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在閱讀一本書或文章后,對其中內容、觀點、情感等作出的個人理解和感悟的一種表達方式。寫讀后感要注重結構安排和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運用豐富的感情和深入的思考,生動地描繪了自己讀后的感受。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一
講述了記者埃德加·斯諾于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的見、所聞、所感,以及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的實際情況,并從這些人的家庭環(huán)境和青少年時代開始,追溯他們成為共產黨人的原因。
這本書里沒有太多的修辭,平平淡淡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1936年中國西北地區(qū)所發(fā)生的人與事,文中不僅記錄了我們熟悉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還有一群“紅小鬼”們,文中還描述了紅軍大學,紅軍劇院……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紅軍生活。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故事,但共同點的是都有一顆愛國的心。
通過斯諾的筆墨,我們可以看見紅色中國的建立,發(fā)展,一直到壯大的歷程。這啟示著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以吾之青春捍衛(wèi)這盛世之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二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作者——埃德加.斯諾,由于對紅色中國的好奇,而去探尋、采訪紅色中國寫下的一本著作,小編整理了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
讀后感。
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經有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種形式的幫助,比如埃德加61斯諾。
毛主席曾經說過,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為一個美國記者,斯諾是第一個把中國共產黨、紅軍介紹給全世界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在東方的大國有著這樣一個政黨,這樣一只隊伍。
《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不只是向外界介紹了中國的革命情況,它還是一部詳盡的歷史資料。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證明了一個記者的正直和職業(yè)道德,斯諾客觀詳實的報道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綱領,讓全世界知道,在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真正的未來在哪里。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經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的奮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們今天的輝煌。
歷史是沉痛的,幸而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fā)生,黨領導下的中國日益強大,但是,昨天的硝煙雖已散去,鮮血雖已干涸,這段歷史卻該永遠保存在后代子孫的記憶。
了解過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這種偉大,將會給中國帶來新的輝煌!
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zhàn)勝蔣介石。勇猛戰(zhàn)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zhàn)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zhàn)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zhàn)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
中國工農軍是為了我們美好自由去長征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銘記中國工農軍。
1936年,中國革命與戰(zhàn)爭最兇猛、最危險的時期,斯諾孤身一人冒險穿越南京軍隊的,長途跋涉來到西貝蘇維埃地區(qū),尋找紅色中國。故事都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更是讓我對當時的人民、紅軍、毛澤東等等都有了嶄新的可謂是顛覆性的認識。
這本書中所描繪的紅色中國,與我們教科書上所學到的是有許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這本書所講述的內容更加真實、可靠。本書,讓我了解到了一個未知的中國革命,也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成長史更是對當時的人民、當時的社會一種全新的描述。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作者——埃德加.斯諾,由于對紅色中國的好奇,而去探尋、采訪紅色中國寫下的一本著作,可以說是概述了未解放的中國歷史。其中也介紹了各具特色的紅軍戰(zhàn)士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這些英雄的形象,感染了我。
