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語文教案設計(實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08:34:07
2023年語文教案設計(實用12篇)
時間:2023-12-03 08:34:07     小編:碧墨

教案是教學的依據和指導。教案的編寫要注重靈活性,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以下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總結的教案范文,對于指導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1、領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掌握根據事物特點組織材料的方法。

3、采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

1、先總說后分說的邏輯順序。

2、準確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征。

教學安排:1課時。

第一課時。

初備。

統(tǒng)復備。

1、先總說松鼠的特征——具體說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補充說明有關松鼠的一些知識。

2、劃分課文段落層次,明確本文采用的主要說明順序,結合完成課皇思考和練習一,1、3題。

1、分析第一部分,(1)從中找出說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詞語,即“漂亮”、“馴良”、“乖巧”隨文解釋這三個詞的含義,(2)結合讀中提示,這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這一題,明確觀察順序由外到內,為什么采用這種順序,與下文2—5小節(jié)內容排列的聯系。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層,即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體現在哪些方面?

(2)哪些詞能說明其漂亮?

(4)歸納總結,初步指明用擬人手法進行說明可使讀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5)齊聲朗讀這一自然段。

快速閱讀了3—5節(jié),結合思考練習五,圍繞松鼠的“吃”、“住”“行”分組展開了小型討論,可根據課文中內容加以合理想象,設制一定的情節(jié),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講述。

目的:

1、通過討論了解松鼠內在習性的“馴良”和動作的“乖巧”

2、精彩的故事片斷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熟悉,進一步體會生動說明的妙處。

3、訓練了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明確課文中材料安排與我們的討論的不同之處,從而掌握根據事物特征組織材料的方法。

5、第三部分,補充說明的作用。

2、“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一首兒歌,小白兔也是同學們非常喜愛和了解的一種小動物。請同學們仿照《松鼠》一文的寫法,采用生動說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寫一篇關于“小白兔”的說明文。

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寬、蝦、撿、貝、殼、腳”6個字,會寫“貝、蝦”,畫家鄉(xiāng)(第一課時)。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美麗的景色,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

4、學生感受祖國的美,熱愛我們的家鄉(xiāng)。

二、學習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2、感受美麗景色,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

三、學習難點:畫中感悟,品讀文字。

四、學習過程:

(一)揭題導入:

(出示課件:西藏群山、中國長城、內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杭州西湖……)這里有連綿的群山、雄偉的長城、茫茫的草原、一座座現代化大城市,還有我們杭州西湖、到處是美麗的風光。)。

2、導語過渡:

我們住在祖國的各個角落,昨天老師認識了幾位小朋友,他們用自己的手,描繪出他們自己的家鄉(xiāng),想看看嗎?那我們一起打開課本,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畫家鄉(xiāng)(第一課時)》。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要求讀正確。

(自讀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本課生字詞,多讀幾遍)。

2、再次讀文,畫出喜歡的詞句,讀一讀(初步感知語言)。

3、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學生自評、他評。

3、你最喜歡誰的家鄉(xiāng)?(孩子們自由回答)。

(三)細細品讀,畫中感悟。

一、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看圖(出示海邊圖)這是誰的家鄉(xiāng)?

2、說圖濤濤畫的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海藍、海寬、一艘艘船、貝殼等)。

(相機理解:裝滿了魚蝦感受魚蝦的多、一艘艘、那么----那么-------體會熱鬧、豐收;大海的美麗蔚藍以及對大海的喜愛)。

3、自由讀課文(我們一起看看書上是怎么介紹濤濤畫的家鄉(xiāng)?)兩人合作讀齊讀。

4、美嗎?如果你來到濤濤美麗的家鄉(xiāng),你會干什么?課件出示貝殼,

5、看圖說話:“海灘上的貝殼是那么——,那么——?!敝笇Ю首x。用上了“那么------那么------”可以突出你說的事物。你還能用“那么-----那么------”說一句話。

小結:濤濤的家鄉(xiāng)已經夠美麗了,聽你們讀完我覺得更美了,你們好厲害啊!

