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昆蟲盒教案(優(yōu)秀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11:03:18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優(yōu)秀14篇)
時間:2023-12-03 11:03:18     小編:碧墨

教案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包括多媒體教具、實驗器材等。這些教案的編寫思路獨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一

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了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并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么?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征及習性.

(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么?(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為什么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吹轿米?、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等等。)

有愛心的小安妮因為喜歡昆蟲,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蟲和蛻下的皮,給昆蟲自由的生活空間,甚至在夢中,自己都變成昆蟲,感受當昆蟲的樂趣,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昆蟲的喜愛。為了讓孩子了解昆蟲,課前讓孩子們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來。

1、注意學法的指導。緊扣“愛”字,突出重點。在課堂上,以“愛”字貫穿全篇課文,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突出學生思想品質的教育,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滲透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課文的2――5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在第二課時教學3――5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圍繞課后問題“安妮很喜歡昆蟲,她是怎樣做的?”展開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勾畫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寫安妮怎樣做的句子;然后,具體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樣喜歡收集昆蟲的;最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習后面的內容。

2、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指導寫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體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能夠進行仿寫,通過檢查可以證實大部分孩子學會這一寫法。課文的2――5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整篇文章都是圍繞我喜歡昆蟲來寫,但每個自然段寫一個方面。

小百科:昆蟲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jié)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二

1、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進一步積累昆蟲方面的經驗。

2、知道昆蟲與人類的關系,萌發(fā)愛益蟲、愛自然的情感。

:區(qū)分昆蟲與非昆蟲?;顒与y點:區(qū)分益蟲與害蟲。

1、昆蟲分類框架圖、昆蟲及其它動物卡若干。

2、對一些常見昆蟲的名稱、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1、破譯招聘啟事:

(1)出示圖夾文的招聘啟事,讓幼兒討論猜測?!罢衅竼⑹律险f了些什么?”

(2)出示“報名者”讓幼兒回憶昆蟲及其它動物的名稱。

2、區(qū)分昆蟲與非昆蟲:

(1)揭開第一個條件,讓幼兒猜測,并將符合條件的.放到合適的分類圖中。

(2)教師小結:昆蟲有三對足、一對觸角、兩對翅膀。

3、區(qū)分益蟲與非益蟲:

(1)揭開第二個條件,讓幼兒猜測,幼兒再次合作分類。

(2)幼兒介紹分類方法并一起檢查、糾誤。

4、判斷能否除害:

(1)揭開第三個條件:“除害、不除害”。

(2)幼兒分類介紹。

5、成立昆蟲保安大隊:宣布昆蟲保安大隊的名單,并以開慶祝會的形式結束活動。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三

1、指導學生在分別認識螞蟻、蝴蝶等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昆蟲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動物中昆蟲類的概念。

2、指導學生了解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tài),認識昆蟲在動物界中的特殊地位。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蝴蝶、蠶蛾、螞蟻、晴蜓、蝗蟲、天牛、蟋蟀等動物的實體、標本或掛圖。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認識蝴蝶、蠶蛾、螞蟻三種昆蟲在外形上的共同特征。

2、認識蝴蝶的外形特點。

3、認識蝴蝶的一生要經過變態(tài)。

4、教師總結。

談話:(出示蝴蝶、蠶蛾、螞蟻的掛圖)這是我們熟悉的蝴蝶、蠶蛾、螞蟻,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你知道嗎?那就是昆蟲??蔀槭裁此鼈儗儆诶ハx呢?什么樣的動物才是昆蟲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昆蟲的共同特征。(板書課題)。

(1)談話:首先我們還是從熟悉的蝴蝶、蠶蛾、螞蟻來研究,觀察它們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導觀察。

從蝴蝶、蠶蛾、螞蟻全身看,身體都有什么特點?身體分為哪幾個部分?(觀察,匯報,填空,板書)。

再從頭部來看,有什么共同之處?(觀察,匯報,填空,板書)。

(1)談話:我們都很熟悉蝴蝶,你能用語言來描繪一下它的外形嗎?

