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讀書體會(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8:15:08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通用14篇)
時間:2023-11-28 18:15:08     小編:HT書生

通過學習語文,我們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對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閱讀這些范文,可以開闊思維,增加見識,使我們對總結(jié)的意義和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一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流傳至今的文詩詞不計其數(shù)。但現(xiàn)代人的快節(jié)奏,讓很多人喜歡上了雞湯文、快餐文,或者偶爾背背古詩詞,對古樸悠遠的散文等則敬而遠之了。我也屬于此列。書架上買的《史記》、《資治通鑒》等基本還是原包裝。大抵看書也跟吃肉一樣,需要一個過程,直接上大塊頭的,會讓人有逆反心理,所以選擇了《古文觀止》看看。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叔侄于康熙年間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魯迅先生評價此書時認為它和《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題名“觀止”是指該書所選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們所能讀到的盡善盡美的至文了。我購買的是中華書局的上下兩冊版本,里面加有作者的評述和近代的白話文翻譯,如果要學習古文,那這本作為入門書還是相當推薦。

書里收錄了東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書12卷,以收散文為主,兼取駢文。每一本文集,收錄的篇幅中肯定夾雜了作者的想法,因此也不能說里面篇篇俱是最佳,比如李覯的《袁州州學記》等,而且也不可能一網(wǎng)掃盡全部佳文,但總體來說,入選篇文基本上網(wǎng)羅了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按照時間排序,入選最多的為周、漢和唐宋時期的文章,魏晉和南北朝甚少,元代一篇也沒?!蹲髠鳌贰ⅰ稇?zhàn)國策》、《史記》及唐宋八大家等是入選最多的`。

因為都是選文,加之古文年代越久遠越晦澀,考慮從易到難會更簡單點,我選擇了從近代的先看。三月開始看,斷斷續(xù)續(xù)的到4月才全部看完。字里行間,能品味古人的高風亮節(jié),忠、信、仁、義、孝一脈相承??吹角?、賈誼空懷萬字平戎策,卻懷才不遇郁郁而死,不禁俯首而嘆;翻到諸葛孔明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出師未捷身先死,李陵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寡不敵眾被俘,茍活于戎狄之間,讓人長嘆不已;王羲之于蘭亭茂林修竹間,集眾賢流觴曲水,五柳先生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常欣然忘食,艷羨之意油然而生;一介書生王勃,在滕王閣上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文通武達的范仲淹,登上岳陽樓,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令人心曠神怡之;自然也少不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六一居士,也有泛舟赤壁賞“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的東坡居士,師徒倆寵辱不驚令人欽佩。

看完本書,沒有了看原文初始時的晦澀艱難,其實文言文也沒有那么繁瑣,關(guān)鍵還是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從書中,多學學古人之長處,想想現(xiàn)在生活條件之美好,不斷修文、修德、修身養(yǎng)性,努力為國、為家、為民服務。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二

作為人類精神和靈魂的結(jié)晶,書籍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边@一點也不假,《古文觀止》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古文觀止》這本書是由清初山陰人吳楚材和吳調(diào)侯倆叔侄編著的。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發(fā)展的.大致輪廓。我讀這本書就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fā)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其中最讓我身受感觸的還屬韓愈所著的《師說》一文。感覺字字入理,句句動情。

《師說》中的一段話這樣寫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贝笠馐钦f古代求學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真理、講習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呢?有了疑難而不向老師學習、請教,那些疑難就始終無法解決了……最后說到真理和知識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讀完這段文字,我立刻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的學習。我以前偶爾會有一些問題不太懂,而又不敢去問老師或不好意思向同學請教,怕老師會說我上課沒認真聽講而責備我;怕同學們因為我成績好竟然有不明白的問題而取笑我?,F(xiàn)在,我終于明白該怎么做了。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去請教別人,正如文中所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我們向別人請教,并沒有什么可以感到羞恥的地方。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三

讀國學經(jīng)典,可以增加睿智,消除戾氣,開闊胸襟,修養(yǎng)德行。祖先創(chuàng)造的燦爛國學經(jīng)典,可謂浩如煙海,數(shù)不勝數(shù)。在快餐式閱讀風行的今天,讀經(jīng)典除了要有種靜如止水的心境外,尋找便捷的途徑也是種讀書方法。讀古文綜合選集無疑是種明智的選擇。

古文選集中的佼佼者,毫無爭議當屬《古文觀止》。該書是自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行以來直傳世不衰,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令人驚嘆。

該書編輯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取書名為“觀止”,意在力圖選編達到盡善盡美,無以超越。《古文觀止》博采眾長,所選以古代散文為主,兼顧駢韻二體,絕大多數(shù)文章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兼?zhèn)洌О倌陙碇蹦捴巳丝?,?jīng)受了時代的考驗,無愧于“觀止”的稱號。該書精選了《春秋》三傳、《國語》、《禮記》、《戰(zhàn)國策》、《史記》中許多文字精練、意蘊深厚、富于趣理、善于刻畫的精彩篇章,以及千古傳誦的名篇如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王勃的《滕王閣序》等散文力作。這些國學的璀璨奪目的珍奇瑰寶,永遠值得我們推崇和珍愛。

