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精選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11:37:09
2023年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精選15篇)
時間:2023-11-24 11:37:09     小編:ZS文王

讀后感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對書籍情感的表達和反思。那么,怎樣寫一篇好的讀后感呢?首先,要對作品進行精讀,確保對作者的觀點和論證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其次,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思考,不僅僅是簡單地摘抄或概括作品的內(nèi)容。同時,要注重語言的表達和邏輯的嚴(yán)謹(jǐn),避免使用太過主觀或情緒化的語言,而是要用客觀、準(zhǔn)確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要注意結(jié)構(gòu)的安排和篇章的連貫,將讀后感分為導(dǎo)入、正文和結(jié)尾三個部分,使整篇讀后感具備邏輯性和層次感。總之,寫讀后感是一個提升自己思維與表達能力的過程,希望你能從中受益。最后是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寫作提供一些啟示。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一

這首古詩主要寫了陸游對收復(fù)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28個字,字字珠璣,發(fā)自詩人肺腑,真摯感人?!凹壹罒o忘告乃翁”寫出了陸游在彌留之際,卻還依然為祖國的安危、建設(shè)著想,表現(xiàn)出他執(zhí)著而強烈的愛國熱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笨梢钥闯鲈娙嘶磉_的生死觀,他并不怕死,只是為不能看到支離破碎的國家重新統(tǒng)一而悲傷,可見陸游是一個十分愛國的詩人。古往今來,像陸游這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很多。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為我國航海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促進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經(jīng)濟來往;宋代岳飛,兒時母親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他牢記心頭,最后為抗擊金兵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zhàn)爭時代,黃繼光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舍身炸碉堡,劉胡蘭不怕犧牲、英勇就義。

俗話說得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先人們都這么愛國,何況我們這些后來人呢?如果沒有這些愛國人士,哪來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牢記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他們的存在,祖國才變得繁榮富強。

是他們讓我們的國家從弱小走向強大、從貧窮走向富裕、從黑暗走向光明,讓中國成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我們這一代孩子生長在這么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一定要向愛國志士們學(xué)習(xí),勤奮學(xué)好每一門功課,爭取長大后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多做貢獻!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遠(yuǎn)的發(fā)展過程。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中國的古詩詞。

我讀過著名學(xué)者于丹的著作《重溫最美古詩詞》。在書中,作者通過大自然的風(fēng)景,引出與之相關(guān)的古詩詞,并作出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個人看法。全書語句流暢、優(yōu)美,處處散發(fā)著詩意,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釋懷。

“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p>

這是書中正文開篇的第一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長恨歌》中的一句。通過作者對詩句的解讀,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了唐玄宗離開皇宮前的安然、喜樂,再到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離開皇宮后的悵然。只是短短幾字,表現(xiàn)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雖然唐玄宗的皇宮沒有變,但這種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無限的凄涼和悲哀。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p>

這是李商隱《錦瑟》中的一句,也是全書結(jié)尾的一句。當(dāng)讀到這句詩時,讓人不住發(fā)問:瑟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弦呢?也許當(dāng)一個人有著無數(shù)心事,才會如此發(fā)問吧。錦瑟有著這么多的弦,是因為這一弦一柱都系著太多太多的回憶。心事如此之多的詩人,隔著似水的流年,回望過往的時光,淚水不住地凝成了詩行。這些思緒和迷離的幻像如同那繁瑣復(fù)雜的錦瑟,不知何以緣起,更不知何以緣滅。

我喜歡這種在詩海暢游的感覺,在筆墨香氣中體會納蘭“當(dāng)時只道是尋?!钡纳钋榭羁?;體會李煜“剪不斷,理還亂”的惆悵;體會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之苦;體會杜甫“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若狂;體會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抒懷……在詩詞中找回生活的寧靜,去相信詩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活得詩意盎然。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三

于丹老師的這本書是在給中華的古詩詞作詮釋,而我卻覺得她在寫詩,在書中寫下了像古詩文般美麗的文字。從春風(fēng)飛揚寫到秋思浩蕩,從明月千古寫到斜陽晚鐘,從田園林泉寫到登臨沉味,從劍嘯長虹寫到詩灑流連。

在于丹老師優(yōu)美的筆下,古詩文的一組組意象如畫般浮現(xiàn)在我眼前,生動而又真實。于丹老師帶我喚醒了心中的詩意,領(lǐng)略了中華文化傳統(tǒng)古詩文的'博大,讓我學(xué)習(xí)到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讓我學(xué)到了許多人生真理!

記得小時候剛開始接觸到古詩詞是在庭院下與媽媽朗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時,當(dāng)時雖然不懂得什么叫思鄉(xiāng),只是一股腦學(xué)著古人的樣子,搖動著腦袋,嘴里涌著,眼睛轉(zhuǎn)悠轉(zhuǎn)悠的,像李白所寫的月光一般清清亮亮。庭院里,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鳴。

再長大些,開始學(xué)習(xí)古詩詞,但都是學(xué)習(xí)老師所教的,并沒有什么感悟。但是當(dāng)我閱讀到于丹所寫的《重溫最美古詩詞》后,我深深愛上了它!

當(dāng)面對著學(xué)習(xí)忙碌煩惱時,想放松,想安靜,我便會默默吟誦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當(dāng)漸漸長大,有了心事,深沉的憂傷隨之而來,我便會吟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當(dāng)發(fā)現(xiàn)母親的發(fā)梢長出雪白的細(xì)絲時,我便輕輕嘆到“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詩歌教會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林舍炊煙裊裊升起,并與流連于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詩歌教會我對鄉(xiāng)間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親切,要溫柔;詩歌使我在杜鵑的啼鳴中體會到思念游子之情;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用冷神論的精神和自然融為一體,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感懷時光的有形流逝,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重溫最美古詩詞,是的!我愛上了它!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最美古詩詞!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四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么一些文字發(fā)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jīng)的歷史文化。

在這一個特別的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的書叫做《唐詩三百首》。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首詩的“烏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楚漢戰(zhàn)爭時,項羽逃到烏江自刎?!捌凇敝福侯A(yù)料?!鞍呷虗u”指:能忍受失敗、受挫折等羞辱?!敖瓥|”指:江南蘇州一帶。是項羽起兵的地方。整首詩的意思是:戰(zhàn)爭勝敗軍事家不好預(yù)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江東子弟有很多人才俊杰,重振旗鼓取得勝利也可未知。這是一首怎樣的詩呢?這是一首永懷古跡的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不贊成項羽兵敗后自殺的錯誤做法,認(rèn)為敢于正視失敗才是男子漢。作者表明了面對失敗絕不能氣餒的觀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叔叔阿姨們,因為失業(yè)而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們的世界里,因為失戀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簡直是不能屈指可數(shù)。其實這都是因為這些人受不了失敗,他們只適合活在成功的世界里。人如果不受一點挫折,那他一定不是人個人,不是有句話嗎,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失敗幾次沒什么,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從失敗走向勝利的!