(四)、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2、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先帶拼音讀,再去拼音讀,接著以游戲幫助學生鞏固。

3、指導寫字“貝、蝦”投影、評價。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到了濤濤的家鄉(xiāng),好玩嗎?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去山山平平的家鄉(xiāng)。

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1、課名是《鯨》,是人教版教材小學五年級(第九冊)的一堂語文課。

2、本節(jié)課所需課時為1課時,40分鐘。

3、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節(jié)課在學習中讓學生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同時讓學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說明方法,如:例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多種方法,并讓學生進行運用。

4、學習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yǎng)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1、朗讀課文,了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例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說明方法。

2、這節(jié)課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4、學生能夠將課上了解的有關鯨的知識,制作一份電子手抄報,并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1、學生是佛山市元甲學校五年級4班的學生。

2、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強。

3、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討論,口頭表達能力較強。

4、學生對動物很感興趣,對鯨更是充滿神秘感,他們對于《鯨》這課的學習,一定非常感興趣。

5、所有學生都能運用網絡查尋收集資料。

1、學習這課后,知道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并知道和掌握一些說明的方法。

2、這節(jié)課讓學生去了解鯨,他們的興致都很高,再加上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利用網絡資源上語文課,學生還是頭一回嘗試,學生一定很感興趣。

3、全班同學都要收集有關鯨的資料,利用網絡大量閱讀有關鯨的文章,不斷擴大自己的閱讀面。課后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根據收集的資料,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小報,并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硬件資源。

互聯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室。

1、人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

2、學生在網絡教室上課。

3、讓學生閱覽有關鯨的`科普教科書。

4、做一個多媒體課件供學生觀看,并提供一個已做好的資料庫讓學生閱覽包括文字、圖片、影片(見課件文件夾)。

5、參考網站(有關“鯨”的網站)。

(一)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tǒng)一,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合理地進行多種教法的優(yōu)化組合: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fā)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2、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苯虒W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后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再進行匯報,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在學習鯨的呼吸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在學習鯨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后在電腦上畫出它的樣子,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我還不以學生學懂這篇課文為滿足,更以這篇文章作為知識的窗口,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鯨,于是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tài)為指導思想,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1、復習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通過課文一、二段的學習,你們知道了有關鯨的那些知識?讓學生回答這一題,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已學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并以此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2、講授新課,探究新知。

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用了多種說明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去感受說明的方法呢?在講完這部分內容后,我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想想課文在介紹鯨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將它畫下來,并和同學展開討論,然后我讓學生以一句為例談談,這樣學習,學生對這些說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讓學生用其中的一種說明方法寫一個句子,使學到的知識得以運用,增強了實效性。

3、積極思索,質疑問難。

4、網上閱讀,豐富知識。

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解決學習中的疑難,亦借此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通過課內外的學習,學生對鯨已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點滴收獲或體會,使學生從各方面豐富自己對鯨的認識。

5、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最后,我進行總結,激勵學生去探索,去打開大自然的奧秘。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去了解、去探索鯨的有關知識,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課后作業(yè):(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手抄報;(2)以“鯨的自述”為題材,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教學過程流程圖(略)。

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隨時給出評價反饋,課時結束時,教師對本科的內容和目標完成的情況加以總結,激起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學生的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

2、學習說明文的常用的幾中說明方法,并進行運用的能力進行評價;。

3、信息查找:利用網絡查找有關鯨的資料,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增長知識,擴大閱讀面。

4、知識應用:課后應用本課學到的知識,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小報和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人工馴良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

2、學習對比的寫法。

3、理解課文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重點難點:

1、重點:

(1)理解人工馴良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

(2)學習對比的寫法。

2、難點:理解課文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解決生字詞(讀一讀寫一寫)。

覷鬣剽悍疆場馴良勇毅窺伺迎合瘡痍枉然闊綽觀瞻。

妍麗庇蔭遒勁獷野畸形顎骨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過之無不及。

2、朗讀全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

2、導語。

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當你看到一匹拉著車的馬喘息著默默地走過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在廣漠的草原縱情奔騰的成群的野馬,它們的生存狀態(tài)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嗎?下面我們一起研討布封的《馬》,大家一定有所收獲。

三、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課文寫了兩種不同生存狀態(tài)下的馬,找找看課文那些地方各寫了那一種馬?

