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匯總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16:04:1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匯總20篇)
時間:2023-11-24 16:04:11     小編:ZS文王

教案可以促進教師對教學目標和方法的思考和規(guī)劃。教案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掌握好教案的編寫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一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求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談話:出示長方體,如果想把這件禮物包裝一下,你覺得需要知道什么?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這就叫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板書: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師:要求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你覺得要知道什么?

教師出示長方體透視圖。

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面與面有什么特點?

說說各個面的長與寬。

提問: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想一想,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先算出哪些面積?

出示例1。

學生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提問:求這個木箱的表面積是多少實際就是求什么?(六個面的面積)。

那我們可以怎么想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問:8×5×2、8×4×2、5×4×2分別求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邊在算式下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接著,讓學生檢查一下?有沒有漏算或者重復計算的面,然后讓學將完成例題。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學討論,解答。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算式:(8×5+8×4+5×4)×2。

提問:問什么先算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以2?

學生用以長方體教具演示幫助學生回答,然后,將黑板上的原長方體的展開圖的前、下、右面裁下,與左、上、后面進行重疊,幫助學生弄清道理。

提問: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積,然后再加起來。第二種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積再乘以2。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根據(jù)乘法分配律變成的。)。

提問:哪一種方法更簡便?(第二種)。

教師: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最關(guān)鍵的事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

完成練一練第1題。

你還有什么方法?如果有兩個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個面都是一樣的。

獨立完成試一試,說說立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完成練一練。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guān)鍵是要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

作業(yè)本。

2、一個長方體的上下兩個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積是224平方厘米,正好能截成體積相等的三個立方體,每個立方體的表面積是()平方厘米。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二

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對學生的面),說明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個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再用手摸一下左邊的面,說它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積。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6個面。

教師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摸一遍,說明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請學生拿著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盒子也摸一摸,同時兩人一組相互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討論。(把六個面展開放在一個平面上。)。

教師演示:把長方體盒子、正方體盒子展開,剪去接頭粘接處,貼在黑板上。也請每位同學把自己準備的長、正方體盒子的表面展開鋪在課桌上。

學生四人一組邊操作邊討論后歸納:

請同學用自己的展開圖練習找各面的長寬。然后再請一兩位同學上講臺,指出黑板上展開圖中相等的面和對應的長和寬。

教師:我們再從立體圖形上看一看。(用電腦動畫軟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圖像要驗證相對的面相等,展示每個面對應的長和寬。)。

學生討論后歸納,老師板書:

上下面:長×寬×2。

前后面:長×高×2。

左右面:高×寬×2。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或?qū)W生板書,同時其余同學填書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紙板。

練一練:(投影片)一個長方體長4米,寬3米,高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三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著名數(shù)學家波利亞)在這個案例中,從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出發(fā),通過實物、教具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給學生充分觀察和實際操作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生產(chǎn)實踐,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興趣,這是新大綱中所強調(diào)的。

教師遵循了新大綱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探索新知識的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將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實東西,使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對知識的思考與實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動促思。

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jié)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方法,并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多種算法的交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我們深刻體會到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包辦代替,努力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空間,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和感受了知識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意義和計算方法,并且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建立了自信心,激發(fā)了求知欲,獲得了成功得體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四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求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談話:出示長方體,如果想把這件禮物包裝一下,你覺得需要知道什么?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這就叫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板書: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師:要求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你覺得要知道什么?

1、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出示長方體透視圖。

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面與面有什么特點?

說說各個面的長與寬。

提問: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想一想,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先算出哪些面積?

出示例1

學生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提問:求這個木箱的表面積是多少實際就是求什么?(六個面的面積)

那我們可以怎么想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問:8×5×2、8×4×2、5×4×2分別求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邊在算式下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接著,讓學生檢查一下?有沒有漏算或者重復計算的面,然后讓學將完成例題。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學討論,解答。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算式:(8×5+8×4+5×4)×2。

提問:問什么先算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以2?

