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適當調整。教案的語言表達要簡潔明了,條理清晰,易于教師理解和實施。[教案名字5]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一
幼兒在前面的教學活動中認識了5一內的數,本次活動是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有關書寫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運用數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顒邮紫纫杂螒驅耄鰡栴},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激發(fā)幼兒參與的愿望。其次讓幼兒探索嘗試、發(fā)揮想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猜測討論的方法尋找問題的規(guī)律性。最后引導幼兒將找出的規(guī)律性和獲得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顒右虼俗匀欢贿M入、開展、結束。
1.認識6,了解6的意義,知道6與5的'關系。
2.學會點數6以內的實物數量。
3.初步理解數的守恒,培養(yǎng)幼兒動腦的習慣。
4.正確認讀和書寫數字6。
教學重點:學會點數6以內的數,認識6和正確書寫。
教學難點:了解6的意義及6與5的關系,正確書寫。
1.教師準備口哨一個,數字卡,點子卡,小黑板。
2.幼兒準備彩筆。
一.游戲導入。
1.將5把小椅子先擺成圓圈,請6個小朋友出來玩“搶椅子”游戲。幼兒一邊拍手,一邊圍著椅子走,拍手由慢到快停,此時幼兒立即找一把椅子坐下,沒坐上椅子者為輸。再將椅子擺成一排一行或兩排,重復玩幾次。
2.讓幼兒想一想,為什么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椅子坐?
3.啟發(fā)幼兒數一數有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從而知道有6個小朋友只有5把椅子,6比5多1,5比6少1。
二.教學認識6。
1.問幼兒:要使6個小朋友都有椅子坐,應該怎么辦?
2.添上一把椅子,再玩游戲,每一個人都能坐上一把椅子,使幼兒通過活動知道5添上1就是6,6里面有6個1。
4.出示數字卡片6,教幼兒認讀。
5.讓幼兒說說6像什么?(出示口哨,6像哨子吹得響)。
6.教幼兒正確書寫6。
四.鞏固練習1.拍手游戲后抽讀數字卡片2.出示小黑板〔2〕樹上有幾個桃子,請你再添畫一個后再數數有幾個桃子,將數字填在方格里。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拿出算術本再本子上書寫6.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二
認識時鐘、形成時間觀念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時間和我們的生活又是那么密切相連,而時間觀念又較為抽象,怎么樣可以擺脫孩子學得枯燥,教師教的無味呢?在本活動的設計中,我密切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設計各種好玩的游戲讓認識時鐘的活動變得輕松、愉快、直觀,本活動的重點是在了解時針運轉規(guī)律的基礎上認識整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幫助幼兒培養(yǎng)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1、初步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學習辨認整點。
2、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游戲的快樂。
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時鐘的經驗,并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物質準備:親子活動“自制一只可撥動時針、分針的時鐘”、大鐘模型一個、大灰狼頭飾等
學習辨認整點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題,認識時鐘
1、猜謎引題,激發(fā)興趣師:有一對好兄弟,總愛圍著桌子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要是一個不留心,它就會悄悄溜走了。請你猜猜它是誰?(時鐘)
2、交流經驗,理解用途你見過時鐘嗎?在哪里見過?它有什么作用嗎? 幼兒相互交流,并積極發(fā)言。
3、師小結:時鐘是我們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們:現在是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了。它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通過猜謎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動的主角——時鐘,幫助幼兒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初步感知下時鐘的用途,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基礎。)
二、觀察并認識鐘面鐘面上有什么?
(長短、粗細不一樣。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時針比較粗,分針比較細)
(重點介紹分針和時針,幫助幼兒加強記憶,更好開展下面的活動)
三、“時針分針來賽跑”游戲,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師:今天時針哥哥和分針弟弟要進行一場比賽,你們猜誰跑得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將時針撥到12點上,并為幼兒介紹這是比賽的起點和終點,教師操作鐘面,讓時鐘走一小時,引導幼兒觀察并發(fā)現。
提問:(1)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么秘密呢?
