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2:17:15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通用21篇)
時間:2023-11-27 02:17:15     小編:飛雪

一個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案的編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個性差異。以下是一些教案撰寫的要點和方法,對于教師提高編寫水平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一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3個數的連加連減,并能計算出得數。

2、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3、培養(yǎng)合作意識,喜歡參加數學計算活動,體驗活動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教具:仿真人民幣,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統計格,題卡,小票,紅旗,獎品,購物籃,塑料袋6個。

2、學具:仿真人民幣,鉛筆,操作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好,走線。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今天教師里來了好多的客人老師,和她們打個招呼吧,好,打過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師了,轉過來和陳老師做好朋友吧,陳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師:讓我們一起先排好隊,順時針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腳尖親腳跟,安安靜靜地走去超市吧。

2、線上游戲:快樂大巴。

師:這是一輛開往北京的“快樂大巴”,被我摸過頭的小朋友,請你們先上車吧。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車上現在有幾人?

二、集體活動。

1、學習3個數連加。

師:我們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經戴好了“爸爸”“媽媽”“寶寶”的胸牌,請你們選擇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胸牌,組成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請根據你們胸牌的顏色,選擇相應的家庭代號,輕輕的坐下來。

師:比賽正式開始!我為每個家庭準備了20元的備用金,今天的比賽規(guī)則是用錢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們的.冠軍家庭?,F在請每組家庭派一名成員來領取備用金。

師:我們要開始購物了,請每個家庭去超市購買三樣物品,買單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兒組成的家庭自由購物,音樂)。

(師扮演:親愛的顧客朋友們,歡迎光顧好上好超市,由于現在是下班時間,是購物高峰期,人員擁擠,請您帶好您的寶寶,管理好您的財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謝謝?。?。

(每個家庭排隊買單)。

師:請每個家庭分別說說,你們買了什么?

師:我們買的3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呢?

師:哦,剛才已經買過單了,但是陳經理想知道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超市大贏家”第一回合的挑戰(zhàn)開始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在黑板上計算出你們買的三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哪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軍!

(引導幼兒一起操作,列式計算。選出暫時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幼兒述說自己的計算思路)。

師小結:真不錯,要計算三樣物品一共多少錢,就用三個數連加。

2、學習三個數連減。

師:好,好上好超市正在舉辦募捐活動,請每個家庭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幫一幫那些可憐的人們,捐款的金額不限制,也就是說你們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請在黑板上記載好你的捐款金額。

(捐款與記錄)(師:謝謝!您真有愛心!謝謝!受災的人們會感謝您的!謝謝,你是愛心小天使!)。

師:各組家庭請注意,20元備用金,超市購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還剩下多少錢?我們應該怎么計算呢。這可是“超市大贏家”第二回合的較量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來大顯身手。

(引導幼兒一起列式計算,評選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師小結:哎呀你們真是太厲害了,我也是這樣想的,要想知道還剩下多少錢,就要用錢的總數,減去第一次花掉的,再減去第二次花掉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連減。

三、分組活動。

師:每個家庭剩下的錢不多了,可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辦呢?(幼兒:賺錢)。

師: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幫忙完成,這可是第三回合的較量哦,哪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為你的家庭爭得一面紅旗。

力量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擺亂了,需要一定的力氣來整理哦,因為你們是力量組的,請你們把每個圈內的計算題算出來,套在和它得數一樣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線連起來。

智慧組:超市又到清帳的時候了,請你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幫陳經理把這些帳單的結果算出來。

(幼兒工作,教師巡回檢查,核對。評選出第三回合領先者,貼好紅旗。)。

四、交流小結,延伸生活,師幼道別。

1、評選冠軍,頒發(fā)獎品。

師:那么,哪組家庭是今天的超市大贏家呢?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祝賀今天的冠軍家庭!好,現在開始發(fā)放獎品。

2、“超市大贏家”的比賽結束了,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幫爸爸媽媽做好家庭收支記錄,做個理財小管家哦!

