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教案設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度和吸引力。教案的評價要客觀公正,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為教學提供參考和改進意見。小編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一
1使幼兒了解,只有空氣清潔才能保證人體健康;知道吸煙對人有害;建立初步的健康保護意識。
:蒙頭大睡的人;禁止吸煙標志。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午睡后為什么要開窗通氣?
使幼兒知道,午睡后室內(nèi)空氣變得污濁,易使人傳染疾?。煌L換氣,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有益于人的健康。
2、引導幼兒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請幼兒觀看蒙頭睡覺的圖片。
討論這樣睡有什么不好。
3、拓展幼兒知識經(jīng)驗。
--說說自己見過哪些空氣不好的現(xiàn)象。如:灰塵、煙囪冒黑煙、亂倒垃圾、吸煙等。
4、結(jié)束活動。
讓幼兒與父母制定協(xié)議,保證家庭室內(nèi)空氣的清潔。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二
1、讓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各種紙球、沙包、礦泉水瓶、藥瓶、塑料袋、報紙。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xiàn)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扔東西的游戲。"。
(2)游戲要求:每次選擇一種物品進行嘗試,看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實踐要求:幼兒每次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比較物體下落的速度。
(2)選擇你認為落地速度快的物體。
(3)你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落得快,什么東西落得慢?
3、小結(jié):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游戲,知道物體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那是因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還發(fā)現(xiàn)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
4、啟發(fā)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fā)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5、延伸活動:觀看人在太空的錄象嘗試改變兩張紙下落的速度。
對《神奇的力》教學活動的反思: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怎樣讓幼兒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選擇了游戲活動--扔東西,通過游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xiàn)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yōu)橹鲃訉W習者、探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索者,從而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設計的活動延伸實驗:如何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意欲將正規(guī)科學活動與非正規(guī)科學活動(區(qū)域活動)有機結(jié)合,通過孩子的積極思考引發(fā)孩子再次實踐探索的興趣,從而萌發(fā)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在實施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多了一份觀察和思考,并能及時的調(diào)整自己的思路。在預設活動中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使用記錄表,但考慮幼兒缺乏基本的經(jīng)驗而選擇了讓幼兒自己選取實踐中他認為落地速度比較快的物體,可結(jié)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報紙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選擇了,所以我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將快慢的相對性及時的引進教學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認知,也實現(xiàn)了自己教學活動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覺得在實施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在孩子游戲時很多孩子都會第一時間把他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可是在集體交流中一些幼兒就不是很積極主動,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想有孩子個性的原因,也有我們平時的鍛煉引導原因。因為集體活動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所以以后我可以嘗試設一個同伴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他們相互交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流,分組選擇代表進行發(fā)言,這樣既鼓勵了幼兒的交流又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3、雖然在活動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導者,相對以往的教學活動我說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實驗、孩子的總結(jié),但在總結(jié)的時候我還是出現(xiàn)了急于替代的現(xiàn)象?;叵胍酝约旱慕虒W活動,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嘗試,雖然每次實施中都會自問"為什么就沒有人家上海老師的那份從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實施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些問題,也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目的更加明確,我想觀摩教學活動就是我們一線教師成長的引路人,它能讓我們不斷的成熟,所以我們要珍惜每次成長的機會!對其它教學活動的感悟:。
第一、我覺得這種新形式的聽課活動,改變了過去的傳統(tǒng)聽棵模式,老師能帶著期待的情感,積極的思想去聽課。
第二、7節(jié)教學展示活動的選材都于生活,體現(xiàn)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再次實踐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學活動設計的精巧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記得剛開始整合課程的時候我們的觀摩活動象拼盤,什么都有就叫綜合活動,而現(xiàn)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師的教學重點,又能深刻的領悟到學科融合的恰倒好處:肖老師生活與語言的融合,姚老師藝術與健康的融合,王老師科學與語言、數(shù)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學的融合,劉老師科學與語言的融合、雪蓮老師藝術與數(shù)學、語言的融合,李老師科學與生活、語言的融合。第四、教學活動的準備簡單而有實效性。在我們以往的觀摩活動中也曾出現(xiàn)過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而本次活動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們大家借鑒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實效性和操作性。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三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和游戲,回憶、聯(lián)想、感知各種各樣的力,及其力的作用。
2、在游戲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3、啟發(fā)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fā)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的現(xiàn)象,喜歡進行探索活動。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物質(zhì):皮球、毽子、沙袋、橡皮筋、小汽車、鉛球、小鼓、響板、口琴、鈴鼓、棒球、米兩袋、凈水兩桶、推小車、各種輔助材料。
經(jīng)驗:幼兒知道常做的事。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講述生活經(jīng)驗。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位看不見朋友。他的名字叫“力”,你們知道在我們平時生活里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呢?原來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力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力。
2、今天我們一起與“力”交個朋友,好嗎?
