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熱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12:50:08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熱門16篇)
時間:2023-11-24 12:50:08     小編:筆舞

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學生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在編寫教案時,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的活躍度。教案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經(jīng)驗的傳承和提高。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一

1、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2、通過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詩歌的真情,進而拉近學生與詩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在喜歡的基礎上多寫寫新詩。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詩歌的真情。

誦讀、提問、講解、創(chuàng)設情境。

一課時。

1、設計理由: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

2、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適當介紹詩人。徐志摩,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1、抒情詩。

2、目的是從這個問題切入到下一個問題。

2、“金柳”“新娘”就是賦予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發(fā)揮想象,我們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來,詩人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薄捌G影”是什么?請同學們想象美麗的影子,蕩漾是怎么樣的一種情愫?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體驗這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

4、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小節(jié)。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蕩——漾”的味道來。

1、請一位同學先朗讀,適時引導其回答。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變得強烈了?“我甘心變成一條水草!”

3、請同學們想象“青荇”在招搖,“水草”在柔波里招搖,與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組合成一幅怎么樣的畫面?這樣的寫作叫做“繪畫美”。

4、請同學們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甘心”二字飽含的幸福感。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這里的“虹”原來是“彩虹似的夢”。

2、詩人的“彩虹似的夢”實現(xiàn)了嗎?沒有,被“揉碎”了。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踐,自己的夢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樣?引導學生體驗詩人此時的傷感。

3、請一位同學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揉碎”的傷感和“彩虹似的夢”的無奈。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lián)沃L篙的感覺,向前,向更深處漫溯,忘記了時間,撐到星輝斑斕的時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與美”。

2、請一位學生朗讀,指導其讀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1、詩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夢,因為要離別了。詩人寫了“笙簫”,修飾詞是“別離的”,詩人此時是憂愁的。

2、詩人寫了“夏蟲”,修飾詞是“沉默”,為何詩人要沉默?

首先,夏蟲也不堪離別的愁緒,故“沉默”了,不再“歡叫”了。其次,詩人希望離別的方式是靜悄悄的,恰如詩人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的`。

3、那詩人為何在開頭和結尾采取同樣的形式呢?有何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特殊形式,回環(huán)往復會使詩歌有音樂美,感情濃厚。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二

一、反復朗誦,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韻律,從而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二、訓練學生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咀嚼品味詩歌意境美。

三、訓練閱讀,讀出一定的詩味,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學設想:這首詩語言華麗輕盈,章法,音韻柔美和諧,在形式美方面達到很高的水準,如有條件,可播放有關康橋大學的風光片,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使學生能夠在詩意的氛圍中充分感受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由《人間四月天》將學生帶入徐志摩的話題中,讓學生講述對他的了解,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如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主張等。

1、誦讀課文。教師做出提示: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應讀出委婉細致的感情。在朗讀時,注意讀出輕盈的節(jié)奏。

2、教師范讀,學生模仿。

3、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感知詩歌的內容。

(1)、提問:根據(jù)背景資料,你認為這首詩主要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明確:對康橋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2)、提問:詩人在離別時,寫了康橋的哪些風光?你能概括出幾幅畫面?

明確:有岸邊的柳樹、康河的水草、榆樹下的清潭。

(3)、提問:詩人告別時,作了哪些動作?

明確:招手、尋夢、放歌、沉默。

1、第一節(jié),連用了三個輕輕的,向西天的云彩告別,給全詩定下了抒情基調。既有難舍難離的真情,又有淡淡的無奈與感傷。

3、第三節(jié),寫了康河的水草,綠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搖,愜意平靜。并有向詩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不僅物我合一,而且表達了詩人對康河的永久戀情,愿意永遠流在康河,生于斯,長于斯。

4、第四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五彩斑瀾,浮藻間好像沉淀著彩虹做的夢境,融情入景,將人帶入夢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節(jié),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在流連忘返的觀景過程中,詩人似乎已經(jīng)忘了他即將要離開,撐著長篙去尋找那彩虹似的夢。到晚上歸來時,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樂的情緒達到頂點。

6、第六節(jié),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情緒低落下來,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離別的傷感的笙簫,詩境恢復寂然,連夏蟲好像也體會到離別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充滿了無法化解的離愁別緒,將詩人深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極致。

