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22:10:08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范文(14篇)
時間:2023-11-26 22:10:08     小編:翰墨

多參加一些寫作比賽或演講比賽,可以提高自己的表達和演講能力。使用準確的語言、流暢的句子和清晰的邏輯結構來表達思想。接下來是一些總結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一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為業(yè)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F(xiàn)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更成為廣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節(jié)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qū)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扎起花架,四鄉(xiāng)花農(nóng)紛紛涌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涌動,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當然,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要給雙封,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然而沒有利是即為無禮,所以春節(jié)期間到廣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為好,免得麻煩。甚至商場門口,也會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過年有兩點與全國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達旦,節(jié)日氣氛非常熱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掃塵后,家家都要在屋內用醋澆紅木炭,剎時,濃煙滾滾,煙霧繚繞,這時閉上大門,以求凈化空氣,去邪避災。吃罷年飯后,開始燃放鞭炮,從晚上到次日早上,連續(xù)不斷,炮聲震耳欲聾,火光沖天,大有千軍萬馬攻城之勢。如今,此風雖有所消退,然而較全國而言,仍屬數(shù)一數(shù)二。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二

“春節(jié)”,家鄉(xiāng)人又叫過年。在這一天還未來臨之前的十幾天里,家里的大人們就停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過年用的年貨。大人們出去趕集,買雞、鴨、魚、肉,有的大人留在家里給孩子們做過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們就準備過年用的吉祥品。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面食做的,如龍、鳳凰、八角饅頭、年糕等。再過幾天,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忙活著收拾房間,做一次徹底性的大掃除,要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每次家里的玻璃窗總是歸我。這時候,我總是興致很高,我會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干干凈凈,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終于迎來春節(jié)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戶門口都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lián)。伴隨著“噼啪”的鞭炮聲,飯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文藝聯(lián)歡會。最高興的還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約三四點鐘時,外面的鞭炮聲就“震耳欲聾”了。大人們忙著下餃子、放鞭炮,我們小孩子從里到外換上了新衣服。吃飯時要先給老人們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給小孩子壓歲錢。早晨的餃子中包著錢、栗子、糖、棗之類的東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為它象征著來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勵我努力學習。

紅紅火火的春節(jié)一過,人們就要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歡春節(jié),春節(jié)是晚霞,是歲末的最后一道風景;春節(jié)是朝霞,預示著紅紅火火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三

過年都有哪些風俗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過年的風俗。

作文。

希望能夠幫到您!

春節(jié)里,家家戶戶必然裝扮得紅紅的,掛紅燈籠、

春聯(lián)。

貼“?!弊值鹊取?傊怯眉t的穿紅的戴紅的可以說“紅色”成為人們春節(jié)時最親密的朋友。傳說在古時候由一個叫“年”的怪物經(jīng)常在春節(jié)這個節(jié)日里跑出來害人后來得知它很怕紅彤彤的東西和很大的響聲比如一個熟透了的紅蘋果就足以嚇跑它了。后來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把家里扮得紅紅的還經(jīng)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歲。古時候,有個人曾以吟詩、打麻將來打發(fā)時光,可是現(xiàn)在不同了,科技發(fā)達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fā)上看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小孩子也喜歡看呢!不過為什么要熬夜守歲呢?相傳在古時候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做“歲”的怪物喜歡吃成年人與老年人,不喜歡吃小孩子??墒?,它特別壞,每當遇到小孩子時,就會施法把小孩子變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時候,一個財主給了他兒子一點錢,并給他系在錦囊里,結果當他兒子遇上“歲”時,“歲”見了這個金光閃閃的東西竟掉頭就跑。此后大家不僅夜里守“歲”,謹防“歲”的偷襲,而且也會適當?shù)亟o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錢,命名為“壓歲錢”。

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真的非常有趣!