就這么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字古詩,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fēng)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并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xué)習(xí),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dǎo)著我們,關(guān)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于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fā)現(xiàn)。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五

翻開這本300頁的書,第一感覺,就是它很細(xì)膩,沒有太多刻板的說文解字,僅僅是清風(fēng)明月,幾度春秋。深夜,窗外繁星點點,在燈下耐心地閱讀,于字里行間,尋找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給內(nèi)心深處的那份詩意一抹安寧的氣息。

哪個中國人不是聽著“床前明月光”,學(xué)著“明月何時照我還”長大的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的文學(xué),全都沉淀在這一輪明月之中了。多少遠(yuǎn)行的游子,是否都會在中秋之夜遙望遠(yuǎn)方,吟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屬于中華兒女的,有溫度也有感情的千年文化。

說到明月,自然就會提到李白,從“小時不識月”到“對影成三人”,李白對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說是友情,自小相識。身為浪漫主義詩人的他就常常飲酒、賞月、寫詩,明月,也是李白的情懷吧。

若明月是夜里淺淺的思念,夕陽就是傍晚深深的眷戀?!跋﹃枱o限好,只是近黃昏”,一句滄桑的感嘆,兩行千古的詩句,《小王子》里說,“當(dāng)一個人悲傷的時候,他會愛上看日落?!逼鋵嵾@可能就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處,因為我們的詩意不僅僅是悲哀,還有許許多度的情感深藏其中,或許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可也有“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庇朴频木鞈倥c情思躍然紙上,夕陽也意味著安寧,那就是蘇軾那種“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境界了。

或許又一天黃昏,金色的光輝在我的桌前停留了一瞬,我愿停下手中的事情,凝視這一抹燦然的亮色,讓回憶在晚風(fēng)中紛飛,也找到屬于自己的詩意。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細(xì)細(xì)體會春去秋來,用詩人的目光看山清水秀,何嘗不是一種修行。在不自信的時候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寂寞的時候想到“獨坐幽篁里”,在郁郁寡歡的時候想到“月若無恨月長圓”,也就是讓自己悄悄沉醉、融入中華的千年文化了呢。學(xué)會汲取積極,調(diào)整心態(tài),不斷去尋找最好的自己。

合上書頁,不免羨慕于丹老師,不僅在閱讀、思考中了解、感受古人的思想,更讓自己的美麗與氣質(zhì)由內(nèi)而外,緩緩散發(fā)。書中的文字、語句之間,喚醒詩意,潤澤心靈。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六

詩詞。

然后與讀者們交流一下心得然后你就會變得更有氣質(zhì)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今年兒童節(jié)給兩個小表弟在網(wǎng)上選購書籍時突然看到這樣一句話“每個中國人,都是在是詩歌里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边@讓我想起許久前我的聲樂老師教諭我的一個道理——要想把中國歌曲的七情六欲表達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讀詩書詞。帶著對恩師的記掛或者說是帶著對古詩詞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輕摁了鼠標(biāo)的確認(rèn)鍵,這本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閑書了。

“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么叫思鄉(xiāng),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一樣清清亮亮。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長大以后,戀愛中或失戀時,誰沒有想起過李商隱的比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和蠟燭,兩個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過詩歌,變成了我們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再長大一些,開始工作,忙碌、煩惱紛至沓來。我們想安靜,想放松,誰沒有想起過陶淵明呢?“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夕陽下,陶淵明的詩意溫暖了后世的每一叢帶霜的菊花。然后,我們?nèi)諠u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復(fù)雜的焦慮,更深沉的憂傷,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與我們的一己之悲比起來,那樣浩蕩的悲傷、深刻的哀痛,是不是會使我們的心稍稍放下一點,使我們的胸稍稍開闊一些呢?終于當(dāng)年華老去的時候,我們輕輕嘆一口氣,想起蔣捷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面對逝水流光,這里面沒有撕心裂肺的悲號。那種淡淡的喟嘆,既傷感青春,又欣慰收獲,不也是一種深沉的人生嗎?今天,很多人會疑惑,在現(xiàn)代的忙碌生活中,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我們也許就真的可以過的詩意盎然。”這段序言真的讓我愛不釋手,那樣的直白明了,卻又那樣的恬靜、真切。讓我對這本書更是好奇。

今日看到第三章——明月千古中的(向明月學(xué)一顆平常心)感受頗深。古往今來大多詩人寄情于溫柔的明月。含情而吟誦的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疑是地上霜”;飄逸灑脫的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而在我所知曉的明月詩歌中最讓我喜歡的便是張若虛的“春江湖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湖生”。說出來不怕笑話,雖然至今我也未看過此句的注解,但是我更愿意把此句理解為我內(nèi)心獨有的思緒。我始終相信讀詩就如彈箏,雖說有紙墨一字不漏、一句不差地世世代代傳承著,但是每個演繹作品的后人都會隨心、隨性地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進行全新的演繹。今天在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我們每天硬著東升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見的一輪太陽永遠(yuǎn)是穩(wěn)定的、熱烈的,圓滿的。它永遠(yuǎn)給予你光和熱,給予能量,促使人們發(fā)奮進取。中國人從太陽那里學(xué)到了一種進取心。但是在月亮之下,我們總是在休息,在獨處,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這一輪萬古明月。就在一片寧靜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月亮高懸在空中,它的陰晴圓缺,有著諸多面目,和太陽的永恒形狀不一樣。在它的周期性變化里,在它的陰晴圓缺中,我們品味著時光的承轉(zhuǎn)流變,命運的悲歡離合,我們學(xué)到了平常心?!钡拇_月缺月圓,損之而益,益之而損。生活亦這般如此,順境也好,逆境也罷,不就如同天上明月一般圓有時,缺亦有時嗎。只要用一種辯證與變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這樣的目光移到世間,我們就知道怎樣完成內(nèi)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

