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小學語文教案(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5:01:25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通用14篇)
時間:2023-12-05 05:01:25     小編:文軒

教案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等要素。教案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同行評課是提高教案質量的有效方式,可以互相學習借鑒。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一

1.會認10個生字詞,初讀課文,學習1、2自然段。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

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學習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弄清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

引導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圖片,問:這是什么昆蟲?(板書:蜜蜂)。

2.誰可以介紹一下蜜蜂?剛才你們說的情況都是自己親眼見過的嗎?法國有一位昆蟲學家也聽過蜜蜂的介紹,可是他卻要做個試驗。你們想知道他的試驗是怎樣進行的嗎?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吧!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發(fā)準字音;。

2.檢查字音,認讀生字;。

3.生字游戲;。

4.默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你是從哪知道的?

(三)細讀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作者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理解:聽說(板書)。

2.默讀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請用“”點出作者所做的.動作詞。(板書動作詞)。

3.自由讀,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樣做這些動作的?

4.同位一讀一演,看怎樣才能把這些動作演好?

5.展示演讀,其他學生評價。(板書:觀察)。

6.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小結、延伸:

1.看著板書,小結,說說:你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上課前,大家介紹了蜜蜂可以采蜜,你們想親眼看一下嗎?(防錄像)。

板書:14蜜蜂。

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聽說試驗。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觀察)、想。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學會8個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生字字形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蜜蜂引路教生字“蜜、蜂”?!懊邸弊⒁庵虚g部分的筆順?!胺洹弊x準后鼻音,字形上與“鋒”區(qū)別。指導書寫。教師范寫,學生在課堂作業(yè)本上各寫一個。

2、“引路”什么意思?

3、讀課題,說說你看了課題后想要說什么?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聽錄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討論后,教師簡介列寧的生平。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理解莫斯科養(yǎng)蜂附近談天字音重點:斯(注意讀準平舌音。)字形重點:養(yǎng)(與“美”區(qū)別)、斯(與“期”區(qū)別)詞義重點:教師簡介“莫斯科”。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教師簡筆畫:莫斯科小山房子并隨即理解“附近”詞語的意思。

(3)請小朋友結合板畫,說說列寧的住處。

四、作業(yè)。

1、說說下面字的偏旁。引()旁,共()畫。斯()旁,共()畫。蜜(0旁,共()畫。

2、抄寫本節(jié)課學過的生字。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注重讀中理解,朗讀感悟,進行探究性學習,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從小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善于思考的科學探究意識。

設計特色:

重點詞句,主動發(fā)展,積極思考,進行探究性教學。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指名認讀生字,并重點指導書寫生字“附、派”。

2、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并小結。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

導:列寧想和養(yǎng)蜂人交談什么事,他為什么這一回要親自去?找到蜂人了嗎?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并說明原因,列寧為什么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兩個原因)。

2、理解“經常、常?!?/p>

出示句子:兩個帶點詞意思一樣嗎?

a、列寧常常請養(yǎng)蜂的人來談天。

b、經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寧只好親自去找。

導:列寧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找到了嗎?是怎樣找到的?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自讀自悟)。

1、帶著問題,學生輕聲自讀課文第三段,并用劃線畫出有關詞句。

(一邊走一看,看見:花叢,蜜蜂、園子、小房子)。

同桌,小組討論并糾正。

2、老師巡視,加入討論并糾正。

3、小組再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第三段并由組員回答:老師板書:花叢,蜜蜂、園子、小房子)。

注意發(fā)現:花叢中的蜜蜂。

仔細觀察:蜜蜂—園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養(yǎng)蜂人之間的相互。

作出判斷:養(yǎng)蜂人就住在這小房子里。

馬上驗證:果然就是要找的養(yǎng)蜂人。

4、再由幾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小組讀,齊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理解:“附近,果然”兩個詞語的.意思。

5、聽伴音朗讀,學生戴頭飾表演(實踐活動)。

(明確主次角色:聽——看——畫;老師巡視)。

6、學生展示:畫線路圖,并口頭說一說:列寧在蜜蜂這個小向導的“指引下”找到了養(yǎng)蜂人。

老師板書:畫簡筆圖。

7、小結:列寧由于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終于在蜜蜂這個小向導的“指引下”找到了養(yǎng)蜂人。

老師板書;(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導:列寧找到養(yǎng)蜂人,他們見面后是怎么樣的?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掛圖:看——想。圖上畫著誰?他們的表情怎樣?會說些什么話?

