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蝸牛搬家教學設計(匯總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11:34:05
最新蝸牛搬家教學設計(匯總12篇)
時間:2023-11-24 11:34:05     小編:溫柔雨

完善的總結能夠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習的內(nèi)涵和核心要點。通過總結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還能發(fā)現(xiàn)個人的長處和優(yōu)勢,有利于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友誼是人生中重要的財富,我們應該珍惜和朋友的交往。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一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他搬家,蝸牛望了望天上,猶豫地說:“我已經(jīng)做好準備了,可是今天不能搬家。”蜜蜂不解的問:“為什么?”“因為今天太陽曬,加上我爬得慢,如果搬家我會被曬死的?!泵鄯鋭癫粍铀?,只好失望地離開了。

又過了幾天,青蛙也來幫他搬家,這天正在下小雨。蝸牛望了望天上,還是猶豫地說:“我已經(jīng)做好準備了,惟獨今天不能搬家!”青蛙不解地問:“為什么?”蝸牛說:“今天下雨,小土崗肯定很滑,再加上我這么幼小,肯定會被摔個粉身碎骨的!”青蛙看看固執(zhí)己見的蝸牛,也無奈的離開了。

結果,蝸牛沒有搬成家,但是他常常小土崗嘆氣:“只怪我身體不好,不然的話早就去小土崗過幸福生活了。”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二

蝸牛住在葡萄園里葡萄藤長的葉子上。

小蜜蜂想了想,說:我個子這么小,幫得了你嗎?

蝸牛又爬到小蜻蜓的家里,它對小蜻蜓說:小蜻蜓,你能幫我搬家嗎?

小蜻蜓也說:不行啊,我沒空,我要和蝴蝶去玩呢!

它又爬到小青蛙經(jīng)常吃蚊子的地方,對小青蛙說:小青蛙,你能幫我搬家嗎?

小青蛙想都沒想的說:你搬家關我什么事?這時,爬來一只好心的小螞蟻,小螞蟻對蝸牛說:蝸牛,我?guī)湍惆峒野伞?/p>

蝸牛非常感激的說:太感謝你了,小螞蟻。小螞蟻立刻叫來幾個同伴,一起幫蝸牛搬家,小青蛙、小蜻蜓、小蜜蜂看見了,都非常慚愧,后悔自己沒有幫蝸牛搬家。

后來,蝸牛搬完家了,搬到一個有鮮花野果和河水清清的地方了,它連聲道謝,小螞蟻也說:幫人家做事是應該的,我們一生中不能光吃喝玩樂,幫助別人能使我的一生過得更有意義。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三

一、扣住“始終”,從“終”出發(fā),了解蝸牛最終沒有搬家。

師: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蝸牛搬家》。蝸牛搬家這個故事,大家喜歡嗎?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請看大屏幕。(學生看視頻聽課文朗讀)。

生:燕子幫蝸牛搬家。

(師生合作一起說。)。

師:(對一生)我聽你說得挺好的,你來接著說給大家聽,好嗎?

(一個學生接著把故事說完)。

師:你真棒,比剛才電腦里講得還好!

評:課堂上的偶發(fā)事件,往往是難以預測,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教師最感棘手的,但處理得當,同樣也可以成為教學資源。課堂上的吳老師游刃有余,從“聽”轉到“說”,從“燕子幫蝸?!钡健皩W生幫老師”,一切自然貼切……真可以說是“精彩來自生成”。

師:故事的題目是“蝸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蝸牛搬家了嗎?

生:沒有。

師:課文里面是怎么說的?哪一句話告訴我們蝸牛最后并沒有搬家?

生:蝸牛的家始終沒有搬。

板書:始終沒有搬。

師:“始終”這個詞能理解嗎?

生:一直。

師:“始終沒有搬”就是一直沒有搬,我們知道“始”指開始,“終”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沒有搬。

師:對,這句話合起來是這個意思。單說“終”,就是——。

生:最后。

師:“始”是開始,“終”是最后、結束。從開始到最后都沒有搬成家。那么,開始的時候蝸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課文的1到3自然段。

評:“始終”——這一個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詞語,被吳老師獨具慧眼地挖掘出來,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滲透學生理解詞義的方法的同時,建構起組織本課教學的基本框架??此齐S意,實見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蝸牛想搬家的原因。

師:請大家自己讀一讀1到3自然段,想一想:蝸牛開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蝸牛開始是怎么想的?(師指板書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個小山丘去住。

師:對,那它原來住在哪里呢?

生:石縫兒里。

師板書:

小山丘。

石縫。

師:小山丘和石縫那兒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頭周圍光禿禿的,小山丘那兒很美。

師:石頭周圍光禿禿的,有樹沒有?

生:沒有。

師:有草沒有?

生:沒有。

師:有花沒有?

生:沒有。

師:什么都沒有,這就是“光禿禿”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樣子呢?

生:美麗。

師:美到什么樣子?

生:有密密的叢林,有甜甜的野果,還有清清的小河。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小山丘畫面)。

生:哇,好美呀!