7、第七節(jié),與開頭呼應,詩人是那樣的不舍得離去,卻不帶走一片云彩,不愿驚動心愛的康橋,不舍得讓康橋與我一同傷感。這一節(jié)不是對第一節(jié)的簡單重復,而是更另覺悟,眷戀,同時也有一種灑脫的意味。

附:板書設計。

離別康橋的情景作別云彩分、淡淡的無奈和傷感。

(靜)。

河畔的金柳。

(比喻、移就)。

(戀)康河的水草。

(樂)拜倫潭。

(往昔夢想)。

尋夢。

(快樂極點)。

(哀、靜)。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三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云飄逸?!拜p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眱?yōu)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jīng)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tǒng)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鐘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痹娙说倪@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xiàn),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該說是快樂并痛苦著的。快樂的是可以在康橋尋夢,尋找青春、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郁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敝胤倒实兀拔业那啻盒▲B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背景簡介。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寧縣一個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讀商科以繼承父業(yè)。但是徐志摩在美國與英國求學期間,卻對文學尤其是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兩次去歐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國、法國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萬千、浮想聯(lián)翩。

康橋,即英國劍橋大學的所在地劍橋,是徐志摩“最心愛的”地方。他專門為劍橋寫過三篇詩文。早期的詩《康橋,再會罷》,是作者熱戀時的留別之作。1925年游歐發(fā)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是闊別后深情地回憶?!对賱e康橋》則是詩人1928年英國講學歸來后第三次對劍橋傾訴衷腸。

1928年,胡適、徐志摩、張君勵等人組織發(fā)起的“新月社”所主辦的《新月》雜志創(chuàng)刊,由徐志摩任主編。該雜志主張與現(xiàn)實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進行“純”文學的創(chuàng)作,曾受到魯迅等人的批評。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詩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其中有《再別康橋》、《秋蟲》等41首詩。在該詩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顧自己這一時期的生活和心態(tài):“最近幾年,有時候自己想著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過去,內心竟可以一無消息,不透一點光,不見一點亮,不見紋絲的動?!薄白罱@幾年生活不僅是極平凡,簡直是到了枯窘的深處,跟著詩的產量也盡‘向瘦小里耗’。”這正是徐志摩寫作《再別康橋》時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心態(tài)與他思想的變化密切相關。在北伐的凱歌聲中,徐志摩來到上海,曾興奮過一陣。他對蔣介石政權寄以希望,還寫過幾篇非議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文。但很快地,他便對蔣介石的專制統(tǒng)治失望了。他長期以來所主張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現(xiàn)代啟蒙主義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時的現(xiàn)代民主政治,與他所目睹的軍閥混戰(zhàn)、封建勢力猖獗、民不聊生的當時中國現(xiàn)狀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內心苦悶與憂傷干也由此而起。

聞一多曾在詩歌理論方面提出過著名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的美學主張,并在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中加以探索與求證。作為聞一多的老朋友,徐志摩贊同這一主張。他認為,“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jié)的勻整與流動”,以此與聞一多的倡導相呼應。他這種詩歌藝術方面的主張與追求,在《再別康橋》中有突出的表現(xiàn)。

內容評述。

全詩共寫了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寫康橋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軟泥上的清荇、榆蔭下的一譚,構成了一幅寧靜、秀美的大自然的畫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橋美得如同“西天的云彩”。事實上,康橋的自然景觀固然美,但并非天下第一、舉世無雙。這種景色在英國、在歐洲、在中國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么詩人為什么會有獨鐘、深深眷戀呢?恐怕有兩個原因。第一,康橋之美是與詩人在此生活過的美好青春回憶交融在一起的,并因詩人必須離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價值。第二,康橋是英國劍橋大學所在地,自然景觀因人文氛圍而更顯其美。因此,詩人描畫的自然美的背后有知識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撐。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康橋在詩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是詩人信念與理想的象征??傊禈蛑啦荒軉螐淖匀痪拔锏目陀^方面去理解,他應該是客觀景物與詩人個人經(jīng)歷、主觀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種契合。

