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廬山游玩。我姓邱,你們可以叫我邱導游,非常榮幸能做你們的導游。讓我陪你們游廬山,展示一下這里的魅力。
廬山位于中國中部江西兩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接潘陽湖。整個山林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呢!南北長,東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3·4米。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巖洞、溪澗,地形復雜的樣。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世界,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規(guī)格主要有12個景區(qū),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
廬山是一座集岡景,衛(wèi)華、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里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斌。我們來到東林寺,我開始介紹:“普代高僧慧遠(公元334~420年)再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chuàng)了佛教中的‘凈土宗’,使廬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扣地理的中心學府。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回異的建筑杰作,包括羅馬式與哥脖式的教堂,融合東西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建筑,以及日本建筑和伊斯蘭清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qū)的精華部分。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nèi)涵。”接著我們又游了好漢坡,植物圓。
游客們,今天的游覽結束,感謝大家游覽世界遺產(chǎn)。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二
大家好!
我們現(xiàn)在由婺源縣城紫陽鎮(zhèn)乘車前往一個景點小橋流水人家——李坑。車程大概十來分鐘?,F(xiàn)在我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給大家作個簡單的介紹。
李坑,是個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年,由一個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歷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說:他們現(xiàn)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為遠祖在堯帝為部落首領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職為姓。同時,因遠祖唐末由北方遷到南方曾“占得從田之簽”。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為“理田”。到了近代人們漸漸以李姓居住于小溪兩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稱為“坑”,便俗稱為李坑。
各位游客,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稱為水口,原因是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從這里流出村子。古時候,水口往往成為一個村子莊的標志。村中有人出遠門,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萬囑,揮淚灑別。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鄉(xiāng),走著走著,一望見水口,便會激動不已,分外親切。
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個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為有錢財,他著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磚雕、石雕和木雕)裝飾房屋,讓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進入雕刻的藝術畫廊。在房子翹角飛檐的門罩下,垂花柱式門枋上的磚雕十分精細,下枋上精雕細刻著古戲文圖幅、人物圖案各異,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著荷花,象征純潔和吉祥,這邊的蓮蓬,則是期望多子多孫。各位游客,我們再來看看正門兩邊各有一個石墩。現(xiàn)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兩個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馬石。我們再來看看屋子里的構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guī)康母羯乳T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體現(xiàn)了婺源古代勞動人民的智能和技藝。整幢宅子上、下兩層,每層分為三部分:前面的這間稱前堂,是小姐的房間。因為小姐是不能隨便出閨房的,所以門窗上是鏤空的雕刻圖案,方便小姐從屋內(nèi)往外看。正中間的這兩間稱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兩間稱后堂,那是兒子們的房間。當兒子長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則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稱為高堂。
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是一個五品奉直大夫李文進的官邸。李文進的大夫官銜并不是通過科舉考試取得的,他本是個在廣東經(jīng)營茶葉的富商。太平軍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規(guī)軍根本沒有作戰(zhàn)能力,完全靠曾國藩的湘軍,國庫又沒有大量的錢財做軍餉,當時的徽州同知鼓勵商人捐錢作軍餉,捐得多就封官,李文進的官銜就是那時侯捐來的。從這幢房子的門面上來看,沿襲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點。大門為石庫門枋,水磨青磚門面,大門上方砌筑門罩。門罩上黛瓦鋪蓋,戧角飛檐,不僅能遮擋雨水,還能起美化的作用。飛檐下方,門枋上磚雕圖案細膩精美,極富裝飾趣味。石庫門柱礎上的石雕,是民間較為常見的“獅子滾繡球”圖案,表達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滿歡樂的心態(tài)。我們再仔細看看這石雕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橫著雕刻的繁體“書”字,它代表了主人的心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屋子的上方有一個天井,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風。同時它還有一層含義,既是把人和天銜接起來——“天人合一“,也就是說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脫離大自然而獨立存在。