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精選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4:25:08
2023年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精選14篇)
時間:2023-11-28 14:25:08     小編:雅蕊

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寫讀后感時可以參考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借鑒其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下面是一些讀者對于這本書的深度解讀和情感共鳴,或許可以與你的理解產(chǎn)生共感。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一

因上周外出培訓,很遺憾沒能觀看人勞科組織的《曾國藩家訓》視頻學習,自己隨后在圖書館借閱了《曾國藩家訓》一書認真閱讀。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曾國藩家訓》有“千古第一家訓”之稱,其修身之道、修心之道、勸學之道、交友之道、興家之道中不乏精粹,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傳播好家風、家訓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身處于浮躁的社會,很難再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直到邂逅《曾國藩家訓》,雖時隔二百余年,曾國藩的言語和精神仍熠熠生輝,能夠照亮我們日益陰霾的內心。

《曾國藩家訓》其主要內容多為曾國藩寫給自己的弟兄的信函。修身要勤、興家要勤、讀書要勤、修心要謙、交友要謙、興家要謙,字里行間感受最深的莫過于一個勤字和一個謙字。

現(xiàn)在做什么事情都喜歡用自信來贊美自己,鼓勵自己。甚至有的人把悠悠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謙虛”給遺忘了。新時代的人應該緊跟時代進步的節(jié)奏,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謙虛的人更受歡迎。因為謙虛中有一份真誠,有一份恭敬,有一份積極向上在其中。

看了《曾國藩家訓》一書,我懂得了要時刻反省自己,每天睡前好好回憶今天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做錯的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要再虛度光陰,珍惜美好時光,在崗位兢兢業(yè)業(yè),奮力工作,為我礦的安全發(fā)展作出一份貢獻。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二

曾國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領可以增長十倍,見識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擴展十倍,氣質可以純凈十倍。愚鈍之人,也可以通過自我磨礪,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說得出,辦得來。

曾國藩本就是一個很平庸的人,他一生的中最重要的分水嶺是在三十歲。自此之后,他做了幾件常人做不到的事,而后成就其巔峰人生。

一立堅韌不拔之志。

立志對一個人人格發(fā)展的意義是決定性的。人的巨大潛力往往是人類所不自知的。古往今來,立志之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實行的人,卻是鳳毛麟角。曾國藩的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腳踏實地地實踐了自己的志向。

從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中立場自新之日起,曾國藩開始了對自己全方位的改造,他的辦法是日課,即每天所有事情他都要自省,自我監(jiān)督,以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從此,一直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從未間斷過,即使在最最緊張的帶兵作戰(zhàn)年代??上攵倪@個堅持最終會帶給他什么。

二善于借力,用環(huán)境逼自己堅持。

歸要結底,人是被決定之物。所以從根本上說,外力遠遠大于內力。一個人,自制力再強,也肯定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所以曾國藩就想盡辦法找人來監(jiān)督自己。他用的這個辦法就是把自己的日記公布于眾。他定期會把自己的日記,用副本的形式寄回家跟自己的兄弟、兒子閱看,也會寄給自己的親人閱看。

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建立社群,用團隊規(guī)則的形式來互相約束,其實本質上也是類似的方法。

曾國藩的一生,就是不斷自我攻伐、自我砥礪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斷脫胎換骨、氣質變化、增長本領的一生。

梁啟超曾盛贊曾國藩時說:

曾文正在軍中,每日必讀書數(shù)頁,填日記數(shù)條,習字一篇,轉棋一局,.....終身以為常。自流俗人觀之,豈不區(qū)區(qū)小節(jié),無關大體乎?而不知制之有節(jié),行之有恒,實為人生第一大事,善覘人者,每于此覘道力焉。

讀曾國藩的傳記,是充滿希望的。我們的人生,只要有立得下遠大的志向,吃得了苦中之苦,能耐下性子從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則人這一生將能做出遠超自己所能想象的成就。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三