明確:第一部分(12)寫人類馴養(yǎng)的馬。

第二部分(35)寫天然野生的馬。

2、討論:人工馴養(yǎng)的馬有什么特性?從課文中找出這些詞語。

明確:(1)無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興奮鼓舞,精神抖擻,耀武揚威。

(2)馴良的性格,克制,屈從,舍己從人,迎合,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舍棄生命。

3、天然野生的馬有什么特性?從課文中找出這些詞語。

明確:(1)美質:動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jié)制,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強壯、輕捷和遒勁,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2)美德:絕不兇猛,豪邁而獷野,互相眷戀,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既平凡又簡單不互相妒忌。

(3)美貌:身材高大而身體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勻稱、最優(yōu)美,它的頭部比例整齊,卻給它一種輕捷的神情,而這種神情又恰好與頸部的美相得益彰,高貴姿態(tài),它的眼睛閃閃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長得好,并且不大不小,它的鬣毛正好襯著它的頭,裝飾著它的頸部,給予它一種強勁而豪邁的模樣;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蓋著、并且美觀地結束著它的身軀的末端。

四、問題探究。

1、文章在描述馬的外在特征時,用了其他七種動物作比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通過比較突出的描寫馬的身體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贊馬的高貴姿態(tài)。

明確:(根據課文內容描述,言之成理即可)。

五、體驗與反思。

1、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馬的朋友呢?

明確:人對馬是養(yǎng)育訓練驅使奴役......馴養(yǎng),馬成為人的奴隸。不僅如此,人還用鞍轡羈絆約束它,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使它們渾身的姿態(tài)都顯得不自然。更悲慘的是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擺闊綽,壯觀瞻,給馬戴上黃金鏈條,把馬的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著絲綢和錦氈,侮辱馬性,使馬成了人類的玩物。

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句話?

明確:首先,教育一詞是擬人化用法,指的是人類對馬的馴養(yǎng)。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料,被人喂養(yǎng),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覓食;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文章用這一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刻同情。同時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小結。

這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只兩種生存狀態(tài)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yǎng)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七、作業(yè)。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題。

2、反復朗讀,體味歐化語言。

3、學習本文寫法,課外仔細觀察動物的活動,寫一篇以動物為主角的散文。

八、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設計篇五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fā)現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口語交際

方案a

1.創(chuàng)設情境。

b、師生共同制訂快樂展示會的規(guī)則:

把事情過程說清楚。

講的時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樂表現出來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2.快樂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親手所畫的圖畫,可以張貼在教室四周墻上,全班學生一起觀看、欣賞。

b、分組介紹:

按不同的興趣,同學自由組合成小組,輪流講述最快樂的事情,與大家分享。

按照展示規(guī)則評選出代表參加課堂展示。

c、課堂展示:

各小組代表參與課堂展示,可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圖畫,有感情地講解。

評選最佳展示員。

語文園地三(b案)

1.描述導入,激發(fā)興趣。

a、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以是學生平時畫的)。

c、老師可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情,要流露出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jié)做過哪些事?你感到最快樂的事是什么?讓學生先說說。

b、提出交流要求,各自準備。要求:

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說出自己的快樂。

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并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同時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語文教案設計篇六

1.認識本課2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2.想像課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麗、可愛,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

3.了解課文記敘的順序。

教學重點。

了解珍珠泉的美麗和可愛,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課文記敘的順序。

教學準備。

珍珠泉的教學掛圖。有條件的學??梢宰寣W生收集有關泉水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泉水是從地下冒出的水,它是那么清澈,那么明凈。它是大地母親的乳汁,源源不斷地為人們提供生命的泉水。作者家鄉(xiāng)有一眼清泉,泉水不但又綠又深,清可見底,而且潭底還會不斷地冒出一串串彩色的、像珍珠一樣的水泡,鄉(xiāng)親們稱它為珍珠泉。(板書課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聽到的景象,然后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2.學生談自己想像到的景象,再次激發(fā)閱讀興趣。

三、學生自讀課文,交流學習體會,學習生字。

1.先讀讀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再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珍珠泉的神奇景象,并把自己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

