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實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7:48:10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實用13篇)
時間:2023-11-25 07:48:10     小編:雅蕊

總結能夠幫助人們挖掘問題背后的本質,找到解決困難的有效方法。總結應該從實際行動中提煉出重要的經驗和教訓。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總結范文,供您參考。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一

《爺爺一定有辦法》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愛孫子的老爺爺,他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扣。通過爺爺為孫子不斷改衣服的尋常小事,折射出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中的脈脈溫情,能使孩子在一遍遍的閱讀中不斷有新的發(fā)現,在一次次驚奇的發(fā)現中體會愛的溫暖。

(一)引入故事。

1.師: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叫約瑟。

播放ppt:約瑟問好——大家好,我叫約瑟。

小朋友問好。

約瑟:你們認識我的爺爺嗎?他是有辦法的爺爺,是個聰明的爺爺,我?guī)銈內フJ識他吧!

2.教師播放故事幻燈片并講述:在約瑟剛出生的時候,爺爺給他縫了一條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還可以把噩夢統(tǒng)統(tǒng)趕走。

提問:為什么說這是條奇妙的毯子?(適當地引導幼兒感受爺爺對約瑟的愛)。

3.小結:這條毯子包含著爺爺對約瑟的愛,是條奇妙的毯子。

(二)分段欣賞。

1.教師播放幻燈片。

提問:爺爺把奇妙的毯子改做成什么了?(原來爺爺為約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大衣。約瑟穿上這件奇妙的大衣,走在街上既暖和又神氣。)。

2.教師繼續(xù)播放故事幻燈片。

提問:你們猜猜這次爺爺會把約瑟的奇妙大衣變成約瑟的什么東西呢?(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

小結:爺爺把奇妙的大衣變成了一件背心,爺爺可真有辦法。

3.集體排圖。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學習根據畫面正確排序并講述故事內容。)。

小結:爺爺把背心翻過來,翻過去,小小的背心變成了一條漂亮的領帶,爺爺可真聰明呀!

4.幼兒排圖。

提問:當約瑟慢慢長大,領帶也變得久了,破了,這時候爺爺又會有什么好辦法呢?請大家一起來找出爺爺的好辦法。

要求:幼兒根據畫面的內容將圖片正確排序,并講述故事內容。

教師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信息,學說故事中的語言講述故事內容。

5.分享故事。

請幼兒上前將自己的圖片排列出來,講述故事內容。

小結:原來爺爺還能把領帶變成手帕,又把手帕變成了漂亮的紐扣。爺爺的辦法可真多啊!

(三)完整欣賞。

1.完整欣賞一遍故事,邊欣賞邊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圖片(毯子、大衣、背心、手帕、紐扣)。

2.讓幼兒根據故事內容按順序擺放圖片,進一步直觀感受由大變小的規(guī)律。

3.提問:你們覺得約瑟的爺爺是個怎樣的爺爺?(強調爺爺是用一塊布料改做成許多東西)。

4.小結:約瑟的爺爺真有辦法,把一條舊毯子一點點變出了許多的東西。我們給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吧——爺爺一定有辦法!

(四)延伸活動。

提問:如果你的小毯子也變小了,你可以把它變成什么東西呢?

請幼兒自由想象。

小結: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舊東西,只要動動腦筋,再發(fā)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它們就能變成一件奇妙的東西。

(一)片段一:引入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物品。

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男孩約瑟和他的爺爺,為了能夠引導幼兒更好地進入故事情景中,我準備了約瑟的錄音,以約瑟的身份邀請孩子們閱讀繪本,了解故事內容,這樣更容易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并且約瑟將自己的爺爺介紹給大家,給出了一個小小的懸念,為什么是有辦法的爺爺呢?又為什么有一條奇妙的毯子呢?孩子們能夠很快產生閱讀的欲望,為以下的環(huán)節(jié)做下較好的鋪墊。

(二)片段二:分段欣賞,了解故事內容的發(fā)展規(guī)律。

分析:這一大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教師引導幼兒一起集體欣賞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故事發(fā)展的第一線索,爺爺的毯子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每次變化的時候都是媽媽發(fā)現約瑟長大了,爺爺做的衣服變小了不再適合了,約瑟就請爺爺想辦法將衣服又變成了合適的。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將接下來會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內容的圖片給每位幼兒,請他們找一找故事的第二線索,并結合第一線索進行正確排序,講講說說故事是如何繼續(xù)發(fā)展的。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展示自己的排圖并嘗試講述故事內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進行排圖是一大難點。在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幼兒能夠嘗試著進行排圖,并且發(fā)現了故事發(fā)展中的第二線索。但是由于提供的圖片太小、畫面模糊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幼兒感覺到了困難。

(三)片段三:完整欣賞,再次感受故事的發(fā)展。

分析:在分段解讀故事的基礎上,本環(huán)節(jié)旨在整體欣賞故事內容,輕松的氛圍中再次感受爺爺的好辦法,體會故事的有趣性。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出示的圖片又再次給幼兒較直觀的刺激,即由毯子逐漸變小的過程。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幼兒嘗試排圖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實施,作為活動的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幼兒進行二次嘗試和實踐,從而才能更好的體驗物體由大變小的過程和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語言領域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爺爺一定有辦法》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具有愛心的老爺爺他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扣……的故事。圖畫細膩地描繪出充滿濃厚人情味的小鎮(zhèn)和約瑟的家庭,給人以智慧的啟迪,美的熏陶和享受。因此,我設計此活動時,力求通過繪本閱讀啟發(fā)幼兒在仔細觀察畫面的基礎上,能大膽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猜想并用基本連貫的語言講述,同時感受故事中爺爺和孫子的親情。