看了《曾國藩》后,實際上已找到了答案,曾國藩就是一個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有著民族和文化的負載,并且他的經(jīng)歷也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處在變革時期浮躁不安的現(xiàn)代人,依然渴求來自本族文化的滋潤,尤其期盼從這種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獲取某些啟迪,這啟迪因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更顯得親切、實用,也更有效。

曾國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但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怎樣才能明強,他認為:一是能自勝者謂強。二是從自修處求強。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注重自己內心的修養(yǎng),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日積月累,逐步形成圣賢標準的道德品行。這樣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強。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也許讀懂這本書,便與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通了一次話。通了一次話,就明白了很多事理。感覺擠壓在心底的那些惑事竟然輕輕化解了。

也許讀得有點狼吞虎咽,還沒完全讀透。好書不厭讀,待有時間再細細品味咀嚼吧。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四

掩卷《曾國藩:野焚》,心野起伏,不得平靜。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壓力,萬事務清務盡時能勞煩多少心力,不敢想象。

從孔孟朱理,到申韓法學,在這一冊,曾又到了黃老之道。為什么雜用黃老,唯曾缺少黃老,等黃老之道指導他的知行時,他又有了別一番力量,就象游戲里的失血補回,失的更少了,補的更快了,生命力更強了。

岐黃醫(yī)世人之身病,黃老醫(yī)世人這心病。黃老之道,當讀《老子》《莊子》,曾可以倒背如流,但他聽丑道人“結合這些年來的人事糾紛,再認真細讀十遍”一番話后,靜下心來,再從老莊中悟出從前未悟出之道理并踐之。“柔勝剛,弱勝強”。

他認為書屋里的滋意的快意,終會導致?lián)p害?!叭绻皇亲约河H身體驗過,在書齋里,在六部簽押房里是無論如何也設想不到的,它們對事業(yè)的損害,大大地超過了一時的風光和快意”。此言正如政府機關,一味借體制之便高居快意用權,沉不下去受些磨礪,終不能理解黃老的妙處。肅順拉攏曾告之在圣上面前保舉其江督之職時,他未與肅順有書面的答謝,足見他對個中復雜關系的指臂洞察。

所以,“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韓之法勢,雜用黃老之柔弱”,正是這一冊書里曾的心性和行事邏輯道路。

曾中堂的精進,在這一冊中也是讓人震撼。人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諸如,他在軍務繁忙時集《經(jīng)史百家雜鈔》,每日看讀寫作,臨《清愛堂帖》,堅持讀史十頁,等等。學不會,但可以學得象。日拱一卒,日省一事,即可。

另外,他的“舉止穩(wěn)重,發(fā)言訒訥”,也是我要好好體會學習的。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五

《曾國藩家訓》是我最近讀過的收獲最大的一本書!之前也看過一些寫曾國藩的文章,但是對這位大家的了解都只是些皮毛。酈波老師幽默風趣的評說,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刻認識了曾國藩這位大家最真實的一面,他是如何從一個資質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斷自省,不斷修身養(yǎng)性,而成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很推崇曾國藩,包括像毛澤東和蔣介石這樣的對手,都不約而同地敬佩著一個共同的偶像,這說明曾國藩除了功業(yè)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過人之處,那種具有普適價值的智慧與思想尤其值得學習,下面略做總結:第一部分修身、養(yǎng)性,這就是自立、自達;第二部分識人、用人,這就是立人、達人。

14、曾國藩曾經(jīng)三顧茅廬重用彭玉麟,史上最癡情的高官,當世唯一的一個完人!不愛官,不愛錢,甚至不愛惜自己的性命,但愛民!愛國!一個重情重義的奇男子、大丈夫!