生回答:

2、課文是怎樣寫的,我們齊讀、、、、、、

生讀;養(yǎng)蜂人的話。

導:列寧是怎樣回答的?

生接著讀列寧說的話。重讀“向導”“領”并理解。

3、同桌對讀,分角色讀,并口頭交際。(續(xù)編故事)。

五、總結。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三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4、通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搜集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弄清實驗過程。

教學流程。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1、回憶舊知。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2、導入新課。

法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2)交流是怎么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三、細讀課文。

(1)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

(2)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試驗的過程說一說。

【有目標地讀,有層次地讀,循序漸進,學生才能讀出水平來,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四、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1)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書寫,然后,教師用投影展示,集體評議學生寫的字。

2、抄寫詞語。

五、作業(yè)設計。

練習默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四

1、學習默讀課文,感受說明時語言運用的準確,并能積累好詞佳句。

2、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體會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設計意圖】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法布爾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呢?(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板書:聽說)。

3、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說明他不盲信,講究事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文本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但也常常是三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聽說”一詞的含義,特在此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聯系實際的深刻體會中感悟“聽說”所蘊含的法布爾求實的作風。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試驗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而在默讀中邊讀邊畫,可以促進學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2、抽生匯報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著……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嗎?再給你的同桌說一說吧!(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多路放飛蜜蜂)。

【設計意圖】對于較復雜的'內容,交給學生用一定的句式組織語言,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并把語言的實踐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通過同桌互說的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得到了訓練提高的機會。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里討論一下。然后全班匯報。(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作風)。

【設計意圖】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之一。也是充分體現法布爾嚴謹的科學作風的段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學會閱讀。

4、讀到這里你想對法布爾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心中的情感早已溢滿于胸,噴薄欲出了。此環(huán)節(jié)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好地表達自己個性化閱讀體驗的機會。更讓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得到一次升華。

5、放飛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呢?(同桌同學討論)。

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7、作者和小女兒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指生讀,大家評議。)。

【設計意圖】抓住朗讀訓練點,充分地進行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感,在讀中感悟人物內心。

10、已經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么?

11、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結論的呢?請大家默讀第5自然段,找出能說明結論的句子。(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12、誰來讀一讀這一句。并請說一說你這樣讀的原因。(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準確無誤、確確實實讀”的意思。)。

【設計意圖】這是文中的第二個朗讀訓練點,在朗讀中將詞語的理解溶入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體驗之中。

【設計意圖】在學生多元化的解讀中,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四、反復朗讀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學們,讀到這里,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是聽說的嗎?那么法布爾可以肯定地說(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此時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動,他興奮地對人們說:(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設計意圖】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個結論并沒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現,此時,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改讀,及在教師引導下的一句三讀,使學生從中得到了感的遷移,情的激發(fā),智的啟迪。從而體察作者透過文字傳遞的感情。

五、學習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么結論。(齊讀最后一段)。

2、在這個結論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認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無法解釋的是(能辨認方向的本能。)。

3、對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4、根據學生的提問,著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氨菊n正好適合對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熏陶的培養(yǎng),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發(fā)現、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看來,自然界的確有無數解不開的奧秘。由于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在幾十年后,有一種研究結論,你們聽聽有沒有道理。(教師講述奧地利生物學家費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設計意圖】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爾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七、作業(yè)布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課外閱讀:《昆蟲記》《木木的昆蟲日記》。

《蜜蜂》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主要是了解做試驗的過程及試驗得出的結論。

(1)我首先以開火車的游戲方式復習課文詞語。接著提問,“我”為什么要做試驗,引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理解聽說,聽說說明了什么?并板書:聽說!將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框出來!但由于疏忽,遺漏了此環(huán)節(jié),以至于板書沒達到理想的效果。

(2)接著我讓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法布爾做試驗的句子,并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接著——最后——概括做實試驗的步驟,試問能去掉中間一個步驟嗎,以此讓學生體會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很容易理解!

