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讀書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和思考結(jié)果的總結(jié)和表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情性。如何使讀后感更有深度、更富有觀點?推薦大家閱讀以下這些讀后感,或許能給你帶來新的思考和啟發(fā)。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一
作者:張原溥?!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里面的內(nèi)容就其原來性質(zhì)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对娊?jīng)》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于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鬃泳驮?jīng)說過:“不學(xué)《詩》,無以言?!币虼?,古人們對《詩經(jīng)》非常的熟悉,秦始皇時期曾經(jīng)焚毀過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所有儒家典籍。
上學(xué)期我們背過一首《詩經(jīng)》里的一首詩叫《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全詩描繪了一個年輕人為了追求河邊的“伊人”而不顧道路險阻的情景。詩人用短短幾十個字把這個情景精彩地描繪出來。閱讀《詩經(jīng)》,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和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與希望。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中。那么和諧,那么執(zhí)著,那么崇高,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上的靈魂。
有些人認為學(xué)習(xí)古代文化會讓國家停滯不前,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古詩是我國五千年歷史留下的寶貴結(jié)晶,所以呂老師讓我們多背一些古詩。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二
作者:周子正。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不學(xué)《詩》,無以言?!薄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詩經(jīng)》是易于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
而我對《詩經(jīng)》的認知就要從呂老師讓我們背誦的第一階段古詩《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開始。最初看到《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當媽媽把詩意講給我聽之后,我就深深的被詩中那幽遠又凄涼的情緒所吸引,詩人用極為簡短的幾句話就將詩人對伊人的一廂情深、不斷追尋伊人,逆流而上描繪的栩栩如生,從此處讓我看到了詩人那百折不撓和堅持到底的精神。
《詩經(jīng)》作為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無論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將呂老師布置的三個階段古詩以及古詩文都背誦下來,因為中國的歷史文化蘊含在古詩文的經(jīng)典中,背下這些優(yōu)秀篇章不但可以讓我擴大知識面,而且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今后的作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三
作者:張馨予?!对娊?jīng)和禮記》這篇文章講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步是個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期約500年間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对娊?jīng)》里的內(nèi)容,就其原來性質(zhì)而言,是歌曲的歌目。《詩經(jīng)》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于社會政治問題的看法。但到了后來,《詩經(jīng)》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通使用的文化教材,學(xué)習(xí)《詩經(jīng)》成了貴族認識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fā):我們應(yīng)該好好讀書,好好學(xué)習(xí),不讓家長和老師操心;也要尊重師長,團結(jié)友愛;學(xué)習(xí)時更要抓緊時間,講究效率。比如:在托管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在校時間,最好在學(xué)校把作業(yè)全部完成,然后再干別的事情。在家也是一樣,不要讓家長催促,應(yīng)該自覺主動地做到快速、認真、高效地完成作業(yè),寫完就可以安心地去玩。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四
《詩經(jīng)》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叫《詩三百》。詩經(jīng)中樂歌主要用于各種典禮儀、娛樂和表達對政治問題的看法。
《詩經(jīng)》后來成為了貴族必需要學(xué)習(xí)的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記得曾經(jīng)也背過幾首詩經(jīng)里的內(nèi)容。那是一年級的時候了,現(xiàn)在詩經(jīng)的內(nèi)容,我已忘記,但還是記得背誦的時候有多難。我使勁往腦袋里塞,可是就是背不下來,不管我再讀再背,就是記不下來。我生氣極了,把書往旁邊一扔,睡覺去了。轉(zhuǎn)天早上媽媽問我:“昨天的詩經(jīng)背下來了嗎?”我說:“背了,記不住?!?/p>
媽媽說:“以后做事要認真,不要三心二意的?!?/p>
媽媽這一言給了我很大啟發(fā),我開始認真用心的讀了幾遍,把書合上背,我能背下來啦!