3、師幼道別。

師:今天玩得開心嗎?今天呀,陳老師可是托你們的福,風風光光的過了一把經理癮哦,好,和陳經理再見啦!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二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1)應用意識。

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并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yǎng)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并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借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后,利用動態(tài)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匯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延續(xù)情節(jié),學習連減。

愛于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fā)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tài)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tài)畫面描述所發(fā)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觀察對比,小結算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系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梁,形成聯系,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4、寓練于樂。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huán)節(jié),還是練習環(huán)節(jié)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特征。因此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一個懸念“只要猜出大腳印下的數學秘密,就能通向一個美麗的數學城堡?!睂W生的胃口一下子調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采用游戲形式來鞏固學生剛學到的新知,重點突出運算順序。

六、反思。

1、在比較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時,我還可以在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盡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fā)明家,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在練習看算式畫圈中,雖然我演示了一個學生得本子,如果在這里再拿幾本學生的本子上來演示,讓學生自己來作一個評價,這樣的話會更好。

3、在上完新課后,可以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得例子。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三

如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著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一、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連續(xù)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復習1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說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板書:

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出示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只?)。

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齊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5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口算:(指名說答案,其他同學當裁判)。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

4.競賽:爭做計算小能手。

每人一張小卷子,學生獨立計算,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學把卷子交到老師那里,全對的為“計算小能手”,其他同學訂正后全對的第人發(fā)一朵小紅花。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加減混合式題要按什么順序計算?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五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3個數的連加連減,并能計算出得數。

2、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仿真人民幣,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統計格,題卡,小票,紅旗,獎品,購物籃,塑料袋6個。

2、學具:仿真人民幣,鉛筆,操作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好,走線。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今天教師里來了好多的客人老師,和她們打個招呼吧,好,打過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師了,轉過來和陳老師做好朋友吧,陳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師:讓我們一起先排好隊,順時針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腳尖親腳跟,安安靜靜地走去超市吧。

2、線上游戲:快樂大巴。

師:這是一輛開往北京的“快樂大巴”,被我摸過頭的小朋友,請你們先上車吧。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車上現在有幾人?

二、集體活動。

1、學習3個數連加。

師:我們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經戴好了“爸爸”“媽媽”“寶寶”的胸牌,請你們選擇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胸牌,組成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請根據你們胸牌的顏色,選擇相應的家庭代號,輕輕的坐下來。

師:比賽正式開始!我為每個家庭準備了20元的備用金,今天的比賽規(guī)則是用錢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們的冠軍家庭。現在請每組家庭派一名成員來領取備用金。

師:我們要開始購物了,請每個家庭去超市購買三樣物品,買單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兒組成的家庭自由購物,音樂)。

(師扮演:親愛的顧客朋友們,歡迎光顧好上好超市,由于現在是下班時間,是購物高峰期,人員擁擠,請您帶好您的寶寶,管理好您的財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謝謝!)。

(每個家庭排隊買單)。

師:請每個家庭分別說說,你們買了什么?

師:我們買的3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呢?

師:哦,剛才已經買過單了,但是陳經理想知道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超市大贏家”第一回合的挑戰(zhàn)開始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在黑板上計算出你們買的三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哪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軍!

(引導幼兒一起操作,列式計算。選出暫時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幼兒述說自己的計算思路)。

師小結:真不錯,要計算三樣物品一共多少錢,就用三個數連加。

2、學習三個數連減。

師:好,好上好超市正在舉辦募捐活動,請每個家庭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幫一幫那些可憐的人們,捐款的金額不限制,也就是說你們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請在黑板上記載好你的捐款金額。

(捐款與記錄)(師:謝謝!您真有愛心!謝謝!受災的人們會感謝您的!謝謝,你是愛心小天使!)。

師:各組家庭請注意,20元備用金,超市購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還剩下多少錢?我們應該怎么計算呢。這可是“超市大贏家”第二回合的較量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來大顯身手。

(引導幼兒一起列式計算,評選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師小結:哎呀你們真是太厲害了,我也是這樣想的,要想知道還剩下多少錢,就要用錢的總數,減去第一次花掉的`,再減去第二次花掉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連減。

三、分組活動。

師:每個家庭剩下的錢不多了,可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辦呢?(幼兒:賺錢)。

師: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幫忙完成,這可是第三回合的較量哦,哪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為你的家庭爭得一面紅旗。

力量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擺亂了,需要一定的力氣來整理哦,因為你們是力量組的,請你們把每個圈內的計算題算出來,套在和它得數一樣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線連起來。

教學反思:

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六

長期以來,計算教學忽視了教學本身的'人文因素,脫離了學生個體。因此,計算教學總是與單調、枯燥連在一起。新課程的實施,給計算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教學設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構想、設計現實、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多種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并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連加、連減在學生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這兩類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從而擴大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并為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打下必須的基礎。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難點之一。教材先通過例1教學連加,然后呈現例2的摘絲瓜場景教學連減。接著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逐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鞏固對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的認識。

三、學情分析。

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充分引導學生聯系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掌握計算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深入領會并掌握知識。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情景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具體含義,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

4、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連加、連減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算順序,學會計算。使學生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圖片,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并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yǎng)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并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借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后,利用動態(tài)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延續(xù)情節(jié),學習連減。

靜態(tài)畫面描述所發(fā)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觀察對比,小結算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系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梁,形成聯系,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七、教學準備:圖片、小棒、正方形片。

八、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舊引新。

師:小朋友們,這個星期天,你們都到哪兒去玩兒了?(生自由發(fā)言)。

師:這個星期天,有兩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鄉(xiāng)下的奶奶家玩(貼出圖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媽媽就帶著她們姐弟倆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fā)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師:一路上,芳芳看到車外的橘子黃了,地里的辣椒紅了,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不一會兒,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雞呢!芳芳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雞。引出例1。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連加。

1、說圖意。課件演示小雞圖(動態(tài))。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小雞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先跑來了兩只,又跑來了一只。)。

(2)師:根據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學生復述圖意,指名說,同桌說,齊說。

2、嘗試列式。

(1)隨生答板書:(1)5+2=77+1=8(2)5+2+1=8或5+1+2=8。

指名學生說說第一種方法兩個算式的意思。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還列出了5+2+1=8和5+1+2=8這兩個算式,老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誰能來告訴老師?(生回答)。

(師恍然大悟狀)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加起來!

(2)讀算式。(師:剛才的小朋友讀得真不錯,你也跟著他讀一讀吧)。

(3)比較不同。

引導學生看這兩。

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個數,兩個加號,讓學生給這樣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數學上叫做連加(板書:連加)生齊讀。

(4)說算理:。

師: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生先討論,再匯報)。

匯報交流(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蚴窍人?+2=7再算7+1=8……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師:是呀,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師指板書:5+2=7),算出得數7(將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數(強調是算出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這樣的計算,也就是說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板書:從左往右)。

學生齊說計算方法。

探究連減。

師:你們幫小雞解決了難題,他們可高興了,過了一會兒,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原來有8只小雞,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說圖意(同連加)。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學小故事來考考大家嗎?(學生同桌先討論,再交流)。

師:要求還剩多少只小雞,會列式嗎?這個算式怎么讀?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還有一個2呢?8-2-2表示什么?得數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學生答后齊說,師隨學生回答將板書填寫完整)。

指出:計算連減時一般也是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再把算出的得數減去第三個數,也就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連加、連減,在計算時,一般是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

(三)聯系情境、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看老師擺出的圖,你們會列式計算嗎?

操作:(1)先擺4根小棒,再擺3根,再擺1根。

(2)先擺10個正方形片,再用線劃掉3個,再圈出5個)。

學生看教師操作過程分別在書本72頁上列式計算。

提問: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學并提問:為什么用10去減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3、想想做做第3題。

師:小河邊有高高的樹。

4、給小鴨子找家。

師:小鴨子們在河里游玩了一會都上岸了,可是,它們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他們找一找嗎?(出示圖,小鴨子身上寫著得數,小房子上寫著相應的算式)。

學生上來給小鴨子找家,個別提問:你是怎么算的?

師:還有誰找不到家啊?哦,老師幫得數是1的小鴨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們能幫它造完嗎?(學生交流方框中應填幾)。

師:你們真棒!咦?這里還有一只小鴨子,它為什么這么傷心啊?那怎么辦呢?誰愿意給它造房子?(學生給得數是4的小鴨子造房子,指名反饋,教師將相應的連加或連減算式板書)。

5、想想做做第5題。

師:夕陽西下,芳芳跟著媽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奶奶家,小朋友們跟著他也一起學會了許多的新知識。現在啊,有一群小動物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知識學得怎么樣呢,小朋友們,愿意接受小動物們的挑戰(zhàn)嗎?好,我們來看圖,請你看圖后把算式寫完整,看誰寫出的算式多!(出示圖片)。

生獨立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指名學生說出算式,并說說分別是怎么想的?(進行相應的反饋)。

(四)全課總結、延伸課外。

師:今天,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計算連加和連減呢?指出:在以后的計算中,小朋友們要慢慢學著把第一步的得數記在腦中,不寫出來,直接寫最后一步的得數。

布置作業(yè):課后找找身邊的連加和連減故事,比比誰找的多!

