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在教案中,我們應該明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尋找適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教案的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結構和內(nèi)容安排。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一
1、會認“蠶”字,會寫“蠶”“?!眱蓚€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并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xiāng)村。
通過對本詩的閱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美麗。
一課時。
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一、導入課題(談話導入)。
二、閱讀詩歌。
1、學生在小組內(nèi)自讀。
2、在班上交流,讓個別學生在班上朗讀,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同時讓學生說說讀了本詩的收獲。
3、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三、指導學生領會詩的意思。
1、學生自讀詩歌,并借助字典、詞典理解詩歌的`意思。
2、讓一些學生說出自己對詩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師指導學生領會詩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
子規(guī):杜鵑鳥。
了:結束。
整首詩的大意:四月的春天,萬物復蘇,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綠色,稻田里的水開始上漲,并映著天空的光輝;杜鵑鳥聲聲地叫著,天空中飄落著如煙的細雨。在鄉(xiāng)村的四月,閑人很少,他們都很忙,他們才剛剛把蠶送上山,又忙著插秧。
四、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熟練地背誦。
五、小結。
古人筆下的田園風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學們試著說說你們收集到的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如:
過故人莊。
書湖陰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孟浩然。
宋·王安石。
宋·陸游。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長掃靜無苔,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豐年留客足雞豚。
工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一水護田將綠繞,
山重水復疑無路,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兩山排闥送青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業(yè)。
1、寫生字“蠶”“?!?,并至少組兩個詞。
2、抄寫詩歌并能默寫。
3、積累描寫田園風光的詩歌,至少一首。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二
1、認識“蠶、?!?,并能正確書寫。
2、有感情朗讀,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1、出示:一天之計在于()一年之計在于()。
2、誰能把它填完整?(生說)是??!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jié),沒有春天的耕耘,哪來秋天的碩果累累呢?同學們,我們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你都看到我們的父老鄉(xiāng)親都在為著秋天的收獲忙碌些什么呢?(生說)。
3、師出示。
1、揭題。
師:田園的風光,田園的生活如詩如畫,而在詩人的眼里,它們更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課件出示:古詩詞三首)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xiāng)村四月)齊讀課題。
2、了解詩人。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農(nóng)村春末夏初田園風光及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板書)。
師:有誰了解翁卷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出示作者簡介)指名讀。
1、初讀、讀準、讀通。
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去感受鄉(xiāng)村春末夏初的氣息吧。請同學們打開書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第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釋,想一想每句詩的意思。明白了嗎?好,開始吧。(生自由讀)。
2、檢查預習,相機糾正。
師:讀好了是嗎?那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位同學來。
生:讀。
師:兩個平舌音在一起特別難讀,是哪個?(蠶桑)誰來讀,不錯,一起讀。
師:非常好,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蠶字上面是個…..(師書寫天)下面是個…..(蟲)。
師:“天”“蟲”就是蠶,養(yǎng)過蠶嗎?知道蠶吃什么嗎?(桑葉)。
師:對,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個桑字,寫的時候你覺得特別要注意是什么?
生:(回答)。
師:對,這三個“又”的捺都改成了三個點。請你上來書寫一個,其他同學也在本子上寫一個。(注意書寫姿勢生:寫,師指導)。
師:嗯,寫得不錯,我們再一起讀這個詞(蠶桑)。
師:現(xiàn)在誰來再讀一讀這首詩。(學生試讀)。
師:非常好,字正腔圓的。這里有個多音字,你們來看一下,是哪個?
生:了。
師:對,這里它是什么意思?(結束)當它的意思是結束的時候,它就讀了,再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1、師:讀得不錯,剛才我們說到這首詩是寫農(nóng)村生活的,那么詩中寫了農(nóng)村生活的什么特點呢?請你趕快再好好讀讀看。
2、生讀后回答。
3、師:忙,那我們再來讀讀??纯茨男┰~語表現(xiàn)出人們都在忙呢?
4、生回答。
5、師:都在忙,閑人少,說明忙,是嗎?來,這行詩誰來讀?你來…你來…。
6、師:閑人少,反過來說就是……。
7、生回答。
8、師:忙人多。他們在忙什么?詩里寫了他們在忙些什么呢?