中國曾經(jīng)是詩的國度,在高雅文學(xué)中,沒有其他藝術(shù)形式可以與之比肩?!队诘ぶ販刈蠲拦旁娫~》便是一本帶我們領(lǐng)略詩意的書,品完全書,我不禁想起林語堂所說“詩詞是中國人的宗教”,然而我們對這個“宗教”的信仰,還在嗎?一天之中,我們甚至來不及看朝霞到落日的變化,而旦暮晨昏正是感傷的機緣,春花秋月才是心中的詩意。雖然我們不都是詩人,可總會在人生的某種時刻,忽然間詩情上涌。在二十一世紀(jì)的今天,讓我們沿著詩歌的通幽曲徑,再一次觸發(fā)這一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基因,喚醒心中的詩意。

在詩詞中感悟人生哲理。

骨子里的詩意,是沉重人生中一種輕盈的平衡。詩歌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有一顆從容不迫的心,擔(dān)當(dāng)社會的使命。詩歌指引成材之路?!笆⒛瓴恢貋恚蝗针y再晨”,放松懈怠時,詩歌提醒我們珍惜光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灰心失落時,詩歌給我們俯視一切的氣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妄自菲薄時,詩歌讓我們保持一顆自信樂觀的心。詩歌道出處世之理。“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多么巧思慧心的新嫁娘,我們初入社會,也需旁敲側(cè)擊摸索前進;“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接近美好的事物,才能比別人優(yōu)先取得成功;“至近至遠(yuǎn)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距離是微妙的平衡,平淡的語言道盡復(fù)雜的人性,含義雋永。詩歌闡釋修身之道。“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品格高尚、貢獻卓越自能聲名遠(yuǎn)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身處逆境更要志存高遠(yuǎn),厚積薄發(fā);“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自古圓滿難求,舉重若輕才能省卻無數(shù)煩惱。

在詩詞中重溫人間真情。

現(xiàn)代社會帶來物質(zhì)的極大滿足后,我們的精神世界漸成荒漠,當(dāng)親情、友情、愛情缺乏心靈交流時,情感立刻不再溫暖。讓詩意回歸到親情里。曾有老人在家庭聚餐時,因看到孩子們都在玩手機,摔盤離去……這是現(xiàn)代家庭生活的掠影,而古人用詩意的情懷記錄生活的樂趣,“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只要處處用心,我們的家庭生活依舊可以興味盎然,充滿溫情!讓詩意傳遞在友情間。杜甫在《春日憶李白》中,用“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論細(xì)文”表達對故友的相思之情,在現(xiàn)代人看來,無非是分一段春色,隔空邀其喝酒聊詩而已,可我們卻分明讀到了知己間最可貴的情誼?,F(xiàn)代的人們已很難脫離物質(zhì)表達友情,其實,只要附上心意,芳草、斜陽、柳絲、鶯啼便都是無價的,若有詩意傳遞在友情間,我們的相聚離別便不會那么單調(diào)了吧!讓詩意彌漫在愛情中?!伴|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大好年光無人陪伴,該是多么寂寥;這首描寫無憂少婦忽生閨怨的詩,正是對“寧在寶馬車?yán)锟?,不在自行車上笑”的反思。愛情固然需要物質(zhì),但并不需要奢華,愛情應(yīng)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堅定相守,惟如此,才能有“白發(fā)方興嘆,青蛾亦伴愁”的同喜同憂。

在詩詞中體會審美意蘊。

在生活的忙碌間隙,讓我們拾起一份閑適心情,在詩歌中體會別樣的美。

詩歌教我們領(lǐng)略自然之美?!帮L(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是心隨景動的愁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是孤寂之后的淡然;“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是天地交融的壯闊;“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fēng)瘦馬”是衰敗蕭瑟的悲涼,古人用詩詞記錄音響、畫面、感受相交織的一刻,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涩F(xiàn)代建筑遮住了自然美景、工業(yè)噪音掩蓋了動物之鳴,“細(xì)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已不是隨處可得的機會。然而,就像書中所說“愿意相信詩意的人,詩意就浮沉在他生活的每一瞬間,用心就一定抓的到。”記得有日,開車路過十里芳徑,蠡湖一片開闊,殘霞落于天際,游人三三兩兩,這一瞬的美景讓我頓時忘卻了一天的疲累,這便是詩意的作用吧!詩歌教我們領(lǐng)會含蓄之美。在口水歌鋪天蓋地、網(wǎng)絡(luò)新詞層出不窮的時代,大眾早已習(xí)慣了直白,殊不知多少句“我好傷心”,訴不出“冷月葬花魂”的凄涼;多少句“我好郁悶”,嘆不盡“艱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悲愴;多少句“我想你”,抵不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執(zhí)著。詩歌傳遞出一種永恒的古典美,歷久彌新,耐人回味。我們固然要追趕現(xiàn)代的潮流步伐,但也請不要遺忘歲月積淀下的溫爾儒雅。

詩歌是生命深處潛藏著的節(jié)奏和韻律,就讓。

唐詩。

的盛世華章,

宋詞。

的淺吟低唱,喚醒我們心中的詩意,給自己一個和靈魂對話的空間。就像于丹書中所說,把自己交付給詩歌,循著美麗詩意,一路尋訪到自己的心靈,在詩歌里完成生命的成長!(無錫市統(tǒng)計局周曉)。