(2)它們朝哪個方向跑?跑了多遠?(朝一個方向,從數字1走到數字12)
(3)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分鐘走一圈,時針走一格)
師小結: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完一圈,時針走完一格,分針走一圈是一小時,時針走一格也是一小時。(豐富詞匯:順時針方向)(該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指針來比賽的游戲,引起幼兒興趣。教師操作鐘面,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分針轉一圈,時針轉一格,一格便是一小時。如果孩子們不能很好理解,可以再玩一次比賽游戲,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幫助幼兒加深認識。)
四、學習辨認整點。
1、重復上面的游戲“時針分針來賽跑”,通過游戲讓幼兒了解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誰,就表示幾點整。師:現在時針指在數字1上,分針指在數字12上,現在就是一點整。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一點鐘了。(幫助幼兒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知整點概念)
2、通過“放炮仗”游戲,進一步學習辨認整點。
(1)、師來撥動時鐘,請一名幼兒來回答鐘面上的時間。如果回答正確,請其他幼兒通過放炮仗“嘭啪”以示鼓勵,并大聲說出來這是幾點了;如果回答不正確,請其他幼兒通過“嘶~嘶~”的聲音來提醒,并請別的幼兒嘗試回答。
(2)、請若干幼兒上臺來撥動時鐘,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做炮仗玩游戲。(以游戲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對整點的認識。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其中,體現出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的自主性)
五、結合幼兒自制時鐘進行練習,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
1、師:小朋友們,快拿出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時鐘,給大家欣賞一下吧?。ㄓ變合嗷ソ涣鳎龠M彼此友誼,并體驗到親子活動——“自制時鐘”的成就感。)
2、師幫助幼兒回憶一日生活,并請幼兒根據時間撥動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傲c鐘,我起床了!”、“九點鐘,我在上課!”、“十一點鐘,要吃飯了!”、“下午兩點,我們在睡覺!”、“下午五點鐘,放學了!”
師小結:小朋友們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們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會有更多的學習任務。我們可以請時鐘幫忙,提醒我們做好每天該做的事情,按時起床、準時睡覺。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時的好寶寶吧!
六、游戲體驗,
復習鞏固1、“小羊小羊幾點鐘”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出示時鐘時,“小羊小羊幾點鐘?”請小羊說出時間,“x點鐘?!钡鹊揭?guī)定的幾點鐘時,老狼就開始抓小羊。
1、“老狼老狼幾點鐘”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說幾點時,小羊就把手上的鐘撥幾點。小羊撥好了鐘就停下來,請老狼看時間。如果撥錯時間,可能會被老狼吃掉。(最后的游戲活動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游戲有兩種方式,在活動時間允許的基礎上,可以自行選擇自由游戲。游戲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們的安全,盡量避免跌倒事件。)
收集孩子們制作精美的時鐘,放入區(qū)角中。待區(qū)角開放時,讓孩子們繼續(xù)玩“小羊小羊幾點鐘”或者“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三
1 認識幾種常見的電池。了解各種電池的用途。
2 培養(yǎng)幼兒從小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各種電池,裝有電池,手電筒,手機,電池回收箱。
一 認識各種電池
1 觀察電池的形狀
出示電池,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手電筒)咦,手電筒為什么亮了?(原來電筒理有電池) 今天,電池大家族來到了我們大四班,小朋友一他們:出示電池,提問:小朋友現在睜大眼睛看看他們長得一樣嗎?它們什么地方長的不同?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電池長得什么樣子。有的粗,有的細,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圓柱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的是原形的。
2 介紹電池的名字
出示一,五,七號電池。向這些圓柱形的電池,它們的形狀相同,個子高矮,身體粗細不同的電池,我們把它們個兒最大的電池叫一號電池,我們平時玩具里裝的是五號電池,比五號電池小的叫七號電池,準知道這長方形的電池叫什么?叫鋰離子電池,我們再看看這種電池,(重復各種電池的名稱)
二 了解幾種電池的用途
1 電池的形狀,長相不同,他們工作的地方也不同。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東西,這些東西工作時都需要電池,現在小朋友看看,哪些電池都要上班了?!拔逄枴彪姵匾习嗔?,瞧,他在哪兒上班呢?(出示玩具槍)。然后出示鋰子電池,1號電池,鈕扣電池。說出它們各在什么對應的東西上上班。
:小朋友真棒,幫助這些電池找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電池娃娃們謝謝大家!