你看他一生重情重義,畫盡十萬幅梅花以紀念梅姑。

你看他從軍數(shù)十年,作為水軍將領,帶兵期間,哪怕身受重傷,也要住在船上,從來不移住到岸上來。

你看他屢次受高官厚祿,卻從不為之心動。

你看他一生節(jié)儉樸素,從不追求個人享受,到晚年卻把一生上百萬兩白銀的官俸捐出來修建學校,補充海軍軍費。

15、曾國藩從善如流,在創(chuàng)建江南制造局的同時設立了翻譯館,專門翻譯西方科技專著,奠定了中國翻譯學的基礎。中國的第一臺蒸汽機、第一艘蒸汽機輪船、第一臺汽錘、中國第一臺車床、中國第一臺刨床、第一艘近代軍艦全是從安慶內軍械所,從江南制造局里出來的。曾國藩的洋務事業(yè)雖沒他預期的效果,但為中國近現(xiàn)代工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16、就全體人類的文明史來看,就無數(shù)個體的成長史來看,思想、精神、信仰才是人生恒久的力量!

數(shù)十年來的教育,一直在知識教育與能力教育之間兜圈子,以為倡導了能力的培養(yǎng)就逃避了知識灌輸?shù)南右?。但全社會似乎都忘記了,教育最重要的本質是關心生命的成長、啟發(fā)良善的人性、影響有價值的人生。而這一切既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又是歸宿。

這些看似簡單卻又復雜的問題,千百年來一直困擾著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度里的每一戶家庭,乃至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人。而中國傳統(tǒng)儒家所提倡的以家訓教育為主體的家庭教育卻給出了最佳答案。

《三字經(jīng)》里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儒家向來視家庭教育為人生教育之本,對于孩子的成長,父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再好的學校與老師也無法取代父親與母親——這是教育上最簡單的一條真理。

以上是我讀此書的一些感想,由于職業(yè)的影響,我對涉及教育方面的話題關注較多,也用了很長的篇幅來不厭其煩地闡述,真的是佩服曾國藩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感恩!感動!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六

今天讀到曾國藩在軍事、政治上都不順利,被咸豐皇帝解除兵權,47歲陷入人生低谷,在極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薦的老莊著作,靜下心來反思過往。

曾國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場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臉腫,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個性、脾氣、氣質、風格上的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叵胱约阂郧盀槿颂幨?,總是懷著強烈的道德優(yōu)越感,自以為居心正大,人濁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鋒芒畢露,說話太沖,辦事太直,當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此時曾國藩終于認識到,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在家蟄伏兩年的曾國藩不斷反思自我,再出山時為人處世脫胎換骨,待人接物,前后勢若兩人。

驚嘆于曾國藩的“中年變法”,自我反思得那么徹底那么奏效,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20xx的奮斗目標豁然開朗!其實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的過程!讀著曾國藩,隨著他的'起起落落也時時刻刻在重審著自己,雖不能做曾國藩,但他的人生之道是值得一學的。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七

利用十余天的時間讀完了《曾國藩家訓》,對曾國藩的成長過程與為官的經(jīng)歷有了淺顯的了解,更對曾國藩的為人處事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原以為《曾國藩家訓》是對其子嗣的教誨篇章,細讀書卷才知,作者黃西華利用曾國藩的畢生經(jīng)歷解釋著“曾國藩家訓”的內涵。這不僅讓我了解了曾國藩家訓的內容,更讓我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看到曾國藩的為人處事之學。

他的毅力是驚人的,是常人所不具備的,一是堅持寫日記,一日不落;二是戒煙成功,雖然戒了很多次,但最后還是憑借自己驚人的毅力戒煙成功;三是每天讀書,沒有一日不讀書,即使晚年視力幾乎喪失也沒有間斷。

讀到為學篇之教子讀書成大器,也是本書最后的章節(jié),提到: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這也是我要學習之處。

成語睚眥之怨:睚眥:發(fā)怒時瞪眼睛。像瞪眼看人這樣的小怨。引申為極小的怨恨。如:《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庇秩纾呼斞浮度A蓋集續(xù)編·再來一次》:“我那時和這位后來稱為‘孤桐先生’的,也毫無‘睚眥之怨’。”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八