9、生回答。
師:嗯,課文是這樣說的,是“蠶?!焙汀安逄铩?,誰能連起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生回答。
生說。
生回答。
生試讀。
讓我們不由得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敬佩之情再讀讀這兩句詩。
1、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了一幅多美得畫面?。ㄗx)。
2、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讀)。
師:多么秀麗的田園風光,多么和諧、幸福的農(nóng)家生活,睜開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讀出一份向往與感動嗎?生看畫面一起朗誦。
生讀。
師:古詩不光可以讀,還可以唱,想聽嗎?(播放)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曲調(diào)去唱你喜歡的古詩。
翁卷。
綠遍白滿。
景美。
子規(guī)聲雨。
閑人少。
人勤。
才了又。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三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前兩首古詩詞,并嘗試背誦。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三讀”來體會詩歌的音韻、畫面、情感,并嘗試自學田園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如何指導學生描繪生動的畫面。
1、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
2、多媒體課件。
1課時。
課前談話: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咱們初次見面,我們玩?zhèn)€游戲怎么樣?老師帶來幾幅畫,看誰能夠一看到畫,就想到一句古詩,當然,越多越好!想挑戰(zhàn)么?好吧?。ǔ鍪緢D)有一句話是這樣評價古詩的:(出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讀。這是田園詩的特點。好了,我們上課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習古詩的熱情,并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
一、上課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田園詩,感受一下田園生活,請看板書。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2、以前學習詩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書“讀”
過渡:你看,這些都離不開讀。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們?nèi)匀挥眠@個方法來學習田園詩。(打開課本)。
過渡:那么如何讀才能體會田園詩的美呢?
1、趣讀,體會音韻美。
(1)要你來讀,你怎么讀?
第一種可能,當生拍手讀出節(jié)奏時。
a、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b、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引導:是啊,大家都覺得這樣很有趣呢!原來讀詩還可以通過擊掌打出節(jié)奏。其實擊掌還有很多種,不止他這一種。可以自己擊掌,也可以和別人合作擊掌。打出很多節(jié)奏!你會嗎?對對,就是這樣讀!還可以同桌相互擊掌讀?。ㄊ痉叮┏诉@種形式,其實還可以標上音樂的符號來讀呢!(示范)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啊?那就跟我一起來吧!其實讀詩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引導:(預設:若仍然223的節(jié)奏,)看來你們都習慣于223的節(jié)奏讀法,你們聽,老師還可以這樣讀。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磕蔷透乙黄饋戆?!知道嗎?老師這里還有一種節(jié)奏呢!想聽嗎?你能給它配上動作打出節(jié)拍嗎?比如,輕叩桌子。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讀,你會嗎?(示范:自拍、同桌拍)。
(2)練習趣讀:可以加上詩里的動作讀,搖頭晃腦的讀、還可以和同學合作讀呢!只要想辦法,讀古詩是多么有趣的事??!下面你可以選擇剛才你喜歡的方法練一練,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辦法讀這首詩,盡量要讀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組,練習一下。待會老師看看哪組讀得最有趣!
a自由練習趣讀,師巡視指導。
b展示匯報:
誰愿意展示一下?(預設:讀得怎么樣?他們都喜歡你這種方式!大家也來試一試)或者你覺得誰讀得有趣,推薦一下。(預設:你讀得真動聽?。┐蠹叶记椴蛔越母阋黄鹱x了!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我來推薦他。一起來!
c欣賞古詩新唱:古詩不但能夠讀,還能唱出來呢!(出示古詩新唱)喜歡么?也來唱一唱。你還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換成這個詞唱出來。
小結:不同節(jié)奏、不同形式讀古詩,多有趣啊!
2、聽讀,想象畫面美。
過渡:淡雅的田園詩不但是一首動聽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畫呢?。ǔ鍪荆郝犠x,想象畫面美。)前面我們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里有怎樣的畫面呢?來,請閉上眼睛。
(1)聽讀想象畫面。
仔細聽老師朗讀這首詩,你透過詩里的文字去想象畫面。(配樂)。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這樣一個畫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 ?/p>
(3)感悟方法。
a、聽了老師的描述,你會有怎樣的評價?(對老師想象的畫面進行評價,對老師描述的語言進行評價等)。
b、剛才老師讀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畫面嗎?
c、知道老師是怎么把簡練的詩句變成優(yōu)美的語言的嗎?
(4)再聽讀,強化畫面。
請閉上眼睛,再來聽一遍(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5)組內(nèi)交流。
請睜開眼睛。接下來像老師那樣,選擇一句,和同桌一起說一說,比比看,誰描述的更美,也許古詩旁邊的注釋對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幫助哦!師相機指導。
(6)匯報展示。
a、指名描述:誰來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畫面?(出示圖:白滿川)還有誰也想描述這句詩?