同時,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財源,雨天,水不停地從天井向家里流,四水歸堂,蘊涵著“財源滾滾而來”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鑿成銅錢樣式,古時候人們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辦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養(yǎng)一只千年烏龜。烏龜在下水道里爬來爬去,下水道就永遠暢通無阻。這座大夫第取名“春藹堂”,一則體現(xiàn)出家庭融樂的氣氛,二則飽含長輩對子孫后代的關愛之情。屋內(nèi)的木構件上,同樣雕似著精美圖案,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過海、琴棋書畫等內(nèi)容,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主人對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能憑借自己的真憑實學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三
大家好,歡迎會大家來到位于贛州西北方向的4a級風景區(qū)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我是本次的導游叫_×。
走進通天巖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瀑布。看著從高處落下的瀑布,好像給峭壁上的巖石拉上了一層薄薄的水簾,不禁讓人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詩。瀑布落下時,發(fā)出嘩嘩的響聲,好像在演奏一曲優(yōu)美的旋律。
順著臺階向上爬,來到了一塊大石壁底下,這塊石壁就像一個龐然大物矗立在面前。石壁上有一個洞,洞里還有許多的礱糠,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和尚心大吃礱糠”的傳說。相傳古時這個洞會自動漏出白米來,廣福寺的方丈把這個秘密告訴了一個小和尚,吩咐他每天晚上去接米,這個小和尚很貪心,他用一把鑿子把石洞鑿大了,結果讓他傻眼了,哪來的白米呀,全都是礱糠。
穿過一個狹窄的通道,來到了石窟的面前。石壁上面有許多人物畫像,有的手里拿著兵器,好像正在向前沖殺;有的擺出一副攻擊的姿勢,好像要和別人打起來一樣;有的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好像在念經(jīng);還有的坐立不安,好像有什么急事還沒有辦似的……整個石窟一眼望不到頭,足有三四千米長,這可能就是通天巖獲得“江南第一石窟”美稱的由來。
下了觀景臺,就是“不走回頭路”的晃橋?;螛蛴扇F索和一張網(wǎng)罩組成,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綠色的大蛇左右搖擺地橫跨在兩岸之間;走近一看,就像一條在風中搖曳的綠絲帶連接在兩山之間?;螛蚍浅4碳?、有趣、好玩,但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膽量和信心,你是不能過去的,到了一半的時候,真會把你嚇得渾身發(fā)抖、心驚膽戰(zhàn)。
感謝參觀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這里可以使你一飽眼福,有堪稱天下奇觀的石窟、讓人驚心動魄的晃橋以及許多古老的傳說。歡迎下次再來。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四
廬山石門澗位于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廬山石門澗因天池山、鐵船鋒對峙如門,內(nèi)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廬山石門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種類繁多,石門澗又有“廬山植物一絕”美譽。
景區(qū)面積六千余畝、景觀百余處。集“雄、險、奇、秀”于一體,是一座地質(zhì)變化、生物進化、自然造化、歷史文化的綜合大觀園,有“匡廬絕勝”、“山水絕勝”之美譽。古譽廬山第一景。
廬山石門澗瀑布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最早錄入史冊的。兩千多年前的《后漢書地理》中就有記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門之奇,路險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廬山石門澗,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游廬山日記》,稱贊廬山石門澗瀑布“噴雪奔雷,騰空震蕩,耳目為之狂喜”。
山因人重,景借名傳。早在1620_年前,這里就游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慧遠在此筑“龍泉精舍”,率儒、釋、道18高賢常游于此,傳經(jīng)布道,使之成為凈士宗的發(fā)源地。其寫下的《游石門詩并序》,開了我國山水游記的先河。此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歷代數(shù)以百計的文人墨客都為之相涉,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與摩崖石刻,文化底蘊深邃豐厚。
石門澗面對峰崖,隔澗箕立,結成危樓險闕。過大磐石,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桿峰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擁,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最窄處的“小石門”,石門澗兩崖之間僅存一縫,游人入“門”須側身才能通過。峪谷間,高崖懸流成瀑,深谷積水成湖。潛隱湖底的雜亂怪石與兀立溪澗的巨巖,沿澗巧布,成為“石臺”,最大的一塊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數(shù)十人,石上攜有“石門澗”三個大字。
過大磐石,廬山石門澗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桿峰與童子崖從澗底?;鄙?,漓立咫尺,奇峰簇擁,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廬山石門澗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廬山石門澗絢麗而神奇的自然風光,吸了歷史上無數(shù)名人雅士。他們或擇勝登臨;或結廬隱居;或潑墨揮毫;或尋幽探險。石門澗峰峰嶺嶺,遍布履痕;溝溝壑壑,回蕩歌吟。現(xiàn)有古文化遺址20多處,古詩詞200多首。南北朝杰出詩人,謝靈運在澗旁筑“石門精舍”。東晉高僧慧遠大法師在此佛法五年筑"龍泉精舍".寫出了我國最早的山水游記——《游石門詩并序》。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五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古西津渡街。在大家參觀之前,我先簡要介紹一下這條古街?!斑b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長江?!遍L江和古街究竟有什么關系呢?歷史上古西津渡街枕于長江之上,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券門上刻有“枕江”二字。隨著長江北岸坍江,南岸淤積,主航道不斷北移,長江向東延伸。現(xiàn)在長江南岸已經(jīng)北移了數(shù)公里。從清代就開始,這里便成了一條熱鬧的商業(yè)街。在“枕江”二字下面是53坡,大家猜一下,一共有多少級臺階?恩,張小姐說對了,一共53級。53坡的名稱源自于佛教53參圖的來歷,關于53參圖的傳說我在金山寺已和大家詳細介紹過了,53坡只是古西津渡街的一個開始,讓我們一起去開啟它那耐人尋味的歷史畫卷吧!