(3)當蜜蜂飛回來時,作者和小女兒的心情怎樣?(激動,驚喜,意外等),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讀小女兒說的話。我只是從語言方面讓學生去體會心情激動,其實還可以從動作,神態(tài),去體會,如果換中方式來問:你從哪里看出小女兒很激動?這樣也許學生理解會更深,朗讀的效果會更好一點。

(4)在本文教學中,我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摧測,準確無誤,本能等”通過對詞語的理解,更好去理解課文!近反義詞一直是我們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在讓學生理解詞語的同時,讓他們說出這個詞的近義詞,這個環(huán)節(jié)花的時間太多,以后還要加強。

總之,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多思考,勤總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學問勤中得,學無止境,只要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努力,我一定會在教學中獲得更多的收獲。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五

1、學會演唱及表演歌曲。

2、享受與同伴共同表演的樂趣。

學會演唱及表演歌曲。

(一)請幼兒自由的模仿小蜜蜂飛行的動作和聲音。

1、小蜜蜂是怎么飛的?在飛行的時候是怎樣拍打翅膀的?我們都來學學小蜜蜂飛。

2、小蜜蜂在飛的時候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3、為什么小蜜蜂會在花叢間穿梭?

(二)教師彈奏并演唱歌曲《小蜜蜂》,請幼兒傾聽。并在演唱后和幼兒討論歌詞內容,讓幼兒熟悉歌曲。

1、你在歌曲里聽到了什么?

2、小蜜蜂們?yōu)槭裁础白龉づd味濃”?

3、歌曲的最后讓小蜜蜂別學什么?

(三)請幼兒跟隨教師演唱歌曲,邊唱歌邊模仿小蜜蜂的動作,教師鼓勵幼兒在中間兩句創(chuàng)編相應的動作。

(四)讓幼兒邊唱歌邊進行扮演游戲:先由一半幼兒扮演蜜蜂,另一半幼兒扮演花朵,花朵隨意擺動,也可擺出吸引蜜蜂的造型,扮演蜜蜂的幼兒邊唱歌邊尋找花朵的朋友,在歌曲結束時找到一朵花成為朋友。然后再交換角色繼續(xù)扮演。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六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3、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第一課時。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法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

現在你知道法布爾做了一個什么有趣的實驗了嗎?

三、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么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二、細讀課文。

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

a、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讀,帶著問題思考: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結果怎樣?。

c、同桌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實驗的過程說一說。

三、精讀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細細品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論幾個方面去體會。

a、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證實“聽說”一詞,體現作者不親信盲從,探個究竟。

b、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個環(huán)節(jié)?

c、實驗的結論為什么沒有明確的答案?

2、思考推測: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收集到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板書設計:

蜜蜂。

做記號做事嚴謹。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七

(二)聆聽《蜜蜂》。

1、在《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春天早已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你們看,外面太陽多好啊,花兒開了,小草綠了,小朋友們明天就要去春游了,開心吧。春天一到,不僅小朋友們開心,許多小動物也忙碌起來了。你們聽,這是誰來了?(放器樂曲《蜜蜂》)。

(小蜜蜂)。

2、你是怎么聽出是蜜蜂呢?(嗡嗡嗡的聲音)。

3、這“嗡嗡”聲啊是蜜蜂飛舞時翅膀扇動的聲音。那到底是哪件樂器朋友有這么大本事,能把小蜜蜂的“嗡嗡”聲模仿得這么像呢?(再聽《蜜蜂》)。

(小提琴)。

4、原來啊是我們的小提琴,小提琴本事可大了,不僅能把小蜜蜂的“嗡嗡”聲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她連小蜜蜂飛舞的舞姿路線都演奏出來了。再聽,隨樂曲將旋律線畫一畫。