b、體會忙碌,拓展想象: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景人)。
c、齊讀:帶著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來讀這首詩。
3、背讀,感悟情感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么美的詩,你們愿不愿意背下來???自己練習一下。誰愿意來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這就是背讀,感悟情感美。)(配樂)。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趣讀體會了詩歌的音韻美,聽讀想象了畫面美,背讀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三、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個學習方法自學第二首古詩。
1、自學:任選一個方面自學。
2、指名匯報,適當補充。
小結:同學們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可以從這三方面體會自學。
四、作業(yè)。
1、課后積累更多的田園詩。
2、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自學《漁歌子》。
總結:美麗的田園風光如詩如畫,自古至今吟誦的詩人舉不勝數(shù),請同學們課后多積累田園詩。感受詩情畫意。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四
翁卷,生卒年不詳,字續(xù)古,一字靈舒,南宋詩人,永嘉(溫州)人。布衣終身。在“永嘉四靈”中年事最高。翁卷的詩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詩風顯得較為平易,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貴精不求多,得意不戀事”正是他的創(chuàng)作準則和目標。翁卷有很多詩歌,是可以繪成畫軸的,如同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之畫,不僅有寫意,而且有留白之妙。翁卷生活在社會下層,熟悉民情風俗,因此他寫出的一些反映和關注現(xiàn)實的詩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會不合理現(xiàn)象,自然十分真切??梢月?lián)想起白居易的《賣炭翁》來,幾千年封建社會,能為勞動人民而歌的詩人畢竟不多。
《鄉(xiāng)村四月》是四年級下冊的一首詩,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突出了鄉(xiāng)村四月的勞動緊張、繁忙。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xiàn)出他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diào)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白右?guī)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guī)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nóng)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詩人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再插田,實際上可能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安帕诵Q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xiāng)村四月農(nóng)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種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diào)是和諧統(tǒng)一的。
本課是由一首七言絕句、一幅農(nóng)人忙碌地運送禾苗的插圖、1個要求會認的字和2個要求會寫的字構成的,課后還有四道練習題。
這首詩描寫出了初夏時節(jié)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山原蔥綠、畦水泛白、杜鵑聲聲、細雨霏霏,農(nóng)家忙著插秧采桑,緊張快樂。自然景物與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讀了這首詩好像跟詩人一起賞美景,感受勞動的緊張。
而課文中的插圖正好配合了詩中所表達的意境,學生可以結合插圖,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反過來這首詩又把美麗緊張的畫面躍然紙上。詩與畫渾然一體,給學生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課后的“讀一讀描寫鄉(xiāng)村的四字詞語有哪些,寫一寫”,是針對本課的兩個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擴詞練習,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字的不同含義。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能正確書寫?!氨纫槐?,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再各組一個詞。”要指導學生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的細微的差別,通過組詞能區(qū)分開來,加強對所學生字的鞏固?!坝懻摗!笔墙探o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通過運用字典等工具書,查找古詩中字詞的意思,然后再體會詩句的意思。給出的四幅圖畫,對應的是文中的四句詩,指導學生先觀察圖畫,說說圖意,然后根據(jù)自己對古詩的理解,把相應的詩句寫在下面。借助圖畫學習古詩,也是感悟詩意的一種方法。引導學生邊看圖畫,邊讀古詩,進而體會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本課是三年級下冊第三板塊《勞動》的第一課。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水鄉(xiāng)景美,勞動的人們更美。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受到熱愛勞動的教育。使學生得到豐富的知識、感受和體驗。
另外,本課的教學是在第二板塊“春之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春光美景還沒有走遠,就自然過渡到勞動創(chuàng)造美,銜接緊密讓學生始終處于美文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對于大自然對于勞動的熱愛之情。學生在古詩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jīng)驗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此時學習《鄉(xiāng)村四月》這首詩,能很快地進入情境,體會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和勞動的歡樂。
二年級下冊第八板塊已出現(xiàn)了“勞動”這一主題,詩人范成大用清新的筆調(diào),對農(nóng)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告訴人們農(nóng)人們的生活是如此地辛勞,卻又如此地堅強和充滿力量。只有勞動才能過上好日子??梢哉f這一板塊已為三年級的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從比較淺顯的道理提升到“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這是情感目標上的一次飛躍。
1、認識5個生字,會寫3個字,掌握1個多音字“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詞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感受農(nóng)家生活的閑適和勞動的快樂。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本課教學重點是。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感受詩中描寫的美景,體會勞動帶給人們的快樂。
2、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詩意。
本課教學難點是:理解詩意,感受詩中描寫的美景,體會勞動帶給人們的快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語文教學就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自主地學習。所以針對三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通過游戲激趣、圖畫再現(xiàn)、音樂渲染、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語文課堂氣氛濃厚的學習氛圍。
例如:
1、導入部分,我首先簡單介紹翁卷的生平,引發(fā)學生學習詩的興趣,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2、在學生讀詩的過程中,播放音樂渲染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播放與課文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音樂用來揭題激趣、總結點題、伴樂朗讀渲染情境等。讓他們的讀書聲和音樂聲融合在一起,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體會詩的韻味、意境和情感。同時邊讀邊展開想象,感受詞的語言美。
3、圖畫再現(xiàn)。根據(jù)古詩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出示相應的圖畫,同時也進一步感悟古詩的內(nèi)容和詞中所描寫的意境。
(二)朗讀品味,讀中感悟。
在《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弊x是最有效的閱讀手段,對于古詩的教學,重在朗讀,讀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教學中,我是按以下幾步進行讀的。指導、訓練的。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一名同學初讀課文,根據(jù)讀的情況相機進行重點字詞的學習,如“規(guī)、插”等。為正確、流利地讀掃清障礙。通過指導,學生字音讀準確了,課文讀通順了。
2、圖文導讀,適當領悟。
課文插圖既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是體會重要詞句意思的有效工具。教師引導好學生圖文對照朗讀,可以讓學生在讀中悟其法和悟其意。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
3、深化朗讀,情感熏陶。
閱讀教學要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學生感知了內(nèi)容,觀察了圖畫,領悟了詞句,體驗了情感。此時讓學生轉換角色“你現(xiàn)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就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xiāng)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讓我們讀出對景對人的贊美之情吧!