拜讀了這本書,心中有些許感觸,卻無法言表。與其說于丹老師的這本書是在給詩詞做詮釋,倒不如說她其實就是在寫詩。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詮釋書中千古名句,無時不讓人感覺讀書是一種享受,讓我們這些莘莘學(xué)子愛上了文字這樣一種神奇而又讓人著迷的東西。書中從春風(fēng)盎然,寫到秋雨惆悵;從明月思鄉(xiāng),寫到斜陽感傷;從田園的愜意,寫到登臨的豪放;從撫劍的豪情,寫到把酒的放蕩。原來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無論是古人的詩詞還是于丹老師的文字,讀過之后讓人發(fā)現(xiàn),原來詩詞居然離我們這么近,原來古人的藝術(shù)一直陪在我們身邊,不曾走遠(yuǎn)。年華有限,但是詩意無窮。

重溫古詩詞,讓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詩意的人生,詩意的情懷,詩意的學(xué)習(xí)生活。詩意如風(fēng)潛于心,更如雨潤心田??菰锏膶W(xué)習(xí)生涯中,有了它,讓我不再沉悶。它讓我的生活洋溢著詩的情調(diào),古色古香。

風(fēng)起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劉邦那種:“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邁。

花開的時候我便會想起杜甫的那種“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的《江畔獨步尋花》的愜意。

雪紛的時候我也會想起柳宗元的那種“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時候我更會想起,蘇軾那《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曠達。

網(wǎng)上買書的時候,看到很多網(wǎng)友評論這本書大多數(shù)都是贊美于丹老師的詞語很美,可我不知道為什么看這本書的時候心里很沉重。想來想去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自己對于書里面所提到的詩詞幾乎全然不知,甚至讀書時候?qū)W過的也都忘光;第二是因為我覺得詩詞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真的成了一種奢侈。其實我內(nèi)心是向往詩意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只因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的夢想,工作的現(xiàn)實,讓我們將這詩意埋藏了。這讓我想到蔣勛老師在《美,看不見的競爭力》里面講到的,當(dāng)看到一片景象讓我們很感動的時候,然而我們卻沒有言語來表達此刻心里的感受,那個時候我們是難過的,真的很難過。

于丹說“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生命中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不要對此不屑,不要認(rèn)為這些風(fēng)花雪月知識少年癡談?!蔽艺J(rèn)為想喚醒中國人心中那份詩意是很難得,至少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是很難得。雖說現(xiàn)在的人都知道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愛學(xué)習(xí)的你們,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單詞的習(xí)慣吧,那要不要考慮下每天背上一首詩詞呢?為了不再“難過”,我更樂意每天來上一首。希望等到讀完部分唐詩宋詞后再來讀這本書,我想那時我會是幸福的。

其實,詩意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詩意隨時會醒來,但在它醒來的時候,我要準(zhǔn)備好一顆中國人的“詩心”來迎接它。

用詩意的眼光欣賞明月,你能感受到嫦娥的凄涼和人間的溫暖。

用詩意的雙耳聆聽秋雨,你能感受到塵世的寂靜和自然的天籟。

用詩意的彩筆描下生活,你的文字便能擁有“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的氣勢與“二十四橋明月夜”的祥和美麗。

我認(rèn)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潭名為詩意的明亮的湖水。只是物質(zhì)和生活的壓力抑制住了它,使它一日日變得暗淡無光,中國人也一日日變得麻木,功利。清人漲潮曾說:“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者,因山水想得意詩文?!痹诂F(xiàn)代化與工業(yè)文明的狂轟濫炸下,已然墮落成為“因雪想堵車,因花想成名,因酒想應(yīng)酬,因山水旅游想開發(fā)批文?!边@又何止是詩意的消失,更是中華文明的黯淡。

所以,我們應(yīng)該呼喚,讓生活變得詩意。

在本書中,于丹老師用一個個和我們朝夕相伴,卻又不曾重視過的意象,向我們展示了古人的詩意。他們在春日中放歌飲酒,一日看盡長安花;在秋風(fēng)里采起一朵野菊,悠然見南山;在明月下思念親友,千里共嬋娟。春日秋風(fēng),野菊明月,在他們的筆下已然成為自然的精靈,擁有和他們一樣的或是豪放灑脫,或是多愁善感的心。也因為如此,這些平日隨處可見的景物擁有了詩意,所以詩意便充滿了古人的生活。

那么,現(xiàn)代人的生活能否也變得充滿詩意呢?我覺得是肯定的。詩意不一定要讓我們?nèi)懺?,在吟誦中亦能表現(xiàn)出詩意的真諦。因為它是一種對待生活的豁達的態(tài)度,一種優(yōu)雅美麗的思想情懷,以及一份永遠(yuǎn)的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如想想東坡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當(dāng)自己遭到不公平的對待心生不快時,可以吟一句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高興的時候呢,也可以像老杜一樣“漫卷詩書喜欲狂?!惫陋毜臅r候,既可以“舉杯邀明月”也可以像陸游一樣“一樹梅花一放翁”,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是的,“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钡秋L(fēng)、月已然成為了我們情感的寄托。正如書中所說,詩歌才是中國人的宗教。否則一篇《錦瑟》在外國人眼中也許只是一連串陌生的名詞,卻是中國人揣摩、把玩了千年都饒有興致的一個謎。它其中每個字的意義是什么,每件物品背后隱藏著的故事與情感才是我們想要知道的。假如可以這么想,那么生活本來就是一首詩了,不僅僅是清風(fēng)明月,就連一棵常青樹,一把老蒲扇都能成為詩的載體。因為他們之中蘊藏著我們最深沉的感情。

我希望“深知身在情長在”,每個人都有愛、有恨,而不是只追求吃喝等物質(zhì)享受的高等動物。

我希望能看見“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钡奶飯@風(fēng)光,而不是只有鋼筋水泥的森林。

我更希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們的政府能進一步扶持傳統(tǒng)文化,讓優(yōu)美的詩歌得以一代代傳誦于我們的子孫。這樣,中華文明就會像一棵參天大樹,亙古長青。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七

青銀的“全面大學(xué)習(xí)全員大學(xué)習(xí)”活動,在全處上下營造了濃厚的學(xué)習(xí)氛圍。作為一名青銀人,我也積極參與其中,積極學(xué)習(xí)。在讀了《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之后,我被其中散發(fā)的古典與優(yōu)雅深深折服。