不厭其煩的為一個外國人,也就是作者,一一解開他心中的謎團。這讓我感受到毛澤東是一個沒有民族偏見、一絲不茍、樂于助人等精神品質,這讓我對他更加敬佩、喜愛!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紅星照耀中國》。讀后讓既讓我驚奇,又感受頗深。埃德加·斯諾是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頭,到達中國陜甘寧邊區(qū)進行采訪的第一位外國記者。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jù)考察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也是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在經歷80多年后的今天,閱讀這本書,似乎又把我的思緒帶回到那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我以前從未見過任何中國青少年有這樣一種人格尊嚴……隨著我更深入蘇區(qū),我發(fā)現(xiàn)在這些紅紅臉蛋、歡樂愉快、精神飽滿、忠誠不渝的“紅小鬼”身上,洋溢著一種令人驚奇的青年運動的蓬勃精神"。"有時我?guī)缀醪荒芟嘈?,正是由于這樣一批堅決的青年,有了一種思想的武裝之后,竟然能夠對南京的千軍萬馬進行群眾性斗爭達十年之久..."。斯諾用樸實無華語言,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中國蘇區(qū)普通百姓的精神狀態(tài),他看到了這是正義的力量,也是中國希望的所在。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三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里,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著,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shù)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在《紅星照耀中國》第一篇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fā)生的背景、發(fā)展的原因。他判斷由于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種思想武裝,有一批堅決的青年,所以能夠對國民黨的統(tǒng)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zhàn)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xiàn)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仿佛聽見了紅軍戰(zhàn)士們不懼艱難,拼搏沖鋒的吶喊。兩萬五千里長征,路程崎嶇而坎坷,敵軍有九十余萬人,而紅軍只有十八萬人。敵人有先進、優(yōu)良的裝備,而紅軍裝備極其落后。然而,紅軍終以超凡的智慧、堅定的信念、拼博的勇氣,創(chuàng)造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奇跡。
《紅星照耀中國》讓我感受到了紅軍的堅韌不拔、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更喚醒了我內心的愛國熱情。我將盡我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學習,建設祖國,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合上書本,我望向窗外。正是傍晚時分,夕陽染紅了天空,我的腦海里依然浮現(xiàn)著一幅幅長征畫面??粗粗业难矍俺霈F(xiàn)了一顆紅星,它在云霄之上,發(fā)出萬丈光芒,照耀著祖國大地。生而有涯,但這顆革命的紅星永垂不朽!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四
斯諾在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為基礎,完成本書的寫作。作為一名西方記者,斯諾所站的是一個公正客觀的角度去描述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除此之外,還表現(xiàn)出了紅軍及其領袖們的精神狀態(tài)和思想狀況。這本書可以說是讓人們可以進一步的去了解當時十分神秘的中國的紅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紅色區(qū)域的所見所聞都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后來匯編為《紅星照耀中國》。整本書的內容豐富而且生動。
1936年,中國革命與戰(zhàn)爭最兇猛、最危險的時期,斯諾孤身一人冒險穿越南京國民軍隊的封鎖,長途跋涉來到西貝蘇維埃地區(qū),尋找紅色中國。故事都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更是讓我對當時的人民、紅軍、毛澤東等等都有了嶄新的可謂是顛覆性的認識。
這本書中所描繪的紅色中國,與我們教科書上所學到的是有許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這本書所講述的內容更加真實、可靠。
說道紅軍,就不得不提軍隊。在斯諾看來,他感受到了紅軍高度的政治覺悟,認為紅軍是中國唯一的一支從政治上來說是鐵打的軍隊。在真正的紅軍一節(jié)中,作者這樣描寫到:“他們向來都同士兵并肩作戰(zhàn),團長以下都是這樣。一位外國武官這樣說,單單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說明紅軍擁有極大優(yōu)勢的敵人的作戰(zhàn)能力。這就是紅軍的軍官們習慣說的:“弟兄們,跟我來!”而不是“弟兄們,向前沖!”。同樣是六個字,差別卻是很大的。第一種是把自己與士兵放在了同一個位置,與士兵們心連心。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五
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zhàn)勝蔣介石。勇猛戰(zhàn)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zhàn)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zhàn)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zhàn)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六