“1890”這個數(shù)字是中國屈辱史的見證,將它高高的掛在樓頂是為了警戒善良的人們,歷史不能忘記。目前館內(nèi)珍藏有從原始社會到明清時期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文物3萬余件,其中還有國家一級文物?,F(xiàn)在鎮(zhèn)江博物館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順著古街向東望去,我們隱約看到一個石塔,這就是昭關石塔,該塔建于元代,是一座過街石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塔頸,塔頂幾部分。呈亞字形,上刻有佛八寶。鎮(zhèn)江的昭關石塔是我國江南唯一的一座喇嘛式過街石塔,只要你穿過一次石塔,表示你誠心誠意拜一次佛。
在石塔的旁邊是救生會。救生會建于清代光緒年間,是有錢人成立的善事機構,當時長江經(jīng)常有險情,為了鼓勵人們積極主動的救護船只和渡江人,每救一人救生會獎勵救人者一兩白金。無主安葬的人救生會買棺木安葬。
這條街充滿著宗教色彩,在前面券門上可以看到“同登覺路,共渡慈航”這八個字。穿過券門和石塔就是觀音洞,繼續(xù)前進,就是唐代金陵渡。由此我們想起唐代大詩人張祜吟頌的千古絕唱《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六
江西處于北線附近,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干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于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18℃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16℃到27℃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qū)域和贛西南山區(qū)約在17℃到18℃之間;撫州、吉安地區(qū)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18℃到19℃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19℃到20℃之間。全年全省極端最高溫度南北差異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現(xiàn)象,但幾乎都接近或超過40℃,個別縣區(qū)日最高氣溫曾經(jīng)達到過44.9℃。極端最低氣溫則南北差異較大:九江大部分地區(qū)在-12℃到-14℃之間,個別縣區(qū)還出現(xiàn)過日最低氣溫-18.9℃的極端最低值;贛南則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區(qū)一般在-7℃到-12℃之間。
江西年均日照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縣最多,銅鼓縣最少。年均日照時數(shù)為1473.3小時到20xx.5小時;都昌縣最多,崇義縣最少。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現(xiàn)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qū)多盆地少。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年均降水量多達1800毫米到20xx毫米,長江沿岸到鄱陽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則約為1350毫米到1400毫米,其他地區(qū)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間。全年降水季節(jié)差別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年大部分地區(qū)整個秋冬季以陰雨天氣為主的現(xiàn)象較為少見。春季時暖時寒,陰雨連綿,一般在四月份后全省先后進入梅雨期。五、六月份為全年降水最多時期,平均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到350毫米以上,最高可達700毫米以上。這一時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強度為日降水量50毫米到100毫米,最大甚至可達300毫米到500毫米以上。7月雨帶北移,雨季結束,氣溫急劇上升,全省進入晴熱時期,伏旱秋旱相連,而從東南海域登陸的臺風將給江西帶來陣雨,緩解旱情,消減炎熱。降水量除季節(jié)分配很不均勻外,年際變化也相當懸殊,最多年份可達最少年份一倍以上。