九、板書設計、

5+2+1=88-2c2=4。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連續(xù)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全班學生開火車口算。

2.看圖列式計算?!狙菔菊n件“加減法含義”下載】。

有幾只小雞在吃米?又走來幾只小雞?求一共有幾只小雞?怎樣列式計算?

出示: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八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合理選擇口算或筆算的形式計算連加、連減,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連加、連減的豎式書寫格式,本節(jié)課著重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學習如何合理選擇口算或筆算的形式計算連加、連減。本節(jié)課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由于連加、連減在計算中有的要進位、退位,有的不要進位、退位,有的可以口算,有的'又要筆算,學生在計算中容易發(fā)生錯誤,為避免學生盲目地選擇口算或筆算,應指導學生認真審題,合理選擇計算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計算(在練習紙上完成)。

8+729+1737+5040+22。

校對答案,請算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2、小結并揭題。

這幾位小朋友的方法非常好,我們在計算時也可以這么做:先認真觀察,能口算的用口算,口算有困難或容易出錯的題目用筆算。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連加、連減,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計算做到又對又快。

二、展開。

(一)能湊整的先算。

1、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

新村小學這個學期新買了一些棋,其中有跳棋38副,象棋26副,圍棋12副,請計算這三種棋共有多少副。

2、生試算、板演。

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3838。

+26+12。

6450。

+12+26。

7676。

3、評價:這兩種方法都算對了嗎?你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

(二)合理選擇口算、筆算方式。

3、生試算、板演。

豎式可能有以下列法:

7660(如果學生沒有出現這種寫法。

6041。

-19。

41。

4、師:為什么后面這道豎式沒有像前面那道一樣把第一步也用豎式來算呢?(因為第一步比較好算,可以直接口算,再用豎式計算第二步)。

5、試一試。

反饋:你是怎么算的?這樣算好在哪里?

6、小結:我們在計算時,可以用豎式計算,也可以用口算。以后我們做題時,可以根據每一步計算的實際情況,比較簡單的就用口算,不必每一步計算都寫豎式。

7、這道題還有其他算法嗎?(可以把兩個減數先加起來再減)。

三、獨立作業(yè)。

1、27頁做一做第1題。

要提醒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每一題中哪一步要寫豎式,哪一步可以不寫豎式用口算。

2、27頁做一做第2題。

3、29頁練習五第3題。

做好后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巧妙。

4、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完成29頁練習五第4、5題。

5、機動題。

從下面各數中任選3個組成連加、連減題,再計算出來。

37、23、62、18、60、72。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附多媒體課件。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九

教材分析:這兩個例題是教學帶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例5是帶分數連加,與帶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相同,幾個加數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是假分數的要公成帶分數。例6是帶分數的連減。當被減數的分數部分不夠減時,從被減數的整數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進來還不夠減時,就要從整數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起來再減??梢砸淮瓮ǚ帧?/p>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把整數或帶分數轉化成假分數。p136準備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學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們的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對計算的結果有什么要求?

d、看書p136。

e、說一說帶分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f、試一試p136。

2.教學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們的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數部分夠減了嗎?不夠減又要怎么辦?

e、在剛才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f、

g、試一試。

3、帶分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計算練習p137、1--3。

2.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3.:帶分數連減時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對又快?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質疑金色的秋天來到了,秋姑娘想給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發(fā)電報,催它們快點收集食物,準備過冬(出示口算卡片)誰能把電報發(fā)得又快又準?生讀題說結果:13-5=18+7=86-4=64-40=(說出計算方法)9+4+3=14-5-4=8+7+3=7+4+6=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電報,就立即行動起來了,忙著收集松果(出示圖文并茂的情境圖)1)你發(fā)現了什么數學信息?師板書:松鼠爸爸收集34個松果松鼠媽媽收集28個松果小松鼠收集23個松果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師結合學生的問題進行隨機指導當學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個松果?”時貼出問題卡片2.探究交流:

修改意見:

備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一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連續(xù)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說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1.教學例1。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板書:

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出示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只?)。

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齊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口算:(指名說答案,其他同學當裁判)。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

