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文本,可以為學生提供清晰、系統(tǒng)的學習指導。教案需要與其他教學資源相結合,例如教具、多媒體等,促進教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掌握好教案的編寫方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p2~3:例1“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互逆關系。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2、筆算。
3、導入。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
(4)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shù)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
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
加數(shù)+加數(shù)=和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14+1142=1956。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和=加數(shù)+加數(shù)。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800=450+3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6.練習“做一做”
四、總結。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書設計: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814+1142=1956加數(shù)+加數(shù)=和。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二
1、知識與技能: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環(huán)節(jié)。
問題情境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
目標達成。
導入新課。
一、目標導學。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定律,你能說出是哪兩個嗎?你能舉出例子說說嗎?
2、導入新課(師板書課題)。
3、出示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根據自學提綱自學課本20頁例3。)。
(一)自學提綱。
1、例3中都給出了哪些已知條件?求的問題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嗎?
3、你能很快算出此題的答案嗎?你是怎樣計算的?與同桌交流。
4、在此題中,你運用了加法的哪些運算定律?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并告訴學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標記)。
(三)自學檢測。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425+14+18675+168+25。
環(huán)節(jié)。
三、合作探究。
1、小組互探(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在小組內交流探究)。
2、師生互探(師生共同探究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及經小組討論后還未能解決的問題)。
3、在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四、達標訓練。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shù)。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3、p20做一做1、2。
五、全課總結。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三
重新站在小學的水泥道上,望著蒙蒙細雨,怔了許久,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又在淋雨了。這個習慣似乎還是改不掉,笑了笑,一股悲傷在心中彌漫開來。
至今,我還記得小學時那段快樂的時光,還有帶給我快樂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時我讀小學四年級,爸爸媽媽給我轉學了。那個時候我很內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說話,總是一個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著那些新同學在說笑?,F(xiàn)在想來,那個時候,那些說笑的同學可能在笑我像個啞巴吧,可我不敢去和她們一起說話。那時候,我感覺世上好像只有我一個人。
有一天,天空莫名地下起了蒙蒙細雨,我望著天空,卻有一種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沖動。