二、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的運動需要力。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給這些玩具取一個很好聽的大名字叫——物體。(舉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體)怎樣使這些物體動起來呢?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玩過之后,告訴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師參與游戲活動中)。
2、幼兒自由發(fā)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車……我用手轉(zhuǎn)球……(指導幼兒注意詞的運用)。
3、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么不動了呢?(因為只有手用力了或腳用力了,玩具才會動)。
4、教師邊操作邊講解:物體的運動需要力,物體受了力的作用才會運動。
三、通過幼兒的再次操作物體,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師:小朋友,現(xiàn)在老師與你們一起來玩一玩,不過你要體驗一下,輕輕地用力它會怎么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么樣?玩過之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結(jié)合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四、幼兒操作,并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省力的地方,并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2、幼兒,操作體驗,教師參與指導。
師:你覺得現(xiàn)在做哪些事情你很費力,你想怎樣使它省力,可以發(fā)明些什么呢?
3、師: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小朋友個個都是小小發(fā)明家,不過只有現(xiàn)在需要學習更多的本領,才能實現(xiàn)你的夢想啊!
六、總結(jié)。
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傲Α蹦苁刮矬w動起來。“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通過游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xiàn)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yōu)橹鲃訉W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四
1、培養(yǎng)觀察思考能力,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
2、萌發(fā)環(huán)保意識。
幼兒分2組,每人一個紙盒(里面抹一層雪花膏)、顯微鏡
一)分組活動
幼兒分成2組,分別在校外馬路上、園內(nèi)小公園進行活動:
1、打開小盒子。
2、引導幼兒感受這個地方空氣是怎樣的?讓人覺得怎么樣?
3、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人、植物等的狀況。
二)觀察分析、交流
1、你喜歡你去的地方嗎?那里的空氣讓你覺得怎么樣?
2、觀察比較:
1)用眼睛看看2組幼兒小盒子里的雪花膏的變化。
2)用顯微鏡看看,那些灰塵、小黑點是怎么樣的。
3、分析、討論
1)為什么在馬路上的雪花膏變灰了、有黑點了?
2)空氣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三)討論
你喜歡哪里的空氣?
怎樣使空氣保持干凈、清新?
空氣無所不在,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墩J識空氣》是大班經(jīng)常進行的一個課題內(nèi)容,在很多的活動中,教師都把空氣的性質(zhì)空氣的重要性放在突出的位置。我所設計的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小實驗,直面的感知比較、了解空氣污染的狀況,激發(fā)幼兒去形成積極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的學習意識,產(chǎn)生觀察、比較、思考的自覺行為,并且滲透環(huán)保意識。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
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彩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xiàn)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p>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啟發(fā)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啟發(fā)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fā)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為什么物體都會往下落?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么會落下來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結(jié):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6、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活動延伸:在區(qū)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xù)感知。
《神奇的力》活動評析評析者:吳蓉活動評析: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jù)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內(nèi)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fā)現(xiàn),環(huán)環(huán)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通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fā)揮幼兒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建議:
1、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
2、教師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xiàn)實。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通過游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xiàn)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yōu)橹鲃訉W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六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了解蠶的多種用途,知道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激發(fā)幼兒對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課件、蠶寶寶生長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主題。
觀看圖片,提問:
1、小蝌蚪長大后,變成了什么?
2、你們覺得它們長的像嗎?
3、有沒有其他小動物也是這樣,小時候一個樣,長大后又是一個樣?
二、幼兒欣賞圖片、觀察回答問題:
1、你們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2、小時候像什么?長大后又變成了什么?