除廬山外,全省年均風速為每秒1米到每秒3.8米,最小為德興市,最大為星子縣。年均大風日0.5天到28.5天,最少為宜黃縣,最多為星子縣。鄱陽湖濱,贛江、撫河下游和高山頂及峽谷區(qū)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均風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
全省主要自然災害有寒害、洪澇、干旱和凍害以及持續(xù)時間較為短暫的'高溫危害等。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從茨坪出發(fā)順著井遂公路前行,接下來我們要游覽的便是筆架山景區(qū)。筆架山景區(qū)位于茨坪的東南面,距茨坪13公里,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qū)十一大景區(qū)之一,也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qū)和自然保護區(qū)的南大門,主要包括行洲和筆架山兩大區(qū)域的景點,它以自然風光為主,融革命人文景觀為一體,總面積為17.2平方公里,是井岡山唯一一個集自然山水風光、革命歷史遺跡、客家民俗風情三位一體的景區(qū)。
據(jù)傳:過去,筆架山的山腳下住著兩個窮秀才,一個叫趙六,一個叫張三,是一對要好的朋友。他們連年趕考,都榜上無名。后來,因為家境貧寒,兩人只得上山砍柴維持生計。一天,他們正在山上的路邊吃飯,走來一個衣著破爛的跛腳叫花子,向張三討飯吃。張三瞪眼隆鼻地說:“我砍柴都餓得半死,哪有飯給你吃,快走開,快走開!”叫花子碰了一鼻子灰,又向趙六走去。趙六把飯端給叫花子說:“老人家,你吃吧!”叫花子說:“好孩子,我們一起吃?!庇谑牵蝗顺砸话?。如此五天,天天如此。第六天,叫花子又來了。吃完飯,叫花子從懷里摸出一支毛筆和一只筆架來對趙六說:“孩子,明年京城會試,你務必帶著這兩件東西去投考,你會有好運氣的?!闭f完,就沿著山道走了。趙六覺得奇怪,就告訴張三。張三看了看毛筆和筆架后撇撇嘴說:“鬼才相信這個臭叫花子的話呢!”趙六真心實意地說:“不管咋樣,我們不妨去試試,如果我考取了,以后送給你去考。如果不中,也就算了?!钡诙?,趙六和張三一起赴京趕考。誰知,趙六落榜了,而張三不但高中進士,而且參加殿試,奪得第一名,做了新科狀元。這天,叫花子又來了。他在街上看到趙六在賣柴,奇怪地問:“你沒有去投考?”趙六說:“去了,我落榜了,倒是我的好朋友張三考取了,還做了新科狀元?!苯谢ㄗ訚M臉疑惑:啊!會有這種事?我給你的毛筆和筆架呢?”趙六說:“在家里?!薄澳憬o我看看?!钡搅粟w六家,叫花子看了毛筆和筆架后不禁驚叫起來:“這是假的。孩子,你給別人看過么?”趙六說:“給張三看過?!苯谢ㄗ佣逯_說:“壞了,被他換掉了。孩子,這是一支神毛筆和神筆架呀!帶著它們?nèi)ネ犊?,必中無疑。”趙六說:“待我進京要回來,下次再去考?!薄翱峙乱换貋韱?”“要得回來,張三是我的好朋友?!闭谶@時,屋外傳來鳴鑼開道聲,又傳來“新科狀元張三回來啦”的吆喝聲。趙六高興地拉著叫花子往外走。走到屋外,只見人山人海,一乘華麗的官轎抬了過來,前呼后擁,好不威風。趙六三步并做兩步走,撥開人群,擠向官轎。侍衛(wèi)把他推開,他大聲說:“我是張三的好朋友?!笔绦l(wèi)頭目大聲喝道;“大膽刁民,竟敢在大庭廣眾面前直呼新科狀元的大名,有辱朝廷。來人,給我拿下?!睅讉€侍衛(wèi)如狼似虎撲將過來,將趙六五花大綁。趙六拼命地叫喊:“張三,我是趙六,你的侍衛(wèi)把我綁起來了!”喊了許久,不見張三來解救自己,趙六心里明白了一切,狠狠地罵道:“張三,你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我今天才看透了你?!闭驹谝慌缘慕谢ㄗ影碘猓骸叭绱艘鹿谇莴F之徒,留下必禍國殃民?!彼扉_手掌,口中念念有詞。立刻,從官轎里飛出兩道金光,神毛筆和神筆架落在他手上。叫花子將神筆架甩出去,神筆架飛到官轎上空,突然向轎頂砸下,新科狀元張三就被壓在筆架底下。叫花子用衣袖一扇,筆架越長越高,越長越大,長成了一座大山,這就是今天的筆架山。據(jù)說,那跛腳叫花子就是八仙中好打抱不平的鐵拐李。這美麗的傳說告訴我們:懲惡揚善,惡者即使一時能成就功名,但難保一世富貴,善者應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好了,聽完了這段優(yōu)美的傳說,大家心里是不是已經(jīng)在想象這座充滿神奇色。
彩的筆架山了呢?可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其實它已開始進入我們的視線,窗外右側的山體便屬于筆架山的范圍了!大家看到那座尖峰了嘛,那就是我們稍后要征服的筆架山主峰――揚眉峰!