學生用以長方體教具演示幫助學生回答,然后,將黑板上的原長方體的展開圖的前、下、右面裁下,與左、上、后面進行重疊,幫助學生弄清道理。

提問: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積,然后再加起來。第二種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積再乘以2。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根據(jù)乘法分配律變成的。)

提問:哪一種方法更簡便?(第二種)

教師: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最關(guān)鍵的事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

完成練一練第1題。

你還有什么方法?如果有兩個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個面都是一樣的。

2、立方體表面積計算

獨立完成試一試,說說立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完成練一練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guān)鍵是要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

作業(yè)本

2、一個長方體的上下兩個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積是224平方厘米,正好能截成體積相等的三個立方體,每個立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五

教材第23~24頁,以及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一、復習導入。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jié)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六

投影出示練習六第l題。

解答練習六第2題,步驟同第1題。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往往不是算長方體的每一個面的面積,而是需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出示例3。

學生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讓學生看第25頁例1下面的“想”,并填好空。然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6×5×2+6×4×2+5×4×2+6×4。

提問:6×5×2、6×4×2、5×4×2分別求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邊在算式下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接著,讓學生檢查一下,有沒有漏算或者重復計算的面,然后讓學將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填在書上。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學討論,解答。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算式:(6×5+6×4+5×4)×2。

提問:問什么先算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以2?

學生用以長方體教具演示幫助學生回答,然后,將黑板上的原長方體的展開圖的前、下、右面裁下,與左、上、后面進行重疊,幫助學生弄清道理。

提問: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算出上、下面的面積和,然后再加起來。第二種方法,實現(xiàn)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積再乘以2。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根據(jù)乘法分配律變成的。)。

提問:哪一種方法更漸變?(第二種)。

前左下。

的寬找錯了)。

接著,教師小結(jié):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最關(guān)鍵的事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

三、課堂練習。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然后匯報解法,并說出思考過程。

四、全課總結(jié)。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guān)鍵是要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第3、4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七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jié)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結(jié)合實際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2.通過練習、操作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與求知欲。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生活實際,對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進行正確的判斷。

教學難點: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且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請大家試著解決下面的兩個問題。(出示課件)。

1.做一個長8厘米,寬6厘米,高5厘米的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

2.一個棱長和為180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師:通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就是計算出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但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只需要計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積之和,這就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思考了。

二、新課講授。

1.教材25頁第5題。

(2)學生讀題,看圖,理解題意。

(3)“上下面不貼”說明什么?(說明只需要計算4個面的面積,上下兩個面不計算)。

(4)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5)集體交流反饋。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cm2)。

答: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頁第8題。

(1)課件出示教材26頁第8題圖片及文字:一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棱長3dm,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魚缸的上面沒有蓋)。

(2)學生讀題,看圖,理解題意。

(3)提問“魚缸的上面沒有蓋”說明什么?(說明只需計算正方體5個面的面積之和)。

(4)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dm2)。

答: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26頁練習六第9、10題。

四、課堂小結(jié)。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八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jié)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九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

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課件。

一、復習導入。

2、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怎樣求?

二、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26頁第11~13題。

1、第11題。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482.4元。

2、第12題。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紅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m2,涂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m2。

3、第13題。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后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小結(jié):截完后,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于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三、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四、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jié)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一

說教材:

二)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1、知識與技能: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且會根據(jù)具體情況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guān)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的實際問題。(比如有五個面或四個面的長方體或正方體)。

2、過程與方法:

1)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在實際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或跟表面積有關(guān)的問題,如工業(yè)生產(chǎn)中需要的包裝盒,裝潢時對長方體或正方體進行外包裝,建筑時要粉刷墻壁等。

2)掌握知識的過程:情景引入,感知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必要性——分組討論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全班總結(jié)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選擇最優(yōu)方案——小組探討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自主練習,鞏固知識——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揚嘗試、合作的協(xié)調(diào)精神,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四)重難點的確立:

2、難點:根據(jù)給出的長方體的長或?qū)挻_定每個面的長和寬,這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現(xiàn)代數(shù)學理論認為,小學數(shù)學課應增加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依據(jù)本單元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主要運用復習引入法、情境教學法、啟發(fā)分析法動手操作法等進行教學。

教與學密不可分,教是為了更好地學。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如下學習方法:轉(zhuǎn)化遷移的方法、比較分析法、總結(jié)歸納法。

三、說教學流程:

(一)巧設情景,生活引入:

師:同學們,學校要給災區(qū)的小朋友捐款,并決定本周三在學校的操場上舉行募捐儀式??倓仗幍膭⒗蠋熞埔粋€象樣的募捐箱,他聽說我們正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guān)知識,所以請我們幫個忙。請你想一想我們該怎樣制呢?(生答)我們還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生答)總務處備有硬紙板,那我們該去領多少呢?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長方體的表面積。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學生在用學具進行操作性學習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主動操作、主動探索、主動思考。

1、引導學生展開上節(jié)可課制作的長方體,依次標明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使學生明確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就求這個長方體表面積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在學生的頭腦里建立起表面積的概念。

(1)引導學生動手量出長、寬、高,嘗試通過小組合作算出表面積,然后向全班匯報。

(2)小組討論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真正弄清楚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和寬有什么關(guān)系?教師有在關(guān)鍵處進行點撥、引導,突破這一難點問題。

3、募捐箱做好后,想找一些漂亮的紅紙貼一下箱子的外面,觀察一下哪些面需要裝飾?(上面和四周)那需要多少紅紙?(小組討論解決)。

通過這個例題的解決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時并不需要求出6個面的總面積,這時啟發(fā)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情況,(如木制的粉筆盒、煤箱子等)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4、師出示募捐箱的長寬高的具體數(shù)據(jù),分別求出需要多少硬紙板和紅紙。

6、交流。學生可能有按照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的。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最簡便,同時明確在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中為什么要乘6。

7、質(zhì)疑問難。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學到的知識通過應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1、書中的習題。通過有目的的基本練習、鞏固練習、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了一定技能技巧。

2、設計磁帶包裝。

1)單個包裝:同學們?yōu)橐粋€磁帶盒設計外包裝,并把設計方案填寫在設計表中。

2)兩盒包裝:兩盒一套有幾種擺放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種最省料,哪種最廢料。

3、課后實踐作業(yè):

1)按你喜歡的擺放的方式設計并制作兩盒一套的磁帶外包裝盒,并計算出至少要多少材料。如果你感興趣的話,還可以設計制作盒數(shù)更多的磁帶外包裝,下節(jié)課我們進行匯報交流和展示。

四、說教后反思:

學習本節(jié)課,如果學生在上節(jié)課會求指定的長方體的某個面的面積,學習本節(jié)課的時候問題不大。估計學習本節(jié)課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會有一定的困難,要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個別輔導,要多利用實物讓學生觀察,逐步建立起空間概念。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求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談話:出示長方體,如果想把這件禮物包裝一下,你覺得需要知道什么?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這就叫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板書: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師:要求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你覺得要知道什么?

二、新課教學。

教師出示長方體透視圖。

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面與面有什么特點?

說說各個面的長與寬。

提問: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想一想,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先算出哪些面積?

出示例1。

學生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提問:求這個木箱的表面積是多少實際就是求什么?(六個面的面積)。

那我們可以怎么想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問:8×5×2、8×4×2、5×4×2分別求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邊在算式下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接著,讓學生檢查一下?有沒有漏算或者重復計算的面,然后讓學將完成例題。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學討論,解答。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算式:(8×5+8×4+5×4)×2。

提問:問什么先算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以2?

