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一種寶藏,需要我們不斷挖掘和總結。感悟是一種自我認知和升華,我們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來拓展感悟的廣度。與大家分享這些感悟,是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
感悟弟子規(guī)篇一
每個人是否都想做到禮貌文明有修養(yǎng)呢?是的,我也想。《弟子規(guī)》就具體的告訴我們應該做什么。
弟子,就是學生;規(guī),就是規(guī)范;合在一起就是:學生的規(guī)范。中國古籍《禮記?學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因為教育是國富民強的基礎,所以要想使國家繁榮富強,就要先教學。所謂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容易教好,基本不會走上邪道,所以教育應該先從兒童著手。
《弟子規(guī)》教了我:坐的時候不要叉開大腿,也不要蹺二郎腿,更不要搖晃大腿,否則,就會顯得自己很沒有教養(yǎng)。
我以前坐的.時候,喜歡蹺二郎腿,而讀、背了《弟子規(guī)》以后,我不再那樣,而是并緊雙腿,顯得我極為端莊。
我還知道,走進沒人的房間要想走進有人的房間一樣謹慎,不可以亂走亂動,否則會顯得你沒有禮貌;我還了解到做什么事情,要小心、謹慎、認真對待,不要匆匆忙忙,更不能馬虎草率、應付差事。
從《弟子規(guī)》中,我還學到了一條為人處事的道理:凡是自己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真實不虛假、不是損害他人利益的話;其次要講信用;還有,用謊話騙人、倒弄是非,胡言亂語是沒有人愿意與他成為朋友的;而且下流骯臟、不健康的話,千萬不能講;阿諛奉承、賄賂、拍馬屁等社會俗流風氣,一定不能有!!!
……。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弟子規(guī)》既能提高一個人自身的修養(yǎng),又能不斷完善自己,所以我認為,這本書很好,健康有益于自己,不錯不錯!
烽火六。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弟子規(guī)》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guī)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chuàng)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么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shù)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jié)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于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jīng)常收拾。另外,我在經(jīng)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jīng)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yǎng),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后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guī)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guī)》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感悟弟子規(guī)篇二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guī)》,在心靈上有著巨大的震撼。最最令我感動的是孝子陸績的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的陸績很有孝心,他的孝名眾所周知。陸績,一位十分聰明的人,因為熱愛讀書,從而見多識廣、博學多才,被當時的人們稱為“神童”。
在陸績六歲時,就在九江拜訪了大名鼎鼎的袁術,而且他對袁術提出的`問題都可以對答如流。袁術對陸績的知識淵博十分欣賞,竟破例賜坐,還賜他吃柑橘??申懣儎偝粤艘粋€柑橘,突然想起母親從未吃過這樣美味的柑橘,覺得十分遺憾,于是便偷偷地揣了三個在懷中,想回去孝敬母親。不料,當陸績拜辭袁術彎腰作揖時,柑橘一下子從他的懷里掉了下來,袁術對此十分震驚,而陸績卻沒有因此而感到十分尷尬,平靜地說:“我是拿回去孝敬母親的?!比绱说幕卮?,讓袁術對陸績更加地欣賞、贊許與敬佩了。
讀到這里,我被陸績這種近乎瘋狂的孝心感動了,為了讓媽媽吃到美味的柑橘,自己不惜冒著被人當成小偷的危險。在陸績的孝心面前,我真感到慚愧,就在昨天,我與妹妹因為看電視換臺鬧得不可開交,任憑媽媽怎么勸我倆就是不聽,把媽媽氣得直跺腳,唉!與陸績相比,我真后悔呀!
是呀!想想現(xiàn)在的我們,每天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在家里幾乎都成了小公主、小王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們都是想著自己,完全不顧父母的感受,好像享受這些就是應該的一樣,唉!真不應該呀!
父母,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是我們一生最大的財富,是值得我們用所有的精力去孝敬的人。
感悟弟子規(guī)篇三
弟子規(guī)。
》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
三字經(jīng)。
》體例,三言。
成語。
大家讀了之后會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本站小編來看看弟子規(guī)讀后感悟吧!