(2)指導觀察。

出示蝴蝶展翅圖,觀察蝴蝶的身體分成哪三部分?(觀察,匯報,填空)(板書: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

出示蝴蝶的頭部圖,觀察蝴蝶有幾對觸角?觸角是什么樣子的?(觀察,匯報,填空)(板書:頭部有一對觸角)。

出示蝴蝶的胸部圖,觀察蝴蝶的胸部有幾對翅和幾對足。(觀察,匯報,填空)(板書:胸部有兩對翅和三對足)。

(3)小結:從外形上看,蝴蝶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兩對翅和三對足,細小的鱗片遍布全身各處,呈現出各種顏色。

(2)指導觀察:觀看錄像片《蝴蝶的一生》,思考一下,蝴蝶從小到大都是一種模樣嗎?如果不一樣,你覺得蝴蝶的生長經過了哪幾個完全不同的階段?(觀看錄像片,匯報觀察結果)。

(3)講解:蝴蝶的壽命一般只有一年。蝴蝶的一生是從卵開始的。卵的形狀各不相同,有的是球形的.、有的是炮彈形、有的是甜瓜形的等。這是蝴蝶的第一個生長階段——卵。

一段時間后,毛毛蟲就從卵里孵化出來了,它先吃掉卵殼,再去吃植物并迅速長大,每隔一段時間,毛毛蟲就要蛻皮一次,換上更寬松的表皮。一般來說毛毛蟲要蛻四次皮,這是蝴蝶的幼年時期,為第一個發(fā)育階段——幼蟲。

毛毛蟲長大之后,就會選擇地點,吐絲固定身體,蛻皮化成蛹,這是蝴蝶的第三個發(fā)育階段——蛹。

蛹一般經過數天就變成了蝴蝶,也叫成蟲,蝴蝶成蟲的主要任務就是產卵,第二年卵又發(fā)育成幼蟲、蛹、成蟲,就這樣蝴蝶在大自然中一代代延續(xù)下來。在生長的各個階段,它的身體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個過程就叫變態(tài)。

(4)提問:蝴蝶的一生要經過哪四個階段?毛毛蟲與蝴蝶是同一種動物嗎?

學生對于昆蟲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昆蟲一生的四個階段有了深入的認識。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四

1、喜歡昆蟲,樂意探究昆蟲的基本特征。

2、認識昆蟲,了解昆蟲的基本特征。

3、能根據昆蟲的共同特點判斷小動物是否是昆蟲。

蜻蜓放大的圖片,螞蟻、蚯蚓、蝸牛、蜘蛛、蒼蠅、蚊子等小動物圖片和生日蛋糕圖片。

一、謎語導入。

——師:老師來說一個謎語,請大家猜猜是什么小動物?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滅蟲忙,低飛雨,高飛睛,氣象預報它內行。(答案:蜻蜓)。

——師:你見過蜻蜓嗎?它長什么樣子?誰能模仿一下它?

二、觀察認知。

——教師出示蜻蜓圖片,請幼兒說說蜻蜓的外形特征。(引導幼兒說翅膀、腳、眼睛等等)。

——師:蜻蜓的軀體分為三節(jié):頭部、胸部、腹部。在這些部位分別長有一對復眼、一對觸角、一對翅膀、六只腳。請大家分別找找到它們。

——師:在自然里面,有很多跟蜻蜓身體結構類似的'小動物,我們統(tǒng)稱它們?yōu)槔ハx。

小結:昆蟲的特征:身體分為三部分,頭、胸、腹。有眼睛、觸角、三、判斷游戲。

——每個幼兒觀察1只小動物,如螞蟻、蚯蚓、蝸牛、蜘蛛、蒼蠅、蚊子等,判斷并其是否是昆蟲。

——師:小蜻蜓要過生日了,它邀請昆蟲朋友來參加它的生日會。許多動物都來了,你們看看哪些是昆蟲,請把它們放在生日蛋糕旁邊。

——教師和幼兒一起幫小蜻蜓判斷哪些小動物是昆蟲,哪些不是。

三、活動小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三個部分,頭、胸、腹。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有的昆蟲有兩對翅膀,有的有一對翅膀,有的沒有翅膀。大家可要記住了哦。

