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優(yōu)質(zhì)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15:49:14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優(yōu)質(zhì)15篇)
時間:2023-11-30 15:49:14     小編:紙韻

教案的評估應當全面、客觀,以促進教學過程的不斷改進和提高。教案的編寫過程中應如何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合作?通過學習這些教案范例,能提高我們的教學設(shè)計水平。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一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lǐng)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shù)氐那榫叭狈Ω行缘捏w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一、復習導入: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wǎng)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guān)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shù)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chǔ)。)。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nèi)サ磕?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二)放錄音,看錄像。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三)釋題:(出示課題)。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四)學習第一段: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jīng)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tǒng)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保ㄤ秩練夥?,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fā)的)。人們?yōu)槭裁催@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5、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jié):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yè)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

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

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1)過渡:人們從早上等到下午,從下午等到傍晚。夜幕開始。

降下來,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這時,人們的心情怎么樣?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

方法來學習。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二

教學。

目標。

1、學會先回答問題再概括出課文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本文各段大意。

2、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3、理解句子中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5、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lǐng)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教學。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先回答問題再概括出課文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本文各段大意。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投影片。

課文錄音。

第1課時。

一、揭題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教師有表情的敘述:1976年1月8日,一顆巨星隕落了,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就是我們最敬愛的周總理。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做出不朽的貢獻,深受人民敬愛。這樣一位偉人離我們而去,怎不叫人悲痛?1976年1月11日下午,百萬群眾沖破了“四人幫”的阻撓,自發(fā)聚集在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在淚雨和哀號中,向徐徐而去的靈車沉痛地告別。

這是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盡管我們沒能親眼看到這感人的情景,但《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動人的課文,會把我們帶入那催人淚下的場面中去的。

(板書課題)。

二、邊觀看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錄像,邊聽配樂朗讀的`課文,使學生進人情境,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讀課題,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3)作者選取哪幾個場面敘述這件事?讀一讀,說一說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動?

2、檢查生字新詞。

(1)檢查字音:槐、踮、腮、泣。

(2)檢查字形:妻、穆。

(3)檢查部首:丈、矯。

(4)理解詞義:靈車、前導車、挽幛、莊嚴、肅穆、眼睜睜、矯健、蒼茫。

3、討論三個思考題,讓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內(nèi)容。

四、完成《作業(yè)本》第1、2題。

第2課時。

一、學習第一段。

1、默讀課文,按先概括后具體的順序給這段話分層,并看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2、分析例句,揭示學法。

(1)作者用哪幾句話寫人多?用“”劃下來。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圈出重點詞。

(3)師生共同理解詞語意思。

“兩旁”、“擠滿”、“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講人多。

(4)反復朗讀,體會所要表達的感情。(億萬人民懷念總理,愛戴總理。)。

(5)小結(jié)學法:在讀課文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依據(jù)學法,理解詞句含義。

(1)比較句子: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人們纏著黑紗,佩著白花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之處?課文為什么要這樣寫?(三個“都”字寫出了人們同樣的服飾、神情,表達了人民同樣的心情--對總理由衷的懷念和哀悼。)。

有感情地朗讀這個長句子,背誦出來。

(2)理解老奶奶的“焦急而又耐心”。(“焦急而又耐心”,是表達人們心情的重點詞語?!敖辜薄?,是盼望能早一點看到總理的靈車;“耐心”,是說不管要等多久,也一定要看到總理的靈車。)。

(3)理解青年夫婦的“擠下、探著、張望”。(說明人多,青年夫婦的迫切心情。)。

(4)理解少先隊員的“淚痕滿面”。(少先隊員對周總理的熱愛之情并不亞于成年人,更進一步反映了全國人民對總理的崇敬與熱愛。)。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概括段意:首都人民懷著沉痛的心情在長安街等待總理靈車的到來。

5、背誦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要求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2、討論、交流,并結(jié)合進行朗讀指導。

(1)“人們心情沉痛,目光隨著靈車移動”,是說目光緊隨靈車,希望能多看一會兒。

(2)“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p>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說明大家的表現(xiàn)非常一致,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把郾牨牎睂懗隽巳藗兺`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處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周總理?!邦櫜坏谩奔确从沉巳藗兪终湎н@一去不復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xiàn)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3、就在這長安街上,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什么?批指導感情朗讀。

