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大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3:22:34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大全(21篇)
時間:2023-11-25 03:22:34     小編:筆硯

教案是教師為實施教學活動而編寫的一種工具,它對教師教學起到指導和規(guī)范作用。教案的編寫要結合學科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下是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總結得出的一些教案編寫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一

1、再熟悉故事的基礎上,根據故事的發(fā)展表現有情節(jié)的畫面。

2、學習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膽添畫與情節(jié)有關的事物。

3、與同伴協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1、幼兒看過連環(huán)畫故事書,了解什么是連環(huán)畫。

4、圖片:鴨、魚、龜、鵝、青蛙。彩色筆、紙、訂書機等。

1、幼兒觀看動畫片并討論。

2、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出示一本圖畫書u,提醒幼兒制作完整的連環(huán)畫。

3、播放故事,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完整的畫面。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4、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教師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二

(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看圖學文1)。

一、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生字、生詞。

2、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三、教具準備:

生字詞小黑板、教學插圖、教學錄像帶。

四、教學地點:

多媒體綜合電教室。

五、教學課時:

三課時。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么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后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都在干些什么?(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么變化?再連續(xù)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大家看到最后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后變成了什么?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后來又怎么樣?最后變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敘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說一說,并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幾只?(生:有一群。)師講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導生給“群”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么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復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后作業(yè)?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講讀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么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說說蝌蚪有什么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么會游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么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里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fā)現自己——小蝌蚪。

5、根據講讀內容,提問: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么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么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么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么?(讓學生劃出文中語句并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于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1)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么變化?(板書)。

2)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么認出來的?

(生聯系圖及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征,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了解媽媽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第四段主要講了什么?先讀再說。(自由讀后再指導學生說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么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著媽媽干什么?這說明了什么?(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后第一道題。

3、完成課后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后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帶,激發(fā)學生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共13畫,第八畫右邊要出頭,第10筆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左邊是。

迎:半包圍結構,里面的不要多寫一撇。書空。

龜:共7筆,上邊是,下邊是不是“電”。書空。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4、運用測試及書寫。(師巡視指導并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四、總結課堂。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三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合作經驗。

2.能積極、大方地參與游戲,生動形象地表現角色。

故事中各種動物的頭飾,簡單的池塘環(huán)境布置;熟悉故事,對蝌蚪的生長活動很感興趣,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1.引起回憶,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排練一個節(jié)目,節(jié)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動物?

2.回憶上次游戲出現的問題,師幼共同商討解決。

(1)昨天排練節(jié)目的時候,我們發(fā)現,當音樂開始的時候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們都能馬上上來,可后面跟著的寶寶們沒有馬上出來,是什么原因呢?(不聽音樂、注意力不集中)(2)今天排練的時候,寶寶們的動作一定要跟著媽媽。

3.幼兒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1)我們小朋友都選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們表演的時候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表演結束后我們要選出6個最佳表演獎,每種小動物中選出一個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員。

(3)什么樣的表演可以評為最佳表演獎?

4.幼兒體驗游戲。

師:小演員們都準備好了嗎?演出就要開始了。請欣賞表演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進行表演。

5.評價和小結。

《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活動課堂很有趣。它主要是對話,是培養(yǎng)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良好材料。重新思考由我自己設計的該活動類,盡管有成功的一面,但仍然存在許多缺點。

我認為此類課程的設計自然,流暢,生動。教學內容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風格。生動的視覺教具是孩子們的興趣所在。首先,向老師詢問孩子們,當他們回家而不見母親時,會產生什么樣的情緒,讓孩子們知道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關系,然后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不僅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使孩子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情,孩子們對小燕的各種動態(tài)有一定的了解。老師首先讓孩子們了解小燕的特點,然后讓孩子們討論小樽游泳的逆轉,如何改變小樽游泳的方向,突出本活動課的重點。巧妙地將語言發(fā)展,數字感知和探索結合起來。

xiaokeke:蝌蚪(英語:t)在古代,寫“kingdou”是青蛙和狒狒的幼蟲,也被稱為糯雞蛋。剛孵出的柴刀,身體呈紡錘形,沒有四肢,嘴巴和內痔。它的尾巴很長,側面平坦。外蝎在頭部的兩側分支。它吸附在水草上,并依靠體內剩余的蛋黃來提供營養(yǎng)。主要是團體。隨著蟑螂的成熟,它們開始退化,逐漸從四肢中生長出來,然后(對于青蛙和)通過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其尾巴?;顒诱n的重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四

