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我們了解過去、探索未來、珍惜現(xiàn)在的重要途徑。注意總結時的結構,明確出目的、主題和要點??偨Y是一個整理思緒、明確目標、展望未來的過程。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一
《三字經(jīng)》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jīng)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度纸?jīng)》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guī)、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三字經(jīng)》運用事理并舉的方法,以大量發(fā)人深省的典故、故事和形象生動的畫面,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jié)儉,清正廉潔的,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fā)憤圖強的,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閱讀《三字經(jīng)》過程,也就是提高認識,陶冶情操的過程。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薄坝撞粚W,老何為”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勤奮好學,不懂就問,多讀書,讀好書。知識就是力量,滿腹經(jīng)綸,一身才智才能有為,才能為社會、為人類多作貢獻。萬丈高樓平地起。
這些故事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得就是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事。孫敬年少好學,讀書時,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于是,他每次讀書時都會找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fā)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fā),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二
這本書的第一段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變化而影響的。
善良是一個人的美德,是人天生就具備的本性,能給別人溫暖和希望。但是,這種善良如果不好好維護的話,就會漸漸消失。我們要學習這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jīng)》中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它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孟母的嚴格家教也培育出了孟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這和孟母的教育方法是離不開的。
有空你也可以再讀讀《三字經(jīng)》,相信你也可以收獲很多知識哦!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三
這本書是古代蒙學教案的一個大成,是最淺顯的那一類,可以理解為識字的基礎教案,算是古人在兒童教育方面的智慧結晶。
《三字經(jīng)》起源于南宋,后世又不斷增補,往往被推為蒙學之首。即便在今日,再不熟悉古文的人,也都知道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度纸?jīng)》開篇先強調了好的啟蒙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然后開始介紹一些常識,如三綱、四時、五行、六畜、七情等,然后再講讀書需循序漸進,讀完《小學》等蒙學書,再讀四書,四書讀熟了再讀六經(jīng),然后讀諸子,最后讀史書。由此轉而講中國歷朝的歷史沿革介紹了一遍,最后以奮發(fā)勤學、顯親揚名的著名事例作結。《三字經(jīng)》可以說是實用性與可讀性最強的一篇蒙學著作。
《百家姓》據(jù)說起源于五代十國時期,將大約五百個姓按照韻律作了四字一句的編排,句子沒有實際意義,此書古時只是作為識字辨姓用的,比較沒意思。好在這個版本的書籍編撰者給每個姓注釋了起源來歷,所以有了點看頭。
《千字文》這篇就相當具有傳奇性了,據(jù)說南朝梁武帝為了弘揚書法,將王羲之的遺墨搜集而來,湊了一千個不同的字,讓他的大臣周興嗣編成一篇文章。按說,這基本上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任務,但周興嗣竟然一晚上就編好了,就是如今這篇《千字文》。雖說《千字文》在全文的架構上很零散,形不成一個統(tǒng)一的中心思想,但在這種指定用字強求排列組合的情形下,能夠每七八句組成有意義的小段落,在文才上就已經(jīng)可以驚為天人了。
最后是《弟子規(guī)》,這篇是清朝才出現(xiàn)的,主要是倫理道德教育,規(guī)定了居家在外所應遵循的禮儀規(guī)范和言行準則,雖然有些內容有些過時迂腐,但大多數(shù)內容放在現(xiàn)今也是很有意義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話說多,不如少”,還有比如“勿搖髀”(不要抖腿),這些都是值得傳承的。
這些蒙學教案作為千百年來中國幼童的必讀物,肯定是有其價值的,不應該簡單地將其視為被時代淘汰之物,當今的人即便不背誦,也是該讀一讀,了解一下的。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四
《三字經(jīng)》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jīng)》但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阿!它的每一個字,都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jīng)后,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jīng)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jīng)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說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里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秀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說,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里的東西,他就還給她,但是,他的兒子只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蘇,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
瞧,這個故事是多么搞笑阿!《三字經(jīng)》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么搞笑阿!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里。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蘊含著這么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阿!
