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精選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4:33:00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精選20篇)
時間:2023-11-23 04:33:00     小編:FS文字使者

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助于總結自身表現(xiàn)。在總結中要注意重點突出和重點強調,突出問題的關鍵和重要性。下面是一些我們平時不容易總結出的經驗和感悟,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p>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一

今天的挑戰(zhàn)活動我們安排了“救小鳥”的主題活動。教師事先設置了一系列的障礙,例如:爬竹梯,過小河(走梅花樁),爬山坡(平衡板),過山洞(鉆爬)等最后救得小鳥完成任務。孩子們看到這個場景個個異常興奮,躍躍欲試。膽大的孩子沖在前面,膽小的跟在后面。陳昊云小朋友在竹梯面前停了下來,他看了看,用腳踩了一下竹梯試了試,感覺有些猶豫。后面的小朋友不停地催促他:“你快一點呀。”昊昊在同伴的催促下只得鼓足勇氣前進。在竹梯上的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每走一步都要回頭看一下。別的孩子都是手腳一起前進,可他幾乎是橫著前進的。也許是因為后面同伴的催促也許是太緊張,昊昊在爬到竹梯一半的時候一腳踩空從梯子上滑了下來。

分析:

陳昊云小朋友是我班比較內向,膽小的孩子。在平時的來園戶外活動中,家長總是幫他挑好運動器械在旁邊看著他玩。在其他的運動中,他不是在一旁看著就是選擇一些相對簡單安全的活動,帶有冒險性的游戲或者是沒有嘗試過的器械他都不會去玩。在今天的挑戰(zhàn)活動中,他沒有完成任務?;顒訉λ麃碚f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雖然他終于敢嘗試,但由于缺乏活動經驗,不知道如何攀爬竹梯,也缺乏活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最終沒有成功。

啟示:

在冒險運動中,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一些大膽的孩子,一些膽子比較小的孩子在活動中并不現(xiàn)眼,他們很容易被我們遺忘忽視。對于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我們要更加重視。我試想了一下幾點措施:

1、通過各種途徑,如教學活動,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我?guī)愕?,激發(fā)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幫助幼兒養(yǎng)成基本的運動能力,走,跑,跳,平衡等,發(fā)展其動作的協(xié)調性。

2、鼓勵幼兒參與活動,培養(yǎng)其大膽自信的品質。

3、做好家園聯(lián)系工作,和家長多溝通,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二

貝貝是個有名的機靈鬼,她活潑好動,嘴巴特別甜,和陌生人一下子就能相處好,但和小伙伴并不融洽,每天都有小朋友來告狀“貝貝打人了”。在活動中,老師也發(fā)現(xiàn)貝貝的自制力很差,特別表現(xiàn)在上課回答問題時沒有一點耐心,舉手后一定得請她回答,否則她就會鬧情緒,在座位上吵鬧,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用小紅花表揚了別的小朋友,她就會小聲嘟嚷:“這有什么了不起,我才不要呢!”但看她的眼神,又非常地想得到小紅花。為此,小朋友都不喜歡她,她在集體中感到很孤單。

分析:

經了解,貝貝在上托兒所時常常哭著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有小朋友打她。當律師的爸爸就告訴她,誰要打你,你就打他,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犯人”,屬于“正當防衛(wèi)”。由于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又沒有老人在身邊,貝貝就常常一個人玩。爸爸媽媽心疼貝貝,常常給她買許多的玩具。貝貝一會兒玩這個玩具,一會兒又玩那個玩具,顯得做事很沒耐心,而且非常想和別人交流,“逮”上個人能聊上半天。

對策:

1、做好家長工作。造成貝貝經常打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家長所謂的“正當防衛(wèi)”論的影響,因此,老師必須先和家長取得認識上的一致。我首先和家長進行了交流,指出他們的:“正當防衛(wèi)”論在幼兒園是不適宜的。幼兒由于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可能和成人一樣奶奶感用比較適宜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些幼兒只是想和別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動作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想侵犯別人;有些幼兒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更多的只能依賴于動作,造成許多理解上的偏差。我列舉了許多在平時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讓家長非常信服地接受了我的觀點。在貝貝沒有耐心的問題上,我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如盡可能多地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畫畫、看書,不要邊做家務邊和孩子交流,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不重視她,畫畫時應講究策略,不要一次給她很多的紙,鼓勵她把一幅畫畫完整,并耐心地涂色,初步培養(yǎng)其耐心。

2、和孩子約法三章。針對貝貝在活動中缺乏自制力的問題,我和她做了個小小的約定:老師的問題會回答可以舉手,但不是每個問題都要請你回答,如果實在忍不住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請你舉左手,老師看到了一定請你回答,如果沒有請你就搶著回答,就算違反了規(guī)定,不能得到小紅花。貝貝聽了,很高興也很得意,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因為老師只和她一個人做這樣的約定。因此,第一次就遵守了規(guī)則,我當然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看到貝貝拿到小紅花時高興的模樣,我也特別地高興。有了成功的第一次,貝貝的信心很足,改掉不少上課不遵守紀律的壞毛病。

3、請小朋友幫忙。對于貝貝比較突出的打人問題,想讓她一下字就改過來還真不容易。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相處時間的增多,貝貝已能判斷小伙伴一些動作的含義,但每當小伙伴不小心碰到了她,她還是不依不饒地還手出擊,因此大家都不愿意和她交朋友,不愿意和她一起玩。我便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幫助貝貝的問題,并請小朋友自己商量解決的辦法,有幾個能力比較強、口語表達比較好的小朋友表示愿意和貝貝一起玩。我便讓他們自己制定游戲規(guī)則,如在活動中被別人不小心碰到了,也決不能去打人!如果違反規(guī)定三次,就不歡迎她做游戲伙伴了。有了小伙伴的監(jiān)視,有了游戲的伙伴,貝貝打人的壞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改變。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三

案例:

第一階段:

春天到了,在區(qū)域活動中用硬紙板做了一片桃林,請小朋友剪桃花。第一天封怡彥,尹文怡和肖晨就很高興地拿著畫有剪好步驟的小本子開始剪了??赡苁且驗榈谝淮瓮斗牛⒆觽冞€沒有嘗試過。沒有過一會,肖晨就跑過來對我說:“張老師,我們剪得桃花還不滿意,我們還想剪,能不能再給我們一些手工紙?!蔽易哌^去一看,垃圾桶里放滿了沒有剪成功的手工紙,而我提供的紙也已經用完了。尹文怡第一個對我解釋:“張老師,我們想剪漂亮一點的桃花,但都沒有成功,所以把手工紙用完了?!蔽覇査骸澳怯惺裁崔k法不但能讓你們剪出漂亮的蝴蝶,又不浪費手工紙呢?”他們想了一下告訴我:“我們先用白紙試一試,會剪了再用手工紙剪?!狈鈨x彥說:“還可以用費報紙呢?!?/p>

分析:

在區(qū)域活動中浪費的現(xiàn)象是比較嚴重的,老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可以考慮投放一些可利用的廢物材料,讓孩子發(fā)現(xiàn)它們的作用,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在指導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也要即使提出,并引導幼兒想出解決的辦法。

第二階段:

過了幾天后,剪桃花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一天只有李楠欣一個人在剪。我走過去問他:“今天怎么只有你一個人來剪桃花啊?”他說:“我讓他們來玩,但是他們說太簡單了,沒有勁。我還沒有來玩過,所以就一個人來剪了?!?/p>

分析:

區(qū)域中的材料要根據(jù)孩子的活動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并進行添加。通過孩子們操作的情況,我們增加了吹塑紙、縐紙、和布料。先豐富材料,吸引孩子,并利用不同材料本身的特性,給孩子一些挑戰(zhàn)性,適合不同層次的孩子。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四

觀察實錄:

場景一:

在孩子們洗手的時候,我對他們說:“洗完手,請你拿杯子喝點水?!庇谑撬械暮⒆佣伎焖俚叵赐晔郑桓C蜂地擁到茶桶邊拿杯子。我立刻走過去維持秩序,不斷地說:“別擠,別擠,人多等一等?!?/p>

孩子們拿好杯子,站在茶桶前一米線的小腳印上等待著,隊伍排得長長的。

場景二:

喝完水,孩子們都去放杯子,有的孩子放完杯子就關門,一時間只看到茶桶的門反復的被拉開、關上,我見狀提醒著孩子:“放好杯子不關門,等最后一個孩子放杯子的時候再關門?!?/p>

可是孩子們依舊我行我素,關門開門的聲音不絕于耳,我看的心驚肉跳,就怕一個不當心誰的手被夾住了,只有用手擋住茶桶門。

場景三:

航航早晨來園,看見我第一句話就說:“陳老師,我打過針了,爸爸說要喝水?!?/p>

“打過預防針了是嗎,那別忘記多喝點水,現(xiàn)在就去喝一杯吧。”我摸摸他的頭說。

航航高興地去喝水了,過了一會兒,大家準備喝牛奶的時候,航航又對我說:“陳老師,我打過針了,爸爸說要喝水。”

我告訴他:“馬上要喝牛奶了,你等會再喝水吧?!彼纯次遥乇獗庾?,走開了。剛喝完牛奶,他又跑過來說想喝水,我勸他休息一會兒再喝。

運動結束,孩子們洗手喝水的時候,航航喝完半杯水,又排到了隊伍里,看見我看著他,他解釋說:“陳老師,我打過針了,爸爸說要喝水?!?/p>

分析:

“喝水”是孩子一日活動中比較常規(guī)的生活環(huán)節(jié),在托班的時候,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比較小,我們常常會分批地組織孩子喝水,使得孩子的“喝水”成為了高控制下的生活活動。因此從場景一中可以看出升入小班,過去的習慣直接導致了孩子喝水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排隊現(xiàn)象。并且從托班更換到小班的教室和盥洗室以后,新的“喝水”環(huán)境加上“集體喝水”的習慣,導致了孩子們一窩蜂的現(xiàn)象,很容易發(fā)生危險。

而在場景二中,孩子們很清楚地知道放好杯子要關門,但是什么時候關門、誰關門就不是他們會去在意的了,這是小年齡孩子所特有的心理表現(xiàn),反映到行為上就出現(xiàn)了上述的不斷開門關門的現(xiàn)象,其實這是孩子們的一種行為上的心理宣泄。作為老師,我則是比較主觀的提出了一個“規(guī)則”——最后一個孩子關門,但是誰是最后一個?如何界定最后一個呢?孩子們不會去考慮。

從場景三中孩子與我之間的互動對話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個孩子的家長對于剛剛打完預防針的兒子非常的不放心,希望能夠通過老師督促孩子多喝水,避免引發(fā)生理性發(fā)燒。而這個孩子又是能力比較強的,他將大人的話牢牢的記在心里,通過不斷地提醒老師也在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多喝水。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時候喝水比較合適,也比較健康,所以當我告訴他馬上要喝牛奶了不要去喝水的時候,他以為我是在拒絕他,因此后來他喝水的時候就顯得比較小心翼翼,既要完成大人的囑咐、又不希望被我的批評或是阻止。

對策:

“減少孩子等待的時間”,是在課改理念指導下我們所追求的一種理念,然而很多客觀的原因或主觀的意向總難免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如何調整呢?反思了自己的行為以后,我想關鍵是要從理念上轉變思想,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一切以孩子為本。

1)進幼兒園以后覺得口渴了可以喝杯水。

2)自由活動前、午睡起來以后要喝水。

3)覺得口渴了隨時都可以喝水,但是在學本領的時候、吃飯和吃點心前不喝水。

4)如果今天打過預防針了,記得要多喝幾杯水。

這樣不僅解決了孩子一窩蜂地“集體喝水”,還間接讓孩子知道了什么時候不適合喝水、什么時候喝水有利于身體健康。

接著,我設計了“今天你喝了嗎?”的生活區(qū)域環(huán)境,提供了籌碼讓孩子記錄當天喝水的次數(shù),如此一來,孩子們每次喝完水都會開心地放一塊相應的籌碼,每天中午和下午許多孩子還會數(shù)數(shù)自己喝水的次數(shù)、和同伴比比誰喝了多,如果有誰一個上午喝水少于一杯了,其他孩子還會提醒他快點去喝喝水。同時這個生活區(qū)角不但用環(huán)境的暗示促使孩子要多喝水,而且讓家長比較直觀地看到了自己孩子每日的飲水情況,解除了家長的可能存在的憂慮。

最后,我和孩子一起展開了一次關于“到底茶桶的門誰來關”的小小討論,并得出了結論——第一個拿杯子的孩子開茶桶門,當你喝完水放杯子的時候看一看后面還有沒有同伴在喝水,如果沒有,可以把茶桶門關上。從這以后,開門關門的乒乒聲少了,就算有孩子偶爾忘記,也會有別的孩子提醒他,而且最近幾天我還發(fā)現(xiàn)有二三個個孩子喝完水還會幫忙扶著茶桶門的角,對走過的其他孩子說:“小心,慢慢走,別撞到?!?/p>

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喝水的生活環(huán)節(jié),但是我通過讓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答案、嘗試實踐,從而來解決問題,真正從日常的細節(jié)上做到了“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五

班上總有一些膽小的孩子,他們性格內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們不愛說、不愛玩、不愛交往,只是靜靜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著別人游戲、玩耍。盡管他們的智力并不比別人差,有時也躊躇滿志、躍躍一試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覺較差,害怕失敗,怕被人取笑而情緒低落。有時,自己明明會的問題,看著別人搶著回答而不敢舉手。他們常常是被人遺忘的一個角落。

我班的佳佳就是這樣的孩子。她性格內向,很少說話,做什么事總愛鉆“牛角尖”。由于家庭過分寵愛,養(yǎng)成了她軟弱、膽小的性格。別的孩子都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了,而已是大班的她還時時哭著鼻子來幼兒園。為了能讓她適應集體生活,改變懦弱、膽小的性格,在活動中我時常鼓勵她,肯定她,多給她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她的自信心。

有一次,她來園遲到了,小朋友們已經在做操了,坤坤責怪她說:“佳佳,你那么晚來,我們馬上要上課了。”佳佳馬上傷心地抽泣起來,她連一句責怪的話都承受不了。我輕輕地走到她的面前,安慰她說:“佳佳,我知道你一定有事耽擱了是嗎?相信你下次一定不會遲到的。”佳佳聽了我的話止住了哭聲,但她的情緒仍然很低落。因為她自我感覺太差了,太在乎別人對她的態(tài)度了。針對他感情不易轉移的特點,我就請她做我的小幫手,為小朋友發(fā)發(fā)蠟筆,把體育用品送還體育室等等,以此來分散她的注意力,樹立成功感,增強她的自信心。而當她做完一件事后,我就笑著鼓勵她說:“謝謝你,佳佳,你真能干?!苯K于,佳佳的臉上泛起了笑容,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其實,佳佳很聰明,她知道許多事,有時很想告訴大家,但又怕講錯,別人笑話她。一次,我問小朋友:“正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日?”幾個孩子高高地舉起了手,我剛想請,突然發(fā)現(xiàn)佳佳的手在桌邊微微動了一下,但又看了看那些高舉的小手,又遲疑地放了下去。我立刻請她回答,她漲紅了臉,用很輕的聲音說:“是元宵節(jié)?!薄笆裁?,我們沒聽見?!毙∨笥讶氯缕饋?。佳佳有些不安了。我連忙笑著肯定她說:“佳佳,你說得很對,小朋友沒聽清楚,你再響亮地說一遍,好嗎?”我請小朋友們靜靜地聽。佳佳望了望我,終于鼓起勇氣響亮地重復了一遍,小朋友們?yōu)榧鸭训倪M步鼓起掌來。

佳佳的成功機會多了,自信心也大了。現(xiàn)在她能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有時爺爺、奶奶來接她,他還不愿意回家,上課時也能大膽地舉手發(fā)言??粗狞c滴進步,我無比欣慰。是的,老師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膽小的孩子,將愛灑向“被人忽視的角落”,使他們在成功中獲得自信,在自信中獲得自尊,在自尊中獲得自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將對他們的一生非常有益。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六

活動背景: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在我們中國有很多的節(jié)日,對于我們這群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對于一些農歷的節(jié)日不太清楚,更何況是這些兩千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們了,于是在區(qū)域設置的時候特別開辟了一個“中國節(jié)日多”的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的墻面上會及時地更新不同的節(jié)日提示,幼兒在區(qū)域活動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物品作為節(jié)日禮物、或者作為經驗的再現(xiàn)表達等。一個月以來,教師節(jié)的到來幾乎讓每個孩子都能動手制作禮物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而且對本來陌生的老師漸漸地熟悉起來。轉眼國慶節(jié)到了,人們用的最多的慶祝方式就是燃放美麗的煙花,孩子們都十分喜歡美麗的事物,于是墻面上多了一朵漂亮的煙花。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來到這個區(qū)域,是因為他們被這里眼花繚亂的裝飾材料所吸引。他們告訴我:“我從來不知道這些東西可以變成美麗的煙花,所以我想來試試?!痹谑滞度氲呐d趣激發(fā)下,孩子們通常會認真地裝飾煙花。在選擇材料時他的第一選擇是顏色鮮艷的絨球,其次是亮片,接著是吸管、圖形各異的手工紙片最后是火柴。在制作煙花初期的成果是排列整齊的一條條煙花,后來才逐漸變成由中心往外散開的傘狀,最后布置在墻面上的是有規(guī)律材料排列的各種煙花,給國慶節(jié)的夜晚照得特別明亮。

分析反思:

幼兒對新穎的、多樣的材料是最感興趣的,他會第一時間去嘗試操作一下。并且在興趣的唆使下,他會表現(xiàn)得特別認真與專心。

在選擇材料時,通常最先考慮的是立體的、顏色鮮艷的材料,其次是有亮光效果的材料,接著是顏色較豐富的材料,最后才會選擇色彩單調的材料。教師在提供區(qū)域材料的同時要考慮到幼兒的喜好與操作中的使用問題。

起初,幼兒對煙花的認識是不太確定的,在幾次操作之后,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從條狀逐漸轉變?yōu)閭銧?,才最終把握了煙花的基本形狀。同樣,從材料的無規(guī)律排列到有規(guī)律排列也是幼兒經驗的提升過程,顯然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隱性作用。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七

案例:

一天,在玩桌面游戲的時候,小朋友在專心致致地拼搭玩具,佳酪卻拿別人搭好的汽車模型在教室里亂跑。我提醒他把玩具還給別人,他非但不給,且把玩具摔在地上,用腳去踩,把小朋友急得哇哇大叫。又一次在上課時,小朋友都在畫畫,佳酪東張西望,用蠟筆在別人的紙上亂劃,還得意得大笑。

分析:

佳潞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平時上課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強,但他總是和同伴相處不好,經常有小朋友來告狀,一會兒把別人玩具搶走了,一會兒把女孩子手帕扔了。所以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一起玩。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個性是每個人心理面貌的總和,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心理學家指出:個性是人類不重復的財富。分析了佳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情感交流,佳潞兩周歲是就被父母送到寄宿制幼兒園生活。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佳酪遇到不愉快的事無法傾述,只能躲在角落哭泣。家教也過于嚴厲,父母對于孩子的要求過高,一旦犯了錯誤,父母總以棍棒的教育萬式來教育孩子,因而孩子的性格變得倔強,蠻橫。

首先,我通過個別交流,激勵的萬式,便之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逐漸與同伴建立友好的關系,能夠和睦相處。通過老師的耐心講理,佳潞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老師所講的道理他都懂,因此要耐心和他講道理。如他看到小朋友的圖書非常精彩,就不聲不響的拿來看。我看到后就耐心地對他講:"小朋友找不到圖書會怎么樣?如果你的圖書不見了又會怎樣?"佳潞明白我的意思,回過頭把書給了同伴并向他借這本書來看,避免了一場沖突的發(fā)生。另外,及時鼓勵,增其信心。佳潞對學習很感興趣,畫的畫往往比別人細致,折紙時反應也很快,敘述故事也比別人完整。我抓住這些閃光點,及時的給予鼓勵,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強,知道自己其實并不比別人差。如當他講完故事后,我試著鼓勵他:"瞧,佳潞講的故事真棒,小朋友都很愛聽,還要向你學習,你會教小朋友講故事嗎?"佳酪回答說:"會的。""那小朋友一定會和你成為好朋友的。"佳潞與同伴的關系越來越好,相處也融洽了。

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教育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要根據(jù)兒童的興趣愛好、心理需求和發(fā)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耐心的教育萬法和形式,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八

只見陳奕璋把長短不一的白色管子一跟一根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彎曲的軌道。這一新型的軌道立即吸引了小丁藝和輝輝,小丁藝拿來了許多彈珠,分給另外兩個孩子,而輝輝幫助陳奕璋一起把軌道變得更加牢固。就這樣,小丁藝將一顆顆彈珠投放到軌道中,奇妙的是,彈珠從軌道的另一頭滾了出來。他們顯得興奮極了。我走過去,問:“你們在玩什么呀?”陳奕璋說:“我們在玩彈珠游戲,很好玩的?!陛x輝說:“老師,我們還有其他的玩法,你來看!”只見輝輝拿來了大小不一、各種形狀的木頭積木,一會兒功夫就拼搭成了另外一個像三層樓一樣的軌道,彈珠一層層地往下滾,可好玩了。于是,我從旁邊拿來了一筐新的塑料玩具,“這些玩具可以搭軌道嗎?看誰搭出的軌道最多,好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好!”于是他們又熱火朝天地搭起軌道來。

[感悟]。

皮亞杰認為構建游戲似乎是一種從游戲趨向于工作的活動形式,至少是一種自發(fā)的學習形式,所以當孩子對此類構建游戲非常感興趣卻停留在單一的游戲玩法時,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游戲材料、設置問題情境、設疑等導入方式,使孩子積極探索多種玩法。相反,如果指導不當,會使構建游戲失去游戲意義的同時也失去了自發(fā)學習的性質。該情景中的教師充分注意到了孩子的主動性和意愿性,通過設疑和提供材料的方式更好地激發(fā)了孩子的游戲動機,促使孩子再次進入游戲狀態(tài),游戲才得以繼續(xù)有效地進行。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九

同情心作為幼兒良好社會性、人格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因此,在培養(yǎng)幼兒同情心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專門教育活動和隨機教育相結合的原則??h口: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專門的教育活動,從發(fā)展幼兒的同情認知,激發(fā)幼兒的同情體驗,促使其產生同情行為;另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發(fā)事件和一些平常小事隨機地對幼兒進行同情心的教育,強化幼兒的同情行為,從而使幼兒一時的、個人的、短暫的同情行為轉化為內在的,自覺化的品質。

有一次吃餃子時,嬌嬌小朋友說:"餃子太燙,沒法吃!"旁邊的幼兒緊接著說了一句:“燙死你!”

小朋友在一起玩,張怡聽小朋友不知為什么哭了,當時只有兩名幼兒走過去間她怎么了,其余幼兒都視而不見。

這一件件真實的"小事"說明:幼兒的同情心相當缺乏,因而導致了幼兒同情行為的嚴重缺乏。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萬面的,有的是因為家庭教育中片面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勇敢精神,而忽視培養(yǎng)幼兒的同情心;有的則是由于家長的溺愛,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受到別人的關心愛護是理所當然的,而不懂得別人也需要自己的關心,幫助。

針對以上情況,在教育中就把同情認知、同情體驗及同情行為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以培養(yǎng)幼兒的同情心。

具有同情認知是產生同情情感和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引導幼兒觀察什么情況會讓別人難過,別人什么時候需要自己的幫助。比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難受,他希望別的小朋友能關心他,有朋友摔倒了,別的小朋友不應該站在旁邊看,而應該把他扶起來,并幫助他拍拍身上的土,間問他疼不疼。我們還隨時引導幼兒關注困難者,幫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玩具時,就應該邀請他一起玩,對于個別能力差的幼兒,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說他"笨,而應該耐心友好地去幫助他。

同情情感是同情行為的內在動機,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喚起幼兒內在的情感體驗。首先,我們以身作則,對需要關心的幼兒予以安慰""和關懷,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吳安倪的父母有時在外工作,孩子的情緒不是很穩(wěn),愛哭,我們就常常親切地安慰她,摟摟她,親親她,告訴她老師很喜歡她,這樣一來不僅使吳安倪的情緒有所好轉,也使別的幼兒受到感染。其次,我們還設計了"他摔到了"。他為什么哭?""我來幫助你"等活動,運用角色轉換、移情等方法引導幼兒體驗當自己處于他人的情況時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別人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別的小朋友怎樣對你;如果你不會做游戲或做不好,你希望別的小朋友不埋你,笑話你,還是幫助你?從而讓幼兒更好地體驗,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該怎么做。

同情行為是同情心培養(yǎng)的根本目的,在幼兒獲得了同情認知,產生了同情情感后,我們應引導幼兒把同情認知、情感落實在行動上,教給幼兒響應的積極的行為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的同情行為方式,如:看到一個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結果擠成一團,而沒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萬式,看到一個小朋友哭了,好幾個小朋友都掏出手帕為她擦眼淚,反而弄得那個小朋友不知所措。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引導幼兒討論還可以用什么別的方式來表示自己對摔倒的同伴的關心和幫助,于是幼兒想出了為他撣土,搬椅子請他坐下,詢問他疼不疼,為他揉腿等等萬式。同時我們還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實踐,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各樣的關心,友愛行為,適時強化他們的好行為。

總之同情心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意義是很大的,在時間中使幼兒能主動地關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

小濤。

20xx.02.02。

教室中三班。

培養(yǎng)小濤耐心的學習習慣。

剛開始學寫數(shù)字1時,小濤表現(xiàn)還不錯,用心地用筆在紙上認真地描著。但是,還不到兩分鐘他就開始不耐煩,坐不住,四處張望著,看到我正在看他,他連忙低下頭之后寫。我適時表揚了小濤。但是沒過一會兒,他又回頭和后面的小朋友說話。在我再次提醒他后,他才乖乖地轉了過來。但是不到五分鐘,他又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這次,我坐到他旁邊說:“我來看你能不能把數(shù)字1寫得又漂亮又工整。”結果,他描出了工工整整的1字,足足有近二十個呢!

小濤每次群眾活動時總愛說話,不認真聽講,更別提獨立完成任務啦。此刻,他能夠在我的提醒或幫忙下獨立、安靜的在短時間內認真完成任務。每次只要他完成某項任務,我總及時地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雖然小濤此刻還不能獨立按時按量地完成作業(yè),但他能在我的提醒和關注下,短時間內能夠安靜的完成,已經取得了一定1進步。

1、不要過分批評,應不斷鼓勵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幫忙他培養(yǎng)耐性和增強自信。

2、繼續(xù)鍛煉他的耐性:通過鼓勵和表揚等方式,讓他更加有耐心的完成作業(yè)。

3、對他這樣的孩子,布置的任務應當從易到難,讓他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一

中午十一點半左右,孩子們安靜地吃好了中飯,送好了餐具,他們開始自由交談。我發(fā)現(xiàn)小灝和小鳳桌上、地上都掉了一些飯粒,但他們都置之不理。

我走到孩子中間說:“你們肚子吃飽了,現(xiàn)在坐在一起說說玩玩開不開心?”幼兒異口同聲:“開心。”

我又問:“那請你們找找桌子上地上的小飯粒,它們開心嗎?”孩子被我問的一下寂靜了,原本臉上的笑顏也消失了。有的轉過頭找桌上的小飯粒,有的低下頭去找地上的小飯粒,發(fā)現(xiàn)沒有就興奮的說:“老師,我那邊沒有掉小飯粒。”“老師,我看到小灝那邊有小飯粒。”“老師,你看,小鳳掉了好多飯粒呀!”被說的這兩個孩子看了看我,就移開了視線,一副漠然不予理睬的態(tài)度。

“掉出來的飯粒會開心嗎?”