可以拿一只蜻蜓的標本,讓幼兒近距離地觀察。游戲用的小動物如蒼蠅、蚊子圖片一定要放大版的,以方便幼兒觀察分辨。

語言區(qū):投放小動物圖片和蛋糕圖片,鼓勵幼兒為小蜻蜓區(qū)分昆蟲。

益智區(qū):1、投放昆蟲的拼圖圖片,讓幼兒拼一拼,說一說。

2、教師將瓶蓋貼上小動物,讓兩個幼兒輪流翻瓶蓋,判斷是否是昆蟲,是昆蟲的就贏得這個瓶蓋,不是的就要收走瓶蓋,看誰贏的瓶蓋多就為贏。

主題展示區(qū):貼上蜻蜓、蒼蠅、蚊子等昆蟲圖片。

請家長在網上搜集一些昆蟲圖片,和幼兒一起認一認,說一說它們的特征。

昆蟲的種類繁多,有些昆蟲會咬人,提醒幼兒不要隨意抓昆蟲來玩。

可以和幼兒一起觀看動畫電影《蟲蟲危機》,感受昆蟲的生活環(huán)境。

附錄:蜻蜓吃什么。

蜻蜓是益蟲,它們幾乎生來就是專門捕捉害蟲的,對人類生活幫助很大,不但對人的健康有好處,對農田作物的豐產也起很大的作用。

蜻蜓的食量是非常驚人的。它屬于肉食類昆蟲,專門把蚊子、蒼蠅和其他小昆蟲作為食物。一種俗稱為“青頭楞”的綠色大蜻蜓,一天能輕輕松松地吃掉二千只左右的蚜蟲等這類小飛蟲。它吃蚊子、蒼蠅之類更是不在話下。此外,凡是會飛會爬的小飛蛾、小昆蟲,它都歡迎。這樣大量地為人類消滅害蟲,叫它“益蟲”是當之無愧的。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五

秋意漸濃,草從里呢喃的秋蟲常常會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戶外活動時也常常會看到幼兒三五成群地在草叢、墻角凝神觀察、討論?;顒舆x取了蟋蜂、螳螂這些幼兒能接觸到的常見小昆蟲,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了解這些昆蟲的外形和習性,萌發(fā)對昆蟲的探究興趣。

1.認識并觀察蟋蟀、螳螂,觀察、比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重點)

2.能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的關系,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難點)

3.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知道愛護益蟲。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別放于5-6個透明玻璃瓶內,用紗布封住瓶口。

2.畫有蟋蟀和螳螂的記錄紙、記錄筆7套。

3.幼兒學習材料《走進秋天》。有關螳螂和蟋蟀的視頻材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謎語。

蟋蟀的謎語:頭長兩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愛打架,贏了唧唧叫。螳螂的謎語:頭戴綠帽,身穿綠袍,腰細肚大,手拿雙刀。

2.出示昆蟲蟋蟀、螳螂,引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

1.幼兒分組觀察,記錄發(fā)現結果。幼兒自由分組觀察蟋蟀和螳螂。

組內選一名幼兒把大家的發(fā)現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記錄紙上表征出來。并將兩者的相同點用筆圈記出來。

2.幼兒展示觀察記錄,分享交流。

提問: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蟋蟀和螳螂都屬于昆蟲。它們都有一對觸角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對足,成蟲有翅膀。它們不同點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敵,蟋蟀是害蟲,螳螂是益蟲。蟋蟀會鳴叫,螳螂則不會。

3.游戲:我學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學習蟋蟀和螳螂的動作特點。重點引導幼兒模仿螳螂揮舞前肢捕捉獵物。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昆蟲。

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它們有什么本領?它們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

2.觀看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視頻,進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習性。

2.小結: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里或磚塊下面,喜歡在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蟲。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叢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許多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

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蟲,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相關的繪本,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六

1、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擁有探索昆蟲的欲望。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昆蟲操作卡片若干張,多媒體。

通過故事情節(jié),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熟悉昆蟲的定義,并能根據此作出判斷。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師組織幼兒進行手指游戲。

二、幫助幼兒了解昆蟲的特征。

1、教師出示圖卡

師:

(1)你們發(fā)現了哪些昆蟲來參加毛毛蟲的生日會呀?

(2)蜈蚣和蜘蛛來參加生日會,毛毛蟲為什么要請他們回去呢?

(3)毛毛蟲是怎么說的?他的昆蟲朋友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

小結:原來它們都是昆蟲,都有六條腿,有頭、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蟲的秘密。

師:毛毛蟲為什么只邀請昆蟲朋友參加它的生日聚會,那毛毛蟲自己是昆蟲嗎?(師播放《毛毛蟲變成蝴蝶啦》兒歌,了解毛毛蟲的蛻變過程。)

三、通過操作活動鞏固幼兒對昆蟲特征的了解。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集體辨認。

1、我們帶著剛認識的新朋友一塊給毛毛蟲唱首生日歌,祝它早日變成美麗的蝴蝶。

2、去戶外找一找,看看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昆蟲。

隨著天氣的升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都出來活動了。學校四周,平時在小區(qū)里,小朋友們看到了很多小動物,那么在這里面有哪些是昆蟲?哪些不是昆蟲呢?小朋友們都還不是很清楚。