(由十里長街送總理,想到十里長街見總理。昔日見總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總理的悲痛。)。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歸納段意:靈車來了,人們眼望靈車,無限想念總理。

三、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第3、5題。

2、背誦課文第一段。

第3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1、總理與人民心連心。靈車緩緩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人們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此時此刻,人們的心情又如何?默讀第三段,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2、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發(fā)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4、靈車終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的站著、站著?!睂@一行動,你是怎么體會人們的情感的?(說明不們沉浸在失去總理的巨大悲痛之中,進一步寫出人們緬懷總理的深情。)。

5、指導朗讀這一段,概括段意:靈車過去了,人們久久地望著,好像在等待總理回來。

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歸納從課文,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結(jié)合課后第三題帶點的詞語來體會,

2.通過理解人們是怎么做的,體會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這樣做說明了什么。結(jié)合人們等靈車、望靈車、追靈車的動作、神情來體會。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只要學生讀得入情入鏡,仿佛自己置身于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人流之中,就一定能體會到失去總理的悲痛,對人民的好總理無比崇敬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4題:劃出課文中使用“反復”的句子,體會人民送總理的心情,知道反復的作用,仿寫一句話。

板書設(shè)計:

等靈車焦急耐心崇敬。

望靈車心情沉痛愛戴。

送靈車牽動奔跑懷念。

1、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對本課來說尤為重要。

2、課后組織學生搜集一些悼念周總理的詩文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體會人民對周總理的崇敬、懷念和愛戴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億萬人民群眾送別總理的感人場面。

重點難點:從人民等、望、追靈車中,體會人民對總理的感情。

課前準備:師:一張周總理的相片、磁帶、生:收集周總理的資料。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入。

2、年,一同去感受人民群眾送別總理的感人情景。

二、播放音樂,教師深情地范讀。

1、

2、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并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生。

4、答,師板書。

5、在作者的描述當中,哪個地方最使你感動呢?請你讀幾遍,讀出感情來。

6、匯報、評價。

(1)、交流第一部分。生讀并評價。

(2)、指導觀察圖畫,想一想,還會有哪些人?他們又會怎樣地等待?

(3)、齊讀并演一演其中的一個。

三、繼續(xù)交流。

1、朗讀評價,

2、指導朗讀。

3、全體學生朗讀表演。

4、雖然靈車越去越遠,而我們怎能忘記我們的好總理?

四、交流第三部分。

1、進行朗讀比賽。

2、如果你就是這追靈車中的一員,會在心里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五、全體起立,配樂齊讀。再次感受那動人的場面。

六、從人們送總理的情景中,表現(xiàn)了人們怎樣的感情?

七、總結(jié)。

周總理的逝世,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的一個重大損失,當時,聯(lián)合國秘書長曾發(fā)表演說:中國是一個大國,黃金遍地都是,周總理卻沒有一分錢的存款,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周總理卻沒有一個子女,這就是我們愛戴的好總理,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好總理。周總理雖然去世了,但我堅信他崇高的品質(zhì)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板書設(shè)計:

十里長街送總理等靈車焦急而耐心望靈車不約而同顧不得追靈車希望站著崇敬、懷念、愛戴。

教學后記教師的感情到位了,但有部分學生還不很投入。重視了朗讀、評價。還應加強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是篇學過的課文,教師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夠。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四

《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真實具體地記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長安街向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具體講了靈車到來之時,人們眼望靈車想念總理的悲痛場面。教學中我根據(jù)這兩段課文內(nèi)容的特點,或緊扣關(guān)鍵詞,或巧設(shè)練習題,對學生進行引導,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緊扣“不約而同”這一關(guān)鍵詞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學生自讀完這一自然段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出示“不約而同”,指導學生理解它的意思。(沒有約定而行動一致)。

