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避免類似的錯誤。在總結時,我們應該積極提出問題和建議,推動自己的進步和成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學作品解讀,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一
此外,沿著佛殿兩山墻砌臺上還排列著五百羅漢塑像。據(jù)東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補塑羅漢碑記云,確系明代遺物。
東大殿內柱額上的幾幅拱眼壁畫,亦為唐代遺物。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右次間內柱前額上的橫幅。橫分三組:中間一組以佛為中心,七菩薩脅侍。左右兩組以菩薩為中心,其旁邊又各有菩薩、天王、飛天等。壁之兩端有僧俗供養(yǎng)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內有一人,好像是在權衡長短,那嘴邊上的胡須飄然若動,與敦煌畫中的人物幾乎沒有兩樣。壁畫顏色除石綠以外,都是深暗鐵青色。各畫像的衣紋姿態(tài)都極其流暢,具有唐代風韻,而畫臉和胡須的筆法,還含有漢畫的遺風。
東大殿左右四梁下還有唐人題字,如:敕河東節(jié)度觀察個置等使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鄭、助造佛殿澤州功曹參軍張公長、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執(zhí)筆人李行儒等字跡,清晰勁沉,實屬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跡。
我們剛才介紹的東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畫和墨跡四種藝術,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稱為孤例的四絕藝術。
金閣寺:我們從南路進五臺山,過收費處牌樓,前行不遠,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輝煌的廟宇,便是臺懷腹地第一大寺金閣寺。這金閣寺位于南臺之北、中臺之南的金閣嶺上,海拔高度達到1900多米,除臺頂寺廟外,金閣寺所處地勢最高。該寺距臺懷鎮(zhèn)約十五公里。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二
山西大同大學專科錄取通知書什么時候。
應該8月中下旬吧,不要著急耐心等待!
它比一般學校稍晚幾天的!
我是內蒙理科考生,我被山西大同大學專科錄取了,那請問山西大同大學專科錄取通知書什么時候下來?為什么它比一般學校晚?這個學校有什么特殊的嗎?我看它們走后門的人那么多誰曉得何時發(fā)啊估計8月10號吧等的吧我是二a還沒回來通知不要著急16號前后2010高考錄取結果查詢,??其浫》謹?shù)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三
春節(jié)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因此春節(jié)的習俗也多種多樣。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山西大同春節(jié)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大同地區(qū)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shù)厝说囊率匙⌒斜厝灰l(fā)生各種聯(lián)系。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shù)氐囊环N風俗習慣。
每逢春節(jié)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后,火苗從無數(shù)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御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察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正如清朝《大同縣志》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fā)之,名曰旺火,即省城達達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風俗習慣,在大同又有發(fā)展。不但在過年時生,就連平日辦婚喪大事或者重大節(jié)日時都生,有的是在冬季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圖吉利。若論旺火規(guī)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當以懷仁旺火為最。它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在元宵節(jié)前預選優(yōu)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必須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凈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體增高的尺寸大小,則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規(guī)模龐大。每年懷仁縣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guī)模龐大。
天津。
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里,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jié)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里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后,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天津還有春節(jié)貼吊錢兒的習俗,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棱上,作為春節(jié)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河北。
山東。
山東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過后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農村還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上貢品,燒香燒紙,人們稱之為“發(fā)紙”。當然還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樓”,祭拜各方天神。在山東農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習俗,一大早天還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給族中年老的長輩磕頭拜年,小孩拜年還要給“壓歲錢”。在吃過早飯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給族中長輩磕頭拜年。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墳上祭祖的習俗,祭祖要帶上豐盛的貢品、紙錢、香鉑,并且還要帶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靈。初三初四則是走親戚的日子。
陜西。
陜西人一進臘月,就忙起來了: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搟雜面,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在這里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皸椗婆啤本褪怯眉t線穿上紅棗、谷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后,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里,我還看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
對聯(lián)。
打醋炭掛紅燈凈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按虼滋俊币诩依锏拿總€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后立個搟杖和刀斧據(jù)說這是鎮(zhèn)邪的在這里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
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了望,這叫“品天”。據(jù)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兇。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里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養(yǎng)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秧歌拜年是陜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jié)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后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chuàng)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谷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河南。
河南人把除夕慣稱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要貼。
春聯(lián)。
河北。
在古時,趙國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墻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甘肅。
在甘肅,新年舞社火是甘肅各地春節(jié)期間的重要活動,同時也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歷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藝人在化妝時,從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發(fā),以豐富的想象,運用各種色彩,彩繪出各種臉譜,逐漸形成別具一格的臉譜藝術。社火臉譜忠實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審美心理和對歷史人物的好惡褒貶,他們通過社火臉譜,夸張、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獨具特色的有蘭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張掖的頂碗舞、隴東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臘花等。正月打秋千,進入農歷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秋千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戲。打秋千,有兩種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飛得不太高,這種姿式適合于年幼兒童;二是站立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飛升,這種姿式最受大人青睞。就這樣,歡樂的人們飛在秋千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結束。
廣義的春節(jié)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jié)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農歷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為“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jié)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
傳統(tǒng)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zhí)ь^”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由于春節(jié)與大年緊密連接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合二為一了。
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歲尾。而初一是一年的開始,過“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還是正月初一,都是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在這樣喜慶的日子里,第一星座網祝您新年快樂,合家幸福!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四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懸空寺。懸空寺位于中國第九大古都、中國歷史名城、中國雕塑之都、煤海之鄉(xiāng)的大同市東南約65公里處,從酒店出發(fā)需要大約1小時3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懸空寺。
懸空寺,位于恒山腳下,在大同市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里一直被列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觀。新加坡電視連續(xù)劇《蓮花爭霸》曾在這里取景。
懸空寺,懸掛在北岳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始建于北魏太和(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xiàn)僅剩58米。1957年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lián)。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懸空寺的總體布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五
春節(jié)是我國最大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那么山西大同有哪些春季風俗習慣呢?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大同地區(qū)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shù)厝说囊率匙⌒斜厝灰l(fā)生各種聯(lián)系。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shù)氐囊环N風俗習慣。
每逢春節(jié)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后,火苗從無數(shù)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御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察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正如清朝《大同縣志》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fā)之,名曰旺火,即省城達達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風俗習慣,在大同又有發(fā)展。不但在過年時生,就連平日辦婚喪大事或者重大節(jié)日時都生,有的是在冬季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圖吉利。若論旺火規(guī)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當以懷仁旺火為最。它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在元宵節(jié)前預選優(yōu)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必須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凈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體增高的尺寸大小,則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規(guī)模龐大。每年懷仁縣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guī)模龐大。
天津。