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經有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種形式的幫助,比如埃德加61斯諾。
毛澤東曾經說過,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為一個美國記者,斯諾是第一個把中國共產黨、紅軍介紹給全世界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在東方的大國有著這樣一個政黨,這樣一只隊伍。
《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不只是向外界介紹了中國的革命情況,它還是一部詳盡的歷史資料。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證明了一個記者的正直和職業(yè)道德,斯諾客觀詳實的報道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綱領,讓全世界知道,在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真正的未來在哪里。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經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的奮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們今天的輝煌。
歷史是沉痛的,幸而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fā)生,黨領導下的中國日益強大,但是,昨天的硝煙雖已散去,鮮血雖已干涸,這段歷史卻該永遠保存在后代子孫的記憶。
了解過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這種偉大,將會給中國帶來新的輝煌!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七
我之所以更加喜歡毛澤東的這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那是因為我真正懂得了長征。
紅軍用四十四天走了五千里路,如此大軍以此速度走過許多那么危險的地方,真是讓人敬佩。他們一共走過了十八個大山嶺,并且有五座被雪籠罩著,他們度過了二十四條河流,經過十二個省,除了打敗了一路攻打紅軍的軍隊以外,他們還沖破了不同地方的軍閥。他們這種頑強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們無論如何也學不到的。
長征無疑是最偉大的軍事事業(yè)。他們的西北長征是一次戰(zhàn)略性撤退,而不是一種潰退,因為紅軍最終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而且他們的基本隊伍并沒有損傷。他們的軍紀和政治毅力和以前一樣堅強,他們認為并相信他們是向著抗日前進著的,這也是完成長征的基本條件,這一點我是特別相信,和不可否認的。
在這一段冒險中,他們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為了革命不畏艱苦,無私奉獻,頑強不屈,同時又充滿智慧的大無畏精神!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個樂觀、自由、人人平等、充滿和諧的"紅色之邦"!
所以我們應該慶幸我們出生在中國,自豪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驕傲我們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國人!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八
文:曹必承。在埃德加?斯諾編著的《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中,我被作者堅強的精神所感動。
作者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國最困難的時候,如同一道長城,連綿不絕,使中國紅區(qū)宛如一座孤島,可作者并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越過那道長城。他并不了解中國紅軍是怎樣的一支隊伍,他可以把非議置之度外,勇敢地踏入這片土地,在這條路上,他遇到許多困難,白匪軍的追殺等,但他終于排除萬難,開始與紅軍接觸,把他之前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文中的作者遇到問題時,他選擇去探究,去試驗,直到自己了解真相,他不怕任何困難,勇往直前。
但我就沒有這種毅力,我遇到問題時,很輕易地放棄,遇到困難時,我會選擇逃避,而不是去面對。做任何事總是缺少那一份勇氣,一份毅力,使我很難做成功一件事,因此我的成績也很難提高上去。
以后我必須改掉自己的惰性,以文中的作者為榜樣,學會勇敢,學會堅強,遇到困難不退縮,做什么事情都不放棄,堅持到底,多一份探究的勁,使自己不斷完善,做一個男子漢,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做一個像作者那樣勇敢的人。
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前兩章,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我,影響著我,作者還會經歷什么事呢?請聽下回分解。
胡說:確實如必承所言,開頭一章的敘述展示了一個獨特的新聞記者的“我”的模樣,那般真誠、執(zhí)著,只為追求真相。給予我們許多啟示和感慨。書未開讀,已然被感。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九
1936年,正是中國社會風云激蕩,劇烈變革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業(yè)紅軍剛剛結束了長征,在陜北站住腳,而國民黨新的圍剿緊鑼密鼓的展開著。華北,日本侵略軍不斷蠶食并虎視眈眈地覬覦全中國。
一直以來,由于國民黨對中國共共產黨人和紅色蘇維埃的污蔑,歪曲,而新聞封鎖又讓外界對此充滿歧視和偏見。
