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精選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8:32:09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精選14篇)
時間:2023-12-04 08:32:09     小編:紫衣夢

讀后感是讀者對書中情節(jié)、角色以及主題等方面的反應和思考。讀后感應該是文學作品與個人思考的結合,要做到客觀陳述和主觀感悟的平衡。8.在下面的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風格和角度的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guī)硇碌膯l(fā)。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一

教師今日給大家推薦一本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世說新語》,這是由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晉代名士言談、行事的一本書,今日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陳太丘與友期》。

2、陳太丘,就是陳寔,因曾任太丘縣令,所以稱陳太丘。期,就是約定。整個題目連起來的意思就是“陳太丘和友人約定”。陳太丘和友人約定什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我們一起來讀讀全文。

(一)初讀課文——出示無句讀全文。

1、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全文,你能讀準字音、讀對停頓嗎?

2、請一個學生讀,讓另一生從字音、停頓進行評價。

3、打開課本,齊讀課文。

(二)疏通文意。

2、結合課文下頭的注釋,放開聲音翻譯全文。

3、師讀一句,生齊翻譯一句。

4、字詞梳理。

1、讀了這篇短文,

8、大家覺得,這篇短文為什么要安排一個才七歲、把喜怒都還擺在臉上的孩子來指責友人的遲到失信呢?(更能突顯“信”的重要)。

9、剛才同學們讀友人和元方的對話時,有沒有注意到他們所使用的稱謂?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今日的“您”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尊”是敬詞,用于稱跟對方有關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對人稱自我父親的一種謙稱;“家”是謙詞,用于對別人稱自我親屬中年長于自我的人,比如“家父”

中國乃禮儀之邦,古人在人際交往中,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貧民百姓,都有許多謙辭和敬辭,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重。恰恰今日人際交往中沒了這些禮貌用語,見面必呼職位,充分體現(xiàn)官本位社會的特點。元方這個七歲小兒,即便是在生氣狀態(tài)下,也仍然尊稱對方為“君”,而沒有爆粗口,說臟話,更加顯示出“禮”的重要。

1、陳太丘嚴格遵守約定,決不姑息不守時守信的人,是一種正直;

友人應對一個孩子合理的批評,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錯能改,是一種正直;

元方不因對方是大人,有理有據(jù)地指出對方過錯,對自我的愛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種正直。

一篇135字的小文,講了一個關于信和禮的故事,塑造了三個正直的形象,告訴人們:要做一個守信講理的人,要做一個正直不阿的人,這恐怕就是編者要把這篇文章收錄在“方正門”的意圖了。

2、這么涵義豐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來總覺得有點缺憾。我們一起背背這個小故事把,教師背旁白,同學們背友人和元方說的話。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一的第2小題。

3、課外閱讀《世說新語》中的其他故事。

本次教學比較順利地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基本落實了教學目標,在朗讀中解決字詞積累與運用,經(jīng)過分析三個人的語言、動作描述,體味人物內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貼合劉義慶把這個故事收入“方正門”的意圖。課堂總會有一些遺憾,時間把握上還有一點欠缺,還要努力加強自我的課堂駕馭本事,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還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引導他們更多元化地理解。自我再盡量少講一些,讓學生再多講一些。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二

1.能準確識別并翻譯文言文中部分實詞,了解古今異義詞。

2.經(jīng)過朗讀訓練,掌握文意,引導學生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經(jīng)過朗讀訓練,掌握文意,引導學生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教學設想]。

經(jīng)過朗讀翻譯課文,討論分析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領悟講誠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方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資料。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教學過程要點]。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故事引入。

由中國古代英雄少年引出元方。

簡介《世說新語》。

學生舉出孔融、司馬光等古代少年。

學生擴充文化積累,了解《世說新語》。

經(jīng)過話題表達,激發(fā)學生學習此文的熱情。

朗讀全文。

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錄音,要學生注意讀音準確。

2.請學生齊讀,讀出說話者的語氣語調,準確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3.個別學生朗讀。