1.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人物的聰明才智。

2.能根據畫面進行初步的推理、想象。

重點: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人物的聰明才智。

難點:能根據畫面進行初步的推理、想象。

ppt課件制作、圖片。

(一)激趣導入,引出故事。

(二)幼兒觀賞課件畫面,感受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教師講述故事,請孩子觀看畫面,念到關鍵的地方讓學生猜,然后翻頁印證孩子的想法。

1.故事中一共有五次“變”,第一、第二次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可以做什么;

提問:約瑟得到這件奇妙的外套時,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呢?你從哪里看出來。

2.第三次變時引導幼兒重復約瑟和爺爺的對話,從中體會爺爺的節(jié)約和智慧;

提問:剩下的布料越來越少了,爺爺還會做出什么奇妙的東西呢?

3.第四次時增加難度,將爺爺的話和媽媽的話進行對比。

提問:聽了媽媽的話,約瑟會丟嗎?

4.手帕有多大,剪去破的和臟的地方還剩多大?爺爺會不會把它扔掉呢?他還能為約瑟變出什么奇妙的東西呢!我們來猜猜?(最后一次變)。

5.組織幼兒討論,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1)爺爺的巧手,分別為小約瑟制作了什么東西?

(2)請幼兒根據故事順序擺放圖片。

(3)討論:

你覺得爺爺是個什么樣的人?

約瑟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每次媽媽讓他丟掉這些舊東西是他為什么舍不得丟掉?

6.講述故事結尾。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四)小結,我們小朋友應當像約瑟那樣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樣舊的物品,像爺爺那樣開動腦筋把舊的東西變成新的東西來用來玩!

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利用“猜”故事,“說”故事,“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在觀察封面認識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時,孩子興趣濃厚。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大膽猜測故事情節(jié)。孩子們學得很投入,小手都學著我的樣子做成剪刀狀“喀吱喀吱”地剪著,學說著描寫爺爺有辦法的句子。特別是第一次問他們,你們猜爺爺會給約瑟做什么呀?孩子們回答范圍比較窄,后來慢慢進入情景,展開想象,象“褲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錯。再次預設問題,激起幼兒獨立閱讀的欲望。通過獨立閱讀,后面的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幼兒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講一講。最后在問題“為什么爺爺每次都有辦法”?體會爺爺對約瑟的愛時孩子們說得非常好。存在的問題是幼兒在閱讀時只關注到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由于ppt的限制,幼兒不能細致地去觀察媽媽、約瑟表情、動作的變化,需老師及時地啟發(fā)引導,如有幼兒用書為最佳。最后再增強爺爺與約瑟間的角色互動,就更加能生動地體會爺爺對約瑟深切地愛。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三

于是,小約瑟就拿起筆來,刷刷刷的寫成了這個故事。

這是一本表現愛和創(chuàng)造力的圖畫書

約瑟一家,整個小鎮(zhèn),小老鼠一家,在這塊藍色布料所代表的愛的映襯下,讓人感動溫暖而舒適。

約瑟出生時一家人的擁抱,父母對視時的微笑,爺爺奶奶在平凡日子里的擁抱,燭光等等,給人無限的溫暖。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是約瑟對爺爺的信任,一個孩子,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情景,如果他能脫口而出,"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是凝聚了很深很深的愛的。毯子成為一個象征,愛,就這樣通過毯子傳遞下來。

整個小鎮(zhèn)的生活也充滿了愛。屋頂上最樸實的瓦片和路上最經走磨的石頭,它們不聲不響地許多年地保護了這份質樸的愛。他們是這個故事的環(huán)境,要不,這樣的奇妙故事就不會在這兒出現了。

這本書,通篇表現的是愛,平凡中的愛。

這個故事源自一首古老的猶太民間歌曲,它講的是一個裁縫將自己的舊大衣變成了外套、背心、領帶,最后變成了一個扣子。當扣子不見時,他就創(chuàng)作了一首關于它的歌。繪本將裁縫改成了爺爺,將背心變成了外套、背心、領帶,最后變成了一個扣子的過程,充滿了創(chuàng)造。

小老鼠一家,也是智慧、勤勞的一家。從家徒四壁,到熠熠生輝,因為這塊藍色的毯子,我們看到了智慧創(chuàng)造出的奇跡。

1、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2、感悟"溫暖""智慧"等主題。

四年級學生已經由純繪本向純文字閱讀過渡了,但由于我國學生大多沒有經歷專門的繪本閱讀,所以此課堂教學是極有意義的。針對四年級學生實際,繪本的選用需情節(jié)強、內容有趣,且應有適宜的挑戰(zhàn)性,因此選用了這本書。

準備課件書

一、引入

喜歡聽故事嗎?

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一本童書,傾聽一個故事。

二、觀察封面

(一)觀察封面。

a我們今天故事的題目叫做:《爺爺一定有辦法》

b仔細看看,封面上有些什么?(白胡子老爺爺是一個很高明的裁縫師傅、叫小約瑟的小男孩、鄉(xiāng)間小道)

(二)根據封面,猜猜這個故事會講些什么。

可聯(lián)系題目與封面來猜猜。

三、共讀故事,隨機設疑

(一)

出示扉頁,上面有些什么?這是什么?

