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1:46:13
最新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通用21篇)
時間:2023-11-29 11:46:13     小編:書香墨

教案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規(guī)劃和設計,通過教案的編寫,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那么我們如何制作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內容與目標一致。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學步驟,保證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有序性。還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同時,教案的語言要簡潔明了,重點突出,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教案中應包含評估和反饋環(huán)節(jié),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調整和改進。https://example.com/教案8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文章中的生字新詞。

3、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4、初步感受現(xiàn)代詩的意象美和韻律美。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轉載。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秋景的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2、(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了怎樣的印象呢?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轉載。

二、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

1、學生自讀全詩,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jié)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明麗釀造煩惱羊腸小道。

照耀珍藏柔韌井井有條。

4、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

三、作業(yè):

1、描紅課后生字,小組給出評價。

2、熟讀詩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

重點品讀:

a、秋風: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jié),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

四、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xiàn)代詩都可以。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轉載。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二

1.會寫8個生字,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扇”“似”。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程與方法】。

1.通過分角色朗讀,讀好問句。

2.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重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難點)。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讀題提問。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誰愿意為大家讀讀這個謎語?

臉上長鼻子,

頭上掛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條小辮子。

謎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來的?說說看。你真懂猜謎語。

2.今天,我們來學習關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請看老師書寫課題,同學們也可以舉起金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大象的耳朵)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樣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聽故事,認生字。

1.帶著問題,聽老師講故事。師范讀,一邊讀,一邊出示關鍵詞(課文的生字)或圖片。

2.誰來回答剛才同學的提問。大象的耳朵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課文里還出現(xiàn)扇字的地方,讀一讀,注意讀準多音字“扇”,并做動作牢記“扇子與扇風。通過圖片理解扇字的戶字頭。一扇(門)(師范寫)。

找出另一個多音字“似”,讀準翹舌音,想想以前學過的課文里哪里出現(xiàn)過這個字,讀什么。(二月春風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結合耷的字形來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讓學生做做耷拉著腦袋、耷拉著眼皮來理解耷拉就是垂下來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詞:豎著(立起來的意思)。

(三)指導閱讀,讀好問句。

1.想想大象耷拉著的耳朵怎么了?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標好自然段,并畫出課文中的問句。

請學生回答。同桌互相復述故事。讀好三句問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對話,同桌扮演讀。

請同學出來戴頭飾讀。

全班起立讀。

3.檢查朗讀,開火車整段讀。

4.畫出課文中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四)寫字指導。

半包圍結構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業(yè)。

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14個生字,其中5個只識不寫。

3、讓學生在讀中認識秋天的特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體會到朋友之間互相關心的愉悅感。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會記、會寫5個生字。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初讀了第7課。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課文:

(1)這些生字小朋友還記得嗎?那就小火車開起來;。

(2)這兒還有幾個要求會認的字,一起來;。

(3)這兒還有些詞語呢,誰能讀?(指名。

2、大家真不錯!還記得秋姑娘給誰寫了信嗎?我們一起聽一聽。(放課文配樂錄音,指名說秋姑娘給誰寫了信)。

板書: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

3、信里寫了些什么呢?你們一定很感興趣吧!咱們一起讀讀課文就知道了。(打開書p89)。

二、賞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句,出示課件動畫。

師:大家看!秋風輕輕地吹,一片片楓葉在空中飛舞,秋姑娘的信可真多呀!能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2、信里都寫了些什么呢?接著往下讀,找一找。(學生自由讀書)。

師:找到了嗎?把你最喜歡的一封信讀給同桌聽聽吧。(同桌互讀)。

師:你喜歡哪封信?能讀讀嗎?(學生選擇讀自己喜歡的信,教師運用不同的方式點撥、指導)。

(1)是這封吧!(同時出示課件動畫)。

師:秋天到了,大雁們要飛往很遠很遠的南方過冬呢!秋姑娘在信中會讓他們小心什么呢?(學生發(fā)言設想:a、小心掉隊了;b、小心撞上了飛機;c、小心被獵人打中)對啊,真是要多加小心,能讀好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喜歡這封信的同學一起讀)。

師:你們還喜歡哪封信呢?(生讀秋姑娘寫給青蛙的那封信)。

(2)你覺得秋姑娘怎么樣?(學生發(fā)言設想:秋姑娘很關心小青蛙)那你能讀出秋姑娘的關心嗎?(指名讀)(教師帶青蛙頭飾)師:現(xiàn)在呀,我就是小青蛙,冬爺爺快來了,我得找個地方睡大覺了,誰來演秋姑娘呢?先準備準備吧。(學生自由讀書準備——指名師生表演——喜歡這封信的同學一起表演讀)。

師:__同學,你喜歡哪封信呢?(生讀秋姑娘寫給松鼠的信)。

(3)你為什么喜歡這封信呢?(學生發(fā)言設想:松鼠很可愛)是啊,松鼠很可愛,可是很貪玩,連過冬的食品都忘記了準備。幸好有秋姑娘的提醒。秋姑娘想得可真周到,能讀出來嗎?(指名讀)大家都喜歡吧!同桌小朋友比一比,看誰讀得好。(同桌比賽讀)你覺得同桌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讀)那你們愿意演給大家看嗎?(指名學生戴頭飾表演讀——全班表演讀)。

師:還有一封信誰喜歡呢?(學生讀寫給山村孩子的信)。

(4)是這封吧(出示課件動畫)?秋姑娘沒忘記在冬天穿著單衣的小樹苗,提醒山村孩子給他裹上冬衣。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發(fā)言設想:怕小樹凍壞了)是啊,多細心的秋姑娘啊,能讀好嗎?(指名讀——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讀)。