《古文觀止》所選文章長短適宜,每篇文章都有簡要評注,便于初學者熟讀記誦、反復揣摩,從中領(lǐng)悟文章立意、布局、措辭、造勢等,找到學習寫作的門徑。該書在選編時敢于創(chuàng)新,打破自古以來古文選本依據(jù)明昭明太子蕭統(tǒng)體例的思路,克服以條目為主線,分類繁瑣的缺點。以時代為綱,作者為目,閱讀、使用方便快捷。正因為如此,盡管后人編選了不計其數(shù)的各種風格的古文選本,但無能出其右者。

《古文觀止》編輯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叔侄二人才器過人,潛心力學,古文造詣很深。有人稱贊他們“下筆數(shù)千言無懈漫”。該書取名《古文觀止》,可以看出他們才蓋天下、自信滿滿的豪氣和力臻完美、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坝^止”的牛皮吹了300多年不破,可以說是個奇跡。但是,編者處在封建時代的種種局限,難免出現(xiàn)少數(shù)權(quán)衡欠要,選擇不當之處。編者對于先秦諸子散文概不收,甚至《論語》、《孟子》也予封殺,難免使人產(chǎn)生滄海遺珠之憾。這主要是編者囿于崇古尊經(jīng)的偏見所致。同時,由于清朝考古業(yè)尚不發(fā)達,傳媒出版業(yè)受到印刷和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古代散文編選難度頗大。編者干脆知難而退,對先秦諸子文章視而不見,這點也可以理解。

由于編者的價值取向和個人編好,《古文觀止》難免有看人下菜之嫌。比如被稱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曹操的'作品被排斥;因看宋徽宗、高宗誤國亂政,他們的文學佳作棄之不用。至于諸如托名李陵所作《答蘇武書》為投敵變節(jié)者辯解,托名蘇詢所作《辯奸論》對改革創(chuàng)新政治家以人身攻擊的文章反而被收錄,真?zhèn)尾环?,是非不明,就是明顯的失誤了。好在這些所占比例很少,其影響僅白壁微瑕而已。

編者頗具經(jīng)濟眼光,為了把銷量搞上去,順應科舉策論需要,選入了些八股氣息濃郁的文章。該書自出版發(fā)行以來,雖然沒有達到洛陽紙貴的暢銷效果,但畢竟迎合了當時的市場需求,賺了筆銀子。從總體上看,吳氏叔侄編書的主要動力是個人愛好,并沒有期望編書帶來滾滾財源。用現(xiàn)代眼光看,他們干的是番功在千秋的公益事業(yè)。在當時沒有電腦、打印機等現(xiàn)代辦公設備的情況下,編輯的難度可想而知。盡管當時已有活字印刷術(shù),印出這樣輯宏篇巨制沒有雄厚財力支撐是難以如愿的。況且當時并沒有著作權(quán)說,編者完全是倒貼編輯、印刷費,不拿分錢稿費干起來的。類似的編撰般由皇家主持,他們也沒向政府跑補貼。用流行的話說,哥圖的不是錢,是名氣。憑信仰、愛好和公心干事的態(tài)度,讓人心生敬意。好在博得了“觀止”大名,也算是對編者的種肯定。

當前,我們正在開展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活動。在這種形勢下,繼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認真研讀國學經(jīng)典,醫(yī)治目前浮躁趨利的世風,無疑是劑良藥。讀《古文觀止》,更是劑清涼之藥。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四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文觀止》讀后感(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選編的《古文觀止》,被譽為自清代以來最美散文集。它選錄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薈萃了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豆盼挠^止》篇篇煥發(fā)奇光異彩,閃耀灼見真知,包含著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它體現(xiàn)了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深厚感情,與為國奉獻、對國家盡責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豆盼挠^止》中有大量的愛國名言,讀來催人奮進。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寥寥數(shù)語,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當然,古人的愛國往往與忠君結(jié)合在一起,但又都從忠君出發(fā),體現(xiàn)出恤民的精神。如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寫下至理名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與民休息。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貴君輕,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觀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蹲筠D(zhuǎn)·季梁諫追楚師》中寫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這是在神權(quán)盛行時代可貴的民本思想?!豆盼挠^止》的文章,大都為文人墨客所撰。他們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員,還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們以文載道,表達自己的愛民思想,并進而進諫君主為政得民最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宮賦》,借阿房宮之興衰這一歷史題材,極寫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窮奢極欲,點名國家滅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勸誡后人引以為戒。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致萬世而為君。歐陽修身為滁州刺史,與賓客暢飲山水之間,一醉方休,其樂無窮,從側(cè)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間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社會面貌。他寫的《醉翁亭記》詳述之。對封建社會的黑暗,士大夫們也予以鞭撻。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賦稅的苛毒,表達了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民眾的'深切同情。熟知賦稅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可想而知。盡管當時已有活字印刷術(shù),印出這樣一輯宏篇巨制沒有雄厚財力支撐是難以如愿的。況且當時并沒有著作權(quán)一說,編者完全是倒貼編輯、印刷費,不拿一分錢稿費干起來的。類似的編撰一般由皇家主持,他們也沒向政府跑補貼。用流行的話說,哥圖的不是錢,是名氣。憑信仰、愛好和公心干事的態(tài)度,讓人心生敬意。好在博得了“觀止”大名,也算是對編者的一種肯定。