1、觀察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培養(yǎng)幼兒持久觀察的興趣。

2、學習飼養(yǎng)、照顧小蝌蚪的方法。

環(huán)境與材料1、小蝌蚪若干。

2、觀察記錄本、筆若干。

3、教學掛圖《小蝌蚪長大了》。

4、《科學》下p.2~3。

一次備課一、了解幼兒對小蝌蚪的認知情況1、你知道小蝌蚪從哪兒來?

2、它長大了會怎樣?

二、觀看青蛙產卵的情況1、出示教學掛圖《小蝌蚪長大了》,讓幼兒在觀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2、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三、認領小蝌蚪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2、學一學,小蝌蚪是怎樣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歡吃什么?

4、請幼兒按組認領,分別放在自然角的魚缸里飼養(yǎng),記錄下領養(yǎng)的日期,鼓勵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

四、看畫冊《小蝌蚪長大了》

1、讓喲額看圖說說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給幼兒介紹圖中不同種類的青蛙,它們有什么特點。

3、教師引導幼兒講一些自己認識的青蛙的生活習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五

1、通過情境游戲,引導幼兒學習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準備:寫有5的加減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圖一張、活動圖片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各一張,小蝌蚪六張(大小顏色等各有不同)。

1、復習5的組成(出示背景圖)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導入,讓幼兒觀察有幾只小蝌蚪,分別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幫小蝌蚪找媽媽

分別遇到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別根據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無蝴蝶結),列出5以內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確,才告訴它們該去哪找媽媽。

鴨子1+4=54+1=5

魚5-1=45-4=1

烏龜 2+3=5 3+2=5

大白鵝 5-2=3 5-3=2

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它們也長大了,變成了小青蛙,和媽媽一同坐上小火車,去農田里捉害蟲保護莊稼”

幼兒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張火車票(5以內算式題卡),算出得數,坐上相應數字的“車廂”,排成4路縱隊“開火車”。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六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喜歡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現的人情美。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端,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故事中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么樣的?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么?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三、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小蝌蚪為什么去找媽媽?

2、看圖片1,遇到鴨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么?鴨媽媽說了些什么?

4、用連貫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jié)。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五、活動延伸:

欣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課件。

1、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她是長得怎么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圖片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過幾天先會長出兩條后腿來,接著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等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襲,就變成了青蛙。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七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畫成6幅連環(huán)畫,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節(jié)。

2、引導幼兒用與物體相應的顏色作畫。

3、培養(yǎng)幼兒注意遠近、大小關系,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huán)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兒討論,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并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并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在上好一節(jié)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了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于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制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只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guī)Ш⒆恿私庑◎蝌竭M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里養(yǎng)幾只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了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系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沒有用過棉簽畫畫,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衛(wèi)生要求,把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八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學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進行繪畫。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點:掌握手指點畫的方法。

難點:有創(chuàng)意的安排畫面。

1、一盆小蝌蚪、示范畫。

2、各種顏色的`顏料、盤子、白紙。

1、認識小蝌蚪:出示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說一說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游戲:組織幼兒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

3、手指點畫小蝌蚪:

(1)出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

(2)老師示范點畫方法:先用手指蘸一些黑色顏料,在白紙上點一個圓就是小蝌蚪的身體,再蘸一些黑色顏料添畫小蝌蚪的尾巴,示范添畫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尾巴并使畫出的小蝌蚪向不同的方向游,最后示范添畫水草。

(3)幼兒嘗試用手指點畫小蝌蚪,老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顏料不要蘸的太多,小心弄臟衣服、畫紙或桌面,同時鼓勵幼兒添畫水草、小魚等。

4、繪畫結束:組織幼兒課后整理,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5、分享評價:組織幼兒展示繪畫作品,交流欣賞。

1、這節(jié)美工課,我在備課過程中,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依照《綱要》中的有關教學理論,深入了解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我感覺到這節(jié)課切合幼兒實際,能通過教師的引導,會大大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容易理解,留給幼兒適當的空間。讓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做游戲,動手點畫《小蝌蚪》以及展示幼兒繪畫作品。小朋友學會了用手點畫《小蝌蚪》,小朋友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3)師幼互動良好。教師能以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如:示范添畫小蝌蚪不同形態(tài)的尾巴,從而使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