1936年6月至10月,經過對紅色蘇區(qū)4個月的實地考察和深入訪探,斯諾不僅成了第一個深入紅色蘇區(qū)采訪的西方記者,而且徹底改變了自己對蘇維埃共和國,共產黨和紅軍的觀念?;氐奖本┖螅怪Z根據(jù)采訪的第一手資料,創(chuàng)作完成了轟動世界的經典名作《紅星照耀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篇紀實文學作品,但它能幾十年經久不衰,充滿活力,重在其客觀真實的記敘,生動而個性的人物刻畫。《紅星照耀中國》之所以經久不衰,取決于作品高度的客觀真實性。斯諾不畏艱辛,甘冒風險,深入蘇區(qū)4個月,采訪了革命領袖。紅軍將領,普通戰(zhàn)士、農民、知識分子等眾多人物,考察了解了蘇區(qū)黨政機關,軍隊、經濟、文化、教育、宣傳等各方面情況,反復對比核實,掌握了大量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冷靜地完成了全書的創(chuàng)作。正是由于作品客觀公正的記敘使作品在80多年后的今天仍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對歷史的真實記錄,它客觀公正的敘事立場,成為一座令今天的新聞人仰視的高山。
我們閱讀書本書,尤其要仔細體味作者筆下的人物所散發(fā)出的積極、樂觀和堅忍不拔的革命激情,這是斯諾在中國其他地方所看不到的而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所在。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十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愛麗絲夢游仙境,如此不一樣,又如此相似。對斯諾來說,那次紅色中國之旅是他生命中僅有一次的神奇體驗。一個外國人,竟然和萬里之外東方古國的`農民、戰(zhàn)士、革命領導人有了聯(lián)系,產生了羈絆,這大概就是一期一會的緣分吧。
至于我,我仿佛也跟著斯諾一道,走進大西北的窯洞,看見一頂頂帽子上的閃閃紅星。外國讀者讀本書,會贊嘆,會驚訝,會滿足好奇心。而對我來說,這就是以往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真真切切的故事,先輩們的故事,我們是他們結出的果實。斯人已乘黃鶴去,白云千載空悠悠,他們歡笑,流淚,戰(zhàn)斗過,此刻接力棒傳到我們手里了。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十一
整本書以第一人稱視角來寫的,向我展現(xiàn)了以前的紅色中國是什么樣子的。當時有很多關于中國的謠傳,作者斯諾為了探尋關于紅色中國的真相,穿過了國民黨的封鎖線,找到了一些大人物,或者是一些紅軍戰(zhàn)士、老兵、農民、還有“小鬼”,向他們提問、談話,說一些關于紅軍、共產黨的話題。
書中的描寫都會有鮮明的對比。比如說,那些外國人都在悠閑地喝著酒、打球、閑聊,而在中國卻是人間疾苦。被懸賞幾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的革命者,毛澤東、徐海東、朱德等,卻仍然悠然自得地走在街上,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而國民黨的委員長蔣介石,乘坐著他的私人飛機大駕光臨。窮苦的農民被地主官僚的壓迫壓得透不過氣來,饑荒肆虐、苛捐雜稅,致使賣兒賣女成了農民中常有的事,家里的家畜根本賣不了多少錢,或者被沒收了,有的農民甚至都沒有衣服穿;而那些地主們吃著豐盛的食物,他們享受著榮華富貴,不放糧給農民,過著奢侈的生活,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地主馬鴻逵,當時我看他征收窮人的稅務就寫了整整幾行,我不由得大吃一驚,我可以從斯諾寫的一些對話中看出人們對馬鴻逵的憎恨,也反映了窮苦人民對地主官僚的憎恨。紅軍是人們可以自愿參加的,而白軍卻是強制征兵。這些描寫令我印象深刻,可以說斯諾與別人交談的經歷非常真實,描寫也很細致。
里面還有關于紅軍的種種。聽毛澤東的講述,就占了幾節(jié)的篇幅,講了各種關于政治、軍事方面,該怎么做啊,這個和那個有什么關系啊,目前的問題和現(xiàn)象之類的。還有紅軍每次來到新的地方,都會趕走民團,沒收地主的土地,還會進行政治宣傳,告訴人民什么是紅軍,斯諾曾多次問過一些農民和小孩為什么喜歡紅軍,他們都說:“紅軍幫助農民打地主,不壓迫農民,我們怎么不喜歡?”有的父母就把他們的兒子送去當紅軍,紅軍中還有“紅小鬼”,他們大多是從貧困的家庭里或是師傅那里逃出來參加紅軍的。紅軍還會設露天劇場來表演,每天都會有遠處的農民不遠千里趕來,只為了看表演,臺下到處都坐滿了人,就連毛澤東和毛夫人也融入了人群。他們表演舞臺劇,表現(xiàn)一些地主官僚壓迫人民的情景,或是日本主義的殘忍霸道,臺下觀眾連連稱好;還有表演唱歌的,大家也跟著一起唱和。
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了解關于革命前輩的一些故事,還可以從紅軍身上,斯諾身上,或是其它方面學到一些優(yōu)秀的品質和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十二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剛看了一點,就一下子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氣讀完后,細細咀嚼,不由的感嘆起來。這本書是美國作家斯諾寫的,介紹了紅軍長征的故事。紅軍艱苦奮斗的精神讓我感動,他們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不怕犧牲,頑強拼搏,體現(xiàn)了大無畏的精神。其中《紅小鬼》這一章中說的是有一些孩子才十歲就當上了紅軍,其后一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每一個紅軍駐地,都會有一個少年先鋒隊的模范連,他們都是從全國各地來的十幾歲的少年。