學生再讀課文,就不僅僅是能夠領悟詞句的自然停頓了,而是聲情并茂從生動的語言朗讀中領悟到作者豐富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力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自主學習。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在理解詩意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回顧理解古詩的意思有哪些方法。(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請教別人……)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或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此時不僅僅是答案的探討更有方法的交流。研討的過程即是詩意內(nèi)化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的自主、合作性。
(四)我的一點看法。
另外,課程標準中指出,中段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nèi)容”要想達到課標中的要求講好古詩,我們教師必須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不同風格的詩歌,老師要把握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心境與處境,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社會背景,便于老師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2、把握詩歌中的形象。
3、把握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詩人的觀點態(tài)度。
只有做到了這三方面的要求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點建議。
在本課的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復習舊知,做到學法遷移。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古詩,教師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滲透了學習方法,這節(jié)課仍要點撥、引導,挖掘舊知,進行小結。如: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有看注釋,查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圖畫進行想象,問老師同學……”鞏固方法,學為所用。
另外也可以把歌曲《鄉(xiāng)村四月》教給學生,這樣不僅加深了鞏固,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五
1.會認、寫“蠶、?!眱蓚€生字。
2.通過讀、吟、唱等多元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
4.通過對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一、入境——啟動情智。
讓我們跟著宋代詩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
3、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我們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永嘉四靈”。在他們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巖集》、《葦碧軒集》等。他的詩顯的較為平易,但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現(xiàn)情智。
(一)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xiāng)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板書: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生想象吟誦。師:哪個詞讓你最有感覺,能勾起你無限的想象?把你聽詩時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聽。(生匯報并發(fā)揮想象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生1:“綠遍”讓我看到了鄉(xiāng)村到處一片蔥蘢的。景象。
師:把你的感受用朗讀傳遞給大家。讀。
生2:“白滿”讓我仿佛看到了鄉(xiāng)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閃著金光。
師:把你的體會用朗讀告訴大家。再讀。
生3:“煙”讓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霧迷蒙的仙境之中。
師:多讓人向往啊!把我們也帶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請讀。
生4:“子規(guī)聲”好美??!象在唱歌。
師:是嗎?不行,不行,我們也要去聽歌。
生5:“閑人少”、“才了……又……”讓感受到了鄉(xiāng)村的四月很繁忙。
師:是??!要不是“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哪有辛棄疾筆下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示這兩句詩)。
師:鄉(xiāng)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請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筆下的“晝出耘田夜績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寫這句嗎?(板書:才了……又……)。
生:才了耘田夜又績麻。(真不簡單,你們都會改詩了。)。
(三).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nóng)活,你還能想象出鄉(xiāng)親們在忙什么嗎?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生回答)。
師:我們來對對詩句。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生接)。
師:好,孩子們,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帶著無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學來合作吟一吟。(板書:吟一吟)。
師:聽聽杜鵑鳥清脆的鳴聲,淋浴著裊裊的雨霧,請你們深深地吸一口氣,把你們的想象放進詩里吟一吟。(生齊讀)。
過渡: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加上你們美美的吟誦,讓鄉(xiāng)村四月這幅畫卷充滿勃勃生機。
(四)小結。
師:農(nóng)人的辛勤勞創(chuàng)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
師:是啊!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播種的季節(jié),繁忙的季節(jié)。景美人更美!
三.表達——發(fā)展情智。
1.感情升華。
師: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嗎?