春節(jié),人們俗稱“過年”。那么,人們過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習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著清潔自己的房子,貼。

對聯(lián)。

購買年貨然后把買來的新花草擺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的團年飯。人們吃完團年飯后就在規(guī)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鄉(xiāng)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lián),家家戶戶的院里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城市和鄉(xiāng)村的人們,都帶著年貨,有的去廟里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習俗。

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各地過年都有獨特的習俗。今年寒假,我對家鄉(xiāng)丹城過春節(jié)的習俗作了全面的觀察和調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開眼界。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真是豐富多彩,按照時間順序共有5種風俗。

祭灶: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家鄉(xiāng)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過年的,所以在臘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請來灶神紙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飯……一切完畢已是傍晚,點燭,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結束。聽阿姨說,祭灶為的是讓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掃塵:舉行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每年農(nóng)歷臘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鄉(xiāng)的人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

貼春聯(lián),“?!弊郑好磕甏竽耆壹覒魬舳技娂娰N上購買的春聯(lián),雅興者自己鋪紙潑墨揮毫,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紅紅火火。春聯(lián)貼完,家家戶戶都忘不了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而且是倒著貼,取“福到”的諧音,寄托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心愿。

拜年:是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祝賀新年,到處是一派喜慶的氣氛。祭祖:家鄉(xiāng)的人過節(jié)都不會忘記去世的先人。過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們家鄉(xiāng)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過這次調查,我全面了解了家鄉(xiāng)人過春節(jié)的各種習俗。每一項活動都寄托了人們的心愿。當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對于春節(jié),人們也在不斷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還在春節(jié)期間出門旅游……這樣春節(jié)過得就更豐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為一種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習俗始終不會被丟棄,如何使春節(jié)過得既有傳統(tǒng)地方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這將是富裕的人們的不斷追求。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四

過年了,我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一起回老家和爹爹一起過年。爹爹給我講了一個關于“年”的故事:從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物,頭上有尖尖的角,嘴里有鋒利的牙,非??膳?。它天天都騷擾人們,因此,它把天神惹怒了,于是天神把“年”封在山中,一年只許它出來一次。

人們都很害怕“年”,一到過年就想方設法提防“年”的攻擊。有一年,“年”又出來了,這時有個人在“年”面前放鞭炮,把“年”嚇得魂飛魄散,那人又拿出一些紅紙,把“年”嚇得落荒而逃。不久,人們發(fā)現(xiàn)了“年”的弱點:“年”怕響聲,怕紅色。從此,就形成了每年都放鞭炮、貼。

對聯(lián)。

的風俗習慣。另外,一到過年,人人都去親戚家拜年也是因為不想讓親戚家受到“年”的傷害。從此,也形成了這種風俗習慣。原來過年有這么多學問啊!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五

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這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拜神。

同時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里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正月初一這天,廣州街坊會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為“搶春”。??谌顺跻话萆窦雷嬉彩呛苡兄v究的,先擺好酒和茶,事先要準備好雞、雞血、魷魚、豬肉等食物,雞血要擺放在雞身上。給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開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拜年。

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拜年。

壓歲錢。

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tǒng)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于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后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吃齋。

吃過了年三十的大魚大肉后,初一當天第一頓飯,全家人卻要吃素食。“齋”與“災”同音,而吃齋也意味著“吃災”,將新的一年中的各種災難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飯吃齋,用粉絲、腐竹、發(fā)菜、冬菇等煮一鍋“羅漢齋”,寓意這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魚大肉,祈求來年順利,所以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說法。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后飲以示挽留。

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寓意著“節(jié)節(jié)高”。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吃餃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xiàn)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吃湯圓。

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吃面條。

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喝“元寶茶”

浙江紹興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樓喝“元寶茶”的習俗。所謂“元寶茶”,一方面是這里用的茶葉比往常提高一個檔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顆“金橘”或“青橄欖”來指代“元寶”,象征新年“元寶進門,發(fā)財致富?!倍且驗椴韪咨腺N有一只紅紙剪出的“元寶”,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財進寶”。

喝雞湯。

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

占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后代由占歲發(fā)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不殺生,不掃除。