(三)表演《小蜜蜂》。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1)自己先試試。

(2)請學生來試試。

(3)一起拍一拍節(jié)奏。小蜜蜂的嗡嗡聲很輕,所以你也要拍得輕一點。

2、你們拍得真好聽,如果配上音樂那就更棒了。(用這條節(jié)奏為歌曲伴唱伴奏。)。

3、小朋友發(fā)出的“嗡嗡”聲招來了一大群的小蜜蜂,它們一邊飛著一邊還唱著歌呢。你聽,它們在唱些什么呀?(放錄音范唱,學生聽。)。

那你用動作來告訴我,好嗎?(配上三段歌詞的動作)。

5、小朋友們真厲害,一下子就編了那么多動作了那就用你自己的動作來為小蜜蜂表演吧。

6、小蜜蜂要開始飛了,你準備好了嗎?輕輕地飛到大樹林中去。(輕聲跟琴唱第一段。)。

小蜜蜂飛舞的舞姿可美了,讓我聽聽它的歌聲美不美呀?(再唱第一段)。

7、小蜜蜂在花叢中采了好多好多的蜜,可忙了。(跟琴唱第二段)。

小蜜蜂采得蜜,可甜了,讓我們甜甜地唱一唱。(再唱第二段)。

8、小蜜蜂采得蜜啊又多又香,準備高高興興地飛回蜂房去了。(跟琴唱第三段)。

我從第三組的歌聲中聽出來,你們肯定是飛得很輕松,很高興的,另外三組小蜜蜂也向他們學一學。

9、小蜜蜂采完蜜高高興興地飛回蜂房了,越飛越遠,越飛越遠,這越飛越遠該怎么樣用歌聲來表示呢?誰來想想辦法呀。(越來越輕,越來越慢)教師范唱,學生跟著試一試。

10:歌曲處理:

(1)第二天一大早,小蜜蜂早早地出來了,高高興興地飛去大樹林中采蜜去了。

(2)哇,變天了,好像下雨了,怎么辦呀,小蜜蜂可著急了。

(3)原瞇虛驚一場,天沒有下雨,太陽又從云朵姐姐后面探出大半個腦袋了。

(4)哇,歌聲真美啊,讓我們也加入小蜜蜂的隊伍,跟它們一起唱一唱吧。跟伴奏唱一唱。

(5)小蜜蜂們采了好多好多的蜜,可開心了,他們在家里高興得跳起舞來了,讓我們一起為小蜜蜂慶祝吧。(邊唱邊表演)。

(四)小結。

1、哇,真是一群勤勞又可愛的小蜜蜂,正是因為小蜜蜂的.勤勞可愛,歌唱小蜜蜂的歌可多了。這兒就有一首,請你來聽一聽。(看flash動畫)。

2、你喜歡小蜜蜂嗎?為什么?(勤勞,為人類釀造蜜糖。)。

3、我相信我們的小朋友也會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讓我們學做勤勞的小蜜蜂,在歌聲中“飛”出教室吧。

四、教學反思。

小蜜蜂》教學結束之后,我陷入了思考當中。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教學語言準確生動,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學習音樂。課上學生能夠比較好的掌握《小蜜蜂》這支曲子,并在創(chuàng)編活動中將小蜜蜂辛勤勞作的身影展現出來,并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為了培養(yǎng)學生唱歌的興趣和合唱的意識,良好的習慣,我創(chuàng)設的三個情境,也將本課推向了高潮,孩子們充分地表達了對這三個情境理解與感受。效果非常好,我更有信心投身音樂教育改革,更愿意嘗試不同的方式,創(chuàng)新音樂教育教學。

而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在課末由于多媒體出現了點問題,還是第一年的新教師課堂經驗不足,缺少一定的教育機智,我讓兩組同學上臺表演小蜜蜂。課后師父給我提了一個好建議,要求兩組小朋友做花草樹木,兩組小朋友扮演小蜜蜂,邊唱,邊飛去采花。這是一個了設計,可以讓學生投入的表演,積極的參與。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qū)別“常?!焙汀巴!钡囊馑?。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從列寧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師板畫“蜜蜂”,你們認識它嗎?你知道它能為人們做些什么?范寫“蜂”字。

2、板書“引路”二個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讀了課題后你想問些什么嗎?

3.蜜蜂給誰引路?蜜蜂是怎樣引路的?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知課文,識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3、合作學習。

(1)同桌合作學習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2)嘗試讓學生當老師,主持學習生字。

教師引導:平時我們都用哪些游戲識字的?你來當一回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

學生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就讓該學生當老師主持這游戲。

(3)四人小組討論識記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檢查朗讀情況。

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正音。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課文一、二自然段:

1、交流:這件事的起因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學習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用不同的線畫出時間、地點、人物。

用簡筆畫畫出列寧居住的地方,從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給“附近”找近義詞,并用“附近”造句。

“養(yǎng)蜂的人”與“列寧”的關系怎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理解“常常”,給它換個詞讀一讀。

理解因果關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寧就親自去找他。

列寧為什么要親自去找。用“因為……所以……”說一說。

3、列寧能找到養(yǎng)蜂的人嗎?這件事情的結果如何?