看了很久,終于把這4本《曾國藩》讀完。說實話,在讀之前,我對曾國藩一無所知。

我對那段歷史,只限于高中時候的歷史課本而已。

在閱讀過程當中,我深深的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也對書中,很美的文字所吸引。作者文學功底很深厚,文章通俗易懂,對我這種歷史小白,文言白癡來說,很是友好。而且關鍵是心理描寫特別的多,代入感很強。

書中,描寫很多曾國藩的心理活動,讓我感慨,無論是多么厲害的人物,每個人都有矛盾的一面,無論多么厲害的人物,他也有心里脆弱的時候,無論多么厲害的人物,他也會失落,也會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書中所敘述的故事,是從曾國藩母親去世,他回家奔喪開始寫的。在回家的徒中,他就禮賢下士。在歸途中,還被太平軍擄走,差點喪命。幸好康福所救。

后來,他開始在湖南練勇,以對付太平軍。

這中間曲折,起伏,感慨,危險。

曾國藩最終打敗太平軍,取得勝利。他管理軍隊的果敢,勤奮,且有謀慮讓我敬佩。并且他很廉潔。

他為人處世,為政之道,也是后世人所敬仰的。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

1、戰(zhàn)爭的殘酷。

書中所描寫的戰(zhàn)爭,讓人覺得毛骨悚然,在戰(zhàn)亂時期,人命如紙。對于普通的百姓來說,能夠活下來就不錯的了。

那個時候,炮火沒有今天先進,就如此的恐怖,而現(xiàn)在社會核武器,導彈威力那么強悍,發(fā)生戰(zhàn)爭那更加恐怖。

和平的生活,才是百姓的生活,而那些渴望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的人,那不是同一類人。

不過,國家的強勢,軍事力量的強大,也是確保和平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晚清,我們國家,軍事落后,使得八國聯(lián)軍對我們有恃無恐。

當然,今日的中國,已經(jīng)不懼怕任何國家了,但我還是渴望和平安寧的日子。

2、子女教育。

曾國藩常年在外,對父母,妻兒的照顧不多。但是他卻時時考慮他的家。他的家書不斷,教育子女,以身作則,并且利用書信教導孩子。

子女的教育真的需要全身心的陪伴的嗎?在關鍵的節(jié)點上,在大的方針政策上,能夠影響孩子,確實更為重要。有能力的父母,有見識的父母,有自己觀點的父母,愿意花時間與孩子做有效溝通的父母,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曾國藩家書,書信,日記,有很多的自己所作的文字記載,這些都是留給子孫最為寶貴的財富。

3、何為勝利。

全書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講,如何攻打長毛,也就是太平軍。但是打到最后,雖然勝利了,但是也不能說是勝利。國家還是如此的貧困,人民的生活還是如此之艱難。而曾國藩的湘軍,算是功臣嗎?在解散后,多少人真正離去,而是寧立山頭,當起強盜了。

而后期所搞的洋務運動,開始于海軍的建設,自己沒有掌握最新的科技,最終還是受制于人。

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人開始思考自己為什么落后,而開始學習外國人。真正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所以,我更加理解了功成不必在我輩這句話的含義。方向對了,雖然慢一點,但是沒有關系。最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日中國,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生活在當代,我們是幸運的,是幸福的。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九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曾國藩—血祭》的書。

“遠遠地看到家門口素燈高掛,魂幡飄搖,曾國藩悲痛萬分,他三步并作兩步朝大門口奔去。三道大門早已全部打開,曾府老少數(shù)十人一律站在中門兩旁。曾國藩一眼看見父親拄著拐杖站在正中,便不顧一切地跑上前去,雙膝跪在父親面前,語聲哽咽地說:“不孝兒來遲了……”話未說完,眼淚早已一串串流下來?!?/p>

“正是要自己辦大事的時候,為何如此瞻前顧后、疑慮重重呢?”“世無艱難,何來人杰?”