最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guī)》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guī)》的意思。明白了什么叫尊老愛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儉節(jié)約,什么叫寬容大量,什么叫品學兼優(yōu)……這一切,都是讀《弟子規(guī)》給我?guī)淼氖斋@。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guī)則,要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guī)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有學問。
“入則孝”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每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媽媽每次讓我做家務的時候,我總是找借口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現(xiàn)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我已經(jīng)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應該想著幫媽媽分擔一部分家務。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父母的教誨。
“出則弟”里教導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對待長輩,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恭敬,兄弟朋友之間要互相尊敬,要和睦。每當我讀到“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在對待長輩的禮貌方面做得不夠好,應該禮貌待人、樂于助人。
“余力學文”是教育我們學生學習的時候要專一,要深入。每當我讀到“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時,我就覺得自己在讀書的時候這本書還沒看完,又拿起其他的書來看,到頭來無疑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能真正的學到知識。
看完了我的讀書心得,希望同學們也能和我一樣,去好好研讀這本書《弟子規(guī)》,感悟人生的哲理,傳承人間的美德。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用《弟子規(guī)》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的好孩子。
《弟子規(guī)》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經(jīng)》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guī)范,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jīng)》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這是我們應從傳統(tǒng)中繼承和發(fā)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guī)》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么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yǎng),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系,那么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guī)》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于職守,互相幫助,協(xié)作共事,作為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對人對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guī)》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fā)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tǒng),發(fā)揚傳統(tǒng)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
記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規(guī)》,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古樸而精致的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規(guī)》是一本兒童讀本,我漫不經(jīng)心的翻開書,當我翻開書本看到《弟子規(guī)》總序: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親切,好像聽到古圣先師諄諄的教誨,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當我從頭到尾讀完《弟子規(guī)》,我感到心頭一亮。原來小小一本《弟子規(guī)》是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規(guī)范。
《弟子規(guī)》篇幅不長,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guī)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就是我們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應放置在該放的地方,要放整齊:"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愛弟弟,弟弟對哥哥要恭敬:"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教導我們尊敬老人:"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我們每個人與朋友相處,如果聽到講自己的過失或缺點就生氣不高興,聽到人家贊譽你、夸獎你,你就很歡喜、很高興,如果是這樣,時間一長,真正的好友會遠離你,不好的朋友,損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會漸漸地接近你。
為什么呢?因為人不會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如果朋友間的交往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會指出你的過失,而人往往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對,看到你很生氣,下一次,他肯定不會再講,為什么?他怕跟你結怨,所以如果沒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規(guī)勸,你的好朋友當然會漸漸離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會漸漸接近你:"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學習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否則學到的只是膚淺、表面的東西,不會有成就。
讀《弟子規(guī)》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為,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為《弟子規(guī)》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guī)》進行約束,反省自己的過失并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感悟弟子規(guī)篇四
《弟子規(guī)》,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行為敦厚、人倫盡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對于今天的我們有著同樣深遠的影響。通過誦讀,可以使人在孝親、友愛、誠信等優(yōu)良品德和禮儀規(guī)范的教育中得到熏陶,從古人的修身思想中得到啟迪,凈化和升華思想意境,從而規(guī)范自身行為。做人也有許多規(guī)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guī)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
“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中要聽從父母,愛親人。親人有病,要耐心細致地照顧他們,不與父母爭吵。這讓我們在家中與父母之間更加和睦、溫馨。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俺鰟t悌”告訴我們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樣,為人為謙虛,見長輩要讓道,這使我們在外出時有“風度”、“彬彬有禮”。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爸敗备嬖V我們在生活中要處處留心,小事上也可以體現(xiàn)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使別人眼中的我們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謙謙君子。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信”告訴我們要時時講誠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要直言不諱,不要喜怒無常?!胺簮郾姟备嬖V我們,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厭舊,要愛每一個人,要心胸寬廣。
“親仁”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不要勾心斗角,這就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親密無間。“余力學文”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它告訴我們聽講時要認真,學習時要努力,寫作時心態(tài)要端正,要心無旁物。
做一個有價值、有倫理的人、做一個干凈、根本、純粹的人的深奧哲理所折服。它詮釋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小家和大家的愛;它闡明了做人之本、為人之道,成人之路,如何才能擁有一顆平常而包容的愛心、如何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它訴說著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和諧主題和人性之愛的主線......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樣的語言來稱道這本書,覺得自己的贊美難以表過這本書內容之精致、意義之深遠。這是一本從古到今都讓人受益非淺的書,也是一本洗心凈腦的書。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言簡意賅的筆觸中體現(xiàn)出來的近乎完美的大愛、濃情、和諧、平實……所以,我已經(jīng)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
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就此打住,仁智有別,請大家自己去體會思考、去身體力行吧!