指名讀一讀最后一段話。

養(yǎng)蜂的人為什么會驚訝?

給“驚訝”找近義詞。

朗讀:你能驚訝地讀一讀嗎?

讀讀列寧的話,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懸念:

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樣引路的?下堂課學習。

四、寫字。

1、生:分析每個字形結構及怎么記。

2、師:示范寫,強度筆畫。指名到黑板寫,生糾正,評議。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莫斯科附近派人談話交談驚訝。

引路指引列寧排列蜂蜜敲門推敲。

2、指名板畫列寧的住處。

二、感悟課文第三段。

1、提出問題:

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的人?

2、解決問題:

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

學生回答,教師簡筆畫“花叢,園子,小房子”之間的關系。

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yǎng)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

1)列寧在路邊發(fā)現了什么?(板書:發(fā)現)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于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么叫觀察?

(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細地看。)。

3)列寧觀察什么?他是怎樣觀察的呢?請一位小朋友讀第二句話,我們大家看圖。

他仔細觀察……有一所小房子。

(1)(生讀第二句話,師在圖上添畫蜜蜂)。

(2)列寧在觀察什么?

(3)這些蜜蜂飛進去為什么不出來了呢?

(4)這時列寧繼續(xù)觀察,又發(fā)現了什么?

(5)你們想這所小房子是誰的?為什么?

(6)小結: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生讀第三句。

(1)這句話說什么?

(3)用“果然”說一句話。

生齊讀這段話。

(1)看板書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2)列寧為什么能找到養(yǎng)蜂的人?蜜蜂真的能當向導,能引路嗎?

(3)小結:列寧是靠動筋,想辦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后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拓展:

1、畫列寧找到養(yǎng)蜂的人的路線圖。同桌間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的人的。

2、從這件事上你覺得列寧是個什么樣的人?說說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26、蜜蜂引路。

列寧――蜜蜂(向導)――養(yǎng)蜂人。

花叢(路邊)認真思考。

園子(附近)仔細觀察。

小房子(旁邊)做出判斷。

四、課外閱讀:

誠實的孩子。

列寧是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從小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經常弄壞家里的東西。

列寧八歲那年,有一次母親帶著他到阿尼亞姑媽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小列寧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誰也沒有看見。

后來,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說:“不是我?!?/p>

而小列寧因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說出實話會會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親看他的表情,已經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fā)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

于是,小列寧的媽媽就想:應該怎能樣對待孩子撒謊這件事呢?當然,最省事的辦法就是直接揭穿這件事,并且處罰他。但是列寧的媽媽沒有這么做。她認為,重要的是教育兒子犯錯誤后要勇于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而不是責備他。

于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三個月內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各種各樣的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的良心深處萌發(fā)出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感。

從那以后,列寧的媽媽明顯地感覺到,兒子不如以前活潑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著他。

有一天,在小列寧臨睡前,媽媽又像往常一樣,一邊撫摩著他的頭,一邊給他講故事。不料小列寧突然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阿尼亞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甭犝f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說:“給阿尼亞姑媽寫封信,向她承認錯誤,姑媽一定會原諒你的?!?/p>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給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

幾天后,小列寧收到了阿尼亞姑媽寄來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諒小列寧,還稱贊小列寧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小列寧得到原諒后,十分高興,又像以前一樣過著快樂的日子。他還悄悄地對媽媽說:“做誠實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譴責?!眿寢尶粗鴥鹤訒牡匦α?。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九

1.默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一)導入

2.學生從課前查閱到的資料里說說有關蜜蜂的知識

3.蜜蜂還有一種辨別方向的能力,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學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通。

2.默讀,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三)討論交流

1.全班交流

(1)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2)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著”體會作者為了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3)從“起風了,陌生的景物”等與“20只蜜蜂中有17只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對比,理解蜜蜂這種本能。

2.從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四)總結、擴展

自然界中有許多奧秘等著同學們去發(fā)現,去研究,希望同學們都具有慧眼,善于發(fā)現問題并有為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閱讀《昆蟲記》這本書

(六) 板書設計

26* 蜜蜂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十

1.會認10個生字詞,初讀課文,學習1、2自然段。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

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學習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弄清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

引導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

1.出示圖片,問:這是什么昆蟲?(板書:蜜蜂)。

2.誰可以介紹一下蜜蜂?剛才你們說的情況都是自己親眼見過的嗎?法國有一位昆蟲學家也聽過蜜蜂的介紹,可是他卻要做個試驗。你們想知道他的試驗是怎樣進行的嗎?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吧!