當前,我們正在開展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活動。在這種形勢下,繼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認真研讀國學經(jīng)典,醫(yī)治目前浮躁趨利的世風,無疑是一劑良藥。讀《古文觀止》,更是一劑清涼之藥。

正所謂濃縮的都是精華,《古文觀止》就是這樣的一本“精華”書籍,它收錄的文章全都是古文中的精華?!豆盼挠^止》讓我飽飽的享受了“文言大餐”,陶醉于文言文的韻味的同時,也讓我對歷史、文化、社會的發(fā)展有了更深的了解。讀完這本書,我相信會它讓你受益終身。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五

初次了解到這本書是緣于兒子的語文老師,她讓學生暑假讀《古文觀止》說有利于學習好文言文。于是將《古文觀止》看一遍下來??催@本書的初衷是幫助兒子提高文言文的水平,可看過后才知道我收獲的不止是這些。

這是本書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書籍?!豆盼挠^止》的編選者為清代吳楚材、吳調(diào)侯,他倆是叔侄關(guān)系。據(jù)記載,吳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尤好讀經(jīng)史,于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他們二人才氣過人,而他們想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讀物,從而就想把這些文字發(fā)揚光大,書名取為觀止,意在力圖選編達到盡善盡美,無以超越。我粗略的數(shù)了一下初中教材從中共選了12篇文章,高中教材共選了16篇,而且新課改又加大了文言文篇幅。從春秋到明末兩千年之間都有作品入選,且大多數(shù)都是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這部書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又重視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的錘煉,把說理、記敘、抒情、寫景熔為一爐,搜集了許多名篇。從一個教師的.眼光出發(fā),我讀此書的感想如下:

本書記載孝道的較少,但李密的《陳情表》使人深受感動覺得自己不夠孝順。李密寫《陳情表》本是推辭、拒絕入朝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話語,使晉武帝明白其心志,不僅不被治罪,還受到皇恩沐浴。“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的赤誠又另人同情。這種言論,我將其概括為“感恩”。作為一個教師,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經(jīng)常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而觀我自身,實在是做得不夠:父母年邁,卻不在身邊。他們有病痛時,我卻不能侍其湯藥。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每一個人一生都難以報答的。因此,工作再忙、離家再遠,我們都當?;丶铱纯础?/p>

《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虛心納下、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知足”、自謙自制、“慎始而敬終、”三思適度的思想使人受益匪淺。這些濃縮而有提醒意義的言論像一面鏡子,使唐太宗從中照出了自身的不足,從而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

我以教師的眼光來看,也覺得很有意義?!盁o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提醒著我們在學校與學生交往中,教師處理任何問題都要三思而后行、客觀公正。然而,人非圣賢,難免不被自身的情緒所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們每個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警示牌。知足常樂,學會淡泊。面對眾多行業(yè)的各種誘惑,我們教師依舊堅守崗位,不動搖,不跳槽,仍能樂教,并終身從教。這也是一種品格。所謂“慎始而敬終”不過如此。魏征是幸運的,他的諫言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為天下百姓開創(chuàng)了一個盛世。而另一個憂國憂民的謀臣當推孔明了。他身逢亂世,卻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憂國憂民,最終積勞成疾,郁郁而終。他所著的《出師表》使人倍感其愛國之心,赤膽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擋天下一統(tǒng)之大勢,雖如螳臂當車,卻忠勇可嘉。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六

我感覺《如何說,孩子才肯學》是一本有趣而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同樣也適合教師。中間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時常出現(xiàn)。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一陣欣喜。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解決方法完全錯誤時,在反思的同時更慶幸自己找到了科學的解決辦法。我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與大人的世界是那樣的不同,主觀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與孩子顯得是那樣愚蠢與低效。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七

在我國燦爛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中,散文有著同詩歌樣悠久的歷史。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無數(shù)杰出的散文家都以其絢麗多彩的散文著作反映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兼具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優(yōu)秀散文,被歷代的許多學者重視、研究乃至最后編撰成冊?!豆盼挠^止》歷經(jīng)三百年的滄桑,從浩如煙海的選本中脫穎而出,其聲譽更是遠播海外。

《古文觀止》共選取從先秦至明末的短小精悍的佳作共二百二十二篇。其得名于《左傳》中《季札觀周樂》,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反映虞舜盛德的舞蹈時,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觀止矣,若有它樂,吾不敢請已。"季札認為這組樂舞已經(jīng)達到了舞蹈的最高境界,其他的就沒有觀賞的必要了。而吳楚材、吳調(diào)侯兩位編者也認為他們所選的古文均為上乘之作,故取名為"觀止"。