蒙蒙細雨吸引著我到秋千邊坐下來,閉著眼睛,感受著雨水飄落在我的頭發(fā)上的感覺,頸間是冰涼的濕意。一會兒,由手間傳出的溫暖使得我慢慢睜開了閉著的雙眼,我看見了一張秀氣的臉。她有著一頭長發(fā),有靈氣的眸子,還有微微上揚的嘴角。她開口問我:“能和稱一起玩嗎?”我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她就坐在我的旁邊,然后開始和我說話。聽著她說話,我的心里忽然感覺很溫暖,我覺得她就像個姐姐。一會兒,在她的帶動下,我們玩了起來。我在秋千上,她推著我蕩到伸手就能抓住云的地方,又跌落下來,每次看著天似乎伸手就能觸摸,卻又是那么遙不可及。我和她一起玩了很久,坐在同一個秋千上,蕩到同一個能觸摸天空的地方,看著她蕩漾的笑容,聽著她銀鈴般的笑聲,恍惚是夢境。
許久,上課鈴聲響起,我們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門口的時候,我叫住了她,紅著臉說出了我猶豫了很久的話:“我可以和你做永遠的好朋友嗎?”她望著我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我突然覺得,其實和別人交談并沒有什么難的,并沒有人會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話,然后,嘲笑我,只不過是我自己多余的擔心而已。此后,我們就每天在一起吃飯,在一起做作業(yè)……但這樣的日子卻在不知不覺中,離我們遠去,而且越來越遠。我們慢慢長大了,時間改變了我和她,我們彼此之間竟變得陌生起來。
從回憶中醒來,才發(fā)現(xiàn)操場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時候又坐了兩個小女孩,如同當初的我和她。一個女孩指了指我,說:“那個姐姐哭了!”另一個卻說:“不是,你沒看見在下雨嗎?是雨水,不是淚水。”聽著她們的話,我下意識地摸了一下面頰,真的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雨水。
我轉身離開,留下一片腳印和一串回憶,讓那個遠方的她留在記憶的最深處,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結束了昨天的比賽,1班和2班輸了,我們班和3班贏了,今天開始爭奪冠亞軍了,我十分緊張,但信心十足。
第三節(jié)課我整節(jié)課都沒心思上課,幸好第三節(jié)課是綜合實踐,我的心思都放在大課間的拔河比賽中了,好不容易等到下課,我們興奮的走到科技樓廣場等待比賽,但太緊張了,我必須上一趟廁所?;貋淼臅r候剛要開始。
一開始是2班和3班比賽,比賽十分激烈,我們班站在右邊,哪個班站在我們那邊,我們就為那個班鼓掌加油。第一回合2班贏了。中場休息的時候,我也在為他們加油。第二回合1班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把繩扳回來,不出我所料,1班果然贏了第二回合。到了決勝負的時刻了,我們每個人心情都十分緊張,老師一吹哨子,兩個班都使勁地拉,臉蛋像兩個紅蘋果,關公的臉,繃得緊緊的?!凹佑?,加油”。大家都在為1班和2班加油。連老師都十分興奮,一個勁的喊加油。最終還是2班贏了。1班的人也愿賭服輸,沒什么爭議。
終于輪到我們班和3班比賽。去年我們和3班比賽,我們班輸了。今年的比賽我們一定要爭回一口氣。比賽臨開始的時候,我們都信心十足,我從沒看到過我們班這么團結,這在我意料之外。不管男男女女都在互相加油鼓勁,一片團結的景象。我們班好幾個女孩都在喊:“班長加油,為了我們班一定要加油啊?!蔽沂箘诺攸c了點頭,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繩子上,心里默默地在喊加油加油。比賽開始了,我們使勁拉,3班的力氣和1班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啊。比起和1班比賽,哎。我?guī)缀踹B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臉紅得要命,這也許是我最狼狽的樣子了,但為了4班,沒所謂了。我們使勁拉繩子,繩子似乎很聽話,慢慢地往我們這邊走。到我們班快贏的時候,又被3班扯了過去,我的腳用力頂住地面,身體往后傾,使勁拉著繩子。
我們班的人都在為我們加油,我們的信心一下子又回來了。我們又使出全身力氣,把繩子又扯過來。裁判一吹哨子,我們班贏啦。我們都歡呼起來。中場休息的時候,我們班的男孩都信心滿滿的。第二回合比賽還沒開始,3班好像發(fā)威了,使勁拉著繩子,我差點被他們拉了過去,比賽開始了,我站到了后面(繩子尾端的第二位),這次3班似乎比上次要用力,開始的時候繩子好想控制不住,老往3班那邊走。隨著加油聲的擴大,我們的士氣也在提高,使勁地往后拉,繩子終于過來了,但我們毫不放松警惕,要知道3班可不是一般的對手哦。我們使勁拉拉拉,隨著裁判的哨子聲,我們贏啦。我們興奮極了。在歡呼,在大笑。抑制不住自己的興奮,高聲喊叫。
可是3班輸了不服氣,她們那些女的簡直在指著我們罵,那是什么意思。以為我們好欺負啊,上次我們輸了也愿賭服輸,沒有罵過他們一句,可是他們敬酒不喝喝罰酒,偏要來惹我們。玩不起就別玩,輸了又賴賬,卑鄙小人。我第一次這么生氣的罵人:“玩不起就別玩,輸了又賴賬,算什么英雄,有什么不服氣的就光明正大的說,干嘛要在人別后指指點點,小人?!蔽覀儼嗫刹恢刮乙粋€人生氣,連平時不怎么出聲的彭洋也生氣了,幾乎每個人都不開心,本來贏了拔河比賽應該很開心才對,可現(xiàn)在,就因為3班的不服氣,造成了這個局面。我心里很不爽,回到教室以后破口大罵,發(fā)泄內心的憤怒。
放學的時候,同學們一直在議論這件事。我們出來的時候還沒放學,就在芒果樹下等老師。議論聲越來越大,心中的許多不憤都要發(fā)泄出來。突然,在候車的劉想飛奔過來,說:“班長,3班的楊前東輸了比賽不服氣用籃球砸鄧雪彤?!甭犃艘院?,我越來越恨3班的人。如果不是要帶隊,我一定會去和他理論的,氣死我了。
學校里的桃花綻開了笑容,迎接著春姑娘的到來,給校園添上了一抹紅。
走進桃樹,那一朵朵頂著晶瑩透明小水珠的桃花,在陽光照射下,全都變成了小精靈,一起眨著含笑的眼睛,向我致意!