我看出:曾國藩非常孝順,這可以從“遠遠地看到家門口素燈高掛,魂幡飄搖,曾國藩悲痛萬分,他三步并作兩步朝大門口奔去。三道大門早已全部打開,曾府老少數(shù)十人一律站在中門兩旁。曾國藩一眼看見父親拄著拐杖站在正中,便不顧一切地跑上前去,雙膝跪在父親面前,語聲哽咽地說:“不孝兒來遲了……”話未說完,眼淚早已一串串流下來?!笨闯?。

曾國藩有決心戰(zhàn)勝困難,從“世無艱難,何來人杰?”可以看出。

如果曾國藩不孝順,那他就不會悲痛萬分,如果這樣,他的母親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

如果曾國藩沒決心,那他就不會成為清代的著名將領。

我要像曾國藩那樣孝敬父母、有決心戰(zhàn)勝困難。我會幫父母分擔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世無艱難,何來人杰?”這樣,我會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曾國藩孝敬父母、決心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十

我對于曾國藩的記憶,在之前還僅僅停留在高中歷史課本的水平,還只是知道曾國藩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組建湘軍力挽狂瀾,只是知道曾國藩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積極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等。讀了這本《曾國藩的啟示》,才讓我更進一步的理解曾國藩的奉行要義和其帶來的長遠影響。

在這本書中,作者結合曾國藩的一生經(jīng)歷、親身感悟及經(jīng)驗教訓,為讀者清晰呈現(xiàn)曾國藩通過一生堅持修業(yè)而改變命運,由出身平凡、資質平庸之人逐漸蛻變?yōu)椤傲⒐?、立德、立言”?三不朽完人,由粗淺之人轉變?yōu)殍b人用人大師這一非凡歷程。

曾國藩的“恒”有三方面:在憂患中成長;持正道以開新;恒久中行善德。我們這一輩中有很多人曾經(jīng)信誓旦旦的說自己要如何如何改變自己,如何如何變得更加優(yōu)秀,然而真真正正身體力行每日堅持的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時時刻刻保持著對目標的饑渴呢?一個人有了改變自己的恒心,也就有了改變了自己生活方式的決心。所以曾國藩總結出:“恒不是策略,而是信念,信念就是自己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的東西,我從此一定要有恒、有恒、有恒?!?/p>

“當官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边@是曾經(jīng)很火的一句話,但是我覺得,不僅僅是當官,就算是為人,也是需要學習曾國藩的“恒”和“穩(wěn)”。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作為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任,曾國藩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還有很多,這本書需要不斷品讀。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十一

于裁湘軍、殺韋俊幾件事上,曾國藩亦頗遭非議,然而,這些亦不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

功過是非,只憑表面事實是不能給予正確評價的,況且,于歷史,于人物,誰又能說得清哪個是哪個非呢?以史鑒今,僅此耳!

“當官要讀《曾國藩》”,這句話,我亦不能完全接受,與其說曾國藩游刃于官場,不如說曾國藩慎獨于私室;與其說曾國藩走向了封建社會官位的頂峰,不如說曾國藩達到了中國文人的極致!

學而優(yōu)則仕,這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所逐漸形成的對文人的定位。于七十年風雨人生中,曾國藩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文人所有的特點,考科舉,中進士,點翰林,走仕途,以文報國,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身上的獨有的根本的特點,幾進幾出,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一片忠心,剿除內匪,興辦洋務,曾國藩時刻以定我朝廷、興我中華為己任,這恰恰是他的中國文人思想在支持,而他也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