3、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關心、體貼別人!我們把4封信連起來讀,好嗎?(全班齊讀2—5自然段)。

4、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呢?想想看,想好了,說給小組同學聽聽(小組交流后指名說)。(學生發(fā)言設想:a、一封寫給小猴,別太淘氣了;b、一封寫給可愛的熊貓,要保護好身體,別著涼生病;一封寫給小朋友們,不要貪玩,要好好學習……)。

5、你們說得太好了!秋姑娘就是這樣一封一封寄去了她的關懷,等到冬爺爺來的時候,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能讀好最后兩句嗎?自己試試(自由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6、秋姑娘的信多有意思呀,我也想讀了。(放音樂,指名師生配合讀——師生齊讀)。

三、寫字。

1、這兒有幾個生字(課件出示“好、朋、秋、村”四個生字),誰能領著大家讀?(指名領讀)。

2、仔細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觀察結構)怎么記住呢?想想看,把你的好辦法說給同桌聽。(小組交流后指名說)。

3、我們用自己的辦法記住了他們,怎樣在田字格里把字寫漂亮呢?我們先來看看“好”字,左邊女字旁的第1筆是新筆畫——撇點,注意是一筆寫成。伸出小手,我們一起寫???女字作偏旁的時候有什么變化呢?(學生發(fā)言設想:那一橫不出頭)接下來怎么寫呢?看著筆順圖書空一下就知道了(學生看著筆順圖自由書空)??炊藛?伸出小手我們一起寫寫看(師生一起書空)對,一共6筆寫成。每一筆在田字格怎么擺呢?看我寫。撇點從左上格起筆,靠近豎中線收筆,撇的起筆比第一筆矮,收筆往左邊來一點,第三筆橫從橫中線起筆,往上斜一點,不超過撇。右邊是個“子”字,橫撇寫在右上格,彎鉤寫下來,最后一橫呀,從田字格的中心點起筆,壓橫中線寫。合起來的時候,注意左邊窄,右邊寬。會寫了嗎?打開書92頁,在田字格里描一個“好”字。寫字的時候,注意姿勢。

同桌聽。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四

識字四。

教學內容:日月水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4個生字,認識2種筆畫,按筆畫記憶字形,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生字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借助拼音正確地讀兒歌,結合插圖了解句子的意思。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4個生字的音、形、義,能正確書寫“禾”和“火”兩個字。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禾”和“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1.知識與技能:學會4個生字,認識2種筆畫,按筆畫記憶字形,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生字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借助拼音正確地讀兒歌,結合插圖了解句子的意思。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4個生字的音、形、義,能正確書寫“禾”和“火”兩個字。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禾”和“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課本圖片,讓學生認識上面的事物。

2.小組交流這些事物在那里離,你見過嗎?

3.讀一讀這些事物的字音。

4.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1.小伙伴互相讀一讀,比比誰讀得好。

2.教師抽讀卡片,順讀,逆讀,打亂讀。

1.這些生字大家讀得真棒,那么你們在生活中用過這些字嗎?想想,一會兒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們說得真好,能試著用()月()日說一說嗎?

你們知道得真多,“日”和“月”可以用來表示時間,說的真不錯!

1.導語: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呀?

2.先認識2種新筆畫“豎鉤、橫折撇”,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書空。

3.請同學們看書上的筆順跟隨,伸出小手試著在桌上按筆順寫一寫。

4.請同學跟著老師一邊書空筆順一邊說筆畫。

5.請同學拿出鉛筆,把這4個生字按筆順描紅,一邊描一邊按筆畫記憶字形。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五

2.先認識2種新筆畫“豎鉤、橫折撇”,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書空。

3.請同學們看書上的筆順跟隨,伸出小手試著在桌上按筆順寫一寫。

4.請同學跟著老師一邊書空筆順一邊說筆畫。

5.請同學拿出鉛筆,把這4個生字按筆順描紅,一邊描一邊按筆畫記憶字形。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六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出示第六自然段: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

2、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讀,相機指導朗讀?!斑住币x出好奇、驚異的語氣和問句的讀法。

4、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是呀,葉子都到哪兒去了呢?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二、自我質疑,揭示課題。

1、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姑娘摘下片片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們寫信。

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的不連貫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進行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

3、再自由讀這段話,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4、反饋交流:“片片楓葉”說明秋姑娘寫的信很多:“好朋友們”是告訴我們秋姑娘把信寫給了誰。

5、指導朗讀:讀出語氣的輕緩。指名讀——同桌互讀,相互評價。

6、讀了這句話,你還想知道什么?

過渡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秋姑娘的信》。板書課題:秋姑娘的信。

三、品讀結合,積累語言。

1、(播放第二至五自然段的錄音)想:秋姑娘給哪些好朋友寫信呢?

2、學生回答問題,師相機貼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圖(提示學生把話說完整)。

3、師:秋姑娘在信上寫了什么呢?請小朋友打開書大聲朗讀,你最喜歡的信可以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課文)。

4、出示詞語,檢查學生讀的情況。

大雁小心青蛙被子著涼生病。

松鼠準備充足食品山村裹。

5、小朋友讀得很認真,你愿意為大家讀秋姑娘寫給哪位好朋友的信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教學第二至五自然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提供句式:秋天到了,大雁要(),秋姑娘讓它們()。

2、還有哪兒不懂的可以問一問。相機板書:南去。

3、師:是呀!秋天到了,大雁要到遙遠的南方去過冬,一路上一定會遇到很多危險與困難,所以秋姑娘讓它們——多加小心。

4、你覺得秋姑娘怎么樣?