4.競賽:爭做計算小能手。

每人一張小卷子,學生獨立計算,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學把卷子交到老師那里,全對的為“計算小能手”,其他同學訂正后全對的第人發(fā)一朵小紅花。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加減混合式題要按什么順序計算?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二

1、初步感受3個數的連加連減,并能計算出得數。

2、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3、培養(yǎng)合作意識,喜歡參加數學計算活動,體驗活動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1、教具:仿真人民幣,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統計格,題卡,小票,紅旗,獎品,購物籃,塑料袋6個。

2、學具:仿真人民幣,鉛筆,操作冊。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好,走線。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今天教師里來了好多的客人老師,和她們打個招呼吧,好,打過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師了,轉過來和陳老師做好朋友吧,陳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師:讓我們一起先排好隊,順時針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腳尖親腳跟,安安靜靜地走去超市吧。

2、線上游戲:快樂大巴。

師:這是一輛開往北京的“快樂大巴”,被我摸過頭的小朋友,請你們先上車吧。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車上現在有幾人?

二、集體活動。

1、學習3個數連加。

師:我們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經戴好了“爸爸”“媽媽”“寶寶”的胸牌,請你們選擇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胸牌,組成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請根據你們胸牌的顏色,選擇相應的家庭代號,輕輕的坐下來。

師:比賽正式開始!我為每個家庭準備了20元的備用金,今天的比賽規(guī)則是用錢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們的冠軍家庭?,F在請每組家庭派一名成員來領取備用金。

師:我們要開始購物了,請每個家庭去超市購買三樣物品,買單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兒組成的家庭自由購物,音樂)。

(師扮演:親愛的顧客朋友們,歡迎光顧好上好超市,由于現在是下班時間,是購物高峰期,人員擁擠,請您帶好您的寶寶,管理好您的財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謝謝!)。

(每個家庭排隊買單)。

師:請每個家庭分別說說,你們買了什么?

師:我們買的3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呢?

師:哦,剛才已經買過單了,但是陳經理想知道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超市大贏家”第一回合的挑戰(zhàn)開始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在黑板上計算出你們買的三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哪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軍!

(引導幼兒一起操作,列式計算。選出暫時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幼兒述說自己的計算思路)。

師小結:真不錯,要計算三樣物品一共多少錢,就用三個數連加。

2、學習三個數連減。

師:好,好上好超市正在舉辦募捐活動,請每個家庭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幫一幫那些可憐的人們,捐款的金額不限制,也就是說你們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請在黑板上記載好你的捐款金額。

(捐款與記錄)(師:謝謝!您真有愛心!謝謝!受災的人們會感謝您的!謝謝,你是愛心小天使!)。

師:各組家庭請注意,20元備用金,超市購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還剩下多少錢?我們應該怎么計算呢。這可是“超市大贏家”第二回合的較量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來大顯身手。

(引導幼兒一起列式計算,評選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師小結:哎呀你們真是太厲害了,我也是這樣想的,要想知道還剩下多少錢,就要用錢的總數,減去第一次花掉的,再減去第二次花掉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連減。

三、分組活動。

師:每個家庭剩下的錢不多了,可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辦呢?(幼兒:賺錢)。

師: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幫忙完成,這可是第三回合的較量哦,哪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為你的家庭爭得一面紅旗。

力量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擺亂了,需要一定的力氣來整理哦,因為你們是力量組的,請你們把每個圈內的計算題算出來,套在和它得數一樣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線連起來。

智慧組:超市又到清帳的時候了,請你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幫陳經理把這些帳單的結果算出來。

(幼兒工作,教師巡回檢查,核對。評選出第三回合領先者,貼好紅旗。)。

四、交流小結,延伸生活,師幼道別。

1、評選冠軍,頒發(fā)獎品。

師:那么,哪組家庭是今天的超市大贏家呢?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祝賀今天的冠軍家庭!好,現在開始發(fā)放獎品。

2、“超市大贏家”的比賽結束了,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幫爸爸媽媽做好家庭收支記錄,做個理財小管家哦!

