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編寫需要綜合考慮不同學科的教材和課程標準。教案應當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里分享一些編寫教案的經驗和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閱讀如此的美文,對語言的細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識,對文本進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體入細微,由語感入體驗??煞秩剑?/p>
一、導入。
提問:北中國的冬天的特點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也可以引詩為證)。
——奇寒、大雪、萬物蕭條……。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同在北中國,濟南的冬天卻有著不同的景致。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同走進老舍這位文學大家寫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它溫文爾雅的特點。(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
(2)響晴溫晴安適慈善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
3、范讀,要求:
(2)結合2、3、4、5段,在每一段用“冬天的濟南像”,(盡可能用原文中的詞句)概括出文中冬日濟南給你留下的印象。
4、解決思考題(1)(2)。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二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稘系亩臁愤@篇課文,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筆下的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那綠藻……無不給人美的享受。它以無窮的魅力吸引讀者的心靈回歸自然,為我們在教學中開展豐富的審美活動提供了充沛的資源,所以學習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審美價值,引領學生進入作者營造的美的意境,整體感知,獲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二)課程標準:
走進課文,包圍你的是滿含溫情的親切優(yōu)美而生動的語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語言大師。一系列的比喻、擬人、抒情句是作品給我們的極好饋贈,這就為學生積累感悟語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學本文,積累語言也是對學生極具體極實惠的豐收、學習寫景的一些方法是對學生進行寫作引導的最好資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yōu)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wěn)定性較差。
1、學習標準低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2、學生關注學習,關心成績
3、學生渴望被重視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并從我校具體學情出發(fā)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一、了解作者老舍及與課文相關內容;識記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二、 (1)知識目標:首先,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其次,領會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細致描繪,情景交融地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三、激情導入,全力以赴,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美好河山的情懷。
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寫的方法。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
情景交融的寫法。
1. 依據預習案通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同時圈點勾畫重點字詞,熟記基礎知識。
2. 感受濟南冬天之美,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學習從不同角度細致觀察景物,并能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3.本文語言優(yōu)美,寫景生動,對老舍清新,質樸,雋永的語言要細細體味。完成預習自測題目。
4.將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標出來,并填寫到后面“我的疑問”處。
5,限時15分鐘,獨立完成。
老舍(1899—199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話劇《龍須溝》(因此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 《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
本文約寫于1930~1931年間,那是作者剛從英國回國,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濟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xiāng)”的深情來寫這篇文章的。
本文是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篇,本文為節(jié)選,可獨立成篇。
寫景散文即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fā)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現主題。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解析指導:這一題主要讓同學們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 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的。
2 .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顯著特征是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有著怎樣的感悟?
預習自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濟( )南 倫敦( ) 鑲( ) 水藻( ) 貯( )蓄
發(fā)髻( ) 著( )落 看( )護 寬敞( ) 地毯( )
2.常識填空 :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國著名的( )家,( )家,主要作品有小說《 》 《 》 話劇《 》《 》等。
3.從括號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4.聯系句意說說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1)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響晴: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 安適:
(3)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秀氣:
( 4)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空靈:
我的疑問
請將預習中不能 解決的問題寫下來,供課堂解決。
探究點一:開頭段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來介紹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探究點二:第三段是本文寫景優(yōu)美段落,此段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 山景 的?
探究點三: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其景色特點的?