5、指導朗讀:指導體會讀出關心、體貼的語氣。指名讀——范讀——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讀得怎么樣。

2、交流讀懂的與不懂的地方。

理解:冬眠。

(出示圖)瞧,冬天到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也不喝,要睡上整整一個冬天呢!還有哪些動物也和青蛙一樣過冬的?(刺猬、蛇、癩蛤蟆、蚯蚓……)。

師:小朋友知道的課外知識可真多呀!這些動物都要“冬眠”。齊讀:冬眠。

3、師:你能用這樣的話說說嗎?出示句式:秋天到了,青蛙要(),秋姑娘讓它()。

4、指導朗讀:讀出秋姑娘擔心吵醒青蛙的語氣。指名讀——同桌互讀——男女生比賽讀。

過渡:其余兩封信分小小組學習、交流。

反饋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用自己的話說說讀懂了什么?

2、交流不懂的地方,小組間相互補充,教師適時點撥。

板書:準備食品。

3、理解:充足。

4、指導朗讀:把體會到的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指名讀——引讀——小組比賽讀。

反饋第五自然段。

1、讀一讀,交流。板書:給小樹裹上“冬衣”

2、出示課文插圖,觀察山村孩子為小樹裹“冬衣”。

3、比賽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四、指導背誦,內化積累。

1、看著圖,自由嘗試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信。

2、指名背誦,能記住幾封信就背幾封。

3、加上動作,進行配樂表演。

五、拓展說話,內化語言。

1、秋姑娘還會給哪些好朋友寫信呢?用“一封寫給(誰),(怎么樣)。”的句式說一說。

2、小組練說——指名說,獎勵“楓葉”。

3、是呀,秋姑娘給那么多的好朋友寫信,難怪樹上的楓葉都不見了。齊讀第七自然段。

六、齊讀全文,升華情感。

這篇課文多有趣呀!讓我們捧起書美美地讀一讀吧!(配樂)。

七、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

2、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

3、指導“讀帖”。

4、示范指點,生按筆順描紅,師巡視指導,糾正寫字姿勢。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七

一、組詞導入。

師:今天我們聊聊秋天的話題。首先我們用“秋”來組個詞。

預設答案:秋天秋風秋雨秋收。

師再啟發(fā)誘導:秋天的景色叫——秋色。

秋天的風光叫——秋光。

對秋天的懷念叫——秋思。

秋天的果實叫——秋實。

板書:秋風秋實秋光秋思。

設計意圖:組詞導入看似漫不經(jīng)心,其實正是在這樣隨意親切的氛圍里,學生沒有畏難情緒。組詞和猜詞活動既能調動大多數(shù)同學的積極性,又為理清課文的主線:秋風——秋實——秋光——秋思埋下伏筆。

二、學習第二節(jié),感受秋風的調皮可愛。

導入:秋天一到,秋風習習,那么秋風都去過哪些地方,他們在那兒干什么?請同學們讀第二節(jié)詩,讀后請?zhí)羁铡?/p>

秋風來到,在那里。

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說說這一節(jié)詩歌里,你覺得那些文字最出彩?為什么?

預設答案:打滾、奔跑、抓一把、輕輕涂掉。

師:討論一下好在哪里?

預設:作者用了擬人手法,把秋風當成一個孩子來寫,讓我們感覺秋風好像孩子一樣調皮可愛。

師小結:“打滾”、“奔跑”、“輕輕涂掉”這些詞原本是描寫人動作的詞語,作者卻用它們來描寫秋風,這樣一來就把虛的東西寫實了,把靜止的東西寫活了。這就是動詞擬人化的作用。讀著這些句子似乎秋風也有了可愛的個性,讓我們忍不住產(chǎn)生了對秋風的喜愛之情。擬人化的動詞讓描寫秋風的文字有了鮮活的生命活力,這就是擬人修辭手法的魔力。

下面,讓我們學著詩人王宜振的樣子,用擬人化的動詞寫一寫秋風嗎?

秋風飄到,在那里。

預設答案:球風飄到草地上,在那里給小草染發(fā)。秋風飄到楓林里,給楓林披上一襲紅艷艷的長袍等等。

設計意圖:精當?shù)脑u講,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的結合起來,為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寫一首春天的詩歌打下基礎。

三、自學第三節(jié)。

導入:秋風姑娘吹一口氣,秋天向我們呈上豐收的果實(指板書——秋實)。讓我們跟著秋姑娘的腳步,走進田野,走進果園,去看一看,聞一聞吧!

1、調動臉上的表情,用美妙的聲音朗讀3——5節(jié)。

2、圈出你認為充滿生命活力的詞語。然后在旁邊批注上從這個詞語你感受到什么。

3、交流。

預設:

(1)富含生命活力的詞語?!叭轮薄ⅰ芭e著”、“穿紅襖”、“披紫袍”“紅著臉”。

(2)“嚷著”寫出了蘋果和葡萄的惹人憐愛的感覺?!按┘t襖”、“披紫袍”寫出了果園豐收的景象,也蘊藏著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4、再次帶著表情感情朗讀。

5、學著寫一節(jié)秋天的果實的詩歌,用上擬人手法。

設計意圖: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秋風一節(jié)是精講,已經(jīng)教會學生通過品析動詞來感受事物特點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學習方法?!扒飳崱币还?jié)感覺上和“秋風”一樣,所以放手讓學生實踐。

四、自讀秋光一節(jié),提出不懂的問題。

導入,同學們用詩人的眼睛,用詩人的心靈把秋天的果實嘗得有滋有味?,F(xiàn)在,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田野。一起去欣賞美麗的秋光吧!

1、默讀第六節(jié)。說說你碰到的難題是什么?