2 幼兒動手操作。
三 發(fā)散思維
(1)小朋友們想一想,電池都給我們平時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錄音機唱歌,計算機算賬,手機傳遞信息,手電照明,遙控器換頻道······)
(2)那你們想一想,我們平時用過的什么東西還需要電池?如:玩具汽車用的是五號電池,電子表用的是紐扣電池,手機用的是鋰離子電池,手電筒用的是1號電池,空調遙控器用的是七號電池等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把話說完整)
四 保護電池,保護環(huán)境
(1)原來,我們人類的生活離不開電池,它給我們平時生活帶來了這么多的方便,快樂,所以我們大家要愛惜它,保護它。
“咦,這節(jié)電池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我們一起來聽它說一說:
聽了電池的話我們小朋友以后該怎么辦?
(2)電池不但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但老師還知道電池的一個小秘密,小朋友想知道嗎?老師來悄悄地告訴你們:在電池的身體內有一種有毒的東西,它對我們的人類和周圍環(huán)境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們小朋友千萬要記住,要把用過的電池不能亂扔,收集起來。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出示電池回收箱)
“從今天開始,我們小朋友都來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把用過的廢舊電池送到電池回收箱里,小朋友們,知道了嗎?”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四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輪子》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通過操作活動,了解輪子的特性及用途。
2、激發(fā)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1、每人一小筐,內有帶輪子的玩具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積木各一塊。
2、小推車、書若干。
1、幼兒自由玩桌上的東西,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可以在桌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請小朋友試著玩一玩你面前的東西,看看誰玩的`方法最多、最有趣。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談一談,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樣玩的?
2、幼兒第一次嘗試: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師:剛才小朋友玩的方法很多、很有趣,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動腦筋。試一試、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可以滾動的?把不可以滾動的東西放到前面塑料筐里。幼兒嘗試并找出能滾動的東西:帶輪子的玩具、輪子。
3、幼兒第二次嘗試:認識輪子的特性及用途。
(1)提問:為什么這些玩具都能滾動呢?
4、第三次嘗試:探索輪子能省力。
幼兒自由組合,二人一組,比賽運書、運玩具,看誰快。幼兒通過嘗試,理解輪子能省力。
5、活動結束。
在比賽的熱烈氣氛中,自然地結束本活動。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五
1.了解圓形、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練習幼兒的視覺辨別能力。
3.留心觀察環(huán)境中的物體,發(fā)現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是讓他們能說出圖形的名稱。難點是辨認不同圖形的特征。
粉筆、黑板、彩紙剪成的各種圖形。
一、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種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2.讓幼兒比較圖形的異同,讓他們清楚地知道圖形與圖形之間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長方形和正方形,圓形和橢圓形。4.有些是相關聯(lián)的。如:長方形和正方形,兩個正方形變成一個長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兩個三角形變成一個正方形。5.經過反復辨認,幼兒對圖形的特征就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讓幼兒知道物體有名稱圖形也有名稱,以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圖形的名稱告訴他們。
三、引導他們辨認生活中的物體所呈現出來的圖形使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四、用畫紙剪出不同的大幾何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再用紙剪出不同的小幾何圖形,然后讓幼兒把同類的小圖形貼在相對應的大圖形上面。
通過此活動幼兒對圖形有清晰概念,對不同的圖形有了印象。能比較出它們之間的異同,不會把正方形和長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圖形。引導幼兒留心觀察環(huán)境中的物體,發(fā)現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六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的運轉規(guī)律。
3、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能夠準確的說出整點、半點。
小鐘表模型一人一份,圖片幾張,水彩筆,鐘表一個。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fā)幼兒自己說說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說說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說說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說說數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1、教師提問: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著讀鐘面上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
3.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游戲。
游戲一:我的火車幾點開。教師撥教具鐘指向某整點,幼兒說出幾時?
游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鐘,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
2.游戲:撥一撥。教師報某半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
(四)鞏固新知識。
1.游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游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后,在自己的學具鐘上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3、在手腕上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時間。
幼兒對整點的認識很明確,但是對半點,時針的位置無法正確撥出。
小百科:整理即清點,時間為整數的某一時刻。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七
社會、藝術。
集體。
1、認識代表我們國家的國旗、國徽,了解國慶節(jié)的由來。學習升旗時行注目禮,培養(yǎng)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2、學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升國旗的活動。
國旗、國徽、國歌的vcd,紙和筆。
1、教師與幼兒看國旗、國徽、國歌的vcd,引導幼兒認識國旗,簡單地向幼兒介紹有關升旗的常識,以及國旗與國慶的關系。
教師提問:
(1)你見過國旗嗎?在哪見過?你知道國旗是怎樣來得嗎?