每逢過年,都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習慣要遵守,俗稱年禁。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是新一年運程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比如大年初一這天忌殺生,因為殺生被認為會導致災禍的發(fā)生。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chǎn)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jié)。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jié),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蕩漾,春節(jié)熱鬧了中國,春節(jié)也正走向世界。春節(jié)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jié),也是世界的春節(jié)。春節(jié)首先是個親人的節(jié)日、家庭的節(jié)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jié)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jié)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節(jié)日,是團結的節(jié)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jié)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fā)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總之,春節(jié)是使人和陸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jié)日。春節(jié)是集中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日。

過春節(jié),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jié)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jié)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qū),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jié)。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節(jié)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jié),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六

“哦!過年嘍!”你猜我為什么這么高興,因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興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點燃,只聽見“砰”的一聲,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正當我疑惑不解時,突然頭頂上“噼噼啪啪”的嚇我一大跳。??!原來是鞭炮??!虛驚一場!終于到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見哥哥拿出一個“大三角”,用打火機一點,那“大三角”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星,正當我們以為它快熄滅時,突然,天空又出現(xiàn)了五彩斑斕的煙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天為什么叫除夕嗎?而且還要放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山上有個怪物,叫做“夕”,“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后來,有個神仙告訴人們嚇跑“夕”的方法。第二年,當“夕”再下山時,突然發(fā)現(xiàn)大量的火光,“夕”驚慌失措,這時,到處都響起了爆竹聲,“夕”更是驚恐萬狀,立刻拔腿逃跑,從此,“夕”再也沒有來害人了。

春節(jié),代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包含著炎黃子孫濃濃的情感。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七

農(nóng)歷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春節(jié)是中國農(nóng)歷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民間過春節(jié)的習慣大概是從原始社會的時代‘臘祭’演變而來的。

春節(jié)的習俗有:每家每戶門口都要貼紅對聯(lián),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篇五:春節(jié)習俗。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jié)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jié)”。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窗花,貼‘?!郑貧q,爆竹,拜年與春節(jié)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jié)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地出門,人們寄托著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窗花,貼‘?!值确绞絹砻枥L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烘托出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lián)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八

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農(nóng)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jié)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lián),剃頭發(fā),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guī)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lián)的母親。

我看見母親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梗ǖ剑┝耍〉胰匀粏柕溃骸斑^年有什么習俗和規(guī)矩?。俊蹦赣H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lián)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xiàn)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愉快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愉快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tǒng)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九

爆竹隆隆金龍去,喜氣洋洋金蛇來。哇,蛇年春節(jié)來到了!它帶給人們無數(shù)的祝福與快樂,勾畫出新一年的藍圖。

“過年了!過年了!”一到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便高興地嚷嚷到。這是,老爸從房間里哪出一疊春聯(lián),對我說:“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比如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lián)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lián)專著《檻聯(lián)叢話》對楹聯(lián)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薄芭丁!甭犃死习忠淮蠖盐目U縐的話,我只好吐吐舌頭。“?!弊执怼靶腋!⑾矚狻睂ⅰ案!白值官N,福就來臨了!

貼完春聯(lián)后,我們就到門外放鞭炮,爆竹為中國特產(chǎn),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F(xiàn)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聽說,這是趕走年獸的好方法呢!

除夕之夜,親戚們都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聽老爸說,叫什么“合家歡”。年夜飯可真美味,大魚大肉的,這些可是平常吃不到的?。 巴馄?!”我雙手端起酒杯站起敬外婆,說:“祝外婆長命百歲!”外婆笑得合不攏嘴,也說到:“學習進步!”

年夜飯后,親戚們都坐在一起看春晚,這時,就該給孩子們發(fā)紅包了,也就是壓歲錢。當然,孩子收到的還得交給父母保管,誰叫我們未成年呢!

