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差不多先生教學設計 差不多先生啟發(fā)(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8 07:24:54
2023年差不多先生教學設計 差不多先生啟發(fā)(4篇)
時間:2023-03-08 07:24:54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差不多先生教學設計 差不多先生啟發(fā)篇一

1、把握人物形象,認識不肯認真從事,敷衍塞責的危害性。

2、理解作品的諷喻意義,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

3、品味語言,體會諷刺手法的表達效果。

重點:理解作品的諷喻意義,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體會諷刺性語言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以及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一、導入

大家都很熟悉東郭先生和南郭先生的寓言故事吧。(東郭先生對狼濫講仁慈,是個不分善惡的糊涂人:南郭先生混在樂隊里濫竽充數(shù),是個沒有真才實學的騙子。)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差不多先生,他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著名學者胡適不是只寫了一件事來表現(xiàn)他,而給他專門立了傳。(傳,即傳記,是一種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體裁,往往會用多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看具體事例,圈劃能夠表現(xiàn)差不多先生個性特點的語句,說說看差不多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差不多先生是的人。

三、析讀課文,探究主旨

1、分角色朗讀課文的5——10小節(jié),繼續(xù)圈劃最能表現(xiàn)差不多先生個性特點的詞語或語句。

班級交流,教師總結并明確。

差不多先生,凡事差不多(做事敷衍,不肯認真,不負責任)

2、重點品讀課文的9、10兩段,思考差不多先生死了,他為什么會死呢?從文中找出能支持自己觀點的依據(jù)并簡要分析。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具體原因——病死

根本原因——本性和周圍凡事敷衍不肯認真的大環(huán)境。

3、作者希望差不多先生死嗎?揣摩文中的語言,作者對差不多先生的態(tài)度如何呢?

體會諷刺性的語言的表達效果,揣摩作者的情感。

不久,差不多先生就死了

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他說完了這句話就死了

他說完了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4、有什么辦法讓差不多先生避免一死嗎?

班級交流,明確:(如果)自身:認真,知錯就改周圍人:認真(教育;責罰;炒魷魚)

5、從全文來看,有讓差不多先生不死的“如果”嗎?品讀課文的11小節(jié),1、2、小節(jié)。

圍繞:

通過為虛構人物“差不多先生”立傳,諷刺了像差不多先生的一類人,反映了當時國人凡事敷衍,不肯認真,不負責任的通病。

6、作者為什么要為他立傳?介紹胡適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名言。

目的:警戒世人應革除弊病,同時引導學生感受在幽默調(diào)侃的語言背后是作者對這種不良風氣的痛恨,以及對國家成為“懶人國”的命運的擔憂。

四、作業(yè)

1、摘抄一句運用了諷刺手法的語句并分析它的表達效果

2、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現(xiàn)象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依然存在?試舉一例說說后果或危害。

差不多先生教學設計 差不多先生啟發(fā)篇二

作者虛構了一個凡事都差不多,不肯認真的差不多先生這個形象,用嘲諷的語言揭示一類人的某些人性弱點,反對茍且馬虎的待人處事態(tài)度。本文語言淺顯,條理也清晰,風格幽默卻又發(fā)人深省。他指出這種敷衍塞責的態(tài)度正式中國積弱的原因所在。作者正是希望通過差不多先生現(xiàn)象警醒國人,革除陋習。

作為八年級的學生,要求他們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理清作者思路、認識人物形象的特點估計問題不大。但要了解作者寫作意圖恐怕會流于膚淺。借班上課,對學生的情況不太了解,最怕冷場。故不過分強調(diào)文體知識,重點在于通過活動,學生能學習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去感悟作者在立意上的深遠。

1、 通過朗讀,學生能感知文章基本內(nèi)容。

2、 概括典型事件、圈畫人物描寫,理解差不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事例的敘述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4、 研讀差不多先生的結局,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探究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

理解文章通過多角度描繪差不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從含有諷刺意味的詞語中,體味文中所包含的嘲諷和調(diào)侃,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ppt課件

1課時

故事導入

從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胡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 范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什么?

2、 你覺得差不多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的?

概括寫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

圈畫能表現(xiàn)差不多先生形象特點的語句

明確差不多先生的性格特點

1、課文的五個事例是怎么安排的?

(時間的先后、不同的角度、層層遞進)

2、 明確作者選取典型事例,從不同角度,層層深入,通過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塑造人物的形象

1、 分析開頭結尾,明確作者寫作意圖

作者對差不多先生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寫他?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什么?(朗讀結尾,圈畫諷刺性的詞語)

為什么人人都要學他?差不多的根源——偷懶 差不多的危害——中國變成懶人國

2、 概括主題

語言幽默,有諷刺意味——含淚的微笑(目的為了喚醒國人革除陋習)

你身上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嗎?舉出現(xiàn)實事例,說出差不多態(tài)度的結果危害。

1、(發(fā)生在差不多先生身上的事肯定不只這五件事)發(fā)揮想象,為差不多先生補寫一件事。

思考你的事例該插在文章第幾段?并說明理由。

2、以《紅眼病先生傳》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典型事件。

2、嘗試運用夸張、反語來增加語言的諷刺效果。

3、體現(xiàn)一定的社會意義。

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

買糖

讀書 共同點:差很多

事件 記帳 態(tài)度: 差不多——根源:偷懶

乘火車

請人醫(yī)病 危害:中國〓懶人國

目的 喚醒國人 革除凡事差不多,不認真的陋習

差不多先生教學設計 差不多先生啟發(fā)篇三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

2、品味語言,體會文章的諷刺藝術。

3、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探究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語言,感知其諷刺意味。