通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做事在于認真,在于仔細。作者:陳彥妤。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五
詩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首。其詩中有畫,情景并茂,以生動的藝術(shù)形式,綺美的語言勾勒出古人一幅幅淳樸的生活畫卷。它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交融,蘊含著對人生理想的憧憬與追求,對愛情的向往與無奈,充滿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對宮闈丑行的厭惡。
詩經(jīng),這部起源于民間的先人歌唱集,流經(jīng)歷史的長河,沁潤著多少文人雅士的精神生活,哺育了多少莘莘學(xué)子在浩瀚書海中求知求學(xué),它如星星之火般照亮著文化傳承的前途。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傳頌千載而不衰,膾炙人口而不厭。
先秦時代,人們稱《詩經(jīng)》為《詩》,或稱“詩三百”。大部分詩歌約寫于西周到初秋中期。
周代,禮教初設(shè),古風(fēng)猶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尚少禁忌,所謂:“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媒氏》)。在《詩經(jīng)》中有許多男女戀情詩,而戀人之歌,多集于《國風(fēng)》。國是地區(qū)、方城之意,風(fēng)即指音樂曲調(diào),“國風(fēng)”即各地區(qū)的樂調(diào)。《國風(fēng)》取材于各地的民間歌曲,反映了當時各地的民俗風(fēng)情。而男女戀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國風(fēng)》中也頗多涉及。
春秋末期,孔子曾對詩經(jīng)進行過整理及校對,并以《詩經(jīng)》為教材,教育自己的學(xué)生,詩經(jīng)的美麗因此可見一斑。《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頌之音?!?/p>
詩經(jīng),分為風(fēng)雅頌三類,風(fēng),也稱之為“國風(fēng)”,包括15個諸侯地區(qū)的詩歌,共160首。這些詩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其中“大雅”31首,“小雅”74首,這些都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詩歌,大多數(shù)為朝廷官吏的作品;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首。主要是周王朝和魯國,商代的統(tǒng)治者用于祭祀或者其他重大典禮活動的樂歌。
詩經(jīng)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迷人的藝術(shù)魅力。詩中的所反映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先河。而詩中常用的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被后世歷代詩人學(xué)習(xí)借鑒與使用。因此,詩經(jīng)對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詩經(jīng),也是一部很珍貴的歷史文獻,許多詩歌記載了關(guān)于商、周民族起源的傳說,以及商周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周民族早期活動的歷史。詩歌中記載了當時的賦稅,殉葬,天文,農(nóng)耕情況,也有詩歌中描繪了王侯將相,農(nóng)夫士卒等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及喜怒哀樂。同時還描繪了兩情相悅,媒妁之約,慘遭拋棄等等。
一番品讀,覺得詩經(jīng)最難得的是所描述的情感都是真實的,坦率的,都出自普通百姓之口。這也是它的藝術(shù)價值所在。寫實與抒情融合,理想與現(xiàn)實互臻,即便是最平常的敘事也飽含了作者的感情。這種感情,透過簡短平實的文字幻化出一幅幅如詩美眷。
在禮儀初始的周朝,男女感情自是沒辦法兩情相悅便可同結(jié)連理的。父母之命不可違也,詩經(jīng)中有很多朗朗上口的或愛慕或相思或承諾或悲傷的愛情描寫。而這類詩歌的描寫尤以國風(fēng)為多。
《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詩描寫了一位男青年對河邊采集荇菜的女子的相思,想象著與她相愛的情景。見不到心愛的女子,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安寐。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男子多情的相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姑娘歡歡喜喜地出嫁了。進了夫家門,成了夫家人,開始了一段幸福的新生活。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與關(guān)雎不同的是,這首蒹葭,則描寫了一幅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抒情境界,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刻畫了作者徘徊的追思情形,借助景物和和想象含蓄而委婉地表達著自己的相思和追懷之情。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活脫脫一個性格直爽潑辣的可愛女子。頗有幾分王熙鳳的架勢。在那個封閉的時代,算是一個鮮少的另類吧。
《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姜……心愛的姑娘贈送一株管徑草都覺得美好的純愛,真是愛中皆美好。
《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分。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字閨中的寂寞,焦急地等待著如意郎君的出現(xiàn)。剩女的落寞之心,看似輕描,實則獨愴。
《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難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征兵打仗遠千里,平定陳宋家難歸。海誓山盟早與她,分東離兮何信守?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從古至今乃是所有女子的愛情愿望。