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本課練習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說出在生活中用到的連加連減計算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回答,再列式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拓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能各抒己見,說的問題新穎而且切合實際。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三

教學內容:

課本p26---p27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同學間的交流,掌握用豎式連寫的方法,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計算習慣。

3、鞏固10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連寫的方法,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計算習慣。

教學難點:

靈活使用口算或加減法豎式等方法計算連加連減的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口答。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繼續(xù)研究三個的加減法。

[設計意圖]:復習引入,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學例1。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圖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學生根據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你想到的問題,并解答出來。

(3)、怎樣求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算式28+34+23這道題怎樣計算呢?學生試算并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匯報,展示算法。比較各種豎式的區(qū)別與聯系及優(yōu)劣。

2、教學例2。

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主題圖,了解信息。分小組交流從圖中發(fā)現的信息。思考解題方法。在練習本上寫出連寫的豎式。學生,匯報,板演解答過程。

3、完成練習26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匯報、板演,并說明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掌握用豎式連寫的方法,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27頁做一做。

2、完成29頁練習五第1、2題。

3、引導完成29頁練習五第3題。算好后學生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100以內的加減法。

四、課堂總結:

學生在知識、方法上做一個回顧。學生自由說說。

五、隨堂練習。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四

設計思想:

長期以來,計算教學忽視了教學本身的人文因素,脫離了學生個體。因此,計算教學總是與單調、枯燥連在一起。新課程的實施,給計算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教學設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構想、設計現實、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多種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并得到全面發(fā)展。

教材分析:

連加、連減在學生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這兩類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從而擴大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并為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打下必須的基礎。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難點之一。教材先通過例1教學連加,然后呈現例2的摘絲瓜場景教學連減。接著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逐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鞏固對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充分引導學生聯系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掌握計算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深入領會并掌握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情景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具體含義,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

4、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連加、連減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重點難點:

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算順序,學會計算。使學生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準備:

圖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舊引新。

師:小朋友們,這個星期天,你們都到哪兒去玩兒了?(生自由發(fā)言)。

師:這個星期天,有兩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鄉(xiāng)下的奶奶家玩(貼出圖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媽媽就帶著她們姐弟倆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fā)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學生看卡片口算。

師:一路上,芳芳看到車外的橘子黃了,地里的辣椒紅了,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不一會兒,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雞呢!芳芳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雞。引出例1。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連加。

1、說圖意。課件演示小雞圖(動態(tài))。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小雞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先跑來了兩只,又跑來了一只。)。

(2)師:根據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學生復述圖意,指名說,同桌說,齊說。

2、嘗試列式。

指名學生說說第一種方法兩個算式的意思。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還列出了5+2+1=8和5+1+2=8這兩個算式,老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誰能來告訴老師?(生回答)。

(師恍然大悟狀)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加起來!

(2)讀算式。(師:剛才的小朋友讀得真不錯,你也跟著他讀一讀吧)。

(3)比較不同。

引導學生看這兩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個數,兩個加號,讓學生給這樣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數學上叫做連加(板書:連加)生齊讀。

(4)說算理。

師: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生先討論,再匯報)。

匯報交流(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蚴窍人?+2=7再算7+1=8……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師:是呀,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師指板書:5+2=7),算出得數7(將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數(強調是算出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這樣的計算,也就是說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板書:從左往右)。

學生齊說計算方法。

探究連減。

師:你們幫小雞解決了難題,他們可高興了,過了一會兒,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原來有8只小雞,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說圖意(同連加)。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學小故事來考考大家嗎?(學生同桌先討論,再交流)。

師:要求還剩多少只小雞,會列式嗎?這個算式怎么讀?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還有一個2呢?8-2-2表示什么?得數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學生答后齊說,師隨學生回答將板書填寫完整)。

指出:計算連減時一般也是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再把算出的得數減去第三個數,也就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連加、連減,在計算時,一般是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

三、聯系情境、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看老師擺出的圖,你們會列式計算嗎?

操作:(1)先擺4根小棒,再擺3根,再擺1根。

(2)先擺10個正方形片,再用線劃掉3個,再圈出5個)。

學生看教師操作過程分別在書本72頁上列式計算。

提問: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學并提問:為什么用10去減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3、想想做做第3題。

4、給小鴨子找家。

師:小鴨子們在河里游玩了一會都上岸了,可是,它們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他們找一找嗎?(出示圖,小鴨子身上寫著得數,小房子上寫著相應的算式)。

學生上來給小鴨子找家,個別提問:你是怎么算的?