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里,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jié)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里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后,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天津還有春節(jié)貼吊錢兒的習俗,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棱上,作為春節(jié)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河北。
山東。
山東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過后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農村還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上貢品,燒香燒紙,人們稱之為“發(fā)紙”。當然還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樓”,祭拜各方天神。在山東農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習俗,一大早天還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給族中年老的長輩磕頭拜年,小孩拜年還要給“壓歲錢”。在吃過早飯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給族中長輩磕頭拜年。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墳上祭祖的習俗,祭祖要帶上豐盛的貢品、紙錢、香鉑,并且還要帶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靈。初三初四則是走親戚的日子。
陜西。
陜西人一進臘月,就忙起來了: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搟雜面,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在這里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皸椗婆啤本褪怯眉t線穿上紅棗、谷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后,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里,我還看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
對聯(lián)。
打醋炭掛紅燈凈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后立個搟杖和刀斧據(jù)說這是鎮(zhèn)邪的在這里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
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了望,這叫“品天”。據(jù)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兇。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里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養(yǎng)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秧歌拜年是陜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jié)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后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chuàng)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谷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河南。
河南人把除夕慣稱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要貼。
春聯(lián)。
河北。
在古時,趙國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墻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甘肅。
在甘肅,新年舞社火是甘肅各地春節(jié)期間的重要活動,同時也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歷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藝人在化妝時,從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發(fā),以豐富的想象,運用各種色彩,彩繪出各種臉譜,逐漸形成別具一格的臉譜藝術。社火臉譜忠實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審美心理和對歷史人物的好惡褒貶,他們通過社火臉譜,夸張、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獨具特色的有蘭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張掖的頂碗舞、隴東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臘花等。正月打秋千,進入農歷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秋千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戲。打秋千,有兩種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飛得不太高,這種姿式適合于年幼兒童;二是站立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飛升,這種姿式最受大人青睞。就這樣,歡樂的人們飛在秋千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結束。
廣義的春節(jié)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jié)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農歷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為“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jié)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
傳統(tǒng)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zhí)ь^”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由于春節(jié)與大年緊密連接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合二為一了。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六
今年,我這個出生在東營的孩子要在姥姥家過年。兩個城市離得很遠,所以習俗都不一樣。
清早,媽媽給我穿上新衣服,中午媽媽和姥姥包餃子,我在樓下和小朋友們放鞭炮、玩游戲。我玩得可開心了,我回到姥姥家吃餃子,姥姥說:“有兩個餃子里有硬幣,我吃啊,吃啊,可我一個硬幣都沒吃到,我媽媽吃到了兩元錢,我媽媽真是幸運啊。
晚上我們大家坐在電視前看聯(lián)歡晚會,一直看到12:00,大家都在熬夜、守歲。可我呼呼地睡著了。
我雖然沒看見美麗的煙花,但我很開心!
每次聽到電視上的兒歌聲: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買燒酒……每次聽到這首兒歌:我就興奮不已,盼望著新年快快來到。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戶戶吃團圓飯。...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七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第一批5a級旅游景區(qū)。云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
云岡石窟門票:150元。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八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臺山還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每逢盛夏,海內外游人香客前來游覽觀光、燒香拜佛、絡繹不絕。五臺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余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后,拿手帕仔細擦拭,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干字隱。
五臺山交通指南: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由于身處山地,所以會對到達的交通有一定的影響。到達五臺山可以選擇乘坐飛機到達太原,從太原轉乘大巴車到達五臺山,但是比較費時費力,所以并不推薦。一般游客會選擇乘坐大巴車到達五臺山,五臺山也有自己的長途汽車站。除了乘坐大巴車,也可以選擇自駕的方式,但是比較危險,并不推薦。火車并不能直達五臺山。五臺山內并沒有正式的公交車,但是可以選擇打車或者步行。
五臺山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68.00元(不含觀光車)淡季(11月1日~3月31日):140.00元(不含觀光車)。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九
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二十四掃房土,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fā),二十九貼倒有,三十大家歡樂吃扁食。"。
生活中有節(jié)日,節(jié)目中有民俗;風俗使節(jié)日代代傳承,節(jié)日使生活五彩斑斕。舊時,太原地區(qū)月月有節(jié)日,而最隆重、最熱鬧,風情最濃厚的要數(shù)過年了。
舊歷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為區(qū)別于公歷元旦,后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jié)過后,太原人就忙著準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從這天以后,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貼扎,指各種對聯(lián)、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tǒng)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后,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fā)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后僅在過年時于錢垛、錢柜或專設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xù)到二十五日天倉節(jié)之后。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后祭星神,于院內點燈七盞,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jié),幾日之內,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jié)"。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jié),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
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過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在古交山區(qū),春節(jié)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于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shù)",然后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干,攪在糞內,俗言可以蟲災。正月初五為"送窮日"。于初四下午清掃室內庭院,五日拂曉將臟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為蒸莜面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供獻莜麥面制成的谷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谷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谷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于院內。供后復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jié)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饅頭。活動開始,敲鑼打鼓,抬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谷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和按每戶人數(shù)剪的紙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倉節(jié)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面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燈內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臺,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墻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zhí)簸箕,右手拿斗,騎著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飄浮在水甕內。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著來,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清徐縣一帶的習俗,于年節(jié)之前準備祭品"棗山"(用面加棗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長方形,分十二格(有閏月加一格),每格栽棗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種供品用小米飯一盆,上加一枚柿餅和棗,俗稱"隔年撈飯"。溫飽之家還供以全牲之羊、豬頭以及水果、核桃、柿餅、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類。元日迎神與他處不同。按時憲書所載明的喜神方位,用柏葉、石炭撿到長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時用紅紙貼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紅紙條加十字于石炭上,兩塊石炭之間夾以百束香,點燃,俗稱"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節(jié)的文藝活動從正月十四日開始,各村踩高蹺、跑旱船、推花車、舞龍燈、壘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鎮(zhèn)還有背棍、鐵棍、桌棍、抬閣,扮演各種戲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裝飾華美,舞技優(yōu)美動人。
不僅都市鄉(xiāng)村,各廟宇在過年時亦熱鬧非凡。晉祠各廟于五更大門洞開,張燈結彩、燒積薪、迎神,設餅餌棗梨祭祀。
舊日過年,太原一地尚有許多風俗故事,表現(xiàn)出那時人們的忙亂、繁瑣、迷信心態(tài)。山西人過春節(jié),實際上打臘月就開始了.人管臘月叫"慌天",是和七月"閑"相對應的.一進臘月門,商家忙著準備上市的年貨,普通人家也要裁購全家新衣.老老少少歡歡喜喜盼過年.
臘八一到,吃臘八粥,街上出現(xiàn)平時不常見的請香(香為供品一不用買而用請).請家堂,灶神,香爐供器,燈瓜瓜(民間供神器具,燒瓷成碗狀,中間有一空柱物,可穿燈埝點燃).接著買皇歷,炒米怡脫兒,麻粘兒(山西民間特產,一種糖做的),蜜供,核桃,柿餅等.
過了臘月二十,進入節(jié)前準備最繁忙階段.諺語:二十三,打發(fā)灶君上青天;二十四,割哈對子寫啊字;二十五,擦摸打掃笤卒;二十六,黑的白的蒸啊兩不鹿;二十七,關住門門洗了局;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啊壇壇打啊酒;三十日;決兒(角兒即餃子)捏啊三不鹿.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供品,山西人是很講究的.在發(fā)面,蒸的火候上掌握,以饃饃開花為佳,表示喜訊.蒸品有蓮花大供,棗山山,門兔兔,水缸上要放面魚,有錢的還供豬牛羊頭三牲,家窮的則以面蒸代替.