其次是寫出了詩人的心緒之亂。在平和舒緩的抒情基調中,詩人的內心世界其實是不平靜的,甚至是多種感情因素混合與交織的,難以彌平現(xiàn)實和夢想之間的沖突。當然,這種紛亂的思緒在詩中的表現(xiàn)是通過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語言含蓄的表達的。“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逼G影的形象是變幻不定的,心頭的感覺是波動蕩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靜?!笆翘焐虾?,揉碎在浮萍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辈屎缡窃娙恕袄硐搿奔础皦簟钡南笳鳎贡弧叭嗨椤痹凇俺恋怼?,這是詩人心緒之亂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寫照。結合詩人對中國現(xiàn)狀的不滿、反感與消沉的思想情緒,可以體察到他那種熱情衰退、理想幻滅、愁思欲罷不能、情懷欲舒難展的心緒。

再次是寫離別之悵,康橋曾寄托著詩人多少美好的回憶,多少甜蜜的夢想,多少青春的歲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問中所說的:“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種甜蜜的洗禮,……我敢說的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界是康橋幫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币痪湓?,康橋是詩人知識啟蒙和精神承認的地方。由此,再別康橋,那種惆悵迷惘之感,那種孤寂凄然之情,油然萌動于其心而難以解脫。所以,“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個曾有過熱血沸騰之時的戰(zhàn)士,曾在“五四”的戰(zhàn)旗下宣傳過西方人道主義原則、主張個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擊過封建軍閥統(tǒng)治、吐露過對勞動大眾的情感和對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詩人,在信仰難以實現(xiàn)、挫折接踵而來的階段,那和布爾喬亞的軟弱性的暴露,那種知識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緒的萌動,人們是可以體會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別、眷戀與追憶之中,嘆息著對中國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夢的破碎的悲觀,這正是《再別康橋》中貫穿始終的情調。

藝術賞析。

繪畫感與意境美是本詩的最大特色。詩中意象眾多,皆鮮明艷麗?!拔铩迸c“我”、情與景和諧互滲,創(chuàng)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謂意境,即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思融合而成的藝術境界。詩人為了創(chuàng)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強調了描寫上的形象性與畫面感。詩中的夕陽、星輝、波光、艷影、榆蔭等突出了光線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強烈的色彩感,招搖、揉碎、蕩漾、漫溯等又呈現(xiàn)出意象的動感。詩中每一節(jié)都是一幅畫,組合在一起則是整體和諧的藝術空間。詩人在追求繪畫美的同時還出色地把“我”與“康橋”糅合在一起敘寫。“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痹谶@里,“我”的依依惜別的形象始終在康橋的風姿中佇立?!皩?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笨禈虻牟ü馄G影也無時無刻不印在“我”的心中。這種將寫景與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無分離造作之感的技巧,營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滲的氛圍,達成含蓄沖淡、柔美婉約的古典式意境。

本詩的比喻奇異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動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徐志摩曾說過;“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優(yōu)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沒了你的靈性?!边@話道出了詩人為何一再在本詩中運用比喻手法的原委。詩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為物,以表達自己對康橋的依戀之情,如“我”與康橋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閃閃的康河。這些比喻因緣而起、隨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眾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來的想象性聯(lián)系又給人新鮮感。此外,“河畔的金柳”與“夕陽中的新娘”,“悄悄”與“別離的笙蕭”,他們之間的比喻關系卻喚起陌生化的新鮮審美感覺,不落俗套且貼切自然。就比喻而言,過有陌生化顯示詩人的創(chuàng)造力,但卻造成喻意晦澀難懂;過于熟悉化固然能明白易懂,但一個好比喻被反復使用后也會喪失審美的新鮮感。本詩的比喻多處于陌生與熟悉之間,這是最佳的審美臨界點。本詩的象征性意象也值得注意。所謂“象征”,通常是指甲事物按時乙事物,甲事物因具有審美的感性特征而被注意,乙事物則不在文本中出現(xiàn)而須讀者體味、索解。這也就是修辭學上的借喻或隱喻手法。本詩中,“西天中的云彩”既是描述性意象又是象征性意象,暗示著西方社會和西方文化的色彩絢麗?!安屎缢频膲簟保屎缣幱谙胂蠖茄矍皩嵕?,夢是含義豐富的意象,整個意象組合的隱喻內涵則是詩人的理想與愿望。

