九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教學時時常會感到自己教育的無力和遭受挫折的無奈??吹竭@本《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的書,立刻被吸引住,在空閑時慢慢品讀起來。
語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愛,我們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自覺的探討如何與孩子說話,自覺提高自身修養(yǎng),從而增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yè)責任感。
在讀過《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師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吉諾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轉變?yōu)榇罅坑哪挥腥饲槲兜亩虅?、對話和故事情?jié),告訴老師應該如何摒棄拒絕性的語言,轉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納的.語言,向我們充分介紹了如何應用語言交流來創(chuàng)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也為我們提供了同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正確處理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例如,在《最佳師表》和《最差師表》的兩個章節(jié)中,作者列舉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教育方式和態(tài)度的若干真實的小故事,鮮明而生動的指出:在理論上,任何老師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們對此擁有無數(shù)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沒有人能夠僅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處理班級里的各種瑣碎事務-孩子之間言語的觸犯,日常的沖突,以及突發(fā)的危機等等的時候,最佳師表的老師們會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恰當?shù)膸椭H欢畈顜煴淼睦蠋焸儎t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取疏遠冷漠的態(tài)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來跟孩子們進行本來可以避免的爭斗、沖突甚至戰(zhàn)爭。
老師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光有理解還不夠,還需要說話的技巧和有效地溝通。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提出很高的要求。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于老師的教學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
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師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吉諾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轉變?yōu)榇罅坑哪挥腥饲槲兜亩虅?、對話和故事情?jié),告訴老師應該如何摒棄拒絕性的語言,轉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納的語言,向我們充分介紹了如何應用語言交流來創(chuàng)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也為我們提供了同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正確處理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例如,在《最佳師表》和《最差師表》的兩個章節(jié)中,作者列舉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教育方式和態(tài)度的若干真實的小故事,鮮明而生動的指出:在理論上,任何老師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們對此擁有無數(shù)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沒有人能夠僅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處理班級里的各種瑣碎事務—孩子之間言語的觸犯,日常的沖突,以及突發(fā)的危機等等的時候,最佳師表的老師們會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恰當?shù)膸椭?。然而最差師表的老師們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取疏遠冷漠的態(tài)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來跟孩子們進行本來可以避免的爭斗、沖突甚至戰(zhàn)爭。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提出很高的要求。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于老師的教學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發(fā)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jīng)意間我的言語曾經(jīng)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一
一、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必須承認,孩子之間的差距是存在的。根本無法要求每一個孩子都達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個孩子肯定有其長處所在。我們往往會忽視這點。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培養(yǎng)高分數(shù)、獲獎多的孩子,更應該充分利用教師搭建的舞臺,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在這舞臺演出的機會。
二、只需要解決當下的問題,很多時候我會想得很遠,說得太大。吉諾特在作品中強調(diào)必須“就事論事”然后才能解決問題,想辦法把當前存在的問題處理好,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思索的空間,改變的機會。如果把事情扯得太遠,或許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卻不這么想,會覺得你羅嗦,煩瑣而于事無補。
三、溫和著憤怒,每一個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這樣的事情:某個孩子同一個錯誤連續(xù)犯,通過幾次談話絲毫沒有改變。粗暴的批評往往是火上澆油,我們確實很憤怒,但我們這個時候更需要冷靜,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但不能帶有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