“一年之計在于春”是在這本書引子中提到的一句話,春天是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季節(jié),在這時,萬物復(fù)蘇,生命像音符一樣在躍動。我們的思維也變得活躍起來。若是在這樣美好的季節(jié)都不能身心投入的去學(xué)習(xí),那么這大好時光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么?抓住了學(xué)習(xí)的好時機,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的鏈條,當(dāng)明確了內(nèi)心的`方向,我們只需努力就是了。“向明月學(xué)習(xí)一顆平常心”是于丹提倡的,他認(rèn)為為人處世,不需太斤斤計較,遇到事情,不必在心中大起波瀾,用一顆平常心對待這個世界,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將如明月一般月朗風(fēng)清。

作為一名收費員,似乎詩詞與我們很遙遠(yuǎn)或不相關(guān)。其實不然,我們應(yīng)該多讀一些詩歌,讓自己的思維變得靈動起來,讓自己的文化涵養(yǎng)變得豐厚起來。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勢必會轉(zhuǎn)移到工作中去,有利于提升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展示我們良好的精神風(fēng)貌,同時,詩歌對于氣質(zhì)的提升,對于我們外在形象塑造作用是極大的。我們每天都要與很多事情打交道,面對眾多的司乘,我們要做好繳費工作,維持好繳費秩序,在出現(xiàn)矛盾問題時候,首先要注意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平心靜氣的處理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沖突,與同事之間做好信息的傳遞和工作的配合,團結(jié)友好合作。也許在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是只要把持一顆像明月一般的平常心,勇敢的面對這一切,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正如于丹書中所言“喚起心中的詩意”。學(xué)習(xí)的腳步永遠(yuǎn)都不應(yīng)停止,學(xué)習(xí)是為了成就自己,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學(xué)習(xí)詩歌可以陶冶性情,增加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詩歌是生命的音符在躍動,品一首詩就像品一杯茶,回蕩在齒間韻味無窮。這種古典的特質(zhì)和優(yōu)雅的氣息早已深入肺腑,沁人心脾。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八

歷史的光影旋轉(zhuǎn)散射,許多驚艷的光,轉(zhuǎn)瞬即逝,不留痕跡。關(guān)于內(nèi)容詳情如下。

歷史的光影旋轉(zhuǎn)散射,許多驚艷的光,轉(zhuǎn)瞬即逝,不留痕跡。而。

唐詩。

宋詞卻是那溫和不變的橘紅色的燈光,我坐在燈下,與詩人們在心靈最深處相逢,而后開始學(xué)著詩意的生活。

我跟隨橘色的燈光,溯回到盛唐,那個詩情洋溢的時代,頓悟自己原來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沒有什么兩樣。小時候,我們也背著“床前明月光”,卻不知何為思鄉(xiāng),稚嫩的聲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長大后,自己情竇初開,回想起“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那種隱秘的情愫,通過詩中的意象,得以釋放和寄托;參加工作后,會有更多憂愁與感傷,誰不會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吟著詩句,仿佛望見寬闊的江面,自己的愁緒也沿著滾滾江水,慢慢沖淡。當(dāng)終將老去的時候,我們也會吟著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輕嘆一聲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著人們的詩句,也才最終明白,詩是每個人心靈的寄托,其實我們身邊處處有詩意,只是我們不懂如何詩意的生活。

我想,這也是于丹最想告訴我們的吧,生活中不乏詩意,只是紅塵喧囂,人們總是被時間的洪流裹挾著奔跑,漸漸忘了生活的初衷,遺失了靈魂,在國人幸福感越來越低是,詩意與恬然應(yīng)該被拾起,做我們精神上的富翁。

或許我們知道的詩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看見斜陽晚鐘的時候,我們看見田園林泉的時候,我們看見千古明月和旭日長虹的時候,我們會不會有所思考,有所感觸。無論是大悲大喜,還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詩,伴著平平仄仄的音調(diào),伴著熟記于心的韻腳,也定會有一種況味。一首詩中所濃縮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詩能美好定人生也會美好,從某種意義上說,詩不再是一種寄托,而是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

其實,每個國人身上都有詩意,伴著生命的成長,我們就越需要溫暖和美好,來于外界的冷漠與殘酷對抗,我們就越需要一種激情,喚醒自己疲憊的心靈,我么就越需要一種力量,引領(lǐng)我們掙脫世俗的牢籠,走向真正的成熟與強大。

我們需要的這一切就是詩意。

年化有限,詩意無窮,讓我們享受著詩意,詩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九

最近集團組織了名為“書香中交”的活動,旨在為廣大員工增長學(xué)識,陶冶情操。我便選了于丹老師的一本名為《重溫最美古詩詞》的書籍,來慢慢品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文字的魅力。也正如書籍封面的那句話——“徜徉在明月清風(fēng)的意象中,感受對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見解,從另一方面說,讀這本書,可以從一位大家的視角去品味這些美妙的詩詞歌賦。清代孫洙就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通讀一遍才忽然發(fā)現(xiàn),原本口中偶爾蹦出的一兩句,根本就屬賣弄,哪算得什么熟讀。比如白居易的兩首,一首《憶江南》,“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本共恢竺孢€有兩段;一首更為著名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焙竺娴奈揖挂膊粫?。像這樣的只會一半的詩還有很多,不談內(nèi)容,似這般,就已先學(xué)會了敬畏。

讀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會想自己當(dāng)初搖頭晃腦背誦的樣子,尤其是看南唐后主李煜寫的詩的時候,會不自禁的微笑起來。李煜寫的詩全是“愁”“恨”“煩惱”,本不是能笑出來的意境,不過有趣就有趣在幾年前的我竟然對這個“愁”很喜歡,不管是“離恨恰如春草”還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掛在嘴邊,現(xiàn)在想來,小小年紀(jì)哪來這許多愁。倒應(yīng)了辛棄疾的那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庇煽磿催^去,別有一番滋味。

東坡先生說陶淵明的詩“初看若散緩,熟讀有奇趣”。而慢慢讀《重溫最美古詩詞》,竟也十分有趣,書中的詩詞包羅萬象,田園之樂,國破之恨,報國之情,觀景之懷,一一羅列于書中,但無一例外地,都夾雜著詩人或喜或憂,或恨或怒的復(fù)雜心情。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fā)乎情而施乎藝也。人性就是這樣,無論身居何職,無論身居何位,只要生于世上,便有種種感情,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真的沒有感情,沒有喜怒哀樂,那么這不是神就是一堆枯骨罷了。正因有種種情感,詩人們才能將這種情感施乎于藝,我們才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稱之為“詩仙”、“詩圣”的人,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體味他們的喜與悲,愛與恨。