聞一多主張的建筑美和音樂美在詩中也有獨到的體現(xiàn)?!敖ㄖ馈逼鋵嵤潜扔餍哉f法,意詩行排列相識的整齊勻稱。本詩共有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六至八字,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頭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著是“建筑美”詩歌實驗的一種標本。音樂沒是指詩歌節(jié)奏的勻整和韻律的和諧。本詩每行基本上都保持三個音節(jié),即有三個停頓(三個章節(jié)之間的小停頓和一行詩結束后的稍長停頓),形成全詩的統(tǒng)一節(jié)奏。詩中的第二、四行押韻,每節(jié)詩自換一韻,具有一種抒情小調似的旋律感,與全詩輕柔的情感基調相吻合。第一節(jié)與最后一節(jié)詩在內容上呼應,在形式上對稱,在韻律上合拍,給人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的旋律美感。

集評。

這首詩籠罩著一種寂靜的氣氛。繪幽靜之景色,狀寧謐之心境。在詩的末尾,詩人想象自己撐一支長篙,向遠方草色深處漫游,迎著和風,沐著星輝,真是連缺乏音樂靈感的人也會禁不住放聲歌唱,可是詩中的思想隨即逆轉:“但我不能放歌”,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更是特意將“笙簫”和“悄悄”、“夏蟲”和“沉默”這無法調和的事物連接起來,意在表明詩人離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則將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孫琴安、戴達《〈再別康橋〉鑒賞》)。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四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注:寫于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

徐志摩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自陳道:在24歲以前, 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 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保ā段鼰熍c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第1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 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2節(jié)至第6節(jié),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此時的沉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詈笠还?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huán)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盤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云彩呢?全詩一氣呵成,蕩氣回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保ā蹲返啃熘灸Α罚┕嫒绱?,那么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jié)(internal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澈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梢哉f,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五

《再別康橋》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禈?,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fā)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对賱e康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

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邊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詩人為離別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詩中的意象獨具特色。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新優(yōu)美的意境。

這首詩像一首蕭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六七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七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樹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都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xiàn)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六

《再別康橋》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禈颍从膭虼髮W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fā)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对賱e康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

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邊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詩人為離別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詩中的意象獨具特色。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新優(yōu)美的意境。

這首詩像一首蕭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六七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七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樹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都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xiàn)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七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928.11.6中國海上。

注:寫于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

賞析: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保ā段鼰熍c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梢哉f,“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人物介紹: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冰心。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fā)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xiàn)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jié),每節(jié)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xiàn)代化的建筑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jié)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xiàn)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八

《再別康橋》原是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描述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雋永。后被后人改編成同名歌曲、對聯(lián)翻唱。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詩的興味遠不如對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梢哉f,“再別康橋”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云飄逸。“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眱?yōu)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jīng)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tǒng)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鐘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痹娙说倪@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xiàn),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該說是快樂并痛苦著的??鞓返氖强梢栽诳禈驅?,尋找青春、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郁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敝胤倒实?,“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九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致。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對象,采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詩的第一節(jié):“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毙形目此茷⒚?,實則是無奈與惆悵:詩人知道,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經(jīng)的夢想,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實濁的眷戀與憂愁。往下,詩人運用比喻,將金柳看成是蕩漾自己心頭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條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冶。第四節(jié)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還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開闊而悠遠,正如詩人那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愁情。那絢爛如虹的夢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間詩人輕輕地吟哦也許正是對往日康橋理想的一種悼念?情感在每一個意境中不斷升華至高-潮。如果說詩的前四節(jié)描寫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節(jié)則回憶人的活動。詩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長蒿漫溯,在康橋尋夢的情景,那時的自己是怎樣的意氣風發(fā)啊,現(xiàn)實中的詩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為要離別,因為離別時是滿心的不舍與惆悵。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如一張拉滿弦的弓,箭未離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搶了去,那淡淡的思緒曾有瞬間的高漲,但這高漲又在瞬間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呼應了開頭。詩作的情緒線索是:淡淡的哀傷——逐漸升華——高漲瞬間——回復淡淡的哀傷,在這樣的線索中,整首詩情與景渾然一體。而詩人構思之精妙體現(xiàn)于取裁的巧妙。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走了”詩的結尾:“悄悄地,我走了”兩個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說明詩人截取的是“走”這一瞬間,而并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恒。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風平浪靜,踏上歸國的船只,行駛在浩瀚的大海上。這時候徐志摩會想些什么呢?