2、課文里講哪些人沒有約定而行動一致?(引導學生理解作者選取的人物很有代表性,老人、青年、小孩,其實他們就代表了全國人民)。

3、他們的哪些行為一致呢?(引導學生找出“站直”、“摘下”、“望著”等動詞,體會人們對總理的哀悼之情)。

4、他們的行動一致到什么程度?(重點理解“好象有誰在無聲地指揮”)。

5、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人們對總理的愛戴、哀悼之情)。

6、指導學生帶著對總理的愛戴及失去總理后悲痛的心情讀這一段內(nèi)容。

這樣,抓住關(guān)鍵詞,牽一“詞”而動全“段”,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緊扣,避免了提許多瑣碎的問題,教學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設(shè)練習,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讀法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內(nèi)容——人們眼望靈車時所想到的。

師:就在這十里長街上,我們的周總理——(生接……)。

師:陪著毛主席——(生接……)。

師: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生接……)。

師:看到他——(生接……)。

師:然而今天——(生接……)。

2、人們想到了這些,同學們,你們想到了什么?

出示練習:

我想到了_______。(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溫暖》)。

我想到了_______。(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周總理的睡衣》)。

我想到了_______。(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難忘的潑水節(jié)》)。

這樣設(shè)計,讓學生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有關(guān)寫周總理的課文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練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組織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而且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使學生對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在原有基礎(chǔ)上有了升華,從而更好地體會到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五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和一些句子的淺層意思。

2、感知內(nèi)容,理順思路。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內(nèi)容,想象當時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誰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guān)周總理的課文?

啟發(fā)回答:《溫暖》、《飛機遇險的時候》、《難忘的潑水節(jié)》。

我們都知道周總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發(fā)地聚到長安街送總理,場面十分感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后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讀本課的生字詞:柱著、洋槐、耐心、裝飾、腮邊、陪著、矯健、檢閱、五洲四海、不約而同、挽幛。

3、學生互相提示書寫易錯的字。

槐:易丟撇折點。

飾: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區(qū)分同音、形近字,口頭組詞:

柱州陪檢矯。

拄洲培撿驕。

5、解釋詞語的意思。

矯?。簭妷讯辛?。

肅穆:嚴肅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讀課文。

1、看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懙模棵坎糠謱懥耸裁矗?/p>

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

第一段(1)等靈車,心沉痛。

第二段(2—3)望靈車,憶總理。

第三段(4)送總理,心相隨。

2、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子,在小組里討論學習后,把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3、指名按段落讀課文,要求熟練通順。

(四)作業(yè)?。

1、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2、把你認為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附:板書設(shè)計?。

第一段(1)等靈車,心沉痛。

第二段(2—3)望靈車,憶總理。

第三段(4)送總理,心相隨。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句子的含義。

2、體會人民群觀眾對總理崇敬愛戴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1、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了。1月11日,當首都人民聽到總理遺體火化的消息時,上百萬群眾冒著嚴寒,聚集在長安街至八寶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著最后送別自己的總理。只見長安街兩旁,萬民肅穆哀泣。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當時的長安街上,與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總理。

(二)回憶。

上節(jié)初讀課文時,各段各寫了什么?(板書)。

(三)新授。

人們在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時心情怎樣?

板書:悲痛。

的確,首都人民為自己失去這樣好的總理而痛心。

1、提問:從送總理情景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用筆畫出來,再讀一讀。

2、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劃出表達對總理熱愛的詞句,并說說這些詞句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先通過小組討論,各抒己見,然后師生共同品析關(guān)鍵性的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體會以下幾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

這兩句話是寫來送總理的人多?!皵D滿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說明來的人年齡不同性格不同;“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說明站在長安街兩旁送別總理的隊伍很長。這么多人自發(fā)地到長安街來送別總理,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與敬愛之情。

(2)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將三個“都”字抽出來,讓學生比較兩種說法的表達效果。

(3)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

說明老奶奶年老體衰,但她仍要來向總理告別?!敖辜倍帜托摹睂懗隽死夏棠膛瓮琰c看到靈車,哪怕等的時間再長。這句話以老奶奶為代表進行具體描寫,反映了人民群眾等待總理靈車的心情。

(4)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讓學生抓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詞,體會思想感情。

(5)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

這句話寫的是靈車過去了,人們的心跟靈車緊緊相連,不忍總理離去?!跋M麜r間能停下來”為的是多看一眼總理的靈車。表達了人們迫切希望能看一看總理的強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義和情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3、在學生交流體會的同時,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1)指導朗讀,注意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語速要慢,語調(diào)要低沉。