思曾之一生,惟八字耳:志在盡忠,以忠酬志。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十二

但他天生又苯又慢。

且不說他考了七次秀才才入圍,也不說他考進秀才名次之低——倒數(shù)第二,就說他背文章吧。

那是個酷暑最熱的一天,一個小偷鉆進了他的臥室,躲在床底,伺機行事。當時天色已晚,很多人已就寢。曾國藩卻挑燈誦書。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讀了兩個時辰都沒背誦下來。當時小偷在床底熱得渾身發(fā)汗,又過度緊張,幾乎昏厥。又一個時辰后,曾國藩還在那里磕磕巴巴,背得短斤缺兩。小偷忍無可忍,從床底滾出來,拍拍身上的塵土,朗聲而誦,勢如流水。末,以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就你這頭腦,別讀書了,種地吧?!?/p>

曾國藩的.苯和慢可想而知,可是就是這么一個又笨又慢的人,滅了天平軍,平了天下,挽救了清朝,成就大業(yè)。為什么呢?唯一的秘訣是,就是他一生堅持笨拙,不走捷徑。

他曾說:“天下任何事都不是僥幸而成。要腳踏實地,不可投機取巧。”他還顫著手,指點道:“今后要立下規(guī)矩,無論戰(zhàn)役規(guī)模多大,指揮官必須謀定而后戰(zhàn),切不可蠻攻蠻打,徒傷士卒?!睆拇撕螅孳姶蛘?,從不主動。縱然是勝券在握時,也不主動進攻。每次和太平軍對壘之后,按兵不動,誘惑太平軍來攻,使其三番五次進攻,消耗氣力后,抓住機會,發(fā)動全線反攻,往往一戰(zhàn)而定。

指揮軍隊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他的了。以致左宗棠這樣評價他:“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似欠火候?!彼麄冊?jīng)有過一段對話,但基本都是左宗棠侃侃而談,而曾國藩如同聽天外梵音。在左宗棠面前,曾國藩可不就是個蠢人。

只是,曾國藩從考進秀才那天開始就篤信這樣的信念——既然我是笨人,那將來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機不取巧不走捷徑。不斷積蓄力量,那么有天總會薄發(fā)。

正如諸葛亮,倘若沒有飽讀書經(jīng),又怎能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大談天下事分析地頭頭是道呢?正如劉備,在曹操眼前澆菜做花,韜光養(yǎng)晦,暗地積蓄力量,最終反敗為勝。

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可謂萬物都是日積月累而成。正如大海是無數(shù)小溪匯流而成,高山是無數(shù)礫石堆積而成。

荀子還曾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笨芍^堅持才能成功。水是柔弱的,長時間的堅持卻穿透堅硬的石頭;繩本非尖利,長時間的堅持后卻能割斷木頭。

曾國藩正是以堅韌的意志踏踏實實做事,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超越了同時代的所有聰明人,甚至還影響了歷史上后一個重要人物——李鴻章。李鴻章用同樣的方法消滅了捻軍——這一清朝的心腹大患。

我想起初學跳繩時,磕磕絆絆,別的同學都能一口氣跳上許多個,我卻連一個都跳不過。于是,晚上,我趁著別人不注意,獨自在操場練習。一個,兩個------一天,兩天------終于,我能連續(xù)跳幾十個了,然后就是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現(xiàn)在飛快得很。

我想起了學自行車。初學,我需要老爸扶著。沒有他,我根本不能上車:不是倒了就是扭了。后來敢上車騎了,在老爸的扶助下,也是歪歪扭扭的,還好幾次撞到墻上去。一次,兩次……一天,兩天……我終于可以瀟灑地在風中騎著車了!“哇!”那感覺太好了,就像飛上了天。

其實,我本一拙童!可又笨又慢又何妨?勤能補拙是良訓,踏實前進是正道。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十三

剛讀完第一章,最大的感受是曾國藩在自我反思前后的變化,反思前曾作為讀書人出生,是一個典型的清高直率眼中容不得一絲茍且的讀書人形象,憤世嫉俗,剛正不阿,對咸豐皇帝,對同僚,對親朋好友,都是如此。