解析指導:回答這一類問題,要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入手,結構上前后呼應, 內容上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
探究點五:本文是如何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1.下列句子的修辭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b.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
d.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
3.文章以“ ----------”做標題,表明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下的冬天,不同于 其他地方的冬天,而以“----------”作為文章的結尾,抒發(fā)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 時令下的濟南的總的感覺。這樣的結尾既與開頭“-----------”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fā)了作者的----------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1.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
a.刮風 依靠 慈善 垂柳 b曬著 綠蘋 暖和 橫臥
c.園圈 溫情 水紋 水墨畫d.搖藍 斜射 稍微 煩燥
2你能選出下面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嗎?( )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p>
c.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d.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
3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話劇________________。
4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文章開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對比,反襯出北平,倫敦,熱帶三處令人討厭的氣候。
b.作者對濟南大體用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突出表現了濟南的秀美睡態(tài)。
c.文章對濟南冬天的山著墨較多,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的遠山。
d.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點,在描寫濟南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桑缴系陌稍桨l(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 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5.文中描寫景物的順序是-------------,---------,------------,------------。
6.劃橫線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它的本體是( ),喻體是( )
7在文中找出一處運用擬人修辭手法的句子。
8對文中畫( )處的句子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描寫黃白相間的山坡,春風化雪,不久人們就會見到山坡原有的顏色。
b.表現濟南冬天的溫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上流動;“山的肌膚”指山坡的草地。
c.描寫濟南冬天的溫和,有水蒸氣蒸發(fā)升騰的美景,不久雪就會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顏色比雪色更美。
d.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像山穿著好看的衣服。
9.“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濟南的春天
舒德峰
濟南的冬天比較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熱,春天和秋天該是黃金季節(jié)了。但春天和秋天相比,我更喜歡春天。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艷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她步履輕輕地走來,又行色匆匆地歸去,逗留的時間竟那么的短,讓人稍不留神就錯了過去。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五彩斑斕的西洋畫,那濟南的春天該是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畫了。她點綴著淡淡的桃紅、淺淺的柳綠,總讓人難以領略她的神韻。正是因了那分短暫的、清雅的而又透著生機的靚麗,濟南的春天才格外讓人憐惜,令人銷魂。
過了陰歷的二月二,氣溫便升上來了。忽然有一天,清晨走在路上,你會覺得那醉人的春風竟撲面而來,來得是那么快,快得你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不及脫去厚厚的冬衣,更換春天的衣衫。那熬了一冬而有點兒僵硬的行人的面容,霎時舒展開來,被溫柔的春風撫弄得有了幾分喜色。再看那垂柳的枝條,像少女飄柔的長發(fā),在風中搖曳,不知不覺間竟萌動出淡淡的鵝黃,然后又吐出清新的嫩綠,使人想起“萬條垂下綠絲絳”、“漏泄春光有柳條”的名句。那挺拔的白楊,枝上先是鼓起了一個個小花苞,慢慢 地又變成了“毛毛蟲”,多像調皮的少女扎了滿頭的小穗子啊。等那小穗子落了,楊花就伴著柳絮飛起來,飛到你的發(fā)上、臉上、身上,軟軟的,癢癢的,你會覺得是那般的愜意。迎春花兒總是開得很早,黃黃的小花兒點綴在瘦瘦的枝條上,有幾分羞澀,又有幾分耀眼,真是一幅天作的“早春圖”啊。那沉睡了一冬的小草開始返青了,遠遠看去有點兒淡綠,近看卻尋不到蹤影,真的是“草色遙看近卻無”了。
濟南以泉水著稱,早在金代就有人立了《名泉碑》,列了濟南的七十二名泉。到了春天,那泉眼一個個競相涌動,噴珠吐玉,波光粼粼,清澈透底,連那在蕩漾的水草中游動的小魚兒也是那樣悠閑自在。走過泉城廣場,你會看到放風箏的人多了起來,那風箏瀟灑地在空中飄舞,引得行人停下腳步,仰起頭,看那風箏,看那晴空麗日,也看那遠山的黛綠和無垠的春色。