桃花猩紅的熱烈,粉紅的嫵媚,如點染了的胭脂,紅得耀眼,美得醉人。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有的傲然挺立在枝頭,有的藏在葉子底下,它們都耐心地等待著根的喂養(yǎng),葉的撫育,時刻盼望出人頭地的一天,它們又仿佛是一群膽怯羞澀的小姑娘,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擁著,誰也不肯第一個綻開笑臉。半開著的,像一位純潔的少女,用白嫩的手捧托著臉龐。那完全盛開的,更加動人,她開朗地向人們露出美麗的笑容。
走進桃花叢中,恍若置身于鋪滿流霞的桃花源仙境之中,微風掠過,桃花呢喃細語,讓我心曠神怡,忘記了所有的煩惱,心情一下子愉快了起來。
桃花足有一人多高。雖然不是五彩繽紛,但是卻顯得那么端莊,淡雅。桃花的花瓣嫩嫩的,像剛出生嬰兒的皮膚。小的花跟指甲一般大,大的花卻和粉板擦的一半差不多大。在同一條枝干上,開滿了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桃花,仿佛要把梅花鹿一樣的枝頭壓垮了才肯罷休,真是“千朵萬朵壓枝低”。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殘留的一絲春寒都驅盡了。但奇怪的是,這桃花只開桃樹的一半,難道今年桃樹都流行這種頭發(fā),真搞不明白這樣有什么好看的。
湊上去聞一聞,一開始有點臭,慢慢地就變香了,真是能夠和臭豆腐媲美了!桃花的葉子火紅火紅的,總是躲在桃花后面,好似一個靦腆的小姑娘?;▋汉妹?,使人摘不得,葉子好紅,使人碰不得。她的美,永遠都說不完,道不盡。
這就是校園里的一抹紅!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xù)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1.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1.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shù),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shù)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
學生就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yè)。
p8/1-4。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一)。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p6/例3p10/例4(含有兩級運算或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找出條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二、新授。
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
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
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
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等等。
小組討論,獨立完成。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然后再用減法計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幾名保潔員。
=90÷30。
=3(名)。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是的不同點,以及運算順序的不同。
學生進行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進行板書。
三、鞏固練習。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書上的后,可以變化條件,如“買2副手套”等等。)。
教師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抓住學生的關鍵語言進行知識的鞏固。
四、作業(yè)。
p8-9/5-9。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區(qū)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運算順序: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p11/例5(強化小括號的作用)、歸納運算順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在練習中總結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回憶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回顧學習過的四則運算順序。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
兩名學生板演。
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shù)字、符號以及數(shù)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為什么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
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說“四則運算”,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板書)。
誰能把我們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我們大家來總結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練習。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師巡視糾正。
四、作業(yè)。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三)。
(1)42+6×(12-4)(2)42+6×12-4運算順序:
=42+6×8=42+72-4(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
號里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p13/例6(0的運算)。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0不能做除數(shù)及原因。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7)0÷76=。
(8)235+0=。
(9)99-0=。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將上面的口算進行分類。
請你們根據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于0的運算都有哪些。
學生分類后進行概括總結關于0的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關于0的運算你還有什么想問的或想說的嗎?