學生用以長方體教具演示幫助學生回答,然后,將黑板上的原長方體的展開圖的前、下、右面裁下,與左、上、后面進行重疊,幫助學生弄清道理。

提問: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積,然后再加起來。第二種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積再乘以2。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根據(jù)乘法分配律變成的。)。

提問:哪一種方法更簡便?(第二種)。

教師小結(jié):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最關(guān)鍵的事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

完成練一練第1題。

你還有什么方法?如果有兩個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個面都是一樣的。

獨立完成試一試,說說立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三、課堂練習。

完成練一練。

四、全課總結(jié)。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guān)鍵是要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

五、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本。

六、課外延伸:

2、一個長方體的上下兩個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積是224平方厘米,正好能截成體積相等的三個立方體,每個立方體的表面積是()平方厘米。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三

(三)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可展開)、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1.口答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一般都是(),相對的面的()相等;

(2)正方體有()個面,它們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4)這是一個(),它的校長是()厘米,它的棱長之和是()厘米。

教師: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它們的表面都有6個面,今天就來研究它們表面的大小。(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對學生的面),說明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個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再用手摸一下左邊的面,說它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積。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6個面。

教師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摸一遍,說明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請學生拿著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盒子也摸一摸,同時兩人一組相互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討論。(把六個面展開放在一個平面上。)。

教師演示:把長方體盒子、正方體盒子展開,剪去接頭粘接處,貼在黑板上。也請每位同學把自己準備的長、正方體盒子的表面展開鋪在課桌上。

學生四人一組邊操作邊討論后歸納:

請同學用自己的展開圖練習找各面的長寬。然后再請一兩位同學上講臺,指出黑板上展開圖中相等的面和對應的長和寬。

教師:我們再從立體圖形上看一看。(用電腦動畫軟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圖像要驗證相對的面相等,展示每個面對應的長和寬。)。

學生討論后歸納,老師板書:

上下面:長×寬×2。

前后面:長×高×2。

左右面:高×寬×2。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或?qū)W生板書,同時其余同學填書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紙板。

練一練:(投影片)一個長方體長4米,寬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米2?(請幾位同學用投影片做,選作訂正樣題。)。

教師:如此題改為同樣尺寸的無蓋塑料盒求表面積如何辦?

學生:應該少算上邊的一面。列式:

學生:一個面的面積乘以6。

學生:棱長×棱長×6。

(2)試解下面的題。

請同學們填在書上,一位同學板書: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積是54厘米2。

教師:如果這個盒子沒有蓋子,做這個盒子要用多少紙板該如何列式?

學生:少一個面。列式:32×5。

教師:說表面積是指六個面,實際問題中有的不是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審題時要分清求的是哪幾個面的和。

(3)練習:課本p26做一做。(請兩位同學寫投影片,其余同學做本上。)。

用學生投影片集體訂正。

1.口答課本p27:1。

2.計算課本p27:2。(各請兩位同學用投影片寫,集體訂正。)。

3.口答。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長方體的三角棱分別叫它的長、寬、高。()。

(2)一個棱長4分米的正方體,求它的表面積的列式是42×6,結(jié)果是48分米2。()。

(3)用四個同樣大的正方體小木塊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比原來四個小正方體表面積的和小。()。

(四)課堂總結(jié)及課后作業(yè)?。

2.作業(yè)?:課本p27:3,4,5。

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每個面的面積計算是舊知識,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要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使學生準確地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六個面之間的位置、大小關(guān)系,進而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中,設計安排了學生實物操作,觀察平面圖、立體圖的動畫演示,其目的是讓學生的思維活動上兩個臺階,其一是由看實物到看立體圖,其二是由知道了長、寬、高就能想象出實物圖形,這樣既使學生在空間圖形的基礎上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又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jié)新課教學分為三部分。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四

片段一:

生1:我覺得長方體用的紙板多。因為它比這個正方體長。

生2:我覺得正方體用的紙板多。因為它比這個長方體高。

生3:我覺得這兩個紙盒用的紙板同樣多。因為長方體比正方體長,而正方體又比長方體高,所以就同樣多。

師:究竟怎樣才能得出正確結(jié)果呢?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辦?