該是踏青時節(jié)了。人們被春風鼓動著,被春色吸引著,怎能按捺住萌動的春情?。∪搴糜?,結伴而行,山坡、泉邊、湖上、郊野,隨處可以看到滿臉春色的踏青的人們。
仁者樂山。喜歡登山的人們去了千佛山、英雄山、大佛頭、蟠龍山、紅葉谷、五峰山,還有許許多多不知道名字的山,因為濟南這座城市就在群山的懷抱里,唯獨北面有個缺口。其實,真正喜歡爬山的人,會去濟南的東部和南部,那里有許多小山,海拔也就三四百米高,風景秀麗,游客稀少,有的山還沒有路。那樣的山爬起來,你會覺得風景獨秀,別有滋味。
智者樂水。名甲天下的趵突泉當然是很好的去處,但黑虎泉、五龍?zhí)?、珍珠泉、百脈泉,還有那叫不出名的泉眼兒,都各有風情,美不勝收。泛舟大明湖上,看那碧波蕩漾,綠柳垂絲,一湖煙云,十里柳屏,真的令人心旌神搖。每年春天,我都喜歡去濟南北邊的黃河岸上走一走,那楊柳輕搖的長堤,那芳草萋萋的原野,那輝煌燦爛的落日,那大氣磅礴的河流,總讓我感慨萬千,流連忘返。
說到喜歡賞花的人,當然會去植物園了。許多花兒都會在春天里綻放,冰清玉潔的梨花、艷麗芳菲的桃花、亭亭玉立的白玉蘭,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詩意啊。如果你真正喜歡看大自然中的花兒,還是應該到郊區(qū)去?!耙暗晏一t粉姿,陌頭楊柳綠煙絲。不因送客東城去,過卻春光總不知?!边@首詩寫的就是濟南東郊的景色,閉眼想象詩中的意境,真的是勾人魂魄,還沒到心就醉了。
濟南的春天就是這樣的風姿綽約,這樣的婀娜多姿,這樣的生氣蓬勃。我常常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寥寥幾筆,就把濟南的春天打扮得這般動人。她讓人感到心情舒暢,感到生機盎然,感到這世界的一切都孕育著無盡的希望。
10.閱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寫在下面。
11.為了表現濟南的春天的特點,作者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描寫,請用幾個四字短語把這些方面分別概括出來。
12.作者說,“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艷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那么,應該把濟南的夏天或冬天比作什么呢?請續(xù)寫一句話,表現出濟南的夏天和冬天的特點。(要求句式一致,修辭一致)
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艷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濟南的夏天便是,濟南的冬天便是。
13.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14.請把本文與《濟南的冬天》進行比較,你更喜歡什么季節(jié)的濟南?為什么?
文本拓展積累素材設計意圖:
增加學生閱讀量,使學生對寫景文章從多角度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積累素材,為寫作打好一定基礎,豐富學生的閱讀情趣。
圍繞本課時的重難點,設計課程。體現學生思維特點,訓練學生的能力,真正突出本課時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三
嚴寒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影響著人們對冬天的感覺。那咱們濟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特點呢?下面我們帶著疑問來學習2~4自然段。
1、聆聽2~4段錄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決字詞,交流背景。
在預習基礎上排除生字詞,學生競讀。再次感受文章語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總觀冬天。帶著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
2-4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山)
1、齊讀2-4段,思考以下問題:
(1)這三段具體寫了什么景色?分別有什么特點?
總結:陽光下——溫靜;雪后——秀氣;城外——淡雅
(2)說說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得好?可不可以替換?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
總結:重點體會“曬”、“睡”、“小搖籃”等詞句,體悟運的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妙處。
(4)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什么情感?體會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原因。并仿寫一段。
1、有感情地朗讀,回憶濟南的山的景象,在這當中你最喜歡哪一處的景色,為什么?
2、對比閱讀朱自清的《春》,討論二者的在寫景上的異同。
乘興練筆,來描繪喜愛中的夏天。
濟南的冬天
陽光下——溫靜
山雪后——秀氣
城外——淡雅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四
運用老舍先生寫景的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出示學習目標
2.學習并運用作者巧用修辭、情景交融等寫景方法
三、課文學習
(一)出示獨立自學:
自由朗讀課文,了解老舍筆下濟南冬天山和水的特點
提示: 可以結合作者描寫山和水的句子或關鍵詞語來概括
5分鐘后期待你的回答!
(過渡:老舍先生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冬景,那么他又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呢?下面請同學們精讀課文…… )
(二)引導探究:
精讀課文,思考:作者是運用哪些手法來描寫濟南冬天景物的?
提示: 可以從修辭手法、傳神的詞語等方面進行思考
5分鐘后期待你精彩的展示!
(過渡: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他筆下的濟南冬天溫暖如春、秀麗如畫、清亮如水晶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從中收獲了什么呢?)
四、課堂小結:我的收獲
學了這篇文章以后,你有什么收獲?
提示:如情景交融的寫法
(過渡:老舍先生用他的眼睛發(fā)現了美,用心靈感悟了美,那么同學們你們也來用眼睛捕捉你周圍生活中的美!請同學們完成本節(jié)課的清學內容)
五、當堂清學:學生完成清學稿
請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你所捕捉到的校園美景
溫馨提示:可以用你學到的比喻、擬人或情景交融等手法
限時10分鐘!