學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數(shù)。
小組討論:0能否做除數(shù)?全班辯論。各自講明自己的理由。
教師小結:0不能做除數(shù)。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shù)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結。
學生小結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四、作業(yè)。
板書設計:
關于“0”的運算。
100+0=100235+0=235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0能否做除數(shù)?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數(shù)。
99-0=99154-0=154一個數(shù)減去0,還得這個數(shù)。
0×29=00×78=0一個數(shù)乘0或0乘一個數(shù),還得0。
0÷76=00÷23=00除以一個非0的數(shù),,還得0。
課后小結: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五
一、判斷題。
1、27+33+67=27+100。
2、125×16=125×8×2()。
4、先乘前兩個數(shù),或者先乘后兩個數(shù),積不變,這是乘法結合律。()。
5、1250÷(25×5)=1250÷25×5()。
二、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括號內)(8分)。
1、56+72+28=56+(72+28)運用了()。
a、加法交換律b、加法結合律c、乘法結合律d、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25×(8+4)=()。
a、25×8×25×4b、25×8+25×4c、25×4×8d、25×8+4。
3、3×8×4×5=(3×4)×(8×5)運用了()。
a、乘法交換律b、乘法結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4、101×125=()。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六
本單元運算定律是運算的基本性質,被譽為數(shù)學大廈的基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會比較抽象化,概括化,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去理解每一個定律的內涵及運算意義。我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特點和橫向知識結構,以研究思想,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模型思想,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對于本單元的復習課,我首先充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學情分析,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形成邏輯思維能力,有條理清晰的掌握運算定律及每個定律的用法。如何選擇合適的方法,在課堂上,我們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回憶,梳理知識點。對重難點,我重點強調,查漏補缺,接著讓孩子們畫思維導圖,培養(yǎng)他們建立知識體系,用自己的方式來總結知識點。學習真正學會了什么,其實是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方法和思想。
思考:這一單元的學習我不斷思考,運算定律對于孩子來說比較抽象,為了尋找答案,孩子們?yōu)樽约涸O計了一條豐富生動的探索之路。課上,我們師生成為學習伙伴,在探究的過程中相互扶持,相互促進,不僅尋找問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摸索出的一條研究的路徑。其實,我們常常在教學中很有很多擔心,擔心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方向,于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停的敲黑板:看這是重點,快快看過來;擔心學生夠不到目標,所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設一個又一個問題,鋪成一級又一級的臺階,扶著他們前行。擔心學生走彎路,我們?yōu)樗O計了一條康莊大道,連路上的小石子也要細細的掃開。而把握好課堂生成的資源,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進新的教學內容生成,實現(xiàn)教學動態(tài)靈活發(fā)展并沒有達到。這是我需要不斷反思以及努力改進的方向。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七
冬爺爺吹走了大地的嚴寒,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春天的景色秀麗宜人,令人心曠神怡,它多么像一幅精妙絕倫,栩栩如生的圖畫。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經過陽光的普照大地萬物復蘇,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每一種植物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把自己最美麗的一面綻放于天地間。
我跟隨著春天的腳步,來到了熟悉的校園,開始了一個奇妙的旅程。
校園里的桃樹光禿禿的桃樹樹上,開滿了一朵朵粉紅色桃花,它們鼓鼓囊囊的,含苞欲放像一個白里透紅的水蜜桃。池塘邊的柳樹也不甘示弱,拖著那嫩綠的枝條在春風中飄動就像一位公主使出那纖纖細手在翩翩起舞呢!操場上一棵棵小草破土而出,給大地披上了綠色的春裝。在花壇哪兒各種各樣的花兒爭奇斗艷,不信你瞧!那白白的玉蘭花,晶瑩皎潔、亭亭玉立,看著它,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懷。在玉蘭花旁邊的米蘭花四季常青,開花時各飄十里;它油綠清新,誰能不喜歡他呀?還有一朵花就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幕ㄖ兄酲D―牡丹花,它有這絢麗的色彩和迷人的花香,而且姿態(tài)優(yōu)美有一種富貴吉祥的韻致。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胰f紫千紅的春天。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八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整數(shù)加法運算定律水小數(shù)同樣適用,并會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能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加法運算定律?生: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生:學這些運算定律是為了幫助我們進行簡便計算。
師:下面的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計算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2+0.5○0.5+3.2(4.7+2.6)+7.4○4.7+(2.6+.4)生:相等,兩個小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三個小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小數(shù)相加,再加第三個數(shù),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加第一個數(shù),結果不變。
師:整數(shù)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加法的運算定律頁同樣適用。應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shù)計算簡便些、我們今天就學習整數(shù)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
出示例4.計算0.6+7.91+3.4+0.09。
師:上面的算式屬于什么算式?我們應該怎樣計算呢?