這一會可能因為所有的家神休息上天陸游,百無禁忌,無需挑日.因此,結婚辦事的也瞄準時機成倍成長.年節(jié)忙,婚禮忙,雖然是忙上加忙,但對于中下等家庭,喜宴菜肴順帶過年一次性消費,也避免了浪費,也算良風佳俗吧。
山西人稱出席為"年除".炒冷葷,蒸扣碗,拌餡包餃子,兄弟爺奶三帶聚會吃團圓飯,少說也的十來口,所以占用很長時間.男人貼對子,門神,大掃除.擺供品,桌燈,神豬,準備晚上迎神祭祖.中午還要抬上菜肴上墳祭供,大年的燈是通宵著的,不能熄.
等點燈的時候,各處都是放鞭炮的,迎神開始.神前供桌上,蠟燭點上,壁燈和桌燈也都點蠟燭,窮人家點不起蠟燭,只在紙糊的燈中放燈瓜瓜.接神儀式開始,家藏上掀,燒表紙,除主要的天地爺,家堂爺外,還有灶王門神土地等,都要一一上香敬紙,娃娃門也跟在家長們口面滿院磕.接著熬年守歲.現(xiàn)在有中央電視臺文藝晚會,舊時沒電視的時候只要打麻將,娃娃們一般就睡覺了,家長則把壓歲錢放在枕頭旁。
子時一到,鐘聲一響,準界正式開始,第一件大事是開門上香,據(jù)說這旺香開門早誰先點,預示一年興旺.祭祀的時候不讓女人,這一儀式大多都是男子執(zhí)行,然后放表跑,順便把旺火里的柏葉,松枝,散線香點上.第二件事則是上廟上香,越早越好,商號一般都是掌柜的去(即經理),長袍馬褂,衣冒整齊.家庭由家長帶領換新衣的男孩持香前去.
大年忌諱多,語言上不能說:起聳拉死離破爛倒塌損閉等不吉利的字眼,如餃子煮破了得說"綻了".行為舉動:不打罵牲畜,不責打孩子,不用尖刀,不擦摸打掃等.
從除夕開始,民間吹奏班子就挨家吹奏,名叫"送財神".人們?yōu)橛懠?無不以錢物贈送.實際上就是變相斂財,人們叫"刮街"。
這一天,不管早兩天還鬧的面紅耳赤,還是打的頭破血流,今天街頭相遇,都是恭喜發(fā)財、高升、過年好、給您拜年的吉利話。
傳統(tǒng)習俗,這天中午祭祖拜神后,合族吃團圓飯.從初二起走親訪友拜年,互送禮品.新婚夫婦也要拜年,一直到初八初九,中旬初五不出門,所謂破五,初七不出門,所謂七眼.初十是使不動,二十小添倉,二十五黑添倉(山西地方方言).百家忌,都不出門,到這春節(jié)基本結束.
現(xiàn)在敬神大部分之在家里院里表現(xiàn)個形式了,上廟什么的也早就沒了,廟都沒了還上什么廟啊.
現(xiàn)代基本上就是包餃子,做些菜,然后除夕的時候看電視,玩玩麻將什么的,第二天家里子女都回來吃個飯,下午繼續(xù)玩麻將,現(xiàn)在人忙了,春節(jié)的一些老習俗也就淡薄了,只有些村里的老人還在重復著古老的儀式。
正月初七日,稱為人節(jié)。舊俗將六畜、五谷與人從正月初一日開始排位輪值。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谷日。人日又稱"人節(jié)"。
從正月初一日開始,民間舊習用天干、地支來測算吉兇禍福。主要尋十天干中的"辛"日,十二地支中的"辰"日。那一天對到辛日,則意味那一天交好運。辛日越靠近元旦越好。初幾是辛日,便稱"幾日得辛(幸)"。
那一天對到"辰"日,則意味著當年是"幾龍治水"。一龍治水,意味著雨澇;十二龍治水,意味著干旱。假如初七日逢辰,則雨水均勻,意味豐收。如今,測算日子的習慣漸少,代之而起的是早上觀察天氣的陰晴變化,并根據(jù)當?shù)貧v代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以猜測本年度的年景豐欠。陽城等地舊有"此日清和,民無災難"的俗話。
晉東南地區(qū)要于"人日"之夜,焚香點燈。并用煮熟的稷米祭祖北斗星,進行祈?;顒印ER縣等地習慣在門前或地里堆一堆谷糠煨燃,稱作"灸地"。
晉南地區(qū)習慣用彩色絲線和綾綢制作首飾、稱作"彩勝"。這天男子往往進行游宴。呂梁地區(qū)習慣"跳麻老姑"游戲。用椿木制作一個女形人物,兩人先閉住眼默禱數(shù)字。然后,升起木人跳躍跳到與默禱數(shù)字吻合時,觀察麻老姑的向背,面向人則為吉刮,背向人則為不吉利。
也有的地方習慣在這一天祭拜百神,祈祝人口平安。和順縣等地,又講究上墳拜掃。人節(jié),民間婦女忌用針,忌紡線,忌吃米飯,傳統(tǒng)習慣要吃七樣蔬菜做成的飯菜。晉西北地區(qū)一些縣將人節(jié)稱為"再過年"。鳴炮張燈,做席豪飲,盛況不亞于春節(jié)。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十
生活中有節(jié)日,節(jié)目中有民俗;風俗使節(jié)日代代傳承,節(jié)日使生活五彩斑斕。舊時,太原地區(qū)月月有節(jié)日,而最隆重、最熱鬧,風情最濃厚的要數(shù)過年了。
舊歷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為區(qū)別于公歷元旦,后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jié)過后,太原人就忙著準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從這天以后,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埃ㄙN扎,指各種對聯(lián)、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tǒng)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后,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fā)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后僅在過年時于錢垛、錢柜或專設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xù)到二十五日天倉節(jié)之后。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后祭星神,于院內點燈七盞,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jié),幾日之內,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jié)“。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jié),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
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過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在古交山區(qū),春節(jié)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于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shù)“,然后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备裟険骑垺爸着c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干,攪在糞內,俗言可以蟲災。正月初五為”送窮日“。于初四下午清掃室內庭院,五日拂曉將臟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為蒸莜面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供獻莜麥面制成的谷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谷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谷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于院內。供后復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jié)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饅頭?;顒娱_始,敲鑼打鼓,抬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谷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和按每戶人數(shù)剪的紙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倉節(jié)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面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燈內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臺,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墻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zhí)簸箕,右手拿斗,騎著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飄浮在水甕內。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著來,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耙源似蚯箫L調雨順、五谷豐登。