2.吟唱古詩。
師:是啊!沒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碩果累累。讓我們記住翁卷,記住《鄉(xiāng)村四月》,感恩農(nóng)民伯伯,是他們告訴了我們美的真諦!再讀古詩。
3.鄉(xiāng)村四月,美麗的農(nóng)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nóng)家人更令人感動。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xiāng)下人家,貼近農(nóng)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翁卷。
綠遍白滿。
景美讀。
子規(guī)煙雨。
閑人少。
人勤吟。
才了又。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六
《鄉(xiāng)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霧蒙蒙,杜鵑歡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nóng)活多了,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也表現(xiàn)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依據(jù)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讀寫“蠶?!?。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nèi)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并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讀詩的方法,但因為是借班上課,對學生不熟悉,所以設計教學時我著重考慮如何激趣、激qing。
(三)、說理念。
《鄉(xiāng)村四月》是一首古詩,依據(jù)課標,第二學段古詩詞教學目標是“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nèi)容;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帶著表情的朗讀。在本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主題,“憑借課文的例子,選找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用語文,”指導下,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畫面,體驗詩人的情感。這里的讀,是聲情并茂地讀出詩文的情和意,表達自己的情和感,促進感悟的內(nèi)化與升華。讀出個情味,給予學生嘗試的空間與時間,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體悟,在互動評價中掌握情感的基調(diào),最后進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讀。詩歌與記敘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diào),更要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及其輕重音。
二、激發(fā)興趣,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聯(lián)系生活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jīng)驗是最感受性的學習材料?!多l(xiāng)村四月》寫的是江南農(nóng)村初夏的時節(jié),而現(xiàn)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課堂中在課前3分鐘與學生輕松談話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識遷移法。四年級的孩子已學過一些詩,也懂得古詩學習的一般方法“讀通——讀懂——感悟——背誦默寫”,在導入課題后讓學生回憶學詩方法,起到復習鞏固作用,同時也可利用這一方法來學習本首詩。
3、品讀感悟法。課標中提出二段詩詞教學目標是“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nèi)容。”語文教學,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的關鍵因素。品出詩歌的韻味,必須扣住重點詞句,在比較、玩味、體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語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韻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漸走進詩文意境場景,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與情感震撼。
4、引導想象法。利用插圖引導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養(yǎng)能力,說學法。
1、收集資料法。課前讓孩子收集詩人翁卷的資料,培養(yǎng)孩子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朗讀教學法。朗讀有助于感知語言,感悟者作者抒發(fā)的情感。課堂中通過個別讀、齊讀來正音,看圖引導學生想象,熟讀成誦等方法讓學生把詩讀通、讀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此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山原的欣欣向榮,鄉(xiāng)村人的勤勞忙碌,感悟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和贊美。
四、師生互動,說程序。
(一)、談話導入析課題。
課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chǎn)生與文本對話的愿望。因此,利用課前3分鐘與學生聊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讓學生背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如《詠柳》《早春》《春曉》……導入新課教學。這樣既聯(lián)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二)、回憶學法,指導自學。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詩方法,讓學生回憶學詩的方法——先讀通,后悟詩意和詩情,再背詩。通過這一方法來指導學生自學。
(三)、讀通詩文。
在這里我緊扣“讀通”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自讀后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蠶”“?!薄?/p>
1、了解翁卷的資料和詩題意思。
2、學生自由讀詩。
3、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等方式讀通詩文,相機學習生字“蠶”“桑”,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指導。