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歷史時空,從欣賞溫馨祥和的世外桃源"黃發(fā)垂髫,其怡然自樂"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色"的暮秋勝景;從聆聽急雨、密雪敲擊竹瓦所生的清絕之音到"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從感嘆"駕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粟"到"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的人生體驗……讀《古文觀止》讓我感受古人智慧的力量,體驗穿越時空的對話,步入段又段愉快的古典文化之旅。

《陳情表》中的李密,亡國賤俘,家境清貧,沒有俸祿,生活艱苦。但他敢于逆龍鱗,拒征召,實屬不易。他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就是因為含辛茹苦撫育他成人的'祖母,如今臥病在床,無人伺候。“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正是因為他能夠把親情看得至高無上,以對祖母的孝心來顯示對君王的忠心,因此,他也能夠讓標榜“以孝治天下”的皇帝深深地感動,從而“辭不就職”。

所幸遇到《古文觀止》,讓我青春和語文的交集不再等同于考卷上鮮紅的數(shù)字。

讀本好書,讓我們獲得前人的感受,讓我們來次跨越千年的旅行,讀本經(jīng)典好書吧!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八

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它博大精深,內(nèi)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立世之本。品讀國學經(jīng)典,能提升我們的境界,安撫我們的心靈,幫助我們塑造良好的品格,使我們獲得無限的智慧。今年寒假我與孩子一起走進經(jīng)典,享受著經(jīng)典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

《古文觀止》是最流行、最通俗、最廣為人知、最有影響的古文選本,由周文、周秦文、漢文、六朝文、唐文、宋文、明文七部分組成,所有文章語言精煉、短小精悍、都是傳世佳作。讀來膾炙人口、朗朗上口,篇篇說理明事、警示后人,值得我們閑暇誦讀,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啟迪智慧,從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愛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豆盼挠^止》中有很多的愛國名言,讀來催人奮進。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绷攘葦?shù)語,光華奪目,擲地有聲。這是怎樣的的胸懷與氣勢,是值得我們傳誦萬世的精神財富。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認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國的根本。其他各種道德觀念,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都是圍繞“忠孝”這一主題提出來的?!豆盼挠^止》中寫孝道的文章很多。漢朝舊臣李密,因為要照顧臥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為官,向當時的晉武帝寫下了有名的《陳情表》。他從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圍繞與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想要盡孝的心意陳述不能應詔的苦衷?!暗詣⑷毡∥魃?,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保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婆孫兩人,相依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為由,拒絕應詔?!蔽恼聰⑹鑫瘢檎嬉馇?,今日讀來仍然感受頗多。雖父母在,不遠行在交通、信息快速發(fā)展的今日已漸行漸遠,但?;丶铱纯慈匀皇情L輩的期望,尤其是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孝親敬老發(fā)生矛盾時,當代人又該如何取舍呢?文章給出了啟示。

《古文觀止》寫景寄情的文章也很多,表達了作者面對成功與失敗,超然出塵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態(tài)度。北宋的蘇軾才華橫溢,可卻仕途坎坷,老年離妻別子,孤身被貶往黃州,在潦倒不堪之時,仍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寫下了名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鞍嵘汈Вw長江之無窮,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也!”在人生最悲涼孤寂的時候,蘇軾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下體驗人生,置身大自然,曠達而灑脫。在物欲橫流、精神荒蕪的當下,走進祖國壯麗的河山,在山水間養(yǎng)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為安守精神家園、提升思想境界的途徑。

在與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我明白誦讀國學的方法其實很簡單,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意是說,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讀熟了也就明白了。當然,國學經(jīng)典的內(nèi)涵十分深奧,不同的階段去讀可能會獲得不同的收獲。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可以先通過注釋和譯文粗知大意,再背誦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會慢慢消化、逐步理解,使其成為我們靈魂的一部分。

著名學者教育家陶繼新老師說:“經(jīng)典文化如果內(nèi)化到我們個體的心理,外化出來的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因為經(jīng)典文化可以改變我們的話語方式、思維方式,甚至言行舉止,以至于心靈狀態(tài)?!边@就要求我們要從小讀經(jīng)典,接受經(jīng)典的教育熏陶,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品位的人。

讓我們走進國學,誦讀國學,慢慢成長為堂堂正正、言行如一、自覺自律自信的人。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九

從《左傳》到《后漢書》,從李斯到張溥,文中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fā)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題目中的“觀止”也看出了作者的用心。

韓愈的《原道》中說“《傳》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梢姽湃怂^正心和誠意,都是為了要有所作為?,F(xiàn)在那些修心養(yǎng)性的人,卻想拋開天下國家,滅絕天性,做兒子的不把他的父親當做父親,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當做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們該做的事?!?/p>