感悟弟子規(guī)篇五
“冬則溫,夏則清”,當我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我不禁汗顏起來。冰天雪地,我們不冷,因為我們屋內有暖氣;烈日炎炎,我們不熱,因為我們室內有空調。而我的父母呢?冬天加棉被取暖,常常喊背壓得疼痛難忍卻還是暖不熱被窩;夏天,風扇轉出來的是熱風,夜里常常被迫坐起來。特別是我的母親,她生有多種疾病,近年來,氣管炎越來越嚴重,冬不能著涼,夏不能見一點涼快,在別人借助洗澡、風扇等方法降溫的時候,她也只能依然穿著長袖衫,盡管汗水浸濕了衣服,但卻不敢往風扇前站一站。夜里連熱帶蚊子叮咬,常常出一身痱子,臉上留下的是一片一片的紅疙瘩,當我提出要為他們買空調的時候,他們總是以“不會用”為由拒絕。而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放下了。今天當我又坐在空調房間的時候,我的心再也涼快不起來了,我辛辛苦苦撫養(yǎng)我長大的父母,正在忍受著酷暑的煎熬,我的心在顫抖,兒女不孝??!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學期將要結束的夏天,由于工作繁忙,我常常早晨吃不上飯,一個學期下來,我落下了胃病,消化不良,胃隱隱作痛,我的心情非常低沉,我的三哥年紀輕輕就是因為胃病去世的。,母親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一面催促我來鄭州作檢查,一面四處打聽民間藥方。在我的印象中,那個夏天,母親是不知道熱的。暑假來了,她本應該回家,可卻一步不離地伺候我,一日三餐端吃端喝,煎中藥,叮囑我不要動也不要心急,趁假期把病養(yǎng)好,開學了才能工作。望著母親微駝的、衣衫貼在身上的背影,我的眼睛濕潤了……母親已經(jīng)七十五歲了,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來,我有什么道理讓一個老人如此為我擔憂呢?我不再整天躺在床上,而是走出房間,融入到同事中,積極地配合醫(yī)生接受治療,兩個月下來,母親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就是一朵經(jīng)歷風霜的菊花。真是“身有傷,貽親憂”!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比缃?,父母年老多病,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可我卻無法“晝夜侍”。我工作在外,一兩個月也不回家一次,只能是一周通一次電話,電話那端能聽得出是母親的氣喘吁吁,傳過來的卻是“我很好,不要掛念”的平安語。淚光中,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眼神,此時此刻,一首歌響在我的心頭:“都說養(yǎng)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xiāng)留,都說養(yǎng)兒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輕歌一曲和淚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就把她作為對天下所有父母的美好祝愿吧!
感悟弟子規(guī)篇六
很高興今天能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對《。
弟子規(guī)。
譯文是:凡是人,都應該有愛心,都應該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共享一片藍天,共居一片大地,只有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泛愛眾,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同情心、愛心。詩圣杜甫在身居陋室、饑寒交迫之際,沒有怨憤,沒有自憐,而是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宏愿。這是對天下眾生的大愛,是儒家的悲憫情懷,也是歷來受人推崇的處世胸襟。同在一片藍天下,同在一片土地上,我們只有懷著仁愛和友善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個星球,才能攜手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譯文如下: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其名聲自然就高。人們所敬重的是他的高尚品德,而不是他出眾的外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相貌出眾的人易使人產生好感,人們會下意識地以為外表美的人心靈也美。然而,一個受尊重的人,名聲、聲望一定很高,其主要原因并不是他相貌長得如何出眾,多么有錢有權有地位,更重要的是他有很高的德行與修養(yǎng),凡事能以身作則,事事從大處著眼,處處為他人考慮。大家看到他的言行舉止,就會尊敬他、敬仰他,仰慕他的人會越來越多,他的聲望也會隨之提高,而且這種尊敬與敬仰是發(fā)自內心的,這就是所說的“德高望重”“以德服人”。《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身份卑賤、外貌丑陋,然而他的心靈卻是全書人物中最純潔最善良的,他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善舉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而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一樣,與其將精力花費在修飾外表,打扮自己上,與人攀比著裝,關注與他人的外表,不如將時間用在學習上,增加自己的內在修養(yǎng),鍛煉自己的德行與心智,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才不會被外表束縛,而是被自己內在的積累襯托得越來越有光彩,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上學的時候人們總是覺得時間很多,可以慢慢來,許多人都浪費了學習的寶貴機會。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卻開始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覺得時間真的不夠用。很感謝濱河集團這個大家庭,感謝董事長為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常言道“一日之計在于晨”早上的時光是一天當中最好的學習時間,而我們有這個機會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有機會提升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這是難能可貴的。