這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布料而已。

(二)

老爺爺,他呀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裁縫。當約瑟還是娃娃的時候,慈祥的爺爺把一塊普普通通的布縫成了一條毯子。

你們看,小約瑟蓋上這條毯子,睡得多甜哪。毯子又保暖又舒適,還能把惡夢通通趕跑。小約瑟每晚都伴著甜美的夢入睡。這真是一條奇妙的毯子。

(三)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非常喜歡約瑟。瞧瞧,他們看約瑟的神情。

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毯子也變得老舊了。

你怎么看出來的?

約瑟會說些什么?

約瑟拿著毯子跑到爺爺家,說:"爺爺一定有辦法"

爺爺拿起了毯子,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

(四)

夠做什么?我們來猜一猜

那老爺爺究竟做了什么呢?讓我們睜大眼睛來看,"…一件奇妙的外套。約瑟穿上這件奇妙的外套,開心地跑出去玩了。"

當小約瑟穿上這件奇妙的外套出現在小朋友面前的時候,你們會說什么呢?

小約瑟聽到贊美,心里想到了誰?

(五)

約瑟會說?

"爺爺一定有辦法!"

約瑟非常相信爺爺,約瑟拿著這件老舊的外套跑到了爺爺家。爺爺拿起了外套,翻過來又翻過去,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

(六)

猜猜看還夠做什么呢?

一起來看,一件奇妙的背心!

告訴我,你為什么那么驚訝?你為什么瞪大了眼睛?

(七)

不過,約瑟漸漸…,奇妙的背心也變得…。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約瑟,看看你的背心,上面粘著膠,又粘著顏料,真該把它丟了。"

約瑟愿意丟掉這件背心嗎?

他會說——

"爺爺一定有辦法!"

約瑟很相信爺爺,他拿著背心去找?爺爺,"爺爺拿起了背心,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

(八)

看,爺爺給他做了什么呢?一條奇妙的領帶!

每個禮拜五,約瑟都戴著這條奇妙的領帶去爺爺奶奶家。

你看,一家人圍著燭光,吃晚餐多溫馨??!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生合)

我們和約瑟一樣越來越有信心,爺爺也越來越胸有成竹。"爺爺拿起領帶,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

(九)

看看爺爺有多聰明,一塊奇妙的手帕!

約瑟拿著這塊手帕會干什么?

約瑟收集的小石頭就用這塊手帕包得好好的,這塊手帕陪伴著約瑟童年的許多快樂時光。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手帕也變得老舊了。約瑟的這塊手帕已經破破爛爛的了,用它包著的小石子兒掉了一地。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

爺爺拿起了手帕,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

(十)

還夠做什么呢?猜猜看。

剛剛我們說了那么多,猜猜最有可能做什么?為什么?(布料越來越少了)讀書要邊讀邊思考,這樣就會越讀越有意思。

我們來看看爺爺是怎么做的呢?看到了嗎?一粒奇妙的紐扣!你看,約瑟把這粒奇妙的紐扣裝在他的吊帶上,這樣褲子就不會滑下來了。

約瑟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再看看爺爺,他會說什么呢?

有一天,約瑟和媽媽一起去打水,媽媽忽然對他說:"約瑟,你的紐扣呢?"約瑟一看,紐扣不見了,這根背帶彈了起來。約瑟、小伙伴和媽媽都大驚失色,約瑟找遍了所有的地方,樓上、樓下、庭院,就是找不到紐扣。

約瑟急急忙忙跑到爺爺家。約瑟嚷著:"我的紐扣!我的奇妙的紐扣不見了!"媽媽也跟著跑來說:"約瑟,聽我說!那顆紐扣沒有了,不在了,消失了,即使爺爺也沒有辦法無中生有啊!"爺爺也難過地搖搖頭說:"約瑟啊,你媽媽說得沒錯。"

怎么辦?

一家人都很難過。

紐扣不見了,約瑟的心情怎樣呢?

我們跟約瑟一樣很難過。第二天,約瑟去上學。嗯,回想起了爺爺、布料和自己之間的事情,約瑟拿起筆來,在紙上唰唰唰地寫著。他說:"這些材料還夠寫…"

這里的材料不是布料,而是從小到大,爺爺、布料和我之間發(fā)生的難忘的事情。

(十一)

還夠寫什么?

這些材料還夠寫成一個奇妙的故事。約瑟把這個故事念給一家人聽,他們喜歡這個故事嗎?

從哪里看出來?

他們一家人都笑瞇瞇的。

奶奶聽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是呀,奶奶鼓起了掌,媽媽、爸爸、和小妹妹聽得陶醉了。爺爺聽了,開心地笑了,爺爺笑得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

想一想:約瑟寫的這個故事題目叫什么呢?

爺爺一定有辦法!

題目真好,很有創(chuàng)意,非常吸引人。一起讀題。

(十二)

瞧,就是這本書。(出示書本)這本書是加拿大人菲比吉爾曼根據猶太人流傳已久的一個民間故事改寫的。是臺灣的宋佩老師翻譯的。

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如此奇妙的書。好書呀,還要與人交流,交流會讓我們理解得更深,得到的快樂更多。那就讓我們好好交流吧。

爺爺把一塊普普通通的布料都做成了些什么?

(依次貼出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紐扣)

真是奇妙!

約瑟為什么舍不得丟掉那些老舊的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紐扣?