3、幼兒再次欣賞圖片,教師講解蠶寶寶的生長過程。
三、蠶寶寶的食物--桑葉。
教師:你們知道蠶寶寶吃什么嗎?是不是每種樹葉都吃呢?蠶寶寶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蠶寶寶是吃桑葉長大的)。
四、蠶的作用大。
1、蠶對我們的生活有用處嗎?我們養(yǎng)它是做什么的呢?
2、幼兒欣賞圖片--蠶絲織物。
3、小朋友們真能干,知道那么多。那蠶除了蠶絲有用,還有其他什么作用嗎?(蠶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蠶絲可以做成舒適的衣服、被子之外,蠶蛹還是一種營養(yǎng)很豐富的食物呢)。
五、幼兒操作,給蠶寶寶生長過程排序,教師巡回指導。
六、教師布置任務,活動結(jié)束。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七
1.讓幼兒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2.培養(yǎng)幼兒關心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讓空氣更干凈。
2.物質(zhì):棉花、香煙、瓶子。
活動過程。
一、了解空氣遭受污染的情況。
1.教師: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可是現(xiàn)在空氣質(zhì)量發(fā)生了變化。
請小朋友們認真看一看,想一想這些事情對空氣有沒有影響。
2.課件演示。
(1)滿天飛揚的塵土。
(2)汽車、摩托車排出的廢氣。
(3)工廠煙囪飄出的黑煙。
(4)焚燒垃圾時產(chǎn)生的濃煙。
(5)燒香、放鞭炮時的繚繞煙霧。
(6)正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
3.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氣的事,這些事對人類會有什么危害?
二、感知不潔空氣對人體的危害。
1.小實驗。
方法是先在瓶子里放一團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點燃的香煙放進瓶子。
2.在等待實驗結(jié)果的過程中,讓幼兒了解空氣在體內(nèi)呼吸道的循環(huán)現(xiàn)象及其過程。
4.向幼兒展示實驗結(jié)果--瓶子一部分棉花被熏黃了,請幼兒聞一聞瓶子里的氣味,說說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顯示人體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后呼吸器官受損的情況。
顯示方法是設置一道黑色氣流進入呼吸道,把整個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結(jié):如果我們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nèi)梭w危害很大。
三、學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1.鼓勵幼兒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氣的行為,讓空氣變得更潔凈。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減少空氣污染,保護身體健康。
(如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在生活區(qū)焚燒垃圾等。)。
活動延伸。
留意觀察日常生活中還存在哪些污染空氣的事,并能從自身做起,保護環(huán)境,減少污染。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八
1、通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游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塑料袋、水盆、干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呀?(空氣)。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范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為什么?(袋里有空氣).
3、小結(jié)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jù)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游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只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xiàn)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里,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里有什么?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只杯子倒扣到這缸水里,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毛巾會濕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操作結(jié)果:毛巾不會濕。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濕)。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通過將空氣擰住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fā)現(xiàn)空氣的特性;然后,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后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么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xù)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nèi)诵枰諝?,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jié):除了我們?nèi)祟愲x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xù)生長。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nèi)祟惡蛣又参锒夹枰諝猓諝鈱ξ覀兒痛笞匀坏娜f物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放風箏、制作的降落傘等。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四、討論保護空氣的潔凈。
(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污染。對室內(nèi)污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課后觀察植物的變化。
首先,我能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fā)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幼兒通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為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導入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通過小實驗等,探索、發(fā)現(xiàn)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凈,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fā)言積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九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yǎng)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1、重點: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
2、難點:通過科學小實驗,讓幼兒總結(jié)出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蠟燭、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氣球、玻璃杯、塑料袋、吸管等。
一、引起興趣:
1.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2.出示一個吹好氣的氣球。
師問: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你能看到嗎?是什么顏色的?揭示課題《空氣在哪里》。
二、嘗試活動:尋找空氣、感受空氣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緊袋口)2.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氣?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三、嘗試活動:找一找哪里還有空氣?
2.請幼兒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請幼兒將水杯稍稍傾斜,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四、活動延伸。
2.播放課件:被污染的空氣圖片我們的空氣就是被這些東西給污染了!小朋友們想一想:地球上的人、動物還有許多的植物如果都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氣,會造成什么危害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小實驗:(1)閉住嘴巴一手捏鼻子。(2)蠟燭會熄滅嗎?