“不開心?!?/p>

我接著問,“為什么不開心?”

孩子三三兩兩地回答:“因為,因為它們掉在桌子上了,我看到地上也有,還有的都被踩爛了?!?/p>

“想一想小飯粒怎么會掉出來的,還被踩爛了?”我繼續(xù)追問。

“我剛才看到有的小朋友吃飯時掉出來的,他沒有吃干凈?!睈壅f話的薛晴連忙接話道。

我肯定了她的答案,并將視線轉向了小灝和小鳳,問道:“請你們來說說你的飯粒是怎么掉出來的?”兩個孩子支支吾吾的回答。我提示到:“你吃飯的時候小腳是怎么放得?身體朝向哪邊?你的飯碗在哪里的?”大家一起幫助他們找出了錯的坐姿和吃飯方式。

“那請你們想想辦法,吃飯時怎樣做才不會讓飯粒掉出來?”

小灝不語,小鳳只是做了個鬼臉,于是我請大家想辦法。

有的說:“要吃得干干凈凈?!庇械恼f:“吃飯不說話,飯粒掉了馬上撿起來?!币灿械恼f:“坐在椅子上,吃飯不能動來動去?!边€有的說:“不能把飯碗拿起來吃,會倒出來的?!?/p>

我問小灝和小鳳:“你們覺得小朋友說的對不對?”

他們點點頭。

那請你們來告訴大家:“吃飯該注意些什么才能不掉飯粒?一點一點的說,把話說完整?!毙▲P是個外向的孩子,先來說,在我的幫助下對剛才大家討論的內容進行了小結,小灝最后也是斷斷續(xù)續(xù)的說了一遍。

“好的,今天我們知道了吃飯時要怎么做不掉飯粒,如果不小心掉了,也應該馬上撿起來,送進垃圾桶,否則會被踩爛,不衛(wèi)生,我們要愛惜米飯,也要愛惜我們的活動室。”小灝和小鳳也表示同意,以后會像今天討論的這樣做。

每次吃中飯,總發(fā)現(xiàn)有個別孩子由于坐姿和吃飯方式不正確等原因,使得桌子上地上掉了一些飯粒,且他們不會自覺地收拾,幾經善意提醒,效果都不佳。于是我利用餐后時間,及時就餐后的現(xiàn)場,來開展關于怎樣吃飯不掉飯以及如何主動處理掉了的`飯粒的談話活動,更具感染力。中班孩子開始從自己的向他人的世界過渡,并開始具有一定的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采用孩子自我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和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找出問題的焦點所在,以及根據(jù)問題想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大家通過有意識地看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有目的的思考找出原因,通過集思廣益想出解決辦法,這樣的過程想必會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其今后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想,我們的孩子就是要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從而成長為一個個棒小孩!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二

教室。

小妍。

讓幼兒明白小便要告訴老師不能小在身上。

這天戶外活動的時候,由于孩子們玩的都很興奮。老師讓小便的時候,只有幾個小朋友去。過了一會兒,我們就發(fā)現(xiàn)小妍的褲子濕了,我想肯定是尿褲子了。我去問他:“你褲子怎樣了?””出汗的”他說,我也沒有再說什么,之后回班換褲子的時候,問他是不是尿濕的,他說是的,我告訴他以后想小便一定要先跟老師說。

由于孩子戶外時,玩的.很投入,有的孩子意識控制不住,尿褲子了,這些是有情可原的。孩子不愿意承認,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愛怕老師批評;二是因為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讓其他小朋友笑話他。

2、教師應及時的和家長交流與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家園合作來幫孩子消除一些不良的習慣。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三

性別:女。

幼兒基本狀況:不愛說話,不愛喝水。

觀察日期:2014年9月7號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項目:瑩瑩在課間喝水時的表現(xiàn)。

觀察策略:我每次只給她接半杯水,并在喝水前給幼兒講故事做引導,如果她還是不喝,我就多多鼓勵他,讓她順利喝完水。

喝水時間到了,我先講了《亮亮愛喝水》的故事,瑩瑩聽得很認真。小朋友排隊接水時,我給她接了半杯,并在一旁鼓勵他:“你這天必須能喝完。”剛開始她還認真的捧著杯子喝,不一會兒,她就開始邊喝邊玩,我及時的鼓勵他:“快喝水呀,老師明白你喝水很快,最厲害啦!”這時,已經有小朋友喝完了。我和小朋友一齊給她喊加油,受到了小朋友的情緒感染,很快把半杯水喝完了。并高興的對我說:“我喝完了?!蔽矣旨皶r的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并獎勵給他一朵小花。第二次喝水時,她自我拿著水杯接了半杯水,這次她沒有貪玩,很快的把水喝完了。并跑來告訴我:“我喝完了?!蔽腋吲d的表揚了她,并在小朋友面前肯定了她的進步。她高興地回到座位上,看得出,她也為自我能這么快完成任務感到高興。

分析:

我這次沒有做過多的要求,只是降低了難度(分兩次完成,一次只喝半杯。)并在喝水前給幼兒講了關于喝水重要性的故事,透過對故事的理解,和我及時的鼓勵,還有小朋友給他加油,她很快喝完了水,比以前有了很大進步,由此能夠看出,只要孩子的用心性被激發(fā),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關鍵是老師如何在活動之初就想好如何把幼兒的潛在激情激發(fā)出來。

措施:

1。降低難度,用故事做引導。

2。及時鼓勵,讓幼兒在小朋友面前找到信心。

3。完成后要及時給予表揚和必須獎勵,使幼兒對下一次挑戰(zhàn)充滿期盼。

性別:女。

幼兒基本狀況:喜歡打小朋友。

觀察日期:2014年11月3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目的及由來: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動空間也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周芯蕊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她喜歡和老師在一齊,但是她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fā)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我告狀,說周芯蕊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周芯蕊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她愛打人,而是她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排隊時芯蕊是排在第一個的,她很高興,而這時劉妍小朋友站到了芯蕊的前面,于是芯蕊就推了她一把,結果手重了,妍妍哭著向我告狀說芯蕊推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芯蕊叫了過來,對她說:“芯蕊,你為什么推妍妍啊?”芯蕊說:“我沒推她,她不排隊就跑到我前面來了?!蔽矣謫査?“你是不是想讓劉妍讓開一些啊?”芯蕊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妍妍,還能怎樣告訴她啊?”芯蕊想了想,對我說:“小便要排隊,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我笑了,摸著芯蕊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劉妍說,她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芯蕊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p>

措施:芯蕊是個聰明的小女孩,老師說的都會聽,告訴她遇到事情不能夠打小朋友,能夠過來告訴老師。教師必須要發(fā)現(xiàn)幼兒的問題。

觀察時間:2015。3。2。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幼兒:張妍。

觀察目的:讓幼兒明白小便要告訴老師不能小在身上。

觀察資料:

這天戶外活動的時候,由于孩子們玩的都很興奮。老師讓小便的時候,只有幾個小朋友去。過了一會兒,我們就發(fā)現(xiàn)張妍的褲子濕了,我想肯定是尿褲子了。我去問他:“你褲子怎樣了?””出汗的”他說,我也沒有再說什么,之后回班換褲子的時候,問他是不是尿濕的,他說是的,我告訴他以后想小便必須要先跟老師說。

觀察分析:

由于孩子戶外時,玩的很投入,有的孩子意識控制不住,尿褲子了,這些是有情可原的。孩子不愿意承認,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愛怕老師批評;二是因為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讓其他小朋友笑話他。

策略及措施:

2、教師應及時的和家長交流與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家園合作來幫孩子消除一些不良的習慣。

觀察記錄:學會禮貌待人。

觀察時間:2015年1月。

觀察對象:xy。

觀察目的:學會禮貌待人。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活動空間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xy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齊,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fā)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xy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xy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xy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qū)時xy在建筑去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洋洋正巧坐在xy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留意擋住了xy的搭建,于是xy就推了洋洋一把,結果手重了,洋洋哭著向我告狀說xy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xy叫了下來,對他說:“xy,你為什么打他啊?”xy說:“我沒打他,他碰到我的樓房了?!蔽矣謫査?“你是不是想讓他讓開一些啊?”xy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洋洋,還能怎樣告訴他啊?”xy想了想,對我說:“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著xy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洋洋說,他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xy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p>

反思:。

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fā)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觀察時間:2010。12。8。

觀察地點:教師。

觀察幼兒:嘉和。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的用餐狀況,培養(yǎng)幼兒愛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實錄: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二位老師發(fā)動我們渾身的解數(shù),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而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只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米飯喝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案例分析: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yōu)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yǎng),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fā)和提高用心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措施: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制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4、給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xiàn)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焙⒆拥玫接眯牡陌凳竞髸鲃拥啬7?。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觀察目標:

1。了解孩子對拼圖的掌握狀況。

2。了解孩子對各種圖形的認識水平?;顒訝顩r:這天朱俊楠、開心等小朋友在數(shù)學區(qū)玩拼圖形娃娃的游戲。這是一個認識形狀的復習活動,要小朋友先自我拼出一個娃娃來,然后數(shù)一數(shù)自我用了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圓形。

具體記錄:

朱俊楠先拿了一個圓形當娃娃的頭,然后拿了一塊大一點的長方形當身體,然后在長方形的下面放了兩個小長方形當腿,之后他又拿了兩個小的長方形放在頭(圓形)的兩邊,我正納悶這是什么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他又拿了兩個小三角形放在這兩個小長方形的旁邊,我問他這是什么,他告訴我說是手。原先,他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了。再看看其他幾個小朋友,發(fā)現(xiàn)他們也是這樣,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

這時我對他們提問說:“你們看看你們的手臂長在什么地方?”他們看來看去,然后說:“在身上?!薄皩?,那你們就應把手臂安在什么地方呢?”朱俊楠猶豫了半天,拿著長方形一會兒在頭上放放,一會兒在身上放放,最后試著在身上拼上,還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沒有異議,才確定下來。

最后拼完的時候,我問他:“此刻是不是像個娃娃啦?”他點了點頭。

分析反思:

在拼圖的時候,在畫人的時候,小朋友會把手臂畫在頭上,這是小班小朋友繪畫的特點,可能對他們來說,手臂長在肩膀上這個方位,小朋友還是不能正確的辨別出具體方位才會表現(xiàn)出這種繪畫特點。

我們中班的孩子會有這種狀況,是因為他們原先沒有學過繪畫,所以繪畫的水平還是在最原始的狀態(tài)中。

當孩子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忙孩子認識身體的結構,幫忙他們提高繪畫的水平,當他們不會畫的時候,也能夠用拼圖或者黏貼的方式來表現(xiàn)人物。

因為是很多小朋友都不會畫,所以我們能夠進行一個這類的群眾活動,幫忙大多數(shù)孩子掌握這個技能。

觀察時間:12月13—23日。

觀察地點:中一班。

觀察對象:琪琪。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兒童表現(xiàn)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發(fā)現(xiàn)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占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老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但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zhí)。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贊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后,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qū)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說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xù)觀察他的表現(xiàn),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后,我經常與他聊天,說說家里,說說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里的資料。

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觀察時間:2014。9。15。

觀察目的:對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過程:。

1、這一段時間,每一天下午吃點心的時候,我看見有的小朋友一會兒把饅頭撕成小塊、小塊的捏著玩;一會兒就用手把包子壓扁,然后往嘴里面塞。

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的飲食習慣要求是:安靜愉快地進餐,正確使用餐具,飯后擦嘴,細嚼慢咽,不挑食,偏食,不剩飯菜,就餐時,不發(fā)出聲音,不亂扔殘渣,飯后收拾干凈,掌握正確的就餐姿勢等。此刻的幼兒由于父母的工作忙,而且也缺乏科學的營養(yǎng)衛(wèi)生知識,致使孩子們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吃飯時,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門外”,有的邊吃邊玩,浪費飯菜;有的需要大人端著碗在后面追著喂,一頓飯能吃一小時;有的吃飯時不吃,只愛吃零食;種種狀況造成了孩子們不好的飲食習慣。

教育措施。

1、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首先,我們向家長介紹有關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幫忙家長樹立良好的飲食教育觀念,家園配合共同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

2、針對幼兒這些不良習慣,幼兒園制定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導。

3、科學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及教學資料。

a、日常生活中,適當安排運動,增進幼兒食欲。

b、透過群眾教學活動及游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常規(guī)。

教育措施實施效果。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此刻幼兒吃飯?zhí)羰场⑵超F(xiàn)象改變了,孩子們明顯長胖了,臉色也好看了,家長對我們的工作十分滿意,都說孩子在幼兒園很放心,還經常向我們請教有關教養(yǎng)的問題。

觀察對象:穎穎。

觀察時間:2014。9。3。

觀察目的:提高幼兒的語言潛力。

觀察地點:教室。

分析:

穎穎是今年的新生,是我們班很文靜的女孩子。有許多她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特點。她性格孤僻、膽怯、愛哭,很少與人交談、交往,我發(fā)現(xiàn)她總是一個人蜷縮在座位上,怯生生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對于教師的主動接近,她總是顯得恐慌、緊張。從自我觀察、家長反應及側面了解,我認為她怯懦、畏縮性格構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首先是心理承受潛力弱。因為看到同伴被老師批評產生了心理壓力,害怕自我也受罰,所以時時處處留意。

另外,被家長過度嬌慣、保護著她,日子長了,這種怯懦、畏縮的性格也就自然構成了。

采取措施:

透過家園聯(lián)手,采用多種教育方式:在課堂上多叫她回答問題,老師要多和她交流,讓她認為老師也能夠做自我的朋友;同時,老師也要像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狀況,取得與家長的配合。

觀察對象:政政。

觀察時間:20140。9。25。

觀察目的:使幼兒在課堂上認真聽。

觀察地點:上課。

狀況分析:

政政小朋友上課打不起精神,經常走神。但是一到下課,他個性喜歡瘋鬧。說明他還是一個很活潑的孩子。應對他,我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一天我嘗試了,讓他到第一排坐。他還是不學習。第二天,我就讓他回答問題,他還是不會回答。第三天,我就個性對他運用了豐富的面部表情,他偷偷笑了,他以為我不明白。我看他有興趣了,立刻讓他回答問題。他還真回答對了呢!真是奇跡呀!我想。于是之后的學習中,我就總是對孩子們時而皺皺眉毛,時而開懷大笑,果然他被我感染了。他此刻已經是一個很愛學習的孩子。

活動反思:

透過和孩子談心,讓孩子感覺老師離我很近,讓孩子能理解我。在教學中,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讓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感受愉快的情緒,感受知識的樂趣。其實說白了,就是教師要用激情去點燃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去表達,用愛去照亮孩子的心靈。讓所有孩子快樂才是我們的服務宗旨,給所有孩子知識的樂趣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我們的辛勤培育下快樂、健康成長!這也是我的個人愿望。相信我是最棒的!

觀察幼兒:龍曉鳳。

觀察時間:2015。2。24。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快速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環(huán)境。

觀察過程:

龍曉鳳是我們班新來的一位小朋友,性格很內向,在幼兒園很少和老師小朋友說話。開學已經一周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寶寶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說,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說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龍曉鳳只是看了看我手上的字寶寶,我看著她說:“龍曉鳳,你能告訴老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我不說話,我微笑地對她說:“不要怕,老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蜜,小蜜蜂的蜜”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chuàng)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說話。

2、多鼓勵她,并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3、平時在班里我們老師也就應多和她交流主動接近她。

效果:

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龍曉鳳的性格活潑活潑開朗了許多,發(fā)現(xiàn)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么小聲地回答我,和老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快樂成長!

觀察目的:幼兒游戲的觀察。

觀察時間:2015。3。10。

觀察對象:所有幼兒。

活動資料:

開學已經兩周了,幼兒對新游戲很感興趣。在這天的活動開始,我和幼兒一齊回憶了“理發(fā)店”游戲中的主要主角和他們各自的工作任務。游戲開始前,我問幼兒是自我商量分配主角還是老師分配,幼兒的回答是自我分配主角。我就讓他們分組商量,我不明白他們商量得怎樣,但要給他們嘗試的機會,游戲開始了,我把玩具分到個組,盡管在游戲前我一向提醒幼兒不要搶玩具,但仍然有幾個幼兒一見到玩具抱著玩具,生怕自我沒得玩。這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組分配主角較好,有理發(fā)師、服務員和顧客。有的組只有理發(fā)師和服務員,而沒有顧客,在我的提醒下,他們就改變了一些主角。在游戲過程中,談瑤和季可樂扮演得比較好,談瑤當顧客時就很耐心地坐在子上讓季可樂洗頭,我看到季可樂洗得很認真,而且還有說“你洗得舒服嗎?”“我那里很癢”等。還有幾個幼兒也表現(xiàn)得不錯??蛇€有一部分幼兒對玩具感興趣,忘記了自我的主角。在老師的提醒下,有幾個幼兒回到角中。在游戲過程中,很多幼兒朦朧了主角意識,以致游戲沒辦法玩下去。游戲結束時,幼兒學會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夠整齊。

活動分析:

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已經有了必須的主角意識和自我的主見,在游戲中,教師不需要一味地為孩子們解決問題,而是能夠把一些簡單的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自我動腦筋解決。

教師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幫忙幼兒,讓游戲繼續(xù)開展下去。

活動反思:

在游戲開始,全班幼兒都會用心主動地參加游戲,而且還有了自我的主見,但主角意識不夠強,有的幼兒只會擺弄玩具,不明確自我所扮演的主角,與的有幼兒能按主角要求行動,但表演一般。還有一些幼兒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

在知識準備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繼續(xù)請家長配合我們的工作,帶幼兒去理發(fā)店參觀。老師帶給有關的資料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在區(qū)域活動中,帶給玩具分組開展活動。增強幼兒對主角的理解。