2.對第一次的想像內容進行補充,并讓學生讀讀畫出的有關語句,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據學生選擇的句子進行組合,把選擇同樣語句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一起朗讀,討論自己的體會。有特殊見解的學生可以獨立學習,教師與他們交流。

(2)各學習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反復誦讀,教師進行點撥、啟發(fā)、引導、品味,隨機教學生字嵌和篩。

提醒學生要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并通過讀讓其他同學聽出你們的理解,聽出你們的情感。(讀的形式可以是個別讀、小組讀、齊讀、舉行朗讀競賽等。)。

在指導朗讀描寫珍珠泉周圍景物的語句時,啟發(fā)強調綠字,和三個那樣,讀出珍珠泉的綠、深、清,讀出作者的喜愛之情;指導朗讀描寫潭底冒水泡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得輕松一些,好像在夸獎活潑可愛的小孩,讀好兩個照在、一個照到和三個!,讀出變化,突出作者的贊美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在討論交流中,對第一次想像的內容進行補充。(如,水泡的顏色、形狀、大小、姿態(tài)。)。

(3)讓有獨特見解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其他同學傾聽,對他們的想法進行補充、質疑。告訴學生文章通篇都是好詞佳句,激勵大家一起來美美地朗讀。

(4)齊讀全文。(有條件的學??梢圆シ艃?yōu)美抒情的音樂。)。

四、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

1.(出示練習)文章先介紹了珍珠泉在________,接著重點描述了珍珠泉周圍的________,以及潭底冒出的________,最后抒發(fā)了作者對珍珠泉的________之情。

2.學習小組討論完成練習,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五、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讓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要求字跡工整、端正,不遺漏標點符號。

六、小結,激發(fā)習作和課外閱讀的興趣。

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了美麗的珍珠泉,它是多么清、多么綠、多么美啊!我們被這美妙的景象所陶醉。其實我們家鄉(xiāng)、我們祖國還有許許多多美麗、神奇的地方,它們需要我們去發(fā)現、去宣傳。希望同學們向本文的作者學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會,用手中的筆來描繪祖國、家鄉(xiāng)美麗的河山。也可以去調查、查找資料,如果有類似的文章,可以推薦給同學,大家一起欣賞、一起學習。

語文教案設計篇七

1.本單元課文一篇選自《左傳》、一篇選自《國語》、兩篇選自《戰(zhàn)國策》,它們都屬于先秦歷史散文,記事全面翔實,寫人生動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本單元這些歷史散文對當時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生活作了廣泛而又具體的記載,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但由于時代的隔閡,文中所記載的文化習俗、典章制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熟悉,特別是有些文言詞語音義變化很大,學習時會有一些困難。

3.本單元課文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如: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計個人得失與安危,顧全大局、無私無畏的精神;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的作者(編者)情況、寫作背景、文體特點以及“十三經”、“二十四史”等有關常識。

2。了解先秦時期各諸侯國的地理形勢以及當時的風俗習慣、禮儀、典章制度、官職稱謂、人物身份等有關知識。

3.借助工具書與課文注釋準確地掌握本單元中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音形義,能結合上下文揣摩某些詞語的含義,能聯系學過的課文,歸納多義詞的義項。

4.了解并掌握本單元出現的四種文言句式的特點,掌握判斷句、疑問句及賓語前置句的某種規(guī)律。

5.區(qū)別疑問句中設問與反問兩種修辭方式的不同特點;了解比喻和委婉語的用法。

6.通過反復朗讀,加強理解,背誦其中重點段落。

7.能夠根據課文中的情節(jié)與對話,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歸納其性格特征。

8.能夠較準確地分析文章結構層次并能簡要歸納各層大意,理解各層之間內在聯系。

9.能夠較正確地將某些文言句譯成現代漢語。

10.能夠學習古人,聯系現實,古為今用,寫出作文。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借助工具書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注意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的知識。語言材料方面古今變化較大,有些文詞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不再使用了,比如古代一些典章制度及官職人稱等,這些比較冷僻的詞語學習對參照課文注釋明白其意思即可,不必花費很大精力去記憶,有些詞語意義雖未消失,但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使用或者已經換成另一個詞語來表述,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修(長)”、“服(穿、戴)”“謂(說、對……說)”以及“公”、“君”等尊稱。這類文言常用詞是學習積累的重點。還有些詞語古今意義沒有多大變化,而現代漢語常作復音詞語或成語中的一個成分,如“形”――形體、“容”――容顏、“衣”――衣服、“妻”――妻子、“朝”――朝三暮四等。要注意積累時應舉一反三。