我們看,當爺爺給約瑟縫毯子的時候,他才多大呀?當他扣上這粒紐扣時,他多大了?

愛!

你喜歡這位爺爺嗎?為什么?

是呀,爺爺聰明、勤勞,心靈手巧,無論遇到什么難題…

爺爺一定有辦法

(一)

老師還有一個地方不明白了,那些神奇的藍色布料到哪去了呢?

越來越多

小老鼠一家會發(fā)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呢?

看,這本書里也畫著呢!這也是這本書的奇妙之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想象一下,小老鼠一家會用藍色布料做什么呢?

(二)

買一本回家仔細看,說不清還藏著許多老師和同學都沒有發(fā)現的秘密呢,比如,后邊怎么出現了小約瑟的妹妹?其實書上已經告訴大家了,期待你們的發(fā)現!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四

1.欣賞故事,感知故事里爺爺慈祥的愛心和靈巧的雙手。

2.通過故事演示,感知故事中爺爺變廢為寶的過程。

3.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親人對自己的關愛。

2.有辦法的爺爺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二、幼兒觀賞ppt,感受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在教師講述故事過程中,鼓勵幼兒跟著講述故事中重復的語言。

三、第二次欣賞故事,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1、約瑟的爺爺喜歡約瑟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卡片:長方形花布、毯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

3、約瑟喜歡他的爺爺嗎?你喜歡約瑟的爺爺嗎?為什么?

四、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講述家中長輩對自己的關愛。

1、師:小朋友你喜歡家里的誰?為什么?

2、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夸夸自己家里的長輩。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五

兩年前我開始接觸繪本,慢慢懂得了什么叫圖畫書,怎樣上班級讀書會,不過到目前為止只能算略懂。經歷過一次講述和一次讀書會后,漸漸明白原來這里面的奧妙還不少,一本圖畫書竟然可以包含這么多東西,如果能將繪本課和口語交際課結合起來,通過故事激發(fā)孩子大膽發(fā)表見解,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改變傳統(tǒng)的口語交際課,于是這次我選擇了上繪本故事,做了這次嘗試。

《爺爺一定有辦法》這部作品用重復而有節(jié)奏的語言,生動地講述了加拿大小鎮(zhèn)約瑟一家的故事:

小時候,爺爺為約瑟縫了一條方格毯子。約瑟漸漸長大了,毯子變得老舊了。媽媽說,“約瑟,看你的毯子,又破又舊,真該把它丟了。”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睜敔斈闷鹛鹤樱^來,又翻過去,又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一件奇妙的外套”……故事線索:毯子——外套——背心——手帕——鈕扣——最后約瑟把這些材料寫成一個奇妙的故事。

圖畫本身也能講述故事。圖畫書是圖畫與文字的合奏,把故事內容通過自己的講述傳達給孩子們。反反復復地讀圖畫書,目的就是要充分理解圖畫的內容,并能夠在心中描繪出豐富的形象。作為講述者的老師,心中的形象越豐富,越是能夠加深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從而產生共鳴。為了幫助孩子能感受故事的奇妙,我一遍遍地翻看圖畫書《爺爺一定有辦法》,想從紛繁的色彩里,尋找到簡單的童真。

在教學中,我和孩子共讀從封面開始。不僅僅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閱讀指導。學生自讀是不會讀封面的,師生共讀就能比較好的關注一些讀書方法。尤其是繪本,封面可以給我們豐富的信息:整本書基本的基調,主要的形象,文作者,圖作者,譯者,出版社等等。我讓孩子直接面對畫面,借由圖畫培養(yǎng)孩子們的視覺思考能力,養(yǎng)成精確觀看,并由觀察分析構建自己的思考。讀圖畫書,要看文字,更要讀懂那些畫面中蘊含的細節(jié)。如人物的表情動作,小妹妹的白云毯子,親人們安慰約瑟所做的一切,小老鼠一家巧妙運用邊角料,在感受了這些細節(jié)的環(huán)節(jié)之后,我們就能體會那故事中的奇妙,蘊含的濃濃的情感。

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故事本身的節(jié)奏造成講述部分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在第一次,第二次講述爺爺為約瑟將破舊的毯子做成一件奇妙的外套,老師自己朗讀:“爺爺拿起……,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老師做起了喀吱喀吱剪、縫進縫出的`動作。)“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第二次將外套改成一件奇妙的背心的時候,學生凝神再聽老師的朗讀和講述,到第三次,第四次的時候,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開心地說,開心地做動作。這就像是音樂中的主旋律,不斷地重復,不斷地再現,在開心地說和做中,師生沉浸在對爺爺的贊嘆和語言的節(jié)律中。

生活充滿變化,在變化中尋求圓滿,這便是奇妙。貫穿整個故事的是爺爺的智慧,這是很容易感受出來的。正是爺爺的智慧,成就著精彩,變廢為寶,那些破舊的東西,只要在爺爺的手中,都能換新顏,重新找到自己的利用價值,成為一件“新的東西”。繪本的語言很簡潔,意蘊卻很豐富,繪本的很多的蘊涵往往是通過圖畫來表達的。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經驗,而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往往不會注意,閱讀只能是淺層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畫面,利用這些畫面引導學生體驗情感,聯(lián)系表達,同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這樣的閱讀方法:我們在讀圖畫書的時候不能光看文字,還要看圖畫,因為圖畫也是會說話的。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六

2、通過閱讀,感受長輩的慈愛和智慧。

一、導入。

1、用一兩句話來形容你的爺爺或者外公。

2、引入主題。

二、講述。

1、觀察封面,你想知道些什么?

