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在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所讀內容的思考和感受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同時也可以激發(fā)我們的思考和獨立思考能力。讀后感是我們讀書后必須寫的一種重要作業(yè),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和回顧所讀內容,對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書中的情節(jié)和思想,提高我們的觀察和思考能力。讀后感可以是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和思考的問題、感受和體會,也可以是對書中情節(jié)和人物的評價和思考。從讀后感中可以看到我們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可以看到我們對書中思想和人物的思考和評價,還可以看到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的進步。寫讀后感時,可以融入作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等相關信息來增強分析和解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這些范文中有的寫了作者的觀點和思考,有的寫了個人的感悟和啟示,有的還結合了自身經歷提出了一些建議。通過閱讀這些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靈感和啟發(fā),讓大家在寫讀后感的時候更得心應手。不同作者的觀點和思考方式會給我們的讀書體驗帶來更多不同的角度,希望大家能夠在他們的經驗和見解中找到共鳴,并把自己獨特的思考寫入到讀后感中。這些范文只是供參考,寫讀后感的時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來進行寫作,不必完全照搬這些范文的內容。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一
讀后體會:
1、只要你的心中容納整個宇宙,理解時間的永恒性,洞察每一事物的瞬息萬變,從生到死的短暫過程,以及不僅在生之前而且包括死之后的無限時間,就會擁有大格局。
2、在生活中,被自己的勞碌而搞得疲憊不堪的人,也與不務正業(yè)者沒有什么差別。
3、不要因遇到小人而憤怒,人生中遇到小人有必然性。
4、一個人心里越平靜越接近于力量。
5、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6、人生終極支撐是哲學。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二
沉思錄是一本好書,盡管隨著時間流逝,奧勒留寫書時的歷史背景和一些感想的來源已經不可考察,也所以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難,可是我們仍然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沉思錄這本書本來就由許多只言片語組成,可是正是從這些一段一段的文字中,讓我們吸取到精神的營養(yǎng)。
書中闡述了很多人應當具有的可貴品質,比如,卷一中所說的奧勒留的親友們所具有的品質。有的人堅持仁愛寬厚,學會活的慢條斯理,為他人著想。有的人善于自制,既親切和藹又莊重威嚴。有的人低調樸實,不故弄玄虛。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們去借鑒??墒钦嬲顬榭少F的,不正是馬克奧勒留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長處的個人素質嗎良好的品質,不只在于它讓生活在具有完美品質的人身邊的人生活地更愜意的環(huán)境,也在于,給擁有良好品質的人一個與環(huán)境更加適應的機會。這正是倫理的意義吧。
讀一本書,有的是學會技巧,有的雖然不能讓人學會技巧卻能夠真正的使人的內心發(fā)生改變。沉思錄是一本具有改變人內心的力量的書。
讀沉思錄,讓我改變了自我的觀念。對善良,或者對自我做人處事的方法,有影響。在之前我一向以為,善良就是盡量讓別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此刻,慢慢的學著尊重自我的理性。將理性與道德結合起來。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樣做事情。當然,依然沒變的是時刻記得盡量不做有損他人的事情。正如書中所說,“不能被欲望驅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研究,自我是不是出于與野獸無異的欲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為一個人,自我將要做的事情是否對自我有益?!?/p>
對一本書,不一樣的人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有人說沉思錄是一本哲學的冊子。在我看來,它帶給我更多的是對于自我生活方式的啟迪。它教會我們做一個冷靜而又達觀的人人是感性動物,上天在給予我們感情的同時,也給我們理性。所以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先要衡量并且計算用不一樣的方式行事的得與失。