《老師和學生怎樣說話》一書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常常會忽視的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同時我們身邊的同事也有許多好的方法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總結。把愛交個孩子,讓夢想在校園綻放。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二
暑假的時候,細細拜讀了美國作家海姆.g.吉諾特著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生動幽默的情景對話,鮮活的事例,讓我深感敬佩。也默默對照自己的言行,備受啟發(fā)。
作者年輕時也是一名教師。他當年曾寫下一段自己的感受。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教室里的情境,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她們傷害或者挫折。”
在這本書中作者并沒有高聲吟唱愛心對于教師多么重要。也沒有反復強調(diào)責任之于教師的重要。相反,作者反復告知我們什么是“最佳師表”,什么是“最差師表”,平時如何與學生交流,沖突時應該怎樣?表揚、管理、鼓勵時都應該注意什么。我從兩方面談談我看完此書后的理解。
我覺得老師在和犯錯的學生說話時,應掌握批評的方法,相信每個教師都知道學生需要理解和尊重。而實際上我們老師卻很少的做到真正的心平氣和。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經(jīng)常做的就是發(fā)泄內(nèi)心的憤怒,有時還會失去理智。今年所帶的班級中就有個男孩兒性格特別倔強。只喜歡聽表揚的話,有了錯誤從不承認,同學們的報告聲不斷。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頭腦靈活,愛動腦,善思考,恨的是天天給我惹事兒,上課聽講習慣不好,還影響他人。在對他們的轉化上,我費了不少心思,課下談心,讓他們當小干部,甚至主動與家長談孩子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這兩個孩子有所轉變。從他們身上,我也總結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顧及他們的感受很重要??瘫〉脑挷粌H不能幫助孩子改正不足,反而得不償失,不僅折磨自己,也傷害學生。更糟的是,如果我們的言行沒有觸及學生的心靈,那么他的錯誤還是會繼續(xù)延續(xù)。
既然令人生氣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輕事情帶給事情發(fā)生帶來的后果。只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方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鼓勵也是老師在和學生交流時必須用到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當做到鼓勵孩子學習,激勵孩子自制,樹立孩子自我形象,增強孩子信心,平息孩子怒火,減輕孩子的挫折。
從這本書中我領悟到: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功或失敗。這本書也使我了解了不少的教育方法,知道了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技巧。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課堂語言要生動,教學方法要新穎。教育無止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加強自身學習,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教育及管理能力。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三
這幾天拜讀了湯姆.g.吉諾特博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生動而幽默的情景對話,鮮活的事例,讓每一個看過此書的教師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來自己的言行決定著學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當老師時曾經(jīng)寫下過這樣一段話: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名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tài)度都起著重要的影響。
在這本書中,作者并沒有高聲吟唱愛心對于教師多么重要,也沒有反復強調(diào)責任之于教師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厭其煩地告知我們:什么是最佳師表,怎樣做是最差師表;平時如何與學生交流,沖突時應該怎樣;表揚、管理、鼓勵等都應該注意什么。下面我就從2個方面來談談我看完此書后所理解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
首先,我覺得老師在和犯錯的學生說話時應該準確掌握批評的技巧。相信每個教師都知道學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納的,可是實際上我們老師卻很少能真正做到遇事心平氣和。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首先經(jīng)常做的'就是發(fā)泄內(nèi)心的憤怒,而憤怒之下,我們往往會失去原本的理智。但事后靜下心來細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話不僅不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反而會導致更多的學生注意到學習之外的事,得不償失,不僅折磨自己,也傷害學生。更糟的是,如果我們的言行沒有觸及學生的心靈,那么,當他走出辦公室后,錯誤還會繼續(xù)發(fā)生。
吉諾特說:老師和藹的態(tài)度勝過一切爭論與指責。既然令人生氣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輕事情發(fā)生所帶來的后果。“無論如何,盡可能不要把輕微的過失看成是故意違犯,讓孩子有保全面子的余地。”只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再大的裂縫也是可以解決的。唯有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方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另外,鼓勵也是老師在和學生交談時必須要用到的技巧之一,它也是一門藝術?,F(xiàn)實社會中,學校的重視、父母的期盼、繁重的課業(yè)負擔都極易影響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與信心,有不少的孩子為此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就應該經(jīng)常地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安全感、意識到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怕。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師應當做到:激勵孩子學習、鼓勵孩子自治、樹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增強孩子的信心、緩解孩子的焦慮、消除孩子的恐懼、減少孩子的挫折、平息孩子的怒火、化解孩子的沖突。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四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而傳道,授業(yè),解惑都需要教師運用“說話”去實現(xiàn)。教師,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種“說話”的職業(yè)。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币虼耍鳛橐粋€天天和學生打交道的老師來說,掌握說話的藝術顯得尤為重要。最近,我閱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并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腦子一直出現(xiàn)了這樣幾個詞:尊重、激勵、期待、耐心。