2、引導啟發(fā)。

(1)柔韌的詞典上的意思。

(2)師講解:秋風不知疲倦的輕輕吹拂,不停止地吹,昨天輕輕吹,今天柔柔地吹,明天輕輕地吹,后天還要繼續(xù)柔柔的吹,吹來吹去,把果實吹熟了,把莊稼也吹熟了,所以說秋風很柔韌。

(3)說說井井有條的詞典上的意思。

(4)再看幻燈片,說說田野里的莊稼果實所長的空間位置,感受田野的井井有條。然后說說你曾看到過那些地方也有井井有條的感覺。

(5)發(fā)亮的汗珠是誰流下的?從“閃耀”一詞里你能體會莊稼收獲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嗎?(雖然辛苦,卻又幸福而自豪。)。

(6)小結:詩歌里的文字之所以富含生命活力,那是因為蘊含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我們讀詩就是要透過語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這樣,才能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聲。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疑則進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順學而導,解疑與感悟相結合,展開學習過程,學習的效果自不待言。

五、學習秋思。

1、讀第七節(jié),劃出最能表現(xiàn)作者感情的一句話。

預設:

揀一片黃葉悄悄地珍藏,秋天會永遠向我們微笑。

2、再從這句話里找一找最能濃縮作者情思的一個詞。

預設:珍藏。

3、比較珍藏和收藏的異同。

從情感上說,珍藏含有收藏人非常珍惜,非常喜愛,視為寶貴的意味。而收藏,只含有保存,保管的意思,沒有更多的情感在里邊。

4、作者珍藏的是什么?(黃葉)為什么珍藏黃葉?

因為黃葉是秋天的象征。

5、從作者珍藏黃葉你悟出了什么?

師小結:黃葉是秋天的象征,因為作者喜愛秋天的美麗景色,她想讓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駐人間,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陰,他也希望能透過這片美麗的黃葉勾起對秋天的美好回憶,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依戀。

設計意圖:秋思是對秋的總結,也是作者表達整篇文章思想感情的點睛之筆。因此,在讀的時候找到詩眼,就能起到四兩拔千斤的作用。

六、回歸全文。

秋天里,更紅更嬌的秋陽,調皮可愛的秋風,累累的果實,美麗的秋光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生意盎然的圖畫,讓我們一起再次欣賞這美麗的圖畫吧。請大家站起來朗誦這首詩歌。

七、作業(yè)布置:

1、讀一讀王宜振的其它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2、用擬人的手法寫一首關于春天或其他季節(jié)的詩歌。

《春天》寫作指導:首先像《秋天》這首詩一樣拉出一條線。比如:春風——春雨——春草——春花——春光。然后,把春天當成最親切最可愛的人來寫,用上描寫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使你的詩歌充滿詩意。

設計意圖: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詩歌,在朗讀感悟中欣賞了詩意的表達,在此基礎上學寫一首關于春天的詩歌,對于學習本節(jié)課來說是鞏固也是提高。而且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會得到有效打消。讓每個孩子都有成為詩人的可能,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八

本單元課文有:識字1、識字2、識字3和練習1。

1、認識39個生字,能按筆順規(guī)則正確書寫22個生字。認識基本筆畫13種,認識田字格。

2、能用普通話正確地誦讀課文,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3、初步訓練學生健康的生活常規(guī),了解公園里的景物與設施。

4、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

1、認識39個生字,認識基本筆畫13種,能按筆順規(guī)則正確書寫22個生字。

2、在想象中誦讀課文,體會優(yōu)美的意境。

3、訓練學生健康的生活常規(guī)。

1、運用拼音讀準字音,學習基本識字方法。

2、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

3、正確、流利地誦讀詩歌。

《識字1》是一首古詩,讀來瑯瑯上口,主要學習一至十這些常用的漢字,學習橫、豎等基本筆畫?!蹲R字2》、《識字3》都是詞串,讓學生把詞語與圖、與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從而識字。

《識字1》兩課時。

《識字2》兩課時。

《識字3》兩課時。

《練習1》三課時。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九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理清脈絡。

2、講讀課文1、2自然段,理解“從前、大聲喊、常常、趕快”,教學“狼、常、喊”

3、有感情朗讀。

(一)、揭題:

1、聽錄音,看圖象。問:聽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回答。

3、齊讀課題,教學“狼‘,注意后鼻音。

(二)、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對照田字格,圈出生字,劃出詞語。

2、檢查自學;

(1)說說你覺得哪個詞難讀,說清原因。學生認讀。

正音:狼慌后鼻音常既是后鼻音又是翹舌音

(2)開火車認讀生字詞,一人讀生字,一人讀詞語

3、開火車分段讀課文,學生評議:生字在課文中是否讀正確了,有沒有加字、漏字。

(三)、講讀第一段:

1、單擊出示第一段,指名讀,想:有幾句?

2、指名讀第一句,問:你為什么把常常讀得響一點?。

理解“常常”,我們還能說什么?(專門、時常)

3、第一句話還告訴我們什么?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理解:從前(以前,古時候)

4、看圖,問你從那里看出來的?

師總結:我們經(jīng)常說的文章開頭要說情: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過渡:有一天,他在山上大聲喊,生接:“狼來了!狼來了!”

5、單擊,看圖說,從哪兒看出放羊的孩子是在大聲喊。

學生回答(放養(yǎng)的孩子張大了嘴巴,在叫。)

6、學著放養(yǎng)的孩子喊一喊。

7、朗讀第一段。想:我們是怎么把它讀好來的?

學習方法:抓重點詞,做動作。

(四)、講讀第二段

1、單擊,看圖說:上下的人聽了是怎么做的?找出重點的詞。

(趕快/忙)變紅。

2、想:上下的`人要趕快跑上山?