(2)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五顆星星代表什么?
(3)國徽你在哪里見過?五顆星,天安門城樓,麥穗和齒輪各象征什么?
2、欣賞國歌,你聽過國歌?
3、指導幼兒學習用繪畫的形式畫出在哪見過國旗。
1、在看國旗、國徽、國歌的vcd,孩子。
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陳俊宇說打仗的,陳曦說紅軍叔叔扛著紅旗沖鋒,李安說有很多人流血,太可怕。從看vcd中使他們懂得了和平環(huán)境來之不易。同時還與孩子討論什么是和平?孩子的理解力是不可估量的,恒恒說不打仗,汶羲說不吵架,何龍說不打架,孩子直接的感受已經理解了和平的意義。
2、結合電化教育能使教學活動突破時。
空限制,把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結合在一起,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抽象的過程可視化,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動態(tài)化。
3、從孩子的圖畫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觀察力是很細致的,象陳俊宇畫宇宙飛船上有五星紅旗,鄧安杰畫輪船上有五星紅旗,李安和覃國雄畫了坦克上有五星紅旗恒恒畫了市政廣場上有五星紅旗等等。
電化教育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在我們生活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借助它的優(yōu)勢為我們的自主性主題教學服務,收到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在繪畫暗示孩子畫出不同的內容,總以為標新立異才更能體現出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但是在活動中仍出現幼兒間互相借鑒、模仿的現象,我如果對這種想象采取斷然否決的態(tài)度,一味強求“不一樣”的東西,將會抹煞孩子的看法,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八
1、通過觀察比較,認識并說出球體的主要特征。
2、能找出并說出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一些物品。
3、在操作活動中喜歡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圓紙片、乒乓球各40各;橡皮泥40塊;圓柱體積木、光盤、小球、彈珠、瓶蓋若干。
一、通過對比發(fā)現球體可向任何方向滾動。
1、小朋友你們來看,這是什么?(圓片)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小圓片,你來玩玩這些小圓片,但在玩的過程中不能讓圓片離開桌面,一會我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
2、幼兒自由操作。
3、你是怎樣玩的?(轉著玩的、滾著玩的)怎樣滾著玩?(立起來滾)誰和她的玩法是一樣的?把小圓片立起來他可以朝哪些方向滾動?(前后,一個方向和與這個方向相反的方向)只能朝一個方向和與這個方向相反的方向滾,如果不離起來會不會滾?(不會)師總結:把小圓片立起來他可以朝一個方向和與這個方向相反的方向滾動。
4、出示乒乓球:這是什么?他可以向哪些方向滾呢?我也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乒乓球,你來試試,看看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滾。
幼兒操作:誰來說說,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滾動?
師總結:乒乓球及可以朝前滾朝后滾,還可以轉著滾,他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滾動。
二、比較乒乓球和圓片,指導球體不管從那一面看都是圓的。
師總結:圓片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所以在摸的時候有一條楞,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握住兩只手就會撐起來。
2、從不同的角度看乒乓球和圓片在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
師總結:圓片看上去有兩面是圓的,但也能看到一條直線,乒乓球從不用的方向看都是圓形的。
師總結: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摸起來鼓鼓的,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是球體。
三、聯(lián)系生活找出并說出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一些物體。
2、老師也找了一個,是球體嗎?為什么不是球體?
3、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像球體?
四、幼兒操作:制作球體剛才玩具公司的老板給老師都打來電話,他要生產一批玩具,他想請小朋友幫忙制作一批球體,請你用橡皮泥來做一做吧。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通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展了孩子的思維;最后,通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
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于平等的地位,讓他們盡可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盡管我的語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范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于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
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于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后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jié)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huán)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積累的經驗會更加扎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九
1、知道一天中每個時間段的名稱和順序。
2、初步學會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和一日活動,嘗試利用簡單的標記或符號進行記錄。
3、體驗自主安排活動的樂趣。
1、記錄表:教師示范(大)一張,幼兒操作表(?。┤耸忠粡垺?/p>
2、水彩筆。
3、活動標記若干。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教師:陳老師特別想知道大(2)班的小朋友星期天在家是怎么安排的?