2、觀察環(huán)襯,想想這一片藍色的是什么呢?

3、簡單介紹作者。

4、師簡單介紹故事前景:約瑟的毯子破了,媽媽要把它扔掉,爺爺想出了什么辦法呢?

三、閱讀。

1、和老師一起來讀讀這本書。

(2)繼續(xù)讀故事,爺爺用這塊毯子都做了什么?約瑟穿上那些爺爺做的東西,心情怎么樣?想象他來到學校的情景。觀察圖。

(3)媽媽一開始不是反對的嘛,怎么到了后來也那么緊張起來了呢?

(4)那些剩余的布料都到哪去了呢?

(5)第二天,約瑟去上學?!班拧奔s瑟拿起筆來,在紙上刷刷地寫著,他說:“這些材料還夠……”寫成一個奇妙的故事。

體會:“這些材料還夠”的意思約瑟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討論。

(1)約瑟為什么舍不得爺爺做的這些東西呢?

(2)在你的生活中,你的長輩是如何向你表達愛的?

四、拓展活動給爺爺或者長輩寫寫你感激的話。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七

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面對面的學習和交流,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爺爺一定有辦法》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圖畫書,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愛孫子的爺爺,他巧用心思,把孫子心愛的毯子變成了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作者采用重復而有節(jié)奏的文字來敘述整個故事,既簡單溫馨又朗朗上口。整本書的圖畫部分更為豐富傳神。在課前,我也是反復去讀這本書,希望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驚喜。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去:

為了幫助孩子能感受故事的奇妙,課上,我引導孩子從紛繁的色彩里,去尋找簡單的童真,去讀懂那些畫面中蘊含的細節(jié)。如約瑟愿意丟掉毯子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小妹妹的白云毯子舍得送給哥哥嗎?媽媽的懷里怎么多了一個寶寶?在圖中找找看,寶寶是從哪里來的?知道爸爸做的鞋子、奶奶織的毛衣是為誰準備的了嗎?從圖中你能知道紐扣哪里去了嗎?……太多文字沒有提及的細節(jié)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在圖中發(fā)現了,并在這些細節(jié)中豐富著故事,更能體會那故事的奇妙以及蘊含的濃濃的情感。

故事中,爺爺一共有五次變,在前兩次爺爺說到“這塊料子還夠做……”時,我讓學生大膽的去猜測,還夠做什么?當約瑟穿著他的外套,他的朋友會對他說什么?當約瑟穿著奇妙的背心,他的同學和老師會說些什么?當他的外套背心老舊時,他的朋友又是什么樣的表情、動作、又會說些什么?猜一猜,演一演,在這演繹中,不斷激活了孩子們對故事內容的期待,孩子們收獲的是互動的精彩,是一種對故事中爺爺的默認,是一種驚喜情緒的體現。更是對文本內容更深層次的解讀。

故事中那輕快的剪裁聲,總能讓人驚喜地發(fā)現一次次奇妙的變化。而那邊角料成為了一個新的故事,也是這本書的奇妙之處,所以最后我又鼓勵學生去編老鼠一家發(fā)生的故事。

我也是第一次嘗試繪本教學,所以對這堂課上的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擔保貴意見!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八

一、活動背景:

《爺爺一定有辦法》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愛孫子的老爺爺,他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扣。通過爺爺為孫子不斷改衣服的尋常小事,折射出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中的脈脈溫情,能使孩子在一遍遍的閱讀中不斷有新的發(fā)現,在一次次驚奇的發(fā)現中體會愛的溫暖。

二、活動描述:

(一)引入故事。

1、師: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叫約瑟。

播放ppt:約瑟問好――大家好,我叫約瑟。

小朋友問好。

約瑟:你們認識我的爺爺嗎?他是有辦法的爺爺,是個聰明的爺爺,我?guī)銈內フJ識他吧!

2、教師播放故事幻燈片并講述:在約瑟剛出生的時候,爺爺給他縫了一條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還可以把噩夢統(tǒng)統(tǒng)趕走。

提問:為什么說這是條奇妙的毯子?(適當地引導幼兒感受爺爺對約瑟的愛)。

3、小結:這條毯子包含著爺爺對約瑟的愛,是條奇妙的毯子。

(二)分段欣賞。

1、教師播放幻燈片。

提問:爺爺把奇妙的毯子改做成什么了?(原來爺爺為約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大衣。約瑟穿上這件奇妙的大衣,走在街上既暖和又神氣。)。

2、教師繼續(xù)播放故事幻燈片。

提問:你們猜猜這次爺爺會把約瑟的奇妙大衣變成約瑟的什么東西呢?(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

小結:爺爺把奇妙的大衣變成了一件背心,爺爺可真有辦法。

3、集體排圖。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學習根據畫面正確排序并講述故事內容。)。

小結:爺爺把背心翻過來,翻過去,小小的背心變成了一條漂亮的領帶,爺爺可真聰明呀!

4、幼兒排圖。

提問:當約瑟慢慢長大,領帶也變得久了,破了,這時候爺爺又會有什么好辦法呢?請大家一起來找出爺爺的好辦法。

要求:幼兒根據畫面的內容將圖片正確排序,并講述故事內容。

教師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信息,學說故事中的語言講述故事內容。

5、分享故事。

請幼兒上前將自己的圖片排列出來,講述故事內容。

小結:原來爺爺還能把領帶變成手帕,又把手帕變成了漂亮的紐扣。爺爺的辦法可真多啊!