(2)教師范讀,個人讀,集體讀,師生對讀,配樂讀。

(四)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自己試著背誦,然后分段指名背誦。

附:板書設(shè)計?。

等靈車。

十里長街送總理望靈車無限悲痛。

送總理無限懷念。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六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根據(jù)這一目標,我利用朗讀這個法寶,通過教師和文本、學生和文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抓住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根,制定了“激情導入——用情欣賞——用情誦讀——用情訴說——用情書寫”這一教學流程。通過“看、聽、讀、說、寫”體會文本內(nèi)涵,充分體現(xiàn)情感的力量。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句中含著的意思。

2、了解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體會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的真摯感情。

3、有情感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注重學生朗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并對學生進行虛實、輕重、緩急的朗讀指導。

2、教師通過導讀和引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領(lǐng)略文本內(nèi)涵。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灌注一個“情”字,表達對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革命前輩、緬懷革命前輩、學習革命前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想象當時人們送別總理的場景,體會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懷念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如何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指導學生有情感地朗讀,真正領(lǐng)會文本所表達的內(nèi)涵。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收集有關(guān)周總理感人事跡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交流課外收集有關(guān)周總理的感人事跡的材料。(由各小組長匯集本組材料在班上交流。)。

師:

多好的總理呀!臨死前想到的還是祖國、人民。然而,他卻與世長辭了,離開了他親手耕耘的這片熱土,離開了他日夜牽掛的祖國、人民。人們將永遠記住這個悲痛的日子——1976年1月8日??窗?,長安街上已擠滿了男女老少,他們?yōu)槟托衼砹耍。ㄕn件出示當時人們送總理的電影片段。)。

師板書: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七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lǐng)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shù)氐那榫叭狈Ω行缘捏w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一、復習導入??: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wǎng)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guān)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shù)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chǔ)。)。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xx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nèi)サ磕?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二)放錄音,看錄像。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三)釋題:(出示課題)。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四)學習第一段: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jīng)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tǒng)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渲染氣氛,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fā)的)。人們?yōu)槭裁催@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5、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jié):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yè)?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3)學生交流,邊朗讀邊體會。

重點體會: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寫人們看到總理靈車一致的舉動,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

“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總理。

“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xiàn)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4)試著設(shè)計一道填空題,加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例如人們的身體——,眼睛———,淚水——,都是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們——;長時間的等待不算什么,人們——;滿面的淚水顧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這長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些什么?

(6)是啊!這些事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然而今天總理卻已靜靜地躺在靈車里。我們再也看不見他那矯健的身影,聽不到他那爽朗的笑聲,這更增添了人們心中的悲痛。

(7)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3.學習第三段。

(2)默讀課文,在讀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了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總理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4)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小結(jié)學法,總結(jié)全文。

5.作業(yè)?: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八

1、盡管同學們都出生在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豐功偉績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由于我們在讀議中抓住了能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詞語用多種方法理解,所以大家與廣大人民群眾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共鳴。你們對總理的懷念是深切的,對總理的愛戴是真摯的。誰從以上的學習中,又悟出新的學習方法?(展開想象是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課文。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九

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有濃重感情色彩的語文文章,課文記敘的是千千萬萬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送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課題暗點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顯的情感色彩。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首都人民群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激發(fā)學生敬愛與關(guān)懷周總理的思想情感。

2、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認識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3、能有感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能概括段意,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認識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教學難點:能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總理的悲壯場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同學們,1976年1月8日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醫(yī)院病逝了,噩耗傳來,舉國悲痛,人們都沖破四人幫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紗,在11日請清晨,首都百萬群眾自發(fā)地2訂在靈車從北京醫(yī)院駛向入寶山公蓄途經(jīng)的長安街兩側(cè),等待著總理的靈車。含著巨大的悲痛與總理最后告別,今天,我們就記下當時那難忘場面后一篇課文。

提問:送,送行、送別。都是什么意思?(不舍分離、不放心、友情深雙都活著。)。

提問:你從課題中的“送”體會到一種什么情感?(周總理雖然逝世了,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過送總理出國訪問那樣來“送”。表現(xiàn)了人民熱愛總理、懷念總理之情。)。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1)課文是按什么順寫的,可以分成幾段?