(四)、讀懂詩文,感悟詩情。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依據(jù)課標和詩詞教學的特點,這環(huán)節(jié)我采取自讀自悟,想象感悟,教師引導,品出詩味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詩意。而教師的“導”,就是教學的預設,而“味”,就是咀嚼語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別于成人,他們處在啟蒙階段,于是,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關注童心、童趣,深入淺出為他們的喜聞樂見。一般而言,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知識能力點,設計整體感知要點,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領悟情感的方式,從而悟出詩歌味兒來。“導味”,教學過程必須簡單,只能是個粗線條,感悟的方式與方法應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運用操作,這樣,教師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放飛學生個性,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具體做法是:
1、師生回憶小結了解詩文的方法,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詩意。
(1)我是這樣處理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這兩句寫景的詩句領悟詩意有一定的難度,我采用看圖引導想象,體會山原的“綠”引讀感悟。結合學生的自悟讓學生看圖和注解感悟“白滿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什么感覺?(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詩人說“白滿川”。春天的雨又輕又小像霧又像煙,這樣的雨又可以說是(煙雨蒙蒙)這時我抓住一個“綠”字,引導學生想象:四月的鄉(xiāng)村,原野是綠的,山陵是綠的,還有綠的———綠的———綠的———。學生通過看、說明白詩人眼里是個綠色主宰的世界,此時我引用《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讓學生感悟綠給人感覺是——生機勃勃,順勢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
(2)“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句寫鄉(xiāng)村的人勤勞的詩句比前兩句更好理解,我讓學生先說然后點拔。采集桑葉養(yǎng)蠶,耕田插秧這是鄉(xiāng)村四月繁忙的勞動生活,從哪里可以看出勞動繁忙、緊張?引出:才了蠶桑又插田。引導學生想象:讀著這句我仿佛看到鄉(xiāng)親們————,聽到鄉(xiāng)親們在田間說————。接著我引用詩句“一年之計在于春”讓學生感受鄉(xiāng)下人家此時的心情,累并快樂著但對末來充滿希望。詩人就是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美景,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詩意。
(五)、熟讀成誦。
(六)、默寫古詩。
(七)、課后延伸。
1、自讀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第二首詩的整體印象。學生肯定能說出第二首詩主要寫人們很忙,教師再相機說“其實第二首詩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詩中就有體現(xiàn)了”,學生再背“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從而對課進行小結。
3、課后收集并積累其它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歸/聲里/雨如煙。?景美。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贊美。
才了/桑蠶/又/插田。人忙。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七
我和外婆都上了床。外婆呢用毛線織毛衣要知道她所有的冬季衣服都是自己織的;我呢在看課外書所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嘛!一邊聞著窗外傳來的幽幽清香一邊專心致志地看書令我不由贊嘆:鄉(xiāng)村真是個好地方?。?/p>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進入夢鄉(xiāng),那將是一個什么夢……。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八
(一)。
紅的桃綠的柳。
和著潺潺的水聲。
在春風的輕撫下翩翩起舞。
優(yōu)美的華爾茲在空中回旋。
畫出一道道唯美的弧線。
在陽光的折射下。
變成夢幻般的彩虹。
(二)。
遠處的鳥鳴帶著故鄉(xiāng)的氣息。
融化了游子的腳步。
讓月亮代表那顆純真的心。
告訴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
我對你的愛戀。
長成了一束怒放的玫瑰。
開在思念的深處。
(三)。
羞澀難耐。
脫離霓虹的浸染。
靜靜的躺在山坡上吮吸著熟悉的汁液。
裊裊青煙在空中繞出一方安寧。
把最后一絲牽掛留給了村頭的那棵老槐樹。
(四)。
爺爺?shù)暮禑熷亽斐闪艘粋€故事。
一個關于奶奶的故事。
才有了爸爸。
我的生日也在四月。
燭光映紅了雙眸。
為我點燃了生命之火。
照亮了四月的鄉(xiāng)村和那棵比爺爺還老的槐樹。
(五)。
一首古老的詩。
讀出了故鄉(xiāng)的韻味。
在四月某個清晨融化。
滌洗了鄉(xiāng)村的浮塵。
清澈的泉水泛起了漣漪。
微波曲折成一條通往冥界的路。
喚回早逝的青春。
和鄉(xiāng)村留個影。
記住故鄉(xiāng)的名字。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九
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初夏季節(jié)。走,到鄉(xiāng)村去看看田園風光吧!
瞧,山陵和原野中的草木是多么茂盛啊,那密密的枝葉擋住了日光,只能看見從枝葉的縫隙中投下的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一片蔥蘢無比的景象。
稻田地里,水色溶溶,是那么的清澈,如一條小河,它那水色與天空中的銀白光輝相映。遠看好似一塊平地,滿目亮白。
布谷、布谷,隨著這清脆、響亮而又快活的聲音尋去。哦,在一棵茂盛的大榕樹有一只杜鵑鳥,原來是它美妙的歌聲呀!往上看,一縷縷炊煙與細雨向融,一副煙雨蒙蒙的美景。
四月,是一個最緊張、繁忙的月份。農(nóng)民們成群結隊的又開始背著鋤頭到田地里忙農(nóng)活了。聽,他們一二一、一二一得一邊哼著加油歌一邊耕田。剛結束了采桑的事又要去插秧了!就這樣,一刻也不停歇,沒有一個人閑著。這種勞動生活是多么美好??!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勞動人民現(xiàn)在很忙,但是到了豐收的秋季,收成一定會好多好多。
鄉(xiāng)村四月,人與景相映襯,是一幅色彩多么明亮的圖畫?。?/p>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十
初夏,南宋四大家之一翁卷,清晨濁步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欣賞著四月的風景。
詩人獨自一人走到高山上看見山陵和原野一片綠色,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一大片一大片的像綠色的`梯子。稻田里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顯出一派獨特的鄉(xiāng)村風光,讓詩人心曠神怡。
在蒙蒙朧細雨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兩聲杜鵑喳喳喳地鳴叫,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把樹葉沖洗的更加鮮亮,雨點打在樹葉上發(fā)出美妙的聲音,詩人也沉浸在這美景當中。
鄉(xiāng)村的四月,人們都在忙著農(nóng)活,沒有一個人閑著,村子里也是冷冷清清的,看不到一個人,人們都到哪能里去了呢?有的人采桑養(yǎng)蠶,有些人在農(nóng)田里正插秧呢繪出了一幅農(nóng)民勞作的圖畫。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十一
鄉(xiāng)村四月,正是鄉(xiāng)下農(nóng)人最忙的時候.周末和孩子到郊外走走,煙雨中看見洱海邊上漠漠水田里白鷺翻飛、農(nóng)人忙著插秧,便回想起大集體時代在鄉(xiāng)下栽秧的情景.