幼兒自由回答。
二、了解時間,合理安排。
1、認識一天的五個時間段的名稱和順序。
教師:那我們來給自己合理地安排一天的活動,怎么樣?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出示圖表。
我們可以把一天分成哪些時間段?
幼兒回答,教師給予糾正、調整。
早晨到中午的這段時間,我們叫什么?(上午)。
中午到晚上的這段時間,叫什么?(下午)。
教師總結:一天可以分為五個時間段,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我們每一天都是按照這個時間順序來進行活動的。
2、給上、下午時間段進行活動安排。
師:“上午和下午可以做哪些事情呢?請小朋友們互相討論一下!”
幼兒自由討論。
在幼兒回答時,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內容,將相應的標記貼在表格中,然后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評價。
3、調整活動安排的順序。
剛才小朋友們都提了很多好的建議,那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活動表安排的合理不合理?(根據活動的順序進行調整安排表。)。
小結:假期中活動的安排首先要注意順序,比如要先刷牙再吃早飯,先洗澡再睡覺等,不能顛倒。另外還要注意動靜交替,玩了活動量大的游戲以后就要注意讓自己休息一會兒,做些安靜的事情。比如:看書、畫畫、做手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三、幼兒自己來安排活動表,并利用簡單的標記進行記錄。
剛才大家都想出了很多好主意,現在就請小朋友自己來設計一張假期活動安排表,好嗎?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空白的表格,請小朋友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自己的假期活動。如:現在請每個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拿一張紙一盒水彩筆,開始設計吧!
幼兒操作。
四、評價。請小朋友上來說說你的假期準備怎么樣來安排。
《我的星期天》是有李老師、郁老師和我共同合作設計的。由于是第一節(jié)課準備時間短,沒有完整地試教,活動也存在了很多不足之處。
一、活動缺乏趣味性?;顒佣嘁晕覇柲愦鸬姆绞竭M行,過程中缺少趣味性,容易使幼兒感到乏味,無趣。
二、活動過程局限性。整個活動框架沒有開放性,教師出示的教具局限了幼兒自操作時的思維,幼兒活動的自主性沒有體現。
三、活動重難點沒有突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五個時間段的名稱和順序,難點是根據五個時間段進行有序地安排。但在活動中,五個時間段并沒有完整有序地呈現,而是先給早晨、中午、晚上安排了活動,然后再講上午和下午的時間安排的,不能突出一天五個時間段的整體性和有序性。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十
1、復習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培養(yǎng)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1、圖片一幅、紙制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小白兔頭飾一個,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的“魔術箱”一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1、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2、出示圖片,提問:
師:你們看,老師把房頂蓋成什么形狀的?
?。喝切?。
師:房身呢?
小:正方形。
師:門又是什么形狀呢?
?。簣A形。
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二、復習圖形。
師: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跟小朋友復習這些圖形。
1、出示“魔術箱”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從魔術師那里借來了魔術箱。今天老師就要為小朋友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喲!
2、提問。
從魔術箱內變出圖形。
師: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么圖形呀?
?。簣A形。
師:它是怎么樣的呢?
?。簺]有角的。
依次變出正方形、三角形并進行提問。
三、游戲—鋪路。
1、一名大班幼兒扮演小白兔打電話給老師道謝,并要求再次幫助。
(嘟…)教師接電話,小白兔說:“謝謝你為我造了一間新房子!剛才我想來跟你道謝時,家門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師你能不能再幫助我把這條路鋪好呢?”
師:小朋友,你們都聽到了小白兔的話了,那么,我們一起幫助小白兔把路鋪好,好嗎?
2、擺出各種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嗎?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狀,請你們把圓形材料放進圓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進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進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鋪平!(邊講解邊示范)。
3、幼兒操作,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
四、結束部分。
讓幼兒扮小兔跳,沿著鋪好的路去探望受傷的小白兔。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十一
1、初步了解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運轉規(guī)律,學習看整點。
2、養(yǎng)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時鐘模型一個、小時鐘若干個。
1、游戲:猜謎語你見過什么樣的鐘?(鬧鐘、座鐘、落地鐘)鐘有什么作用?(起床)
小結:最短的叫時針,較長的是分針。鐘面上有數字1―12,數字緊挨著數字之間為1格,一共有12格。
3、《龜兔賽跑》故事導入
師:誰贏了?