(2)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課文按靈車到來的時間順序?qū)懙?,可分成三段)到來前(清晨)―――到來時(夜幕降臨)–––––遠去(夜色蒼茫)板書: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

4、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要求盡量有感情。

(可分為三層意思(1)天氣陰冷;(2)總寫人多;(3)分別寫了老、中、青三祖代表人物。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是先概括后具體的關(guān)系。)。

(2)仔細默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能表達人們心情的詞語和句子,練習有感情朗讀。

(3)找出描寫天氣和人和人多的詞語,談體會并說說應該怎樣讀。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表現(xiàn)出人們的心情沉重,用壓仰的語氣讀。寫人多的詞:擠滿、不見頭、不見尾、說明周總理深受人民的愛戴,人發(fā)群眾不顧天氣陰冷,不約而同地來到長安街上送別總理。)。

(4)第4句中有一個共同的的字是什么?讀一讀你有什么感受?(是個“都”字,說明人們的動作一致,心情一致,表達了人的無限熱愛周總理、.懷念周總理的心情。)。

(5)為什么說人的即焦急,又耐心、這不是互相矛盾嗎?

(“焦急”表達了人們恨不得馬上看見總理的心情,“耐心”表現(xiàn)了時間再久,也要等下去的心情,共同表達了人民群眾與總理決別時的深刻情感。)。

板書:心悲痛。

(6)有感情地朗讀讀第一段,總結(jié)段意:人們懷悲痛的心情,等待周總理靈車的到來。

5、學習第二段。

師:首都萬萬人民群眾懷著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央淚雨與衷號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臨,總理的靈車終于到來了,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按不同內(nèi)容分層。(第一層:人們看到的;第二層:人們的心情;第三層;人們想到的。)。

(2)指名第一層:人們看到什么?(靈車的樣子、裝飾、給人一種離肅穆、莊嚴的感黨。)。

(3)指名讀第二層,思考:當時人們是什么樣的心情?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從“不約而同”眼睜睜”“無聲地指揮”等詞中體會到總理的靈車牽動了億萬人民的心,全國人民都深深地愛戴,懷念周總理。)。

師:當時人們望著總理的靈車,想著總理那矯健的身軀即將化為灰燼,心急如焚,然而又沒有辦法留住敬愛的周總理,“眼睜睜”這個詞把人的這種難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板書:心欲碎。

(4)指導朗讀,用低沉的語調(diào),輕聲慢讀。

(5)人們望著靈車想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陪毛主席檢閱,迎送國際友人,體會到總理工作繁忙辛苦,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說明總理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人民群眾中間,和人民心連心。)。

師:同在長安街上,同是一個總理,同樣的人民群眾,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是自然的,回顧當時幸福情景,更曾加了今日的悲痛。

(6)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并試背誦。

(7)總結(jié)第二段段意。靈車來了,人們眼望靈車,回憶起總理的光輝形象。

(8)齊讀、試背第二段課文。

6、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找出描寫人的動作,心理的詞句。談體會。

(“牽動”:拉動,好像總理的靈車把人們的心也拉走了,靈車每往前一步,人們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著遠去的靈車,人們的心都要碎了。)(“追著靈奔跑”表現(xiàn)了們對總理的懷念與眷念。想再看上總理最后一眼,悲痛難忍的心情,是時總理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情況,)。

板書:心相隨。

(2)指導朗讀,總結(jié)段意:靈車遠去了,人們久久不肯離去。

7、播放億萬人民群眾在長安街上迫總理靈車的實況錄相。

8、總結(jié)全文、提問:全文總的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附:板書設(shè)計課后練習:

1、組詞:槐()挽()泣()陪()魁()攙()拉()部()。

2、從下面的詞語中找出八組近義詞,填在()里。莊嚴沉痛慈祥等待莊重。

焦急移動身軀著急緩慢悲痛身體慈善緩緩等候挪動。

()–––––()()––––––()()–––––()。

()–––––()()--–––––()()–––––()。

()–––––()()––––––()。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十

第一段(1)等靈車,心沉痛。

第二段(2—3)望靈車,憶總理。

第三段(4)送總理,心相隨。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句子的含義。

2、體會人民群觀眾對總理崇敬愛戴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1、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了。1月11日,當首都人民聽到總理遺體火化的消息時,上百萬群眾冒著嚴寒,聚集在長安街至八寶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著最后送別自己的總理。只見長安街兩旁,萬民肅穆哀泣。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當時的長安街上,與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總理。

(二)回憶。

上節(jié)初讀課文時,各段各寫了什么?(板書)。

(三)新授。

人們在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時心情怎樣?