師:是啊,多美的景色!誰來帶著贊美把課文中的這句話讀一遍。

學生讀。

師:課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個小點,你們知道是表示什么嗎?

生:還有很多很多。

師:還有很多美麗的景物,誰來說說,可能還有什么?

生:樹林。

師:課文中的“叢林”就是指樹林。

生:還有鮮艷的桃花。

師:好,“鮮艷”這個詞用得好。還有什么?

生: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

生:還有甜甜的野果。

師:“野果”書上講到了,你一定是想著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說一遍,是嗎?

生:還有旺旺的青草。

師:你的意思是說茂盛的青草吧?(學生點頭)。

生:還有五顏六色的花。

生:還有可愛的小燕子!

生:還有嘰嘰喳喳的小鳥!

……。

師:我們班同學個個聰明,想像豐富,詞匯也多,真像一個個小博士呢!

評:石縫周圍的“光禿禿”與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鮮明的對比。課中,濃墨重彩地強調小山丘的美麗,在學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學生對蝸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師:聽說有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蝸牛你會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齊答)想!

生:是的。

師板書:打定主意搬。

師:“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決定了。

生:下了決心要搬。

生:它已經(jīng)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還是沒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兒那么美,為什么蝸牛又不搬家了呢?

評:“會問的孩子才會學!”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敢不敢提問”和“會不會提問”是同等重要的!此處,教者又巧妙地與上文所扣的“始終”一詞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將“矛盾”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問題從學生嘴中脫口而出!這樣,既縮小了“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坡度,又明確了下一步的學習目標!

師:是啊,為什么?那是為什么呢?

師:現(xiàn)在我們看課文的4到6自然段,到課文中找理由。自由讀讀課文,看誰能找出答案來。

三、抓住蝸牛說的三句話,體會蝸牛害怕困難,所以“始終沒有搬家”。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完了嗎?找到答案沒有?

生:找到了!

師:真的找到了?找準了?你是不是像蝸牛一樣打定主意了?(生笑,點頭)。

生:蝸牛怕太陽曬,又有些猶豫了。

生:蝸牛說風沙太大,怕下雨。

生:就是不想搬過去。

師:那“打定主意”和“猶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師:那么,“猶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評:“詞語理解”是低年級的一個教學重點!但本堂課中,教者沒有將其設置為一個孤立的教學點,而是將“詞語理解”和“文章感悟”結合起來,使其成為整個教學網(wǎng)絡中的一個“點”,并將它們連成一條“線”。此環(huán)節(jié),就是又一次把重點詞語“猶豫”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結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來理解猶豫,既對前面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了回顧,又為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師:什么原因讓蝸牛打不定主意了?猶豫了幾次?

生:第一次是太陽太大怕把它曬壞,第二次是因為滿天風沙,怕打在它身上會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師:小朋友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到了蝸牛說的三句話,老師把它寫到一塊了,大家來讀讀。

(出示課件:

今天太熱了,我行動又慢,強烈的陽光會把我曬壞的!

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學生自由讀。

師:我來看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朗讀水平最高,誰來讀一讀?你愿意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

一生讀第一句。

師:誰來評評,他讀得怎樣?

生:讀錯了一個字。

師:請先說優(yōu)點,再說缺點。

生:有一些流暢,但“曬”字沒有讀準確。

師:“曬”應該讀翹舌音,你聽得很仔細。你能讀一讀嗎?

(另一生讀,讀得很好。)。

師:現(xiàn)在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兩只“蝸?!保銈兿矚g哪一只蝸牛呢?

生:劉子旋(第二個讀的學生的名字)!

師:她讀得好,我們歡迎她再讀一遍好不好?

(學生鼓掌歡迎,劉子旋再讀一遍。)。

師:你們說說她哪里讀得好?

生:“強烈的陽光會把我曬壞的”這兒讀得好,把“曬壞”讀得重一些。

師:(對劉子旋)你讀得很好,請問你剛才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我想,蝸牛怕太陽曬,我就把“太”和“曬壞”讀得重一點。

師:我們讀句子要抓住重點的詞,有的地方要讀得重一點,有的地方要讀得輕一點,我們學著劉子旋的樣子一起來讀一遍。

生齊讀。

評:朗讀的“指導”,不應該只是來自教師,課堂上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優(yōu)秀學生的朗讀便是一種。學習中,如果“榜樣”來自于老師,學生也許會有“壓力感”,而當“榜樣”來自于與己相仿的學習伙伴時,學生不但不會有“壓力感”,相反會產(chǎn)生一種“學習動力”。吳老師就很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既有自己對學生“人文”的評價,又信手拈來,為學生提供來自身邊的模仿范例,朗讀指導收到了實際效果。

師:另外的句子誰來讀?

生:“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吹雨打?!?/p>

師:讀書的時候要看清楚每一個字。誰來再讀一遍?

生: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師:“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風沙吹打。

師:對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遍。

生: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師:你們聽清楚嗎,他剛才是這樣讀的:“我這細皮嫩肉,”(把“我”字讀得比較重)大家嘗試這樣讀一下。

生自由讀。

師:來,再請你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來?