通過對《弟子規(guī)》的學習,我更加知道了內在提升的重要性,要不斷地學習,不斷進步,不要過分在意外表的浮華,更不要以貌取人。
以上就是我對《弟子規(guī)》的學習感悟,感謝大家的聆聽,如有禮節(jié)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感悟弟子規(guī)篇七
《弟子規(guī)》讀后感《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這本書說了許多我們從小就要明白的道理,如:孝敬父母、關心兄弟姐妹、在言行中要謹慎講信用、要博愛眾生、多親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精力充足,還應該多看書學習?!兜茏右?guī)》中我最喜歡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p>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即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偷懶不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在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讓他們生氣,傷心???,廖廖幾句話,卻有著這么深奧的含義,由此可見,古人是多么的聰慧。
在學習《弟子規(guī)》之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女生。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在臥室里看書,媽媽讓我去掃地,但我卻和媽媽頂嘴,后來還離家出走,我記得當時媽媽嚇壞了的表情。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任性,惹媽媽生氣、傷心。但是,現(xiàn)在我學習了《弟子規(guī)》,一定不會再那么任性了,《弟子規(guī)》是一位良師,它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兜茏右?guī)》指導人們的言行,它是中國的活寶,我離不開它。
感悟弟子規(guī)篇八
如果有人問我,《弟子規(guī)》是什么?我會告訴他《弟子規(guī)》正如這春天里的一條路,沿途都是沁人心脾隨手可采擷的花朵,而每次讀《弟子規(guī)》,都將是一次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生命之旅。
曾幾何時,我們都佇立路口,遙望千年的歲月,而心靈仿佛無所適從。而今,踏上這條心靈的歸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字——“首孝悌”。百善孝為先,我們中國人是最講孝道的,所以古往今來我們對于“孝”的解讀極為深入:我們懂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更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然而這與“孝”同為重要的“悌”,卻如灰姑娘一般,被我們有意無意的遺忘在某個角落里,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悌”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悌呢?就是指兄弟姊妹的友愛,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間的友愛以及對長者的敬愛、對幼者的疼愛。所以悌是敬愛,是友愛,是疼愛,悌講的是人性的博愛。
大家可知道,在中國古代,古人視“孝”與“悌”同等分量,“悌”的含義亦被古人用行動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古人眼中,為了“悌”為了兄弟姐妹,縱是放棄生命,放棄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于是悌,儼然成了那個時代一種翩翩君子的風度與品質。人們仰望她,追求她,盡一切可能得到她,她宛若一朵吸取了日月精華的仙苑瓊花,經(jīng)久不息的綻放。
而今天,我們遺憾的看到,這朵瓊花敗落了,在經(jīng)歷了物欲與貞潔的激烈斗爭后黯然失色。它在人們心中的美,正在褪了她的顏色,消了她的芬芳。
看,這些是不是其實很容易很容易?可是容易是否意味著平凡?非也!你可知道,這每一小步都是自己進步的一大步,而每個人的這一小步卻能促成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悌不難,只要我們試著去改變自己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去嘗試一種新的舉動!
當你這樣做著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天變藍了,大地變寬廣了,周圍的人變得友善了,朋友越來越多了,煩惱越來越少了,身邊的廢墟上,已悄然生出了一片片生命的芬芳。
同學們,希望從今天起,我們的心里都埋好一顆“悌”的種子,讓我們用心的溫度來深深呵護,相信待到明年春天繁花似錦,小樹發(fā)芽的時候,我們也就真的成長了!更希望我們能在《弟子規(guī)》這條遍地繁花的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弟子規(guī)》漫長生命中行路的游覽者,而不只是匆匆過客!