小結:分針跑一圈,時針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時。
4、出示三個鐘,請幼兒觀察。
師:這三個鐘一樣嗎?哪里一樣?有不一樣的地方嗎?請幼兒回答。
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師1點整。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游戲:考考你,請幼兒撥鐘。
那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來記錄時間?(幾點整就寫幾,兩個點,兩個0,表示整點)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游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fā)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十二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的運轉規(guī)律。
3、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幼兒一日生活錄像、課件。
2、實物鐘表一人一份、小鐘表模型若干。
1、聽音樂《鈴兒響叮鐺》做活動前的熱身運動。
2、談話激趣,觀看錄像,引入主題----鐘表。
老師:《大風車》是幾點播出的?怎樣才能準時收看呢?做哪些事情還需要看鐘表?
3、參觀鐘表店,認識不同形狀、不同種類的表。
4、讓幼兒自選鐘表,仔細觀察。
(1)上面有什么?(數字、指針)。
(2)后面有什么?(齒輪)用手撥一撥,有什么發(fā)現?時針和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跑的快,時針跑的慢)。
(3)課件《龜兔賽跑》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格)。
5、課件演示:認識整點、半點,尋找他們之間的規(guī)律。
(1)、(對比時間為4點、9點鐘表)老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老師總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幼兒撥整點(6點和12點時針和分針的關系)。
(2)、(對比時間為2點半、8點半鐘表)老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師總結:分針指在6上,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就是半點,是兩個數字中小的數的半點。
6、觀看幼兒一日生活錄像,取小鐘表模型認識時間。
(1)幼兒看錄像,取出有時間的鐘表模型。
(2)游戲:《找朋友》。幼兒任選一個鐘表模型,老師說出一種活動,時間相同的好朋友站在一起。
7、課件演示:讓幼兒正確辨認時間。
8、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教育幼兒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老師:鐘表是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小朋友認識了鐘表,就可以按時做事情。比如: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9、延伸活動:做小小設計師。
老師:我們看了那么多的鐘表,也認識了鐘表上的數字、指針。讓我們來當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一塊獨特的表。聽音樂《鈴兒響叮鐺》出活動室。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十三
要求幼兒認識代表我們國家的國旗、國徽、國歌,知道尊敬國旗、國歌、國徽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
1、國旗、國徽的圖片各一張、有國徽的帽子一頂。
2、國歌磁帶一盒。
(1)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回答:
1)這是什么旗?他代表什么?
2)你怎么從許多的旗中認出它是中國的國旗的?
3)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旗?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中國的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五顆星各代表了什么?
2、認識國徽(出示圖片和有國徽的帽子)。
(1)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回答:這是什么?你在哪個地方見過?(法庭上、武警、法官的帽子上……)。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國徽的外形特征,讓幼兒知道五顆星,天安門城樓,麥穗和齒輪各象征什么以及國徽也代表我們中國。
1、平時要抓緊時機隨時向幼兒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無論何時何地,聽到奏國歌,知道自行立正,升旗時要認真,行注目禮。
2、繼續(xù)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在什么情景下能看到國旗、國徽。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十四
生活體驗是豐富幼兒知識,提高生活技能的生動的課堂。通過這種學習,可以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隨著活動的展開,在做好家園配合的基礎上,還可以做一些其他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鍛煉幼兒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的功能。
2、通過對調料的認識,使幼兒學會簡單的使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提高生活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努力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
4、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調料分類放好。
2、黃瓜、西紅柿、豆腐皮、蔥、胡蘿卜、火腿、白蘿卜等切好分盤。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環(huán)境布置“寶貝廚房”一處。
一、布置活動室,將調料分盤放好。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歡迎大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先請小朋友參觀一下寶貝廚房的調料大世界?!币魳菲?,幼兒直接進入寶貝廚房參觀已準備的各種調料,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味道,注意參觀時的秩序和衛(wèi)生。
二、幼兒參觀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并利用調料制作簡單的涼菜。
1、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是哪些調料?”