生:我覺得這只蝸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擔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師:能想到這一點,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學著這樣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師:把動作加進來,我們的朗讀就更好了。誰來試試?

(學生邊讀邊表演,很形象。)。

師:最后還有一句,有誰愿意讀?(一學生站起來讀: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師:嗯,讀得很好,但是那邊的小朋友你聽到她的聲音沒有?

生:沒有。(老師請學生再讀一遍,學生聲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夠響亮。)。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師:“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還會用“根本就是”,你的詞匯真豐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隨便什么辦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費盡力氣也爬不上去。

師:好的,蝸牛就是這樣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蝸牛,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評:本文,蝸牛之所以“始終沒有搬成家”,就是因為它“畏懼困難”。它的三個“借口”是突破文章重點的關鍵所在!教者抓住重點,舍棄其它,將這三句話作為“突破點”,充分展現(xiàn)了其對文本的解讀之深,解讀之精!在教學中,教者沒有將這三個重點句肢解得支離破碎,而是以朗讀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讀,并將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落到實處。

師:(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話)蝸牛說的這些話你覺得有道理嗎?

生:有道理,天氣不好。

師:嗯,這是你的看法。

生:沒道理。看起來不管哪種天氣它都不能搬家,它應該去冒一下險。

生:它應該去試一試。

師:蝸牛它自己想到這點沒有?它是怎么說的?

生:只怪天氣不好,要不我早搬進新家了。

師:是不是該怪天氣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蝸牛自己。

師:這時,你想對蝸牛說什么嗎?

生:我想對蝸牛說: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猶豫,就要搬家。

生:蝸牛不能只怪天氣。

生:蝸牛啊蝸牛,你不能只怪天氣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試一試,保證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蝸牛三心二意。

師:哦,蝸牛是三心二意嗎?它這時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師:對,它心里還是想搬家,說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對嗎?

生:對。

評:學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師的意料,老師卻能巧妙地利用這一“課堂契機”,既解了學生的疑難,又很自然地過渡到后文的學習。

師:課文哪里說明蝸牛最后還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對著小山丘張望,嘆息。(師板書:嘆息張望)。

學生表演。

師:看來,這只蝸牛還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來對比“蝸?!?,從《蝸牛搬家》獲得啟示。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蜘蛛織網(wǎng)。

課件出示:

蜘蛛織網(wǎng)。

一只蜘蛛在織網(wǎng),剛織了幾下,一陣風吹來,把絲刮斷了。

蜘蛛重新織起來,剛織了一半,一陣雨點打來,把網(wǎng)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織。它織啊,織啊,眼看快要織成了,一陣冰雹砸下來,又把網(wǎng)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織??棸。棸?,它終于織成了一張大網(wǎng)。

蜘蛛高興地坐在網(wǎng)中,捉著飛來的小蟲。

師:對照一下蝸牛,聯(lián)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評:此處巧妙地引入《蜘蛛織網(wǎng)》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棄”與蝸牛的“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形成對比,道理在對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們要學習蜘蛛,不能學蝸牛。

生:不能放棄。

生:要勇往直前。

生:說到就要做到。

師:對,不光要想和說,還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師:不管是搬家還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難。

評:受年齡的限制,二年級的學生,思維和表達也許不是那么完善,這是很自然的。但作為老師,對學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導,幫助提升,不能視其“思維的局限”而不見,放之任之。此環(huán)節(jié),當還有學生把體會局限在“搬家”上的時候,吳老師發(fā)揮了其導師的作用,把他們引導到廣闊的生活空間。

生:我想說,對不起,喜鵲,我不應該害怕困難。

師:嗯,小蝸牛后悔啦。

生:我想對燕子說,你好心來給我?guī)兔?,我應該搬家?/p>

生:我想對它們?nèi)齻€說,我還是想搬家,你們再來幫我好不好?

師:太好了!蝸牛想改變自己了!這樣的蝸牛小朋友喜歡嗎?

生:喜歡!

師:最后老師有一句話要送給蝸牛,送給大家,我們一齊來讀。

課件出示:

今天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許就能做得更好。

———牛頓。

學生齊讀。

師:這句話的意思能理解嗎?如果不太懂,課后再想想,或者請教別人,好嗎?

生:好。

下課。

總評:

看,一次“學案”到“學堂”的演繹。

“質樸簡約、一氣呵成”,全無粉飾雕琢的作秀之態(tài),這就是吳老師的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fā)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從“學案”到“學堂”的演繹!

教者根據(jù)對文本的解讀、學情的了解,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設計出來的課時方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適時地將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呈現(xiàn)”出來!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敘述順序,以“尋果索因”作為課堂中軸線,帶領學生感悟學習,真所謂“去繁就簡三秋樹”,簡潔明了!接著,教師從對“因”與“果”的了解中,找到質疑空間,讓學生自己提出了進一步的探究主題——“它開始已經(jīng)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還是沒有搬呢?”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需求”,水到渠成!