尊重:
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師生之間同樣如此。教師與學生談話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質來說在于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教育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币虼?,我們在做學生工作時,應該采取平等、關心、愛護的態(tài)度,而不是簡單、粗暴,甚至諷刺、嘲笑、訓斥、體罰。教師氣量如海、大度待人,不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還會隨時間的推移,去改變對方的態(tài)度。
激勵:
“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薄叭说膬?nèi)心深處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需要”。激勵,是教師對學生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教育方式。激勵藝術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藝術。運用好激勵這一教育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探求新的知識,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頑強地克服各種困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目標。
期待。
傳說古希臘有一個雕塑家叫皮格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過程中,他對這尊塑像產(chǎn)生了深深的愛情,誠之所至,金石為開。他的真誠愿望終于感動了愛神,塑像變成了真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誠熱烈的期望必然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期待是一種教育力量,如果教師能對學生寄予真誠的期望,那么,對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中的進步必有裨益。
耐心:
愛好學生容易,愛差學生難。尤其是當我們在一個后進生身上費盡心思卻老是出現(xiàn)反復或者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對學生散失信心。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有沒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樣,能如實地反映出一個教師自我修養(yǎng)的程度。因此,我們在面對千差萬別、性格各異的學生的時候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學會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拋棄、不放棄。這是我們老師的一種責任,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美德、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我們都該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為!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五
寒假有空拜讀了美國吉姆·吉諾特博士撰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讓我收獲了許多有價值的對孩子進行教育管理、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措施和方法,深受啟發(fā)。
吉姆·吉諾特博士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他是培養(yǎng)孩子方面的權威。因此聽了同事的對此書的推薦很感興趣,遂買來一讀。在這本書中很少有高深、玄妙的教育理論,大多是一些簡短、生動的一線教師與孩子溝通的小案例。從這些案例中我知道了什么樣的行為是最佳師表、什么樣的表現(xiàn)是最差師表;怎樣與孩子進行恰當?shù)慕涣鳎蝗绾嗡囆g地表揚孩子;怎樣進行常規(guī)管理等等。一個個鮮活的小例子讓我進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說的“教師是教室里的一個決定因素。教師個人的方法可以創(chuàng)找出教室里的情境,教師個人的情緒亦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快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們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恥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落后,教師的態(tài)度都有著重要影響?!?/p>
在書中眾多的教育小案例中我感覺最溫暖的部分是老師用小紙條、小信件安慰孩子、管理學生的內(nèi)容。
案例1、老師給孩子們發(fā)新書,當發(fā)到9歲的'保羅時新書發(fā)完了,保羅哭了,并且說出“我恨我的名字,我恨學校,我恨每一個人”的話語。在處理這件事時,老師用一張溫馨的小紙條及時的安慰和幫助了保羅:
親愛的保羅:
我知道你很難過。你熱切地希望拿到你的新書,但卻讓你失望了。除了你,每個人都拿到了新書。我會想辦法,讓你盡快拿到你的新書。
你的真誠的老師。
語言不多,寥寥數(shù)語,讓保羅馬上安靜了下來,他會永遠記住這一溫馨的時刻。
案例2、10歲的波特專門愛打岔。別人講話他都要不請自來的對所有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對他無可奈何,只好給他寫了一張紙條:
親愛的波特:
我寫這張紙條是想請求你的合作,請你每節(jié)課限制自己只說兩次話,好嗎?如果你覺得意猶未盡,還有意見需要發(fā)表的話,請你寫便條或者寫信告訴我。盼望你的回信。
你真誠的老師。
同樣是簡短的小紙條,溫暖的兩句要求。波特收到老師寫給他個人的信后十分得意。他捧著信一讀再讀,努力按信上的要求與老師配合。
案例3、7歲的安東尼向來都讓老師氣惱不已。又一次他在課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摔倒來干擾全班。老師多次告誡都沒有效果,后來老師寫了一封信寄給了他。在信中,老師熱切地請求安東尼合作,一起維護好班上的紀律,還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意見。第二天安東尼早早就來到學校,并且對老師說:“我不知道我摔下去會擾亂全班,我不會再那樣做了”。并且在離開的時候還說了:“謝謝你沒有告訴我媽媽,她要是知道了,準會發(fā)瘋的?!?/p>
案例4、8歲的安迪成了班上的受罪羊,其他孩子總喜歡欺負他、打他,而9歲的杰是這幫小孩的主要打手和所有惡作劇的頭頭。老師非常憤怒想要嚴厲懲罰杰,但她還是克制住了自己,為了避免爭論,給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給杰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杰:
安迪的媽媽告訴我,說他的兒子很不快樂,有很多人罵他、排斥他,使他非常悲傷而且孤獨。我對此非常關心。你是班上的領袖人物,所以我想征求你的意見。我相信你對受難者也會非常同情。我們該怎樣幫轉安迪呢?請你回信告訴我你的建議。
你的真誠的老師。
杰沒有給老師回信,但是他不再欺負安迪了。杰的老師因為能克制沖動,不施加懲罰又不進行責備,她用含蓄的文字來表達懇求,流露出自熱而然的關懷。她注重的是解決問題,跟杰的良心和自尊對話,結果得到了有益的反應。
這些小案例中老師幫助孩子、教育管理學生所用的寫小紙條,寫信的方式是我在工作中不常用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不能立刻見效,不能馬上解決問題,但是正是這種看似慢進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給了需要幫助的孩子、需要教育的學生最溫柔的呵護,讓人感覺溫暖、而且影響效果深遠。
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跟許多智者學習。這本書不但讓我學習了一些教育的智慧,也更讓我感受教育更應該充滿善良和溫暖。正象一位校長對老師們所說的“閱讀、寫作、數(shù)學等學科,只有在用來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六
下面為大家?guī)怼独蠋熢鯓雍蛯W生說話》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
作為一個教師,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行為就是通過話語和學生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指點學生的行為,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但這些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我們做得如何?我們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嗎?海姆·g·吉諾特所著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語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tài)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p>
語言暴力,是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到的景象。
罵人和訓話,是語言暴力最常見的表現(xiàn)。一些老師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不由分說地將學生訓斥一通,把和這件小事有關的、和這件小事無關的所有事件都聯(lián)系在一起,傾盆大雨般的罵過來。最讓學生難堪的是,老師為了自己“爽”,常聯(lián)系學生的人品進行一番諷刺和挖苦,讓學生感到無地自容。罵人是教師的一大忌諱,這只能讓學生也學會罵人,并引起學生的憎恨。嘲諷就像砒霜一樣,會毀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會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隱私,是語言暴力的一種體現(xiàn)。老師看到一位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安靜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過去問他怎么了。孩子說沒什么,教師還不罷休,說“你可以告訴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為什么而煩惱?”孩子說沒有為了什么而煩惱,教師繼續(xù)說:“聽著,對我來說,你就是一本打開的書。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緒。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對嗎?”……老師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對孩子來說一點幫助也沒有。有品位的人從不刺探別人的隱私,保持禮貌就是要保持距離。喧囂、冗長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謂的幫助只會讓人覺得尷尬,只能導致抵制和怨恨。
質問,也是一種語言暴力。一個孩子向老師哭訴,說自己站在大廳里,一個高年級的孩子走過來,打了自己頭。老師聽了之后說:“他只是走過來然后就打了你,是這樣嗎?”孩子說是的。老師又問:“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焙⒆诱f,我真的什么也沒做。老師說:“我每天都會站在大廳里,怎么沒有人來打我?”孩子聽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本該做的事情是傾聽而不是指責,是同情而不是否認事實。教師總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問題,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質問這種語言暴力產(chǎn)生的根源。
語言暴力的形式還有很多。
要鼓勵孩子學習,最基本的做法是讓孩子們的學習有安全感,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害怕。學習的主要障礙是對失敗、批評和出乖露丑的恐懼。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首先就要在班級中營造減少恐懼的氛圍。一位老師在這方面很有心得。在開學之初,老師給每個同學發(fā)了一份信,信中寫道:“我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guī)兔?。我想鼓勵所有的同學都來積極回答問題。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害怕這樣做,因為他們怕答錯了被其他同學取笑。我希望大家?guī)蛡€忙,如果有人答錯了問題,其他人請不要對他取消逗樂。我不允許我們的班上有同學用語言或者手勢暗示別人‘你是傻瓜’,這樣會傷害別人的感情,從而阻礙了學習上的進步。請大家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說‘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擊別人?!边@位老師是對他的學生說的,也是對所有的家長和其他教師說的。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和家長要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對升學壓力的情況下,每個孩子都會竭盡所能,爭取取得好的成績。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和家長給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話語,說不定會打擊孩子奮斗的信心。比如說“你只要盡力就可以了,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滿意的?!焙⒆釉诼犃诉@樣的話語之后,會認為家長和教師已經(jīng)不再看好自己,認為自己“連起碼的要求都做不到”,說不定還會因此而自作聰明地認為,還是不要努力比較保險。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和家長要避免過于夸張的誘導。當孩子在某一學科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你對他說:“試試看,很簡單的”,那他可能會做類似的推論:“即使我用盡全力去學,也只能證明我會做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失敗了,就說明我連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蓖普摰慕Y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風險的,如果不做就不會丟臉。