感悟弟子規(guī)篇九
《弟子規(guī)》第一章就是《入則孝》,讓我懂得了對父母的感恩和孝心。父母每天對我問寒問暖,我卻沒有為父母做什么事,有時候父母叫我干事我還磨磨蹭蹭,極不情愿。有時父母的批評,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煩,有時甚至故意做些讓父母生氣的事。學了《弟子規(guī)》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辈胖肋@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現(xiàn)在我非常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也不大喊大叫了,令爸爸媽媽很高興。我的媽媽也很孝順父母呢!寒假里媽媽把姥姥姥爺接到我們家,細心照顧生病的姥姥,也是照《弟子規(guī)》里做的呢!
《弟子規(guī)》還幫我改掉了生活上的一些壞毛病。以前,我喜歡把脫下的衣服、襪子亂扔,書籍、玩具也很少自己整理,扔得滿屋子都是。自從讀了《弟子規(guī)》后,我知道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的道理,我為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于是,我每天都把脫下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的,書籍和玩具都歸類放好,寫完作業(yè)書包也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屋子每天保持整潔,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只要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弟子規(guī)》里呢!春節(jié)期間,有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一個親戚家拜年,走之前,媽媽非讓我換上一件新衣服,我立即想到《弟子規(guī)》里說的“衣貴潔,不貴華”,就對媽媽說了,媽媽夸我說得對,便不再強求我換衣服了。
《弟子規(guī)》里還有著許多“規(guī)矩”,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我想我不僅要會背,還要認真去做,從小就要養(yǎng)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學習習慣,以后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悟弟子規(guī)篇十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讀。
弟子規(guī)。
就是要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那大家都寫了哪些讀后感?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弟子規(guī)讀后感悟,希望你有所收獲。
讀了《弟子規(guī)》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以前自己習以為?;蜃约赫J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guī)》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tài),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guī)》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guī),家有家規(guī),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guī)》。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guī)》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lián)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這么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盡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guī)》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guī)范,但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guī)范,不要以為事小而可以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guī)》來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寒假時讀了《弟子規(guī)》這本書,它讓我感受很深。
“入則孝”講的是為人子之道,子女的本分就是一個“孝”字。古人說:“百善孝為先”,當一個人知道在家孝敬父母后,在外面才會尊敬老師、長輩及其他人。只要在家把孝道行好了,在社會上才會做人做事。父母教導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要用心去聽,那都是為了我們好。有時父母說錯了,也不要和他們頂嘴,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出則弟”是說我們對長輩要有恭順的態(tài)度和行為,還要尊重別人,在外面以禮待人。一個有禮貌的人,他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贏得眾人的喜歡和稱贊。
“謹”就是我們做人要謹慎小心,這樣才不至于犯錯誤。我們還要養(yǎng)成忍讓、克己、吃苦耐勞和善解人意品質,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孔老夫子說:“人無信不立”。所以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諾,沒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答應。誠信之人可以在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
“泛愛眾”教給我們用愛心對待大眾和社會,要為中華的和平、人類的共處做出偉大貢獻,還要養(yǎng)成大公無私的品德。“親仁”是親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它告誡我們:人的內在一定要有道德作為基礎,我們不可一日遠離良師益友,不可一日不讀圣賢書。“余力學文”讓我知道了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學習了《弟子規(guī)》之后,在學校里我要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關心家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言行上小心謹慎,使自己成為一個言而有信、正直善良的人。