過渡:同學們已經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了自己所捕捉到的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六、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課外閱讀老舍的《濟南的秋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五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yōu)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文章先總寫了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再從山和水兩個方面分別寫濟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通過對山和水的描繪,來抒發(fā)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
我整體課堂的設計是兩個課時,由于之前學過了朱自清的《春》,學生大致掌握了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運用自己在《春》這一課中學到的寫景的方法,自學這一課。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
優(yōu)美散文的學習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
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濟南的總特點是什么?”“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當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于經驗不足,一些問題還是由老師越俎代庖地向學生進行了講授,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今后的教學中還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要求會認的3個生字,掌握5個要求會書寫的生字。理解“響晴、溫情、安適、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繪以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樂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內容。
3.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濟南暖陽下的山水、古城、村莊所寄托的濃濃愛意。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引導他們培養(yǎng)審美能力。
重難點分析:
·體會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達成的。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文中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的妙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圖片,引出課題。
(一)出示濟南風光圖片。
(二)教師導語。
濟南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冬天中國的北方多是狂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但老舍先生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記下的濟南冬天的景色,卻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讓我們在老舍先生的引領下,一起去欣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會浸滋其間的濃郁情致。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每一個生字新詞。思考: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
反饋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第一自然段,說出:全文是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個特點展開描寫的。
反饋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出: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景、水色。
(三)學生默讀課文,看文中哪些段落描寫的是濟南的山、水,并給每一部分起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反饋交流中,在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板書:
濟南山景:陽光朗照的小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濟南水色。
三、品詞析句,感受濟南冬天之美。
品析第一自然段。
(一)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的。
(二)反饋交流中引導學生在仔細研讀第一自然段的基礎上明晰:作者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
與熱帶相比——溫晴。
重點指導詞語“響亮”: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文中是指“晴朗得刺眼”?!皾系亩焓菦]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說成“沒有風”就不切合實際了。
只要學生體會到這得益于濟南周圍的那一圈小山即可。
四、書寫生字。
學生介紹寫字要領,尤其是“貯”字怎樣寫美觀。
第二課時。
一、品詞析句,感受濟南冬天之美。
(二)交流預設: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卑褲媳茸鳌靶u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3.“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拔⑽ⅰ币辉~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4.“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薄芭P”字寫村莊,寫雪,寫它們模樣、情態(tài),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5.“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垂柳“照影”,對柳樹的枝條作了擬人化的描寫。
6.“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這樣的語言,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重在品析語言的精妙。
二、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學生伴隨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朗讀,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晴之美。
三、縱觀全文,體會作者寫法。
(一)學習了這篇文章,有哪些好的寫作方法值得學習借鑒。
(二)師生共同交流總結:
1.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感情。
2.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
3.平淡的語言蘊含無窮的回味。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4.寫景順序的多樣。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四、小筆頭。
請你仔細觀察家鄉(xiāng)任意一個季節(ji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七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鑲、水藻、貯蓄、澄澈、空靈”等一批雅詞;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2、應發(fā)展的能力
學會運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閱讀寫景類的散文,進一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內容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并養(yǎng)成積累佳句的習慣。
3、應培養(yǎng)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1.課標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該明白在學生閱讀中自己扮演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的角色,當好文本與學生的中介,要時刻牢記語文課本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
2.課文分析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因此,反復朗讀,深入賞讀,延伸寫讀是教學的重點。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作用。
3.學情認識
初一新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對于寫景類的散文比較喜歡。另外,他們在小學時學過老舍先生的散文《養(yǎng)花》、《貓》?!跋矚g閱讀,方能有感受的樂趣”,加之在前一課學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對于寫景類文章的閱讀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對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學生學習本文的難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由讀到寫的過程中,要激之以趣,導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情和體驗,方能使學生“在課本與生活里走個來回?!?/p>
4.教法介紹
1. 朗讀法
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為主。尤其是寫景、抒情的散文朗讀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師除了理性指導以外,應先范讀,讓學生模仿,再品讀、想讀、比讀、寫讀,在朗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中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2.質疑法
質疑法是由教師提供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本文的教學就比較適合這種教學方法。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進行質疑。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1.課前準備
老舍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
《濟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發(fā)給學生,可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濟南的冬天》的朗讀錄音帶。
2課時安排
共安排兩課時。
3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對策
引讀激趣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剛剛領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競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實,時序更替,四季輪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勝收的。你們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嗎?最好能用學過的古詩文加以說明。
老舍先生在《濟南的秋天》中寫道:“上帝把春的藝術賜給了西湖,把夏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賜給了濟南?!痹谧髡叩难劾?,濟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風韻。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老舍先生一起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吧。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八
學習目標:
1、學會細致地觀察并生動地描寫自然景物;
2、學習文章嚴謹而精美的結構安排。
3、靈活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會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2、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重點切入法。
學法指導:精讀、摘錄。
[4][5][6][7]。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九
1、整體感知《濟南的冬天》寫了哪些景物,學習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2、用向往的語氣、輕柔舒緩的語調朗讀課文。
3、揣摩文中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
教學重點。
揣摩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緊扣文意揣摩擬人手法的妙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北國冬景圖,說說北國的冬天是怎樣的?