到筆架山一游,不得不說的是一種大家都熟悉的花卉,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了沿公路山體兩岸翹立于枝頭的艷麗花卉了,那是什么呢?那就是與井岡翠竹并駕齊驅享譽中華的杜鵑花。杜鵑花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美譽,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它不僅是井岡山的市花,更被列為江西省省花,目前,井岡山的杜鵑種類已發(fā)現(xiàn)有28種,采集標本21種,約占江西杜鵑種類的60%以上。江西杜鵑花資源異常豐富,是華東地區(qū)杜鵑花資源最豐富的省份,而井岡山的筆架山又是江西最具代表性的杜鵑之山,每年四五月間,筆架山上山脊兩側的十里杜鵑長廊,各式杜鵑花競相開放,千姿百態(tài),姹紫嫣紅,景致蔚為壯觀。據(jù)考證,這種長達十余里的杜鵑林帶,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堪稱世界奇觀,井岡一絕。
一直以來,淳樸的井岡山人民對杜鵑花就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那是因為井岡山的紅杜鵑是用革命先烈的熱血所染紅的,現(xiàn)在在井岡山還流傳著一個感人的“井岡杜鵑”的故事呢。吳月娥,1920_年出生在湖南,15歲那年參加了少先隊。1920_年1月,敵人對井岡山進行第三次“會剿”,井岡山青年林同生告別心上人吳月娥,參加了紅軍。臨行前,兩人相約,來年相會在杜鵑花盛開的時候。杜鵑花還沒有開,林同生已經(jīng)犧牲在了八面山。當年春天,吳月娥也遭抓捕,敵人逼她帶路,吳月娥將計就計,將敵人引上了懸崖,趁敵不備,吳月娥拖住敵軍官跳下了深淵。第二年,井岡山上漫山遍野,開滿了杜鵑花,人們傳說,那是吳月娥姑娘的鮮血染成的,所以叫它“井岡杜鵑”。井岡山人喜愛紅色,正是因為4.8萬名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烈士的靈魂化作一叢叢美麗的杜鵑在井岡山上怒放。那每一朵杜鵑花都承載著一個追求理想的靈魂,每一簇杜鵑花都記錄著一段紅色悲壯的記憶,每一叢杜鵑花都蘊涵著一種堅韌不拔的品格,每一片杜鵑花都象征著一種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井岡杜鵑,如今已成為一種象征,與參天挺立的水杉,與濃蔭馥郁的梧桐,共同營造著井岡山紅色的歷史人文與綠色的生態(tài)和諧。杜鵑,一頭連著歷史的烽火硝煙,一頭接著時代的火樹銀花?,F(xiàn)在,由井岡杜鵑而孕育的花卉產(chǎn)業(yè),還成了井岡山農(nóng)民的致富項目呢。
筆架山素有“十里杜鵑十里松”的說法。到了山頂就融入了花的世界,綠色筆架山的海洋、珍稀的植物園。沿著十里杜鵑長廊你將看到成片的中國臺灣松,這些松樹平展、剛勁、挺拔、卷曲、盤旋,有的象鳳凰歸巢,有的如飛龍下海,爭奇斗妍,千姿百態(tài)。筆架山還有充滿神秘色彩的原始次生林以及許多珍稀的木本樹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伯樂樹、香果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白豆杉、福建柏、藍果樹、杜仲、香果樹、觀光木,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南方鐵杉、閩楠、凹葉厚樸,還有珍貴的冷杉、獨蒜蘭、金葉含笑、繡毛含笑、井岡厚皮香等,特別是福建柏、冷杉、黃山松成片生長,絕大部分已有二三百年的年齡,形成多處壯觀的植物群落景觀,因此也被稱為“天然的植物園”。
此外,景區(qū)內(nèi)動物資源非常豐富,物種達200余種,其中珍稀瀕危動物40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云豹、黃腹角雉和白勁長尾雉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鷴、水鹿、穿x甲、金貓、大靈貓、小靈貓、斑林貍、鷹雕、草鸮、斑頭鵂鹠、褐林鸮、小鴉鵑、裸翅鴉鵑、鵲鷂、紅隼等21種。
筆架山上觀云海,可謂既奇又壯,有時茫茫無際,猶如波濤萬里的大海;有時云霧在山頭繚繞,在山谷中翻騰,座座峰巒,似星島,又似航船;有時云霧蜂擁而至,又突然跌落深谷,形成洶涌的瀑布云;有時朵朵白云輕輕飄拂,仿佛孤帆遠影。而雨后初晴的十里云海將讓您心境豁然開朗!筆架山上觀日出更是美不勝收。清晨,遠處天邊霞光萬道,朝陽漸漸露出臉來,似金盤,似火球,金光燦爛,照耀著千山萬水,阡陌田園,充滿了詩情畫意。
位于筆架山東麓的行洲村是井岡山上一個小村落,住在這里的老表大多姓李,都是客家人,他們的祖先是明末清初自福建上杭到廣東五華,后來又遷徙到井岡山,到現(xiàn)在為止至少有5代人了。他們的后裔至今還保留著客家人特有的民情風俗,如飲食習俗、衣著服飾、生活起居、尊祖敬宗、婚嫁習俗、文化信仰、和耕耘勞作等,成為井岡山旅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客家民系是在中國長期歷史中形成的漢民族內(nèi)一個特別民系。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擴展。中國自秦漢以后一千多年間,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天災戰(zhàn)禍等原因,多次引起中原漢人向南遷徙,數(shù)量超百萬之眾。南下漢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進入贛南、閩西、粵東北山區(qū)的中原漢人,與古越族后裔畬、瑤等土著居民雜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創(chuàng)造出一支與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稱為“客家文化”。這些南遷漢人,操一種濃厚中原古音,并雜夾江淮官話的語言,稱為“客家話”,講這種話者稱“客家人”??图颐裣捣植己軓V,其中贛、粵、閩邊三角地區(qū)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國外以東南亞為主。據(jù)估計,全世界客家人現(xiàn)在約有4000至5000萬左右。
現(xiàn)在我們已到達了“行洲府”――筆架山景區(qū)的入口。在我們右側的精致木樓就是筆架山景區(qū)的游客服務中心,客服中心設施完備,娛樂餐飲、休閑品茗等服務項目一應俱全,并配有一個150個車位的停車場??头行哪相徬?,環(huán)境優(yōu)美,清新淡雅。獨上高樓,臨窗而坐,你將觀賞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目睹到一幅青山、云霧、客家村舍的世外桃源景象!我將在這為大家購票,有需要“唱歌”(上洗手間)的朋友可在這輕松一下!大家在這休息片刻,養(yǎng)精蓄銳一下吧!