書中很多地方給我們做什么樣的人供給指導:“時時處處只注意自我的行為正當、高貴和良善的人,他的心靈是多么坦然啊!不要窺探別人的內心的黑暗,不要左顧右盼,而只是筆直地一路向前?!庇只蛘哌@句“在別人問到你在研究什么事情的時候你能夠毫不猶豫地把自我正在思考的事情說出來?!蔽颐靼走@些事情很難辦到,可是至少它們供給給我們一些思路,讓我們去反省自我的行為。我常常把這些話銘記在心,常常反省自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自我的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認,人們常常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譬如無謂的抱怨之類的東西,可是,這類事情,是經過仔細研究能夠避免的?;蛟S有成就與無成就的人的區(qū)別,很大部分就是因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由于自我的無知,很多地方還讀不懂,可是這并不影響自我從書中獲得一些東西。比如馬克奧勒留一向在講與神性相連通的理性,或許他本來是要討論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學的問題,可是對于我個人來說,了解尊重自我的理性已經是很大的收獲了。
其實自我的收獲,或因為零散難以陳列,或因為抽象難以表達,所以上邊說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讀完這本書,更加堅定了我讀更多的書的信念,我將會在下學期嘗試著讀更多的書籍,盡量完成自我大一時為自我制定的讀完一百本課外讀物的閱讀計劃。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三
當然,在《沉思錄》中,這樣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細說,恐怕要耗盡我的余生。
第一,適者生存。
第二,挺住精神。
第三,寡欲多福。
第四,辯證思考。
猶如硬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遇事,要辯證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好與絕對壞的事情,所以,當我們失敗時,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時,要想想失去了什么。-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四
《沉思錄》是一本寫給作者自己的“筆記”,意在自我反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本書“意外地”給所有人呈現(xiàn)了一個人赤裸裸的靈魂。后世的人也是有幸“意外地”獲得了這筆精神財富。
我時常在感到浮躁時撿起這本書,這本書像是一面鏡子,我在從中得以窺見我的靈魂,所有丑陋的和需要改善的部分。羅曼·羅蘭似乎是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講過,讀書是在讀自己或者是在檢查自己,而不是在讀書,這句話用在這本書上尤其適合。有心人都可以在這本赤誠的反省書中照見自己的靈魂。歷史上并不是只有這一本剖析自己靈魂的書,后世的基督教哲學家奧古斯汀也寫過《懺悔錄》,近代的法國哲學家盧梭也寫過《懺悔錄》。但不同的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并沒有打算把《沉思錄》公諸于眾。因此《沉思錄》中重復的道德說教是更為真誠和動人的:這是一個人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誡自己應該如何生活,最終在自己的靈魂中刻下這些信條。因為如同馬可奧勒留所抑制的非理性的情感和欲望,遺忘也是強大的習性,一定要不知疲倦地告訴自己才能記住。他寫道:“你時常怎樣想,你的靈魂便是怎樣的模樣,因為靈魂是受思想的熏染的?!保ǖ?1頁)。
回頭再看看馬可·奧勒留的身世,他是歷史上被譽為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最后一位,而羅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他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長大,衣食無憂,很難想象為什么出身于這樣階級的人會選擇“斯多亞式”(另譯:斯多葛)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當你聯(lián)想到另外一位偉大的斯多亞派思想家愛比克泰德出身于奴隸階層。當然,我并不是在奇怪居然有個奴隸成為了一個哲學家(因為蘇格拉底也是一生一貧如洗,雖然他不是奴隸),而是在奇怪一個位高權重,甚至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權的人居然成為了一個哲學家,而且是斯多亞哲學家,而不是(更有可能發(fā)生的)伊壁鳩魯主義者(字面意思上的享樂主義者)!斯多亞哲學流派,廣為人知的是它的禁欲主義觀念。