作者:楊鯤峰作者單位:刊名:大理文化英文刊名:daliculture年,卷(期):“”(4)分類號:關鍵詞: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十二
初夏,南宋四大家之一——翁卷,清晨濁步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欣賞著四月的風景。
詩人獨自一人走到高山上看見山陵和原野一片綠色,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一大片一大片的像綠色的梯子。稻田里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顯出一派獨特的鄉(xiāng)村風光,讓詩人心曠神怡。
在蒙蒙朧細雨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兩聲杜鵑“喳喳喳”地鳴叫,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把樹葉沖洗的更加鮮亮,雨點打在樹葉上發(fā)出美妙的聲音,詩人也沉浸在這美景當中。
鄉(xiāng)村的四月,人們都在忙著農(nóng)活,沒有一個人閑著,村子里也是冷冷清清的,看不到一個人,人們都到哪能里去了呢?有的人采桑養(yǎng)蠶,有些人在農(nóng)田里正插秧呢……繪出了一幅農(nóng)民勞作的圖畫。
詩人欣賞著鄉(xiāng)村四月的美景,看著眼前勞作的人們,詩性大發(fā)吟出了這樣一首詩: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蠶桑、卷、了”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主動進行語言的品位和體會。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學生背誦古詩詞)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詩人。
板書:翁卷(學生介紹詩人,教師適時補充。)。
提到翁卷,人們總會想到這首詩(板書:鄉(xiāng)村四月)。說說讀過詩題后你知道了什么?
鄉(xiāng)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進田園,去感受江南水鄉(xiāng)初夏的氣息吧。
(教師配樂范讀古詩)。
二、初讀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蠶、桑。
3.指名學生再讀,試著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味。
4.齊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完成后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的講)。
過渡語: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
三、品讀美景。
1.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xiāng)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具體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寫在紙上或用畫筆畫下來。
(學生匯報)。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2)過渡:除了綠的山原,從第一句中還看到什么了?(“白滿川”)。
描繪一下,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出示圖)。
師導:你覺得第一句中哪個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筆畫下來,在旁邊再寫一寫你的感受。(重點“綠白遍滿”)。
蒙蒙細雨像輕紗般的……。
體會讀第二句詩,讀出輕柔(指名讀,然后齊讀)。
出示翁卷的《山雨》,感受這又是一場什么樣的雨?
3.回到整體。
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褪沁@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卻變成了美若仙境的畫卷,把我們帶入了美妙的境界之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美讀前兩句)。
板書:景美。
四、品讀人勤。
1.“閑人少”說明了什么?詩人為什么不直接寫人們都在忙,卻要寫閑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這就是詩的魅力?。。?。
2.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3.讀后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么?(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
再想象他們還可能會忙些什么農(nóng)活?(如忙喂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4.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中的忙也寫進去,比如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雞又犁田。(學生接著作詩)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沒用,選擇了“才了蠶桑又種田”,為何?(一是農(nóng)村最主要的農(nóng)活,二是與第二句詩押韻,三是與第一句的“綠”和“白”照應)。
5.出示王維的《新晴望野》。
詩句不同,詩境不同,然而卻都同樣寫出了什么?
師導:盡管又忙又累,但鄉(xiāng)人們的心情卻是愉悅的。帶著愉悅的心情讀后兩兩句。
板書:人勤。
五、悟讀升華。
1.如果你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xiāng)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看著勤勞忙碌的鄉(xiāng)村人們,想象著他們美滿幸福的農(nóng)家生活,你感慨萬千,于是你詩興大發(fā),欣然作詩《鄉(xiāng)村四月》讀:
3.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全部感情都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xiāng)村四月(讀出贊}美之情)。
六、拓展閱讀。
1.介紹幾位如翁卷一樣的田園詩人及他們的作品。
2.欣賞王維的《山居秋暝》。
最后教師作詩一首,送給大家。
七.板書設計。
翁卷(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八、教師即興作詩送給學生:
柳綠花紅滿面春,清山碧水蕩詩魂,
翁卷辭曲大智慧,畫意詩情萬古存。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十四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前兩首古詩詞,并嘗試背誦。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如何指導學生描繪生動的畫面。
【課前準備】1.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咱們初次見面,我們玩?zhèn)€游戲怎么樣?老師帶來幾幅畫,看誰能夠一看到畫,就想到一句古詩,當然,越多越好!想挑戰(zhàn)么?好吧?。ǔ鍪緢D)有一句話是這樣評價古詩的:(出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讀這是田園詩最大的特點好了,我們上課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習古詩的熱情,并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
一、上課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田園詩,感受一下田園生活,請看板書。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2、以前學習詩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書“讀”
過渡:你看,這些都離不開讀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們?nèi)匀挥眠@個方法來學習田園詩(打開課本)。
過渡:那么如何讀才能體會田園詩的美呢?