師:還有誰找不到家啊?哦,老師幫得數是1的小鴨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們能幫它造完嗎?(學生交流方框中應填幾)。

師:你們真棒!咦?這里還有一只小鴨子,它為什么這么傷心啊?那怎么辦呢?誰愿意給它造房子?(學生給得數是4的小鴨子造房子,指名反饋,教師將相應的連加或連減算式板書)。

5、想想做做第5題。

師:夕陽西下,芳芳跟著媽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奶奶家,小朋友們跟著他也一起學會了許多的新知識?,F在啊,有一群小動物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知識學得怎么樣呢,小朋友們,愿意接受小動物們的挑戰(zhàn)嗎?好,我們來看圖,請你看圖后把算式寫完整,看誰寫出的算式多!(出示圖片)。

生獨立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指名學生說出算式,并說說分別是怎么想的?(進行相應的反饋)。

四、全課總結、延伸課外。

師:今天,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計算連加和連減呢?指出:在以后的計算中,小朋友們要慢慢學著把第一步的得數記在腦中,不寫出來,直接寫最后一步的得數。

布置作業(yè):課后找找身邊的連加和連減故事,比比誰找的多!

板書設計:

5+2+1=88-2–2=4。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五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連加減法的計算,并能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的連加和連減計算。

由于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必須先通過通分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所以,通分是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關鍵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復習題,復習已學的通分知識。然后通過三個例題教學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例1,結合直觀圖教學異分母分數的加法,重點是引導學生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礎上類推出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例3,結合異分母分數連減的教學,使學生明確:有時為了計算簡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養(yǎng)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1.把三個分數通分p124準備題。

2.計算p124、2。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學例3。

a、出示例3。

b、讀題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這三個分數的分線有什么特點?怎么計算?

d、反饋講評。

e、看書p124。

2.教學例4。

a、自學例4,看了后你想說些什么?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b、你覺得和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有什么時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嘗試練習p125。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p125、1--2。

2.比較大小p125、3怎么比較?

3.應用題p126、4--5。

4.: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時候?你還想說些什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六

這兩個例題是教學帶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例5是帶分數連加,與帶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相同,幾個加數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是假分數的要公成帶分數。例6是帶分數的連減。當被減數的分數部分不夠減時,從被減數的整數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進來還不夠減時,就要從整數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起來再減。可以一次通分。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把整數或帶分數轉化成假分數。p136準備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學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們的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對計算的結果有什么要求?

d、看書p136

e、說一說帶分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f、試一試p136

2.教學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們的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數部分夠減了嗎?不夠減又要怎么辦?

e、在剛才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f、

g、試一試

3、帶分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計算練習p137、1--3

2.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3.:帶分數連減時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對又快?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七

教材第107頁的內容及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5一8題。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掌握三個分數連加、連減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

把整數化成假分數,再計算。

課件。

1、出示例3。電視臺少兒頻道各類節(jié)目播出時間分配情況如下:

(l)請學生根據所給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計算的問題)。

學生自己將所提問題及解答過程寫在練習本上,集體交流。

(2)老師提問:前三類節(jié)目共占每天節(jié)目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

學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老師巡視,并請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同學板書在黑板上。

方法一:4/15+1/15=(4+1)/15=5/15。

5/15+7/15=(5+7)/15=12/15=4/5。

引導全班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種方法,并作出評價:“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學生交流,達成共識:用三個分數直接相加比較簡便。

提問:如果將2/15換成3/15,請你算出結果。

提問:0/15是多少?你能解釋嗎?

小結:分子是0,根據分數與除法關系,用除以任何整數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的分數都等于o。

2、完成教材第107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請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1、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6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7題。

學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4、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8題。

根據學生課前的調查進行解答。并對學生進行合理安排時間,高效應用時間的教育。

本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注意在計算分數連加、連減時,用幾個分數直接相加或相減比較簡便。另外,如果被減數是“1”時,將被減數化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假分數再計算,當分子出現o時,這個分數就等于o。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八

活動目標:

1、喜歡書寫數字,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筆畫順序書寫數字9和10。

3、復習認識數字9、10,知道9、10代表的實際意義,學習正確地書寫數字9、10。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數量為9、10的實物卡(與幼兒人數相等),數字卡9、10活動過程1、教師引導幼兒數一數,分一分。

(1)請每名幼兒手拿一張實物卡,將卡片分別放在標有數字9和10的籃子里,并陳述為什么要這么放。

(2)出示籃子中數量為9和10的,實物形態(tài)差別比較大的卡片各3個,請幼兒一一說出其數量,幫助幼兒理解,雖然它們的形狀、大小不一樣,但數量都是一樣的,所以都是用同一個數字表示。