昆蟲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在生活中有著很深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動物圖卡片,讓幼兒自由發(fā)表對圖中的動物的了解,幫助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正確認識昆蟲和非昆蟲?;顒釉俅瓮ㄟ^故事《毛毛蟲的生日會》歸納總結幼兒眼中昆蟲的特征。

活動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參與性也比較高,能積極地表達自己對于昆蟲的認識,而且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以幼兒為主,順應幼兒的發(fā)現與認識。更加的讓活動變得生動。

通過本次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昆蟲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課后教師沒有給幼兒預留學習運用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方面有待加強。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七

《捉迷藏的昆蟲》這個活動將昆蟲擬人化,和小朋友捉迷藏,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綱要》指出要“寓教育于游戲中”,本活動以游戲為主線,讓孩子在玩捉迷藏的過程中學習并鞏固新知識。同時科學是嚴謹的,因此活動中的材料多為實物原型。昆蟲的自衛(wèi)防身方式通常有保護色、擬態(tài)、警戒色三種,鑒于中班孩子的認知水平,只選擇了其中一種“保護色”,其他的知識留待以后探討。

1、采用觀察法和語言交流,引導幼兒對已有昆蟲的經驗進行梳理。

2、通過捉迷藏游戲,尋找有保護色的小昆蟲。

3、通過錄像,直觀的呈現昆蟲自我保護的本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及其作用;

4、采用討論和直觀法拓展,激發(fā)幼兒探究更多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5、采用游戲操作法,鞏固對保護色的理解。

1、了解枯葉蝶、螳螂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了解枯葉蝶、螳螂、竹節(jié)蟲三種昆蟲的自我保護方法。

理解“保護色”。

1、幻燈片:《捉迷藏的昆蟲》

2、錄像:《昆蟲的保護色》《動物的保護色》

3、音樂:《春天》《清晨》

4、背景圖四組,動物圖片若干。

1.觀察昆蟲圖片,梳理幼兒已有經驗。

隨著音樂《春天》表演入場。

出示昆蟲圖片,提問:你認識它們嗎?這些昆蟲你在哪里見過?

2.尋找昆蟲,探究保護色的秘密。

(1)出示幻燈片,請幼兒尋找躲藏的昆蟲――枯葉蝶、螳螂、竹節(jié)蟲。

(2)討論它們身體的顏色和藏身地顏色的關系。

3.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1)觀看視頻《昆蟲的保護色》。

(2)討論保護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蟲有保護色。

4.經驗拓展,了解其他動物的自我保護辦法。

(1)提問:還有哪種動物有保護色?

(2)觀看課件:動物的保護色。

5.分組操作:游戲――幫小動物躲貓貓。

幼兒分成四組,將小動物圖片放到適合其隱藏的背景圖上,然后老師來找小動物,進行糾錯和交流。

在圖書區(qū)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xù)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八

1、通過觀察昆蟲,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興趣。

2、初步了解昆蟲的基本形態(tài),激發(fā)幼兒喜愛和關心昆蟲的情感。

1、搜集昆蟲的資料、圖片、圖書。

2、活動前教師帶幼兒捕捉昆蟲。

3、小動物的圖片若干。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多好朋友,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它們是誰呀?

2、教師出示昆蟲,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昆蟲,說一說你見過那些昆蟲,叫什么名字。

3、教師提問:。

(1)請小朋友們說一說這些昆蟲的基本特征。

(2)、請小朋友們說一說這些昆蟲的生活習性。

4、幼兒自由查閱資料、分組討論,十分鐘之后,請幼兒說一說你查到的答案,教師做記錄。

5、教師出示昆蟲和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找出哪些是昆蟲。

6、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那些昆蟲是益蟲,哪些是害蟲。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益蟲。

7、教師和幼兒一起將益蟲放回到大自然中。

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昆蟲標本。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九

1.了解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1.幼兒搜集關于昆蟲自我保護本領的圖書。

2.各種昆蟲的頭飾,課件,木枝蟲、花螳螂、枯葉蝶的動畫視頻。

2.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的頭飾。

一、通過課件,尋找昆蟲

1.通過春游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感知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草兒綠了,花兒紅了,小昆蟲們也出來玩了。通過課件的呈現,引導幼兒觀察述說看到的小昆蟲們,并模仿各種小昆蟲,利用已有經驗相互講述這些小昆是怎樣來保護自己的。

2.引導幼兒觀察不易發(fā)現的昆蟲

孩子們,還有幾只小昆蟲可調皮了,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通過課件的呈現讓幼兒發(fā)現枯葉蝶、花螳螂、竹節(jié)蟲等昆蟲,并引導幼兒觀察描述這幾只昆蟲的特征。

二、教師設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1.為什么我們不容易發(fā)現它們?它們又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這樣呢?