《擊鼓》《君子于役》同是描寫遠征打仗,一個是丈夫的思妻之愛,一個是妻子思夫之情。戰(zhàn)亂四起,多少家庭因此而夫婦難聚。而這分離的千千萬萬中,又有多少是一別便是一生呢。國泰民安,國家太平了,沒有了戰(zhàn)爭,小家庭才能男耕女織到白頭呀。
古代的女子是沒有權(quán)利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約便決定了女子一生情歸何處。詩經(jīng)中也有此類的描寫,《將仲子》便是其一。
《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父母的話,兄長的話,別人的閑話,處處都要顧慮著,即使愛慕著,也只能深埋于心底。
思慕的愛戀,別離的夫妻之情,畏懼父母的無果之愛,當然少不了被拋棄的可悲結(jié)局。《谷風(fēng)》,《氓》,《中谷有蓷》,《日月》《終風(fēng)》就生動地道出了慘被拋棄的凄苦命運。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即便是兩小無嫌猜的青梅竹馬,也落得如此下場。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燕爾新昏,以我御窮……共患難可以,同享福卻不能。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詩經(jīng)中描寫社會政治的也很多,如《碩鼠》《黍離》等等。
《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以比的手法描寫了百姓的疾苦無奈。
《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者以深沉憂傷的筆調(diào),描寫了家國淪喪的悲哀。
不能不提的是詩經(jīng)中的史詩。大雅中的五篇史詩,描寫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記和傳說。
《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奇的出生和天生的種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歷史。
《公劉》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瓟⑹鲋苋诉h祖公劉帶領(lǐng)周民從邰地遷居豳地,開辟荒地,造物定居的歷史。
《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fù)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溪水滸,至于岐下……講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覃父率民由豳遷岐,開地建屋,創(chuàng)業(yè)興國的事跡。
《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必四國,爰究爰度……先是敘述文王的祖父古公覃父開辟岐山周原,擊退異族昆夷;再述文王父繼祖德業(yè)并傳位給文王;又記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勝利。
這五篇史詩蟬聯(lián)而出,大致講述了周人發(fā)展興旺的歷史。
詩經(jīng)中還有祭祀,農(nóng)耕,民怨,等等的相關(guān)描寫??傊娊?jīng)可謂之當時社會的百科全書?!抖Y記·樂記》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廉而謙者,宜歌《風(fēng)》。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六
作者:孟園?!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三百零五篇。最初被稱為《詩》,被漢代的讀書人奉為經(jīng)典,它的內(nèi)容原來是歌典的歌詞。
《詩經(jīng)》是貴族教育中普遍的文化教材,孔子云:“不學(xué)詩,無以言。”秦始皇時期被焚毀,但由于它易于背誦,古人普遍熟悉,又得以流傳。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讀詩有很多好處,可以傳承中國古代文化,可以開闊視野,可以學(xué)到豐富的知識,讀詩還可以勵志。就像孔子說的:“不學(xué)詩,無以言?!?/p>
從小學(xué)一年級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學(xué)了很多首古詩,呂老師非常重視古詩詞積累,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階到第三階段。
詩是最精簡美麗的語言?!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它把我?guī)У搅孙L(fēng)景如畫的春天,我欣賞并沉醉在美麗的春光中;“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我感受到了: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災(zāi)難;每當我玩得停不下來時,我就會想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們的老師就像辛苦勞作的園丁,栽種希望,收獲芬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學(xué)習(xí)古詩能使我們變得靈秀、開闊視野,好的詩能使我們終生受用,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古詩詞,月底完成三階段古詩背誦。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七
《詩經(jīng)》主要講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的詩歌,工三百零五篇。后來,《詩經(jīng)》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中國古代的唐詩和宋詞也是廣為流傳。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開始背誦唐詩三百首了,如今也積累了不少詩集?,F(xiàn)在,我還開始接觸一些英文詩歌,讀著讀著,我發(fā)現(xiàn)除了內(nèi)容豐富,讀起來也特別的朗朗上口。不過,讀了這么多中外有名的詩詞歌賦,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豪邁的氣勢和豐富的想象力都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八