春節(jié),和親人團聚才是最重要的,愿這一刻的幸福永遠記在我們的心里!祝大家新年快樂!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十

我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領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jié)是我國最隆重的節(jié)日。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背D晟罹雍5祝康匠@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澳辍鲍F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要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每家每戶都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大年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我們的家鄉(xiāng),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lián)、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wèi)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里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誰在新的一年里會走好運。吃完餃子后,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到了春節(jié)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fā)現(xiàn)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jié)!它是中華名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十一

一年的最后一天夜頭叫除夕。在段玉裁《說文》中,“除”條里這樣說:“凡去舊更新皆曰除”?!跋Α闭甙?。所以舊歲的最后一天又稱“歲除”、“大年夜”,俗稱“年三十晚上”。南通人就叫它“三十夜子”。要是碰到“小年”(沒有臘月三十的年份),臘月二十九也叫除夕。

在二千六百多年之前的周代,我國民間就有“歲終舉行驅儺”的風俗。據(jù)《周禮夏官》中記載:“方相氏……率百隸而時儺,以索室趨疫?!边@就是除夕活動最早的記載。《后漢書禮儀表》也有:“先臘一曰大儺,謂之‘逐疫’”的記載。而把這天子叫“除夕”是在東漢。東漢應劭寫的《風俗通義》卷八“桃人葦茭畫虎”上有:“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于門,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兇也?!笔恰膀屝扒蟾!钡囊馑?。到了晉代,開始有了除夕“分歲”、“守歲”的說法,同時也開始了祭祀祖先的習俗。到南北朝的時候,又增添了祭神的習俗。到了唐朝又有了飲宴、庭燎、銅刀刻門和點水盆燈的風俗。宋代度歲成為了年終大事,有“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花供佛”等習俗,以祈禱新歲之安。明朝時,除夕的風俗又有所發(fā)展,《帝京景物略》記載:“五更焚香楮,迎新灶君下界;插芝麻秸于門檐窗臺;門窗貼紅紙葫蘆;夜以松柏雜柴燎院中,懸拜祖先影像;全家聚坐食飲;守歲?!鼻宄衷黾恿讼蜃饚熡H友辭歲、盥沐后祀祖祀神、闔家團拜、更盡分歲、散黃錢金銀錁錠、吃葷素細餡水餃、坐以待旦,以兆延年等風俗。清朝通州人李懿曾寫的《望江南通州好》詞里頭也有一首,就是寫當時南通除夕時的歡騰和忙碌:

通州好,

除夕滿城忙。

北里驅魈鳴爆竹,

南鄰祀社設黃羊。

分歲酒盈觴。

南通民俗專家王宇明談過年之二:壓歲錢

小時候蠻歡喜過年的,因為過年有新衣裳穿,吃的東西也比平常多,還有一樁特別歡喜的事,是過年有得壓歲錢拿,爺娘要給,爹爹奶奶要給,外公外婆也要給。好像這個風俗不僅不曾得斷過,反而越給越多了。我小時候也就只拿角把兩角錢,現(xiàn)在沒有張把兩張大團結好像不得去,就連才會說話的小伢兒都會得說“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

壓歲錢又叫押歲錢、壓祟錢、壓勝錢,是漢代起的頭,漢魏六朝的時候開始流行的。據(jù)王黼《宣和博古圖錄》載:錢形長而方,上面龍馬并著,俗謂佩此能驅邪鎮(zhèn)魅。因為“歲”和作祟的“祟”同音,壓歲就等于壓祟,所以叫壓歲錢。過去的壓歲錢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錢幣,而是為了帶了身上戲戲、看看而專門鑄就的和錢幣差不多架子的東西,是當吉利物品或者是避避邪用的。有的在錢幣正面還鑄了有“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這樣的吉祥語;背后還有龍鳳、龜蛇、雙魚、斗劍、星斗等等的各種圖案。明朝和清朝時的壓歲錢,大多是用紅線串起來的。清朝人富察敦崇寫的《燕京歲時錄》當中就有記載:“以彩線穿錢,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苯o小孩子的壓歲錢,南通人叫壓金錢,這個“壓歲”不是叫你不長,而是叫你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地成長。開始用市面上流通的錢幣做壓歲錢的是民國以后。那時候長輩用紅紙包一百文銅錢給小伢兒,叫百歲錢,寓意長命百歲;給已經(jīng)成年的晚輩就用大銅錢,給的數(shù)目是“六”或者是“六”的倍數(shù),這個是取“六六大順”的意思;后來又改了用大紅紙包一塊大洋,是財源茂盛、一本萬利的象征;等用了紙票子之后,壓歲錢也就不用大洋改了用紙幣,不過是要聯(lián)號的。因為“聯(lián)”與“連”又是同音的,這就意味子子孫孫要“歲歲發(fā)財”、要“連連高升”,大概發(fā)明“紅紙包”這個詞和用聯(lián)號新票子的講究,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南通民俗專家王宇明談過年之三:貼門神