生:我們應該分別計算出它們六個面的總面積。

生:邊指邊說,包括上下、左右和前后六個面。

反思:課的開始,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猜一猜”做一個長方體紙盒和正方體紙盒,哪個用的紙板較多的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較出來呢?”學生通過思考與交流,認識到“必須分別計算出六個面的總面積”,這樣設計能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使學生在自主的觀察中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片段二:

師:如果告訴我們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你能想辦法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嗎?(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

師:小組討論一下,借助手中的長方體,想辦法算出所求問題,并把結(jié)果寫在作業(yè)本上,并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小組活動,反饋交流。

師:這幾種方法都可以,你喜歡用哪一種就用哪一種。但在實際生活中還會遇到很多實際情況,我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計算表面積的方法。

反思:當學生急于想知道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訴學生或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推導出表面積的公式,就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因此,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索嘗試計算等,共同探索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學生自己主動參與了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片段三:

生1:正方體同長方體一樣都是六個面,而這六個面的面積是相等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認為正方體的表面積等于一個正方形的面積乘6。

生2: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相等,所以正方體的表面積等于棱長×棱長×6。

生:3×3×6,我用3×3求出正方體一個面的面積,再乘以6就求出6個面的總面積。

反思: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在長方體表面積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教師沒有講,而是把遷移類推的機會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類推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片段四:

53。

3

生1:(5×3+5×3+3×3)×2。

生2:5×3×4+3×3×2。

反思:學生學會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后,往往只會機械的進行計算,這是一個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使學生認識到這樣的長方體其中有四個面的面積是相等的,我們可以用更簡潔的方法來計算。培養(yǎng)了學生優(yōu)化思維的能力,促進課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五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建立表面積概念,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2.標出自帶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右面、上面的長和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師提問:什么叫做面積?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摸一遍)。

2、教師明確: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演示課件“長方體的表面積”】。

1.學生歸納:

上下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長和寬作為長和寬的;

前后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長和高作為長和寬的;

左右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高和寬作為長和寬的.。

2.教學例1.。

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

第一種解法: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六

教學難點:

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揭示課題。

同學們,學校利用這個假期同學們休息的時間,要對我們的教室進行從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進行了資料收集,收集的資料如下:

1.每個教室的長8米,寬5米,高3米;

2.每個教室要對四壁和屋頂進行粉刷;

3.每個教室門窗的面積共20平方米;

4.每個教室要粉刷三次;

5.第一次粉刷每平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平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我校共有個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根據(jù)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幫助校方計算出應該買多少涂料嗎?(揭示課題)。

二、師生交流,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表面積?

生2: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怎么求?它們的表面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生3:學了這些知識有什么用處?

三、師生互動,探究問題。

1.學生操作,解決問題;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請將這個正方體紙盒沿著棱剪開。(學生操作)我們將正方體沿著棱剪開,就得到了一個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

(出示學生得到的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

(2)引導學生觀察得到的正方體的展開圖,思考: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有什么特征?

2.組內(nèi)交流,發(fā)表見解;

(1)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有6個正方形的面組成。(2)它們的形狀都相同。

(3)它們的面積都相等。

3.教師引導,深入探究;

(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這6個面的面積總和。先求出1個面的面積,再乘以6,就是這6個面的面積總和。

(2)請你試著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總和。

注意:先測量棱長的尺寸,再計算,取整厘米數(shù)。(學生計算)看書鞏固,掌握方法;剛才我們計算的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那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么求呢?書上有具體的.介紹,請打開書,翻到p39,看書回答:

四、巧加點撥,學而致用。

1.追隨上知,質(zhì)問質(zhì)疑。

2.遷移知識,靈活運用。

3.組際交流,發(fā)表見解。

4.看書小結(jié),掌握方法。

請打開書,翻到p40,看書回答:

5.引用方法,靈活解答。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七

(二)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教學用具。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可展開)、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答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一般都是(),相對的面的()相等;

(2)正方體有()個面,它們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4)這是一個(),它的校長是()厘米,它的棱長之和是()厘米。

2.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qū)別?