生:上面是連加算式。按照運算順序,從左往右計算,計算出的小數(shù)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計算方法嗎?生:整體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如果交換7.91和3.4的位置,這樣0.6與3.4、7.91與0.09都可以湊整計算,也就是說在運用加法交換律后,再繼續(xù)使用加法結合律就可以使計算更簡便些。
師:你會解答嗎?
生1: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在小數(shù)加法中同樣適用,運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得計算簡便些。
生2: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可以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也可以根據算式的特征,靈活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師:通過本課時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九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運用乘法運算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上節(jié)課學習了乘法分配律,誰能分別用自己的話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們這節(jié)課一起來學習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用簡便方法計算102×45,32×27+32×73。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shù)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嘗試計算)。
學生計算后匯報,教師板書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102×(40+5)。
=100×45+2×45=102×40+102×5。
=4500+90=4080+510。
=4590=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864+2336。
=32×100=3200=3200。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1)你認為每個題的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這種簡便算法的依據是什么?
(2)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小結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1)練習五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口算題。
(2)填空。
鞏固練習。
(1)練習五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練習五第8題:學生根據情景圖中所呈現(xiàn)的信息先獨立思考解決,對有困難的可在小組中討論解決。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路。
3.發(fā)展練習。
練習五思考題,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先在小組中商量解決,最后全班反饋,要求說出思考過程。
4.課堂作業(yè)。
練習五第2,3,6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shù)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shù)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的簡便運算。
教學重點: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的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能力。
學具準備:教科書第186頁的口算練習(6)的前14道小題。
1、讓學生把書翻到第186頁,做口算練習的前14道小題,把得數(shù)直接寫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教師:“誰能說一說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1、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使學生理解加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shù)。
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學生算完后,還可以讓他們再任意舉兩個這樣的例子,看看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改變三個加數(shù)的運算順序后得數(shù)有沒有變化。
接著再提問:“現(xiàn)在我們知道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shù)也適用,那么相加的兩個數(shù),三個數(shù)的范圍,都可以是什么樣的數(shù)?”使學生明確,加法的運算定律的適用范圍可以包括整數(shù)和小數(shù)。
2、自學例5。
教師出示例5,讓學生觀察例題有什么特點。并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題怎樣計算簡便?你計算的根據是什么?”
可以讓學生多說一說,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簡便告訴學生以后在計算時,能用簡便算法的要用簡便方法計算。
做第81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做第1題,可以提示學生,先觀察題中的三個加數(shù),再根據運算定律填數(shù)。訂正時,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填的,根據的是什么運算定律。
做第2題,指定兩名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自己做,教師巡視,輔導差生。訂正時,讓板演的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學生做錯了,讓他們說一說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怎樣改正。
做練習十九的第1-3題。
1、做第1題,教師提示學生按題目的要求用簡便方法計算,再讓學生做。可指定兩名學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兩道題,教師檢查學生第4小題是怎樣計算的。訂正時,讓板演的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尤其是第4小題,讓學生會用這種簡便方法即可,不必說出根據什么。
2、做第2題,做題前先提醒學生,要認真審題,先看能不能用簡便算法,再進行計算。教師巡視,輔導差生。
3、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我們可以用哪些運算定律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例5:計算0.6+7.91+3.4+0.09。
方法一:0.6+7.91+3.4+0.09。
???方法二:0.6+7.91+3.4+0.09。
=8.51+3.4+0.09=(0.6+3.4)+(7.91+0.09)。
=11.9+0.09=4+8。
=12=12。
課后附記: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一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編排特點。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于一個單元,加以系統(tǒng)編排,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有利于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2.從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
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shù)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xiàn)實背景。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同時,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定律。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第三小節(jié),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二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于一個單元,加以系統(tǒng)編排,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有利于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2.從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
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shù)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xiàn)實背景。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同時,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定律。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第三小節(jié),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主題圖。