2、教師引導幼兒學寫數字9、10。

(1)交代書寫要求。

(2)幼兒獨立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間相互檢查。

課后反思:

這次活動孩子寫字的姿勢進步了很多,握筆的方法也比以前好多了。孩子們都能正確的用實物來表示數字,大多數也能按正確的筆畫來書寫數字,但還有一小部分孩子還要多加練習和老師的引導效果才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十九

(一)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二)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一)復習準備。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28+34+23=。

啟發(fā)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即。

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52-20-18=。

啟發(fā)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fā)現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種算法.。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減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

2.對比性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54+26+15=90-58-24=。

直接在書上第2頁做,可以列兩個豎式,也可以用簡便寫法.。

(2)口算下面各題.(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

7+59+20=72-6-40=。

3.趣味性練習(練習一第1題)。

把每行的三個數加起來.。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二十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字排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帶來的方便,激發(fā)幼兒對數字排列的興趣。(重點)。

2、嘗試用3個數字排列出不同的號碼,學習排列與組合的方法,探索數字排列與組合的規(guī)律性。(難點)。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投影儀、課件、音樂;黑板。

(2)每位幼兒小數字卡片(1、5、8),記錄紙一套;房子底板7個,數字卡片的胸飾(1—9)三套;黑筆。

(3)教師示范的大數字卡片、紙、筆。

2、幼兒生活經驗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觸過門牌號碼。

三、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糊涂城,為什么叫糊涂城呢?原來城里發(fā)生了許多糊涂事,到底會發(fā)生哪些糊涂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演示課件畫面一、二、三、四、五,引導幼兒排門牌。

2、提問:郵遞員是怎么送信的?郵遞員送信怎么會弄得滿頭滿臉都是汗呢?

(三)演示課件六、七,引導幼兒排車牌。

1、引導:郵遞員十分感謝我們小朋友,他邀請我們小朋友去他家玩。他請小豬司機來接我們,車牌號碼是:158。大家看清楚車牌號碼和司機。既要找對車,又要找對司機。

2、幼兒看課件尋找相應車牌號碼和小動物。

3、幼兒排車牌。

(1)引導:糊涂城可真糊涂,連車牌也會重復,害得我們花了那么長的時間才找到車。我們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幫助它們解決困難,編排不同的車牌號碼。

(2)要求:每位幼兒只用1、5、8這三個數字排列出不同的車牌號碼,每次要排得不一樣,看看能排出幾組不同的號碼。

(3)幼兒排列車牌號碼,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幼兒排列的結果。

4、找規(guī)律:

(2)同樣是這3個數字,我把它們的位置變一變,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四)演示課件八,引導幼兒排電話號碼。

1、引導:糊涂城的糊涂市長又遇到麻煩事了,它做了許多糊涂事,門牌和車牌排錯,嚇得連電話也不敢讓居民裝了??尚游飩儏s不愿意,市長只好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他。他們的電話號碼是由三個數字組成的,老師為你們準備了1—9的數字卡片,請小朋友四個人為一組從9個數字里選出3個數字進行組合,請你們盡可能的排出不同的號碼,越多越好。

2、幼兒操作。

(1)規(guī)則:首先根據數字的顏色,老師將你們分成7組,整組小朋友合作,一起來排。每組要商量好,一位小朋友作記錄,另外三位小朋友分別掛上1、3、5這三個數字做數字寶寶。老師放一段音樂,三個數字寶寶進行排列,記錄的小朋友將排列的結果進行記錄。等音樂結束后,比一比那組記得多,而且還不重復。

(2)教師放音樂,幼兒排列電話號碼,教師巡回指導。

3、音樂停,每組幼兒互相展示、檢查排列結果。

(五)活動結束。

師:看,居民們都在打電話了!糊涂市長說:“謝謝小朋友們,幫助我們解決了那么多糊涂事,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玩?!蹦墙裉煳覀兙屯娴竭@里,接下來我們到教室里去告訴其他小朋友我們在糊涂城遇到的新鮮事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加和連減篇二十一

教科書第58頁的'例題,第58~5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區(qū)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點家務活。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運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又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一來列式?

你能給這樣一來的算式取個名字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在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xù)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題。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48618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