畢竟那是他曾留學的康橋,留下了他美好的回憶。在夕陽下,他走在河畔,看著那柔情似水的柳樹,似乎如同夕陽中的新娘,望著水中的倒影,蕩漾在心頭。在徐志摩眼中那康橋的柳樹是如此嬌媚,而那柔波里的水草又是如此動人,那康橋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在那里徐志摩又留下了七彩的夢。不遠萬里踏上征途,到康橋留學,為的就是學有所成,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奔赴康橋后,卻發(fā)現(xiàn)康橋如同夢幻一般美麗,“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康橋的一切事物就連那榆蔭下的一潭,都沉淀著作者彩虹般的夢??梢娮髡邔禈蚴乔橛歇氱姟?/p>

但作者此刻不是奔赴康橋,而是遠離它,帶著對康橋美好的夢,漸漸離去,回首康橋,漸漸遠去。美好的夢,輪廓漸漸模糊,只變成了一點,便也不久消去?;叵肫鹪诳禈蚨冗^的那段美好時光,現(xiàn)在卻要驟然遠去,留下的是無比的惋惜和憂愁。

或許作者不是為了寫愁,只是為了安慰自己,留下紀念而寫下這首詩。但從文中卻表現(xiàn)出那樣的灑脫和寬廣的境界。揮手作別,那是作者的不舍?!皳]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又是何等灑脫,沒有兒女情長,沒有淚沾衣裳,有的只是揮手告別云彩的瀟灑與自然。

懷著憂愁,卻能表現(xiàn)出瀟灑與風度,憂愁不能占據(jù)整個心靈,是因為心境開闊,便能容納憂愁。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十

這首詩藝術特色鮮明,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人善于從生活中捕捉鮮活、富有個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詩人的情感與想象,構成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從而營造了優(yōu)美、明麗的意境。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艷影,還有那軟泥上的青荇……各種物象相映成趣,無不浸透著詩人對康橋的無限深情。尤其詩人的比喻獨特而又貼切,手法巧妙,使情與景水乳交融,豐富了詩歌內涵,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本詩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詩歌語言清瑩流麗,音節(jié)抑揚合度,節(jié)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可以說是“三美”俱備,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堪稱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另:詩人在數(shù)年之后,來到康橋,依然能夠讓我們體會到他心中對康橋永遠不能淡忘的情懷,即使是“再別”!全詩的感情基調:“輕輕的”、“悄悄的”,淡柔而綿長深摯的,有節(jié)制的,但時不時又激情噴薄的。全詩的修辭手法也要注意一下:比如兩個暗喻。詩人為什么要“輕輕的”、“悄悄的”,詩人為什么要選擇“沉默”,這難道反映詩人對康橋的感情的.不深,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么,它們反映出詩人對康橋怎樣的感情呢?抒情,離不開藝術手法。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十一

詩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jīng)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寫作背景:

《再別康橋》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fā)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对賱e康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賞析:

在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里混了半年,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認識了英國著名作家狄更生先生,狄更生先生是劍橋大學王家學院的評議員,幫助徐志摩在劍橋大學謀取了一個特別生的資格,可以隨意聽課。從此,徐志摩就開始了在康橋求學的一年生涯。

多年以后(1926年),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這樣評價他這一年的求學生涯:“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說也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雖則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時期)?!弊匀?源于康橋的秀麗的天然景色;愉快,源于康橋豐富多彩的學生生活;痛苦,則源于詩人在康橋的一段感情經(jīng)歷。

在康橋,徐志摩遇到了他一生中至關重要的女子--林徽因。林徽因是北洋軍閥政府民政部長林長民的女兒,當時隨父在英國旅行。徐志摩在拜訪林長民的時候與林徽因結識。林徽因當時雖然只有十五六歲,卻是一個見識廣博、談吐不俗的小才女。她經(jīng)常隨父出入英國上流社會,結識了一大批文藝界的人士,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也很高。徐志摩對她一見傾心,深深地愛上了她。

可是徐志摩在出國留學之前,就已經(jīng)奉父母之命,在海寧老家和寶山首富張家的女兒張幼儀結婚,并且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兒子。張幼儀赴英陪讀,林徽因了解了真相以后,決定和徐志摩分手,很快隨父回國。張幼儀在得知丈夫離情別戀以后,提出離婚的要求。徐志摩不顧家人和好友的反對,在德國和妻子離婚。之后回到康橋繼續(xù)求學,過著“單獨”的生活。所以,康橋既是徐志摩愛之信仰萌發(fā)的地方,又是他愛之信仰破碎的地方。