語文教學特點的準確把握。

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堂課是可以完全預設的,除非教者毫不顧及學者的學習體驗,只把“學堂”當作“學案”的復制品。而吳老師呢?她“審時度勢”“以學促教”,使學堂成為學案得以“發(fā)展”和“完善”的實踐場所。

1、善于調整,少了刻板,多了“靈動”。開課伊始,“意外”出現(xiàn)!課文朗讀中斷!怎么辦?教者從容不迫,說道:“對不起,課件出現(xiàn)了問題。剛才這個故事講到哪里來了?誰來幫幫吳老師,把這個故事講下去?”妙!一次“課堂意外”倒“無意間”營造了一個檢驗學生聽的質量,師生合作進而一生獨立訴說故事情節(jié)的機會。課堂因此而更顯示出動態(tài)美!

2、善于傾聽,少了說教,多了“關懷”。為什么純粹的“媒體遠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師生對面的近距離教學”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生是“人”,他們即時即刻的表現(xiàn),需要及時得到來自教師的“人文關懷”。為突破教學難點,吳老師循學生所好,鼓勵學生而且自己也認真地傾聽,其自主選讀的“蝸牛為沒搬成家而找的三個借口”,并發(fā)揮課堂上的合作效益,通過自評、生評、師評全方位地評述學生的朗讀效果!“讀得很好,你為什么要這樣讀?”、“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來?”“說教”沒有了,就在這看似“即興式”的點撥下,學生頭腦中那只“輕言放棄,害怕困難,不敢嘗試”的蝸牛形象逐漸凸顯,呼之欲出!同時,教者還不失時機地“捕捉”聽來的信息,不斷出現(xiàn)新的“生成”,隨機地強化大聲朗讀的習慣、彰顯學習的“榜樣”提示先說優(yōu)點再說缺點的評價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縛,多了“個性”。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課層層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暢。當學生思維需要梳理之時,教者構筑起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發(fā)現(xiàn)”的渠道。先評說“蝸牛的話有道理嗎?”,繼而聯(lián)系舊知《蜘蛛織網(wǎng)》,進行對比“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這一“評”一“比”中,孩子們用最簡短、最樸素的,又具有一定個性的語言——“不能放棄”、“要勇往直前”、“說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諦!

此課,在平和親切的學習氛圍中,有效地落實了從“學案的設計”到“學堂的呈現(xiàn)”,從“學案的預設”到“學堂的發(fā)展、完善”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四

在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xiàn)能力尤為重要。在歌唱活動中,首先應以感受為主,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動起來,并采用游戲等孩子們易接受的形式,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犊鞓返男∥伵!愤@個音樂活動具有較強的典型性。這首歌曲歌詞淺顯,曲調簡單且有重復,演唱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內(nèi)容也貼近孩子的生活。通過設計游戲化的活動過程使歌曲更具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改變常規(guī)的學唱順序,減輕幼兒的記憶負擔,讓孩子更輕松地投入到活動中。

1、扮演小蝸牛的游戲中,充分感受、體驗樂曲旋律,學唱歌曲。

2、初步感知音樂中的三拍子節(jié)奏。

3、享受歌唱活動的快樂。

小蝸牛圖片、山坡草地的背景圖。

一、 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1、在旋律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提醒幼兒用親切動聽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

師:你們唱得太好聽了,聽了你們的歌,我更加喜歡柳樹姑娘了。

2、引導幼兒用動作加以表現(xiàn)。

(評析:一開始的復習歌曲,可以提高幼兒在演唱歌曲方面的技能,引導孩子很快地進入活動狀態(tài)。)

二、感受歌曲旋律,體驗三拍子節(jié)奏。

1、創(chuàng)設關于“美麗的春天”的語言情境,引出動物旅游。

師:美麗的春天來到了,小草綠了,五顏六色的花開了,柳樹姑娘的辮子在風中搖搖擺擺,許多小魚在清清的小河里游來游去,春天太美了。許多動物看見春天這么迷人,都想去旅游。

2、引導幼兒聽旋律隨不同節(jié)奏扮演小動物。

師彈奏不同節(jié)奏的旋律(跳音、柱式和弦)引導幼兒聽一聽、猜一猜是哪些動物朋友,為什么會覺得是這些小動物。并鼓勵幼兒隨旋律自由進行律動。

幼:音樂是跳躍的,小兔、小鹿走起路來也是跳的。

(評析:一開始的聽音樂旋律學做小動物,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孩子們在聽聽、玩玩的自我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點,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孩子們在想想、說說、做做中充分進行了表現(xiàn)和體驗,也解決了熟悉音樂旋律這一難點,為下面的學唱歌曲埋下了伏筆。)

三、 理解歌詞

1、引出歌曲

(1)師彈奏表現(xiàn)小蝸牛走路的旋律,請幼兒猜一猜是哪個小動物去春游。

可提示幼兒:走路慢慢的。引導幼兒聽旋律學做小蝸牛。

(2)請幼兒說說小蝸牛會到哪里去玩,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色。

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評析: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為理解歌詞、引出歌曲打下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幼兒學唱歌曲作準備的,但是老師沒有讓幼兒重復地一遍又一遍地記憶歌詞,而是在幼兒感興趣的小蝸牛旅游上做文章,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在講講、做做中理解了歌詞。