清徐縣一帶的習俗,于年節(jié)之前準備祭品”棗山“(用面加棗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長方形,分十二格(有閏月加一格),每格栽棗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種供品用小米飯一盆,上加一枚柿餅和棗,俗稱”隔年撈飯“。溫飽之家還供以全牲之羊、豬頭以及水果、核桃、柿餅、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類。元日迎神與他處不同。按時憲書所載明的喜神方位,用柏葉、石炭撿到長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時用紅紙貼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紅紙條加十字于石炭上,兩塊石炭之間夾以百束香,點燃,俗稱”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節(jié)的文藝活動從正月十四日開始,各村踩高蹺、跑旱船、推花車、舞龍燈、壘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鎮(zhèn)還有背棍、鐵棍、桌棍、抬閣,扮演各種戲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裝飾華美,舞技優(yōu)美動人。
不僅都市鄉(xiāng)村,各廟宇在過年時亦熱鬧非凡。晉祠各廟于五更大門洞開,張燈結彩、燒積薪、迎神,設餅餌棗梨祭祀。
舊日過年,太原一地尚有許多風俗故事,表現(xiàn)出那時人們的忙亂、繁瑣、迷信心態(tài)。山西人過春節(jié),實際上打臘月就開始了。人管臘月叫”慌天“,是和七月”閑“相對應的。一進臘月門,商家忙著準備上市的年貨,普通人家也要裁購全家新衣。老老少少歡歡喜喜盼過年。
臘八一到,吃臘八粥,街上出現(xiàn)平時不常見的請香(香為供品一不用買而用請)。請家堂,灶神,香爐供器,燈瓜瓜(民間供神器具,燒瓷成碗狀,中間有一空柱物,可穿燈埝點燃)。接著買皇歷,炒米怡脫兒,麻粘兒(山西民間特產,一種糖做的),蜜供,核桃,柿餅等。
過了臘月二十,進入節(jié)前準備最繁忙階段。諺語:二十三,打發(fā)灶君上青天;二十四,割哈對子寫啊字;二十五,擦摸打掃笤卒;二十六,黑的白的蒸啊兩不鹿;二十七,關住門門洗了局;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啊壇壇打啊酒;三十日;決兒(角兒即餃子)捏啊三不鹿。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供品,山西人是很講究的。在發(fā)面,蒸的火候上掌握,以饃饃開花為佳,表示喜訊。蒸品有蓮花大供,棗山山,門兔兔,水缸上要放面魚,有錢的還供豬牛羊頭三牲,家窮的則以面蒸代替。
這一會可能因為所有的家神休息上天陸游,百無禁忌,無需挑日。因此,結婚辦事的也瞄準時機成倍成長。年節(jié)忙,婚禮忙,雖然是忙上加忙,但對于中下等家庭,喜宴菜肴順帶過年一次性消費,也避免了浪費,也算良風佳俗吧。
山西人稱出席為”年除“。炒冷葷,蒸扣碗,拌餡包餃子,兄弟爺奶三帶聚會吃團圓飯,少說也的十來口,所以占用很長時間。男人貼對子,門神,大掃除。擺供品,桌燈,神豬,準備晚上迎神祭祖。中午還要抬上菜肴上墳祭供,大年的燈是通宵著的,不能熄。
等點燈的時候,各處都是放鞭炮的,迎神開始。神前供桌上,蠟燭點上,壁燈和桌燈也都點蠟燭,窮人家點不起蠟燭,只在紙糊的燈中放燈瓜瓜。接神儀式開始,家藏上掀,燒表紙,除主要的天地爺,家堂爺外,還有灶王門神土地等,都要一一上香敬紙,娃娃門也跟在家長們口面滿院磕。接著熬年守歲?,F(xiàn)在有中央電視臺文藝晚會,舊時沒電視的時候只要打麻將,娃娃們一般就睡覺了,家長則把壓歲錢放在枕頭旁。
子時一到,鐘聲一響,準界正式開始,第一件大事是開門上香,據(jù)說這旺香開門早誰先點,預示一年興旺。祭祀的時候不讓女人,這一儀式大多都是男子執(zhí)行,然后放表跑,順便把旺火里的柏葉,松枝,散線香點上。第二件事則是上廟上香,越早越好,商號一般都是掌柜的去(即經理),長袍馬褂,衣冒整齊。家庭由家長帶領換新衣的男孩持香前去。
大年忌諱多,語言上不能說:起聳拉死離破爛倒塌損閉等不吉利的字眼,如餃子煮破了得說”綻了“。行為舉動:不打罵牲畜,不責打孩子,不用尖刀,不擦摸打掃等。
這一天,不管早兩天還鬧的面紅耳赤,還是打的頭破血流,今天街頭相遇,都是恭喜發(fā)財、高升、過年好、給您拜年的吉利話。
傳統(tǒng)習俗,這天中午祭祖拜神后,合族吃團圓飯。從初二起走親訪友拜年,互送禮品。新婚夫婦也要拜年,一直到初八初九,中旬初五不出門,所謂破五,初七不出門,所謂七眼。初十是使不動,二十小添倉,二十五黑添倉(山西地方方言)。百家忌,都不出門,到這春節(jié)基本結束。
現(xiàn)在敬神大部分之在家里院里表現(xiàn)個形式了,上廟什么的也早就沒了,廟都沒了還上什么廟啊。
現(xiàn)代基本上就是包餃子,做些菜,然后除夕的時候看電視,玩玩麻將什么的,第二天家里子女都回來吃個飯,下午繼續(xù)玩麻將,現(xiàn)在人忙了,春節(jié)的一些***俗也就淡薄了,只有些村里的'老人還在重復著古老的儀式。
那一天對到”辰“日,則意味著當年是”幾龍治水“。一龍治水,意味著雨澇;十二龍治水,意味著干旱。假如初七日逢辰,則雨水均勻,意味豐收。如今,測算日子的習慣漸少,代之而起的是早上觀察天氣的陰晴變化,并根據(jù)當?shù)貧v代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以猜測本年度的年景豐欠。陽城等地舊有”此日清和,民無災難“的俗話。
晉東南地區(qū)要于”人日“之夜,焚香點燈。并用煮熟的稷米祭祖北斗星,進行祈?;顒?。臨縣等地習慣在門前或地里堆一堆谷糠煨燃,稱作”灸地“。
晉南地區(qū)習慣用彩色絲線和綾綢制作首飾、稱作”彩勝“。這天男子往往進行游宴。呂梁地區(qū)習慣”跳麻老姑“游戲。用椿木制作一個女形人物,兩人先閉住眼默禱數(shù)字。然后,升起木人跳躍跳到與默禱數(shù)字吻合時,觀察麻老姑的向背,面向人則為吉刮,背向人則為不吉利。
也有的地方習慣在這一天祭拜百神,祈祝人口平安。和順縣等地,又講究上墳拜掃。人節(jié),民間婦女忌用針,忌紡線,忌吃米飯,傳統(tǒng)習慣要吃七樣蔬菜做成的飯菜。晉西北地區(qū)一些縣將人節(jié)稱為”再過年"。鳴炮張燈,做席豪飲,盛況不亞于春節(jié)。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十一
20xx年01月24日11:10鳳凰網歷史綜合【大中小】【打印】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二十四掃房土,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fā),二十九貼倒有,三十大家歡樂吃扁食。"。
生活中有節(jié)日,節(jié)目中有民俗;風俗使節(jié)日代代傳承,節(jié)日使生活五彩斑斕。舊時,太原地區(qū)月月有節(jié)日,而最隆重、最熱鬧,風情最濃厚的要數(shù)過年了。