1.學生輕聲模仿跟讀。2.經(jīng)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資料。

3.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同學糾錯。

經(jīng)過朗讀,熟悉課文資料。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研讀詞句。

理解大意。

1.請學生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并提出難譯、難懂的句子。

2.重點字句的理解抽查:“期、舍、乃、委、引、顧?!标P鍵字?!斑^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薄按貌恢粒讶?。”

3.歸納翻譯技巧:增、刪、調、替。

1.學生自行默讀并翻譯,提出問題。

2.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注釋和古代漢語字典,區(qū)分“去、戲”的古今異義。掌握“期、舍、乃、委、引、顧。”等詞的含義。“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薄按貌恢?,已去?!薄芭c人期行,相委而去。”

1.能流暢翻譯。

2.掌握基本實詞。3.熟悉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

分析探究。

本事拓展。

1.講述故事情節(jié),找出矛盾沖突所在。

2.學生分組研討人物性格。

3.總結提煉文章主旨。

4.發(fā)散思維,提出妥善化解沖突的設想。

1.學生復述課文并概括課文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2.學生分組合作,熱烈探討人物性格。

元方:明禮剛正,針鋒相對,義正詞嚴。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

太丘:守時爽約,率性而為。

3.學生進取踴躍,提出妥善化解沖突的各種設想。

1.提升語言表達本事。

2.提高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文章主旨的本事。

布置作業(yè)。

鞏固知識。

1.背誦默寫課文。

2.以和諧人際關系為主旨,續(xù)寫本故事,做到合情合理。

完成作業(yè),感悟誠信的重要性及和諧人際關系的必要性。

1.鞏固課堂知識,培養(yǎng)閱讀和鑒賞本事。

2.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會主動解除誤會的技巧,提高化解矛盾的本事,到達和諧人際關系的目的。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三

1.新課標要求構成學生對親情的認識和感悟本事,這是篇課內閱讀課文,要求學生經(jīng)過學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悟濃濃的父子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完美的'感情,這一單元體現(xiàn)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2.本節(jié)課要學生學習元方小小年紀就明白維護父親的尊嚴,感悟親情,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課文短小精悍卻反映了道理,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出道理。并樹立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從文言字詞到感悟,再到進一步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構成自己的見解。

知識與本事:積累文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資料,并爭取能背誦。

過程和方法:讀并體會故事的資料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感知資料,準確理解課文資料。

誦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對誠信與禮貌的感悟。

教學難點: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導入:

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2、齊讀。

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對照注釋邊讀邊疏通文意,小組合作。

2、落實重點詞句。

3、學生講故事。

4、引導朗讀,注意停頓與重音,把握感情,師生點評。學生互相挑戰(zhàn)誦讀,熟讀背誦。

品味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你悟到什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如果是你怎樣辦。

設題意圖:經(jīng)過對問題的品味探究,讓學生了解資料,構成自我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對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教師點撥: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嘗試用誠信、寬容、理解的方式去與人溝通。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四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資料。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朗讀、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討。

古代有一個叫陳太丘的人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景,他是怎樣做的,今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二、檢查學生預習。

課文到底講了什么資料預習時看懂了嗎請一生復述課文資料,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等這個同學講完后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先自由讀,易于品味、揣摩。

(1)聯(lián)系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借助下頭注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我無法解決的,前后桌能夠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團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一樣。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我認為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jù)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jié)奏。

5.團體朗讀。

6.分主角朗讀。(注意二人前后語氣的變化)。

四、課堂討論:

1.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請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太丘舍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2)友人: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本文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樣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你是怎樣做的。

五、學生當堂表演元方與友人的對話。

六、自由朗讀,當堂成誦檢查。

七、課外延展。

1、講一個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3、習作:《我家來了客人》。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五

1.新課標要求形成學生對親情的認識和感悟能力,這是篇課內閱讀課文,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悟濃濃的父子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這一單元體現(xiàn)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2.本節(jié)課要學生學習元方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感悟親情,知道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

1.課文短小精悍卻反映了道理,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出道理。并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從文言字詞到感悟,再到進一步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并爭取能背誦。

過程和方法:讀并體會故事的內容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誦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對誠信與禮貌的感悟。

教學難點: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2、齊讀。

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對照注釋邊讀邊疏通文意,小組合作。

2、落實重點詞句。

3、學生講故事。

4、引導朗讀,注意停頓與重音,把握感情,師生點評。學生互相挑戰(zhàn)誦讀,熟讀背誦。

品味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你悟到什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如果是你怎樣辦?