貼門神是中華民族古老的風俗,盡管現(xiàn)在大部分的人家已經(jīng)不貼門神了,但作為子孫后輩,也要曉得曉得過去貼門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日前,我采訪了南通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的名譽主席張自強先生,請他來說說南通的門神。張老是離休干部,也是專門研究南通民俗的專家。

據(jù)說在唐朝的時候,皇宮里頭面經(jīng)常舞鬼、鬧皇宮,皇帝佬兒沒得法子,就請了秦叔寶和尉遲恭兩個人來站門崗,從此之后皇宮里頭就安頓了。時候長了,總不能叫這兩個大將侭是站撒,于是就請了個畫人像的畫師,照他恁兩個人的架子,畫了畫兒往門上格恁一貼,居然也就一樣的安頓了。不過,照這架子老是畫總也不是回事情,到了宋朝的'時候,就有人發(fā)明了先把人兒刻在木頭板兒上,轉來再印刷,這個應該就是木版年畫的初級階段。再后來有人要想印彩色的,聰明的人就想了法子再多刻幾塊板子,分門別類來印幾種顏色,現(xiàn)在叫套色。還有的人為了開出的臉更像點兒、更漂亮點兒、更好看點兒,就在印好的畫兒上,再勾下子、再描下子。例如像有的畫兒,伢兒臉上用紅筆這恁勾下子,畫兒就既有木版的風格,又有手勾的成分,這種年畫既好看又實用。到了明清時期,南通這塊地方印門神已經(jīng)基本上用木版。全國的木版年畫出名的地方很多,例如北京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山東的濰坊、河南的朱仙鎮(zhèn)、四川的綿陽。而我們南通的木版年畫是單線,無論內涵、色彩和其它地方不大相同,這就是江海文化的特點。

照南通的民情風俗來講,過年的時候,基本上不問城里和鄉(xiāng)下,老百姓要圖順遂,要想發(fā)財,都要貼門神。所以過去說利市的到人家門上刬是說:“陳年不來新年來,老爹家里大發(fā)財。兩扇金門左右開,紅綠招財貼起來。左邊貼的是秦叔寶,右邊貼的是尉遲恭。斗大的元寶滾進來,發(fā)財大發(fā)財!”雖說是說的個利市,是個口話,實際上反映了大家對貼門神的一種心理期盼和圖順遂、想發(fā)財?shù)囊环N心態(tài)。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十二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杭州過年習俗中,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染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2、杭州春節(jié)拜年祝福

拜年祝福是杭州過年習俗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大年初一,杭州先民開門頭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稱開門炮,張?zhí)伴_門大吉”,然后拜天地神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后按輩分家人行拜年禮。

3、杭州春節(jié)的娛樂活動

老杭州過年習俗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云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jié)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tǒng)稱為亂劈柴。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十三

與漢族春節(jié)不同的是:壯族人除過春節(jié)之外,還要在正月三十日再過一個“晚年”。

除夕壓年飯

除夕這一天,要多煮米飯,俗稱 “壓年飯”,它預示著來年五谷豐登,米食充足。

新年挑水好運多

而大年初一則是壯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因為這一天的活動是最豐富的。大年初一天剛亮,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都要挑著水桶,拿著三柱香火,唱著歌,去河邊挑水,到了河邊或者取水處,先把香插好,用紅紙包好的錢幣作“利市”往水里投放,在挑新水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像的石頭回家,回到家里,就把這些石頭放進豬圈、牛欄,祈求六畜興旺。挑回新年的頭一擔新水,這一天壯族人是絕對不喝去年存水的,因為他們相信大年初一的水最純凈、最吉利,可以給一家人帶來整年的好運氣。