教師: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它們的表面都有6個面,今天就來研究它們表面的大小。(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二)學習新課。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八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和學生準備1個正方體紙盒。

教學難點?:培養(yǎng)空間概念。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讓學生做練習二第5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時間2分鐘。

集體訂正。

3、引入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出示例2。

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要我們求什么問題?

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然后列式計算。

提問:要求長方體表面積要怎樣想?

指名學生口答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教師板書)。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追問:為什么用棱長乘棱長求一個面的面積?算式中為什么要乘6?

2、做“練一練”第1題。

3、教學例3。

出示例3,讓學生讀題。

這道題你會算嗎?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什么。

追問:哪幾對面有相同的兩個?是怎樣算的?那個面只有一個,怎樣算的?

4、做“練一練”第2題。(讀題,改變例3的條件。)。

現(xiàn)在求5個面積的面積和會算嗎?

想一想,有沒有簡便算法。請大家做在作業(yè)?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教師板書,讓學生說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說明得數(shù)并板書.

追問:這種算法簡便在哪里?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第6題。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每一步求什么。

2、做練習二第9題。

(1)指名讀題。

提問:這長商標紙的面積是幾個面的面積和?

誰來說一說商標紙的面積怎樣算?

求這張商標紙的面積還可以怎樣算?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一人板演。哪中算法比較簡便?

四、課堂小結(jié)。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7、8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十九

尊敬的評委們,老師們:

一、教材簡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有助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身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面積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顯得有點抽象。雖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教學目標: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jié)合本課的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新知靈活解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在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jù)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五、教法、學法,

資料共享平臺。

為了使數(shù)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理解與發(fā)展,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輔以“情境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比較法”等,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為構(gòu)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我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紙盒、剪刀。

七、教學設計。

本著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有所得”的理念,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就創(chuàng)設如下情景:(今天是聰聰媽媽的生日)聰聰:“媽媽,生日快樂!”媽媽:“真乖,禮物包裝得真精美!媽媽考考你,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聰聰“……”我順勢把問題拋給學生,從而引出課題——長方體的表面積。

這一設計意在賦于教材以生活的氣息,讓學生切身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實踐探索、獲取新知。(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獨立感知——建立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我請學生閉上眼睛,觸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感知“表面”的含義,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這一做法目的是讓學生借助實物,建立表面積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篇二十

學習內(nèi)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教材25頁第5題、教材第26頁第9、10題)。

學習目標:

1、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結(jié)合實際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2、通過練習、操作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與求知欲。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生活實際,對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進行正確的判斷。

教學難點: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且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請大家試著解決下面的兩個問題。(出示課件)。

1、做一個長8厘米,寬6厘米,高5厘米的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

2、一個棱長和為180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師:通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就是計算出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但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只需要計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積之和,這就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思考了。

二、新課講授。

1、教材25頁第5題。

(2)學生讀題,看圖,理解題意。

(3)上下面不貼說明什么?(說明只需要計算4個面的.面積,上下兩個面不計算)。

(4)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5)集體交流反饋。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cm2)。

答: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頁第8題。

(1)課件出示教材26頁第8題圖片及文字:一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棱長3dm,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魚缸的上面沒有蓋)。

(2)學生讀題,看圖,理解題意。

(3)提問魚缸的上面沒有蓋說明什么?(說明只需計算正方體5個面的面積之和)。

(4)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dm2)。

答: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26頁練習六第9、10題。

四、課堂小結(jié)。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cm2)答: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棱長3dm,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5。

=95。

=45(dm2)答: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67898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