鼓勵是一門藝術。用來鼓勵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種方法,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培育孩子的進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歡學習的關鍵。
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于老師教學的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夠敏銳地感覺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說和聽是同時進行的。對學生成長有益的話語,并不一定都能讓學生明白和理解。這需要學校和教師再聽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做文章。為了教導孩子學會傾聽,某學校規(guī)定了討論式的學習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每個人在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須先復述前面一位同學的'講話內(nèi)容,直到對方滿意為止。這條規(guī)則并不像聽起來那樣簡單,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當交流的核心所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之后,老師和學生都產(chǎn)生了奇妙的變化:他們都變得說得少,聽得多,而且從設身處地的領會中受益匪淺。
為人師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偽善。沒有什么比虛情假意更能使一個人身敗名裂的了。沒有人能夠裝得關懷體貼、尊重他人而最終不被察覺。只有做老師的技巧,卻沒有做人的真誠,遲早都會被人識破。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別無他法。
巴金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對私塾老師我很少講真話。因為一,他們經(jīng)常用板子打學生;二,他們只要聽他們愛聽的話。你要聽什么,我們就講什么。編造假話容易討老師喜歡,討好老師容易得到表揚。對不懂事的孩子來說,這樣混日子比較輕松愉快。我不斷地探索講假話的根源,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假話就是從板子下面出來的?!?/p>
巴金描述的私塾,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復存在,給學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嚴禁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用虛假的話語欺騙學生的現(xiàn)象卻絲毫沒有改善。一個孩子因為起床晚了遲到,教師堅決不相信孩子的話語,非要他說出個子丑寅卯來,沒有辦法,孩子就開始編假話哄騙老師開心。經(jīng)??梢砸姷竭@樣的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的教育時,說起話來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現(xiàn)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樣。要求別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為人師表”的話語成了極大的諷刺。
當教育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時候,當教育的語言不帶著教人為善的情感的時候,教師那偽善的眼神和牽強的微笑就會很快被學生所感受到。學生就會想法設法迎合教師的心思,以讓自己在學校能夠輕松愉快。為什么在各個行業(yè)之中,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為教師這個崗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用你們的辛勤勞動,去栽培孕育出學識淵博的怪獸,身懷絕技的瘋子,或者是受過教育的納粹。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七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而傳道,授業(yè),解惑都需要教師運用"說話"去實現(xiàn).教師,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種"說話"的職業(yè)。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因此,作為一個天天和學生打交道的老師來說,掌握說話的藝術顯得尤為重要。最近,我閱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并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腦子一直出現(xiàn)了這樣幾個詞:尊重、激勵、期待、耐心。
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師生之間同樣如此。教師與學生談話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質來說在于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教育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币虼?,我們在做學生工作時,應該采取平等、關心、愛護的態(tài)度,而不是簡單、粗暴,甚至諷刺、嘲笑、訓斥、體罰。教師氣量如海、大度待人,不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還會隨時間的推移,去改變對方的態(tài)度。
“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薄叭说膬?nèi)心深處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需要”。激勵,是教師對學生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教育方式。激勵藝術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藝術。運用好激勵這一教育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探求新的知識,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頑強地克服各種困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目標。
傳說古希臘有一個雕塑家叫皮格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過程中,他對這尊塑像產(chǎn)生了深深的愛情,誠之所至,金石為開。他的真誠愿望終于感動了愛神,塑像變成了真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誠熱烈的期望必然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期待是一種教育力量,如果教師能對學生寄予真誠的期望,那么,對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中的進步必有裨益。