2.講述科學小故事《捉迷藏的昆蟲》

3.引導幼兒知道它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并知道這種保護自己的方法是保護色。

三、師幼交流,認識幾種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昆蟲

四、拓展幼兒的思維,并讓幼兒相互交流幾種常見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五、通過游戲:“昆蟲狂歡舞會”,讓幼兒進一步加深對保護色的理解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十

一、猜謎語,引出昆蟲的活動主題。

——教師念蜜蜂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教師念蜻蜓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讓幼兒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注。

二、出示昆蟲,或用實物展示儀放大昆蟲標本,感知昆蟲主要特征,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師:他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對翅膀和腳?

——教師: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愛吃什么嗎?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啟發(fā)幼兒按照“動物名稱——身體特征——生活習性”講述。

——幼兒自主閱讀畫面,啟發(fā)幼兒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昆蟲?他們都有什么?

——教師小結: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對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還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蟲,例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一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掛圖,找一找藏在畫中的昆蟲。

五、介紹幾種關于昆蟲自我保護的知識,認識保護色。

——教師介紹昆蟲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幼兒了解昆蟲會變顏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辦法,叫保護色。

——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

1、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相同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

2、身體顏色隨著周圍環(huán)境顏色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

3、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有毒,不要傷害自己,如:瓢蟲。

——教師擴展幼兒思路: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蟲和害蟲。

——教師:在昆蟲的大家庭里,對我們人類來說,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

——教師:你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么?(蝴蝶在幼蟲時有愛吃嫩菜等危害,但在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和觀賞的益處。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么對待昆蟲?

使幼兒知道:我們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聚集是害蟲無法無法生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殺和殺死益蟲。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體驗到了制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十一

在活動中,教師能注意幼兒的興趣點進行設計活動,由易到難,過度自然,小朋友的參與興趣很高,但活動中讓老師覺得不足的是開始部分,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內容簡單些,或直接讓幼兒分組討論,交流,然后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的提出來,和老師一起解決。這樣的處理是否能讓幼兒的學習更加主動些。建議下次教學,可以試試。

小百科:昆蟲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jié)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十二

1、了解蟋蟀、蝗蟲等昆蟲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

3、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昆蟲嗎?

你知道那些昆蟲嗎?誰想說一說。

2、小朋友已經知道秋天有哪些昆蟲嗎?

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的秘密嗎?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1)圖上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2)它長的什么樣?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蟋蟀?

(3)蟋蟀喜歡在什么地方生活?

(4)蟋蟀都會叫嗎?為什么?

(1)蜻蜓長的什么樣子?

(2)數一數有幾對翅膀?幾對腳?

(3)蜻蜓的頭上有什么?

重點讓幼兒了解蜻蜓的眼睛。

(4)什么時候能看到很多的蜻蜓而且飛的很低?

(下雨前)

(1)請幼兒觀察螳螂的外形特征

讓幼兒根據圖片,互相講一講。

(2)螳螂有幾對翅膀,幾對足?最前面的一對大足長的像什么?

(3)螳螂喜歡捉什么吃?

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

(1)認識蝗蟲的外形特征

(2)蝗蟲在什么地方生活?

(3)蝗蟲吃什么?(農作物)

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昆蟲

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有氣孔,是呼吸用的。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

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給益蟲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十三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幼兒園昆蟲盒教案篇十四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蟲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知道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課件:蜻蜓

2.課件:動畫片-蝴蝶

3.課件:正確找出昆蟲的名字

動畫片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那些昆蟲嗎?請你說一說。

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更多的秘密嗎?

1.動畫片中的昆蟲叫什么名字?(蝴蝶)

2.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頭上有什么?數一數有幾隊翅膀?有幾對腳?

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1.還知道哪些昆蟲?

2.觀看各種蜻蜓

蜻蜓長的什么樣子?

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

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有氣孔,是呼吸用的。

3.蝴蝶和蜻蜓它們共同的名子叫什么?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有些昆蟲(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如蚊子。)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

(蝴蝶在幼蟲時有吃嫩菜葉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課件--了解蝗蟲

通過觀看了解,蝗蟲是危害莊家的害蟲。

1.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2.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

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使害蟲無法生存等。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10850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