2、導語:山東濟南在中國的北部,它的冬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濟南的冬天》去體會她獨特的韻味。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輪讀,其他學生邊聽邊作批注。
2、學生點評朗讀情況,正音。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瀏覽課文,思考:
1、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與我們印象中的冬天相比,有哪些不同?
2、這篇文章寫了哪些景物?
3、哪幾段寫山?哪幾段寫水?
快速朗讀2345段,用“我感受冬天的濟南像,因為?!钡木涫秸務勀銓Χ鞚系挠∠蟆?/p>
四、美文美讀。
·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睡著”、“喚醒”都是擬人手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2、像這樣的語句還有很多,請找出來,仿照例子,說說它們美在哪里?
五、簡介作者,體會情感。
1、作者為什么能把我們覺得不怎么美的冬天寫得這么美呢?
2、簡介作者。
3、找出文中抒發(fā)作者喜歡濟南冬天的句子。
4、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討論:本文應用怎樣的語氣語調去讀?帶著怎樣的感情去讀?
六、課堂小結。
冬天的濟南,她慈善如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
七、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二。
八、板書設計。
寫景修辭手法抒情。
山擬人熱愛。
水比喻。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十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一、話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單元選取的四篇課文都是寫自然景物的,分別描繪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綠色的草原,呈現出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展現了豐富多彩、姿態(tài)各異的自然景觀,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人們對大自然的無限眷念和熱愛。
《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筆下的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那綠藻……無不給人美的享受。它以無窮的魅力吸引讀者的心靈回歸自然,為我們在教學中開展豐富的審美活動提供了充沛的資源,所以學習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審美價值,引領學生進入作者營造的美的意境,整體感知,獲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進課文,包圍你的是滿含溫情的親切優(yōu)美而生動的'語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語言大師。一系列的比喻、擬人、抒情句是作品給我們的極好饋贈,這就為學生積累感悟語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學本文,積累語言也是對學生極具體極實惠的豐收。
《濟南的冬天》更為獨特的文本價值在于: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渾然天成地運用了豐富的寫景方法和技巧,實為同類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學本文,學習寫景的一些方法是對學生進行寫作引導的最好資源。
二、說學情:
《濟南的冬天》一文,所講的內容是學生們并不熟知的區(qū)域——濟南,初一年級的學生們還沒系統(tǒng)學習地理知識,對濟南的了解甚少。但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家鄉(xiāng)冬天的比較,對濟南的冬天一定會隨作者去感受,與作者產生共鳴。再者,他們還有一個突出的優(yōu)勢就是活潑好動、爭強好勝,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樂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起來,沒有什么太大的阻礙。
三、定目標:
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本身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本單元編排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應抓住以下目標:
(1)知識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與課文相關內容;識記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寫景的多種方法,并用之于指導自己的寫作實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熱愛、贊美之情,
2、教學的重點難點: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告訴我們:“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睋耍_定本文的教學重點及難點為:抓住景物的特征從多方面加以表現。
四、析教法:
目前,我國的教育正經歷著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深刻變革,教師要更新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思想品質,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把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觀,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啟發(fā)式教學。
在引入本課教學時,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何老舍要寫冬天、寫濟南的冬天呢?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這樣一啟發(fā),學生有了“驚奇”和“疑問”,自然地觸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激活了思維。
2、以讀促學。
教學本文時,引導學生從讀中獲取信息,從讀中探究作者寫景的方法,從讀中體會作者感情。這里所說的讀是要真正地讀進去,讀法多樣,默讀與朗讀、齊讀與個別朗讀等。默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迅速歸納概括知識要點,朗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齊讀是為了體現語言的節(jié)奏美,個別朗讀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3、示例遷移。
葉老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課中有兩段寫景最為生動,而且寫法大同小異。教師只需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一段,另一段則讓學生用學習前一段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既是學以致用,又是一種習得。該課文學完之后,布置學生寫一篇作文,也是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體會到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學會學習。依據本課的實際內容,結合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日常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校的教學條件,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誦讀法。
通過默讀、自由讀等多種方式,反復誦讀課文,體會老舍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感受語言文字中蘊涵的語言美、語意美、語境美。摒棄課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歸真,讓語文教學回到“讀”書的根本軌道上來,讓學生充分體驗作品的原汁原味,獲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藝術特質感受,培養(yǎng)其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這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靈魂之所在。