《三字經(jīng)》不但要背,還要背里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徹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識,為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度纸?jīng)》真的是一本好書,曾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呢!為了對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了能夠弘揚國學,倡導禮貌,讓我們一齊,來理解這本獨一無二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jīng)》吧!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五
《三字經(jīng)》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jīng)》一經(jīng)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jīng)》被尊稱為“經(jīng)”。
三字經(jīng)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jīng)把《三字經(jīng)》列入了《世界兒童道德叢書》,那都說明《三字經(jīng)》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經(jīng)》采用敘事和論理并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賅。
《三字經(jīng)》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shù),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shù)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jīng)、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jīng)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jīng)》中還例舉了許多意義匪淺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其中蘇洵二十七方才學習的故事讓我受到一些啟發(fā),說的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蘇洵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fā)奮讀書,經(jīng)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yè)大進。
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為文見解精辟,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蘇洵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是現(xiàn)代的我們所缺乏的,由此我們更應向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
再如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擇鄰處?!敝v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huán)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孟子正是因為受到了母親的教育,從此以后,專心致志一心向學,后來成為了一代亞圣,成為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這是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及以后能成為有用的人,父母為我們不辭勞苦地奔波卻沒絲毫怨言,所以懂事后的我們更該為父母著想,孝敬父母,努力學習,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三字經(jīng)》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chǎn)。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jīng)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讀了《三字經(jīng)》,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獲是提高自我的修養(yǎng),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三字經(jīng)》,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fā)揚它!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六
放下電子書,重新開始翻看實體書,選了2本書《兩地書》和《錢文忠解讀三字經(jīng)》,先看完的是后者,最直接的原因是后者更白話,除了生僻字,沒有太多需要翻查理解的典故歷史。
先說說《三字經(jīng)》。我以前是沒有看過三字經(jīng)的,所以雖然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但對這個究竟講什么是沒有概念的。特別因為熟悉的部分只有開篇的一部分,在開始讀這本書之前,我還一度以為這是古人用來勸學樹立道德表率的。而事實上《三字經(jīng)》包羅很廣,讓我越讀越有趣,也就很快讀下來了(此處很快是相對于另外一本書?。?/p>
《三字經(jīng)》開篇就是要學習,強調教育,從小開始的教育。之后是要學些什么。最后再次強調要學習,無論年齡無論地位無論處境,都要學習。
孔子成名后還要向小兒學習,雖然我覺得此小兒只會耍小聰明
最吸引我的應該是古人蒙學都學什么?!度纸?jīng)》里給出的順序是:品性,數(shù)數(shù),常識,語文基礎(識字斷句),經(jīng)&子集(精讀儒家,泛讀百家),歷史。其中常識部分涵蓋歷法、地理、農(nóng)作物、家禽家畜、道德倫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經(jīng)子集部分,簡略的介紹了儒家經(jīng)典和其他各家中的幾家代表。歷史部分更絕,從三皇五帝一直敘述到明朝滅亡。背熟《三字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的文化以及歷史朝代更替,初中都能應付一二了。
首要要學習的是品性。
接下來要學習數(shù)數(shù)和常識。
在學習識字斷句之后,開始學經(jīng)子集。
最后,要學史。
古人從小學的東西對我也是有些啟發(fā)的。無論古今,孩子首先需要培養(yǎng)的都是好的習慣?!度纸?jīng)》所說的“親師友,習禮儀”現(xiàn)在也適用,當然現(xiàn)在把品相具化成各種具體的習慣?!笆仔我娐劇?,品性比知識更重要。雖然我是學工科的,我也很贊同《三字經(jīng)》中對歷史的重視,“考世系,知始終”,民族認同感應該是從民族的歷史開始的。
我希望我家娃是個對歷史感興趣的中國娃。
選《錢文忠解讀三字經(jīng)》而不是《三字經(jīng)》來讀,當然是對自己的古文知識沒有信心,有個人幫你把涉及的人和事講的更明白點,總是好的。事實上,這本書真的很口語化,有點像作者錢文忠站在講臺上,有人把《三字經(jīng)》遞過去,他就四句八句的讀下來,遇到有故事有來由的地方,就引申開來,說古道今。坐在講臺下的我,就跟著學習一下,看看哪本儒家經(jīng)典有興趣拿來讀讀,再重溫一下已經(jīng)許久沒碰過的中國古代史。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七
在祖國浩瀚歷史的長河中,一部部經(jīng)典猶如一窖烈酒,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沉積,迸發(fā)出縷縷幽香!而在這些經(jīng)典中,“善”如一株婉約的清荷,在永恒地綻放。
是的,善良是掛在心底里的一輪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個人精神的天空。
善念是一粒種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實。沒有誰不需要善良,沒有誰,不被善良感化!