3.本節(jié)美工課,活動效果良好,目的明確,重點突出。今后自己要不斷充電,不斷更新知識。

4、當節(jié)聽課的老師對這節(jié)課評價很好,但自己深深地感覺到學無止境,今后一定要進一步努力。

(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長大,先長出后腿,再長出前腿,最后變成小青蛙,到莊稼地里吃害蟲)。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九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學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進行繪畫。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

重點:掌握手指點畫的方法。

難點:有創(chuàng)意的安排畫面。

1、一盆小蝌蚪、示范畫。

2、各種顏色的顏料、盤子、白紙。

1、認識小蝌蚪:出示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說一說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游戲:組織幼兒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

3、手指點畫小蝌蚪:

(1)出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

(2)老師示范點畫方法:先用手指蘸一些黑色顏料,在白紙上點一個圓就是小蝌蚪的身體,再蘸一些黑色顏料添畫小蝌蚪的尾巴,示范添畫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尾巴并使畫出的小蝌蚪向不同的方向游,最后示范添畫水草。

(3)幼兒嘗試用手指點畫小蝌蚪,老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顏料不要蘸的太多,小心弄臟衣服、畫紙或桌面,同時鼓勵幼兒添畫水草、小魚等。

4、繪畫結束:組織幼兒課后整理,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5、分享評價:組織幼兒展示繪畫作品,交流欣賞。

1、這節(jié)美工課,我在備課過程中,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依照《綱要》中的有關教學理論,深入了解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我感覺到這節(jié)課切合幼兒實際,能通過教師的引導,會大大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容易理解,留給幼兒適當的空間。讓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做游戲,動手點畫《小蝌蚪》以及展示幼兒繪畫作品。小朋友學會了用手點畫《小蝌蚪》,小朋友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guī)。

(3)師幼互動良好。教師能以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如:示范添畫小蝌蚪不同形態(tài)的尾巴,從而使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

3、本節(jié)美工課,活動效果良好,目的明確,重點突出。今后自己要不斷充電,不斷更新知識。

4、當節(jié)聽課的老師對這節(jié)課評價很好,但自己深深地感覺到學無止境,今后一定要進一步努力。

(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長大,先長出后腿,再長出前腿,最后變成小青蛙,到莊稼地里吃害蟲)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

1.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來表現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感受春天的到來。

2.能大膽、主動地參與活動,初步獲得合作的體驗。

3.激發(fā)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帶幼兒去捉來小蝌蚪放到自然角,鼓勵幼兒觀察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故事磁帶,動物的頭飾,各種白紙、皺紙、蠟光紙供幼兒選擇。

3.油畫棒、顏料、蠟筆、毛筆等供幼兒選擇。

2.讓幼兒大膽地猜測。

3.小蝌蚪的心里比小朋友還要著急,它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媽媽。結果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磁帶)。

春天里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小蝌蚪先找到了誰?

大魚怎么說的?它們又找到了誰?

大烏龜怎么說的?它們然后又找到了誰?

大白鵝怎么說的?

它們最后找到了青蛙媽媽嗎?

青蛙媽媽是什么樣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一

1幼兒學習用手指作畫,能夠大膽地表現可愛的小蝌蚪。

2體會手指作畫的樂趣。

1、猜謎語。

老師:黑黑的身體圓溜溜,身后一條小尾巴,自由自在水里游,請你猜猜歌誰?

2、請幼兒觀看有關小蝌蚪的vcd、圖片。

3、教師示范手指點畫。

用手指在浸有黑色顏料的海綿上輕輕蘸一些顏料,然后在紙上印一個圓圓的蝌蚪身體,最后用黑彩色筆添畫一個小尾巴。

4、幼兒用手指點畫。

1)幼兒先用手指蘸顏料在紙上作了許多圓圓的.小蝌蚪身體。

2)然后用抹布把手擦干凈。

3)最后在圓點的不同地方,用黑筆添畫短短的小尾巴。

幼兒作畫的過程中提醒幼兒不要把顏料抹在身上。

5、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對寶寶來說本次活動既新奇又陌生,幼兒基本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比較欠缺的是,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對凌亂,以后我們會給孩子多一些這方面的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二

1、體驗游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2、培養(yǎng)幼兒動作的創(chuàng)造性。

3、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有一幅有小蝌蚪池塘的圖片;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圖片各一張;音樂《小蝌蚪找媽媽》。

1、做小火車的律動進入室內:

“小朋友們,春天是個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開著小火車去郊游吧?!币魳菲?,做律動進入室內。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火車到站了,哇,這了好美啊,看!這是什么呀?”“你們還看到了什么其他的東西了嗎?”