2、設問法。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十一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xié)調發(fā)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yǎng)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上,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fā)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溫情的畫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并說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后小山圖
3.山村臥雪圖
4.玲瓏水晶圖
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致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yōu)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tài)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然后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濟南的冬天
老舍
溫情的畫面
溫晴 溫情 溫情的人物 溫情的語言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著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溫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著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內心蘊含著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十二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老舍先生用優(yōu)美、親切的語言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對濟南的喜愛和贊美。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品位文章生動形象語言。
兩課時。
1.創(chuàng)設情境2.引導點撥法3.對話教學法。4.自主探究。
一、導入。
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美譽的濟南,真可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垂柳掩映的小徑,柳絲拂面,空氣清新,近看湖水碧波蕩漾、荷葉田田,遠眺青山起伏,連綿不斷,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老舍先生對濟南更是情有獨鐘,他把山水秀麗的濟南活脫脫地寫進他的散文里,《濟南的冬天》就是他其中的代表作,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這一篇寫景抒情散文。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作者簡介:
提問:誰能介紹老舍的有關知識?
老舍(1899-1966),現代作家和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貧民家庭。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錫傳》《駱駝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說集。其中尤以《駱駝祥子》影響最大。劇本中影響最大的如《龍須溝》(1951年)、《茶館》(1957年),另外還有《女店員》《全家?!贰秾毚贰渡袢返榷荚Z動一時。這中間,《龍須溝》影響最大,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團摧殘迫害,不幸逝世,終年67歲。
四、播放課文錄音,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聽讀過程中請同學們勾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思考下列問題:
1、濟南的冬天天氣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突出天氣的這一特點的?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的?
考察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上面兩個問題。
附:重點字詞。
設若:假若。
水墨畫: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明確:1.(1)濟南的冬天主要特點是“溫晴”。
(2)作者以自己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冬天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贊揚了濟南獨具一格的風貌。
2.在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后,作者又從濟南的山和水兩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
五、分析與探究。
1.分析第1自然段:
明確:
對比寫法:北平(多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多霧)濟南(無重霧)。
熱帶(日光毒、“響亮”)濟南(無毒日)。
特點:“溫晴”——推論:“寶地”
2.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明確: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3.提問: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明確: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huán)境。
4.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huán)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huán)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十三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yǎng)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現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讓學生學會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訓練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學習比喻、擬人的作用。
【訓練課時】。
擬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通過讀、品語言,感受濟南冬之美。
第二課時:學習多方面寫景的方法,片斷習作。
第一課時。
〖訓練步驟。
一、由人們對冬季的一般印象,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選適當詞語說出對濟南冬天的印象。
2、聽朗讀錄音,說出課文寫了哪些景物?(腦中呈現哪些畫面?)。
學生自由談談感受,語言要簡潔。
歸納(參考):陽光下的小山/薄雪中的小山/城外山景/城中水色。
三、品味語言。
作者為了讓我們對濟南溫晴的冬天有個具體可感的印象,在描寫景物時,發(fā)揮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語句。請在文中找出這些語句,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幾句,說說喜歡的理由,體會其中用詞的妙處。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說的最好。
品句參考: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tài),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這些語句,文中還有不少,學生說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讀。
四、小結。
略。
五、好地方,我們要留在心中;好語段,我們要記在腦中,背誦你最喜歡的一段。
六、書面作業(yè)。
1、抄寫、解釋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課后習題二。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十四
嚴寒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影響著人們對冬天的感覺。那咱們濟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特點呢?下面我們帶著疑問來學習2~4自然段。
二、師生誦讀,感知冬天。
1、聆聽2~4段錄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決字詞,交流背景。
在預習基礎上排除生字詞,學生競讀。再次感受文章語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總觀冬天。帶著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
2-4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山)。
三、合作探究,品析山景。
1、齊讀2-4段,思考以下問題:
(1)這三段具體寫了什么景色?分別有什么特點?