我想,于老師如此積極的傳播傳統(tǒng)文化,無非是讓中國文化更好的發(fā)展下去,讓無數(shù)的國人不要忘卻傳統(tǒng),忘卻前人所留下的美麗語言。走進先賢的內(nèi)心,聆聽先賢內(nèi)心的情感發(fā)聲。恰如我們常說的,讀一本好書,認(rèn)識一個好人,會讓人心胸開闊。是的,在這個喧囂的年代,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遇到挫折,能從書中品味先賢遇到磨難時的所為,未嘗不是給自己一個正確的渠道去排解這些問題,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庇瞿ルy而不低沉,做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毙男亻_闊了,問題自然就不算問題了,人總歸還是要淡泊一點,否則“眾鳥欣有托”,吾不愛吾廬,怎么可能快樂呢。

不管一個人的文學(xué)底蘊到底有多高,讀兩三本書,總歸是好的。每天眉頭緊鎖,心有郁結(jié)之氣,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會錯誤百出,莫不如去選上一本自己愛看的書讀一讀,快樂了才會有進步,“俯仰終宇宙,不樂復(fù)何如?”。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十

中國曾經(jīng)是詩的國度,在高雅文學(xué)中,沒有其他藝術(shù)形式可以與之比肩。《于丹》便是一本帶我們領(lǐng)略詩意的書,品完全書,我不禁想起林語堂所說“詩詞是中國人的宗教”,然而我們對這個“宗教”的信仰,還在嗎?一天之中,我們甚至來不及看朝霞到落日的變化,而旦暮晨昏正是感傷的機緣,春花秋月才是心中的詩意。雖然我們不都是詩人,可總會在人生的某種時刻,忽然間詩情上涌。在二十一世紀(jì)的今天,讓我們沿著詩歌的通幽曲徑,再一次觸發(fā)這一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基因,喚醒心中的詩意。

在詩詞中感悟人生哲理。

骨子里的詩意,是沉重人生中一種輕盈的平衡。詩歌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有一顆從容不迫的心,擔(dān)當(dāng)社會的使命。詩歌指引成材之路?!笆⒛瓴恢貋?,一日難再晨”,放松懈怠時,詩歌提醒我們珍惜光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灰心失落時,詩歌給我們俯視一切的氣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妄自菲薄時,詩歌讓我們保持一顆自信樂觀的心。詩歌道出處世之理?!叭杖霃N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多么巧思慧心的新嫁娘,我們初入社會,也需旁敲側(cè)擊摸索前進;“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接近美好的事物,才能比別人優(yōu)先取得成功;“至近至遠(yuǎn)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距離是微妙的平衡,平淡的語言道盡復(fù)雜的人性,含義雋永。詩歌闡釋修身之道?!熬痈呗曌赃h(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品格高尚、貢獻卓越自能聲名遠(yuǎn)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身處逆境更要志存高遠(yuǎn),厚積薄發(fā);“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自古圓滿難求,舉重若輕才能省卻無數(shù)煩惱。

在詩詞中重溫人間真情。

現(xiàn)代社會帶來物質(zhì)的極大滿足后,我們的精神世界漸成荒漠,當(dāng)親情、友情、愛情缺乏心靈交流時,情感立刻不再溫暖。讓詩意回歸到親情里。曾有老人在家庭聚餐時,因看到孩子們都在玩手機,摔盤離去……這是現(xiàn)代家庭生活的掠影,而古人用詩意的情懷記錄生活的樂趣,“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只要處處用心,我們的家庭生活依舊可以興味盎然,充滿溫情!讓詩意傳遞在友情間。杜甫在《春日憶李白》中,用“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論細(xì)文”表達對故友的相思之情,在現(xiàn)代人看來,無非是分一段春色,隔空邀其喝酒聊詩而已,可我們卻分明讀到了知己間最可貴的情誼?,F(xiàn)代的人們已很難脫離物質(zhì)表達友情,其實,只要附上心意,芳草、斜陽、柳絲、鶯啼便都是無價的,若有詩意傳遞在友情間,我們的相聚離別便不會那么單調(diào)了吧!讓詩意彌漫在愛情中?!伴|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大好年光無人陪伴,該是多么寂寥;這首描寫無憂少婦忽生閨怨的詩,正是對“寧在寶馬車?yán)锟?,不在自行車上笑”的反思。愛情固然需要物質(zhì),但并不需要奢華,愛情應(yīng)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堅定相守,惟如此,才能有“白發(fā)方興嘆,青蛾亦伴愁”的同喜同憂。

在詩詞中體會審美意蘊。

在生活的忙碌間隙,讓我們拾起一份閑適心情,在詩歌中體會別樣的美。

詩歌教我們領(lǐng)略自然之美?!帮L(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是心隨景動的愁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是孤寂之后的淡然;“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是天地交融的壯闊;“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fēng)瘦馬”是衰敗蕭瑟的悲涼,古人用詩詞記錄音響、畫面、感受相交織的一刻,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涩F(xiàn)代建筑遮住了自然美景、工業(yè)噪音掩蓋了動物之鳴,“細(xì)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已不是隨處可得的機會。然而,就像書中所說“愿意相信詩意的人,詩意就浮沉在他生活的每一瞬間,用心就一定抓的到。”記得有日,開車路過十里芳徑,蠡湖一片開闊,殘霞落于天際,游人三三兩兩,這一瞬的美景讓我頓時忘卻了一天的疲累,這便是詩意的作用吧!詩歌教我們領(lǐng)會含蓄之美。在口水歌鋪天蓋地、網(wǎng)絡(luò)新詞層出不窮的時代,大眾早已習(xí)慣了直白,殊不知多少句“我好傷心”,訴不出“冷月葬花魂”的凄涼;多少句“我好郁悶”,嘆不盡“艱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悲愴;多少句“我想你”,抵不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執(zhí)著。詩歌傳遞出一種永恒的古典美,歷久彌新,耐人回味。我們固然要追趕現(xiàn)代的潮流步伐,但也請不要遺忘歲月積淀下的溫爾儒雅。