幼兒回答:“白糖、ji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再請幼兒說出是幼兒分別從嗅覺和味覺、視覺的感受說出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例如糖甜、鹽和醬油咸、味精鮮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盤調好的菜,請幼兒品嘗并說出菜中用到的調料。
教師總結各種調料的味道和作用:人們使用調料是為了做菜時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簡單說明調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來殺菌消毒;鹽可以加水稀釋用于傷口或皮膚消毒;如果有燒傷和燙傷可以用醬油涂抹,減輕傷痛;涂抹香油可以減輕嬰幼兒口瘡等痛苦。
3、出示各種切好的菜類,先請幼兒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這些菜的吃法,調制涼菜。
教師:“今天,我們用這些調料和蔬菜自己來做涼拌菜好嗎?”請幼兒分四組進行活動。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挑選調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衛(wèi)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各種菜加入調料用筷子進行攪拌,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沖突,每一個菜有其突出的特點,四組小朋友的菜盡量不重復。攪拌完畢之后幼兒試嘗,然后根據不足進行補充加料。如淡的加鹽,咸的加點ji精或醋等。教師提醒幼兒不要將調料撒到外邊,如果有用抹布隨時清理。
4、請幼兒將調好的菜裝盤,為菜起名并做簡單介紹。介紹的語言形式為:我們的菜名是***,用的主料是***,調料是***。希望大家喜歡。菜品名稱參考:西紅柿拌白糖(火燒冰山)、涼拌豆腐皮(可加入黃瓜絲、胡蘿卜絲等,又名三彩絲。)、黃瓜火腿(紅點點、綠點點)、糖醋蘿卜絲等。
三、請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品嘗,教師表揚幼兒愛勞動,友好合作。提議幼兒在家?guī)桶职趾蛬寢屪隽λ芗暗募覄帐隆?/p>
活動結合了幼兒生活實際,幼兒參加活動的熱情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幼兒通過自己的眼、口、手親自體驗了各種調料的顏色、氣味、味道,訓練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注重了幼兒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注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顒舆^程中有幼兒太著急品嘗,直接用手抓菜吃,以后應更注重幼兒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和鞏固。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十五
1、知道五星紅旗是中國國旗,并了解我國國旗旗面各部分含義。
2、懂得升國旗時奏國歌應肅立,行注目禮。
3、通過課件以及教師生動的講解讓幼兒認識和了解我國國旗,從而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熱愛祖國的情感。
《義勇軍進行曲》《開國大典》視頻音樂,相關圖片。
1、播放《義勇軍進行曲》請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剛才聽到的這首歌叫什么?
幼: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師:對!這首歌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在新中國成立時被定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幼:(紅旗;五星紅旗;方形狀的紅旗等等)。
師:那誰知道這面旗是哪個國家的?(讓幼兒說出中國的)。
師:中國是簡稱還有一個完整的名字叫什么?(引出幼兒說出國家的名字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對的,這是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這是我們國家的國旗。那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國旗。首先,你們知道為什么國旗是鮮紅的嗎?(幼兒自行發(fā)揮,之后老師說出原因。)。
(過去我們的國家很窮很苦,有許多國家來到這里侵略我們,燒殺搶掠,有許多的英雄站起來反抗,不怕流血犧牲把敵人趕出中國,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了永久的紀念那些烈士,所以國旗顏色是用鮮紅的,象征先烈的鮮血染成的)。
師:國旗的上邊有幾顆星?有幾顆大的幾顆小的?怎么擺放的?(幼答)。
師:四顆小星各有一個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各族人民。象征全國各族人民緊緊的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因為我們的國旗是紅色的,上面有五顆星,所以我們的國旗叫“五星紅旗”。
2、師:那么誰知道第一面五星紅旗是誰在哪兒升起的呢?我們來看個視頻。
師:就是在1949年的10月1日,下午3:00,毛澤東主席莊嚴的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毛主席按下了電鈕,天安門廣場上奏響了國歌,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這面紅旗升起在天安門的上空!升起在首都北京的上空!升起在全中國的上空!升起在世界東方的上空!