3、劃出他們是怎么說的句子?(狼在哪里?狼在哪里?)

學生說,師單擊劃出。

4、指名讀人們的話,把急切的語氣讀出來。表演讀。

5、放羊的孩子見了是怎么樣的?單擊看圖。

6、抓重點詞:笑變紅。問:為什么要笑著說?

7、用開玩笑的語氣讀。

8、朗讀第二段。

山下的人看來會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書寫“常喊”

1、常:重點上面是“”,生書空。

2、喊:右邊與成比較。

4、學生各書寫一個,師在展示臺上反饋。、[20xx年12月9日]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一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3、培養(yǎng)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1、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小棒和圓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藍天白云,天氣清涼,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小蝸牛舉行了一場精彩的表演。你們想看嗎?(生答)現(xiàn)在老師就帶小朋友一起來欣賞小蝸牛的“跳傘表演”(指向黑板課題:跳傘表演)。請看大屏幕。

(出示:從美麗的大森林伸展到藍藍的天空,再到陸續(xù)飛落的降落傘)

二、探究解題策略

1、學生仔細觀察圖,提取數(shù)學信息。

3.學生匯報:看到了大森林里在舉行跳傘表演;天上有紅色降落傘、黃色降落傘和藍色的降落傘在比賽;紅色降落傘有14個、黃色降落傘有6個,藍色降落傘有7個。(師板書:蝸牛的數(shù)目)

4.學生根據(jù)剛才說到的數(shù)學信息跟同桌提個不一樣的數(shù)學問題。

5.學生匯報所提問題并嘗試解答。

生1:紅色降落傘和藍色降落傘一共有多少個?)

生2: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幾個?

同學們觀察得真認真,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

4、剛才同學提出了“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幾個?”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問題。

三、學生操作,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小棒和圓片,先擺14個紅色的圓表示紅色降落傘的個數(shù),再擺6個黃色圓片表示黃色降落傘的個數(shù)。注意兩種顏色一一對應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的個數(shù)。

教師巡視、指導。

點名匯報。(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8個)

根據(jù)所擺學具列出算式。板書:14-6=8 讓學生說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學生試完成的“藍色降落傘比紅色降落傘少幾個?”,教師評價學生。

4、這節(jié)課通過學習“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知道用減法計算。

四、鞏固練習。(出示)

完成試一試第1、2題,點名回答,學生評價。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得怎么樣,有什么收獲?

學生a:對于多少的題目我會做了。

學生b:我學會了“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可以用減法計算。

學生c:數(shù)學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關系。

學生d:兩數(shù)相差用減法計算。

板書設計:

跳傘表演

(解決減法問題)

紅色:14個 黃色:6個 藍色:7個

14-6=8(個) 14-7=7(個)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按一定的標準給物體分類。

教學難點:學生在議一議,評一評,分一分的活動中,切實感受到物體如何按某一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時間:1課時。

第一課時分一分。

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4題。

課時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整理物品的習慣。

設計新意:通過舉例加深學生會按照標準分類。

教學準備:文具盒,鉛筆,橡皮,尺等;學具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觀察教材的插圖。

提問:課桌上有些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應該怎樣整理,各種物品應放在文具盒里還是放在學具盒里。

總結:這些物品可以按用途分類分成文具和學具兩類。

引導學生把自己課桌上準備的學具﹑文具進行整理﹑分類。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是怎樣整理的,分成了幾個部分,各是哪些物品。

二、鞏固與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識別畫的各是什么動物。從左往右排列,上面一排是金魚﹑狗﹑青蛙﹑海獅﹑鯨,下面一排是鹿﹑螃蟹﹑猴﹑松鼠﹑蝦﹑小鳥。

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說出這些動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把它圈出來;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則不要圈。

2、第2-4題。

先讓學生討論怎樣分,確定分的標準后,再動手分一分。

其中第2題可以按食品和非食品分類,第3題可以按水﹑陸﹑空分類,第4題以按蔬菜和水果分類,也可以按它們不同的顏色分類。

三、總結評價。

要讓學生觀察﹑討論,弄清按什么標準分,自己分一分。要根據(jù)習題內容和學生的需要,合理安排學生獨立學習或合作完成。還要組織學生交流分類的結果和分類的思考。

板書設計:分一分。

學具盒水中交通工具。

文具盒陸上交通工具。

水里動物空中交通工具。

陸地動物蔬菜水果。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三

1、初步使學生懂得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養(yǎng)成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的習慣;。

一、情景引入:

1、課件出示:

2、小組討論,并指名回答。

媽媽可能會說“小明你吃了多少個蛋糕或你還剩幾個蛋糕帶去春游?”

3、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

二、觀察提問:

指名說一說。

2、出示主題圖。

提問: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小組討論:從圖中你觀察到了什么能夠提出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并請小組小朋友把算式寫下來。

3、小組匯報。

引導學生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并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4、要求學生口頭解答所提出的問題。

三、擺一擺:

學生用小圓片同桌一個擺一個提問題。

讓學生上臺展示剛才學習的情況??纯茨淖佬∨笥雅浜系米詈?!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還能提出什么別的問題:

老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若干,讓同學們自己動手解答。

請生上臺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

五、知識應用:

仔細觀察我們的周圍,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

六、總結:

1、請學生說說今天有什么收獲?