愛好學生容易,愛差學生難。尤其是當我們在一個后進生身上費盡心思卻老是出現(xiàn)反復或者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對學生散失信心。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有沒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樣,能如實地反映出一個教師自我修養(yǎng)的程度。因此,我們在面對千差萬別、性格各異的學生的時候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學會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拋棄、不放棄。這是我們老師的一種責任,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美德。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我們都該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為!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八
我們老師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和學生說話,但是怎么和學生說話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總有這樣,那樣的言語使得師生間的關系不和諧。我還記得曾經(jīng)寫過的一個教育故事,就是因為我課上的一句無心話,引的那個學生用不寫作業(yè),調(diào)皮搗亂來“報復”的事情。這本書的名字“老師怎么和學生說話”中的“怎么”深深吸引了我,這也是我想解決的疑惑,因此我認真翻閱起來。
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人深思,在書中我似乎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何嘗不是想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好的發(fā)展,我們何嘗不是為著一個宗旨就是一切為了孩子出發(fā)。但是在真正的教學中還是會出現(xiàn)我們不想見到的場面。
首先我想,既然是說話,說話應該是在自由的,沒有束縛,能放開懷抱下才能暢所欲言。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沒有束縛,是自由的,因此學生和學生之間有說不完的話。那老師和學生之間呢?由于身份的不同,由于年齡的不同,因此他們之間的說話不再是自由,沒有束縛的。這個時候我想,我們就應該做一個聰明的老師,想盡方法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理,只有在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說話才有可能是自由的,沒有束縛的。古人說“因材施教”我想老師和不同學生之間的說話,也應該是“因材施教”。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除了教書育人之外,還應該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的家庭背景。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對待他們我們要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比如:對于調(diào)皮外向的學生,適當?shù)呐u,比起你對他柔聲細語,循循善誘的效果好些。對于內(nèi)向不還說話的學生,我們就該有跟多的耐心和關心,不易嚴厲批評,耐心說道理效果好些。
總之,通過閱讀《老師怎么和學生說話》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正確交流的方法。同時也對我自己在以往的教學行為進行了分析。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進行改正。
老師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篇十九
起飛的時候,我們期待著飛往一個熱帶的島嶼,卻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極。我們本來期待著燦爛的陽光,卻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極漫長而嚴寒的冬天。看見《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中老師的自白,我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感情上的共鳴每當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圖書館里的所有理論都成了毫無價值的東西,而在讀過《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師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書。吉諾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轉變?yōu)榇罅坑哪挥腥饲槲兜亩虅?、對話和故事情?jié),告訴老師應該如何摒棄拒絕性的語言,轉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納的語言,向我們充分介紹了如何應用語言交流來創(chuàng)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也為我們提供了同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正確處理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根本無法要求每一個孩子都達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個孩子肯定有其長處所在。我們往往會忽視這點。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培養(yǎng)高分數(shù)、獲獎多的孩子,更應該充分利用教師搭建的舞臺,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在這舞臺演出的機會。
吉諾特在作品中強調(diào)必須“就事論事”然后才能解決問題,想辦法把當前存在的問題處理好,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思索的空間,改變的機會。如果把事情扯得太遠,或許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卻不這么想,會覺得你羅嗦,煩瑣而于事無補。
某個孩子同一個錯誤連續(xù)犯,通過幾次談話絲毫沒有改變。粗暴的批評往往是火上澆油,我們確實很憤怒,但我們這個時候更需要冷靜,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但不能帶有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
《老師和學生怎樣說話》一書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常常會忽視的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同時我們身邊的同事也有許多好的方法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總結。把愛交給孩子,讓夢想在校園綻放。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384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