2、演示教具,學做小蝸牛。

(1)師邊說歌詞邊演示桌面教具。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蝸牛是怎樣旅游的。

師說歌詞。

(2) 師在音樂伴奏下演示教具。

師:小蝸牛旅游時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給它拍手加油。

引導幼兒在“給小蝸牛鼓勁”這個情境里不知不覺地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

(評析:老師進行了層層入深的設計,孩子自由地選擇身體動作在最感興趣的“喲喲”上敲打節(jié)奏。)

(3)幼兒扮演小蝸牛爬山坡。

師:小蝸牛是有節(jié)奏的,你們想學小蝸牛試一試嗎?

(4)引導幼兒聽音樂學小蝸牛走路。

引導幼兒能隨旋律有節(jié)奏地學小蝸牛爬。

(評析:游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四、學唱歌曲

1、師范唱。

師:老師把小蝸牛旅游的事編成了一首歌。一起來聽一聽。

2、放慢速度,讓幼兒試著在音樂的伴奏下填詞唱歌。

師:小蝸牛太有趣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唱進歌里去吧!

3、引導幼兒唱好襯詞“喲喲”。

師:小蝸牛旅游時很輕松,很快樂,應該唱得輕快。

(評析:在學唱歌曲時,老師一開始先請幼兒完整地唱,然后分解了難點,讓幼兒先唱簡單的襯詞,再逐步過渡到完整地唱,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唱起來,體驗到了成功。而且,運用這樣的方法后,孩子也能正確地處理象聲詞。)

4、引導幼兒用清晰的歌聲表現(xiàn)可愛有趣不怕困難的小蝸牛。

5、引導幼兒表現(xiàn)小蝸牛旅游時的高興動作。

師:小蝸牛旅游時心里感到怎么樣(很高興),他會做些什么動作?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創(chuàng)造動感,調動情感,讓幼兒人動起來,心動起來,引導他們以自我表現(xiàn)的方式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在前面學唱歌曲、解決難點的基礎上,幼兒一下子就能表演起來,做出了許多“親熱”的動作,許多孩子意猶未盡,還想來表演。)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光有愿望沒有行動,終將一事無成的道理,要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要不怕困難,朝著目標努力,才能成功。

二、教學準備。

圖片、課件、生字卡。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課件,展示課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想)他是誰?(蝸牛)誰能說說蝸牛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說)。

2、你們看到課題,有什么問題要問呢?

蝸牛住在哪兒?

蝸牛為什么要搬家?它要搬到哪里?

蝸牛的家后來搬成了嗎?

……。

很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帶著這些問題去熟悉課文吧。

(二)學習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讀第一自然段,說說蝸牛住在什么地方?

(2)練習用“只有……才……”說話。

(3)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件。

一天,蝸牛的朋友蜻蜓和螳螂來看蝸牛,他們看到蝸牛住的地方,會說些什么呢?

(2)課件展示美麗的小山丘,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里的景色,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指導朗讀,讀出小山丘的美,以及住在小山丘的快活感)。

(3)出示練習。

()叢林()野果。

()小河。

(4)我會說。

用“有……有……有……還有……”說一句話。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六

1、 通過故事教學使幼兒了解自然界中小動物躲雨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以及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 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啟發(fā)幼兒發(fā)散性思維,使幼兒產(chǎn)生聯(lián)想,進一步發(fā)展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學習動詞躲、鉆、飛。

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與內(nèi)容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情境表演的頭飾。

第一部分: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情境表演及多媒體演示法,導入法,能在瞬間吸引孩子的目光,讓孩子有積極參與活動的欲望。

第二部分:感知法,欣賞作品。

1、了解作品的內(nèi)容

2、進而理解作品的風格,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根據(jù)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特點,運用多種多樣欣賞手段和方法:如“聽磁帶中的作品,師有表情的復述作品以及觀看多媒體課件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欣賞,使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活動。

第三部分:表現(xiàn)法采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換等教學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創(chuàng)編作品。注意難點部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角色來創(chuàng)編作品,既激發(fā)了幼兒積極創(chuàng)作的欲望,又能使幼兒順利遷移已有的經(jīng)驗,這會使幼兒感受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如果孩子對作品創(chuàng)編活動比較順利,也可同伴之間交流,角色互換,或者同伴之間創(chuàng)編接龍,如小鳥換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活動結束

通過持續(xù)不斷地感受作品,激發(fā)幼兒想象力,豐富其語言詞匯,還能生成其他有價值的活動。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七

1、科學探究目標:學會合作探究;觀察蝸牛的運動,發(fā)現(xiàn)蝸牛運動中蘊藏著的奧秘,與同學分享。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

3、科學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知道蝸牛是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體是怎樣前進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處等。

課前準備:

1、學生5或6人為一個小組(桌子抽屜里事先放好放大鏡、一塊玻璃片、一塊木板、小刀、鋼絲、滑板、樹皮)。

2、學生自帶鉛筆、直尺等各種文具。

3、用紙盒裝若干蝸牛,塑料杯若干只,用報紙蓋好。

一、情境導入。

師:“大家快看屏幕,這些是什么?”老師邊展示幾組漂亮的蝸牛圖片邊問。

生:“蝸牛!”“蝸牛!”學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畫面中,脫口說道。

師:“仔細想想,你在哪里見到過或捉到過蝸牛?”