2、今天我們學會了一個新的本領,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了很多生活實際問題。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四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3、培養(yǎng)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1、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小棒和圓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藍天白云,天氣清涼,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小蝸牛舉行了一場精彩的表演。你們想看嗎?(生答)現(xiàn)在老師就帶小朋友一起來欣賞小蝸牛的“跳傘表演”(指向黑板課題:跳傘表演)。請看大屏幕。

(出示:從美麗的大森林伸展到藍藍的天空,再到陸續(xù)飛落的降落傘)。

二、探究解題策略。

1、學生仔細觀察圖,提取數(shù)學信息。

3.學生匯報:看到了大森林里在舉行跳傘表演;天上有紅色降落傘、黃色降落傘和藍色的降落傘在比賽;紅色降落傘有14個、黃色降落傘有6個,藍色降落傘有7個。(師板書:蝸牛的數(shù)目)。

4.學生根據(jù)剛才說到的數(shù)學信息跟同桌提個不一樣的數(shù)學問題。

5.學生匯報所提問題并嘗試解答。

生1:紅色降落傘和藍色降落傘一共有多少個?)。

生2: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幾個?

同學們觀察得真認真,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

4、剛才同學提出了“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幾個?”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問題。

三、學生操作,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小棒和圓片,先擺14個紅色的圓表示紅色降落傘的個數(shù),再擺6個黃色圓片表示黃色降落傘的個數(shù)。注意兩種顏色一一對應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的個數(shù)。

教師巡視、指導。

點名匯報。(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8個)。

根據(jù)所擺學具列出算式。板書:14-6=8讓學生說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學生試完成的“藍色降落傘比紅色降落傘少幾個?”,教師評價學生。

4、這節(jié)課通過學習“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知道用減法計算。

四、鞏固練習。(出示)。

完成試一試第1、2題,點名回答,學生評價。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得怎么樣,有什么收獲?

學生a:對于多少的題目我會做了。

學生b:我學會了“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可以用減法計算。

學生c:數(shù)學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關系。

學生d:兩數(shù)相差用減法計算。

板書設計:

跳傘表演。

(解決減法問題)。

紅色:14個黃色:6個藍色:7個。

14-6=8(個)14-7=7(個)。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五

教學內容:

動物樂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比較多少的方法。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重點難點:

1、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2、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聽過駱駝和羊的故事嗎?駱駝和羊通過比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處,矮也有矮的好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也是比較,內容也和駱駝和羊的故事一樣有趣。

二、引導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動物樂園圖。

師: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小動物們都到動物樂園幫忙,熱鬧極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動物?它們各有幾只?請小朋友們自己在心里數(shù)一數(shù),等匯報的時候再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

2、匯報交流。

師: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各有幾只?(學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鳥。)。

3、動手操作。

(1)師:誰愿意用動物頭像來表示你觀察到的圖上的各種動物?

(2)師:請其他同學也在下面擺一擺:你看到了幾只什么動物?請用學具表示出來。

(3)學生擺完,引導學生觀察評價:擺出來的和看到的一樣嗎?

4、設疑激趣。

(1)小組討論:可以把誰和誰作比較?

(2)匯報:我準備把和進行比較。

5、探究方法。

(1)認識同樣多和=(熊和鹿比)。

師:咱們先把熊和鹿做比較,那么這兩種動物,誰多?誰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六

讀課文趣味識字13~18課,古詩《風》,快樂宮3。

正確朗讀本單元6課文。背誦課文3,古詩一首。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復習部首:同字框,積累帶有該部首的字:同

3、讀準生字字音:形、狀、造、勺、川。

4、書空:苗波川

5、形近字比較:像象;波坡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豐足食饒

3、形近字比較:澆燒撓翹饒;悶聞問。

4、書空:澆燒撓豐

5、讀詞語:日出東方豐衣足食富饒聲旁形旁容易

1、熟讀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章雙陳孫

3、書空:吳雙耳孫

4、兩個字組成一個字:古月口天立早木子子小

1、熟讀并背誦古詩

2、復習生字:解能竿斜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頂

3、書空:頂顆件棵

4、復習部首:頁字旁,積累頁字旁的字:頂顆

5、形近字比較:竿干;顆棵;句勺

1、熟讀課文

2、讀準字音:詞腦鬧

3、復習部首:門字框,積累帶有門字框的字:閑鬧悶聞問

4、書空:閑鬧反義

5、復習反義詞:壞-好大-小矮-高笑-哭厚-薄忙-閑靜-鬧光明-黑暗謙虛-驕傲

1、熟讀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首旁

3、書空:部首旁昏

4、讀詞語:烏鴉鴨子白鵝公雞晴天清水拂曉澆水

1、讀準字音:翹撓澆饒曉燒

2、說話訓練:什么是什么。

_____是點心。_____是水果。_____是飲料。

什么什么什么

第二課時:做單元復習卷

教后反饋:

復習情況良好,包括后進生掌握也比較好。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七

教學內容:教材第4-7頁比一比。

教學目標:充分進行比較,讓學生參與比的活動,經(jīng)歷比的過程,能把生活經(jīng)驗上升為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進行適當?shù)乃枷虢逃?/p>

教學重點:充分進行比較,讓學生參與比的活動,經(jīng)歷比的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把生活經(jīng)驗上升為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比長短、比高矮。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比長短和比高矮。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看圖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或高矮,并能用簡單的符號表示出來。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教育學生幫助殘疾人的優(yōu)良品德。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看圖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或高矮的比較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推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小紅家去玩,我們先去她們家的客廳看一看吧。

二、新課。

1、出示客廳圖。

同學們看一看,小紅家的客廳里有些什么呢?

互相說說。匯報。

2、看一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比誰怎么樣?

前面的吸管比后面的吸管怎么樣?

黃裙子比藍裙子怎么樣?

前面的杯子比后面的杯子怎么樣?

藍花比紅花長得怎么樣?