旅行途中記錄行程的情景??紤]到學生對自行車上的記錄儀表比較陌生,所以畫了一個儀表表面的放大圖,并讓小精靈做提示性介紹。
(2)例1。
在主題圖的基礎上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
(3)例2。
加法結合律。理解了題意,并搞清了條件和問題之后,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列出算式計算。接著,還可讓學生觀察比較教材提供的另兩組算式,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編出像例2這樣的例子,再觀察、比較。
(4)例3。
讓學生將前面所學的兩條加法運算定律,綜合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計算中。
2.乘法運算定律。
(1)主題圖。
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看主題圖,說說圖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學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說,也可以把圖中的兩段說明文字復述一遍。再根據這些信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可解決的一些問題。
(2)例1。
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乘法交換律。啟發(fā)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進一步,可讓學生在主題圖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換律解決的其他問題,并列出算式。
(3)例2。
從解決這個問題的兩種算法中,得到乘法結合律的一個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得出乘法結合律。小結時,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小精靈提出的問題: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交換律是兩數(shù)相加、相乘的規(guī)律,即交換加(因)數(shù)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shù)相加、相乘的規(guī)律,即可以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shù)先相加(乘),和(積)不變。在這一活動中,應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例3。
通過比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小結時,教師有必要指出乘法分配律與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最大區(qū)別,在于乘法分配律是乘、加這兩種運算之間的一個規(guī)律,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只是乘法一種運算內部的規(guī)律。
3.簡便計算。
(1)例1。
討論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幾種常用算法。教材展示了三種算法,同時以小精靈提問的方式給出兩個問題:他們都是怎樣計算的?你喜歡哪種方法?顯然,前一個問題是讓學生思考、理解三種算法的計算過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特點,思考它們的適用范圍。
(2)例2。
畫面是書店的一角,題中包含兩個需要綜合應用加減計算的實踐問題,而且解決問題的策略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3)例3。
討論可用連除計算解答的實際問題。教材給出了兩種解法,引導學生思考兩種解法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通過小精靈的提示比較兩種算法,說出其中的運算規(guī)律。
(4)例4。
以王老師買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為題材,提出了三個問題。整個例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例4的三個問題,可以一次給出,或依次給出,也可以先出示插圖和四個已知條件,讓學生說說一打裝是什么意思,然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5)例5。
教材介紹了按月計算、按周計算的兩種思路,以及相應的列式計算過程。在按月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過小精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學交流。最后讓學生根據例題的內容,繼續(xù)提出其他問題,作為練習題。
四、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guī)律已經有所了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規(guī)律性的理性認識。
2.加強數(shù)學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如前分析,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shù)學的現(xiàn)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教學回歸社會、回歸生活的愿望。因此,領會教材的這一意圖,用好教材,借助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借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3.注意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shù)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yǎng)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shù)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教師也應發(fā)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fā);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三
運算定律是很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必須讓學生理解并能在解題中運用。首先是理解,交換律和結合律,根據字面的意思學生還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乘法分配率對學生來說就有點難度了。部分學生把“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與“兩個數(shù)的積與一個數(shù)相乘”混淆。這個現(xiàn)象在學生練習時經常遇到。
如(15×8)×5=15×5×8×5,這在糾錯中一定要強調,而且乘法分配率要多練習。
其二,在練習中要把握幾種類型的題。如:6×(8—5);26—7—3;60—(35—15);60—(35﹢15);90÷3÷3;等幾種類型。
其三: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了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化。在計算時要學會靈活運用。
其四:要把握運算定律在應用題中的運用。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要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其五:數(shù)學的學習離不開現(xiàn)實生活,所以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
總之,通過不斷的練習,通過在練習中不斷運用運算定律,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和計算能力。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課的魅力所在。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四
1、確實復習課是很難上的一種課型,很容易給人單調、乏味的`感覺,學生厭煩,老師沒勁。班上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運算律的運用。提問時,學生很快回答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的字母公式。在學生練習中也證明了學生對基本運算律的運用掌握的不錯,只是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掌握的不太好,因此我在復習中增加了一些有關練習題,用來幫助學生記憶,事后證明學生掌握的不錯。
2、這節(jié)課我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己回憶規(guī)律、公式,并且對學生自己做得題目也讓他們自己分析、講解、評價。學生參與積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學生說的多了,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這節(jié)課只是把書上的練習剛好做完,沒有時間補充新的題目。今后要想辦法盡量彌補這個不足,充分利用時間給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的機會。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五
一道四則運算的算式并不需要一定有四種運算符號。提供了四年級四則運算的教案設計給同學們參考!