(三)完整欣賞。

1、完整欣賞一遍故事,邊欣賞邊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圖片(毯子、大衣、背心、手帕、紐扣)。

2、讓幼兒根據故事內容按順序擺放圖片,進一步直觀感受由大變小的規(guī)律。

3、提問:你們覺得約瑟的爺爺是個怎樣的爺爺?(強調爺爺是用一塊布料改做成許多東西)。

4、小結:約瑟的爺爺真有辦法,把一條舊毯子一點點變出了許多的東西。我們給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吧――爺爺一定有辦法!

(四)延伸活動。

提問:如果你的小毯子也變小了,你可以把它變成什么東西呢?

請幼兒自由想象。

小結: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舊東西,只要動動腦筋,再發(fā)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它們就能變成一件奇妙的東西。

三、活動分析:

(一)片段一:引入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物品。

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男孩約瑟和他的爺爺,為了能夠引導幼兒更好地進入故事情景中,我準備了約瑟的錄音,以約瑟的身份邀請孩子們閱讀繪本,了解故事內容,這樣更容易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并且約瑟將自己的爺爺介紹給大家,給出了一個小小的懸念,為什么是有辦法的爺爺呢?又為什么有一條奇妙的毯子呢?孩子們能夠很快產生閱讀的欲望,為以下的環(huán)節(jié)做下較好的鋪墊。

(二)片段二:分段欣賞,了解故事內容的發(fā)展規(guī)律。

分析:這一大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教師引導幼兒一起集體欣賞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故事發(fā)展的第一線索,爺爺的毯子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每次變化的時候都是媽媽發(fā)現約瑟長大了,爺爺做的衣服變小了不再適合了,約瑟就請爺爺想辦法將衣服又變成了合適的。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將接下來會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內容的圖片給每位幼兒,請他們找一找故事的第二線索,并結合第一線索進行正確排序,講講說說故事是如何繼續(xù)發(fā)展的。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展示自己的排圖并嘗試講述故事內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進行排圖是一大難點。在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幼兒能夠嘗試著進行排圖,并且發(fā)現了故事發(fā)展中的第二線索。但是由于提供的圖片太小、畫面模糊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幼兒感覺到了困難。

(三)片段三:完整欣賞,再次感受故事的發(fā)展。

分析:在分段解讀故事的基礎上,本環(huán)節(jié)旨在整體欣賞故事內容,輕松的氛圍中再次感受爺爺的好辦法,體會故事的有趣性。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出示的圖片又再次給幼兒較直觀的刺激,即由毯子逐漸變小的過程。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幼兒嘗試排圖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實施,作為活動的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幼兒進行二次嘗試和實踐,從而才能更好的體驗物體由大變小的過程和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九

設計意圖:

《爺爺一定有辦法》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它通過爺爺為孫子不斷的修改衣服這一平常小事,折射出看市平淡家庭生活中的脈脈溫情。故事書中的畫圖細膩,會使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中不斷有新的發(fā)現,更會使孩子在依次次的新奇發(fā)現中體驗一種溫情。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物質過于充裕,物品經常用完就丟了,幾乎很少用舊的東西,所以教師也是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產生愛物惜物的情懷。書中文字簡潔生動,能讓孩子擁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書中每一頁的下方還有一個老鼠家庭的故事,更能給孩子帶來額外的閱讀興趣。教師選擇這一活動,旨在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初嘗閱讀的樂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灑下“快樂閱讀”的種子。

活動目標:

1、關注故事的發(fā)展線索,感受爺爺的聰明才智。

2、養(yǎng)成從插圖里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的良好讀書習慣。

3、體會爺爺在縫制時密密縫進了一片愛,體會爺爺和約瑟之間的濃濃親情。

活動準備:

繪本、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封面。

聰明的爺爺是外國小朋友約瑟的爺爺,這本書說的就是約瑟和爺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約瑟和他爺爺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吧。

二、分段欣賞。

3、爺爺咔擦咔擦,把弄臟的地方剪掉,把剩下的布料做了一條奇妙的領帶。每個禮拜五,約瑟都戴著這條奇妙的領帶去爺爺奶奶家.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領帶也變得老舊了.媽媽說:”約瑟,看看你的`領帶!沾了湯,臟了一大塊,弄得它都變形了,真該把它丟了!"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埿∨笥褌儾虏驴?,這一次爺爺會有什么辦法?我們來看看你猜的對不對???,爺爺把變形的領帶做成了什么?爺爺真聰明!

4、約瑟最喜歡用這塊奇妙的手帕包小石頭了。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手帕也變的老舊了.媽媽又想把它丟了。

5、可是約瑟肯定還是不同意,因為約瑟會說,“爺爺一定有辦法”。可是手帕才多大,剪去破的和臟的地方還剩多大?爺爺會不會把它扔掉呢?他還能為約瑟變出什么奇妙的東西呢!我們來猜猜?爺爺用這塊材料,為約瑟做出了一顆紐扣。一顆小小的奇妙的紐扣裝在他的吊帶上。爺爺真是心靈手巧呀!