設題意圖:通過對問題的品味探究,讓學生了解內容,形成自己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對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教師點撥: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嘗試用誠信、寬容、理解的方式去與人溝通。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六

1、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把課文朗讀一遍,注意結合課下注釋吧字音讀準確!

2、請全班同學齊讀。

3、請一個同學點評齊讀的情景。

(二)疏通文意。

1、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請大家放開聲音自譯課文,前后桌也能夠互相幫忙翻譯課文,把不理解的詞語標出來。

2、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句,師生共同解決。

3、考查學生對字詞句掌握并鏈接現(xiàn)代常用的成語。(屏幕出現(xiàn)古今鏈接題)。

(三)動筆積累。

1、簡單直譯。

2、想象創(chuàng)意。

要想生動起來,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進去,讓自己走進故事中去。想想當事人的心境怎樣,表情怎樣,動作會怎樣?同學們能夠互相先講一下,能夠互相補充??!

2、要想把這篇文章讀好,我們要抓住哪種情緒來讀?抓住一個“怒”來讀,讀時體會他們“怒”的不一樣:陳太丘是無聲的怒,友人是惱羞成怒,元方反駁友人的話,是針鋒相對的怒!請男同學來讀一遍。看能不能把這些情感體現(xiàn)出來。

3、再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2、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沖突、沒有矛盾,同樣的問題不一樣的人處理,就有不一樣的結果。既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又不激化矛盾,更能解決矛盾,這就是說話的藝術。所以,我們在欣賞元方純真睿智、敬佩陳太丘率性而為的個性、感嘆友人知錯就改的品行時,也應嘗試著象同學們說的那樣以誠信、理解、寬容的態(tài)度,更以睿智的語言、較好的修養(yǎng)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沖突,去平息憤怒。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更加和諧完美!

3、一篇短短的小故事,涵蓋了如此豐富的資料。教師和你們一起合作背下這個小故事吧!我背旁白,同學們背友人和元方說的話。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一的第2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七

1、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把課文朗讀一遍,注意結合課下注釋吧字音讀準確!

2、請全班同學齊讀。

3、請一個同學點評齊讀的情況。

(二)疏通文意

1、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請大家放開聲音自譯課文,前后桌也可以互相幫助翻譯課文,把不理解的詞語標出來。

2、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句,師生共同解決。

3、考查學生對字詞句掌握并鏈接現(xiàn)代常用的成語。(屏幕出現(xiàn)古今鏈接題)

(三)動筆積累

1、簡單直譯

2、想象創(chuàng)意

要想生動起來,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進去,讓自己走進故事中去。想想當事人的心情怎樣,表情怎樣,動作會怎樣?同學們可以互相先講一下,可以互相補充?。?/p>

2、要想把這篇文章讀好,我們要抓住哪種情緒來讀?抓住一個“怒”來讀,讀時體會他們“怒”的不同:陳太丘是無聲的怒,友人是惱羞成怒,元方反駁友人的話,是針鋒相對的怒!請男同學來讀一遍??茨懿荒馨堰@些情感體現(xiàn)出來。

3、再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2、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沖突、沒有矛盾,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處理,就有不同的結果。既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又不激化矛盾,更能解決矛盾,這就是說話的藝術。所以,我們在欣賞元方純真睿智、敬佩陳太丘率性而為的個性、感嘆友人知錯就改的品行時,也應嘗試著象同學們說的那樣以誠信、理解、寬容的態(tài)度,更以睿智的語言、較好的修養(yǎng)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沖突,去平息憤怒。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更加和諧美好!