難點:探究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今天早上老師來上課之前去了一趟電臺,讓電臺幫我播放了一則尋人啟示:一位先生姓差,名不多,上世紀離家出走,帶著他的子孫四處游蕩,遍及全國各地至今未歸,國家正在收容他們,請知其下落者速與本臺聯(lián)系,大家知道要找誰嗎?(生:“差不多先生”)(板書課題:差不多先生傳簡介作者胡適)

過度語:尋找人我們應該告知別人什么呢?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完成表格。

2、學生交流完成的內(nèi)容。

3、聯(lián)系生活進行民意小測:

引導我們找到了差不多先生,可是作者卻說“他就是全國人的代表”這又做何解釋?課文中還有許多類似的語句,找出不懂的語句小組交流討論。

1、學生分小組交流,教師巡回點撥。

2、學生展示,教師相機引導并點評。

3、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適當?shù)难a充并小結。

1、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杜絕“差不多”的這種現(xiàn)象?

2、在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差不多”的現(xiàn)象?

“差不多先生做事馬虎,敷衍塞責,是非不分,結果一悲劇收場的故事,給了我們一深刻的啟示。今天,作為21世紀的締造者,我們要把差不多先生和他的子孫扼殺在惰性的搖籃里,凡事要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依據(jù)準確的數(shù)據(jù),確鑿的事實對事物進行科學的判斷?!?/p>

結合我們今天學過的課文分析“徐州鴻濟橋坍塌事件和楊利偉成為飛天第一人”的主要原因。

差不多先生教學設計 差不多先生啟發(fā)篇四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直隸()焦急()懶人()一撇()陜西()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

從從容容:

②何必太精明呢?

精明:

③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

精細:

④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一命嗚呼:

3、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空。

他有一雙眼睛,但看不很_____;有兩只耳朵,但聽不很_____;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_____。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_____,他的思想也不很_____。

(分明精明細密清楚講究)

4、文學常識填空。

《差不多先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我國著名的_____、_____,著有《嘗試集》、《胡適文存》等。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這篇課文描繪了一個信奉“ ”的差不多先生的可笑形象。

〖點擊思維〗

1、注意“撇”是多音字,有“piē”和“piě”兩個讀音,此處應該怎么讀呢?

2、注意體會句中“從從容容”“一命嗚呼”這兩個詞語的諷刺意味。

3、“精明”“細密”、“分明”“清楚”是兩對含義相近的詞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這些詞的細微差別。

4、你知道嗎?胡適于1920年出版的《嘗試集》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找來讀一讀吧。

5、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對差不多先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理清結構〗

相貌和個性特點

按時間順序記敘事跡

死后人們稱贊、效仿

〖語言特色〗

這篇文章之所以把國人的劣根性諷喻得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是因為作者在行文中運用了反語的修辭。反語就是正話反說,也就是說反話。例如,差不多先生臨死時說的話沒有意義,文中卻把它稱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沒有功德,文中卻稱贊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卻稱他為“圓通大師”。運用反語修辭,表意明確、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入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把握重點〗

一、文章主旨

課文作于1924年,最初發(fā)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報)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傳記形式寫成的帶有寓言性的諷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責、不肯認真,結果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指出這種行事態(tài)度正是中國積弱的病根,期望國人警惕覺悟,革除陋習。

二、差不多先生形象分析

文章第二部分先敘述差不多先生的童年,接著敘述他的學生時代,長大后到社會上工作,最后敘述他得病死去。按照時間順序,選擇了如何買糖、讀書、當伙計、搭火車和治病的典型事例,概括記敘了差不多先生一生的行狀。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是這樣做事的:

(1)小時候,差不多先生的媽媽叫他買紅糖,他卻買了白糖回來。

(2)讀書時,差不多先生的老師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陜西。老師糾正時,他卻說山西和陜西差不多。

(3)差不多先生當伙計時,常把“千”寫成“十”,把“十”寫成“千”。

(4)差不多先生搭乘火車,遲了兩分鐘才到火車站,弄不明白火車為什么不等他。

(5)差不多先生讓牛醫(yī)王大夫代替汪大夫給他治病,結果一命嗚呼。

這些事例,都表現(xiàn)了差不多先生凡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的特點。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形象,他一生行事不求認真,但求得過且過,最后竟為此丟了性命。只是,他至死也未覺悟,因為臨死的時候他還在說:“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真是愚頑至極,不可救藥。這更增強了作品的諷刺、批判色彩。

〖攻克難點〗

準確理解文章開頭寫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個性特點的意圖是本課難點。文章以設問開頭,幽默風趣,引起了讀者的注意。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強調(diào)了“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曉,處處聞名”,是“各省各縣各村”人士,每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在于指出像差不多先生一樣凡事馬馬虎虎,不求認真,不求準確,是中國人的通病。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的相貌與一般人沒有什么不同。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他的口頭禪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作者通過描寫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言語,突出了差不多先生茍且馬虎的個性。

〖質(zhì)詢疑點〗

既然差不多先生所作所為這么迂腐可笑,作者為什么在文章結尾寫差不多先生死后,人們都稱贊他,效仿他?

在這部分中,作者寫差不多先生死后,人們都稱贊他;不僅稱贊他,還向他學習。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中國也就成了懶人國了。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說差不多先生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在最后一段又說“無數(shù)無數(shù)的人,都學他的榜樣”。作者這樣夸張地寫,目的是指出做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是非不分,是中國人的通??;在最后一段回應前文,指出這種情況愈來愈厲害。他這樣寫是希望能喚醒國人,革除這種毛病。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178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