3.讀課題。

1.自由讀課文,發(fā)準字音;

2.檢查字音,認讀生字;

3.生字游戲;

4.默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你是從哪知道的?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作者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理解:聽說(板書)。

2.默讀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請用“”點出作者所做的動作詞。(板書動作詞)。

3.自由讀,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樣做這些動作的?

4.同位一讀一演,看怎樣才能把這些動作演好?

5.展示演讀,其他學生評價。(板書:觀察)。

6.齊讀第二自然段。

1.看著板書,小結,說說:你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上課前,大家介紹了蜜蜂可以采蜜,你們想親眼看一下嗎?(防錄像)。

14蜜蜂。

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聽說試驗。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觀察)、想。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一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戳诉@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各自發(fā)表各自的想法。)。

2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于蜜蜂的什么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出的問題,把有關的閱讀語句畫出來。

2自由組合或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里。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里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從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fā)現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么深的感觸呢?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位聽,讀時教師適機調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四、歸納小結。

1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談談你談了這篇課文后受到什么啟發(fā)?

作業(yè)設計。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么習性?做個小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二

1.默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2.學生從課前查閱到的資料里說說有關蜜蜂的知識。

3.蜜蜂還有一種辨別方向的能力,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學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通。

2.默讀,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三)討論交流。

1.全班交流。

(1)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2)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著”體會作者為了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3)從“起風了,陌生的景物”等與“20只蜜蜂中有17只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對比,理解蜜蜂這種本能。

2.從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四).總結、擴展。

自然界中有許多奧秘等著同學們去發(fā)現,去研究,希望同學們都具有慧眼,善于發(fā)現問題并有為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閱讀《昆蟲記》這本書。

(六)板書設計。

26*蜜蜂。

教案點評:

《蜜蜂》是一篇略讀課文,注意采取學習運用《爬山虎的腳》一課的學習方法,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由學生通過閱讀,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段,通過互助學習,交流討論使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學習作者抓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了解蜜蜂辨別方向的能力及生活習性,增強學生愛護昆蟲,愛護自然的意識。

探究活動。

觀察一種昆蟲或其他小動物,寫一篇觀察日記,或論述你的一點發(fā)現。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三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圖片,問:這是什么昆蟲?(板書:蜜蜂)。

2.誰可以介紹一下蜜蜂?剛才你們說的情況都是自己親眼見過的嗎?法國有一位昆蟲學家也聽過蜜蜂的介紹,可是他卻要做個試驗。你們想知道他的試驗是怎樣進行的嗎?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吧!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發(fā)準字音;

2.檢查字音,認讀生字;

3.生字游戲;

4.默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你是從哪知道的?

(三)細讀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作者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理解:聽說(板書)。

2.默讀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請用“”點出作者所做的動作詞。(板書動作詞)。

3.自由讀,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樣做這些動作的?

4.同位一讀一演,看怎樣才能把這些動作演好?

5.展示演讀,其他學生評價。(板書:觀察)。

6.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小結、延伸:

1.看著板書,小結,說說:你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上課前,大家介紹了蜜蜂可以采蜜,你們想親眼看一下嗎?(防錄像)。

板書:14蜜蜂。

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聽說試驗。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觀察)、想。

蜜蜂小學語文教案篇十四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字,會寫“蜜蜂、辨認”等詞語。

2.默讀課文。能梳理并按順序說出實驗過程,感受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3.運用多種方式,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

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寫字。

2.明確實驗內容,解疑促讀。

1.板書課題。(齊讀:蜜蜂)。

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除了采蜜外,蜜蜂還有什么本領?(做向導、辨認方向)。

2.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3.出示法布爾的資料,師生交流。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蜜蜂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結合資料,初步了解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1.初讀課文,處理生字。

對于昆蟲,同學們了解得真多,說得也很流暢。大家讀課文讀得怎么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攔路虎”圈出來。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同學幫忙消滅“攔路虎”。

2.出示本課字詞,檢查認讀情況。

出示:。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設計意圖:。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鞏固生字、詞語。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么寫。

說說文中的作者做了一項什么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

預設:法布爾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1.讀課文,說說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想到做這樣的實驗的。

為什么法布爾一定要加上“聽說”這個詞呢?