3、一篇短短的小故事,涵蓋了如此豐富的內容。老師和你們一起合作背下這個小故事吧!我背旁白,同學們背友人和元方說的話。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一的第2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八

(一)閱讀《陳太丘與友期》,完成下列練習:

1、《世說新語》是由______朝_________組織編寫的.,它是六朝______小說的代表作。

2.解釋加粗的詞。

無信: 無禮: 引:

3.翻譯下列句子。

(1)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4.元方從哪些方面去反駁他父親的友人的?

答案:

1、南朝 劉義慶 志人 2.信用 禮貌 拉

3.(1)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把人丟下,自己走了。(2)那人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頭都不回地走進自家大門。

4.答:元方是從信用和禮貌兩個方面反駁他父親的友人的。從信用方面,是父親的友人失約在先;從禮貌方面,是父親的友人當著元方的面罵元方的父親。所以在兩個方面他都站不住腳,根本沒有資格指責謾罵元方的父親。所以友人啞口無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九

1.新課標要求構成學生對親情的認識和感悟本事,這是篇課內閱讀課文,要求學生經(jīng)過學習有自我獨特的見解,感悟濃濃的父子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完美的'感情,這一單元體現(xiàn)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2.本節(jié)課要學生學習元方小小年紀就明白維護父親的尊嚴,感悟親情,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

1.課文短小精悍卻反映了道理,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我感悟出道理。并樹立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從文言字詞到感悟,再到進一步談自我的看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構成自我的見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積累文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資料,并爭取能背誦。

過程和方法:讀并體會故事的資料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資料,準確理解課文資料。

誦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對誠信與禮貌的感悟。

教學難點: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2、齊讀。

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對照注釋邊讀邊疏通文意,小組合作。

2、落實重點詞句。

3、學生講故事。

4、引導朗讀,注意停頓與重音,把握感情,師生點評。學生互相挑戰(zhàn)誦讀,熟讀背誦。

品味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你悟到什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如果是你怎樣辦。

設題意圖:經(jīng)過對問題的品味探究,讓學生了解資料,構成自我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對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教師點撥: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嘗試用誠信、寬容、理解的方式去與人溝通。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十

文本。

譯文。

原文。

文本。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預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后,他的朋友才來到。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游戲。違約的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jīng)離去了。”客人便發(fā)怒說道:“不是人??!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份見面,中午了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小孩子的面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p>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p>

客人感到慚愧不安,忙下車前來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徑直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那失信無禮的人。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002/11/11。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十一

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復習效率,下面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了《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理解答案,供大家學習參考,希望對同學們的復習能有所幫助。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饺铡熬c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p>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8.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與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車引文()。

29.“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慚”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語句回答)(1分)。

31.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2分)。

32.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2分)。

28.(4分)(1)約定(2)才(3)丟下、舍棄(4)拉。

29.(3分)君:對對方的敬稱。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

30.(1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被颍貉远鵁o信,待人無禮。

31.(2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32.(2分)為人處理,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tǒng)一)。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十二

1.能準確識別并翻譯文言文中部分實詞,了解古今異義詞。

2.經(jīng)過朗讀訓練,掌握文意,引導學生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經(jīng)過朗讀訓練,掌握文意,引導學生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教學設想]。

經(jīng)過朗讀翻譯課文,討論分析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領悟講誠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方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資料。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教學過程要點]。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故事引入。

由中國古代英雄少年引出元方。

簡介《世說新語》。

學生舉出孔融、司馬光等古代少年。

學生擴充文化積累,了解《世說新語》。

經(jīng)過話題表達,激發(fā)學生學習此文的熱情。

朗讀全文。

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錄音,要學生注意讀音準確。

2.請學生齊讀,讀出說話者的語氣語調,準確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3.個別學生朗讀。