五、小結(jié)。
我們從現(xiàn)在起就要保護我們的空氣,花草樹木是凈化空氣的能手,小朋友們以后要做到不摘花、不搖樹、不踩踏小草、不亂扔垃圾,還要提醒爸爸、爺爺少吸煙。
在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的時候,我首先提出問題:我們周圍哪里有空氣?學生就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匯報。通過匯報我導入了課題。
然后就是學生的材料進行撲捉,感受,尋找我們周圍的空氣。在學生進行活動之前,我首先提問:利用我們的材料,怎樣去尋找我們的周圍的空氣呢?學生相處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這一點還是比較的好。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需要注意指導學生養(yǎng)成較為完好的傾聽的習慣,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了。之后,我指導學生利用他們的方法進行找空氣的活動。在活動之前,學生說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這個程序一定要有。找的的過程還是比較的順利。
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指導學生用我們的感覺器官和我們剛才的尋找的發(fā)現(xiàn),進行看一看,嘗一嘗,問一問等等活動,從而發(fā)現(xiàn)空氣的性質(zhì)。在這個活動中,我們讓學生進行摸一摸的活動,如果讓他們進行摸一摸,還會發(fā)現(xiàn)空氣具有流動性。
然后就是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實驗探究活動。
這樣就學生就會知道里面有空氣的原因,空氣占據(jù)著這個空間。
在探究空氣有重量的時候,利用桿桿和氣球進行探究。但是我發(fā)現(xiàn)效果還是不是很明顯。我想在實驗的改造上需要進行思考。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球,請你們每人拿一個球去試一下吧。
讓幼兒自由的探索。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用球進行了實驗,現(xiàn)在誰來告訴老師你都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
(讓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把球?qū)殞毞诺剿?,它會怎么樣?(它就會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qū)殞氂謺趺礃幽?(會向上彈起來)。
現(xiàn)在讓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做游戲,進行觀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觀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實心物體比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讓幼兒在地上拍球,球會彈跳起來,感知球有彈性,所以能跳起來,學習名詞“彈性”
(3)讓幼兒把球放在不同物體上向前滾,比一比哪一個球能滾得更遠?感知球滾動的快慢和地面有關。
3、小結(jié)。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都開動腦筋和老師一起想!現(xiàn)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會向上跳起來,還會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滾動。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十一
1.通過親自動手,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有空氣。
2.讓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水箱、玻璃杯、紙、塑料管、土塊、塑料袋、吹氣玩具。
1.實驗一:紙為什么不濕。
師:(舉起玻璃杯)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杯子里有東西嗎?
幼:沒有。杯子是空的。
幼:濕了。
幼:沒濕。
師:到底是濕了還是沒有濕?
幼兒做實驗,結(jié)果紙沒有濕。
我們自己來做做實驗就知道了。
師:紙為什么不濕?水為什么進不去?我們再來試一試。
幼兒做第二次實驗,將杯子傾斜放入水中,看看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師:看一看,什么跑出來了?
幼:泡泡。
幼:氣泡。
幼:許多泡泡跑出來了。
師:猜一猜,紙濕了嗎?
幼:濕了。
幼:沒濕。
師:那我們看一看吧。
幼:濕的。
師:杯子不是空的嗎?空杯子里哪來的'氣泡呢?
幼:杯子里不是空的,有空氣。
幼:空氣看不見,我們以為是空的。
幼:氣泡就是空氣。
師:第一次紙為什么沒濕?水為什么進不去?杯子里有什么?(教師又一次把杯子倒扣著放入水中)。
幼:杯子里有空氣。
幼:水只能往下流,不會往上流。
幼:空氣在杯子里沒出來,水就進不去。
師:第二次實驗時紙為什么濕了呢?(把杯子傾斜,冒出氣泡)。
幼:空氣跑了,水進去紙就濕了。
幼:泡泡里是空氣,它跑了,水就進去了。
師:那么,這杯子是不是空的呢?