6、可是有一天,媽媽說:“約瑟,你的紐扣呢?”約瑟一看,紐扣不見了!焦急的約瑟找啊,尋遍了可能去過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沒有。紐扣都沒有了,爺爺就是手再巧,再聰明也不可能無中生有了,那么已經長大了的約瑟會怎么辦呢?讓我們繼續(xù)看故事。長大了的約瑟說:這些材料還夠...寫成了一個奇妙的故事.

7、排序。

隨著約瑟的長大,爺爺用他的巧手接二連三地把小毯子變成了什么?

小結:爺爺每次為約瑟做的東西,他都不舍得丟掉,因為這里面密密地縫著爺爺對他的愛。我們的爸爸媽媽不像約瑟的爺爺一樣是裁縫會縫衣服,但是,他們給我們買衣服的時候,同樣是花好多了好多心思,我們的衣服里同樣有家里人的一份愛,一份關心!

自主閱讀。

四、延伸。

師:紐扣去哪了?小老鼠用來做什么?

這個故事里還有小老鼠的一家,真是太有趣了,兩個世界,兩個故事。爺爺剪剩下的布料被小老鼠帶回了家,他們用這些布料打扮自己的家,裝扮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們回去把這個好聽的故事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好嗎?

反思:

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利用“猜”故事,“說”故事,“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在觀察封面認識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時,孩子興趣濃厚。接著,我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感受故事情節(jié)。當我第一次問他們,你們猜爺爺會給約瑟做什么呀?孩子們回答范圍比較窄,后來慢慢進入情景,展開想象。當我再次預設問題,激起幼兒獨立閱讀的欲望。最后在問題“為什么爺爺每次都有辦法”?體會爺爺對約瑟的愛時孩子們說得非常好。存在的問題是幼兒在閱讀時只關注到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由于ppt的限制,幼兒不能細致地去觀察媽媽、約瑟表情、動作的變化,需老師及時地啟發(fā)引導,如有幼兒用書為最佳。最后再增強爺爺與約瑟間的角色互動,就更加能生動地體會爺爺對約瑟深切的愛。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十

伊麗莎.亞索在出生的時候爺爺為她編織了與他哥哥一樣的神奇的毯子,這種毯子又漂亮又溫暖,還能把噩夢通通趕跑。

伊麗莎漸漸長大了,毯子變的老舊了,媽媽對她說,你看,這毯子又臟又舊,真該把它扔了。但伊麗莎卻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拿著毯子,翻過來,翻過去,拿著剪刀開始咯吱,咯吱的剪,再用針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

原來,爺爺給她編織了一條漂亮的小裙子,伊麗莎在大街上走,許多人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她!

伊麗莎漸漸長大了,小裙子也變的老舊了,媽媽說:“瞧瞧,這小裙子都給你穿出一個洞了,趕快把它扔了!”但伊麗莎卻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睜敔斈弥∪棺臃^來,翻過去,拿著剪刀咯吱,咯吱的剪,再用針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用?!?/p>

原來,爺爺給她編織成了一件小馬甲,小馬甲又漂亮,又舒服。

伊麗莎漸漸長大了,小馬甲也變的老舊了,媽媽說:“看看,小馬甲都小了,邊也起毛了,快把它扔了。

伊麗莎卻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睜敔斈弥●R甲翻過來,翻過去,拿著剪刀咯吱,咯吱的剪,再用針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用?!?/p>

原來,爺爺給她編織了一個蝴蝶結,小蝴蝶結發(fā)著亮光,為她的頭發(fā)添加了許多色彩。可是有一天,她和媽媽在井邊打水,媽媽看到了伊麗莎頭上的蝴蝶結不見了,就對她說:“你的蝴蝶結呢,怎么不見了!”伊麗莎摸了摸頭,確實沒有摸到她的小蝴蝶結,伊麗莎跑到爺爺家,到處找啊找就是沒找到,這次爺爺也沒有辦法了。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十一

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面對面的學習和交流,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爺爺一定有辦法》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圖畫書,上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愛孫子的爺爺,他巧用心思,把孫子心愛的帶子毯子變成了襯衫、背心、領帶、手帕、紐扣。作者采用抹除而有節(jié)奏的文字來敘述整個故事,既簡單愜意又朗朗上口。整本書的圖畫部分更為豐富傳神。在課前,我也是反復去讀這該書,希望能給精彩紛呈孩子帶來更多的精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去:

一、觀察畫面,捕捉細節(jié)。

為了幫助孩子能感受女孩故事的奇妙,課上,我引導孩童從紛繁色調的色彩里,去找出簡單的童真,去讀懂那些畫面中蘊含的細節(jié)。如約瑟愿意丟掉毯子嗎?你從哪里看進去的?小姑娘的白云毯子舍得送給哥哥棉被嗎?媽媽的懷里怎么多了一個寶寶?在圖中找找看,寶寶主要是從哪里來的?知道爸爸做的鞋子、奶奶織的毛衣是為誰準備的了嗎?從圖中會你能知道紐扣哪里去了知道嗎?……太多文字沒有提及的細節(jié)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在圖中發(fā)現了,并在這些細節(jié)中豐富著故事,更能體會那故事的.以及蘊含的濃濃的情感。