過了行洲橋,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筆架山景區(qū)第一美景――紅色桃花源。為什么這里取名叫作“紅色桃花源”呢?答案就得在井岡山這座紅色大山中去尋找了。革命家張聞天說過:“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本畬礁锩窢帟r期,紅軍將士們生活艱苦,當時流傳著一首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xiāng)?!笨梢哉f,當時紅軍將士的生活是異常艱苦的,但他們的心中始終存有一個理想的家園――“紅色桃花源”,那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那里沒有仇恨,沒有戰(zhàn)爭,是一片美麗、寬容、安寧、祥和的凈土和樂園。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紅色桃花源”,沿途皆是阡陌田園、小橋溪流、桃林芳草、炊煙水牛以及無處不在的祥和,這不正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心中“理想的生活”嗎!這不正是當年無數(shù)紅軍為“生活的理想”而浴血奮戰(zhàn)的結果嗎!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觀賞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青山、云霧、客家的世外桃源景象,還可以接受紅色文化的神圣洗禮――行洲的紅軍標語群遺址就是當年紅色革命歷史和當年紅軍追求夢想的真實寫照。
筆架山景區(qū)林海蒼茫、層巒疊翠,它兼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以及峨嵋之秀和青城山之幽。筆架山四季皆美景,春花秋實、夏翠冬醉是其最好的寫照。每當春夏之交,這里便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每逢秋末冬初,滿山遍野的紅葉,您會被這里的紅色的世界而陶醉。而到了冬末初春,整個山脈銀裝素裹,猶如一條銀色的巨龍在舞動,杜鵑樹開出了銀白色的冰花,各類樹木上絢麗的霧凇、冰掛,清新的空氣,銀色的世界,如同水晶宮一般,美景秀在其中,讓您樂在其中。筆架山花木繁茂,而杜鵑、松樹、柏樹和杉樹尤多,當您走在筆架山上,他們就象是站崗的“衛(wèi)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處處都有他們的靚影,因此這四種樹木也被人戲稱為筆架山的“四大天王”和“四大護山使者”。
筆架山是名副其實的“植物寶庫、天然氧吧”,景區(qū)年均氣溫14-17℃,森林覆蓋率高達98%,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8萬個,且素有“井岡生態(tài)畫卷”的美稱。如果城市的喧鬧與嘈雜讓您感到疲憊和煩惱,這里將給您一個寧靜、清新的空間,森林中的植物精氣和高山負氧離子將為您消祛疲勞和病痛,大家不妨在這做一次深呼吸,開始我們的筆架山之旅吧!在進入景區(qū)之前大家一定要注意幾點:一、這里是自然保護區(qū),在景區(qū)內(nèi)是絕對不能抽煙的!二、游覽途中要愛護景區(qū)內(nèi)的花草樹木,不能隨意采摘。三、景區(qū)內(nèi)遍布奇藤、古樹、怪石,在游覽的路上處處有“美女樹”和“笑臉石”,請各位不要被美色所傾倒,不要被美景所迷惑而碰壁哦!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八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大余旅游觀光。中國有句古語“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今天我們在大余的第一站游覽的景點是一座海拔不高,但卻蜚聲海內(nèi)外的名山——大余梅嶺。