詩歌是生命深處潛藏著的節(jié)奏和韻律,就讓唐詩的盛世華章,宋詞的淺吟低唱,喚醒我們心中的詩意,給自己一個和靈魂對話的空間。就像于丹書中所說,把自己交付給詩歌,循著美麗詩意,一路尋訪到自己的心靈,在詩歌里完成生命的成長!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十一

今年兒童節(jié)給兩個小表弟在網(wǎng)上選購書籍時突然看到這樣一句話“每個中國人,都是在是詩歌里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边@讓我想起許久前我的聲樂老師教諭我的一個道理——要想把中國歌曲的七情六欲表達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讀詩書詞。帶著對恩師的記掛或者說是帶著對古詩詞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輕摁了鼠標(biāo)的確認(rèn)鍵,這本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閑書了。

“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么叫思鄉(xiāng),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一樣清清亮亮。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長大以后,戀愛中或失戀時,誰沒有想起過李商隱的比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和蠟燭,兩個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過詩歌,變成了我們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再長大一些,開始工作,忙碌、煩惱紛至沓來。我們想安靜,想放松,誰沒有想起過陶淵明呢?“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夕陽下,陶淵明的詩意溫暖了后世的每一叢帶霜的菊花。

然后,我們?nèi)諠u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復(fù)雜的焦慮,更深沉的憂傷,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與我們的一己之悲比起來,那樣浩蕩的悲傷、深刻的哀痛,是不是會使我們的心稍稍放下一點,使我們的胸稍稍開闊一些呢?終于當(dāng)年華老去的時候,我們輕輕嘆一口氣,想起蔣捷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面對逝水流光,這里面沒有撕心裂肺的悲號。那種淡淡的喟嘆,既傷感青春,又欣慰收獲,不也是一種深沉的人生嗎?今天,很多人會疑惑,在現(xiàn)代的忙碌生活中,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我們也許就真的可以過的詩意盎然?!边@段序言真的讓我愛不釋手,那樣的直白明了,卻又那樣的恬靜、真切。讓我對這本書更是好奇。

今日看到第三章——明月千古中的(向明月學(xué)一顆平常心)感受頗深。古往今來大多詩人寄情于溫柔的明月。含情而吟誦的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疑是地上霜”;飄逸灑脫的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而在我所知曉的明月詩歌中最讓我喜歡的便是張若虛的“春江湖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湖生”。說出來不怕笑話,雖然至今我也未看過此句的`注解,但是我更愿意把此句理解為我內(nèi)心獨有的思緒。我始終相信讀詩就如彈箏,雖說有紙墨一字不漏、一句不差地世世代代傳承著,但是每個演繹作品的后人都會隨心、隨性地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進行全新的演繹。

今天在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我們每天硬著東升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見的一輪太陽永遠(yuǎn)是穩(wěn)定的、熱烈的,圓滿的。它永遠(yuǎn)給予你光和熱,給予能量,促使人們發(fā)奮進取。中國人從太陽那里學(xué)到了一種進取心。但是在月亮之下,我們總是在休息,在獨處,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這一輪萬古明月。就在一片寧靜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月亮高懸在空中,它的陰晴圓缺,有著諸多面目,和太陽的永恒形狀不一樣。

在它的周期性變化里,在它的陰晴圓缺中,我們品味著時光的承轉(zhuǎn)流變,命運的悲歡離合,我們學(xué)到了平常心。”的確月缺月圓,損之而益,益之而損。生活亦這般如此,順境也好,逆境也罷,不就如同天上明月一般圓有時,缺亦有時嗎。只要用一種辯證與變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這樣的目光移到世間,我們就知道怎樣完成內(nèi)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十二

年代:唐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2.《奉和元相公家園即事寄王相公》。

年代:唐作者:韓翃。

共列中臺貴,能齊物外心。回車青閣晚,解帶碧茸深。

寒水分畦入,晴花度竹尋。題詩更相憶,一字重千金。

3.《菩薩蠻·銅簧韻脆鏘寒竹》。

年代:唐作者:李煜。

銅簧韻脆鏘寒竹,

新聲慢奏移纖玉。

眼色暗相鉤,

秋波橫欲流。

雨云深繡戶,

未便諧衷素。

宴罷又成空,

魂迷春夢中。

4.《秋日過僧惟則故院》。

年代:唐作者:秦系。

衰草經(jīng)行處,微燈舊道場。門人失譚柄,野鳥上禪床。

科斗書空古,栴檀缽自香。今朝數(shù)行淚,卻灑約公房。

5.《孟門行》。

年代:唐作者:崔顥。

黃雀銜黃花,翩翩傍檐隙。本擬報君恩,如何反彈射。

金罍美酒滿座春,平原愛才多眾賓。滿堂盡是忠義士,

何意得有讒諛人。諛言反覆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

北園新栽桃李枝,根株未固何轉(zhuǎn)移。成陰結(jié)實君自取,

若問傍人那得知。

6.《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臺》。

年代:唐作者:李隆基。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diào)神。

地道逾稽嶺,天臺接海濱。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7.《天凈沙·星依云渚濺濺》。

年代:元作者:孟昉。

星依云渚濺濺,

露零玉液涓涓,

寶砌衰蘭剪剪。

碧天如練,

光搖北斗闌干。

8.《紅槿花》。

年代:唐作者:戎昱。

花是深紅葉麹塵,不將桃李共爭春。

今日驚秋自憐客,折來持贈少年人。

9.《過孫員外藍田山居》。

年代:唐作者:錢起。

不知香署客,謝病翠微間。去幄蘭將老,辭車雉亦閑。

近窗云出洞,當(dāng)戶竹連山。對酒溪霞晚,家人采蕨還。

10.《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年代:唐作者:韋莊。

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

柳暗魏王堤,

此時心轉(zhuǎn)迷。

桃花春水綠,

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

憶君君不知。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十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左河水。