記得我看過一部4分鐘的微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穿著破鞋的小男孩,在車站看到另一個孩子不小心掉落在站臺上的一只新鞋。這種情況下,有的人會漠不關心,有的人會占為己有。但小男孩沒有這么做,他奮力追趕火車,為那個孩子送鞋。當追不上火車時,他很沮喪。這時,那個丟鞋的孩子也做了一件事,就是站在車門處,將腳上的另一只新鞋扔給了他。
全程沒有一句臺詞,卻感人無數(shù)。因為這兩個孩子的舉動告訴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才會看到心里本能的善良有多美。善良,是世界上最美的成全。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不經(jīng)意扔掉很多東西,扔掉天真無邪,丟掉簡單——但無論如何,請帶著善良!一念之間的善良,一望無際的溫暖!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八
我還知道了唐代有個神童,叫劉晏。他才七歲呢,是一個聰明絕頂?shù)膬和?。相對起來,我比他笨多了?!度纸?jīng)》里面是這么說的:“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后幾句的意思是“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后世。”我一定會把這句話牢記在心。
我還知道了人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辯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咸,這五種味道。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我以前還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還知道了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梁,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谷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后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后,才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還知道了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五種顏色。它們分別是:“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原來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從今天開始,我要把《三字經(jīng)》看完。我喜歡《三字經(jīng)》,因為它好有趣,因為它里面有太多知識了。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里面的知識應有盡有。如果你有空的話,請你也來看看吧!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九
我讀過很多書,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jīng)》這本書。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前幾天,我讀了《三字經(jīng)》中的這幾句:“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我感受頗深。我想到自己平時如果沒有老師和父母的督促,根本不自覺學習。有一次做作業(yè)的時候,媽媽像往常一樣坐在我旁邊,看著我寫。剛做到一半,媽媽電話響了,有朋友叫媽媽出去一下。媽媽前腳剛出門,我后腳就丟下筆,打開了電腦,玩起了游戲。不知過了多久,我聽見了腳步聲,趕緊把電腦關了,趴在桌子上寫作業(yè)??戳诉@些古人這樣自覺地學習,我覺得自己很不應該。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以后我要像東漢晉代時的孫敬、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一樣,在沒有別人的督促下自覺地學習。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每次讀到這里,我的眼眶都是濕潤的,因為我想到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爸爸媽媽的一點一滴。一次我高燒,爸爸隔一會兒就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溫,竟一夜沒有合眼!爸爸媽媽就是這樣關心我、愛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活……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弊x《三字經(jīng)》,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惡,什么是愛!我會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jīng)》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十
《三字經(jīng)》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文學讀物,它教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最近我專心讀了這本書。
孝順父母,里面說了“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講的是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
友愛兄弟,里面講“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相知”。意思是融今年四歲,有梨吃,他先讓哥哥吃。
禮貌待人講了“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這個意思是要對君主尊敬,為臣子要忠心。
勤奮好學講了“頭懸梁,錐刺股”。講為了讀書時不想睡覺,把頭懸在梁上,用錐刺股。
《三字經(jīng)》這本文學讀物,讓我重新懂得了許多道理,你也看看吧。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十一
這是一片洋溢著輕松快樂的世界,藍色的天空,白色的云彩,綠色的草坪,紅色的花朵,純真的笑靨,五彩繽紛的夢想。
我們的童年時光,因為有了閱讀便有了許多快樂或憂傷。我們的天空幻化出一道道美麗的彩虹。
哪怕歲月流逝,我們日漸長大,那些曾經(jīng)不朽,再過很多年,仍舊不朽的故事和經(jīng)典名著依然會留存心間,讓我們久久回味。經(jīng)典是永恒的,與美圖共奏,將會演繹出別樣的精彩。
三字經(jīng)靈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畫,還可以感受其中深刻的思想情感內涵,在不知不覺間增長智慧。
美妙燦爛的經(jīng)典將會給我們無限豐富的精神世界那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圖畫,在我們幼小的心里埋下一粒夢想的種子,讓我們受用終生。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十二
我讀《三字經(jīng)》懂得了很多道理,知道了一個人從小要好好學習,教會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愛惜朋友。我學到的這些道理一定嚴格要求自己,對同學和朋友互相謙讓尊重,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讀了這本書讓我還明白了一個人就要不學不好的習慣,養(yǎng)成勤奮用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十三
三字經(jīng)》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睂W《三字經(jīng)》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后人讀書筆記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jīng)》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币馑己芮宄粔K玉石不經(jīng)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合適什么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币馑际钦f: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guī)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十四
寒假里,我讀了《三字經(jīng)》這本書,《三字經(jīng)》一共一千多字,每三句為一句,四句為一組,讀起來像兒歌一樣朗朗上口。書的內容包括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和民間傳說,也是古代兒童的識字課本。
書里雖然有很多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可是我一邊讀一邊看譯文,漸漸的就懂得了其中蘊含的深刻的道理。
《三字經(jīng)》里有這樣兩句話: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意思是說:人小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齡大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剛剛開采出來的一塊玉石,如果不經(jīng)過雕琢和打磨,就不可能稱為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學習,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
從中,我懂得了,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后才能稱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十五
假期里,我認認真真地看完了國學叢書之一的《三字經(jīng)》,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歷史人物生活和學習的典故,這些故事都用三字詩歌編成,讀起來瑯瑯上口,也便于我們記憶。
書中介紹有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四面楚歌等故事,我最為感動的幾句是:”批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它講的是西漢路溫舒刻苦學習的故事。他家里很窮,買不起書,時常借別人的書來讀,一天,路溫舒在放羊的時候看到蒲草的葉子很寬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葉子來編成席子,在上面抄書、寫字,于是他就趁放羊的.時候到處割草、編席,然后再把借來的書抄在上面,他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讀了很多的書,成為一名大文學家。
看了這個故事我很有啟發(fā),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獲得成功。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現(xiàn)有條件的束縛,自己去創(chuàng)造機會。最后,和路溫舒當時相比,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環(huán)境真是好太多了,我們更要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三字經(jīng)讀書心得筆記篇十六
今天我背誦了《三字經(jīng)》,有一段話我記憶非常深刻,就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闭f的是黃香九歲時,在寒冷的冬天里能用身體為父親暖熱被窩。他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孔融四歲的時候,能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他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讀了這些,我感到非常慚愧,前兩天,我還因為和弟弟爭一件玩具,打的不可開交。以后我要像黃香、孔融學習,再也不和弟弟爭玩具了。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84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