《詩經(jīng)》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对娊?jīng)》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看法。孔子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所以到漢代《詩經(jīng)》又得到流傳。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因為這首詩我剛剛背過。這首詩風(fēng)格纏綿、朦朧凄美、如夢如幻,表達的是對朝思暮想的人的贊美和思念,其中我最喜歡“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句,因為“所謂伊人”就是詩人思慕的對象,“在水一方”寫出了云煙飄渺、茫茫無際的景象。我還想起了衛(wèi)風(fēng)《木瓜》,這首詩描寫了青年男女兩情相悅后相互贈答,它告訴我人和人相處要投桃報李。通過這兩首詩,我迷上了《詩經(jīng)》,今后我要多讀,爭取把它們都背下來!作者:楊安琪。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九
作者:馬銘萱。《詩經(jīng)》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詩經(jīng)》是古代的歌詞,一是作為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于社會政治的看法。后來,這本書成為了貴族人士的文化素養(yǎng)。它易于記誦、士人熟悉,很多人都喜愛此書。
古人有古人的詩,我們有我們的教材。古人之所以用詩歌教學(xué),是因為它們真實也不失優(yōu)美,描繪出了當時的情景。而《詩經(jīng)》一書從千萬本古文中被精挑細選后成為了貴族教材,想必有多么優(yōu)美。
古代的詩文真是精彩。如《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中“蒹葭蒼蒼”寫出了水草上結(jié)滿了白霜;《滿江紅》中“壯懷激烈”寫出了作者當時的悲壯情懷??鬃釉唬骸安粚W(xué)詩,無以言?!蔽覀?nèi)绻嘧x古文,自然會出口成章。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
《詩經(jīng)》很有名,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里的內(nèi)容就其原來性質(zhì)而言是歌曲的歌詞,但到后來,《詩經(jīng)》變成了貴族的音樂書。秦始皇時期曾經(jīng)焚毀過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所有儒家典籍,但人人都熟悉《詩經(jīng)》,因為《詩經(jīng)》很有名,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不學(xué)《詩》,無以言”??梢娫娊?jīng)非常有名。
我從小到大也背過一些經(jīng)典的詩,我從咿呀學(xué)語時就開始背誦,一直到我幼兒園、小學(xué),目前我已經(jīng)可以背誦100多首了。我不光把他們背下來了,而且還熟練地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有一次我旅游,結(jié)交了一個朋友,我們離別時我給他寫了一首詩作為紀念,這首詩是仿照李煜的《相見歡》來寫的。詩文是這樣的:
《送別》。
一聲別,朋友走了。
無耐朝來孤獨晚來悲。
不知聯(lián)系,又不知姓名。
只望下次能再見。
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币院?,我一定要多讀詩、多背詩,多作詩,繼續(xù)把經(jīng)典傳承下去。作者:楊珺程。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一
《詩經(jīng)》這個文章主要寫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最初被稱為《詩》,被漢代的讀書人奉為經(jīng)典,才改為《詩經(jīng)》,也叫《詩三百》??鬃泳驮?jīng)說過:“不學(xué)《詩》,無以言?!币虼?,古人們對該書非常的熟悉,秦始皇時期曾經(jīng)焚毀過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jīng)》是易于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二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會長出來的,要不是因為獫猶的緣故,我不會長期鎮(zhèn)守在邊境地區(qū),而是回到故鄉(xiāng)。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釋。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歷史永久,搜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詩歌?!对娊?jīng)》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從民間和皇室上收集并編制而成的。之所以稱為《詩經(jīng)》是因為漢武帝把詩、書、禮、易、春秋化為五經(jīng)的緣故,就是大家所說的四書五經(jīng)中的五經(jīng)。
《詩經(jīng)》的內(nèi)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風(fēng),風(fēng)在詩經(jīng)里面包括了15個地方,也就是15國風(fēng)。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風(fēng)類型;第二部分是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鳴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澀難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礎(chǔ)的人才能領(lǐng)悟;第三部分是頌,頌主要用來贊美國家的或是舉行祭祀儀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鎮(zhèn)守邊疆的士兵返鄉(xiāng)的詩。講述的是一個士兵以采豌豆為開頭來抒發(fā)相思之情。這首詩經(jīng)專家考證創(chuàng)作于西周時期,不過,可惜作者不詳,因為先秦時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笔橇昙壵Z文書中《采薇》的節(jié)選,被譽為詩經(jīng)中寫的最有名的詩句之一。寫出了出征和回鄉(xiāng)中的景物和情懷。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樂景寫哀情,又以哀景寫樂情的典范。對比了出征前的楊柳依依和現(xiàn)在的大雪紛飛,來說明自己離家之久,思念之深。