舊歷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為區(qū)別于公歷元旦,后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jié)過后,太原人就忙著準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從這天以后,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貼扎,指各種對聯(lián)、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tǒng)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后,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fā)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后僅在過年時于錢垛、錢柜或專設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xù)到二十五日天倉節(jié)之后。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后祭星神,于院內點燈七盞,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jié),幾日之內,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jié)"。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jié),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
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過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在古交山區(qū),春節(jié)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于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shù)",然后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干,攪在糞內,俗言可以蟲災。正月初五為"送窮日"。于初四下午清掃室內庭院,五日拂曉將臟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為蒸莜面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供獻莜麥面制成的谷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谷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谷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于院內。供后復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jié)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饅頭?;顒娱_始,敲鑼打鼓,抬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谷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和按每戶人數(shù)剪的紙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倉節(jié)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面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燈內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臺,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墻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zhí)簸箕,右手拿斗,騎著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飄浮在水甕內。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著來,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清徐縣一帶的習俗,于年節(jié)之前準備祭品"棗山"(用面加棗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長方形,分十二格(有閏月加一格),每格栽棗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種供品用小米飯一盆,上加一枚柿餅和棗,俗稱"隔年撈飯"。溫飽之家還供以全牲之羊、豬頭以及水果、核桃、柿餅、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類。元日迎神與他處不同。按時憲書所載明的喜神方位,用柏葉、石炭撿到長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時用紅紙貼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紅紙條加十字于石炭上,兩塊石炭之間夾以百束香,點燃,俗稱"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節(jié)的文藝活動從正月十四日開始,各村踩高蹺、跑旱船、推花車、舞龍燈、壘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鎮(zhèn)還有背棍、鐵棍、桌棍、抬閣,扮演各種戲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裝飾華美,舞技優(yōu)美動人。
不僅都市鄉(xiāng)村,各廟宇在過年時亦熱鬧非凡。晉祠各廟于五更大門洞開,張燈結彩、燒積薪、迎神,設餅餌棗梨祭祀。
舊日過年,太原一地尚有許多風俗故事,表現(xiàn)出那時人們的忙亂、繁瑣、迷信心態(tài)。山西人過春節(jié),實際上打臘月就開始了。人管臘月叫"慌天",是和七月"閑"相對應的。一進臘月門,商家忙著準備上市的年貨,普通人家也要裁購全家新衣。老老少少歡歡喜喜盼過年。
臘八一到,吃臘八粥,街上出現(xiàn)平時不常見的請香(香為供品一不用買而用請)。請家堂,灶神,香爐供器,燈瓜瓜(民間供神器具,燒瓷成碗狀,中間有一空柱物,可穿燈埝點燃)。接著買皇歷,炒米怡脫兒,麻粘兒(山西民間特產,一種糖做的),蜜供,核桃,柿餅等。
過了臘月二十,進入節(jié)前準備最繁忙階段。諺語:二十三,打發(fā)灶君上青天;二十四,割哈對子寫啊字;二十五,擦摸打掃笤卒;二十六,黑的白的蒸啊兩不鹿;二十七,關住門門洗了局;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啊壇壇打啊酒;三十日;決兒(角兒即餃子)捏啊三不鹿。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供品,山西人是很講究的。在發(fā)面,蒸的火候上掌握,以饃饃開花為佳,表示喜訊。蒸品有蓮花大供,棗山山,門兔兔,水缸上要放面魚,有錢的還供豬牛羊頭三牲,家窮的則以面蒸代替。
這一會可能因為所有的家神休息上天陸游,百無禁忌,無需挑日。因此,結婚辦事的也瞄準時機成倍成長。年節(jié)忙,婚禮忙,雖然是忙上加忙,但對于中下等家庭,喜宴菜肴順帶過年一次性消費,也避免了浪費,也算良風佳俗吧。
山西人稱出席為"年除"。炒冷葷,蒸扣碗,拌餡包餃子,兄弟爺奶三帶聚會吃團圓飯,少說也的十來口,所以占用很長時間。男人貼對子,門神,大掃除。擺供品,桌燈,神豬,準備晚上迎神祭祖。中午還要抬上菜肴上墳祭供,大年的燈是通宵著的,不能熄。