總結:陽光下――溫靜;雪后――秀氣;城外――淡雅。
(2)說說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得好?可不可以替換?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
總結:重點體會“曬”、“睡”、“小搖籃”等詞句,體悟運的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妙處。
(4)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什么情感?體會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原因。并仿寫一段。
四、拓展活動,總結升華。
1、有感情地朗讀,回憶濟南的山的景象,在這當中你最喜歡哪一處的景色,為什么?
2、對比閱讀朱自清的《春》,討論二者的在寫景上的異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乘興練筆,來描繪喜愛中的夏天。
六、板書設計。
陽光下――溫靜。
山雪后――秀氣。
城外――淡雅。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十五
1.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標: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本文的語言美。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作者細膩傳神的景物描寫,掌握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其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法:講授法、點撥法、問題引導法
學法:勾畫圈點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導入
二、檢查預習,落實基礎。
1.簡介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
多媒體出示課件,指名朗讀。
2.檢查字詞:
多媒體出示課件,先指名朗讀,后學生齊讀兩遍加深印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作者情感
1、朗讀音頻播放:
(1)播放音頻朗讀文件,讓學生注意其中的語氣、語速、語調和重音的把握。
(2)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邊動筆在書上圈畫出重點詞句。(用ppt出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出示的問題: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
2.再瀏覽課文,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溫晴這一特點的?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歸納: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寶地。
總結為兩字:溫晴(貫穿全文的線索)
2.是從山、水兩個方面來表現溫晴這一特點的。
3.作者的思想感情:
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板書:熱愛、贊美之情)
四、再讀課文,內容探究
1、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手法來突出表現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的?
學生討論、明確: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刮大風,濟南的無風聲;倫敦的.重霧,濟南的響晴;熱帶的毒日,濟南的溫晴;經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溫晴”這一特點。
2、指名朗讀2-6段,每段分別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然后從中找出一些能夠表現山、水特點的詞語。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水,(暖、綠、清)。
城外的遠山(淡雅)。
五、品讀賞析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好的文章就是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讀了一遍,同學們就發(fā)現了這么多濟南冬天的特點和美景,下面我們就逐步賞析這篇課文。
老師先舉個例子,給你們做個示范,然后你們自己從文章中找出句子賞析。(ppt展示例子)
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具體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huán)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了陽光朗照下的小山“可愛”的這一特點。
學生可能找到下列句子:
1.“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p>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動寫靜,形象地描繪了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
2.“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寫出了雪后小山的嬌氣的情態(tài)。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矮松比喻成看護婦,形象生動寫出了小山下雪后矮松的柔美。
我們剛剛賞析了文中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作者通過這些句子賦予了濟南山水無窮的魅力,抒發(fā)了他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同時也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的愛。
六、課堂小結: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通過細膩傳神的描寫,抓住溫晴這一線索,繪山景描水色,角度獨特,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出濟南冬天的魅力,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七、布置作業(yè)
大自然一年四季風景都有各自獨特的美,請同學們以《校園的冬天》為題寫一篇文章,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將校園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不少于400字。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語言美。
2.學習比喻、擬人的寫法,借鑒吸收表現美的方法。
3.通過景物美來揣摩、體悟作者的深情。
教學重點:
1.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景物中蘊含作者怎樣的感受。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興趣學習法,雙邊活動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布置三分鐘演講,預習課文。
(2)準備錄音機、朗讀帶、計算機、彩色粉筆。
2.學生準備。
(1)寫三分鐘演講稿。
(2)查字典疏通字詞,熟讀課文,水彩筆。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演講,引入新課。
根據布置的三分鐘演講題目:家鄉(xiāng)的冬天,找一學生演講。演講完畢學生點評,歸納總結由此引入新課;濟南的冬天(板書課題)。
二、配樂朗讀,走入課文。
1、聽朗讀帶,劃出課文優(yōu)美語句。
2、找四位學生分別劃出的優(yōu)美語句。并闡釋美在何處,其中對涉及到的有難度字詞注音、解釋及時提問,以檢查預習情況。
3、師生配音樂分段朗讀課文,學生點評誰讀得好。教師做總結并指導朗讀。
三、整體感知,深入文本。
明確:天氣、山景、水色。(板書)。
2、再討論:在這些方面中又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山、雪、城、水等。(板書)。
3、思考:這些景物能夠組成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筆按課本內容畫出來,并給畫起個別致的名字。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草圖,然后小組推薦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并命名。
明確:以上圖畫總括為三幅:濟南全景圖、雪后山景圖、冬天水景圖。(板書)。
4、看著以上圖畫說出分別表達課文的哪些內容?