3、引導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小蝌蚪游泳的動作:

“好多可愛的小蝌蚪啊,他們在干什么呢?”“你們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泳的嗎?”請個別幼兒創(chuàng)作并表現出小蝌蚪游泳的動作。

教師清唱前半段歌詞,并和幼兒一起做小蝌蚪游泳的動作。

“小朋友,你們開心嗎?小蝌蚪好像有點不開心呢?我們來問問他怎么了?”繼續(xù)放后面一段歌曲“原來他們找不到媽媽了,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找媽媽吧。”

4、引入情景,角色扮演:

“現在我是蝌蚪姐姐,你們做我的小蝌蚪吧,讓我們一起去找媽媽吧。”

(1)放前半段音樂,并跟著音樂做律動,音樂結束,鴨媽媽出現,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老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一張大嘴巴,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p>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xù)游,到最后一句“媽媽,媽媽在哪里”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p>

(3)音樂再起,蝌蚪繼續(xù)游,到最后一句“媽媽,媽媽在哪里”時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烏龜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p>

(4)音樂起,蝌蚪游。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毙◎蝌娇焖儆蔚綃寢屔磉?,一起拍手說:“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三

1、觀察了解青蛙的成長過程。

2、知道青蛙吃害蟲,要保護青蛙。

3、培養(yǎng)愛護動物的情感。

《小蝌蚪找媽媽》視頻、魔術圖片、小卡片、小蝌蚪頭飾、《小蝌蚪找媽媽》歌曲。

一、猜謎導入。

"黑腦袋圓溜溜,一條尾巴拖后頭。東游游來西游游,好像許多黑豆豆。"小朋友,你們能猜出我是誰嗎?對啦,我的名字叫小蝌蚪,別看我長得挺可愛,其實我是個很可憐的孩子,媽媽一生下我就去了別的地方,我都長出小尾巴了還沒見過我的媽媽。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找媽媽呢?那就跟我走吧。

二、播放視頻,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1、觀看視頻,感受小蝌蚪找媽媽時的身體變化。

2、出示魔術圖片,引導幼兒描述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環(huán)境。

三、發(fā)放卡片,幼兒動手操作。

1、幼兒按照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排序。

2、幼兒自主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四、音樂游戲:"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圍成一圈跟在老師后面,根據歌詞自編動作。

五、小結:

小蝌蚪變成青蛙以后,經常幫農民伯伯捉田里的害蟲,青蛙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哦。

1、春天到了,天氣逐漸轉暖,幼兒可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去河邊觀察小蝌蚪。

2、幼兒自己在家養(yǎng)一些小蝌蚪,觀察小蝌蚪變青蛙的整個過程。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四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1、幼兒看到過小蝌蚪,并認識小蝌蚪。

2、水粉顏料、畫紙、小蝌蚪生活環(huán)境范圖一張。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兒的回憶。

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現了一群可愛的小精靈,他們長著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留著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浚ㄋб魳钒樽啵?。

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huán)境。(小蝌蚪)。

2、請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小蝌蚪游動時尾巴是怎么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

二、教師邊講邊示范,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就要來畫小蝌蚪,用小朋友的手指來畫。

2、教師示范畫小蝌蚪過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抬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瞧,出現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我還想畫一條藍顏色的,(記?。簱Q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伸出手指頭沾顏料――點在畫紙上――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練習(在教師的范畫上)(春野音樂伴奏)。

好請小朋友一起來畫自己喜歡的小蝌蚪好嗎?

三、活動結束。

1、小朋友畫的小蝌蚪在干什么呀?

2、我們也和小蝌蚪一起玩游戲好嗎?