板書:悲痛。

的確,首都人民為自己失去這樣好的總理而痛心。

1、提問:從送總理情景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用筆畫出來,再讀一讀。

2、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劃出表達對總理熱愛的詞句,并說說這些詞句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先通過小組討論,各抒己見,然后師生共同品析關(guān)鍵性的`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體會以下幾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

這兩句話是寫來送總理的人多?!皵D滿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說明來的人年齡不同性格不同;“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說明站在長安街兩旁送別總理的隊伍很長。這么多人自發(fā)地到長安街來送別總理,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與敬愛之情。

(2)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將三個“都”字抽出來,讓學生比較兩種說法的表達效果。

(3)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

說明老奶奶年老體衰,但她仍要來向總理告別?!敖辜倍帜托摹睂懗隽死夏棠膛瓮琰c看到靈車,哪怕等的時間再長。這句話以老奶奶為代表進行具體描寫,反映了人民群眾等待總理靈車的心情。

(4)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讓學生抓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詞,體會思想感情。

(5)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

這句話寫的是靈車過去了,人們的心跟靈車緊緊相連,不忍總理離去?!跋M麜r間能停下來”為的是多看一眼總理的靈車。表達了人們迫切希望能看一看總理的強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義和情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3、在學生交流體會的同時,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1)指導朗讀,注意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語速要慢,語調(diào)要低沉。

(2)教師范讀,個人讀,集體讀,師生對讀,配樂讀。

(四)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自己試著背誦,然后分段指名背誦。

附:板書設(shè)計。

等靈車。

送總理無限懷念。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lǐng)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shù)氐那榫叭狈Ω行缘捏w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一、復習導入: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wǎng)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guān)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shù)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chǔ)。)。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nèi)サ磕?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二)放錄音,看錄像。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三)釋題:(出示課題)。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四)學習第一段: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jīng)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tǒng)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渲染氣氛,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fā)的)。人們?yōu)槭裁催@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5、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jié):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yè)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3)學生交流,邊朗讀邊體會。

重點體會: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寫人們看到總理靈車一致的舉動,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

“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總理。

“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xiàn)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4)試著設(shè)計一道填空題,加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例如人們的身體――,眼睛―――,淚水――,都是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們――;長時間的等待不算。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繼續(xù)練習讀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2、學好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會背誦課文第一段。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體會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熱愛懷念革命領(lǐng)袖,懂得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人民才會永遠懷念他的道理。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重點讀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脈絡(luò);自學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生前全心全意大利地為人民服務,深受人民的愛戴。1976年1月11日,周總理的靈車從北京醫(yī)院駛向八寶山革命公墓,途經(jīng)長安街,首都百萬群眾自發(fā)上街為總理送行,含著巨大的悲痛向周總理的遺體告別。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記敘的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景(揭題)。

2、理解題意。

課題中哪一個詞點明了文章的主要事情?“十里長街”指出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初步談感受。

1、配上哀樂錄音,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

(1)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2)聽了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間相互交流。

3、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4、檢查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帶著課后習題1的問題,默讀課文。

2、檢查、交流。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回答課后習題1的問題,板書: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

四、自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五、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習題第1題和第5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一、二段;背誦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2的第1小題。

2、再讀課文,思考:首都人民“等靈車”的場面是怎么寫的?(先總后分)。

3、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3的第(2)小題。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5、背誦指導。

先總寫人多,抓住重點詞語“擠滿”、“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都--都--都--”;再具體寫有代表性的三代人: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一對年輕夫婦——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lǐng)巾。

二、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2的第2小題。

2、再讀課文,按“望靈車”、“想總理”的順序,把這一段分成兩個部分。

3、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3的第(1)小題。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1)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

(3)集體朗讀。

三、課堂練習。

1、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落大意。

2、書面完成課后習題3的第(1)(2)小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三段;總結(jié)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2的第(3)小題。

2、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3的第(3)小題。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二、再配樂朗讀,完成下列填空。