正是因為如此,雖然組建湘軍抗擊太平天國,卻并未得到相匹配的嘉獎,而在這之中更是得罪了湖南江西幾乎所有同僚和京城天子。所幸在居家戴孝的幾年里,反思自己為人處世中的性格缺陷。重出剿滅太平天國軍隊過程中與皇帝示弱,與同僚交好,以入世隨俗的態(tài)度對待所有人,表面老奸巨猾老練圓融,內心仍是質樸剛正初心不改,竟在復雜的'清末環(huán)境中如魚得水建功立業(yè)。

聯(lián)想到自己平日里也有那種出自讀書人本身的自以為的清高孤傲和極端自信自負,遇事盛氣凌人,也開始調整自己待人接物方式。另一點是想到成電學子仿佛都有這類似臭毛病,從技術角度來看沒有任何問題,但成電學子總是難以成為一家公司的管理核心,與此種氛圍不無關系,他們大多埋頭苦干,執(zhí)著于技術而缺少處事的圓滑,不屑于技術以外任何事。

曾國藩傳讀后感集錦篇十四

陽光明媚的早晨,捧起《曾國潘》細細品味了起來。曾國潘是一位晚清的名臣,他花費了大半的時間與太平軍作戰(zhàn),他不顧自己的安危英勇奮戰(zhàn),最終取得成功。

曾國潘出生于湖南長沙,在他六歲時,父親便教他識字,并進入私塾讀書,他與父親一起參加科舉考試,雖然屢次失敗,但仍然努力讀書。父親比他先考上秀才,他深受打擊,挫折再一次激勵他,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先后考上縣學成為秀才,第二年又考中舉人。于是遠赴京城參加會試,參加應試的是人山人海,他的首次考試就失敗了,更荒唐的是第二次考試竟然將詩賦的題目弄錯了,顯然這次又失敗了。他并沒有放棄,憑借平時的優(yōu)秀,義無反顧將自己的詩賦送到了老師家中,最終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在老師的舉薦下順利升官。

記得前兩天我們剛學了因式分解,看著課堂追蹤上那鮮紅的叉,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這道題究竟錯在哪呢,這結果竟然不對?拿著題目反復驗算,絞盡腦汁,可結果仍然和之前的答案一樣。于是打電話和媽媽求證,結果媽媽的答案也和我一樣。此時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媽媽也向數(shù)學單老師求證,結果也是一模一樣。此時我終于松了一口氣,原來是我們老師給我批改錯了??傻靡獠]有持續(xù)很久,第二天單老師評講題目時,終于公開了答案,我的這道題原來是少了解題過程,所以老師毫不留情地打了個叉。此時,我恍然大悟,原來細節(jié)處沒有扣住,我將牢牢記住這次失敗,抓住細節(jié)才能成功。

曾國潘為官一連三遷,在太平軍進犯清朝的多所城市時,曾國潘被派往消滅太平軍,他也從文人正式變?yōu)橐幻涔?。他憑借他的睿智組建了自己的湘軍,在日后的戰(zhàn)爭中湘軍也成為了主力部隊。他一向嚴明,故湘軍被訓練成了無所不勝的軍隊,可正是湘軍的多次勝利,曾國潘變得驕傲自大,在一場大戰(zhàn)中險些被擒,眼看著自己組建的湘軍任人宰割,曾國潘不禁想要跳江自殺,幸得被手下救出成功逃脫。

成功逃脫后,曾國潘并沒有氣餒,曾氏兄弟在連續(xù)數(shù)日圍困天京時,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再驕傲自大,而是小心行事,等到城內的敵軍糧草食盡,一舉攻破敵營,這一次大獲全勝,終于結束了與太平軍的戰(zhàn)斗。

曾國潘回到故鄉(xiāng)安度晚年,61歲那年離開了人世。他沉重而又勞累的一生終于謝幕了。

曾國潘是一位歷史名臣,在戰(zhàn)場上他憑借細節(jié)取得了成功,在職場上他憑借細節(jié)取得了重任,這就是他成功的訣竅!

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不正需要他這種注重細節(jié),一絲不茍的精神嗎?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605672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