經(jīng)常讀詩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鄉(xiāng)和懷念親人是我們中國人永不褪色的記憶吧!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三
古有四書五經(jīng),《詩經(jīng)》是五經(jīng)中的精華。
有不少讀過詩經(jīng)的人都贊不絕口,因為它蘊藏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短短幾句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情意,又比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只了用了短短八字就能把一個人的美麗寫得淋漓盡致。
再比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此《詩經(jīng)?大雅?蕩》也只用了八個字便解釋了: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的哲學(xué)道理。
還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讓我明白了:有好東西,就要和朋友分享。
現(xiàn)在,人們漸漸地忘記了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拋棄了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珍寶。
有人甚至說《詩經(jīng)》沒有什么用,還十分難懂。
不!胡適爺爺讓白話文走進我們的生活,并不是讓它取代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
隨著現(xiàn)在都市生活的節(jié)奏加快,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整個社會也越來越浮躁,這時不妨慢慢地靜下心來,請您讀一讀《詩經(jīng)》,這時它仿佛是一杯清茶,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詩經(jīng)》能讓我們終身受益。
希望大家都能閱讀《詩經(jīng)》、傳承《詩經(jīng)》,因為《詩經(jīng)》可以充實我們的內(nèi)心。
了解《詩經(jīng)》就等于了解我們的過去。
了解過去才能未雨綢繆、展望未來。
不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了我們的根,《詩經(jīng)》就是那根!只有去了解《詩經(jīng)》,去了解過去,我們的傳統(tǒng)才不會被淡忘。
同時,《詩經(jīng)》也是一把打開國學(xué)之門的鑰匙,希望大家都去關(guān)注它。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選自《詩經(jīng)》。
這篇《蒹葭》,我們一定都很熟悉吧。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詩。雖然對《蒹葭》有許多種解讀,但把它認為是戀歌最普遍了。他書寫的是懷人之情,表達了詩人某種執(zhí)著的追求。在藝術(shù)上他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稱《詩經(jīng)》中的佳作。
第一次接觸這首《蒹葭》,是因為《在水一方》這首歌吧。當時還很小,只是覺得這首歌很美,很柔。大了之后,有一次無意間接觸了這個,便去查了歌詞的出處,查到了這首《蒹葭》。突然覺得,與美同存的,還有一種莫名的凄涼。從開頭至結(jié)尾,都是有阻礙的,也注定了他的悲劇結(jié)尾。
同為《詩經(jīng)》佳作的還有一首《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guān)雎》的內(nèi)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
同是佳作,同為戀歌,可兩者的結(jié)尾確實截然不同的?!遁筝纭防铮拔摇眻?zhí)著的追著伊人,步履艱險,但開頭的這種渺茫,卻早已為悲劇的結(jié)尾做下鋪墊。
《關(guān)雎》表現(xiàn)了青年男子對愛慕之人的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朝思暮想而且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努力,主調(diào)是歡愉的。
看來,即使是同一部著作里的佳作,他們的主旨也是完全不同的。
或許,《詩經(jīng)》本身便也是一部佳作吧。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五
孔子一向是我不怎么喜歡的人,可是他說了一句我特別中意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多好的三個字,難怪會被安意如用來當書名。
最早知道詩經(jīng),大概都是那句“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后來,使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而課本上又教了《碩鼠》、《氓》、《靜女》……而讓我狠下心來一句句地閱讀那些人類童年時代歌謠的句子,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愛玲借范柳原之口說,這是最悲哀的詩。
那時我不懂,還是執(zhí)著地認定,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而今終于懂得,“生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nèi)耸嵌嗝葱?,多么?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分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p>
也懂得了,這句話里,有怎樣的無奈與蒼涼。
愛玲是對的,她一向透徹得比我早。
跑題了,我想說的,是詩經(jīng)。
我們在那么遠那么遠的遠古,居然就曾經(jīng)吟出過這樣多美麗的詩句--每次想到這一點,我都會感慨到興奮。
前世的前世的前世,我們原來有過這樣純凈美好的記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我記得有個女子在文章里說,因了這一句,她愛上了詩經(jīng)。
那種感覺我懂。我愛上圣經(jīng),也是因了一句話。
最簡單的文字常常最有力量。