1、課文記敘了,反映了。

2、你認為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寫得最使自己感動?把它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3、質(zhì)疑問難。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人民無限愛戴和懷念周總理的感情。

三、課堂練習。

1、摘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2、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參考資料:

二、關(guān)于周總理。

周總理,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蘇淮安縣,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因患癌癥病逝,終年78歲。1976年1月11日,周總理的靈車駛向八寶山革命公墓。課文記敘的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景。

四、關(guān)于課后題。

第1題:答案見“關(guān)于教材理解”

第2題:第一段寫送別周總理的人們,他們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在等候總理靈車的到來;第二段寫靈車開過來了,人們眼望靈車,向總理默哀、致敬、懷念總理;第三段寫靈車開過后,人們追著靈車跑,靈軒遠后,人們又靜靜在等待周總理回來。

第3題:(1)是人們對周總理沉痛悼念和無限崇敬的心情。在“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說明了每個人的心情都是同樣的悲痛。

(2)表面上看,這兩個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悼念、崇敬周總理這一點上是統(tǒng)一的;“焦急”是老奶奶要急于見到周總理的靈車,“耐心”是指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3)因為人們心中無限悲痛,不忍心讓周總理的靈車離去。這反映出人們對周總理的沉痛悼念和無限懷念之情。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十三

2、指名讀本課的生字詞:柱著、洋槐、耐心、裝飾、腮邊、陪著、矯健、檢閱、五洲四海、不約而同、挽幛。

3、學生互相提示書寫易錯的字。

槐:易丟撇折點。

飾: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區(qū)分同音、形近字,口頭組詞:

柱()州()陪()檢()矯()。

拄()洲()培()撿()驕()。

5、解釋詞語的意思:

矯?。簭妷讯辛?。

肅穆:嚴肅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十四

1、 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lǐng)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2課時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shù)氐那榫叭狈Ω行缘捏w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課件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wǎng)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guān)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shù)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chǔ)。)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nèi)サ磕?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jīng)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tǒng)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保ㄤ秩練夥?,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fā)的)。人們?yōu)槭裁催@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5、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jié):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yè) 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1. 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3)學生交流,邊朗讀邊體會。

重點體會: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寫人們看到總理靈車一致的舉動,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

“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總理。

“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xiàn)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4)試著設(shè)計一道填空題,加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例如人們的身體——,眼睛———,淚水——,都是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們——;長時間的等待不算什么,人們——;滿面的淚水顧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這長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些什么?

(6)是啊!這些事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然而今天總理卻已靜靜地躺在靈車里。我們再也看不見他那矯健的身影,聽不到他那爽朗的笑聲,這更增添了人們心中的悲痛。

(7)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3.學習第三段。

(2) 默讀課文,在讀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 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了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總理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4)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小結(jié)學法,總結(jié)全文。

5.作業(yè) :

作業(yè) 本第4題。劃出課文中使用“反復”的句子,體會人民送總理的心情,知道反復的作用,仿寫一句話。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設(shè)計篇十五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和一些句子的淺層意思。

2、感知內(nèi)容,理順思路。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內(nèi)容,想象當時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誰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guān)周總理的課文?

啟發(fā)回答:《溫暖》、《飛機遇險的時候》、《難忘的潑水節(jié)》。

我們都知道周總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發(fā)地聚到長安街送總理,場面十分感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后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讀本課的生字詞:柱著、洋槐、耐心、裝飾、腮邊、陪著、矯健、檢閱、五洲四海、不約而同、挽幛。

3、學生互相提示書寫易錯的字。

槐:易丟撇折點。

飾: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區(qū)分同音、形近字,口頭組詞:

柱州()陪()檢()矯()。

拄()洲()培()撿()驕()。

5、解釋詞語的意思。

矯?。簭妷讯辛Α?/p>

肅穆:嚴肅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讀課文。

1、看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懙??每部分寫了什么?/p>

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

第一段(1)等靈車,心沉痛。

第二段(2—3)望靈車,憶總理。

第三段(4)送總理,心相隨。

2、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子,在小組里討論學習后,把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3、指名按段落讀課文,要求熟練通順。

(四)作業(yè)。

1、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2、把你認為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附:板書設(shè)計。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673967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