學生討論后,具體指出每幅畫的每一筆表達什么內容。
(解說:在此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內容轉化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把具體的內容抽象化,以開發(fā)思維,提高能力。)。
5、出示老師畫得課件,讓學生點評。
明確:溫晴——無風、響晴、溫暖。
7、討論:從以上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作者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傳達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可貴感情。
四、課堂小結。
文章從天氣、山景、水色三個方面介紹了濟南冬天的可愛之處。突出了它的特點:溫晴,我們也從作者的描繪中,勾畫了一幅幅畫面,欣賞這些畫面我們仿佛也進入了那片美的天地。
五、布置作業(yè)。
1、課下搜集有關老舍的信息。
2、組織一次繪畫作品展覽,評選最好的一幅。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過渡新課。
以搶答的形式提問: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課文為我們。
描繪了哪些圖畫?
對學生回答進行點評然后引入新課。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繪這些景物的,用了什么方法,什么寫作技巧。
二、深層挖掘,研討課文。
1、首先讓學生看第一幅圖:濟南全景圖。
(1)誦讀1~2自然段。
(2)思考:作者用了哪幾組對比來寫濟南冬天的溫晴的?
明確:三組對比;。
與北平對比:無風。
與倫敦對比;響晴。
與熱帶對比:溫晴。
(3)思考:響晴與溫晴有什么區(qū)別呢?注意收集字詞。
明確:重點在“響”與“溫”上?!绊憽庇许懥撂炜盏囊馕?“溫”有溫度不冷不熱讓人感以舒適的意味。
(4)討論第二自然段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用什么修辭物法寫老城的?
明確:用了一個過渡句使篇章結構嚴謹。由對天氣的描寫轉入對冬天山水的刻畫。
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睡著”“喚醒”都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2、出示第二幅課件圖;雪后山暗圖。
(1)朗讀第3自然段。
(2)課文中有一字可概括雪后山景圖的特點,哪一字?
明確:“妙”
(3)“妙”在何處呢?
明確:顏色妙:表黑的矮松,雪白的樹尖、純白的山突、白黃的山群微黃的斜陽、粉色的薄雪。
神態(tài)妙:樹尖頂著白花、藍天鑲上銀邊、花葉風兒吹動。
(4)這里又有了另外一種修辭手法,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3、提供第三幅畫:冬天水景圖。
(1)齊讀第五自然段。
(2)思考:濟南冬天的水與我們這里的冬天的水有什么區(qū)別?
明確:不結冰;綠;清亮。
本地冬天的水則沒此特點。
(3)本段以上出現的兩種修辭手法都有,分別找出在哪地方?
明確:比喻:“整個的是塊人靈的藍水晶”。
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薄熬蛻{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出,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三、總結全文。
本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濟南的山山水水活畫在我們眼前,讓人直接感受到那里的風景,令人神往。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自已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寫一篇觀察日記,寫出自已的感受。
魯教版高中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fā)現它獨特的美。
3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學重難點: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學方法:賞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統(tǒng)復備。
一、介紹老舍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2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chuàng)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及朗讀的處理相比較,作好點評的準備。
三、學生點評教師的朗讀。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2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注意文中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它冬天的特點的。
五、學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思考,要求:
五、學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問題,教師作必要板書。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畫)。
暖——不結冰。
水:綠——溫暖多情,富于生機(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空靈的藍水晶)。
(備注:說水還有清、靜、凈等特點也對)。
天氣: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霧、響晴、溫情。
(對比)異地之冬:北平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
第二課時。
初備統(tǒng)復備。
一、過渡語:許多時候,美是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要將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來,讓所有讀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點語言藝術的。下面就請你們再次細細品味課文,找出你欣賞的語言,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二、學生讀課文,作批注。
三、學生交流,教師據實際情況點評,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技巧。
(參考意見:1用詞講究2運用生動的修辭手法3虛實結合,聯想豐富4直抒胸臆5創(chuàng)設意境,流露深情6對比烘托)。
四、創(chuàng)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于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里,那么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五、習作交流,作恰當點評。
六、推薦課外閱讀:老舍《濟南的秋天》、《駱駝祥子》、《茶館》。
課后學習: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673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