因此每每看到署名為“桃夭”、“桃之11”之類的女子,我都會報以了解的一笑:桃花灼灼之艷,是生為女子的我們心底都有的渴求。
而每次看到云胡不喜的文章,更是會特別認真地讀一遍。
云胡不喜,如環(huán)佩叮鈴,在我還不理解其中含義的時候就喜歡上了;更何況,這個京城女子,遇見的是我們齊魯大地的君子。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想她選這個名字的時候,心中的喜悅,一定也如珠似玉。
另一個只因為聲音就喜歡的句子是“式微,式微,胡不歸?”--寫到這兒我發(fā)現(xiàn),沒什么聯(lián)想能力的極品五筆,居然能聯(lián)想到“式微”。
式微,不去管它的意義,聽起來多像一個女子的名字,溫婉的,古典的,特別的,女子。
詩經(jīng)是可以用來起名字的,隨便兩個字的組合,就好過街上的起名專家們。
除了起名,詩經(jīng)無疑是封好情書,深情而含蓄,簡單而直白。
安意如說,她要寫封信給那個他,信里只寫八個字:風(fēng)雨如晦,雞鳴喈喈。
而他一定會明白。
我要恭喜這個侍弄文字的女子,這世界上能懂這八個字的男人,萬中無一了。
當我寫“挑兮達兮,在城闕兮”的時候,我已經(jīng)傷感而遺憾地知道,并沒有人能懂得我的意思--如果能知道下一句,其實很簡單。
因為沒有人愿意費心去弄明白,那些遙遠的詩句中,有怎樣隱忍而奪目的美。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六
“于嗟如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p>
每讀到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對階級社會婚姻生活的經(jīng)典概括!看到這樣的無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覺地在歷史長河里流淌,采摘那一個個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著無邊的桑樹,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場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婦女,但她這樣付出的結(jié)局卻是其黃而隕,淇水湯湯,漸車帷裳。于是為這位可憐而又堅強的女人感動著。她在面對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卻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她的心也許看透了階級社會丑惡的面孔,也許她的心理面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為了報答許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來那么完美的婚姻卻讓法海來了攪和。白娘子愛許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傳說,于是有了白娘子被關(guān)在雷峰塔的傳言??粗届o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壓迫的傳說。這個傳說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婦女反對階級壓迫的精神,她們在向歷史宣誓:女之耽兮,猶可脫也!
也許是為了愛,也許是憎惡封建禮教的毒害,《詩經(jīng)》超越了時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個個愛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斷地發(fā)生著。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劉蘭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換回的結(jié)果卻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圓暈。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愛,也有恨,也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難道不是嗎?她死后化為鴛鴦都在不日不夜地鳴叫著,那不是在控訴著對階級社會的不滿嘛,那不是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嘛!
歷史中的婦女們似乎都在重復(fù)《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斷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婦女們不畏壓迫、不畏朱顏瘦的精神。我時常在想,即使她們的愛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結(jié)晶破碎,也會對生活充滿著熱烈的愛與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龕記》:
莫重男兒薄女兒,平臺詩句賜峨眉。吾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這是秋瑾反對封建余毒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婦女們反對階級壓迫的漫長歷史過程。
《詩經(jīng)》讓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現(xiàn)似乎暗示婦女的不幸在不斷地延續(xù)著,但很幸運的是現(xiàn)代的女權(quán)運動在不斷的發(fā)展著,我想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這是婦女們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這是堅強的婦女們用淚、用血、乃至生命換來的!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七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河邊的蘆葦青蒼蒼,潔白的露水凝成霜.所說的這個意中人,就在河水的那一邊.逆著水追趕她,道路艱險又長;順著水追隨她,她像在水中央……這聲音,不就是那深遂悠遠的歌聲嗎?那源自《詩經(jīng)》中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
《詩經(jīng)》源于民間,源于那些樸實的勞動者,傾聽他們的勞動,傾聽他們的愛情,那些純潔美麗的故事在《詩經(jīng)》中淺淺地唱著.“采采苤苡,薄言掇之.采采苤苡,薄言捋之.”那些勞動婦女們,在采摘苤苡時的喜悅與笑聲匯成了一首歌,聆聽它時,我感受到她們在勞動中得到的無限快樂.