觀察對象:藝藝。

幼兒性別:男。

觀察時間:2015。2。9。

觀察實錄:這天我班的教學資料是‘印點子。要求幼兒掌握數(shù)與物對應的概念。當我出示第一張數(shù)字卡片時藝藝就站起來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語言及時提醒他,說話要舉手。當我出示第二張卡片時他有叫到;‘老師,我明白?!矣痔嵝蚜怂V?,我又問了個問題,藝藝依然叫到;老師,我明白,我明白。

觀察分析:藝藝是個愛動腦筋,要上進的孩子。但比較愛動,老是坐不住平時老師和他講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可能和幼兒的年齡特征有關系吧。

措施:

1,首先要讓幼兒了解到自我行為的不足,再從語言與行動上糾正幼兒。

2,幼兒較小,行為易反復,因此要從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觀察對象:銳銳。

觀察時間:2014年12月1日。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yǎng)幼兒用心的學習態(tài)度。

觀察實錄:銳銳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見他和同伴開心的嬉戲,小嘴巴也總說個不停,聲音也大,群眾游戲時就更加活躍了。但一到上課時間卻總是無精打采的,一動也不動的坐著,小手插在口袋里,嘴巴也不張,不愿同老師學習知識,老師批評了他,可他仍然不愿張嘴巴,這讓老師很著急。

分析:幼兒對于學習的興趣不濃厚,上課很懶散,還經常坐不住小板凳,沒有其他小朋友上課時的活躍與激情。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

2,運用不一樣的游戲激發(fā)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3,慢慢培養(yǎng)幼兒上課時的良好習慣。

觀察時間:2014年12月28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恒恒和寒寒。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恒恒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幫老師做事,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fā)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寒寒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寒寒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寒寒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時寒寒在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恒恒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寒寒就大聲地說‘你干嘛啊’,恒恒哭著向我告狀說寒寒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寒寒叫了過來,對他說:“你對他怎樣了?。俊焙f:“恒恒把我的積木弄倒了,我沒有罵他”我又問他:“你知不明白他為什么哭呢?”寒寒搖搖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氣對他說話,那他以為你就生氣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會哭。對嗎?”寒寒想了想,對我說:“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齊玩?!蔽倚α耍念^說:“對,你是最棒的!”

反思: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fā)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觀察幼兒:張璐。

觀察時間:2014。10。12。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多開口說話。

觀察過程:張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向,在班上很少和老師小朋友說話。

觀察一: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著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璠小朋友就對她說:“你怎樣不出去???”張璐看了一眼卞琦璠,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觀察二:

下午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說,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說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張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著她說:“張璐,你能告訴老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我不說話,我微笑地對她說:“不要怕,老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chuàng)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說話。

2、多鼓勵她,并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效果:

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張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fā)現(xiàn)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么小聲地回答我,和老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快樂成長!

觀察幼兒對象:劉濤。

性別:男。

觀察時間:2015。02。2。

觀察環(huán)境:教室中三班。

觀察目的:培養(yǎng)劉濤耐心的學習習慣。

觀察記錄:剛開始學寫數(shù)字1時,劉濤表現(xiàn)還不錯,用心地用筆在紙上認真地描著。但是,還不到兩分鐘他就開始不耐煩,坐不住,四處張望著,看到我正在看他,他連忙低下頭之后寫。我適時表揚了劉濤。但是沒過一會兒,他又回頭和后面的小朋友說話。在我再次提醒他后,他才乖乖地轉了過來。但是不到五分鐘,他又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這次,我坐到他旁邊說:“我來看你能不能把數(shù)字1寫得又漂亮又工整?!苯Y果,他描出了工工整整的1字,足足有近二十個呢!

分析:劉濤每次群眾活動時總愛說話,不認真聽講,更別提獨立完成任務啦。此刻,他能夠在我的提醒或幫忙下獨立、安靜的在短時間內認真完成任務。每次只要他完成某項任務,我總及時地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雖然劉濤此刻還不能獨立按時按量地完成作業(yè),但他能在我的提醒和關注下,短時間內能夠安靜的完成,已經取得了必須進步。

措施:

1、不要過分批評,應不斷鼓勵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幫忙他培養(yǎng)耐性和增強自信。

2、繼續(xù)鍛煉他的耐性:透過鼓勵和表揚等方式,讓他更加有耐心的完成作業(yè)。

3、對他這樣的孩子,布置的任務應當從易到難,讓他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觀察時間:2014。9。22。

觀察對象:吳俁。

觀察目標:讓幼兒能快樂地上幼兒園。

吳俁小朋友雖然上的是中班,但是他因為之前沒有進過幼兒園生活,也沒有小班的學習生活的經驗,他進班時候的表現(xiàn)跟小班幼兒一樣。每一天哭鬧著說要媽媽,但經過兩周的學習適應,吳俁小朋友要媽媽的時間減少了很多,但有時也會不固定的哭鬧一陣,透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個性喜歡問一些能得到老師肯定回答的問題,從而獲得一種心理安慰。如:“老師,我吃完這頓飯媽媽就來接我了,對吧?”每次得到老師的肯定,他的情緒就會穩(wěn)定下來,去做自我的事情。有的時候他要做每件事之前都習慣問我們一下,得到肯定答案之后,他就會去安心游戲學習。

觀察分析:

他雖然行為時小班幼兒的行為,但是他也具備了中班幼兒的思維潛力,就喜歡用一些肯定的回答來滿足自我的心理,尋求一種心理安慰。在加上他是在中班,因為中班幼兒基本都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不會哭鬧,他也就少了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一個人哭鬧不成氣候,就需要得到肯定的答案來滿足自我。

教育措施:

我們利用語言的反復強化來幫忙幼兒進行自我心理的調整,利用一些“個性化”的應答,抓住他喜歡問問題的個性特點,間接地與我們教師進行互動,以獲得心理及情感需要的滿足,進而緩解分離焦慮。抓住他的個人特點,有針對行的采用適合他的引導方法,讓他能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

教育效果:

此刻他能夠快樂地與其他幼兒一齊學習生活了,問問題的次數(shù)也減少了許多。

觀察時間:2014年9月15日。

觀察對象:航航。

觀察目標:幫忙幼兒樹立自信。

觀察實錄:航航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小男孩,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當老師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錯誤時,他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

分析:

航航在班上屬于各個方面發(fā)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感,從未覺得自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都對他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他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他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他不容任何人指出他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他也不承認。

教育措施:

1。換位思考,移情訓練。

2。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透過以上“懲罰”、鼓勵、批評、講道理等方法,在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浩浩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得到了明顯的矯治。此刻,他不但自我勇于承認錯誤,而且還監(jiān)督其他小朋友,不允許有類似的狀況發(fā)生。同時,他的凡事自以為是的自負感也漸漸克服了。

觀察時間:2014。9。7。

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觀察目標:讓幼兒遵守紀律(自覺地排隊喝水)。

觀察記錄:課間吃點心時,孩子們排隊準備喝水,大家你擠我我擠你,擁成一堆,雖然我大聲叫喊:"不要擠,排好隊,慢慢來。但是沒人聽,更有孩子象小火車一樣沖撞到了第一,并且嘴里還嚷嚷著:"別擠別擠!

分析原因:每個孩子都有爭第一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爭第一的權利,我只是一味的向孩子們提要求卻沒有思考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們是何感受。

措施:。

再次吃點心活動時,我不再喊叫,而是站在一旁靜靜的觀察他們,幾分鐘以后,我問:"以后咱們繼續(xù)象這天這樣排隊好不好?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好!上一次沖在最前面的那個孩子不高興得說:"老師,剛才他還踩了我的腳呢??礈蕰r機我連忙提出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辦呢?于是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開來。最后孩子們達成了共識:每一天選兩個小朋友當小組長,男孩子一個,女孩子一個,小組長能夠站第一,但是還要看哪個小朋友不守紀律擠著站。。

效果:

全班幼兒逐漸的不止在吃點活動,甚至在其他群眾活動中也不再擁擠,而是由小組長維持秩序大家共同遵守規(guī)則。由于規(guī)則是孩子們自我參與制定的,所以,他們都愿意理解。這樣很好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律意識。

觀察對象:康康性別:男。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時間:上課時。

觀察目的:增強幼兒學習的自信心。

觀察狀況:

康康是個內向的小男孩,剛來中班時顯得有點不合群,不愿意與小朋友交流,上課時從不主動舉手發(fā)言,各項活動的表現(xiàn)都不怎樣棒,作為老師心里很著急。于是我常鼓勵他,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康康學習是很認真,雖然學的很慢,常落在其他小朋友的后面,但是學習態(tài)度很好。我決定先在學習上幫他樹立信心,多給他發(fā)言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他字寶寶學的比較好,就讓他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當他某方面做得好時,我立刻在全班表揚他,康康很高興,學習時更認真了,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著老師,一段時間下來康康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進步,學習新知識也比以前快多了。大家一齊游戲時常能看到他跳躍的身影,燦爛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尤康,你真棒!