感悟弟子規(guī)篇十一
《弟子規(guī)》學習感悟“孝悌”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多、善待許多人。而弟子規(guī)最初也叫《訓蒙文》。它做為傳統(tǒng)文化中兒童的啟蒙讀物的形式出現(xiàn),雖然形式簡單,內容也比較通俗易懂。但是它承載了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孩子教育的作用。它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行為標準和道德理念。
在我個人初次接觸弟子規(guī)的時候,我個人覺得是蠻簡單的一個東西。但是仔細品味讀過之后才發(fā)現(xiàn)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是每一句都包含了極為深刻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我個人覺得他是一種把理念轉化為行動的一個絕佳范本。對照弟子規(guī)的內容,我個人感覺是非常慚愧的。因為一共才七篇,而我個人人呢,幾乎是沒有一篇是可以完全做到的。所以,很是感嘆著二十幾年來茫然虛度而不知禮節(jié),甚至連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都不懂。同時,也正是因為如此,我也感到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大學剛畢業(yè),涉世不深的基礎上可以接觸到弟子規(guī)。讓我有一個接觸弟子規(guī),改善自己行為規(guī)范的機會。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緣分來接觸到這個東西。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輩子,回頭看看,才覺得終生所悟也不過弟子規(guī)中之一兩句話而已。所以來到孚嘉之后,我覺得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機緣。
說句實在的話,在接觸弟子規(guī)之前,我對自己身上的毛病幾乎可以說是熟視無睹、甚至可以說是在很多時候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可以稱之為錯誤。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已經(jīng)存在了,而你卻沒有意識到。就是諸如此類的一個意思吧,我個人也記不太清原話是怎么講的??傮w來說吧,學完弟子規(guī)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自己身上的缺陷。還有很多之前做事做人的一些錯誤方法。更多我個人感觸比較深刻的就是學完這個東西之后,讓我自己變得更加寬容,比以前有一點點格局了。之前的話自己也是一個做事比較不考慮后果,比較叛逆做事情也比較急的那種性格。之前在上大學的時候也因為這個性格也傷害過別人。雖然那時候大家都是很好的哥們兒,朋友。他們也都不會和我計較,但是現(xiàn)在想想真的做的挺不對的。別人都寬容我,而我卻肆意妄為,真的是太不應該了。弟子規(guī)不是有講到同是人皆須愛嗎。一般的人我們都要去愛她,保持一顆博愛的心,那更何況是對我們好,給我們幫助、愛我們的人呢?受人滴水之恩,甘當涌泉相報,在我們慢慢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幸運。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獲得一個可以什么都不可以和你計較,愿意真心幫助你的人。特別是在這個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出了學校之后,我真正的理解到了:社會和學校的差距。
回想這半年上班的時光,感覺自己成長真的蠻大的。但同時也受了很多委屈?;蛟S這就是成長所應該付出的代價吧?;蛟S這些在別人眼中只不過是小兒科,但是對我,對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一個曾經(jīng)那么叛逆的人來說,或許這種改變真的是一種很痛的兌變。不過,后來還好,也是比較有緣認識了禹鴻飛老師。后來也正是因為他,我才有這個緣分加入孚嘉的大家庭。有機會接觸弟子規(guī),接觸國學。所以我一直都很認為,他肯定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或許在別人的眼中,我身上的改變是沒有人可以看出來的。只有真正了解我的家人,大學同學,他們現(xiàn)在要是見到我,肯定會感覺到我身上莫大的變化。特別我自己感觸是最為深刻的。特別是每當我一個人靜下心來獨自思考,回想以前的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才真正的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真的變了。變的會容忍,變的會諒解別人,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和別人爭執(zhí),變得不再覺得堅持自己的觀念是多么的有價值,變得不再喜歡為了一件事情和別人喋喋不休。雖然我不知道這種變化對我自己而言意味著什么,我只是單純的感覺到至少這樣我可以不再那么容易去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讓我變成一個平和淡定的人。
在我小的時候,可以說是自己是一個比較犟的那種類型吧。在家里的話,家里人都比較容忍我。以前和老爸吵架什么的都太正常了。一般的話老爸都基本主動給我道歉的那種。雖然那時候心里也滿難受的,但是卻沒有現(xiàn)在,特別是在學完弟子規(guī)之后感受來的強烈。有的時候真的很想給老爸他們打個電話道個歉,但是總是覺得那樣好像很難為情的樣子。所以現(xiàn)在的話呢,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給他們多一點關愛。不再像以前那樣傷害他們。傷害我們身邊愛我在乎我的人。因為也只有這些人才會被我們傷害。別的不在乎我們的人,他們才不在乎我們做錯什么事呢。所以呢,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感恩,學會愛身邊那些愛自己關系自己的人。特別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還有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我們,或者傷害過我們的人。在很久以前一直有一件事情讓我內心一直耿耿于懷,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一個傷害我最深的人。一段時間我是直接把她列為我人生的黑名單。決定永遠都不跟她來往了,但是后來吧接觸弟子規(guī)之后再想想以前發(fā)生的那件事情,覺得自己其實也沒那個必要了。過去了就過去了吧何必再斤斤計較。即使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事情,恩怨再深又能怎么樣?況且過多的在乎這些負面的東西,我們自己也不會過的快樂。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有是轉念一想,其實也沒什么,不久是一點事兒嗎,也落不著怎樣,只要有一個寬容仁慈的心,我相信應該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傷害到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的內心已經(jīng)比別人強大了很多。