生:“夏天,下過雨后的墻上,墻角邊?!薄奥放缘牟輩怖铩!薄安莸乩??!薄皹湎??!薄按u縫里。”……學生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不斷地相互補充著。

師:“這說明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

生:“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學生順理成章地歸納出了結論。

師:“那我也想請大家說說就目前你對蝸牛的認識有哪些?”

生:“有殼!”“沒有骨頭,身體軟綿綿的,能縮進殼里去,也能從殼里伸出來!”“身上有粘液!”“頭上有四條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觸角,兩條長,兩條短!”“沒有腳,但它卻能爬行!”……看來學生已對蝸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師:“真不錯,今天啊,老師已經(jīng)把蝸牛請進了我們的課堂,等一下我們再一起來觀察蝸牛,但為了使我們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蝸牛,我們還得使用一件工具,這是什么?”“放大鏡!”“以前用過嗎?”“用過的!”學生非常自信的回答著?!罢埓蠹矣梅糯箸R先觀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紙片上寫了什么字?”老師用2號字在每張紙片上印上了“觀察蝸牛的運動”四個字,大約過了10秒鐘左右,“觀察蝸牛的運動!”“觀察蝸牛的運動!”回答聲此起彼伏??磥韺W生對放大鏡地使用已經(jīng)不成問題了。

二、觀察蝸牛的爬行。

“現(xiàn)在,每組可以把蝸牛從燒杯內(nèi)輕輕地取出來然后輕輕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鏡從上到下仔細地觀察,它可是一條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蝸牛沒有腳,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縮前進的。

師:對,蝸牛的腹部肌肉很發(fā)達,它就是蝸牛的運動器官,叫腹足。(教師板書:腹足)。

生:蝸牛前進時是像波浪式的。

師;這個同學觀察得真仔細啊。請同學們看一個錄像。(蝸牛爬行的錄像)從錄像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蝸牛運動時腹足上有波浪的圖案,那是因為蝸牛是以波浪方式前進。請同學們把蝸牛放在手心上,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種吸起來的感覺。

師:是的,這種吸起來的感覺正是蝸牛以波浪式的前進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濕漉漉的痕跡。

師:“你們組觀察得也很仔細,這痕跡是什么啊?”

生:“是蝸牛分泌的粘液?!?/p>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是由什么組成的?

三、觀察蝸牛的粘液。

溫馨提示:

1、每個小組組長專門記錄觀察記錄。

2、觀察蝸牛時,請先把觀察步驟讀一遍,然后再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記錄。

3、小組成員要認真配合組長。

4、觀察時不要吵鬧、大聲喊叫,有問題時要舉手提問。

5、觀察完一個內(nèi)容,并完成觀察記錄,才可以進行下一個內(nèi)容的觀察。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八

1、經(jīng)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知道蝸牛和蝗蟲的區(qū)別。

2、經(jīng)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能根據(jù)動物特點,描述動物的大小。

1、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蝗蟲、蝸牛殼、放大鏡、尺、三角尺、記錄用紙和筆。

2、蝗蟲、蝸牛、長得跟蝸牛相近的動物、長得跟蝗蟲相近的動物、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大象、長頸鹿、蜂鳥等動物的圖片。

2、描述蝗蟲的身體的特點。

2、比較蝸牛與蝗蟲的不同點。身體形狀、構造不同;眼睛、觸角、嘴、足等不同……。

1、周圍環(huán)境中,跟蝸牛長得相近的動物:田螺、蛞蝓、蚌、蜆……。

2、周圍環(huán)境中,跟蝗蟲長得相近的動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螞蟻……。

3、周圍環(huán)境中,長得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貓、青蛙、魚、鳥、烏龜……。

1、比較兩只蝗蟲的大小。

2、觀察描述一只較大的蝗蟲和一只較小的蝗蟲。

3、測量蝗蟲的身體長度。

4、測量蝗蟲的展翅長度。

1、測量蝸牛的身體長度。蝸牛的身體沒有固定的長度,測量存在難度,即使測出了數(shù)據(jù)也沒有多大用處。

2、尋找比較蝸牛大小的方法。

3、比較測量蝸牛殼的大小。用三角尺測量蝸牛殼口朝向桌面時的高度。

1、出示一張蜂鳥的圖片,問:這是什么鳥?這只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知道這鳥有多大嗎?老師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時告訴大家,這只蜂鳥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學生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觀察和描述,有時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討論:大象、長頸鹿、魚、蚯蚓、蝴蝶、烏龜、瓢蟲,我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這些動物身體的大小。

3、說說自己在尋訪小動物的調查活動中,是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動物身體的大小的。

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觀察方法。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九

1.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15個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對蝸牛的看法的轉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致。

品味詞語,了解蝸牛的“膽小”,體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變化。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課件:歌曲錄音《蝸牛與黃鸝鳥》;《蝸牛童謠》、蝸牛爬墻錄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1.引發(fā)情趣。

2.認識生字。

3.熟讀課文。

4.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聽:院子里,鄰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擺動著地上的一只小蝸牛,口中還念著“蝸牛、蝸牛,先出犄角后出頭……”

問:你們見過蝸牛嗎?會唱這首童謠嗎?