師:國旗是代表國家的代表國家的尊嚴。小學里的大姐姐大哥哥可尊敬國旗了,他們對著國旗說:“我們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出力”我們小朋友也應該怎么做?(尊敬國旗)。
師:那我們要尊敬國旗,在升國旗時應該怎么做?來看張圖片。圖中這個少先隊員行的什么禮?(行隊禮)圖2解放軍叔叔升國旗時行什么禮?(隊禮)圖3我們小朋友升國旗時應該怎么做?(行注目禮)。
3、師:最后,我們再來聽一遍《義勇軍進行曲》,再來感受一下五星紅旗中蘊藏著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同學們跟著一起唱。
聽完歌曲,相信小朋友們都很激動。從現在起我們小朋友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珍惜咱們現在這么好的成長環(huán)境,長大了一定要建設我們的祖國,報效我們的國家。而且一定要記得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聽到奏國歌看到升國旗就要原地不動,進入莊嚴神圣的升國旗儀式中去,不能跑動、說笑、打鬧,態(tài)度要嚴肅認真,立正站好眼睛看著國旗冉冉上升。
回家后問問父母知不知道國旗的'顏色為什么是紅色的,為什么有五顆星,一顆大一顆小呢?看爸爸媽媽知不知道??窗职謰寢屩恢?。然后運用你們今天學的知識,好好跟父母講解一下關于國旗的知識。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十六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系。
3、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2、聲音:鐘表的秒針。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壓低聲音:請小朋友安靜,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
播放鐘表的聲音,請幼兒聽。
(滴答滴答響)。
(1)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么?
(2)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么排列的?
(重點認識幾個數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
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說出時間。
請幼兒觀察后說出是幾點。
1點,4點,8點.。
4點,2點,7點,10點。
2、教師操作,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
(1)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
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
仔細看!把分針撥1圈,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一格)。
(2)教師再次操作,讓幼兒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
小結: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1、看看12點、1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
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小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
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總結:鐘表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涂色:鐘表。
大班認識馬的教案篇十七
1、感知和區(qū)分各種各樣的聲音,游戲中體驗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激發(fā)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2、了解聲音與人的關系,讓幼兒知道噪音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教幼兒養(yǎng)成不大聲喊叫的習慣。
3、豐富詞匯:振動、傳播、噪音。
1、大鼓一只,玩具小孔雀一只。
2、每個幼兒一件發(fā)聲玩具:沙筒、手鈴、口琴、小手風琴等。
3、錄音機一架,錄有各種聲音的錄音帶一盒。
4、智力學具若干盒。
一、聽聽是什么聲音
教師小結:
聲音是看不見的,只有用耳朵才能聽到。
2、讓幼兒聽錄音,并說出這是些什么聲音。
3、啟發(fā)幼兒說出平日還聽到過什么聲音。
二、體驗聲音的產生
1、將玩具小動物放在鼓面上,擊鼓,讓幼兒看玩具小動物在鼓面上活動的情況,并觸摸鼓面感覺物體振動會發(fā)出聲音這個道理。(豐富詞匯:振動)
2、幼兒邊念兒歌,邊用手摸摸頸部喉嚨處,體驗發(fā)聲時聲帶也振動。
3、讓幼兒玩發(fā)聲玩具,使其發(fā)出聲響,提問幼兒:你是用什么方法,讓樂器發(fā)出聲音的?
4、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尋找可以發(fā)出聲音的各種物體,讓各種物體發(fā)出聲音,幼兒體驗不同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小結:物體振動能發(fā)出聲音,不同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三、了解聲音的傳播
1、教師請一幼兒到屋外拍手,讓幼兒聽后說出外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教師用鼓聲和手表聲讓幼兒體驗和區(qū)分聲音有大小之分。
3、教師小結:聲音是可以傳播的,聲音大傳播得遠;聲音小,傳播得近。
4、考考小朋友:“小明想聽遠方爸爸的聲音怎么辦?”啟發(fā)幼兒說出聲音多種傳播的辦法。
四、玩學具找聲音。了解聲音與人們的關系
1、讓幼兒到學具里找畫面,說一說哪些畫面中的物體能發(fā)出聲音,發(fā)出什么聲音?進一步感受聲音的特點。
2、讓幼兒講講喜歡聽什么聲音,不喜歡聽什么聲音,讓幼兒了解“樂音”和“噪音”與人們的關系,懂得保護耳朵,養(yǎng)成不大聲吵鬧的習慣。(豐富詞匯:噪音)
3、帶幼兒到室外繼續(xù)尋找“各種各樣”的聲音。(結束活動)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26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