四、活動延伸。

游戲:尾巴不見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五

小朋友都喜歡小動物,更喜歡在戶外和大自然的親近。讓幼兒到戶外觀察,體驗活動帶給孩子們的自由和快樂,同時通過泥塑活動訓練幼兒的小手的控制能力。

1、體驗活動帶來的自由、快樂的情趣。

2、認識并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情趣。

3、用搓、團、壓等基本方法自由進行蝌蚪的泥塑創(chuàng)作。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教學重點:讓幼兒認識蝌蚪,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教學難點:在用搓、團、壓等基本方法進行泥塑創(chuàng)作活動中訓練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放大鏡、勺子、裝蝌蚪的瓶子和杯子若干,橡皮泥若干。

一、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二、基本部分

a)老師帶幼兒到戶外有蝌蚪的地方觀察蝌蚪

教師提出觀察要求:

(1)、注意安全;

(2)仔細觀察蝌蚪的顏色、形狀、游泳的方式、生活的環(huán)境;

(3)、可以借助帶來的工具(放大鏡)近距離的觀察。

b)幼兒分組自由觀察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c)教師提問:小蝌蚪是什么顏色的?頭是什么形狀?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蝌蚪?

d)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觀察結果:小蝌蚪在水中快活的游來游去,渾身黑黝黝的,頭橢圓圓的、尾巴扁扁的,住在清澈的水里。

三、泥塑小蝌蚪

啟發(fā)幼兒給小蝌蚪塑像

師:蝌蚪寶寶想請小朋友們給他們塑像,你們愿意幫幫它們嗎?

提問: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泥塑的方法?請你們用以前學過的搓、團、壓等方法來給小蝌蚪塑像,看誰塑得多、塑得好。

幼兒分組進行泥塑小蝌蚪的活動。教師巡回進行個別指導。

四、結束部分

點評:讓幼兒互相觀看泥塑作品。表揚積極活動的孩子,體驗活動帶來的成就感。

大家齊心協力盛水舀蝌蚪,把蝌蚪帶回幼兒園自然角飼養(yǎng)繼續(xù)觀察。

五、活動延伸:

1、學習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繪畫《小蝌蚪》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不足的是,在活動中有些孩子沒注意,舀水時把衣服弄臟了;有部分幼兒對搓、團、壓等基本方法掌握不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六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畫成6幅連環(huán)畫,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節(jié)。

2、引導幼兒用與物體相應的顏色作畫。

3、培養(yǎng)幼兒注意遠近、大小關系,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畫成6幅連環(huán)畫。

注意遠近、大小關系,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huán)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兒討論,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并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并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七

1、幼兒通過仔細觀察,取得關于蝌蚪的趣事,能夠大方的講述出來。

2、講述關于蝌蚪的趣事。

電腦、放大鏡、記錄本、小蝌蚪。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了極大地好奇心,他們不停地看、聽、摸。尤其對周圍的小動物非常感興趣。春天來了,小蝌蚪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可是小蝌蚪長什么樣呢,是如何變成小青蛙的呢?它們游來游去做什么呢?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小蝌蚪》,讓幼兒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蝌蚪的過程中,加深對小蝌蚪的了解,同時也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中,老師重視幼兒的學習能力,讓幼兒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同時,我們用引導、鼓勵、指導等方式讓幼兒思維活躍,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

一、引入主題

小蝌蚪是黑色的,長著大大的腦袋,后面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小朋友們想認真的看小蝌蚪嗎?

老師給幼兒每人一個放大鏡和記錄本,幼兒觀察小蝌蚪,然后把蝌蚪的樣子畫下來。

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交流觀察結果,并講述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提出問題,知道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1、小朋友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會變成什么?

有的變成青蛙,有的則變成癩蛤蟆。

2、小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呢?

幼兒大膽設想,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先長后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小蝌蚪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集體制作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圖評析:通過動作制作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理解。

五、教學延伸

觀看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學習故事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續(xù)編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八

大班的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戶外運動,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后,結合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了戶外活動游戲創(chuàng)編,意在培養(yǎng)孩子在活動中的合作意識,鍛煉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十九

1、學習用手指點畫和添畫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可愛的小蝌蚪。

2、對手指點畫感興趣,并大膽地作畫。

班級自然角飼養(yǎng)小蝌蚪,并進行觀察。

1、猜謎語,念兒歌,引出小蝌蚪。

教師:黑黑的身體圓溜溜,身后一條小尾巴,自由自在水里游,請你猜猜歌誰?