2.隨時注意積累總結特殊文言現象:通假字、一詞多義,要善于總結一般語法規(guī)律,從而掌握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比如,文言文中的判斷句、疑問句與現代漢語有何不同?在什么情況下文言句中的賓語常置于謂語動詞前邊?要摸索出一般規(guī)律,上升到理性認識。

四、單元教學設計。

1.本單元選人的課文,語言比較淺顯,內容生動有趣,篇幅也不長,可以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與課文注釋,自己串講課文,教師只做重點、難點的點撥。

2.《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是教讀課文,要求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多u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是白讀課文,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個別段落。

3.比較閱讀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體會這幾部歷史著作在結構層次安排、人物形象刻畫等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4.如條件允許,可嘗試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如利用計算機網絡發(fā)送對課文學習中重點難點內容的總結知識,發(fā)送要求進行比較閱讀的典型文章,這樣可大大提高課堂容量;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閱讀后的網上作文,教師可進行單獨指導,也可與其他同學進行網上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也可把板書設計成幻燈片、實物投影,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語文教案設計篇八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是怎樣幫助你的?當別人遇到了困難,你又是怎樣伸出援助之手的?每個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請你寫一件別人幫助你的事,或你幫助別人的事。

1、要選擇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寫。

2、要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寫好后要認真修改。

1、繼續(xù)練習寫敘事文,并學習、鞏固通過主要內容的描寫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達方法。

2、通過本次習作,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人與人之問的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

二課時

一、連接本習作內容,做好選材準備。

請你寫一件別人幫助你的事.或你幫助別人的事?!?/p>

l、先進行同學問自由交流,相互啟發(fā)。

2、再認真回憶個人經歷,自己幫助別人 別人幫助自己

二、明確習作要求,確定習作材料。

1、比較分析所選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為什么會有如此深的印象。

2、要把事情的經過和你最感動的地方寫清楚。

三、樹立事件發(fā)展過程,確定習作重點。

1、先引導學生體會“要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薄?/p>

2、再讓學生回憶清楚事件發(fā)展的全過程。

最后,引導學生通過對應比較,確定自己習作重點內容。

一、學生完成習作。

動筆前,讓學生把主要部分說一說,在說的過程中進行指導。

指導重點放在“怎樣敘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寫好后,讀一讀,認真修改一下。

三、組織學生進行評議。

四、個人根據評議情況,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語文教案設計篇九

1.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魄。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課時

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做到精講多練,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積極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方法。本課教學設計我是本著以讀為主,以練為輔的教學理念進行構思。四年級的學習過程是逐漸從中年級過度到高年級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迅速,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采用了以讀貫穿全文,邊學邊練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深度,通過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在課堂上攻破難點。設計本課時,我還著重考慮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通過分析學習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讀文賞詞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從而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理念下的三維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1.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培養(yǎng)觀察能力。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4.板書課題,齊讀。

。

1.第1自然段:遠看長城蜿蜒盤旋,如同長龍。(第一幅圖)

2.第2自然段:近看長城高大堅固。(第二幅圖)

3.第3自然段:由長城聯想到古代偉大的勞動人民。

4.第4自然段: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詞語。

2.學習會認的字。

3.學習會寫的字。

4.學生書寫。(重點點撥:隔、磚、旋等字)

1.出示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老師畫出圖畫,讓學生指出相應的地方。

垛子:指城墻頂部外側建筑的兩米多高的齒形墻。

瞭望口:指齒形墻凹下來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墻上用來射箭的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魄。

2.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1、板題: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長城》一課。

2、欣賞圖片: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欣賞長城的景觀。(ppt)

3、談感受:欣賞了圖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學生說)

(一)齊讀句子

1.讀(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質疑: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1.自由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2.交流匯報:

(1)長——(ppt)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長城)比作(長龍)。

(ppt圖)理解“蜿蜒盤旋”:隨山勢而走向

——一萬三千里:這里運用了(數字說明),山海關在河北省,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

(ppt)長城經過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齊讀:你能讀出這樣磅礴的氣勢嗎?