板書課題:蝸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蝸牛》。

學生齊讀課題。

問:你喜歡蝸牛嗎?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導入:打開書,看看作者對蝸牛的看法是怎樣的?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會。

3.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抽讀字、詞卡片。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整體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對蝸牛有什么看法?

四、質疑:

你有什么問題?(作者為什么會轉變看法?)。

五、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并檢查。

3.師生研究難記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點。

稍:與“梢”區(qū)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點。與“代”區(qū)分。

畏:下面左邊不要加撇。

免:與“兔”區(qū)分。

熟:與“熱”區(qū)分。

悉:注意讀音是一聲。在詞里讀輕聲。

4.師生研究難寫字熟:

(1)分析間架結構,找出最難寫的部分。

(2)重點觀察位置??纯丛鯓訉懢o湊。

(3)練習書寫,展示、互評。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查找關于蝸牛的資料。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字詞,理解課文,學習三、四自然段,理解詞語,體會蝸牛的“膽小”,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步驟:

一、復習、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抽讀卡片,鞏固讀音與字形掌握,強調易錯處。

2.聽寫字詞。

3.學生互查,改錯。

二、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知道了作者開始認為蝸牛膽小,還嘲笑它。那么作者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讀,畫出相關語句。

三、朗讀感悟:

指名發(fā)言: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蝸?!澳懶 ??

同學補充,教師點撥:

1.課件出示學生談到的語句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讀出蝸牛膽小的樣子?

蝸??偸遣卦趫A圓的螺旋形的硬殼里不肯出來。

通過評議、追問、比賽等形式理解“總是”、“藏”、“圓圓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詞。使學生感到,蝸牛很少出來,盡管它的殼很安全了,它還是不肯出來。從而感悟到蝸牛的膽小。

板書:總是藏不肯出來。

[此處設計意在以讀帶講,培養(yǎng)學生傾聽、評價別人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找出的語句,讓學生仔細品讀表現(xiàn)蝸牛膽小的詞語:

一會兒,從硬殼里探出一對長著小黑眼睛的觸角,東張西望地。

“巡視”一番,直到發(fā)現(xiàn)四周沒有一點兒危險,才慢慢地伸出頭來。要是輕輕地碰它一下,它便會立即把頭縮回去。

理解“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等詞語。

3.板書:

“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

4.總結:

板書:出殼前、出殼、回殼。--膽小。

5.體會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樣想?

出示課件:

嘿,真是個膽小鬼!

齊讀這一句。

6.連讀3、4自然段。

蝸牛。

出殼前總是藏不肯出來。

出殼探、東張西望、直到、

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膽小鬼。

回殼輕輕、立即。

第三課時。

研讀四、五自然段,理解蝸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二、研讀4、5自然段:

1.默讀課文4、5自然段,畫出最另你敬佩的語句或詞語,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朗讀。

(1)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

(2)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

4.再讀4、5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作者態(tài)度的語句,體會感情變化。

不耐煩--擔心摔壞--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5.兩人合作朗讀:一人讀描寫蝸牛的語句,一人讀描寫作者的語句。

三、理清寫作順序,理解作者對蝸牛的喜愛。

1.引導思考:文中除了寫蝸牛的部分,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自由讀1、2、6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幾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這幾段與描寫蝸牛有什么關系?不寫可以嗎?

4.小結:正因為作者平時善于觀察,才能感受到蝸牛的“膽小”和“不懈”。才能把蝸牛描寫的生動、具體。

四、資料交流:

你們收集了哪些關于蝸牛的資料?

展示資料:

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五、布置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仔細觀察一種動物,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蝸牛。

蝸牛我。

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不耐煩。

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擔心摔壞。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原文網(wǎng)址:/yuwen/?articleid=8045。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十

蝸牛背起東西就搬家了。在路上,他看見了小蜜蜂,就說:“小蜜蜂,你好!我在搬家呢,你能幫幫我嗎?”

小蜜蜂說:“我個子這么小,幫得了你嗎?”它很不樂意地說。

蝸牛沒說什么繼續(xù)往前爬,在草地上看見快活的蜻蜓,它開心極了,說:“小蜻蜓,你能幫我搬家嗎?”

小蜻蜓說:“不行啊,我要和蝴蝶玩呢!”

蝸牛只好往前爬,在池塘邊看見青蛙,就說:“小青蛙,你能幫我搬家嗎?”

小青蛙輕蔑地說:“你搬家跟我有什么關系呢,我還要去捉蟲子呢!”