韓愈看待事物,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的批判角度和價值觀,他是一個很愛國,很有抱負的人。他對仁義、禮儀和倫理是很尊重的,他推崇《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和《春秋》。他認為只有用這些來教育自己和別人才是合適的。轉(zhuǎn)身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很多人的內(nèi)心都已將這些拋諸腦后了,忘記我們的本性。他們對道德、對倫理的認識,只是放在心里,而并沒有將它作為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我們對自己的祖國熱愛,也表現(xiàn)在了這些憂國憂民的人身上。自古總是有很多的文人,為國家的設計建言獻策。作為我們現(xiàn)在社會的人,也不能忘記這些被載入史冊的故事、人物和道理。每個人在社會中的分工有所不同,不可能讓每個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都能被重用,可是這不能成為你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的理由。哪怕你只是空氣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你也應該發(fā)揮好自己的作用。

再看韓愈的《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這一句定義了老師的作用,那就是教會孩子做人,傳授知識,解答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成為老師的過程中,我們要一直不斷的學習。老師不一定什么知識都擁有,他也需要向有才能的人學習。這個有才能的人,他的身份、地位和年齡是不確定的,只要這個人掌握了你不知道的知識就可以你的老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在生活中,最怕聽見別人說,你是老師都不知道。憑什么做老師的就應該什么都知道呢?作為小學老師,我們只是在小學語文教學和教育學生的領(lǐng)域有自己的知識和特長,并不是百科全書。師者,要知道活到老,學到老。

《古文觀止讀后筆記800字》全文完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十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一點也不假。是日閑暇無比,翻舊書暫遣心情。眼里正好看到一本《古文觀止》,《古文觀止》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這本書能發(fā)出耀眼的智慧之光,使追求永恒的道路上能夠曲徑通幽,柳暗花明?!豆盼挠^止》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瑯瑯上口的小短文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出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豆盼挠^止》篇篇煥發(fā)奇光異彩,閃耀灼見真知,包含著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它體現(xiàn)了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深厚感情,與為國奉獻、對國家盡責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豆盼挠^止》中有大量的愛國名言,讀來催人奮進。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绷攘葦?shù)語,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當然,古人的愛國往往與忠君結(jié)合在一起,但又都從忠君出發(fā),體現(xiàn)出恤民的精神。如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寫下至理名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與民休息。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貴君輕,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觀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轉(zhuǎn)季梁諫追楚師》中寫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這是在神權(quán)盛行時代可貴的民本思想?!豆盼挠^止》的文章,大都為文人墨客所撰。他們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員,還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們“以文載道”,表達自己的愛民思想,并進而進諫君主為政得民最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宮賦》,借阿房宮之興衰這一歷史題材,極寫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窮奢極欲,點名國家滅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勸誡后人引以為戒?!皽缌鶉?,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致萬世而為君”。歐陽修身為滁州刺史,與賓客暢飲山水之間,一醉方休,其樂無窮,從側(cè)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間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社會面貌。他寫的《醉翁亭記》詳述之。對封建社會的黑暗,士大夫們也予以鞭撻。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賦稅的苛毒,表達了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民眾的深切同情?!笆熘x稅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起伏跌宕。作為最美散文,《古文觀止》寫景寄情的文章很多,表達了作者們面對成功與失敗,超然出塵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態(tài)度。北宋的蘇軾,才華橫溢,可卻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時候,離妻別子,孤身被貶往黃州,在潦倒不堪之時,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寫下了名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鞍嵘汈?,羨長江之無窮”,“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也”!在人生最悲涼孤寂的時候,蘇軾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體驗人生,觀照自然,曠達而灑脫。在物欲橫流、精神荒蕪的境況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間養(yǎng)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為安守精神家園、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好的作品正如《古文觀止》,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能不斷給人啟發(fā)和智慧。拜讀《古文觀止》,研習傳統(tǒng)文化,是為增加精神財富之源泉?!豆盼挠^止》在它問世后的300多年里,成為最流行、最通俗、最廣為人知、最有影響的古文選本,值得諸君放在案頭,閑暇誦讀,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尋得智慧,從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十一

初讀《古文觀止》,我被盜版的魚魯?shù)刍⒏愕美Щ蟛灰?,再加上今人閱讀古文本身有些難度,我只走馬觀花瀏覽了一番并無太深印象。后偶于岳翁家藏書中見有一套正版,一時心血來潮便腆顏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贈。竊喜之余,也深為長者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慚愧。自此,我常讀《古文觀止》。今天在這里我把讀這本書的一些心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或者是緣于淺學后生對于古人的過分膜拜心理,讀《古文觀止》總能給我?guī)聿灰粯拥拈喿x感受。我以為,唐宋文章宜在清晨誦讀。煦日臨窗,清風徐來,讀駱賓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飄逸;讀韓退之的跌宕開闔,王安石的深刻獨到。大師們的杰作讀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讀畢口舌生津唇齒留香。先秦文章宜在深夜默讀。讀鄭伯的老到,馮諼的遠見;讀勾踐的忍辱負重,蘇秦的巧舌如簧。常不覺夜已漸深,萬籟俱寂。此刻雖無“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詩意,卻也能思接千載神游八極飄然有超凡脫俗之感。