(3)過渡:遠看長城如長龍,那么,近看長城,又有什么特點呢?

(4)高大堅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城磚筑成

——寬: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高大:兩米多高的垛子

——堅固:城臺(屯兵和傳遞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結:學習了1.2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自由發(fā)言)

4.齊讀:把這種雄偉的氣勢讀出來。

1.過渡: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指名讀)

2.作者想到了什么?(勞動人民)

3.(ppt)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2)找出句子中的動詞:站、踏、扶——說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到了長城。

(3)站在長城上,想起了(勞動人民),此時此刻,作者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4)小結:對啊,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與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嶺)

(2)這可是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呀,勞動人民是那么的艱辛呀。

(3)請讀句子:(ppt)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無數)。

*勞動人民為了修建長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

*“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5)小結:在如此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卻能修建出這氣魄雄偉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長城,你想對勞動人民說什么呢?(自由發(fā)言)

(6)讓我們鬧喊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齊讀)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自由發(fā)言)

2.請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氣魄雄偉的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呀。

1.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進行交流。

2.搜集我國的文化遺產資料,了解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知識。

語文教案設計篇十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優(yōu)莢散文。教學時,引導學生在熟練誦讀全文的基礎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領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進而體會作者借對石榴的描寫,所表達的志向、抱負。

教法學法:在指導學生熟練朗讀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通過合作、討論等方式領會作者所托之志,培養(yǎng)學生積累優(yōu)美語句的興趣和習慣。輔之以多媒體教學。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一邊利用多媒體展示石榴的圖片或實物,一邊讓學生說出有關石榴的詩句(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石榴的詩句和資料)。

2、教師補充石榴的有關知識。(課件展示)。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屬石榴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夏季開花(花有結實花和不結實花兩種),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產伊朗的扎格羅斯山?喜歡陽光和溫暖的氣候。我國在西漢時由張騫從西域帶到中原,后傳布南北各地。山東棗莊有我國最大的石榴園,有“天下第一榴園”和“冠天下石榴園”的美稱。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產區(qū)。石榴葉翠綠,花大而鮮艷,故各地公園和風景區(qū)也常有種植以美化環(huán)境。根據花的顏色以及重瓣或單瓣等特征又可分為若干栽培變種,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黃石榴、瑪瑙石榴等,這些變種主要供觀賞。

(二)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o19赴日本留學,原學醫(yī),回國后從事文藝活動,19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谷諔?zhàn)爭期間,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主要作品有:《女神》(詩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歷史劇)等o《石榴》寫于1942年10月31日,當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極端困難的關頭,一些文化人士變節(jié)投降,茍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寫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懷。

(三)檢查預習。

1.詞匯積累(結合注釋,明確一些詞語的音或義)。

奇崛枯瘠犀利辟易金垂安普刺忍俊不禁。

骨朵柔媚爭妍斗艷古味盎然光嫩潛溢。

2.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試說說作者的寫作意圖(對于寫作意圖,學生回答可能不夠準確,教師可指出,但不必作結論)。

(四)整體感知。

1.朗誦全文(配以輕松愉悅的古箏音樂)。

(1)教師范讀第一自然段。(提醒學生注意聽老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處理)。

(2)學生朗讀2--9自然段(每人讀一段),然后讓其他學生對朗讀情況進行點評。(教師稍加評價,意在指導朗讀)。

2.學生自由品讀課文,思考完成下列問題。(可以討論、交流)。

在剛才的聽和讀的過程中,你能體會到作者對石榴的什么感情?請告訴大家。

參考答案:對石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結構全文?可分幾部分?試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段意。

參考答案:作者按“愛石榴、畫石榴、贊石榴”的思路結構全篇。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點明石榴的可愛。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體描繪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發(fā)作者對石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本文抓住“最可愛”這三個字依次描寫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參考答案:依次描寫了石榴的“枝葉”、“花”、“骨朵”、“果實”和“子?!?。