2、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小蝌蚪》引出主題。 。

3、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操作材料,啟發(fā)幼兒想像表現小蝌蚪的方法。

4、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在紙上示范,用手指在浸有黑色顏料的海綿上輕輕蘸一些顏料,然后在紙上印一個圓圓的蝌蚪身體,最后,用黑彩色筆添畫一個小尾巴。

5、指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教師講解操作重點,鼓勵幼兒在幼兒用書上用手指畫許多小蝌蚪。

(1)提醒幼兒先用手指蘸許多圓圓的小蝌蚪身體。

(2)再用抹布將手擦干凈。

(3)最后在圓點的不同地方,用黑筆添畫短短的小尾巴,提醒幼兒不把顏料身上。

6、欣賞幼兒作品,鼓勵幼兒大膽給小蝌蚪點畫許多蝌蚪好朋友。

7、音樂活動:《小蝌蚪》

教師帶領小朋友扮演小蝌蚪邊唱歌邊游出活動室。

活動中,孩子們對點畫小蝌蚪充滿了興趣,因為在自然角里有小蝌蚪,平時他們都有過觀察,對小蝌蚪在水中的姿態(tài)都有所了解,在操作的時候都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比較欠缺的是,游的不同方向,比較多的是同一方向的小蝌蚪,因為是集體活動,在個別指導上做的不夠,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對凌亂些,最后桌面也沒能保持干凈,可能因為平時缺少這方面的鍛煉,所以寶寶對此次活動既新奇又陌生,手指的靈活性也不夠,以后在區(qū)域活動或游戲時間時給孩子多一些這方面的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二十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tài)的蝌蚪。

2、訓練幼兒細致的觀察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2、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黑色彩筆。

3、范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游動的小蝌蚪。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1)從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小蝌蚪長得什么樣子?它們是什么顏色?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游泳的?”引導幼兒討論說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個方向游動。

(2)教師和幼兒邊念兒歌邊在規(guī)定的場地學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搖搖尾巴點點頭。小蝌蚪,真快樂,邊找媽媽邊唱歌。

2、教師引導幼兒畫小蝌蚪。

(1)教師:“每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盤黑顏料和水彩筆,請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畫出可愛的小蝌蚪呢?”讓幼兒自己探索著畫,老師在旁邊指導。

(2)請畫的好的幼兒到前面畫一畫。

(3)教師祟范畫,并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彩色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這樣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游動了,想畫向不同方向游,只需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

(4)幼兒再次作畫:教師指導。

a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每次蘸顏料壓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凈手指,再拿筆添畫。

c蝌蚪尾巴不宜太長。

d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干凈。

3、幼兒作業(yè)后要求用肥皂洗凈手。

4、活動延伸:

幼兒頭戴小蝌蚪頭飾,作《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蝌蚪篇二十一

1、積極地參與活動,探索新的繪畫方法,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2、學習畫圓的方法來表現蝌蚪特征,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繪畫知識技能。

3、學習棉簽畫,并感受用多種工具結合作畫的樂趣。

4、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1、棉簽顏料紙。

3、音樂。

一、導入活動,以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二、觀察實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一起看一看。(觀察小蝌蚪,相互說一說)小蝌蚪在水里東游游、西游游,真快樂,我們一起學著小蝌蚪的樣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小蝌蚪有圓圓黑黑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會在水中游泳。

小蝌蚪這么可愛,老師真想把它畫出來,小朋友們想不想?那該怎么畫小蝌蚪呢?(提示語:身體怎么畫?然后呢?)三、教師示范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教師在畫紙上示范并講解:我們請小蝌蚪來游玩吧!輕輕地用棉簽蘸黑色顏料點在畫紙上,再輕輕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畫成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在畫紙上畫小蝌蚪,要畫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最后再添畫上綠綠的水草。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畫出朝著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勵幼兒大膽細心地作畫。

四、評價和欣賞作品。

教師扮演青蛙媽媽說:"呱呱,我的寶寶在哪里?","青蛙媽媽在找小蝌蚪寶寶了,我們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教師帶領幼兒把作品放到美術區(qū)展示,讓幼兒介紹自己的構思。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79974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