文品即人品讀文可知人

“文章西漢兩司馬,經(jīng)濟南陽一臥龍?!鼻О倌陙砣藗儗λ抉R遷、司馬相如的文采推崇備至,對諸葛亮經(jīng)天緯地的政治才能贊賞有加。讀完《古文觀止》,讓我對這些觀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在千載而后的我輩讀來,司馬長卿的《諫出獵疏》相比太史公的《孔子世家》、《管晏列傳》,到底多了御用文人嘩眾取寵的浮華,少了據(jù)事實錄、仗義執(zhí)言的底氣。而相比諸葛亮“功蓋三分國”的政治成就,更讓我敬仰的是他在前后《出師表》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赤膽忠心。后人評論說:讀《出師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也;讀《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友也!杜甫也有詩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想杜老夫子亦是在拿諸葛亮忠君愛國的精神自勉吧。臥龍已矣,但其《出師表》中所體現(xiàn)的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必將弦歌不斷。在明文中有一篇文章《深慮論》,作者方孝孺也是一位大忠誠。很多人知道方孝孺并不是因為他的文章而是因為被“誅十族”。讀讀《深慮論》能讓你了解到這位讀書人為國家長治久安而殫精竭慮的思考與探索,以及文字背后的那份對國家社稷的熱愛。這也許有助于我們理解這位被時人謂之“天下讀書人的種子”的人,為什么能從容面對“誅十族”的暴行雖九死而不易其節(jié)?!皻Ъ壹倗y”,封建士大夫幾千年一脈相承的文化人格在方孝孺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后世以方孝孺為迂者,真該好好讀讀《深慮論》。

言而有文行之方遠

駱賓王的《為徐敬業(yè)討武氏檄》和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我最喜歡誦讀的駢體文之一。駱文慷慨激昂氣干云霄王文則行云流水水銀瀉地,風格雖然迥異然皆文采斐然。其中的優(yōu)美辭藻和韻律之美常常讓我反復吟誦不忍釋卷。“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作者敢為“萬世開太平”勇氣和舍我其誰的自信撲面而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子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那種雖身處逆境卻始終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噴薄而出。只不過同為“初唐四杰”的駱王二人也同樣命運多舛,駱一生失意兵敗被殺,而王勃也因溺水受驚而亡。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滕王閣序》本為聚會上的應酬之作,王勃臨席賦文而倚馬可待且千古流傳真正是天縱其才!但他二十幾歲而歷幾沉幾浮的人生經(jīng)歷和后來的英年早逝又讓人陡生天妒英才之嘆!每次讀兩人文章感受他們無與倫比的才情之時,也難免為他們的慘淡身世感慨系之!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和李陵的《報蘇武書》(有說系后人托名偽作)以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生動描繪讓人幾欲落淚,不忍卒讀。如《報任安書》中的寫獄中的屈辱“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寫受腐刑后的心靈創(chuàng)傷“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報蘇武書》中寫身處異域的悲涼“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cè)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起聽之,不覺淚下”,寫遭朝廷曲解的冤屈“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再有如《春夜晏桃李園序》、《祭十二郎文》、《蘭亭集序》、《嚴先生祠堂記》、《五人墓碑記》等等都是辭章優(yōu)美的不朽文章,很多名段名句膾炙人口得以千古傳唱。

學路漫漫上下求索

在閱讀過程中為了讀懂更為古奧的先秦文章,我先后通讀了《東周列國志》、《白話左傳》等一些相關(guān)書籍,回過頭來再看《古文觀止》中的先秦文章,又覺得理解更深一層?!皩W,然后知不足”,讀《古文觀止》,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當我費盡周折弄清文中一句話的句讀的時候,幾百年前的三尺蒙童已能倒背如流了,可見在古文學習方面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賢們的不朽文章,觀止矣!而我的學習之路才剛剛啟程。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十二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觀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著了《綱鑒易知錄》?!豆盼挠^止》由清代吳興祚審定并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yǎng)而裨后學”,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滴跞哪辏?695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本書亦有入選不當者,因為選編主要是著眼于考科舉時做策論,但作為一種古代散文的入門書,仍有其存在價值。

《古文觀止》是一部縱橫交美的好文選。言其縱,是因為編者按歷史的流程將一位位最優(yōu)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編錄,讀之如同漫步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史的長廊,沿波討源,因枝求葉,可以毫不費力地體會到其中的脈絡;言其橫,則是指《古文觀止》幾乎收存了我國古代文章的各種樣式和各類內(nèi)容。看到:先秦外交官的優(yōu)雅而婉轉(zhuǎn)的辭令如何完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縱橫家們又是如何唇槍舌劍捭闔天下釋難解紛的;帝王求賢若渴,于是下詔,臣子滿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晉名士蘭亭聚會了,王羲之把它記下來;徐敬業(yè)要討伐武則天了,駱賓王大書檄文;關(guān)心政治的,諸論紛出,了解民情的,各傳頻作;朋友要走了,有贈序,從自然中歸來,有游記;于是看到了蘇軾為韓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于是看到杜牧用文字還原的阿房宮;還有考試的論文,自薦的求職書;還有夢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陽樓上的憂患意識,滕王閣中的書生意氣……一切都在這個世界中呈現(xiàn),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古文觀止》所選以散文為主,間有駢文辭賦,基本上均為歷代傳誦名篇,具有“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編者以“觀止”來冠名,恐怕確有當初吳公子季札觀賞舞樂時那種由衷贊嘆溢于言表的心境。從這點來看,《古文觀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歷代散文大觀,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發(fā)展歷程。