3、小朋友真聰明,找到了這么多不一樣長的和不一樣高的,那我怎么樣表示它們的長短或高矮呢?我們來看看白菜和茄子是怎么樣說的?(師讀題目要求)。

先來看兩根吸管,長的畫勾,短的畫圈。第一根下面的方框里畫什么?第二根吸管下面的方框里畫什么?(師邊說,生邊畫)。

下面的三個你們會自己比一比,畫一畫嗎?自己動手試一試。

匯報,核對。

4、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三、練習(想想做做1-4)。

小朋友剛才表現(xiàn)得真好,小紅想再請你們幫助她比一比,你們愿意嗎?

1、第1題。

哪個人高?指名說。為什么不是一樣高呢?

在高的下面畫勾,矮的下面要不要畫勾?學生自己畫在書上。核對。

指出:我們要向扎辮子的女孩學習,關心、幫助殘疾人。

2、第2題。

看圖,從家到學校走哪條路近?為什么?

在近路旁邊畫勾。自己畫在書上。核對,為什么遠的路旁不用畫?

指出:兩個地方之間,直的路比較近。

3、第3題。

哪棵樹的影子長?怎么看出來的?

在影子長的下面畫勾。核對。

4、第4題。

比比下面動物的高矮,在最高的下面畫勾,最矮的下面畫圈。

學生自己畫一畫,核對。為什么有一個什么也不畫?

四、小結。

五、課后記。

第二課時:比大小、比輕重。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比大小,比輕重,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看圖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或輕重,并能用簡單的符號表示出來。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比較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簡單的用語言敘述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看圖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或輕重,培養(yǎng)學生進行靈活的比較。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比較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天我們去小紅家的客廳里參觀,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了許多長短不一,高矮不一的東西。今天我們去小紅家的廚房看看吧。

二、新課。

1、出示廚房圖。

同學們看一看,小紅家的廚房里有些什么呢?

互相說說。匯報。

2、看一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比誰怎么樣?

白碗比藍碗大,還是小?你怎么知道的?(看)。

草莓比蘋果大還是?。坑檬裁捶椒ㄖ赖??(看)。

辣椒比胡蘿卜輕還是重?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手掂)。

胡蘿卜和土豆比誰輕誰重?如果看不出來,用手又掂得不準確,還可以用支架來比一比。(支架)。

指出:我們比大小、比輕重,可以用看、手掂、支架的方法來比較。

3、們能自己比比,按要求畫一畫嗎?大的畫勾,小的畫圓;重的畫勾,輕的畫圓。自己動手試一試。

核對。

4、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三、練習(想想做做1-4題)。

1、第1題。

比比下面套環(huán)的大小,哪個最大?哪個最?。?/p>

在最大的右面畫勾,最小的右面畫圓。

核對。為什么黃色的不畫?

2、第2題。

哪個動物重?為什么?在它下面畫勾。

核對。

3、第3題。

哪個球重?氣球不是比皮球大嗎?為什么反而比它輕?

在重的下面畫勾。核對。

4、第4題。

在最重的下面畫勾,最輕的下面畫圓。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在比較時,如果不能直接看出大小,輕重,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手掂、支架、天平、想)。

五、課后記。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八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2-3頁“買鉛筆”。

知識與技能。

在買鉛筆的情境中探索十幾減9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并能簡單運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正確的計算十幾減9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對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理解,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課時。

教學具準備。

教學方法(或模式)。

“情境探疑”教學模式。

第一課時。

帶人情境確立立標。

1、背“湊十”兒歌。

2、口算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xx=13xx+9=15。

憑借情境解疑探究。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買過文具嗎?小兔妹妹和你們一樣也買過文具,看看它是怎樣買文具的,好嗎?(課件出示課本主情景圖)。

師:在袋鼠媽媽開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買鉛筆。

記(板書課題:買鉛筆)。

師:誰能說說小兔妹妹說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幾枝鉛筆?賣給小兔妹妹幾枝鉛筆?你能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誰來試試看?(可多抽兩個孩子)(師板書:有15枝鉛筆,我買9枝鉛筆,還剩幾枝鉛筆?)。

2、獨立思考,探索算法。

師:解決“還剩多少枝?”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

板書:15。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九

1. 根據(jù)現(xiàn)實情境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初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 能正確地數(shù)出數(shù)量在6~10以內物體的個數(shù),會讀、會寫6~10各數(shù)。

3. 初步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正確地讀、寫6~10各數(shù)。

2、根據(jù)現(xiàn)實情境,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自主、合作、探究。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誰來到我們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圖片)

生:大象博士。

生:有!

師:好!老師也為你們加油鼓勁!首先,大象博士先請你們拿出文具盒,打開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學習用品?(指名學生說一說)

師:下面請一位小朋友上講臺,從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膽地提數(shù)學問題,請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問題出示在實物投影上。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加以引導,然后同桌互相提問。)

1、出示情境,提出問題。

(學生各自觀察思考)

2、小組交流圖意。

3、小組匯報交流結果。

4、學生獨立地數(shù)一數(shù)。

5、再連一連。(課件演示正確結果)

6、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連的。

7、寫一寫。

(1)教師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6~10各數(shù)。

(2)寫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師: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1~10各數(shù),大象博士想知道你們家的電話號碼,能正確,規(guī)范地寫出來才給他看嗎?誰寫得好,大象博士就會表揚他。

師:剛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們寫的數(shù),太滿意了,夸小朋友們真聰明,真能干。(課件演示)但是你們先別得意,大象博士還要繼續(xù)考考你們,你們還愿意接受他的挑戰(zhàn)嗎?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請舉手。好!我們奮勇往前!