(生齊讀后回答)(說明他做科學研究講究事實,非常嚴謹)。

2.作者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請默讀第2~6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實驗步驟可以分哪幾步。

3.學生畫,回答。(用“先……接著……然后……最后……”)師板書。

4.請同學們齊讀第2自然段法布爾做實驗的步驟,你從實驗過程中感受到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做事認真,十分嚴謹)。

5.請同學們再默讀第2自然段,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可以看出法布爾做事認真呢?

出示:二十只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刮起了狂風,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預設:“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說明法布爾觀察得仔細,用詞準確。

說明法布爾邊實驗邊觀察蜜蜂的活動情況,還動腦筋思考。

我們再一起讀讀第2自然段,感受法布爾做實驗的過程和他所表現出來的認真態(tài)度。

設計意圖:。

了解實驗過程,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法布爾認真觀察、動腦思考的精神。

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法布爾的實驗及其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

法布爾的實驗結論是什么呢?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為什么說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呢?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讀課文,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發(fā)現。

第二課時。

精讀描寫作者的實驗過程及結論的句子,感受他認真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他寫了《昆蟲記》這本書,我們還學習了這一課的生字和新詞?,F在,我們再復習一次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吧。

2.出示生字詞,學生齊讀。

3.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篇課文講的是……(生答)法布爾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板書:做實驗)。

4.說說作者這樣做實驗的原因。

板書: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設計意圖:。

復習生字新詞,鞏固課文內容,引出法布爾的實驗精神。

1.法布爾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實驗證明:蜜蜂飛回來了。(板書:飛回來)繼續(xù)默讀第3、4、5、6自然段實驗結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時候飛回來的?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2.學生匯報,教師隨即點撥,出示句子。

出示:(1)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肚皮下面還沾著花粉呢。”

小女兒很激動,為什么?(沒想到)。

“兩點四十分”說明了什么?(女兒記錄時間的準確性,“我”用詞的準確性)。

出示:(2)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發(fā)現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

這樣,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準確無誤”指什么?(逆風沒有使它們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環(huán)境沒有讓它們偏離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指導朗讀,讀出重點詞。

出示句子: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哪些詞語能體現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強?(確確實實、盡管……但……)。

課文第1自然段中還有一組關聯詞也強調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很強,請你找出來。

(無論……總是……)。

這兩組關聯詞都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很強,所以,實驗的結果是:蜜蜂確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這么強,但是為什么還有五只左右的蜜蜂沒有飛回來?(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討論、匯報)。

設計意圖:。

通過重點詞句,研讀實驗結果,培養(yǎng)學生賞析語句的能力。

1.法布爾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出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為什么說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蜜蜂被裝在紙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覺得蜜蜂辨認方向不是靠記憶力。

(2)在放飛時刮起了大風,蜜蜂逆風飛行,又飛得很低,它們不可能看到遙遠的家園。所以“我”認為蜜蜂認路靠的不是記憶力,而是一種本能。

2.什么是本能?當時法布爾為什么無法解釋?

板書:無法解釋的本能。

“本能”指人類和動物不學就會的本領。

3.由于法布爾生活在100多年前,可能因為當時的研究條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但蜜蜂的這種本能是否無法解釋呢?請看老師帶來的資料。

預設:來源于他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和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4.從作者的實驗獲得成功的過程看,要想實驗取得成功,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1)對問題要考慮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設計意圖:。

研讀實驗結論,感受法布爾的科學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究實驗的興趣。

法布爾出生于法國南部山區(qū)的一戶農家。是對動物、植物的興趣把他帶入了科學研究的殿堂。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像法布爾那樣做事抱著嚴謹的態(tài)度,像蜜蜂一樣勤勉一生。相信每個同學都能釀出屬于自己的甜蜜!

14蜜蜂。

聽說——做實驗——飛回來。

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無法解釋的本能。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3211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