等點燈的時候,各處都是放鞭炮的,迎神開始。神前供桌上,蠟燭點上,壁燈和桌燈也都點蠟燭,窮人家點不起蠟燭,只在紙糊的燈中放燈瓜瓜。接神儀式開始,家藏上掀,燒表紙,除主要的天地爺,家堂爺外,還有灶王門神土地等,都要一一上香敬紙,娃娃門也跟在家長們口面滿院磕。接著熬年守歲?,F(xiàn)在有中央電視臺文藝晚會,舊時沒電視的時候只要打麻將,娃娃們一般就睡覺了,家長則把壓歲錢放在枕頭旁。
子時一到,鐘聲一響,準界正式開始,第一件大事是開門上香,據(jù)說這旺香開門早誰先點,預示一年興旺。祭祀的時候不讓女人,這一儀式大多都是男子執(zhí)行,然后放表跑,順便把旺火里的柏葉,松枝,散線香點上。第二件事則是上廟上香,越早越好,商號一般都是掌柜的去(即經理),長袍馬褂,衣冒整齊。家庭由家長帶領換新衣的男孩持香前去。
大年忌諱多,語言上不能說:起聳拉死離破爛倒塌損閉等不吉利的字眼,如餃子煮破了得說"綻了"。行為舉動:不打罵牲畜,不責打孩子,不用尖刀,不擦摸打掃等。
從除夕開始,民間吹奏班子就挨家吹奏,名叫"送財神"。人們?yōu)橛懠?,無不以錢物贈送。實際上就是變相斂財,人們叫"刮街"。
這一天,不管早兩天還鬧的面紅耳赤,還是打的頭破血流,今天街頭相遇,都是恭喜發(fā)財、高升、過年好、給您拜年的吉利話。
傳統(tǒng)習俗,這天中午祭祖拜神后,合族吃團圓飯。從初二起走親訪友拜年,互送禮品。新婚夫婦也要拜年,一直到初八初九,中旬初五不出門,所謂破五,初七不出門,所謂七眼。初十是使不動,二十小添倉,二十五黑添倉(山西地方方言)。百家忌,都不出門,到這春節(jié)基本結束。
現(xiàn)在敬神大部分之在家里院里表現(xiàn)個形式了,上廟什么的也早就沒了,廟都沒了還上什么廟啊。
現(xiàn)代基本上就是包餃子,做些菜,然后除夕的時候看電視,玩玩麻將什么的,第二天家里子女都回來吃個飯,下午繼續(xù)玩麻將,現(xiàn)在人忙了,春節(jié)的一些老習俗也就淡薄了,只有些村里的老人還在重復著古老的儀式。
正月初七日,稱為人節(jié)。舊俗將六畜、五谷與人從正月初一日開始排位輪值。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谷日。人日又稱"人節(jié)"。
從正月初一日開始,民間舊習用天干、地支來測算吉兇禍福。主要尋十天干中的"辛"日,十二地支中的"辰"日。那一天對到辛日,則意味那一天交好運。辛日越靠近元旦越好。初幾是辛日,便稱"幾日得辛(幸)"。
那一天對到"辰"日,則意味著當年是"幾龍治水"。一龍治水,意味著雨澇;十二龍治水,意味著干旱。假如初七日逢辰,則雨水均勻,意味豐收。如今,測算日子的習慣漸少,代之而起的是早上觀察天氣的陰晴變化,并根據(jù)當?shù)貧v代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以猜測本年度的年景豐欠。陽城等地舊有"此日清和,民無災難"的俗話。
晉東南地區(qū)要于"人日"之夜,焚香點燈。并用煮熟的稷米祭祖北斗星,進行祈?;顒?。臨縣等地習慣在門前或地里堆一堆谷糠煨燃,稱作"灸地"。
晉南地區(qū)習慣用彩色絲線和綾綢制作首飾、稱作"彩勝"。這天男子往往進行游宴。呂梁地區(qū)習慣"跳麻老姑"游戲。用椿木制作一個女形人物,兩人先閉住眼默禱數(shù)字。然后,升起木人跳躍跳到與默禱數(shù)字吻合時,觀察麻老姑的向背,面向人則為吉刮,背向人則為不吉利。
也有的地方習慣在這一天祭拜百神,祈祝人口平安。和順縣等地,又講究上墳拜掃。人節(jié),民間婦女忌用針,忌紡線,忌吃米飯,傳統(tǒng)習慣要吃七樣蔬菜做成的飯菜。晉西北地區(qū)一些縣將人節(jié)稱為"再過年"。鳴炮張燈,做席豪飲,盛況不亞于春節(jié)。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十二
山西2020春節(jié)放假安排時間表:1月24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了解完放假時間,相信大家對請幾天假,拼假幾天心里大概有個譜了,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如何拼假最劃算。
因為2020年春節(jié)后1月31日(周六)、2月1日(周日)要正常上班,所以,還是要從年前著手拼假。也就是說,2020年1月20日、21日、22日、23日這四天請假,加上年前最后一個周六周日是1月18、19日,只需情四天假,就能享受從1月18日到1月30日豪華13天假期。
當然也有人想要年后請假,那么,年后就沒有辦法和周六周日拼假了,只能是和七天假并在一起。比如:請三天假加上七天春節(jié)假期,這樣就有10天的小長假了。
還有一種更理想的拼假攻略,年前請4天假,年后請3天假,這樣就能享受長達16天的假期。很多人覺得這樣很難請下假來,那么,不如把年休假放在此時用,這是最理想的方案。比如:年后休3天年休假,年前請4天假。即能保住工資,又能拼出長假,一舉兩得。
2020年春節(jié)火車票預售期。
說到春節(jié)拼假,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春節(jié)的火車票難買,下面就來看看2020年春節(jié)火車票預售期:
通常春運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正月廿五結束,共計40天,節(jié)前15天,節(jié)后25天。如果2020年按照此方案算,那么2020年1月10日(臘月十六)春運開始,到2020年2月18日(正月廿五)春運結束。
鐵路春運火車票互聯(lián)網和電話訂票提前30天發(fā)售,車站售票窗口、代售點仍提前28天發(fā)售。12306網站(含手機客戶端)會成為售票主渠道作用,12306會在預售期當天上午十點開始預售,所以,大家不用熬夜等待了哦。
2020春節(jié)加班工資怎么算。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法定節(jié)假日三倍工資。
1月25日(初一)至1月27日(初三)為春節(jié)法定節(jié)假日。根據(jù)相關法規(guī),用人單位在此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
除夕、初四、初五、初六算周末兩倍工資。
1月24日(除夕)、1月28日(初四)至1月30日(初六)四天里,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選擇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計算加班工資時,日工資按平均每月計薪天數(shù)21.75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在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shù)時,勞動合同對工資有明確約定的,按不低于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對工資沒有明確約定的,按集體合同約定執(zhí)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收入的70%確定。
按照2017年山西執(zhí)行的月最低工資標準1700元計算,勞動者在初一、初二、初三當天加班,每天的加班工資至少有231元。在除夕、初四、初五、初六當天加班每天加班工資有154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十三
山西2020春節(jié)放假安排時間表:1月24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了解完放假時間,相信大家對請幾天假,拼假幾天心里大概有個譜了,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如何拼假最劃算。
因為20春節(jié)后1月31日(周六)、2月1日(周日)要正常上班,所以,還是要從年前著手拼假。也就是說,2020年1月20日、21日、22日、23日這四天請假,加上年前最后一個周六周日是1月18、19日,只需情四天假,就能享受從1月18日到1月30日豪華13天假期。
當然也有人想要年后請假,那么,年后就沒有辦法和周六周日拼假了,只能是和七天假并在一起。比如:請三天假加上七天春節(jié)假期,這樣就有10天的小長假了。
還有一種更理想的拼假攻略,年前請4天假,年后請3天假,這樣就能享受長達16天的假期。很多人覺得這樣很難請下假來,那么,不如把年休假放在此時用,這是最理想的方案。比如:年后休3天年休假,年前請4天假。即能保住工資,又能拼出長假,一舉兩得。