“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得關(guān),載笑載言.”那是天真的女子,對“氓”的癡迷.“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子沉迷于男子不可脫身.聆聽這道《氓》,感受到的是女子被氓被叛的深深無奈之情,而堅強的女子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吟唱這支悲泣之歌.聆聽之中她的凄婉堅貞感動著我.
而這僅僅只是《詩經(jīng)》中的一小部分,詩經(jīng)更以其“雅”、“頌”另外兩部分向后人講訴了貴族祭祀、祈禱豐年、歌頌祖德,更有帝王貴族之頌歌.傾聽《詩經(jīng)》,令我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樸實、純潔的情感;傾聽《詩經(jīng)》,我從中學(xué)會了“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報恩之心.它是中國唯一一部脫去了脂粉與欲俗氣的情感文學(xué)圣典.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的自由生活經(jīng)歷的真實記錄,它昭示后人主體精神自由的美好與它存在的意義.
在學(xué)習(xí)詩歌中,我學(xué)習(xí)《詩經(jīng)》,在學(xué)習(xí)《詩經(jīng)》中我聆聽到那悠遠的聲音.那源于人類原始的音樂,那猶如藍天般澄凈的詩歌,那擺脫了世俗塵雜的潔凈的世界.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學(xué)的瑰寶!
悠悠《詩經(jīng)》,蕩滌著我的身心,聆聽于其中,仿若身處世外桃源來到一個音樂的殿堂。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八
《采薇》表現(xiàn)了將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將這種感情放在對景物的描寫及對軍旅生活的述說中表現(xiàn)。
《小雅·采薇》是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為先秦時代的華夏族詩歌。全詩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鄉(xiāng)詩。詩歌表現(xiàn)了將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將這種感情放在對景物的描寫及對軍旅生活的述說中表現(xiàn)。
一般小學(xué)的話只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全詩六節(jié)(每八句為一節(jié)),模仿一個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jié)著重寫戍邊征戰(zhàn)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xiāng)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zhàn)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第六節(jié)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jié)束全詩,感人至深。
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的藝術(shù)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jīng)》中有名的詩句之一?!对娊?jīng)》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九
我一直認為古代的女子是何等的悲哀,每天被禁錮在閨房之內(nèi),只能對著藍天白云發(fā)呆,望著窗外的春色唉聲嘆氣,因為再美好的春天,再絢爛的風(fēng)景終究不屬于她們,小小的三寸金蓮成為她們以夢為馬,執(zhí)劍行天涯的障礙;而正統(tǒng)社會要求的三從四德,女子五才便是德更是對他們精神的束縛;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從靈魂深處約束著他們。但《詩經(jīng)·葛覃》卻讓我看到了她們別樣的生活。
雖不能像現(xiàn)代的女性一樣可以旅游觀光,暢所欲言,在生活中與男性一爭高下,在社會中撐屬于自己的起半邊天,但是她們卻用自己豁達和樂觀,擁有了自己的云淡風(fēng)輕,看到了屬于自己的美景。雖然只能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她們卻用自己的慧眼尋找到了生活中的美景:“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藤是如此綿長啊,蔓延在山間的谷中,那繁茂的葉子一片青青。
山谷間飛起美麗的黃鶯,它輕輕地降落在灌木林叢,婉轉(zhuǎn)的鳴叫聲這般動聽。
《詩經(jīng)·葛覃》為古時的女子證言,她們的生活雖然單調(diào),但仍然不缺乏色彩。正如我們常說: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現(xiàn)在如此,古時依舊。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94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