1.學生輕聲模仿跟讀。2.經(jīng)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資料。

3.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同學糾錯。

經(jīng)過朗讀,熟悉課文資料。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研讀詞句。

理解大意。

1.請學生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并提出難譯、難懂的句子。

2.重點字句的理解抽查:“期、舍、乃、委、引、顧。”關鍵字。“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薄按貌恢粒讶??!?/p>

3.歸納翻譯技巧:增、刪、調、替。

1.學生自行默讀并翻譯,提出問題。

2.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注釋和古代漢語字典,區(qū)分“去、戲”的古今異義。掌握“期、舍、乃、委、引、顧?!钡仍~的含義?!斑^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薄按貌恢粒讶??!薄芭c人期行,相委而去。”

1.能流暢翻譯。

2.掌握基本實詞。3.熟悉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

分析探究。

本事拓展。

1.講述故事情節(jié),找出矛盾沖突所在。

2.學生分組研討人物性格。

3.總結提煉文章主旨。

4.發(fā)散思維,提出妥善化解沖突的設想。

1.學生復述課文并概括課文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2.學生分組合作,熱烈探討人物性格。

元方:明禮剛正,針鋒相對,義正詞嚴。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

太丘:守時爽約,率性而為。

3.學生進取踴躍,提出妥善化解沖突的各種設想。

1.提升語言表達本事。

2.提高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文章主旨的本事。

布置作業(yè)。

鞏固知識。

1.背誦默寫課文。

2.以和諧人際關系為主旨,續(xù)寫本故事,做到合情合理。

完成作業(yè),感悟誠信的重要性及和諧人際關系的必要性。

1.鞏固課堂知識,培養(yǎng)閱讀和鑒賞本事。

2.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會主動解除誤會的技巧,提高化解矛盾的本事,到達和諧人際關系的目的。

【板書設計】。

友人:問——怒——引之:無信無禮,知錯能改。

元方:答——曰——不顧:明理剛正,義正言辭。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過程,借助多媒體完成。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基本按照設計意圖完成。我的教態(tài)自我感覺簡便自然,學生參與意識強,師生互動次數(shù)較多,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思路清晰,井然有序。我認為此堂課我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也請教了多位同仁,深深的意識到上好一堂課是多么的不易。可是收獲也是令人滿意的。但不足有二:幻燈片在使用過程中,有一處播放時,正值學生思考問題,它的響聲打斷了學生的思路。又一是作為語文教師語言不夠優(yōu)美和凝煉,無法將學生帶入美妙的語文課堂??墒俏叶〞?,爭取有提高。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十三

1、經(jīng)過誦讀課文,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資料并用自我的話復述故事。

3、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4、了解謙辭和敬辭的概念,注意積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謙辭和敬辭,在言語交際中恰當使用,增強文化底蘊。

第一課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直至背誦。

2、能用自我的話復述課文。

3、了解謙辭和敬辭的概念,積累古代常見的敬辭和謙辭。

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直至背誦。

2、能用自我的話復述課文。

難點。

了解謙辭和敬辭的概念,積累古代常見的敬辭和謙辭。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新課。

師:我想請問同學們,對待父母的朋友我們應當用哪種態(tài)度呢。

(可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然后引入本課學習資料:古代有個叫元方的人對待他父親的朋友卻不像大家說的這樣,他父親的朋友卻反過來向他道歉,這是怎樣回事呢大家想不想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呢)。

二、誦讀課文。

在疏通字音的基礎上使用多種方式進行誦讀:自讀、齊讀、指名讀,分主角讀,小組pk讀等,力求到達熟練甚至當堂背誦的目的。為下節(jié)課的分析奠定基礎。

三、復述課文。

在熟讀的基礎上根據(jù)自我的理解用自我的話來復述這篇課文。(有不足的地方教師補充)。

四、了解謙辭和敬辭。

結合文章的注釋和思考與探究第五題來了解敬辭和謙辭。

(因為有學生對君、尊君、家君混淆不清)。

五、情景再現(xiàn)。

在講述課文資料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來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資料。