梅嶺位于大余縣城南10公里處,又稱為大庚嶺,是江西省同廣東省兩省的分界線、分水嶺。這里海拔僅有746米,但地勢險要,奇峰疊秀,而且山峰連綿不斷,逶迤數(shù)百里,把江南天空一分為二,所以地理學家們把這里稱為“一山分割兩邊天”。在古代,這里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分界線,它還是兩個古代民族,兩種不同文化區(qū)域的分界線。梅嶺北面是屬于中原地區(qū)漢民族居住的土地,歸屬于比較發(fā)達的漢族文化區(qū)域,梅嶺南面則是古代南蠻族居住的土地,是蠻族部落文化區(qū)域。兩個民族、兩種文化在這里交匯相融,使梅嶺積淀了濃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特有的歷史文化風情。
梅嶺自古以來以梅花著稱于世。自西漢初年,梅嶺就開始種植梅樹,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幾經(jīng)歲月興衰變遷,到現(xiàn)在,山上山下,古道兩旁,梅樹擁簇,紅梅白梅交織一起,尤其是寒冬臘月季節(jié),銀裝素裹、唯余茫茫;白梅開放,傲雪斗霜;紅梅展妍,清香四溢,點點飛紅,嬌艷迷人,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為之流連忘返。
古往今來正如元朝吏部待郎聶古伯留下的“黃金臺上客,大庚嶺頭春,如是無詩句,梅花也笑人”。有多少文騷客為之揮毫潑墨,題詞賦詩,使梅嶺留存下眾多的詠梅佳句,根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歷史上眾多文人學士因為觸怒權貴,抗擊朝庭,被貶官去職,發(fā)配嶺南,他們途徑大余梅嶺時,都為這里的梅花景色驚嘆不已。
三國東吳大將陸凱奉命率軍前往海南途經(jīng)梅嶺時,留下了一首《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樹春”。據(jù)考證這是最早贊嘆梅嶺梅花的詩句,它開創(chuàng)了梅嶺梅文化的先河,后人在梅嶺風景區(qū)內(nèi)修建了一座“折梅亭”也叫“一枝春亭”,以示對陸凱的緬懷紀念,這便是現(xiàn)在“一枝春”贊譽梅花的由來。
在此之后,北宋著名的大詩人蘇東坡也曾經(jīng)貶謫到海南儋州做官,他經(jīng)過梅嶺古驛道時題賦了好幾首梅花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庚嶺梅花》“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贝送?,唐朝的張九齡、宋朝文天祥、明朝的湯顯祖、清朝李如筠等眾多詩人都曾經(jīng)為梅嶺梅花題詩賦詞,“花以文名,文以花傳”,使得梅嶺梅文化在中國詩壇占據(jù)重要一頁。
梅嶺的梅花,不僅數(shù)量之多,滿山遍野,有“梅國”之譽,而且由于氣候原因,曾出現(xiàn)過同一枝梅樹“南樹凋泠,北枝始開”之奇特景象。雖然這一景象現(xiàn)在難以見到了,但是同是一座山,越過關口的廣東年年種梅樹,就是不開花。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九
今年五月份我和學校里的三十位來自不同班級的同學代表中國杭州去韓國進行交流活動,我倍感榮幸!懷著興奮,新奇的心情我們上了大巴向國際機場出發(fā)了!
到了機場,我已經(jīng)和來自不同班級的同學們打成了一片,完全把之前的生澀感打消了。
下了機場,我暗暗地對自己說,我來韓國了!這里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那么得新奇,那么得陌生。第二天下午,是我最最緊張又害怕的時刻,因為按照行程,這一天我將會和韓國同學“會合”了!并且要離開同學們住入韓國同學的家里,我很害怕自己的語言不通,我還擔心我會想媽媽,想家,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媽媽,第一次出國,第一次住在國籍不一的家庭里!我真的很緊張!
我的韓國同學叫李榮珉,他剛見到我時也十分的拘謹,但我在住入他家后的幾天里我們一天比一天玩得開心!第一天,韓國爸爸媽媽帶我和李榮珉去游玩了韓國的景點,雖然我聽不懂景點的介紹,但我能從他們的表情上看得出這是韓國最有特色的景點。接下來韓國爸爸媽媽還帶我去吃了韓國烤肉!讓我第一次嘗試了用銀筷子,第一次嘗試左手不拿碗…….