效果分析:

康康性格內向,知識的理解潛力又較弱,學習跟不上進度,有點吃力,當看到別的小朋友樣樣都學得很好時,他可能會自卑,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也不愿意與其他小朋友玩,看得出看來孩子心里是著急的,所以上課時很認真。對于這樣的孩子,老師應多表揚鼓勵,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讓他明白其實自我是很棒的,學習成績很不錯,老師也喜歡他,這樣不僅僅讓他在學習上有了信心,其他表現(xiàn)上也跟著自信起來。

觀察對象:張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時間:2014年11月5號。

觀察目的:教育孩子要謙虛。

觀察記錄:這天在字寶寶活動中我教了幾個新的字寶寶,大部分幼兒掌握的不錯,只有個別幼兒不熟,張帥小朋友學東西較快,老師只要教幾遍就會了,這天的幾個字寶寶不在話下,當他看到被我抽查到的小朋友還不會時,就笑了起來,然后驕傲的說:“你們這些笨蛋,怎樣還不會啊,我都會了!”我當時就批評了他,他底下了頭,不敢看我。

分析:張帥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記憶力很強,學習知識很快,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所以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構成了很強的優(yōu)越感,再者,家長對孩子又十分的溺愛,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使孩子更不懂得如何謙讓,這樣孩子有一點點成績就會驕傲,不能踏實的學習。

措施:

1。,與家長溝通,盡量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2,物質獎勵不能過多,應以精神獎勵為主。

3,發(fā)現(xiàn)孩子的驕傲行為及時教育。

觀察對象;佳佳。

觀察時間;2014年11月30號。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目的:讓幼兒改掉咬手指的壞毛病。

觀察實錄:每個星期一在給幼兒剪指甲時我都會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的手指甲總是光禿禿的,有的還破了皮,尤其是我班佳佳,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總是在上課時開小差,把手放在嘴里咬,咬的光禿禿的。

觀察分析:咬指甲是很多幼兒的壞習慣,幼兒還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咬指甲玩,還有的幼兒以咬指甲為樂用來消遣,由此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

教育措施:。

1,在班上給幼兒講一些健康常識,讓幼兒明白咬指甲是不講衛(wèi)生的壞習慣,要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好孩子。

2,在發(fā)現(xiàn)孩子咬指甲時及時糾正。

觀察對象:杰杰。

觀察時間:2014年12月6日。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目的:讓幼兒愉快的進餐。

觀察實錄:我班杰杰在學習各方面都還不錯,但吃飯讓人費神,問題表此刻對食物不感興趣,胃口不好,食欲差,吃飯時不但吃的慢,還經常邊吃邊玩,把飯菜含在嘴里,不咽下去,別的小朋友兩碗都吃完了,他還在吃第一碗,這讓老師很著急。

觀察分析:幼兒在家都是獨生子,爺爺奶奶都比較溺愛,養(yǎng)成了在家吃放要喂的壞習慣,而且經常吃零食多,吃飯少。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培養(yǎng)孩子吃飯的良好習慣。

2,與孩子交流,讓幼兒明白吃飯多才能長得高,長得快。

觀察對象;aa。

性別;男。

觀察時間;三月二十五日。

觀察目的;讓幼兒明白不能隨便小便在身上。

觀察狀況;我班aa小朋友是班上年齡最小的一位,他的性格也較內向,平時也不愛說話。他的自尊心也個性強。想要小便也不告訴老師自我一向憋著,最后就只有小在身上。即使小在身上他也不告訴我,當我發(fā)現(xiàn)他的褲子是濕的時問他是不是小便了,他也只是搖頭不說話。于是在幫他換褲子時我就告訴他,aa,我們已經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小便要舉手告訴老師你能小在身上哦。而且小便了必須要告訴老師,濕褲子穿著是會生病的。

分析;幼兒年齡較小性格內向在上課時間不敢舉手告訴老師要小便,小在身上后更不好意思說,怕其他小朋友笑話。

措施;

1,正確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小便在身上,想小便要告訴老師。

2,經常詢問該幼兒是否要小便。

3,與家長交流在家也要教育孩子小便必須要告訴老師。

觀察狀況:嘟嘟的午睡。

觀察地點:中四班午睡室。

觀察時間:每次午睡時間。

嘟嘟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調皮,精神勁特足。每一天的午睡,她總是那個唯一睡不著的孩子。針對嘟嘟這種狀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還不停的動來動去。這是誰呢?我便去檢查,原先嘟嘟還沒睡著。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fā)出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xiāng)中,這時我忽然聽到有人喊我,晨晨就說:“老師,嘟嘟弄我!”原先又是嘟嘟在睡不著的時候惹其他小朋友了。

觀察分析:

嘟嘟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里從不睡覺,和她奶奶說過,奶奶說暑假兩個月在家就睡過一次午睡,每次要求她睡,但始終都不睡,久而久之便養(yǎng)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措施:

1、一到午睡時間,我就坐在她旁邊,她的眼睛不敢睜開。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后就在床上翻來翻去,有時候我也用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yǎng)其良好午睡習慣。

我和家長聯(lián)系,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yǎng)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yǎng)、教育,也就慢慢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觀察對象:仔仔。

觀察時間:2015年4月2日。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增強體質。

觀察實錄:入冬以來,天氣寒冷,空氣干燥,很多幼兒患上了感冒,肺炎,咽炎等疾病。我班仔仔體質較弱,經常生病,每次都有好幾天來不了幼兒園,作為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來經常生病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其次還會對幼兒的學習造成影響。

狀況分析:入冬以來,我發(fā)現(xiàn)該幼兒一向穿的衣服很多,天氣冷時就裹得更加嚴實,其奶奶對他嬌生慣養(yǎng),生怕他凍著,由于他經常生病,奶奶照顧他更加留意翼翼。殊不知“若要小兒安,還需三分饑和寒”。奶奶的照顧看似周到細心,其實這樣反而把孩子養(yǎng)成了溫室里的花朵,對外界的氣候很難適應,一旦天氣忽冷忽熱,孩子不能及時適應,身體就會不舒服。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告知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

2,讓幼兒多參加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3,合理分配幼兒飲食,增加營養(yǎng)。

觀察對象:城城。

觀察時間:2015年2月23日。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坐姿。

分析:城城性格活潑,平時由奶奶照顧,老人對其很溺愛,使得孩子干什么事都很隨意,自我想怎樣就怎樣,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措施:

1,發(fā)現(xiàn)幼兒不正確的坐姿立即糾正。

2,多鼓勵幼兒。

3,與家長溝通,家園共同監(jiān)督。

觀察對象:張明。

觀察時間:2015年2月17日。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目的:讓幼兒成為老師得力的小助手。

張明是個能干的小姑娘,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游戲活動都表現(xiàn)的很棒,最重要的是她有很強的語言表達潛力,說還口齒清晰,干脆利落。經常帶領小朋友們朗讀古詩兒歌等,成了老師的得力小助手。

分析:

張明性格活潑開朗,父母的文化水平較高,也很重視家庭教育,未入園前其父母就教會她很多故事兒歌,還經常給她講故事,鍛煉了她的語言表達潛力,抓牢了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使張明成為了一個口齒伶俐的小姑娘。

措施:

1,讓幼兒多參加演說活動,發(fā)展其長處。

2,表揚有度,防止幼兒產生驕傲的心理。

觀察人物:幼兒(靜靜)女孩。

觀察環(huán)境:教室中三班。

觀察時間:2015。2。24。

觀察目的:早晨來園時哭鬧。

基本狀況:早晨入園時似乎習慣性哭鬧要奶奶。

早晨入園時靜靜都會抱著奶奶不讓奶奶走,奶奶放下她走后一會她就與小朋友相處的很愉快也能幫忙老師管理小朋友。

但放學時只要奶奶不是第一個來接她,她就會使勁的哭直到奶奶來為止。

措施:

1、鼓勵她做小班長,并鼓勵她第二天早晨高高興興來園。

2、與家長溝通準時接送。

3、請靜靜在做作業(yè)和操作過程中多幫忙潛力偏弱的幼兒,讓她感到老師的重視和信任你,小朋友也很愿意得到你的幫忙。

效果:早晨還有哭鬧現(xiàn)象。但是我繼續(xù)盼望和期盼著靜靜小朋友燦爛的笑容,以及清脆,響亮的聲音?!袄蠋?,早上好!”。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四

案例實錄:

今天國際象棋活動的內容是學習擺棋。我聲情并茂地講著:“小小兵兒站前排,兩輛車兒邊上守,馬兒駕駕站兩邊,兩象依次兩邊站,保護中間王和后……”。邊講邊巡回觀察,只見袁淇奧小朋友瞪大兩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很專注地聽著,于是我講完后有意讓他第一個來嘗試擺王和后。當我一叫他名字時,他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馬上收住了光,對我直搖頭。我輕輕走過去一邊握住他的兩只手,一邊柔柔地說:“我知道你一定能行,來大膽一點?!闭f著牽著他的小手走到棋盤邊:“小朋友,我們來鼓勵鼓勵他”全班小朋友站起來,一邊翹起大拇指指向他,一邊說:very,very,good”在鼓勵聲中,袁淇奧小朋友很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回座位的時候都一蹦一跳的。

案例分析:

袁淇奧小朋友個性比較內向,腦子卻很靈活,每次的活動他都非常專注。只是每次叫他個別表現(xiàn)時卻很靦腆,自信不夠。所以說作為老師的我們學會觀察每個幼兒很重要。這樣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個性特點,及時作出調整,給幼兒樹立良好的自信,挖掘他們的潛能。在今天的活動中,最后全班小朋友用英文配合動作,給了他一個很大的精神鼓勵,他的自信也完全被激活了,很快地完成了表現(xiàn)任務。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五