將挑來的新水放入紅糖、生姜、竹葉煮新年茶給全家喝。壯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爭著喝由村中公認的“伶俐嫂”捧給大家的清水,她們相信這樣便可更加聰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機會補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據(jù)說喝了伶俐水,小孩會變得聰明伶俐;姑娘會嗓子清甜;祛病長壽。

舞春牛

大年初一,由舞雞的青年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門雞,打著鑼去各家各戶賀年,他們唱起吉慶幽默舞雞歌,使主家喜笑顏開。主家從“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祈求六畜興旺。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吃年粽,家里的小孩子、年輕人早就跑出去放炮竹、舞春牛去了。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撐著牛頭,一人在后彎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驅趕著“春?!?,簇擁著春牛的還有敲鑼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蕩蕩,喜氣洋洋。

“春牛”,并非真的牛,其實是用竹片編成的,外邊套上布,弄成牛的樣子?!按号!辈戎狞c搖頭晃腦地挨家挨戶給人拜年,預祝人壽年豐,春牛舞到哪里,歡樂和喜慶就被帶到哪里。

南寧周邊的壯族地區(qū),還有在大年初一搶頭鴨、抬紙狗拜年的習俗。

決大多數(shù)的壯家人大年初一是不串門的,白天吃湯圓,晚上才吃葷菜,據(jù)說可以消災去病。

到了年初二,婦女便帶著孩子在丈夫的陪同下,拿著禮品紛紛回娘家了。壯族人的春節(jié)新奇而有熱鬧到了元宵節(jié),再次祭祖以后,家家戶戶才把供品撤掉,這被稱為“散年”。

“散年”是由家中長女攙扶其父母或家中最年長者,坐在堂屋中央,然后剝開“母粽” (超級大的'粽子),按家中年齡長幼有序地分發(fā),每個人則須恭敬地接受并將其吃完,這就是“吃母粽”。吃完“母粽”,全家老小便拿著粽葉、香火,到叉路口或江河邊,焚香肅立,邊唱“避邪歌”,邊拋撒粽葉,以此 “送兇禍”。

壯族人沒有作揖、跪拜、握手的習俗,而是直接通過語言和豐富的表情來表達自己的節(jié)日問侯,因此在春節(jié),壯族人是不會給長輩磕頭拜年或者作揖的。熟人在路上相見,互相道賀“恭喜發(fā)財”,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客氣話哦!這是壯族人最真心的祝福。

桂西一些地區(qū),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顒?,增添了春節(jié)的喜慶氣氛。

舞雞的年青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只斗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斗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

舞春牛更為有趣。“春?!笔怯弥衿擅罹幙椂?,牛頭、牛角糊上綿紙,畫上牛眼,牛身是一塊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鑼打鼓在村中表演,鉆進布底的兩人,一人在前撐牛頭,一人在后彎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著的是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此外,還有敲鑼打鼓的,領唱春牛歌的,他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聲笑聲。舞罷上村又到下村,從初一鬧到元宵節(jié)。舞春牛的人們?yōu)檗r(nóng)家?guī)砹斯?jié)日的歡樂,同時,也寄托著對農(nóng)家豐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擔過春節(jié)

“正月舂堂閉轟轟,今年到處禾黍豐?!边@是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壯家流傳的一首古諺。

唐代在其中曾生動地記載了舂堂的舞韻:“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兩邊,約排了檸,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聲若鼓,聞于數(shù)里,雖思婦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瀏亮也?!苯裉?,代替舂竹的是農(nóng)家的扁擔,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擔的娛樂形式煥發(fā)了生機。

從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輕快悅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擔聲,響遍了壯族山鄉(xiāng)。打扁擔是傳統(tǒng)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yōu)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托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愿望。

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shù)。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jié)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扁擔在手中運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側面敲打,發(fā)出的聲音或脆、或沉,聲聲相異,形成節(jié)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韻律。在扁擔不斷相擊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轉動,更使人眼花繚亂。技巧嫻熟的各種動作,在聲聲扁擔撞擊聲中輕松完成。喜慶佳節(jié)的打扁擔活動,更是熱鬧非常。場上長形的竹筒和鑼鼓與之伴奏,圍觀的群眾不時地傳出唱彩聲,節(jié)日氣氛特別熱烈。