六、小結。

經(jīng)過朗讀、復述和情景再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對文章的資料有了較好的理解,下節(jié)課的時候我們一齊來進行具體的分析。

七、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結合課下注釋嘗試翻譯課文。

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上一大亮點就是情景再現(xiàn),學生們都很進取,愿意參與到表演中去,加深了對課文資料的理解。但美中不足的是課堂紀律有點控制不了,沒能做到很好的引導學生觀看表演。

第二課時。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

2、在理解文章主要資料的基礎上把握文章主旨。

3、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在當今社會市場經(jīng)濟中的重要意義,學習從小做一個守信的人。

重點: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

2、在理解文章主要資料的基礎上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

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在當今社會市場經(jīng)濟中的重要意義,學習從小做一個守信的人。

教學過程:

一、齊讀導入。

二、積累字詞,疏通文意。

1、小組合作翻譯,教師巡視解決小組提出的問題。

教師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運用,將課下注釋還原。用圈點、標注法做好筆記。

2、答疑解惑。

提出疑問,全班共同解決,解決不了的教師講解。

3、四人小組展示交流。

教師要求:展示時按2人朗讀,1人,句子翻譯,1人重點詞語強調的順序進行。一句一組。

4、教師適時點撥講解古今異義詞如“去”,通假字、省略句等文言文積累知識。

5、小組朗讀(齊讀或分主角朗讀),加深理解,明確朗讀停頓。

三、研讀課文。

1、從文中的描述中能夠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不守信用,沒有禮貌但知錯能改。

2、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無信、無禮。

3、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jīng)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當以禮相待。

4、中心思想。

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之人。

四、課外延伸。

你有過和文中人物類似的經(jīng)歷嗎你對“守信”這個問題持什么樣的看法。

(以上問題可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對守信的問題,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伺機加以正確的引導)。

五、小結。

“信”是立世之本,陳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連七歲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對他很不以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見一斑,所以,我們從小要做一個重禮守信的人。

常言道: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難行。我期望同學們“以誠待人,以信做人。”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冊。

3、積累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

七、教學反思。

本堂課上學生表現(xiàn)得較為活躍,能夠參與到課文的分析中來,但對于文言字詞的積累依然存在問題,而課堂上沒能及時的糾正并給予指導。

陳太丘與友期讀后感篇十四

1、知識與能力。

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中質疑、讀后思辨。

2、過程與方法。

以讀課文為線,采用點讀、譯讀、問讀、背讀、演讀等版塊,分層推進,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讀出情味,讀出情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情境中感受機智、在選擇中學會做人、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敢于跳出書本,形成創(chuàng)造性閱讀品質。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有著無窮的機智。

是啊,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機智兒童的故事呢?(孔融讓梨、曹丕稱象、曹植七歲做詩、司馬光砸缸、王冕畫畫)。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

3、再指名讀,齊讀。

2、 ? 。

3、檢查同學們的掌握情況,進行搶答賽。

4、分角色朗讀,一讀敘述者、一當元方、一當客人。要求讀出的語氣語調,讀出感情。

5、分角色譯文,一讀敘述者、一當元方、一當客人。要求保持原文意思,把省略的補充上去。

客人: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說明他言而無信;b、“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闭f明他粗野無理,不講禮節(jié),缺乏教養(yǎng);c、“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他誠懇認錯,知錯勇改。

元方:a、對客人的一番義正嚴詞可以看出,他很有教養(yǎng),懂禮識義,同時也維護了家父的尊嚴,可見父子親情濃厚。b、“元方入門不顧”,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他的童貞童稚。

2、“元方入門不顧”,值得大家探討,有人說他這樣做,也是失禮,你是怎么看的?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jù)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

1、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其思想感情,盡量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

3、學生自由組合,演員人數(shù)自定,不準帶書,可用現(xiàn)代語言,也可用文言。

全班齊背全文,不會的可以開著書本。

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發(fā)揚這一光榮傳統(tǒng),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信做人,以禮待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憾!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2241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