徐志摩在美國留學期間,顯然就已經(jīng)播下了自由的火種,否則斷然不會違抗父命,放棄哥倫比亞大博士銜的誘惑,遠赴英國追隨羅素。羅素雖然沒有追到,但是徐志摩并沒有白來,一年的劍橋生涯,讓徐志摩廣泛閱讀了英國文學,尤其深受當時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和唯美主義思潮的影響;通過林氏父女的關系,徐志摩還廣泛接觸到英國上層社會,尤其是文藝界人士。徐志摩更加深入地領會了自由的真諦。所以,康橋是徐志摩自由信仰飛揚的地方。他勇于追求真愛的執(zhí)著精神,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徐志摩才會大聲地喊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他對康橋的無比熱愛之情,我想主要是源于此??禈蚴且粋€美麗的地方。起初徐志摩并沒有“發(fā)見”。當他有機會真正接觸到康橋生活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康橋給他的人生簡直就是注入了一汪清泉。詩中作者對“金柳”、“青荇”和“清泉”的描寫,只不過是九牛一毛。對徐志摩最大的莫過于康河。用徐志摩自己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的話描述就是,“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薄吧舷潞臃纸缣幱幸粋€壩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jīng)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詩人絲毫也不掩飾他對康橋的喜愛。他曾經(jīng)在《吸煙與文化》一文中寫道:“我的眼光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彼钥梢哉f,康橋是詩人美之信仰蘊積的地方。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尋夢,也就是尋找人生的美好理想,也就是胡適所說的“單純信仰”,詩人在康橋沒有找到的,還可以在人生道路上繼續(xù)追尋。但是康橋對詩人而言,永遠是開啟性靈的精神家園,永遠是孕育他的胚胎。1928年,再婚兩年的徐志摩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陷入“圍城”之中,他的妻子陸小曼再現(xiàn)交際花本色,花銷很大。徐志摩三地兼課,四處奔波,十分狼狽。徐志摩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為此,他選擇了逃避,1928年5月,徐志摩做了一次為期半年的環(huán)球旅行。在歸來的南中國海上,最令他難忘的就是母??禈颉?1月6日,徐志摩站在船頭上,很自然地吟誦出,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更多。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十二

1928年的深秋,詩人徐志摩在再度游歷英國后乘海輪歸國,在茫茫的大海上,他回想此次游歷的感受,不禁詩情勃發(fā),寫下了名篇《再別康橋》??禈颍裢ㄗg劍橋,是英國學術、文化、風景勝地。正如徐志摩當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羅倫薩譯為很有色彩和質感的翡冷翠一樣,康橋這個兼有意譯的音譯也包含有這樣的意思,即安樂的橋,壯美的橋。詩人對康橋有著特別的情感,他曾經(jīng)一再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他的由康橋培養(yǎng)起來的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卻被軍閥混戰(zhàn)時代中國的殘酷現(xiàn)實撞得粉碎,因此,當他再訪英倫之時,便只能獨自“尋夢”了。在這首詩里,詩人以纏綿凄惋的筆調,抒寫了自己對夕陽中的康橋的無限留戀和依依惜別的'心情,極其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橋理想”的幻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動人。徐志摩敏銳地抓住了“金柳”“波光”“青荇”“星輝”等具體而生動的形象,勾勒出無比美麗的康河晚景。夕陽把柳樹染成金黃色,又將其艷麗的樹影投于康河中;軟泥上的青荇,在柔波里輕輕招搖,這倩影就在目前又似在夢中,它引導著詩人對過往作更加浪漫的遐想:“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比欢?,遐思卻為現(xiàn)實的“離別”所警醒:景色依舊,人事全非,那些纏綿的理想,可望而不可即,尋夢尋來的是離別的憂傷和悵惘。這感傷情緒隨即感染了康橋,夏蟲和康橋沉默,詩人也化做那“悄悄”的洞簫,于是相對無語,一片沉寂。作者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匯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耐人尋味的意境。

在藝術形式上,全詩分為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詩行作有規(guī)律的錯落排列,整齊而不板滯,活潑而又有度。這首詩不但有聞一多所提倡的建筑美,而且具有音樂美。全詩大體上每行三頓,每節(jié)一韻,隨節(jié)轉換,再加上采用復沓句式,不但朗讀起來抑揚頓挫,而且聲調回環(huán)往復,宛轉流利,具有一種輕盈柔和的格調和動態(tài)的美感。非常適合表達作者“尋夢”的心情和“悄悄”的離別氣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十三