枝葉:(與梅、柳比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紅色;單瓣的陸離,雙瓣的華貴;對炎陽的直射“毫不辟易”?!茸飨募镜男呐K。

骨朵:“小茄形”,“逐漸翻紅”,“頂端整裂為四瓣”,像瑪瑙琢成的花瓶。

果實: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齒”,豐腴,有酸甜兩種o。

(五)朗讀、品味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1.學生自由閱讀自己最喜愛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組內探討、交流,說出喜愛的理由。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言,在班上交流。(教師可作巡回引導,讓學生品味生動、活潑的語言以及領會擬人、比喻等修辭的.作用)。

答案不惟一,只要說明理由即可。

刻。)。

2.請你用下面的詞語各造一個句子,最好使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

枯瘠柔媚爭妍斗艷忍俊不禁。

(六)作業(yè)。

誦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第二題,并領會作者所托之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分析了石榴的形象,初步感知了石榴的美。本節(jié)課進一步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借石榴所托之志。

(二)局部品味。

1.齊讀第一部分。思考、討論:第一段主要運用什么寫法,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參考答案:對比寫法,點出了石榴樹非同尋常的品格。

2.學生品讀第二、三部分。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樣的內在特征?

(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3、7自然段)。

參考答案: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陽光的直射——敢于對抗驕陽,毫不示弱的精神;熱烈、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品格。

(2)作者為什么將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臟”?

參考答案:第一次將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臟”,主要是從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將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臟,主要是從“熱烈”、“充滿活力”、不受束縛這一內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石榴熱烈、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內在品格?!靶呐K”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給火熱的夏天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二者在這一點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b臟’’。

(3)作者喜歡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作者喜歡石榴,不僅因為它美麗,還因為它與眾不同——在夏日的炎陽下抗爭,毫不示弱;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無畏精神和品格,而這精神正好與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歡石榴。

(三)主題探究(引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討論、交流后歸納)。

(四)學生與文本對話。

學生通過質疑互助互學,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師生互動一起解疑。

(五)小結本文寫法上的特色。

提示:

1.抓住特征,仔細描摹。

2.層次分明,重點突出。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感悟拓展。

1.對比閱讀。

牡丹的拒絕。

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你悄悄閉上眼睛不忍尋覓。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僥幸,姍姍步入王城公園。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歡熱鬧,你知道牡丹不像幽蘭習慣寂寞,你甚至懷著自私的企圖,愿牡丹接受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于衷。

驚愕伴隨著失望和疑慮——你不知道牡丹為什么要拒絕,拒絕本該屬于它的榮譽和贊頌?

(1)在作者印象中,牡丹的性格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在文中找答案)。

參考答案:喜歡熱鬧,耐不住寂寞,喜歡眾人的參拜和瞻仰。

(2)文中畫線句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牡丹的什么品格?

參考答案:作者用擬人手法寫出了牡丹的卓爾不群、不肯媚俗的高貴。

(3)你知道關于洛陽牡丹的典故嗎?牡丹為什么要拒絕本應該屬于它的榮譽和贊頌?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傳說唐朝時,女王武則天在冬天賞花,命令百花齊放,只有牡丹因為自己是花中之王沒有聽從,從而惹怒武氏,被逐出都城長安,流放東都洛陽,所以洛陽從此成為牡丹的故鄉(xiāng);第二問答案,可引導學生。

參考“思維點撥”,學生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把《牡丹的拒絕》與本課課文比較,試舉例說說它們在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異同。

提示。相同點:兩文都運用擬人手法,語言生動形象。不同點:《石榴》語言較活潑,催人向上;而《牡丹的拒絕》一文的語言則較含蓄,讓人沉思等。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思維點撥:牡丹象征著雍容華貴,它被人稱為花中之王。作者懷著參拜和瞻仰的心情來到洛陽,滿心以為牡丹也會喜歡熱鬧,沒想到牡丹“朱唇緊閉,潔齒輕咬”,拒絕盛開。作者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花中之王的卓爾不群、不肯媚俗的高貴品質。作者的心情由期待變成失落,甚至還有“驚愕伴隨著失落和疑慮”,這也引發(fā)了作者對牡丹為什么要拒絕的思考。