還有就是弟子規(guī)中提到的一些日常生活行為中的一些規(guī)范。我覺得也挺重要的,雖然說我們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對基本的禮儀規(guī)范,道德操守等,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是一些好的行為習慣我們還是應該去注意的。特別是在我見到我的客戶區(qū)總之后,更堅定了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比我們高多少,而是因為他們在某一方面擁有自己的特質。而區(qū)總本人呢就是一個對生活品質要求特別高的人。做事情也特別有條理特別嚴謹?shù)?人。在見到區(qū)總之后短短的幾個小時的交談,給我的感受實在是太深刻。我感覺這么多年上學的經(jīng)歷都沒有他給我的一席談話來的實在。
特別是他給我的兩個忠告都是來自孔子的話。第一句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第二句是關于養(yǎng)成好習慣的勉勵。那就孔子的這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同時在此呢,我也想把這句話分享給別人。我們沒有生而知之的天分,那么我們學而知之還不晚。所以在此,我希望所有有緣接受到弟子規(guī)的同仁們要珍惜上天賜予我們的機緣。認真學習,相信它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感悟弟子規(guī)篇十二
剛上一年級,我敬愛的老師就帶領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去體驗弟子的'內涵。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能慌慌張張,慌忙則會釀出過錯;不要害怕艱難的事,只要有決心,就能排除萬難。同時也不能輕視所要辦的事,每一件事不可能都輕而易舉辦到。
有一個周末,媽媽不在家。我玩得興高采烈,早就把作業(yè)拋到了九霄云外。第二天,我慌忙地寫著作業(yè),用最快的速度做完了??上攵@作業(yè)做得馬馬虎虎。等到彈琴時,我看了音符,發(fā)現(xiàn)它們十分簡單,便以為一定能自學成功,好讓媽媽對我刮目相看??商觳蝗缛艘?,音是彈對了,節(jié)奏卻怎么也掌握不了。啊,看來我真是輕略了這首曲子啦!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兜茏右?guī)》是我行動的一面鏡子。中華民族從來都有腳踏實地、謙虛謹慎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將弘揚祖國美德。
感悟弟子規(guī)篇十三
這個假期我讀了《弟子規(guī)》,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護在身邊,湯藥要自己先嘗,然后再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牽掛。
它讓我明白了細心是由專心和認真組成的。取得好成績也不能驕傲,要繼續(xù)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績。
弟子規(guī)雖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這本書,不要辜負作者的一苦心。
《童年》是原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的作品。
書中描寫的外祖父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jīng)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而外祖母卻是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是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外祖母還經(jīng)常講述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以及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是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阿廖沙這樣評價外祖母的。
這部小說的基調在整體上顯得嚴肅、低沉,悲劇場景上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起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這個寒假,我饒有興趣地讀了《雷鋒叔叔的故事》。這本書講了雷鋒叔叔平凡而偉大,短暫卻光輝的一生。書里面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數(shù)瘦骨伶仃的童年和釘子的態(tài)度。雷鋒叔叔從小都在地主地壓迫下長大,因為解放軍建立了新中國,他才擺脫了苦難,做了自己的主人。他很珍惜幸福的新生活,于是他就好好學習、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為黨和人民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我要學習他的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發(fā)揮擠勁和鉆勁,好好學習本領,為祖國爭光。
感悟弟子規(guī)篇十四