2020年春節(jié)火車票預售期。
說到春節(jié)拼假,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春節(jié)的火車票難買,下面就來看看2020年春節(jié)火車票預售期:
通常春運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正月廿五結束,共計40天,節(jié)前15天,節(jié)后25天。如果2020年按照此方案算,那么2020年1月10日(臘月十六)春運開始,到2020年2月18日(正月廿五)春運結束。
鐵路春運火車票互聯(lián)網和電話訂票提前30天發(fā)售,車站售票窗口、代售點仍提前28天發(fā)售。12306網站(含手機客戶端)會成為售票主渠道作用,12306會在預售期當天上午十點開始預售,所以,大家不用熬夜等待了哦。
2020春節(jié)加班工資怎么算。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法定節(jié)假日三倍工資。
1月25日(初一)至1月27日(初三)為春節(jié)法定節(jié)假日。根據(jù)相關法規(guī),用人單位在此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
除夕、初四、初五、初六算周末兩倍工資。
1月24日(除夕)、1月28日(初四)至1月30日(初六)四天里,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選擇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計算加班工資時,日工資按平均每月計薪天數(shù)21.75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在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shù)時,勞動合同對工資有明確約定的,按不低于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對工資沒有明確約定的,按集體合同約定執(zhí)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收入的70%確定。
按照山西執(zhí)行的月最低工資標準1700元計算,勞動者在初一、初二、初三當天加班,每天的加班工資至少有231元。在除夕、初四、初五、初六當天加班每天加班工資有154元。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十四
山西的春節(jié),在臘月就開始了。臘八一到,家家熬臘八粥,接著買皇歷,麻粘兒,是山西民間特產,用芝麻與糖做成的,孩子們最愛吃。
過了臘月二十,進入節(jié)前最忙的階段,山西諺語:“二十三,打發(fā)灶君上青天;二十四,寫呀么寫對子,二十五,擦摸打掃笤卒;二十六,黑的白的蒸啊兩不鹿;二十七,關住門門洗了局;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啊壇壇打酒酒;角兒(角兒就是餃子)捏啊三不鹿?!?/p>
小年到了,山西人傳統(tǒng)要祭灶,祭灶多在黃昏之時舉行,先把灶餅、芝麻糖等物品供奉在灶王爺像前,然后在像前點三柱香,一家老小要給灶王爺磕頭,再把芝麻糖到火上燒成稀,糊住灶王爺?shù)淖?,再把草料扔到廚房頂上喂“天馬”。然后把灶王爺像揭下來,一邊焚燒,一邊祈禱。之后,燃放鞭炮為灶王爺開路。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起來,吃起來酥脆香甜。
大年三十到了。炒冷葷,蒸扣碗,拌餡包餃子,都是要干的事情。男人們貼對子,門神,女人們擺供品,燈瓜瓜,也就是桌燈,大年的燈是通宵的.,不能熄。
晚上,各處都是放鞭炮與花炮的,大人們放“大禮花”,一道金光沖上了天空,竟然變出了一顆顆紅寶石,紅寶石邊上還壤著黃色,美麗極了,緊接的道道金光變成了五顏六色的花朵,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菊花,接著炮仿佛如流星一樣過來,孩子們一般放竄天猴,一下就飛上天的那種,還有小蜜蜂……接著又熬年守歲。
子時一到,鐘聲一響,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門上香,據(jù)說這是旺香開門,誰家早點,誰家就預示一年興旺,第二件事情則是上廟上香,越早越好,商號一般是掌柜的去,衣帽整齊。
大年忌諱多,語言上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如餃子破了得說“綻了”。
初一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給長輩磕頭拜年,互贈禮品,還要祭祖拜神。
傳統(tǒng)正月初五不出門,所謂破五。正月初七稱為人節(jié)。
一直到正月十五,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家家戶戶吃元宵,元宵是一種甜而不膩、膾炙人口的民間小吃。尤其是孩子們,特別愛吃。
最重要的是還要掛花燈??!從十四到十六,每晚都開,處處張燈結彩,五顏六色,花燈樣式很多,數(shù)不勝數(shù)。有動物的,有猜謎的,有宮燈,如意燈,飛機式的燈,料絲燈,玻璃燈,走馬燈……形形色色,異彩紛呈。
孩子們與大人們都要放煙花,毫不遜大年三十的炮火。
從十四到十六,連續(xù)三天各縣、各村都要組織大大小小各種樣式的匯演,有民間藝術,晉劇,有古老樂曲,有代表喜慶的演出,有代表幸福的演出,還有古老傳說的。
一直到正月十七,春節(jié)結束了,但還留著濃濃的年味……這就是山西的春節(jié)。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十五
山西各地,不管是在城里還是在農村,都洋溢著濃濃的年味。你知道山西春節(jié)習俗嗎?今天本站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山西春節(jié)習俗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一、太原南郊——過年過足兩個月。
從臘月初一起,太原南郊村里家家戶戶就都開始進入了過年的準備過程,這一天,家家都要炒五谷,就是把玉米、小麥、高粱、黃豆、瓜子等放在鍋里炒熟,以此祈求來年五谷豐登不生蟲害。五谷炒好后,孩子們把自己的小口袋裝得滿滿的,然后整個村子地串門,互相交換著嘗嘗哪家媽媽的手藝最好,炒出的五谷又香又酥……炒五谷的香味和著孩子們的歡笑,回蕩在村莊上空,輕輕地拉開了年的序幕。
臘月三十,過年的高潮已醞釀到了極致,除夕下午家里的男主人會扛著大掃帚,認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掃得干干凈凈,而在他身后的屋子里,心靈手巧的女人,會用粉紅、金黃、翠綠、天藍、濃紫等色彩艷麗的紙張,剪出網狀鏤空、帶有穗子的五色紙,形狀像是一朵盛開的花,在除夕傍晚,這些美麗的“花朵”就會被粘貼在。
對聯(lián)。
院墻福字堂屋等顯眼的位置上。當天的年夜飯是不吃餃子的,餃子包好了,年初一早上煮來吃,這叫做吃“連年飯”,大約是取衣食豐足,一年連一年的意思吧。
正月初一,真正的年來到了,一整天,村人都會四處游走拜年。正月初二,在我們這里是在外的游子歸家祭祀先祖的日子。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們燃放大量煙花爆竹,表示破除過年期間的眾多禁忌。家鄉(xiāng)有句俗語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個正月里,所有人家都會不斷走親戚或款待親友,處處都是歡聲與笑語。
二、太原河西——羊肉餃子年味足。
提起春節(jié),讓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應該還是大年初一的那頓羊肉餃子。