2.你喜歡什么花草樹木?請向同學們描繪你最喜歡的一種,要求盡量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最好用上比喻或擬人等修辭手法,可以適當抒情。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由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七)作業(yè)。

1.“思考與練習”中的第四題。

2.把本課中你喜愛的詞語、句子摘錄下來,抄進你的摘錄筆記本中。

教學探討與后記:

自主思考、可以合作探究,理解石榴的內在特征,領會作者所托之志,以求突破難點;最后,以比較閱讀和口頭作文的形式,實現學生能力的遷移和思維的開發(fā)。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圍繞教學目標,一方面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然后討論交流學習心得,互幫互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師設計子富于啟發(fā)性和引導性的問題和練習,有效地駕馭著學生學習的方向。這樣的教學讓課堂充滿生氣,學生也學得扎實有效。

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一

1.了解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

2.學習辯證分析豐富的人生體驗的思維方式。

3.品味語言的哲理性。

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和語言的哲理性。

.課件或小黑板。

讓學生熟讀課文,從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其次教師加以理論上的指導了解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以此合作探討語言的哲理性,加深對哲理語言的理解,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達到學習目標。

有人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關鍵是你應該如何對待錯過。(板書課題及作者。)

介紹作者。(出示.課件1)

劉心武,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要求:記住作者及作品。)

(出示.課件2)

師范讀課文,學生自主完成下列題目。

1.熟讀課文,識記字詞。

2.了解本文的.寫作內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語句。

4.比較和其他文體的異同。

1.找出不理解的語句,小組內交流。

2.說說讀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二

1、學會d、t、n、l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d、t、n、l與單韻母拼讀音節(jié)及帶聲調拼讀音節(jié)。

3、認識5個生字,會讀兒歌。

導入:

今天,有四個聲母要開個聯歡會,為我們準備了精彩的節(jié)目,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師:第一個節(jié)目叫做:敲隊鼓。小朋友知道隊鼓是什么樣子的嗎?

生:……

師:我們可以看一看書本上的圖。這就是小隊鼓了。誒!在敲隊鼓的時候啊,有一只小隊鼓敲得特別帶勁兒de、de、de、de,觀眾們啊就一定要認識它,它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聲母d。

生:……

師:在讀它的時候要輕一些,短一些。大家一起跟著老師來讀。

生:……

師:d的樣子怎么來記呢,小朋友們又要動腦筋想辦法了。

生:……

師:噢!小朋友們這么快就想出辦法來了?。ㄗ笙掳雸Addd,小鼓一敲ddd)

師:老師怎么覺得這個聲母這么面熟啊,好象前面學到過似的,請小朋友們幫老師來想一想。

生:……

師:噢!原來和b點像,可是它們不一樣,右下半圓是bbb,左下半圓是ddd。那么請小朋友們來寫一寫d,它是在四線格的上格和中格,先寫半圓再寫小棒,寫法和b也不一樣,b是先寫小天線,再寫半圓的。小朋友們要記清楚。

師:觀眾們認識了d之后呢,d就想找?guī)讉€好朋友一起玩,大家看,聲母d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啊?(出示da、de、di、du)請小朋友們來拼讀。(指名)

生:……

師:第二個節(jié)目開始了,叫做:小魚跳舞。輪到它跳舞了,小魚活蹦亂跳的,可高興了。我們就來學一學,跳舞的小魚t。我們一起來讀。

生:……

師:讀的時候要輕短。大家再來一遍。

生:……

師:在四線格里寫的時候要先寫豎彎,然后再寫橫。小朋友們練一練。

生:……

生:……

師:好,小朋友們很能干,方法也學會了,我們以后自己就能認識很多拼音了。

師:現在呢,兩個節(jié)目已經表演完了,這些字母演員們啊要休息一下,它們就自己去找朋友了,d和t跟帶聲調的a、e、i、u交上了朋友。(出示)

師:有這么多,小朋友們會念嗎?

生:……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07201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