幼: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氣。
幼:看著是空的,因為空氣看不見。
2.實驗二:找空氣。
師:什么地方有空氣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師:吹氣玩具里有空氣嗎?(有)你們想辦法讓它扁了,再想辦法讓它鼓起來。(幼兒興奮地玩玩具)。
師:屋子里、角落里、桌子下……有沒有空氣?
幼:有空氣。
師:我不太相信,你們能抓到它嗎?
幼兒每人一個塑料袋,到處抓空氣,最后都舉著鼓鼓的塑料袋子回來了。
師;你們抓到空氣了嗎?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
幼:我在桌子底下抓的。
幼:我在走廊上抓的。
幼:我在房間里抓的。
3.實驗三:人體里有沒有空氣。
師:人體里有沒有空氣?
幼:沒有。
幼:有空氣。
師:有什么辦法讓我相信你身體里有空氣?
幼:吹口氣,你試試。
師:給你一根塑料管,讓我看看你身體里的空氣。
幼:(用管子吹氣)我看不見呀。
師:往水里吹吹試試。(幼兒拿塑料管做實驗,冒出許多泡泡。)。
4.實驗四:土里有沒有空氣。
師:土里有沒有空氣?
幼:沒有,沒有。
師:猜的不算,有什么辦法試一試呢?
幼:把它丟進水里,要是冒泡泡就有空氣。(幼兒實驗,冒出泡泡。)。
5.討論與聯(lián)想。
師:哪里沒有空氣?(離開地球,月亮上就沒有空氣。)。
6.延伸活動:空氣有什么用。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十二
1、引導幼兒積極探索,主動思考問題。
2、引導幼兒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彈跳、能滾動、在水中會浮起來。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皮球若干,場地、一盆水、廢報紙、布、毛巾、木塊、橡皮泥等。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球,請你們每人拿一個球去試一下吧。
讓幼兒自由的探索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用球進行了實驗,現(xiàn)在誰來告訴老師你都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
(讓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把球?qū)殞毞诺剿?,它會怎么樣?(它就會浮在水面上)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qū)殞氂謺趺礃幽?(會向上彈起來)現(xiàn)在讓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做游戲,進行觀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觀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實心物體比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讓幼兒在地上拍球,球會彈跳起來,感知球有彈性,所以能跳起來,學習名詞“彈性”
(3)讓幼兒把球放在不同物體上向前滾,比一比哪一個球能滾得更遠?感知球滾動的快慢和地面有關。
3、小結(jié)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都開動腦筋和老師一起想!現(xiàn)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會向上跳起來,還會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滾動。
延伸
球是幼兒在日?;顒又薪?jīng)常接觸,喜歡玩的玩具。我在組織幼兒玩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使孩子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學習,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空氣寶寶篇十三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紙團吹進瓶子里?
2.介紹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進。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觀看視頻總結(jié)為什么吹不進。(空氣的壓力)
1.師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師指導。
3.小結(jié):空氣里有燃燒需要的氧氣,氧氣沒了蠟燭自然熄滅
1.空氣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
2.空氣的重要性: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都離不開空氣。
1.什么是霧霾?
2.霧霾天氣哪里來?
3.霧霾對人類的影響。
4.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么?
《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jīng)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蘊含著許多“小秘密”,空氣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空氣的秘密》這一活動的內(nèi)容實際是很抽象的,霧霾天氣更是難以理解,但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環(huán)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這個知識點是個難點。對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據(jù)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過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里嗎?”和“不吹自滅”兩個小實驗進行探索,實驗一是“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里嗎?”,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幼兒的經(jīng)驗覺得非常容易吹進瓶子里,而結(jié)果卻讓幼兒很吃驚,不管是使勁還是輕輕吹都無法把紙團吹進瓶子里,從而在親身體驗中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壓力;實驗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觀察了解空氣中有燃燒需要的氧氣。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
最后環(huán)節(jié),抓住了今年的社會關注點“霧霾”,雖然“霧霾”對我們南方城市來說是少見的,可以說對我們而言是較遙遠的,但在現(xiàn)代社會里對治理霧霾又是勢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動后半部分從了解什么是霧霾?霧霾天氣哪里來?到霧霾對人類的影響。最后討論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么?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多方位了解關注“霧霾”,讓幼兒知道從小這樣做的重要性,達到對幼兒從小進行環(huán)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大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187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