他們的熱情招待使我根本沒機會沒時間想媽媽想家,尤其是有一天,我有點咳嗽,韓國媽媽非常擔心,她又是給我量體溫,又是給我吃藥,還叫來了中方的翻譯,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但從韓國媽媽的表情上我看得出她非常著急和擔心!簡直跟我自己的媽媽沒什么區(qū)別。
短短的幾天韓國住家交流活動很快就結束了,但我和韓國的爸爸媽媽還有李榮珉已結下了濃厚的情誼!在送我上大巴車的時候,韓國媽媽哭了,我也流下了眼淚,真舍不得他們,這時我們擁抱在一起,真希望今年的八月快點到來,因為到了那時,韓國同學李榮珉會來到中國交流,我們將會再次見面!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十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和你在井岡山相遇,相知,相識,我感到很高興!今天這井岡山之旅就由我為大家做向導。我是##旅游行的##,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那么我就長話短說,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井岡山......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qū)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xiāng)一鎮(zhèn)、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qū)。
井岡山自公元前2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fā)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qū)。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產(chǎn)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nèi)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故事。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qū)的最高峰。
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qū)。
井岡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fā)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qū)。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jīng)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7年秋,。等中國共產(chǎn)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nèi)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tǒng),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qū)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zhí)丁ⅫS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qū),有景點60余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yǎng)、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zhí)讹L景區(qū)后,發(fā)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chǎn)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jīng)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jīng)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址,瀏覽龍?zhí)讹L景區(qū)后,發(fā)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chǎn)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jīng)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jīng)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江西景點導游詞篇十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太乙村旅游。
去過廬山的人很多,但去過太乙村的人卻很少。其實太乙村實在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傳說當年有十八位粵籍將軍厭倦于塵世,決定退出江湖,隱居深山。經(jīng)過一番策劃,他們在廬山的太乙峰下修建了十八棟別墅,這就是今天的太乙村。因為有了這樣有趣的故事,太乙村就格外令我向往。為了給湖北美術出版社寫一本《到廬山看老別墅》的書,今年春天,我專程跑了一趟太乙村。
太乙村在廬山山南太乙峰下。因地質(zhì)的變化和溪水長年的切割,廬山山南山高谷深、層巒疊翠,到處可見兀立千仞的絕壁和飛流直下的瀑布,風景比之山北要漂亮得多。所以,廬山一直都有一個說法:廬山美景在山南。
但風景如果只是自然風景,沒有人氣的注入,沒有這十八個將軍隱居的傳說,沒有充滿人性色彩的別墅建筑群組,沒有太乙村暗殺蔣介石的驚天秘聞,太乙村也就沒有多少的吸引力。正因為傳說的存在,建筑的存在,秘聞的存在,同時,又因為這所有的'存在都置放在太乙峰下空寂清幽、禪意深濃的風景里,那么,太乙村留給我們的印象就全然不同于普通的風景了。
走進太乙村,沿著竹林一幢幢別墅看過,覺得太乙村真是一處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它避開了公路,躲開了人群,單獨成村落,獨自成風景。村中每一幢別墅都倚勢借景,或利用巖石,或背靠山崖,或瀕臨小溪,或深藏竹林。有一股山泉從山間宛轉流出,繞行于每一幢別墅,然后流走;起伏于樹間的石級小徑,有如串珠一樣,將十八幢別墅一線串連,很有“曲徑通幽”以及“小橋流水”的中國之風。
太乙村最居高臨下的一幢房子雅號叫“晚庵”。別墅的主人是原粵軍第八師師長曾晚歸。最初在廬山隱居的動議似乎就是他提出來的。曾經(jīng)當過湖北省代主席的嚴重的別墅位于柳莊,因別墅門前有兩棵松樹緊緊地相依相伴,因此這幢別墅又叫同松別墅。嚴重在此隱居了十年,他是最像隱者的一個人。三柳巢別墅的主人是蔡廷鍇,這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它的門口有三棵漂亮的柳杉,別墅的名字也因此而來;吳氏院是曾經(jīng)做過江防司令的吳奇?zhèn)サ模驹谠鹤永锾ь^上望,太乙峰有如一個睡美人躺在天邊。
松莊別墅是陳誠的,這幢別墅與蔣介石的桂莊別墅相比,就顯得沒什么看相了。老蔣的別墅房屋一側有汩汩泉水,因而又被叫作“月泉別墅”。這幢別墅前有宋美齡親植的桂花樹兩株,“桂莊”一名正是由此而來。1975年蔣介石在臺灣去世之時,桂樹突然死去一株,剩下的一株仍然花枝繁茂。
太乙村最初的住戶倒是隱士,不過,大多的人隱了沒幾年,又都出山做官了。到后來,一些并非隱士的人也住進了村里。比方蔣介石,他住在太乙村當然不是為了隱居整個別墅群坐北朝南,雖是山中,陽光卻是十分充足。明鏡似的鄱陽湖盡鋪眼前。站在每一家別墅的陽臺上,都可以看到廣闊的鄱陽湖面和層疊的山巒。村里有游泳池,有練武場。最有意思的是,為防不測,村頭村尾還修有碉堡,這碉堡一下子就把文人和武人的做派區(qū)別開來。文人沒有防范之心,他們是斷斷不會想到隱居生活還需要這些玩藝。1937年,日本人打過來了,多少防線都沒能擋住鬼子,太乙村的兩個碉堡自然也抵擋不住,自此太乙村人去樓空。
今天,將軍們的身姿早已不在,但太乙村卻依然保持著當年的格局。人們修復了一半以上的別墅,又新辟了登山公路,把這里變成了旅游度假村。旅游旺季時,紛至沓來的游客以他們特別的喧鬧,打碎太乙的寧靜,時尚的服飾和流行音樂,使隱居的氣息蕩然無存。只是在淡季,游人離去,太乙村立即就回復到它舊日的情調(diào),清冷而幽靜。有幾縷炊煙,有幾句低吟。夜風起來時,村里飄著淡淡的幽香,歷史的余味便夾在這幽幽的香氣里,在山間飄浮。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687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