二、猜測情節(jié),閱讀期待。

故事中,爺爺一共有五次變,在前兩次外公說到“這塊料子還夠做……”時,我讓學生大膽的去暗示,還夠做什么?當約瑟穿著他的外套,他的朋友可對他說什么?當約瑟穿著奇妙的背心,他的同學和老師會說些什么?當他的外套背心老舊時,他的朋友又是什么樣的表情、動作、又會說些什么?猜一猜,演一演,在這演繹中,不斷激活了孩子們對故事內容的期待,孩子們收獲的是互動的精彩,是一種對故事中爺爺的默認,是一種驚喜情緒的體現。更是對文本內容更深層次的解讀。

故事中那輕快的剪裁聲,總能讓人驚喜地發(fā)現一次次奇妙的歡笑變化。而那邊角料成為了一個有望成為裂稃故事,也是這本書的奇妙之處,所以最后我又鼓勵學生去編老鼠青蛙一家發(fā)生的故事。

我也是第一次嘗試繪本教學,所以對這堂課上的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的確領導和老師多擔保貴意見!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十二

故事《爺爺一定有辦法》通過爺爺為孫子不斷改衣服的尋常小事,折射出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中的脈脈溫情。故事書的畫面細膩,會使孩子在一遍遍的閱讀中不斷有所發(fā)現,更會使孩子們在一次次驚奇的發(fā)現中體會家的溫暖。剛剛步入中班的孩子使用剪刀的機會比較少,這次的活動就以故事為主線,借助剪紙這條副線,為孩子創(chuàng)設剪紙的機會,在為爺爺做禮物的情景中體驗自己的成長,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愛。

結合中班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本次活動的目標是這樣定位的:

一、目標設置:

1、積極關注故事線索的發(fā)展,感受爺爺的聰明才智及家人的關愛。(活動重點)。

2、初步嘗試使用剪刀,大膽想象并運用廢舊紙張剪出各種物品。(活動難點)。

二、活動設計:

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觀察畫面,感受故事。故事中一共有五次“變”,第一、第二次引導孩子大膽想象可以變成什么;第三次變時引導孩子重復爺爺的話“還夠做”,從中體會爺爺的節(jié)約;第四次時增加難度,將爺爺的話和媽媽的話進行對比;最后一次用問題“已經這么小一塊手帕了,爺爺有沒有把它扔掉?”來引導孩子思考,從而更進一步顯出爺爺的聰明與節(jié)約。

孩子理解了故事以后,自然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參與,按照故事線索將故事中出現的物品一一變出來。這是活動的難點??紤]到第一步“把毯子變成外套”操作難度比較大,所以由老師來示范完成。示范指導的同時把一件剪成的衣服和一張方形紙進行對比,讓孩子充分地觀察、比較,主動習得剪紙的方法。接下來每一步的操作難度相對比較小,可以邀請孩子參與進來,進一步探索、感知剪紙的方法。

最后,引導孩子大膽想象為爺爺做什么禮物。我會出示不同形狀的碎紙料,讓孩子判斷思考怎樣按需取材或按材做合適的禮物,對孩子滲透按需選材和按形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孩子,我將采用“幫一幫(局部幫著剪)、放一放(教師或同伴演示)、推一推(鼓勵獨立完成)”的指導方法,盡量使每一個孩子都找到自信、體驗成功。

三、活動特點:

新《綱要》中明確提出“從學前階段到小學低年級,故事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材料。因此讓幼兒慢慢適應故事文體特征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基本成分,都會有助于兒童建立起基本的閱讀策略?!薄霸谂c幼兒一起讀書的過程中,可以用繪畫和表演的方式來幫助幼兒假設不同的事件發(fā)展情景?!痹谶@個活動中,借助多媒體課件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閱讀,用剪紙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發(fā)展線索、感受故事的內涵,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策略,而且孩子在主動的動口、動腦、動手中很自然地理解故事、提高剪紙水平和技巧。相信孩子在快樂閱讀、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會收獲許多。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設計篇十三

爺爺一定有辦法一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文中講述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家庭隨著寶寶——約瑟的降臨,更增添了一份喜悅。約瑟的爺爺是一位慈愛的老人,非常疼愛自己的孫子,為他縫制了一條又舒服又保暖的毯子,隨著約瑟漸漸長大,又破又舊的毯子三番五次改頭換面,通過爺爺靈巧的雙手,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甚至是一粒紐扣。文中的爺爺即節(jié)儉又能干,畫中的一群可愛的小老鼠也是即勤勞又聰慧,創(chuàng)造了一個其樂融融的生活環(huán)境。

我們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放手去做,動手去做,總有讓大人意想不到的驚喜。我愛開動腦筋,上次媽媽給我買了一些魔術氣球,長長的一條,我和媽媽一起琢磨,看能變成什么花樣。沒想到我的動手力和想象力比媽媽強,一個一個可愛的蜻蜓、公主帽等造型創(chuàng)造出來了,還把一個尾巴系在我的腰上,咋一看,還真像個童話王國里的人物呢。

無顏六色的彩泥我也愛不釋手,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捏彩泥。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給我?guī)砹丝鞓?。我還用一次性紙杯做成一個五彩繽紛的筆筒,看著自己的作品得意洋洋。

奶奶也是心靈手巧的人,用竹葉做棒棒糖,用竹筍做水桶,用艾葉做外婆船。從小我受到影響,也愛自己動手,舊的包裝紙被我裁剪成一條半裙,我穿上它,還學模特走舞臺呢!雖然都是一些小作品,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培養(yǎng)了我無窮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充滿自信,也見證了我成長的足跡。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新事物推進社會的發(fā)展,我希望在讀好書的同時,也能開拓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86211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