小璐。

20xx.10.12。

小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向,在班上很少和老師小朋友說話。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著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璠小朋友就對她說:“你怎樣不出去啊?”小璐看了一眼卞琦璠,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下午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說,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說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己的小手舉起來了,小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著她說:“小璐,你能告訴老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我不說話,我微笑地對她說:“不要怕,老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1、創(chuàng)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說話。

2、多鼓勵她,并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小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fā)現(xiàn)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么小聲地回答我,和老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快樂成長!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六

實錄:

分析:

由于受傷事件一直發(fā)生在浩浩的身上,于是我試著更多地去觀察浩浩。沒一會兒我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浩浩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在與同齡的小朋友交談的時候,浩浩喜歡用手點著小朋友。這是一個很不禮貌的行為,難免有些孩子會對他進行“反擊”。另外,仔細觀察浩浩,我發(fā)現(xiàn)其實浩浩有點毛手毛腳,比如一個孩子坐在他的身邊,浩浩喜歡用手碰碰人家。有的孩子會對這個行為出現(xiàn)抗拒性的推打動作,甚至出現(xiàn)咬人的動作;有些幼兒覺得好玩,也去碰碰浩浩,有時孩子的手腳重了,浩浩自己“打”不過那個孩子,他就會來告狀。所以,就發(fā)生了浩浩經常來告狀的情景和他經常會被“欺負”。

反思:

通過這次與家長的溝通,我切實感受到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性與難處。但總的說來只要我是真心實意的,我相信家長能感受得到。而要做到與家長就個別孩子的探討,就必須要仔細觀察孩子,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而在溝通交流中,還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職責孩子的不足與缺點,可以有褒有貶,使家長覺得孩子在教師的心中是有閃光點的,這樣家長會較能接受我向他們提出的建議與意見。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七

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說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煉、做操時,總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xié)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qū)活動時,發(fā)現(xiàn)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shù)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繼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他對于數(shù)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xiàn)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guī)。對于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fā)現(xiàn),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xiàn)給大家看,并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著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后的科數(shù)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xiàn)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并通過家校聯(lián)系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yǎng)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F(xiàn)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fā)言,而我也發(fā)現(xiàn)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里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里,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著他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八

中午十一點半左右,孩子們安靜地吃好了中飯,送好了餐具,他們開始自由交談。我發(fā)現(xiàn)顧景灝和張鳳桌上、地上都掉了一些飯粒,但他們都置之不理。

我走到孩子中間說:“你們肚子吃飽了,現(xiàn)在坐在一起說說玩玩開不開心?”幼兒異口同聲:“開心。”

我又問:“那請你們找找桌子上地上的小飯粒,它們開心嗎?”孩子被我問的一下寂靜了,原本臉上的笑顏也消失了。有的轉過頭找桌上的小飯粒,有的低下頭去找地上的小飯粒,發(fā)現(xiàn)沒有就興奮的說:“老師,我那邊沒有掉小飯粒?!薄袄蠋煟铱吹筋櫨盀沁呌行★埩?。”“老師,你看,張鳳掉了好多飯粒呀!”被說的這兩個孩子看了看我,就移開了視線,一副漠然不予理睬的態(tài)度。

“掉出來的飯粒會開心嗎?”

“不開心?!?/p>

我接著問,“為什么不開心?”

孩子三三兩兩地回答:“因為,因為它們掉在桌子上了,我看到地上也有,還有的都被踩爛了?!?/p>

“想一想小飯粒怎么會掉出來的,還被踩爛了?”我繼續(xù)追問。

“我剛才看到有的小朋友吃飯時掉出來的,他沒有吃干凈?!睈壅f話的薛晴連忙接話道。

我肯定了她的答案,并將視線轉向了顧景灝和張鳳,問道:“請你們來說說你的飯粒是怎么掉出來的?”兩個孩子支支吾吾的回答。我提示到:“你吃飯的時候小腳是怎么放得?身體朝向哪邊?你的飯碗在哪里的?”大家一起幫助他們找出了錯的坐姿和吃飯方式。

“那請你們想想辦法,吃飯時怎樣做才不會讓飯粒掉出來?”

顧景灝不語,張鳳只是做了個鬼臉,于是我請大家想辦法。

有的說:“要吃得干干凈凈。”有的說:“吃飯不說話,飯粒掉了馬上撿起來?!币灿械恼f:“坐在椅子上,吃飯不能動來動去。”還有的說:“不能把飯碗拿起來吃,會倒出來的?!?/p>

我問顧景灝和張鳳:“你們覺得小朋友說的對不對?”

他們點點頭。

那請你們來告訴大家:“吃飯該注意些什么才能不掉飯粒?一點一點的說,把話說完整?!睆堷P是個外向的孩子,先來說,在我的幫助下對剛才大家討論的內容進行了小結,顧景灝最后也是斷斷續(xù)續(xù)的說了一遍。

“好的,今天我們知道了吃飯時要怎么做不掉飯粒,如果不小心掉了,也應該馬上撿起來,送進垃圾桶,否則會被踩爛,不衛(wèi)生,我們要愛惜米飯,也要愛惜我們的活動室?!鳖櫨盀蛷堷P也表示同意,以后會像今天討論的這樣做。

每次吃中飯,總發(fā)現(xiàn)有個別孩子由于坐姿和吃飯方式不正確等原因,使得桌子上地上掉了一些飯粒,且他們不會自覺地收拾,幾經善意提醒,效果都不佳。于是我利用餐后時間,及時就餐后的現(xiàn)場,來開展關于怎樣吃飯不掉飯以及如何主動處理掉了的飯粒的談話活動,更具感染力。中班孩子開始從自己的向他人的世界過渡,并開始具有一定的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采用孩子自我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和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找出問題的焦點所在,以及根據(jù)問題想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大家通過有意識地看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有目的的思考找出原因,通過集思廣益想出解決辦法,這樣的過程想必會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其今后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想,我們的孩子就是要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從而成長為一個個棒小孩!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十九

背景:

實錄:

我打開袋子,拿出一包包的“水果”,孩子們都嚷嚷著,這不是水果。他們一下子就認出了葡萄干、香蕉片,通過品嘗,他們一致認為都很好吃。此外,我還為孩子簡單介紹了水果干的制作方法?!翱纯?,還有一樣是什么水果做成的呢?”我打開包裝袋,把東西倒在了盤子中,先讓孩子仔細觀察外形,于是,各種各樣的答案開始涌現(xiàn)。

——諾諾說:“這是蘋果吧,紅色的?!?/p>

——婕婕說:“有點軟軟的,是桔子吧?!?/p>

——小邱說:“我覺得是大西瓜。”

反思:

此次“神秘的水果”活動的展開,純屬意外,完全得益于亦晨寶寶帶來的一袋水果干。這袋“神秘的水果”不僅成功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而且把他們肚子里的饞蟲也給引了出來,于是,我就順水推舟進行了以上的活動。

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首先需要細致的觀察力,要善于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它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并實施及時教育。從上面的活動中很多孩子對于葡萄干、香蕉片的認知情況看,這兩樣東西都屬于是比較常見的,而且他們都擁有相關的經驗,但是對于草莓干,孩子的相關經驗缺乏,于是我便抓住這個契機,引導他們仔細觀察,進行自主探索。我覺得,雖然老師預設的活動不少,但孩子總有這樣那樣的好奇,總有如此巧妙的意外發(fā)生。我們知道,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也是生成活動中主題內容的重要來源。利用孩子的興趣和現(xiàn)實情景,適時的融入教育,顯得非常重要。一個自然生成的主題活動由于它的偶發(fā)性,再加上事先沒有足夠的有關知識準備、材料準備等,因此不可能生成一個像模像樣的主題探究活動。因此,更需要老師現(xiàn)場的靈活機動。

其次,我們要允許孩子出錯,并適時進行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總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圍世界,常常用自己獨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認識世界?;顒又?,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進行了猜測,答案精彩紛呈,雖然都是錯誤的,但這說明他們正在積極思考,我們要保護他的好奇心、求知欲,留給他自由想象的空間,鼓勵他們主動去探索。

第三,要適度控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由于偶發(fā)事件生成的活動和預設活動不同,需要我們老師根據(jù)幼兒身心特點,對生成活動所涉及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合理控制。在“神秘的水果”生成活動中,考慮到小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我對于這些水果干如何制作的過程,只是進行簡單的闡述。不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于水果干的制作方法很感興趣,因此,我覺得下一步還可以讓孩子通過觀看錄像或者實地考察,去了解水果干的實際做法,然后再通過后續(xù)的談話活動,讓他們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從而將生成活動推向高潮。

一袋普通的水果干,在孩子眼中卻成了神秘、好奇的源頭,而我也借此生成了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取得了較成功的成效。其實,孩子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和好奇,而這些都能轉變成為教育契機,只不過需要你的一雙亮眼睛去發(fā)現(xiàn)。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心得集錦篇二十

教師。

嘉和。

觀察幼兒的用餐狀況,培養(yǎng)幼兒愛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二位老師發(fā)動我們渾身的解數(shù),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而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只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米飯喝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yōu)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yǎng),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fā)和提高積極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己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制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4、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xiàn)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孩子得到積極的暗示后會主動地模仿。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積極地效仿。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26238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