1、看數(shù)畫線。(完成書本第1題)

a、弄清圖意,讓學生說圖中畫的是什么意思。

b、讓學生獨立完成。

c、學生匯報結果,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2、數(shù)一數(shù),畫o,再寫出數(shù)。(完成書本第2題)

3、填數(shù)。(完成書本第3題)

a、從10數(shù)到1.(同桌互數(shù))

b、從10寫到1.

文 具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二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過雨點的動態(tài)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并會正確、美觀地書寫。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點水的變化常識。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錄音機、小黑板。

(一)猜謎導入,激發(fā)興趣。

1、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今天給大家猜一個謎語,看誰最聰明。

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里看不見。(雨)。

2、和老師一起寫“雨”,你能幫“雨”找找好朋友嗎?

3、板書:雨點。今天我們就要和小雨點一起作一次有趣的旅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看清音節(jié),讀準字音。

2、檢查自學效果。

(1)生字卡片(小小火車誰來開)。

(2)詞卡(小小老師在哪里)。

3、學生再次讀課文,思考:你和小雨點落到了哪些地方?(板書: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三)精讀課文,觀察圖畫。

1、你和小雨點最想去哪個地方,就去讀那一句話。

2、交流:

(1)貼圖,看,這就是池塘。

(2)雨點寶寶輕輕地落下來,它在池塘里干什么呢?(板書:睡覺)。

(3)小雨點為什么一到池塘就睡覺了?

(5)小雨點睡的好香啊,我們不要吵醒它,輕輕地讀好嗎?

(1)貼圖,小溪和池塘有什么不同嗎?

(2)雨點寶寶落進小溪里還在舒服地睡覺嗎?(板書:散步)。

(3)你散過步嗎?了、上來試試,感覺怎么樣?

(4)為什么小雨點來到小溪里就散步了呢?

(5)是啊,溪水緩緩地流著,小雨點就跟著小溪水一塊兒散步呢,你看它多悠閑自在啊!

(6)指導朗讀。

(1)貼圖,江河與小溪又有什么不同呢?

(2)雨點寶寶來到江河里,又有什么活動呢?(板書:奔跑)。

(3)奔跑與散步有什么不同嗎?

(4)你能讀一讀讓大家感覺小雨點是在江河里奔跑嗎?

(1)貼圖,這就是波濤洶涌的大海,無邊無際,小雨點落進大海中,又在忙碌些什么呢?(板書:跳躍)。

(2)你能做一下跳躍的動作嗎?

(3)小雨點為什么會在大海中跳躍呢?

(4)你能讀出這種跳躍的感覺來嗎?

小結:今天我們也跟著小雨點作了一次愉快的旅行,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喜歡就讀好它。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加動作讀)。

(四)課后拓展。

1、教師:小朋友們,小小雨點還會落到哪些地方?在那里干些什么呢?

(出示小黑板)。

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屋頂上,在屋頂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雨點不僅活潑可愛,還是人類的好朋友呢,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的的大自然才變得如此的萬紫千紅,請看(出示春景圖)。

(出示小黑板)。

雨點落在果園里,點紅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樹梢上,染綠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田野里,滋潤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進池塘里,喚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篇二十一

一、看拼音,寫詞語。

()()()()()。

chunjieshuizaoliaowangtunbinggaodajiangu。

()()()()()。

()()()()()。

baoleizhihuixianmingqijihuxianghuying。

()()()()()。

二、比一比,組詞。

沸()撫()趵()偏()魄()。

佛()嫵()豹()扁()魂()。

蜿()延()凝()壘()峭()。

婉()蜒()疑()磊()俏()。

三、用下面的句式各寫一句話。

那么……那么……。

有的……有的……有的……。

四、給帶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美好2、贊許。

無論能不能得到嘉獎,我們都要繼續(xù)努力。()。

今天來到現(xiàn)場的嘉賓都是來自大連的'年輕朋友。()。

1、聚集2、村莊。

今年,我們屯子里有六個年輕人報名參軍了。()。

因為關羽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營了。()。

五、選詞填空。

的地得。

1.鄧爺爺握住我()手,親切()問:“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告訴爺爺好不好?”

2.你()名字叫千里馬。千里馬兒,日行千里,你跑()真快!

3.這是一項難度很大()手術,必須認真()、細心()做實驗。

4.竹媽媽怕筍芽兒冷,用衣服把她裹()緊緊的。

六、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不經(jīng)過努力,學習能取得好成績嗎?

不經(jīng)過努力,學習不能取得好成績。

1.海上日出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2.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我們怎能不關心呢?

3.他不就是鄧爺爺嗎?

4.同學有困難,我們能不幫助嗎?

5.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jīng)過努力,怎么會辦不到呢?

七、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號是哪種用法。

省略號的用法:

(1)表示話未說完。(2)表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3)表示列舉詞語的省略。

1.“媽媽,我要和爺爺照相!我要……”()。

2.筍芽兒被嚇住了,說:“那……我還是呆在這兒吧!”()。

3.小溪流的伙伴有卵石、小草、樹葉、小蝌蚪、小魚……()。

八、根據(jù)課文回答問題。

(一)讀句子,注意帶線部分,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1、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2、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得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3、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4、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二)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三)在《巫峽》這篇短文中,作者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巫峽景色的壯美?

(四)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它體現(xiàn)了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和()。這篇文章作者按照從()到(),由()到()的觀察順序寫的。

(五)默寫《江南春》《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

九、請按下列內容寫一個通知:

2月25日,學校乒乓球隊通知:2月27日下午三時,在學校禮堂進行乒乓球訓練,要求全體乒乓隊球隊隊員準時參加。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636533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