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教材主題圖創(chuàng)設了“冰雪天地”為學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動的才場景。從活動區(qū)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區(qū)、滑冰區(qū)和冰雕區(qū),場景中還給出了三條信息:滑冰區(qū)有72人,滑雪區(qū)有36人,冰雕區(qū)有180人。這些信息給學生提出問題提供了數(shù)據,由此引出相應的例題。每個例題都呈現(xiàn)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實例概括出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算法則等知識,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學情分析: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脫式計算也涉及到,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卻很大,有相當多的孩子寫完算式接著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顛倒位置。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對脫式計算的格式的書寫問題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寫在等號后面,不計算的把它扔在一邊,什么時候需要了再寫出來,出現(xiàn)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況;還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寫前面,任意顛倒數(shù)字以及運算符號的順序,導致計算結果出錯。
教學內容:課本1-5頁例1、例2,練習一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掌握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運用綜合算式解應用題。
教學準備:主題掛圖。
教學設計: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看:課本p1-5,例1‘例2。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計算,并說明運算順序。
246+83-157357÷3×59。
嘗試做第5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yè)。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自學例1。
(1)出示主題圖。
問:圖中人們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幾個活動區(qū)?每個區(qū)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問: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學生提出問題嘯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義?
學生列分步和綜合算是都可以。
對比分步和綜合算式。
問: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運算?
總結: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2、自學例2。
出示例2。
學生讀題,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
問:3天接待987人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學生自己嘗試畫圖,組內交流。
學生在畫圖的基礎上解答問題。
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計算結果表示什么實際意義?
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總結: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3、檢查嘗試練習。
第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訂正時說明解題思路和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口算,全班交流時說明各題的運算順序。
2、練習一第2題。
3、練習一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注意學生所列綜合算式是否正確,說明解題思路,強調運算順序。
五、小結。
學生就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六
教學內容:p9:例4“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過程與方法:能熟練習的進行運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2、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3、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4、今天我們學習“四則運算”,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我們以前學習的混合運算就是四則運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說說運算順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礎上加上小括號,變成96÷(12+4)×2,運算順序怎樣?(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礎上加上中括號“[]”,變成另一個算式96÷[(12+4)×2],運算順序怎樣?(說明: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閱讀“你知道嗎?”
5、總結:運算順序: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2、選擇題:
(1)47與33的和,除以36與16的差,商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2)750減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積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帶括號的四則運算。
96÷[(12+4)×2]。
=96÷[16×2]。
=96÷32=3。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七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用具:主題圖.例1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圖引入,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可補充條件再提問。)。
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27+85????????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
學生就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yè)。
p8/1—4。
板書設計:?????????????????四?則?運?算。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八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3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5人。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同學的良好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yǎng)成,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yè),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較高,但是由于班級存在較嚴重的兩級分化現(xiàn)象,學生在學習水平上差異較大,有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差,上課經常走神,學生的自我約束的能力很差,作業(yè)不夠規(guī)范,馬虎、粗心現(xiàn)象特別突出。尤其是翁浩、林海清、郭林馨、陳麗娜、張樺鍵等人,本學期還要重點抓。另一方面,班級部分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學期也要進一步和這些家長做好交流和溝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的內容:四則運算;位置與方向;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統(tǒng)計;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在數(shù)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shù)的意義與性質,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在本學期里學生將系統(tǒng)地學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并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征、圖形的變換以及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
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tǒng)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制作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tǒng)計圖并學習根據統(tǒng)計圖和數(shù)據進行數(shù)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tǒng)計的觀念。
在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shù)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shù)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shù)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shù)學的實踐活動--"營養(yǎng)午餐"和"小管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shù)的意義與性質,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難點:位置與方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掌握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掌握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tǒng)計圖和數(shù)據進行數(shù)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十九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shù)相加,可以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shù);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shù),和不變。(a+b)+c=a+(b+c)。
加法的這兩個定律往往結合起來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據是什么?