太行初雪帶寒風(fēng),一路凋零下贛中。

菊萎東籬梅暗動,方知大地轉(zhuǎn)陽升。

戴叔倫。

花雪隨風(fēng)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陳羽。

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

陳睦。

小雪初晴,畫舫明月,強飲未眠。

念翠鬟雙聳,舞衣半卷,琵琶催拍,促管危弦。

密意雖具,歡期難偶,遣我離情愁緒牽。

追思處,奈溪橋道窄,無計留連。

天天。莫是前緣。

自別後、深誠誰為傳。

想玉篦偷付,珠囊暗解,兩心長在,須合金鈿。

淺淡精神,溫柔情性,記我疏狂應(yīng)痛憐。

空腸斷,奈衾寒漏永,終夜如年。

黃庭堅。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

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

黃庭堅。

滿城樓觀玉闌干,小雪晴時不共寒。

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

眼前多事觀游少,胸次無憂酒量寬。

聞?wù)f壓沙梨己動,會須鞭馬蹋泥看。

陸游。

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賣菜掘頭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

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

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融和長養(yǎng)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唐·徐鉉。

征西府里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yuǎn)連霞。

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唐·李咸用。

散漫陰風(fēng)里,天涯不可收。

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唐·無可。

片片互玲瓏,飛揚玉漏終。

乍微全滿地,漸密更無風(fēng)。

集物圓方別,連云遠(yuǎn)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宮。

氣射重衣透,花窺小隙通。

飄秦增舊嶺,發(fā)漢攬長空。

迥冒巢松鶴,孤鳴穴島蟲。

過三知臘盡,盈尺賀年豐。

委積休聞竹,稀疏漸見鴻。

蓋沙資澶漫,灑海助沖融。

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宋·釋善珍。

云暗初成霰點微,旋聞蔌蔌灑窗扉。

最愁南北犬驚吠,兼恐北風(fēng)鴻退飛。

夢錦尚堪裁好句,鬢絲那可織寒衣。

擁爐睡思難撐拄,起喚梅花為解圍。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十四

年代:唐作者:敦煌曲子。

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jù)?

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共語。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里。

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云里。

2.《更漏子·柳絲長》。

年代:唐作者:李煜。

柳絲長,春雨細(xì),

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

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重幕,

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幃垂,

夢長君不知。

3.《餞鄭安陽入蜀》。

年代:唐作者:駱賓王。

彭山折坂外,井絡(luò)少城隈。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畏途君悵望,岐路我裴徊。心賞風(fēng)煙隔,容華歲月催。

遙遙分鳳野,去去轉(zhuǎn)龍媒。遺錦非前邑,鳴琴即舊臺。

劍門千仞起,石路五丁開。??统碎抖桑赏S竹回。

魂將離鶴遠(yuǎn),思逐斷猿哀。唯有雙鳧舄,飛去復(fù)飛來。

4.《馬嵬坡》。

年代:唐作者: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5.《鷓鴣天西都作》。

年代:宋作者: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云券,

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xì)w去,

且插梅花醉洛陽。

6.《聞蟬》。

年代:唐作者:杜牧。

火云初似滅,曉角欲微清。

故國行千里,新蟬忽數(shù)聲。

時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

不敢頻傾耳,唯憂白發(fā)生。

7.《送滕邁郎中赴睦州》。

年代:唐作者:趙嘏。

郡齊秋盡一江橫,頻命郎官地更清。

星月去隨新詔動,旌旗遙映故山明。

詩尋片石依依晚,帆掛孤云杳杳輕。

想到釣臺逢竹馬,只應(yīng)歌詠伴猿聲。

8.《鶴警露》。

年代:唐作者:陳季。

南國商飆動,東皋野鶴鳴。溪松寒暫宿,露草滴還驚。

欲有高飛意,空聞?wù)賯H情。風(fēng)間傳藻質(zhì),月下引清聲。

未假摶扶勢,焉知羽翼輕。吾君開太液,愿得應(yīng)皇明。

9.《岳陽晚景》。

年代:唐作者:張均。

晚景寒鴉集,秋風(fēng)旅雁歸。水光浮日出,霞彩映江飛。

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

10.《臨江亭五詠》。

年代:唐作者:儲光羲。

晉家南作帝,京鎮(zhèn)北為關(guān)。江水中分地,城樓下帶山。

金陵事已往,青蓋理無還。落日空亭上,愁看龍尾灣。

山橫小苑前,路盡大江邊。此地興王業(yè),無如宋主賢。

潮生建業(yè)水,風(fēng)散廣陵煙。直望清波里,只言別有天。

城頭落暮暉,城外搗秋衣。江水青云挹,蘆花白雪飛。

南州王氣疾,東國海風(fēng)微。借問商歌客,年年何處歸。

古木嘯寒禽,層城帶夕陰。梁園多綠柳,楚岸盡楓林。

山際空為險,江流長自深。平生何以恨,天地本無心。

京山千里過,孤憤望中來。江勢將天合,城門向水開。

落霞明楚岸,夕露濕吳臺。去去無相識,陳皇安在哉。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后感篇十五

3月21日,我讀了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132-138頁,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杜甫在王昭君故居前寫下“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痹姷淖詈髢删?,如此描述這位奇女子的一生,寫得多么玲瓏,多么明艷,又有著多少凄寒。她遠(yuǎn)嫁匈奴,走向大漠,最后留下什么呢?一個美麗的傳奇,一個凄涼的青冢。如果說斜陽只是一個人的心事,那它不會留下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為斜陽照徹古今,見證江山更迭。劉長卿面對金陵城,想起惆悵南朝事,寫下了“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币粋€王朝的興衰,與斜陽的光芒、寒磬的聲音、長江的流水勾連在一起。斜陽曾經(jīng)探望過多少人,見證過多少事?劉禹錫在《烏衣巷》中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今天,那些野草閑花都融入了夕陽晚照中,春天里燕子飛來,它們落腳的地方,當(dāng)年的華麗樓閣,如今卻變成了尋常百姓人家。真正的驚心動魄不是風(fēng)云突變的瞬間,而是再大的輝煌也終將歸于平淡。殘陽照徹人生,每個人在黃昏落照之中都有自己的感受,也許殘陽如血,永遠(yuǎn)映照在興衰交跌的關(guān)隘之上,永遠(yuǎn)照徹人們的心事。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60504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