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雖然很簡單,但就是由于沒有認真去學習《弟子規(guī)》真正去體會它里面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在學習了《弟子規(guī)》之后才真正的明白和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得道理?!兜茏右?guī)》更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guī)》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弟子規(guī)》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xiàn)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斷進步,給操勞一生的父母穩(wěn)定而幸福的生活;給自己的子女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做人的榜樣。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皾M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在單位里與領導和同事共事由于工作性質和思路不同產生意見分歧時,總是抱怨別人而不好好檢查自己,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績再突出,對領導不夠尊重,我行我素還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如果我早點接受這樣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夠很好的協(xié)調好同事和上下級的關系,更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悟弟子規(guī)篇十五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p>
這課說的是孝道,我想到的是自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弊怨乓詠?,人們都把孝放在第一位?!缎⒔?jīng)》中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p>
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周圍有許多安全隱患,有的在明處,有的在暗處。而我們能做的,除了排除這些隱患,更要學會自護。不讓自己受到傷害,這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負責,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所以,我呼吁:學會自護吧,它會帶給你平安,帶給親人幸福。
我心中釋懷,漸漸睡著了……。
感悟弟子規(guī)篇十六
從我開始背誦《弟子規(guī)》開始,我的思想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我的禮儀方面,《弟子規(guī)》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
現(xiàn)代的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往往缺乏學習與兄弟姐妹相處的良好環(huán)境。再加上父母都是上班族,小孩很小,就進了幼兒園,更減少親自教導子女的時間。一旦進入小學,過集體生活,都容易發(fā)生適應困難。例如:個性太強,不知道說話的時機,做事不能負責,常常和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所以引發(fā)不良行為以及心理的困擾?!兜茏右?guī)》重視禮的教化,我認為有必要從小就學習在無形之中,給大人以及孩子們一種啟示。
在《弟子規(guī)》這些規(guī)范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而兄弟姐妹之間要如何相處才能和睦?當哥哥姐姐的,要能友愛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應該要尊重哥哥和姐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減少沖突了。兄弟姐妹之間和睦了,父母的心中就有了快樂,那也是作為子女的一種孝順吧。這點我覺得韓國的禮儀和文化就很好,他們之間的那種彬彬有禮的相處方式,讓人很羨慕。
現(xiàn)在,人們都追求物質的`享受,把財務看得很重要,對孝順父母以及維護親情就疏忽了。很多的兄弟之間反目成仇,原因大多來自對財產看得太重。我們在世間活著,若能視富貴如浮云,那么,我們也會減少很多的煩惱。
有時候,我們只要一句話,就會和自己身邊的人臉紅脖子粗,與人相處一發(fā)覺言語有火藥味道,就要學著忍讓,不管對方如何,心要柔軟下來。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孝順父母開始,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再推及到善待所有你身邊的人。這種從近到遠,由親而疏的行仁方法,使親情更親,友情更厚,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更加安定和諧了。
感悟弟子規(guī)篇十七
“首孝第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guī)》的總述。“人則孝”主要講的是孝順父母。要經(jīng)常幫家里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事都依賴父母。父母教導我們時,我們要耐心的聽,并且銘記在心,不能閑啰嗦,也不能很不耐煩的跟他們頂嘴,要知道父母說什么都是為子女好,愛子女的表現(xiàn)。我們也要愛父母,孝順父母,書本中也寫道“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p>
記得以前自己真是太任性,簡直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做,自己偷閑。天氣涼了,父母叫你多穿件衣服,覺得啰嗦;感冒了,不但要父母照顧,吃飯還要挑三挑四,父母都沒坐下動筷子,我們就先吃了?!兜茏右?guī)》里有一句“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意思是長輩沒坐,我們不應該先坐下,長輩坐下來了,叫我們坐的時候再坐,可是如今在社會一還有誰會真正做到這些呢?父母說兩句,就發(fā)小脾氣,其實,等自己長大后,才會懂得這一切,天下父母心,他們把最好的東西給了我們,很多人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這不是……每個人心里都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天下的父母都一樣——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所以目前報答,孝順父母的方法之一就是好好讀書。孝順父母是做子女理所當然的事。
“出則悌”意思是兄弟姐妹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整天吵鬧,讓父母操心,以前的我總是和姐姐鬧別扭,大家更是互不相地搶東西,把家弄得亂烘烘的?,F(xiàn)在回想起來都覺得那樣做是不對的。其實兄弟姐妹相處和睦,父母心里就會感到安慰,這比任何東西都珍貴,這也是孝順父母的方法之一?!兜茏右?guī)》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深刻理解這些至理名言,長大了才會真正懂得父母的嘮叨是多么重要,無論再親近的人,都比不過父母的好!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66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