另一方面,《古文觀止》雖為當時的蒙童和普通古文愛好者所選編,但一點也沒有媚俗的氣息,這些不朽的經(jīng)典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成熟的人生經(jīng)驗、艱深的文章美學,乃至博遠的宇宙哲理。在中國浩淼的散文之海里,優(yōu)秀之作實在太多了,而《古文觀止》所選作品真是做到了蒙童讀來不高,學人讀來不低,很像家喻戶曉的《唐詩三百首》一樣,這兩部選集堪稱中國傳統(tǒng)文學通俗讀物的雙璧。

《古文觀止》所收以散文為主,兼取駢文。與《文選》以來的古文選本相比,它包括的時代既長,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體裁多樣,較少派別的偏見,可謂廣收博采,而又繁簡適中。在編排上,全書按時代先后分為7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重點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縱觀古文發(fā)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個作家的不同風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簡要的評注,輔助讀者理解文義,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選的文章多屬久經(jīng)傳誦的佳作,所以此書廣為流行至今。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十三

三年來,余每日晨讀,閱畢古文觀止,雖非正業(yè),卻是入職學校以來最大收獲,頗為感慨,請略陳陋見。

就文集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來源以左傳最多,個人以韓愈最多,似取《左傳》傳義的宗旨與韓愈“辟道攘佛”的功績;這與清代學者抱殘守缺、空空如也的衛(wèi)道宗旨也比較相符。蘇東坡雖曾稱譽韓愈文章“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但這本是后人敬畏先賢的溢美之詞,單就文采論,韓氏文章近乎味同嚼蠟。

愚以為,天下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題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氣呵成,余音不絕,令吾輩后學讀其書,想見其為人。文集所選文章,以單篇論,太史公的《報任少卿書》獨步翰林,堪稱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氣貫長虹,筆尖所及,沁人心扉。至于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則難分伯仲,全憑諸君喜好?!耙龎赜x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各有所取,無有高下。非謂“天下憂樂”就高人一等,人生際遇不一樣,不必苛求。

文集優(yōu)點許多,待諸君細品,其不足反倒不太容易覺察,且鄙人以為,多為編者有意為之,讀者需多加留意。編者吳氏叔侄似以“正統(tǒng)”士人自居,重傳統(tǒng)的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為先,因而對賦一類追求辭藻華麗,言不及義的文章不取;對崇尚清談之風的魏晉名士似有異議,故對魏晉一代的文章幾乎不取;編者是清代學者,似受彼時狹隘的漢宋門戶觀影響,故宋代理學一脈文章全不取,是大缺憾;另外,清代為外族入主,對這些以士自居的學者是一件不能說的事情,所以元、清兩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觀止”未免黯然失色。

縱觀歷朝歷代,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陽明心學多偏鋒,皆不足法,其原因仍不得正解。個人以為,或許中華禮貌歷經(jīng)5000余年,至此已垂垂老矣,國運不濟,國勢保守,文風英氣不足,老態(tài)有余,全無漢唐氣象。從學術(shù)的角度看,中國禮貌自“經(jīng)重于史”的時代起,即自南宋起,禮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漸衰退。從武術(shù)的角度講,有宋一代,重文輕武,血性漸失,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自宋始,直至近代不能復興。

古文觀止讀書體會篇十四

《古文觀止》的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有著極高的造詣。那么,讀完此書,讀者們會做些什么筆記呢?一起來看看。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古文觀止。

希望你喜歡。

〔戰(zhàn)國〕莊周。

【作者小傳】莊子名周(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中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妒酚洝だ锨f申韓列傳》說他做過漆園吏,曾拒絕楚威王的宰相之聘,游學于齊、魏諸國,終生不仕。莊子繼承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diào)無為,一切任其自然,鼓吹復古,回到愚昧無知的與禽獸共處的原始時代,因此不免陷入不可知論,思想則悲觀厭世。但他對客觀世界矛盾變化的認識,含有某些辯證法的因素;對當時統(tǒng)治階級和社會黑暗的揭露,對禮法名教的毀棄,都說明他的思想和理論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在先秦諸子的。

散文。

中,莊子的作品想象奇?zhèn)ィ赞o瑰奇,設喻貼切,句式靈活,析理鞭辟入里,獨具一格。所以,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給予很高的評價,說莊子“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據(jù)《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二篇,分《內(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nèi)篇》為莊子自著,其余的出自門人之手。

【題解】《逍遙游》為《莊子》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它旨在說明:世上萬物紛紜,雖有“小大之辯”,但“猶有所待者”,都要依賴客觀條件。鵬是大鳥,只有憑借九萬里風才能起飛;蜩與鴬鳥是小蟲小鳥,故能在蓬蒿間自由飛翔。真正的逍遙者,追求的是一種超越時空限制的絕對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應當達到無已、無功、無名的境地。這正是莊子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