為了這頓餃子,人們往往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七月炎夏時節(jié),有經濟能力的人家便會開始挑選羊。這選羊還別有一番講究。據(jù)老一輩太原人講,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選骨骼剛長成、身上還沒開始長肉的“架子羊”。選好了羊,就要在院子里圈一個只夠一只羊容身的羊圈,把“架子羊”趕進去后,只需好吃好喝地喂養(yǎng)就可以了。這樣,一直到大年三十。半年前的“架子羊”此時已長得膘肥體壯,人們磨刀霍霍的時機也就到了。宰了羊,羊肉會被剔出來,而羊頭、羊蹄和羊皮都會被另外放置起來。
年三十晚上,羊頭、羊蹄和羊皮便成了當晚的主角。家中的長輩會拿出一個祭盤,將羊頭和四個羊蹄按整羊的樣子擺好,然后用整張的羊皮將祭盤蒙住,只露羊頭和四個羊蹄。隨后,便是祭拜天地神的儀式。簡單的儀式過后,祭盤便留在神龕上,直到整個新年過去。
而剔下來的羊肉會在守歲的時候端出來,這時已有人將羊肉剁碎,并加好佐料。于是整個除夕夜,便是一家老小圍坐在熱乎乎的炕頭,歡歡喜喜包羊肉餃子。大年初一的第一頓飯便是帶著家鄉(xiāng)味道的羊肉餡餃子。
三、左權——豆腐頭腦和面茶。
春節(jié)要守歲,要吃餃子,還要放炮。故鄉(xiāng)在晉冀交界,春節(jié)風俗和多數(shù)北方地區(qū)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有兩樣習慣,卻是在外地很少見到的。
一個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頭腦。頭腦是山西名吃,用黃芪、羊肉、長山藥、黃酒等制成,傳說由傅山發(fā)明,算是一種滋補食品。但故鄉(xiāng)的頭腦卻很簡單,只是用豆腐和粉條同炒,吃時撒蔥末。但為什么這樣吃,爺爺奶奶輩的人也說不上來。其它地方很少有大的節(jié)日專吃炒豆腐的風俗,似乎只有蘇南人有冬至吃大蔥炒豆腐的習慣,但一個在蘇南,一個在晉中,應該只是巧合吧,說不上有什么淵源。
另一個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廣東一帶有喝早茶的習慣,左權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暢喝,而茶也不是廣東習慣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種“面茶”,加水煮開,滿屋子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面茶里還要煮素餃子和豆腐條,總之都是素食,絕無半點葷腥。曾經問過很多人,只知道河北一帶有這樣的炒面茶法,但沒有人說得清正月喝面茶的來歷和講究。
糖燒肘子。
糖燒肘子是山西風味宴席中的優(yōu)質甜菜,作為春節(jié)家宴的壓軸戲。
做法:
1.豬前肘子用鐵叉串上,用明火把肘子表皮均勻地燒糊;。
2.豬肘燒呈黑色并起小泡時放入開水中浸泡至肉皮回軟,約30分鐘;。
3.浸泡回軟后用竹刷刷去糊皮后沖洗干凈,保持皮面美觀完整;。
4.刷洗干凈后入開水鍋加蔥段、鮮姜片及料酒,大火燒開,用小火煮至七成熟;。
7.炸制肘皮表面成棗紅色時撈出瀝干油;。
9.蓮子洗凈加清水沒過,放入冰糖,上籠蒸透取出;。
10.大紅棗洗凈去兩頭,用筷子通去棗核,呈筒狀;。
11.把蒸好的蓮子鑲嵌在大紅棗中;并逐個圍在肘子的四周;。
14.調勻好的糖汁淋在肘子和紅棗上即成。
1.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位于運城市解州鎮(zhèn)西關,距離運城市區(qū)約20余公里。因為解州附近的常平村是三國蜀將關羽的故鄉(xiāng),所以這座關帝廟也被稱為“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始建于隋代,現(xiàn)存的建筑基本都是清代重建的。整個關帝廟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進入景區(qū)后,先是來到結義園。園中有結義坊、君子亭等主體建筑,園中種植了不少古柏,還有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是個休閑的好地方。
2.永樂宮。
永樂宮,始建于公元1247年,是為了紀念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共用了110多年才修建完工,是現(xiàn)存最大的元代道觀。永樂宮原建在芮城縣城以西的永樂鎮(zhèn),建國初期由于水庫工程而搬遷到現(xiàn)在的位置。永樂宮游玩起來非常方便,當你進入大門后,沿著中軸線由南至北向前步行游玩即可。
山西大同的春節(jié)篇十六
春節(jié)即將到來,一直宅在家里,于是決定出去走走,自己開車去山西旅游。
簡要行程:
第一日上海站出發(fā)晚7點半特快出發(fā)。
第二日早上9點到太原站山西博物院神州租車后前往晉祠平遙,晚宿平遙。
第三日鎮(zhèn)國寺雙林寺平遙城內的多個景點和平遙城墻,晚宿平遙。
第四日喬家大院雁門關懸空寺,晚宿大同市區(qū)。
第五日云岡石窟太原還車,太原站晚7點半特快回上海。
第六日早上九點半抵達上海站。
交通:
來去都是坐夜晚火車,第二天早上到目的地。巧的是,來回火車都晚點了約半小時左右??傮w上還是比較舒適的。特別去的時候,沒有買到軟臥,就奢侈了一把,坐了一次軟包,2人一間帶獨立洗手間的。回來坐軟臥。一共平均下來1300元/人。
到山西后,除了火車站去山西博物院是打車外,其余均從神州租車自駕。第一次從神州租車,有首日首次優(yōu)惠,而且本人有國航卡(普卡),享受神州金卡待遇。這家態(tài)度和效率非常不錯,最關鍵的是,我貨比三家后發(fā)現(xiàn)是最便宜的。三天來一共開了958公里,超時了一小時,連超時費和保險,一共花了555元。
另外,山西的買路費不貴。太原市區(qū)到晉祠才5元。而大同到太原才105元,那可是近300公里的路啊。
飲食:
面食是我的最愛,但平遙的碗禿實在不咋愛吃,栲栳也是,不是很合口味。其它的都還不錯。平遙吃飯主要在裕豐恒對面的那家小店,夫妻老婆點,價格實惠,東西也好吃。在高速公路上,來去分別在原平和大營吃的飯,相比較原平的更實成一點,刀削面還是5元一份,醬骨頭30元一份非常多。這在江浙一帶的休息站是不可能見到的了。
住宿:
在平遙,特地選擇了網上評論還好的裕豐恒客棧,但結果還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多的也不說了,反正不推薦大家住。而且個人認為古城不值得住2晚,1晚就夠了,所以如果要住還是挑更好一些的住。
大同是住在大同總工會賓館,2星級,170元一晚。非常贊!是我所住過最好的同等級賓館了。最好的地方是干凈。連大堂也清清爽爽。早晨居然還有現(xiàn)場的煎蛋和煮面條,很多三星賓館都沒有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等熱水要好久,放了半小時水后才有熱水。
景點:
最超值的當然是山西博物院。這是我在國內看到的最好一家同類型博物館。我在里面花了足足4小時,還有2個館(書畫和錢幣)沒有看。而且,正好臨時展覽是三星堆有關的文物展,真是非常幸運啊!
最不值的是晉祠。雖然圣母殿和飛梁魚沼是古代建筑的杰作??墒牵瑤缀跛械拈T都是上鎖的。圣母殿那么多美麗的雕塑都在大門之內,根本連看也看不到。走了好長的路進去,里面卻半小時就看完了。70元的門票,我看打3折還差不多。
平遙的120元通票如眾多網友所說,有點黑,又沒有辦法。鎮(zhèn)國寺和雙林寺的彩塑不錯,門票分別是20元和25元。
喬家大院門票40元,參觀者很多。這個景點還是名符其實,不錯的。
因為途徑雁門關,沿途景色壯麗。綿綿山脈上的積雪還沒有化,藍天白云之下,俯視遼闊的盆地,有種想要策馬揚鞭的征服欲。雁門關的隧道很長,5公里多。出了隧道,再開幾分鐘,就看到土長城了。黃色的長城,第一次親眼見到,非常興奮。于是乘興去拜訪了一下赫赫有名的雁門關。從山路開進去,而雁門關早已經是新造的城樓了。失望難免,可是出來后又看到土長城后,還是激動不已。
去懸空寺會經過應縣木塔,但時間緊張,沒有下車拜訪。一路到了懸空寺已是傍晚。懸空寺果然壯觀,非常值得一去。難能可貴的是,居然這么古老的建筑,還允許我們游人上去攀登游覽。門票不便宜,130元。
云岡石窟是另一大世界文化遺產,絕對值得一覽。隨著歲月的分化和人為的因素,不知還能留給后人多久來瞻仰?,F(xiàn)在在大修,所以門票從130優(yōu)惠到100。
總體上,山西之行非常棒。物價便宜,而且民風大多淳樸。十分推薦大家一游。
[春節(jié)山西自駕游]。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486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