在打扁擔的人群中,你可以發(fā)現(xiàn)兩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氣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揮扁擔上陣,有的母子同場打扁擔,你賽我、我賽你,整個打扁擔活動洋溢著歡樂的笑聲。趕圩路上,山民們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擔子一放,打起扁擔,不一會兒疲勞便在扁擔聲中消失了。趕墟路上的打扁擔活動即興而起,盡興而散。打扁擔真是壯鄉(xiāng)的一種輕巧而方便的文體活動。

“打扁擔”的舞蹈語匯,具有豐富的色彩,舞蹈造型與農(nóng)耕勞作密切相關,表演內容有: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場、舂米嘗新等。藝術形象的生活化、勞動化特點極為突出,它牢牢扎根于壯家土壤,必將生命長青。

春節(jié)過年的風俗篇十四

過年的習俗:買年貨、掃塵、吃年夜飯、守歲、拜歲、舞龍舞獅、游神、押舟、吃餃子、賞花燈等。

春節(jié)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jié)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jié)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買年貨。

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做件大事。過年之前要做很多準備,要買很多東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等。統(tǒng)名之曰“年貨”。

掃塵。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tǒng)習俗之一。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寄托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吃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春節(jié)前一天)的闔家聚餐。

年夜飯是每年新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還講究很多寓意。傳統(tǒng)上年夜飯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等等習俗。

守歲。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中國漢族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合家歡聚,迎接新年。

拜歲。

拜歲,過年風俗之一,是指在歲首新年辭舊迎新之際,拜祭歲神(太歲)。拜歲是中華民族流傳最悠久的傳統(tǒng)風俗之一,這一傳統(tǒng)習俗代代相傳,人們在歲首舉行祭祀儀式,迎新歲、祈年、接福。

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習俗。舞龍又稱耍龍燈、龍燈舞。。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游神。

游神,或稱圣駕巡游、游老爺、迎老爺、游菩薩等等。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xiāng)里,保佑合境平安。

押舟。

押舟,亦稱“壓舟趕鬼”,是流行于粵西地區(qū),特別是化縣地區(qū)(今化州、吳川)一帶的民間習俗活動,該民俗活動一般于正月十五各地正年例夜舉行。

吃餃子。

吃餃子,流行于北方地區(qū)。一般除夕吃肉餡的,大年初一吃素餡的。新年餃子要皮薄、餡多,捏得嚴實,不能煮爛,葷餃子要有豬肉、羊肉、牛肉、雞肉的,也有兩種肉拌在一起的鴛鴦餃子,以及百味雜陳的“餃子宴”。

賞花燈。

賞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一般在元宵節(jié)舉辦活動,按字面理解為觀賞燈。南朝時期,國都健康出現(xiàn)了舉辦傳統(tǒng)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燈會興于唐,盛于宋,明朝時達到頂峰。

3、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妒貧q詩》蘇軾。

20、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冻固酢酚谥t。

2023過年是幾月幾日?

2023年1月22號過年,春節(jié)的日期固定在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個月的第一天。春節(jié)這個詞表示春節(jié)的正式成立。

1、貼春聯(lián)。

根據(jù)古代歷法的規(guī)定,在臘月三十這一天就要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是用紅色紙張為底,然后在紅色紙張上面寫下美好的祝福詞語,代表對新的一年的期望和祝愿。除了貼春聯(lián),還要貼福字,而且福字要倒著貼,代表福到了的意思。

2、放爆竹。

一般在除夕放爆竹,民間說法中,放爆竹不僅僅可以嚇跑年獸,還寓意新的一年會更加興旺、繁盛,更是希望一家人事事順利、吉祥如意。

3、守歲。

也叫做守歲火或照歲。在除夕當晚要點亮家里所有的燈,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能添財進寶。

4、給壓歲錢。

很多地方在吃年夜飯之前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壓歲錢有壓住邪祟的作用,代表長輩對晚輩的呵護與祝福。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4239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