我們現(xiàn)在也跟他們差不多的年紀,可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無憂無慮,生活條件也很優(yōu)越。就拿吃的來說吧!在那時,吃的`東西很少,經常用樹皮和樹根來充饑,而現(xiàn)在呢?不管在家還是在飯店,吃不掉就扔,真是浪費啊!在那時紅米飯、南瓜湯就是美食了,想吃一個蘋果都是奢望。在那時,因為革命的信念,每個人做什么事都盡全力去做,沒有一點松懈。而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做事都會漫不經心,馬馬虎虎。有時正是這一點點的馬虎,就會出現(xiàn)失誤,事情就會做不好。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當年紅軍的奮斗精神。想想在那時的那些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承受了和大人一樣的責任,經受了我們現(xiàn)在難以想象的苦難,很多甚至為了革命獻出了自己年幼、寶貴的生命。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不正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嗎?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報效祖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氣概。他們走完,六千英里遙遙長征路,雖坎坷崎嶇,但他們終望見了“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痹谀莻€戰(zhàn)爭年代,他們知道多少事,但是要掃除一切害人蟲,這是毛主席的誓言,也是紅軍戰(zhàn)士的誓言。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一個又一個領導人,他們雖出身卑微,卻憑著一份救國救民的執(zhí)念,壯大了紅軍,造就了今天。作為領導人,他們卻毫無領導的架子,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著,簡樸。磨難,受盡。他們那忠誠的愛國之心。不為功名,只為百姓。不求利祿,只求和平。這高貴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面鏡子。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讀后感篇十三
xx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zhàn)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zhàn)略根據(jù)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jù)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主席、周總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qū)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斯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他們一直對外宣揚鼓吹共產黨人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強盜”。書中是這樣描述毛主席的:“然而毛主席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于工作卻事無巨細都一絲不茍,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zhàn)略家?!睂χ芸偫淼闹恰八^腦冷靜,善于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無私地忠于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chuàng)建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背酥?,還有黃埔軍校畢業(yè)身經百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的林彪;使地主鄉(xiāng)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家闖世界十七歲就帶領饑民攻打糧倉的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敘述,我仿佛看到無數(shù)仁人志士在戰(zhàn)火紛飛的根據(jù)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著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們是一群有氣質、有風度、有抱負、有力量的領導者!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毛主席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百姓們“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從容不迫地從事田間勞動”、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qū)、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部隊、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本書一經發(fā)表,就產生了了巨大的反響。它駁斥了國民黨刻意扭曲的宣傳,向世界人民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讀完這本書后,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響力依然不曾消減。
斯諾寫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yè)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yè)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持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里,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著,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shù)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76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