1、趣讀,體會音韻美。
(1)要你來讀,你怎么讀?
第一種可能,當生拍手讀出節(jié)奏時:
a.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啊?
b.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引導:是啊,大家都覺得這樣很有趣呢!原來讀詩還可以通過擊掌打出節(jié)奏其實擊掌還有很多種,不止他這一種可以自己擊掌,也可以和別人合作擊掌打出很多節(jié)奏!你會嗎?對對,就是這樣讀!還可以同桌相互擊掌讀?。ㄊ痉叮┏诉@種形式,其實還可以標上音樂的符號來讀呢!(示范)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磕蔷透乙黄饋戆?!其實讀詩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引導:(預設:若仍然223的節(jié)奏,)看來你們都習慣于223的節(jié)奏讀法,你們聽,老師還可以這樣讀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磕蔷透乙黄饋戆?!知道嗎?老師這里還有一種節(jié)奏呢!想聽嗎?你能給它配上動作打出節(jié)拍嗎?比如,輕叩桌子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讀,你會嗎?(示范:自拍、同桌拍)。
(2)練習趣讀:可以加上詩里的動作讀,搖頭晃腦的讀、還可以和同學合作讀呢!只要想辦法,讀古詩是多么有趣的事?。∠旅婺憧梢赃x擇剛才你喜歡的方法練一練,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辦法讀這首詩,盡量要讀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組,練習一下待會老師看看哪組讀得最有趣!
a自由練習趣讀,師巡視指導。
b展示匯報:
誰愿意展示一下?(預設:讀得怎么樣?他們都喜歡你這種方式!大家也來試一試)或者你覺得誰讀得有趣,推薦一下(預設:你讀得真動聽?。┐蠹叶记椴蛔越母阋黄鹱x了!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我來推薦他一起來!
小結:不同節(jié)奏、不同形式讀古詩,多有趣??!
2.聽讀,想象畫面美。
(1)聽讀想象畫面:
仔細聽老師朗讀這首詩,你透過詩里的文字去想象畫面(配樂)。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這樣一個畫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
(3)感悟方法:
a.聽了老師的描述,你會有怎樣的評價?(對老師想象的畫面進行評價,對老師描述的語言進行評價等)。
b.剛才老師讀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畫面嗎?
c.知道老師是怎么把簡練的詩句變成優(yōu)美的語言的嗎?
(4)再聽讀,強化畫面:
請閉上眼睛,再來聽一遍(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5)組內(nèi)交流:
(6)匯報展示:
b.體會忙碌,拓展想象: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景人)。
c.齊讀:帶著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來讀這首詩。
3、背讀,感悟情感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么美的詩,你們愿不愿意背下來?。孔约壕毩曇幌抡l愿意來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這就是背讀,感悟情感美)(配樂)。
三、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個學習方法自學第二首古詩。
1、自學:任選一個方面自學。
2、指名匯報,適當補充。
小結:同學們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可以從這三方面體會自學。
四、作業(yè)。
1、課后積累更多的田園詩。
2、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自學《漁歌子》。
教學設計自我評析:
鄉(xiāng)村四月教案篇十五
鄉(xiāng)村的四月宛如仙境。綠色到處可見,染遍了山陵和原野。遠遠望去,眼睛一亮,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綠色的海洋,綠得那么鮮亮,綠得那么誘人,綠得那么可愛。稻田里的水映著天空的光輝,天水合一,體現(xiàn)出了無限樸素的柔美。
杜鵑鳥委婉的歌聲多么動聽,多么優(yōu)美。它是迎接這場春雨的第一位使者。蒙蒙細雨伴著杜鵑鳥歡快的樂曲下著,充滿了詩情畫意。杜鵑鳥的心情很舒暢,它極其大方地為大家獻上一曲。聽,它已經(jīng)開始唱了:“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瞧,路人們都陶醉在這天籟之音中了。
四月時,村里非常繁忙、也特別熱鬧。農(nóng)家兒女本領可大了,各有各自的本事,各干各的農(nóng)活。男耕女織,幸福美滿。這可比城市里熱鬧多了,好多活兒城里人都不懂哩!
農(nóng)家人很勤勞,經(jīng)常早出晚歸。一大早起來,就會看見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在桑樹林里穿梭。婦女們忙著采摘翠綠翠綠的桑葉,一籃一包地帶回家,把蠶兒喂飽,白白胖胖的蠶兒就是她們的希望。
可不嗎,最近農(nóng)活可真多呀!早晨還看見婦女們在采桑葉,中午,她們又去插秧了,田地里到處都能見到他們匆忙的身影。水田像一面鏡子,映照著藍天,映照著白云,映照著青山,映照著綠樹,映照著農(nóng)民耕耘的身影,水田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農(nóng)村男女多忙啊!他們辛苦、勤勞,熱愛生活。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59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