本文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以神話傳說熔鑄成篇,構(gòu)思宏偉,氣勢磅礴,筆墨恣肆,洋洋灑灑,“寓真于誕,寓實于玄”(劉熙載《藝概》),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比喻的運用,繁復靈活,令人應接不暇,回味無窮。

【原文】。

北冥有魚(1),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2),其翼若垂天之云(3)。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4),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5),志怪者也(6)?!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7),去以六月息者也(8)?!币榜R也(9),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0)。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11),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2),則芥為之舟(13);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14);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15),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鴬鳩笑之曰(16):“我決起而飛(17),槍榆枋(18),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19)?”適莽蒼者(20),三飡而反(21),腹猶果然(22)。適百里者,宿舂糧(23);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24),小年不及大年(25)。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26),蟪蛄不知春秋(17),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28),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29),眾之匹之(30),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31):湯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32)。窮發(fā)之北(33),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粃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34),絕云氣(35),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3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3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贝诵〈笾q也(38)。

故夫知效一官(39),行比一鄉(xiāng)(40),德合一君(41),而征一國者(4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43)。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4),定乎內(nèi)外之分(45),辯乎榮辱之境(46),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47)。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48),泠然善也(49)。旬有五日而后返(50);彼于致福者(51),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52),而御六氣之辯(53),以游無窮者(54),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堯讓天下于許由(55),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56);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57),而我猶尸之(58),吾自視缺然(59),請致天下(60)?!痹S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61);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62),不過一枝:偃鼠飲河(63),不過滿腹。歸休乎君(64),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65),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66)!”

肩吾問于連叔曰(67):“吾聞言于接輿(68):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69);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70),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71),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72),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7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74)?!边B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75),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76)。是其言也,猶時女也(77)。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78),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79)!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80),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81),孰肯以物為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82),越人斷發(fā)文身(83),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nèi)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84)、汾水之陽(85),窅然喪其天下焉(86)?!?/p>

惠子謂莊子曰(87):“魏王貽我大瓠之種(88),我樹之成而實五石(89)。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90)。非不呺然大也(91),吾為其無用而掊之(92)?!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93),世世以洴澼絖為事(94)??吐勚?,請買其方百金(95)。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96),請與之?!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97),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98)!”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99);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100),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101)。立之涂(102),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鼻f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103)?卑身而伏,以候敖者(104);東西跳梁(105),不辟高下(106),中于機辟(107),死于罔罟(108)。今夫?牛(109),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zhí)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110),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111),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112),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選自王先謙《莊子集解》本。

《戰(zhàn)國策》。

【題解】戰(zhàn)國時期各國盛行養(yǎng)士之風,士成為社會上一種特殊勢力。最著名的養(yǎng)士者如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以上號稱戰(zhàn)國四公子),秦國呂不韋等,都廣招門客至數(shù)千人,極力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本篇所記,就是孟嘗君禮待食客馮諼,馮諼知恩報答,為孟嘗君出謀劃策、奔走效勞,使孟嘗君既獲美名,又得實益的故事。其中矯命燒債券之舉,雖然目的是為孟嘗君收買民心,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關(guān)于這則故事,《戰(zhàn)國策》和《史記》的記載頗有出入。

齊人有馮諼者(1),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2),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痹唬骸翱秃文?”曰:“客無能也?!泵蠂L君笑而受之曰:“諾?!弊笥乙跃v之也,食以草具(3)。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魚客(4)?!本佑许?,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弊笥医孕χ?,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5)。”后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泵蠂L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歌。

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6)?”馮諼署曰:“能?!泵蠂L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泵蠂L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闭埗娭?,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7),而性愚(8),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庇谑羌s車治裝(9),載券契而行(10),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11)?”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12),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薄耙院问卸?”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廊,美人充下陳(13)。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泵蠂L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14),因而賈利之(15)。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泵蠂L君不說(16),曰:“諾,先生休矣!”

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17):“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18)?!泵蠂L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瘪T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泵蠂L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19),謂梁王曰(20):“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庇谑橇和跆撋衔唬怨氏酁樯蠈④?,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qū)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绷菏谷?,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21),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22),被于宗廟之祟(23),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睆R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24),馮諼之計也。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本《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戰(zhàn)國〕莊周。

【題解】這個寓言故事選自《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它說明世上事物紛繁復雜,只要反復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guī)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敘議相間,層次分明。寫宰牛時動作之優(yōu)美,技術(shù)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滿等,繪聲繪色,如聞如見,引人入勝。語言生動形象,“目無全?!?、“游刃有余”、“躊躇滿志”

成語。

即出自本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響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經(jīng)首之會(6)。

文惠君曰:“譆(7),善哉!技蓋至此乎(8)?”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道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15),而況大軱乎(16)!良庖歲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20)。彼節(jié)者有間(21),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23),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24),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27)?!?/p>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28)?!?/p>

選自王先謙《莊子集解》本。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61225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