蝸牛失望地往前爬,爬到大石頭旁邊,看見一只小螞蟻,小螞蟻問他:“小蝸牛,你要去哪里呢?”

“我在搬家呢!”

小螞蟻說:“我?guī)湍惆岚?”

小蝸牛說:“太謝謝你了,你真是我的好伙伴?!?/p>

小螞蟻連忙回家把它的朋友都叫來了,在搬家的路上,他們看到了驕傲的青蛙,貪玩的蜻蜓,自私的蜜蜂。他們看著小蝸牛和小螞蟻搬得這么吃力,都覺得很慚愧。后來,也去幫小蝸牛搬家了。

到了新家,蝸牛請這些小伙伴吃了一頓豐盛的美食呢!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十一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2·能和小蝸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蝸牛的一些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在種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動物(蝸牛)。

活動過程:

(1)引出活動。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動物(蝸牛),集體觀察的時候,小朋友很興奮的看著盆子中的蝸牛說:“是蝸牛,是蝸牛,好可愛的蝸牛”“你看,小蝸牛在爬?!痹u價:從討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對蝸牛充滿了好奇,強烈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主動去觀察蝸牛的活動,在觀察中了解蝸牛。

(2)引導幼兒分不同的時間去觀察蝸牛的活動。

教師引導:“盆子里有許多可愛的小蝸牛,我們可以看一看?!弊層變涸诟鱾€時段去觀察,討論。在幼兒觀察的過程中,讓孩子自由觀察,幾個人一起觀察,或獨自一個人觀察。幼兒的想象力豐富,把觀察到的想象成許多不同的情況。

(3)討論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觀察后,教師讓孩子們說一說:“你們看了小蝸牛,小蝸牛在干什么呀?”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幼兒甲:“小蝸牛變成了蝸牛爺爺,本來是小蝸牛,因為它的觸角變得長長的,它就成了蝸牛爺爺,蝸牛爺爺長胡子了?!?/p>

幼兒乙:“蝸牛有背殼?!?/p>

幼兒丙:“蝸牛喜歡爬來爬去的?!?/p>

幼兒?。骸坝械奈伵S斜硽?,有的蝸牛沒有背殼?!?/p>

“蝸牛的背殼很漂亮?!?/p>

“蝸牛的背殼可以當當雨傘,淋不到雨的?!?/p>

“沒有背殼的蝸牛是小蝸牛,有背殼的蝸牛是大蝸牛?!?/p>

“沒有背殼的蝸牛爬的快一點,因為不用背著重重的殼。”

“背殼可以當房子?!?/p>

“小蝸牛喜歡微笑?!?/p>

“......”

(4)引導幼兒繼續(xù)觀察,分時段進行觀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幼兒甲在觀察中,想到:“小蝸牛喜歡聽小朋友唱歌?!?/p>

幼兒乙還念了兩句兒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蝸牛慢慢爬。”

幼兒丙觀察到蝸牛鉆到泥土里,邊說:“小蝸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p>

幼兒丁說:“蝸牛也喜歡喝水,喝干靜的水?!?/p>

(5)討論、小結。

再次集中,教師提問:“小朋友觀察了小蝸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還有誰有更棒的,想一想。”

幼兒甲:“我喜歡蝸牛,蝸牛很可愛?!?/p>

幼兒乙:“我喜歡蝸牛,蝸牛會慢慢的爬?!?/p>

幼兒丙:“蝸牛有背殼,很有趣?!?/p>

幼兒?。骸拔伵ι掷锏男游镂⑿?。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觀察小蝸牛,和小蝸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關心小蝸牛,小蝸牛讓我們知道它的活動過程。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的動物,小朋友只要仔細的去觀察它們,我們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延伸:手工《蝸?!贰?/p>

蝸牛搬家教學設計篇十二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里,每天都飽受風吹日曬之苦。

一天,蜻蜓和螞蟻來看蝸牛。蜻蜓說:“前邊小土岡子上是個好地方,那兒有密密的樹林,有鮮花,還有野果,林中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可好了!”

螞蟻說:“我們和蜜蜂、蝴蝶、青蛙、蛆闖它們都住在那里,蜜蜂采蜜,蚯蚓翻松泥土,蝴蝶傳播花粉,大家生活又緊張,又快活?!蔽伵K妥吡蓑唑押臀浵?,心里很興奮。蝸牛打定主意,也想搬到小土岡上去住,并且決心要做出一番事業(yè)。過了兩天,蜜蜂來幫蝸牛搬家,蝸??纯搭^上的太陽,馬上就有些猶豫了。

它說:“今天我不能搬家,不然強烈的日光會把我曬死的!”又過了兩天,蝴蝶又來幫蝸牛搬家。蝸??纯刺焐险沃箫L,就對蝴蝶說:“今天我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的.,禁不起風沙吹打!”又過了兩天,青蛙也來幫蝸牛搬家。這天下著檬檬小雨,蝸牛又說:“今天我也不能搬家,天潮地滑,那小土岡的斜坡,無論如何我也是爬不上去的!”從此以后,再也沒人來幫蝸牛搬家了。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60409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