《再別康橋》是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十四

徐志摩是著名的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翱禈蚯榻Y”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再別康橋》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去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面對洶涌的大海了遼闊的天空,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輕輕的合上書本,我的思緒卻仍沒從柔緩的情節(jié),以及深深的回憶中走出。徐志摩在《再別康橋》的舊事,好似一場夢,夾雜了許多淚水和歡笑。我童年的回憶也絲毫不比他遜色呀!細細回憶,童年的時光總是那么快樂——第一次“咿咿呀呀”學語,第一次去,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考一百分,第一次……那么多的第一次,那么多的記憶,記憶就算隨風飄散,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給予我的關愛,永遠埋藏在我記憶的深處。童年已經(jīng)漸漸遠去,現(xiàn)在,我長成了一個充滿理想的少年,祖國美好的未來,還等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呢!我想徐志摩也就是這樣想的。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我喜歡這首小詩,寧靜而又深沉。我想:我們這代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從現(xiàn)在起,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將來才能為國家、社會做更多一些有意義的事。

暑假,悠閑中重拾徐志摩詩集,真的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情感的釋放,一種靈魂的洗滌,特別是那首《再別康橋》?!翱禈颉钡那逍碌牛翱禈颉钡拿纴雒缞J,飽醮深情的志摩以無限的眷戀,描繪的是一個令人神馳心往的清幽家園。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摯愛。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這樸實無華的句子,帶給人的是一種飄逸灑脫的感受。別具一格的用詞,使詩的意境更為精妙地體現(xiàn),貼切而生動三個輕柔的動作加上“輕輕地,輕輕地,輕輕地”,詩中淡雅的憂傷像毛毛細雨,潤物細無聲地滲透人的心肺。

再讀《別了康橋》,開頭的幾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攝了去。感懷著它給我的清幽的美和傷感的情緒。詩人的才情,詩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飄來的楊絮,平素中夾著深蘊,渾然天成。在你隨心所欲中體味它的空靈、輕快。作者對劍橋大學的愛,對那讀書生活的印象,揮之不去,縈縈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達?這就莫過于康河了?!澳呛优系慕鹆?,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康河周圍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發(fā)泄的寄托物。正因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連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還情愿做水草。寫到這里詩人心頭“蕩漾”起了一陣陣不可抑制的柔情?!败浤嗌系那嘬簦陀偷脑谒渍袚u?!痹娙伺炫鹊母星?,在此達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永留在他心愛的康河。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處的那一潭水,不再僅僅是一潭水,而是詩人美好情懷的溶合物。是斑斕多彩的,是有豐富內涵的?!皩?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倍嗝疵篮玫囊庀?,多么炙熱的表白?!暗也荒芊鸥?,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現(xiàn)實與夢想,現(xiàn)在與過去,已如過眼煙云,飄然而逝?!拔摇睒O力的追懷,“我”想擁有那爛漫、甜蜜的生活。然而,當年的快樂、歡欣如今卻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來了。早期熱烈的羅曼蒂克,如今已變成了輕煙籠罩般的傷感。不用送行,不用灑淚告別,甚至也“不帶走一片云彩,”只是“輕輕的來,”“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將永遠在詩人的心胸里長存,詩人的靈魂早已經(jīng)和康橋融為一體了。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十五

《再別康橋》是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篇十六

徐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詩社成員。曾經(jīng)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yè),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jīng)濟系。19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jīng)活躍一時并有一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他的思想、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的面貌,發(fā)展的趨勢,都說明他是個布爾喬亞詩人。他的思想的發(fā)展變化,他的創(chuàng)作前后期的不同狀況,是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關聯(lián)著的。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人們看待徐志摩及其創(chuàng)作總是把他與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認定他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稱他為新月派的“盟主”,這是因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fā)生著密切的關系,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征。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國新詩發(fā)展史上曾經(jīng)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為新詩的發(fā)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他的詩歌有著相當鮮明的獨特風格,有一定的藝術技巧。

作為那個時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他與張幼儀的婚姻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他與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噓,他與陸小曼的婚姻熱烈而深情,卻又坎坷多舛。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62427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