3、連減的性質: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減去那兩個數(shù)的和。a-b-c=a-(b+c)。
1、乘法交換律:兩個數(shù)相乘,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a×b=b×a。
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shù)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shù),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shù),積不變。(a×b)×c=a×(b×c)。
乘法的這兩個定律往往結合起來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簡算。
3、乘法分配律: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先把這兩個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積相加。
(a+b)×c=a×c+b×c(a-b)×c=a×c-b×c。
(一)筆算兩位數(shù)加法,要記三條。
1、相同數(shù)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二)筆算兩位數(shù)減法,要記三條。
1、相同數(shù)位對齊;。
2、從個位減起;。
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加10再減。
(三)混合運算計算法則。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1、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而是介于-1和+1之間的整數(shù)。
2、0的相反數(shù)是0,即-0=0。
3、0的絕對值是其本身。
4、0乘任何實數(shù)都等于0,除以任何非零實數(shù)都等于0,任何實數(shù)加上0等于其本身。
5、0沒有倒數(shù)和負倒數(shù),一個非0的數(shù)除以0在實數(shù)范圍內無意義。
6、0的正數(shù)次方等于0,0的負數(shù)次方無意義,因為0沒有倒數(shù)。
7、除0外,任何數(shù)的的0次方等于1。
8、0也不能做除數(shù)、分數(shù)的分母、比的后項。
9、0的階乘等于1。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二十
1、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計算。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據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加減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根據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心目中認為什么樣的景色是最美的?(鳥語花香、晴空萬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冰城哈爾濱去看看。(課件出示)。
美嗎?(美)欣賞圖片。
(二)情景延伸復習舊知。
咱們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2、交流、反饋。
同學們真棒!根據三條信息就可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還能夠解決問題。
(三)學習新知算法探究。
同學們,咱們到滑冰場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下面請聽滑冰場的負責人向大家介紹:小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滑冰區(qū),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你們也進去看一看吧!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在滑冰嗎?
1、列式計算,并跟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反饋交流。
28+85=113。
說說哪一種方法好?為什么?(方法(2)可以少寫一個中間數(shù),因此更簡便。)。
4、運用方法(2)列式。
請學生自由列式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說一說每一步的意思。
5、小結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學習這兩題以后我們來觀察這兩題的計算順序,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嗎?(有加有減,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四)鞏固新知總結評價。
“冰雪天地”參觀得差不多了,我們該回到學校去了。路比較遠,咱們就乘公交車吧!
(1)請學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說一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運算順序又是怎么樣的?
3、小結: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哪里還掌握得不夠好?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運算定律教案篇二十一
3、做:嘗試做第11頁做一做。
1、檢查預習作業(yè)。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1、學習例4。
出示例4,學生讀題。
問:60位游人要派幾位保潔員?90人呢?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并用綜合算式解答。
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時啟發(fā)學生用第二種方法解答,并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先算括號例的,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強調:加減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減法,必須打括號。
學生上臺板演。
總結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檢查“做一做”
本題貼近生活,學生會用兩種方法解決,訂正時學生說思路和方法,為什么要使用小括號。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1題:先口算,再豎著對比上下三題的異同點,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
2、練習二第2題:同桌相互說運算順序后獨立練習,教師指出算式中有兩個小括號的可以同時脫式。
3、練習二第3題:要求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說出小括號里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四則運算(二)。
=9-6=90÷3。
=3(名)=3(名)。
運算順序: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反思與感悟: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20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