(這個哲學流派是希臘化時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此外還有伊壁鳩魯主義、懷疑主義、柏拉圖主義等等或多或少地繼承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哲學的流派。)斯多亞學派主張宇宙是統(tǒng)一的實體,是一種有秩序的、規(guī)律的整體。這是一種古老的宇宙觀,它是”cosmos”(有秩序的、和諧的宇宙)而不是“universe”(作為物質的總和的宇宙)。這種觀點相信存在一個宇宙的原則,即自然法,而人作為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應該依照自然(法)而生活,宇宙是理性(秩序的)的,所以作為其部分的人也應該理性地生活。奧勒留寫道:“你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你從何處來便將消失到何處去,也可以說你將經過一番變化而回復到那造物者的理性里去”(第39頁)。因此,在生活中,斯多亞主義者認為我們應該摒棄生活中的欲望、激情,不貪圖享樂,因為人的本質是理性的。這樣的教條直覺上更適合于貧寒的人,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更多可以失去:他們沒有名譽、財富、權勢。相對來講,作為一個帝王,奧勒留所需要克服的則更多,他有以上所述的所有,甚至可以說,他可以擁有所有他想擁有的東西(當時)。試想一下,在今天,作為一個普通人(不是中產、上層階級),能夠絲毫不留戀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東西嗎?對于我們來說,盡管生活中有諸多不順,也會眷戀所擁有的東西,比如各種廉價的娛樂。當然,你也可以說,或許他厭倦了所有東西都唾手可得的生活,因此放棄甚至更為簡單,那么,現(xiàn)在又有幾個應有盡有的名人放棄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呢?我想不出來。19世紀的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有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財富和名譽可以類比之。因此,奧勒留作為羅馬帝國的皇帝,成為一個斯多亞主義的哲人是極其難得的。
在這本《沉思錄》中,可以窺見一個偉大的靈魂是怎樣的,他寫到死亡:“死,和生一樣,是自然的一項秘密——幾種元素的組合,又離析成為那幾種元素——絕不是什么可羞恥的事,完全合于理性動物的本質,與人生的法則亦無任何抵觸”(第37頁);寫到為人處事:“每日清晨對你自己說,我將要遇到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狂妄無禮的人,欺騙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們所以如此,乃是因為他們不能分辨善與惡。但是我,只因我已悟了那美麗的‘善’的性質,那丑陋的‘惡’的性質,那和我接近的行惡者本身的性質——他不僅與我在血統(tǒng)上同一來源,而且具有同樣的理性與神圣的本質所以我既不會受他們任何一個的傷害(因為沒人能把我拖累到墮落里去),亦不會對我的同胞發(fā)怒而恨他?!保ǖ?4頁)寫到如何生活:““隨時下決心,像一個羅馬人像一個大丈夫似的那樣堅定,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嚴肅而不虛驕,要懷著慈悲、自由與公道;不可稍存其他念頭。你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免一切的粗心大意,避免一切違反理性的的感情激動,避免一切虛偽、自私,以及對自己一份命運的抱怨?!保ǖ?頁)千年后的今天,我們依舊能夠從他(以及其他東西方偉大的思想家)的思想中學到一些人生智慧,這真是一種神奇的事。畢竟人類的生活方式、知識水平已經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蛟S的確是有一種人之為人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是永恒的。歷史上只有少許人在思想的盡頭發(fā)現(xiàn)了它。而普通人既沒有發(fā)現(xiàn)它也沒有興趣發(fā)現(xiàn)它,畢竟“存在”已經足夠美好,不一定要發(fā)現(xiàn)“本質”才能生活下去,尤其是大部分人生活較為舒服的今天。此外,斯多亞哲學是關于一個人該如何生活的最好的哲學之一。它的倫理學繼承了蘇格拉底(柏拉圖)關于美德的一部分思想精髓,認為人最重要的美德是:智慧、勇敢、節(jié)制、公正,擁有這些美德,人就能過一個好的生活,甚至來講,斯多亞哲學所教導的是:美德本身就已足夠?;蛟S我們不能放棄生活中大部分激情——使我們快樂的事物,但同時也能認識到,就算沒有這些外在的事物,一個人也可以過一個充足的生活。如奧勒留所寫的:“所以從今以后,你該隱退到你自己那塊小天地里去,不要過分緊張,不要急躁,要從容自持,要像一個人,一個有個性的人,一個公民,一個塵世凡人,那樣地去面對人生?!?/p>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五
我閱讀了《沉思錄》一書,它是斯多亞學派著名哲學家、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所寫的名著,也是一本感悟人生之書,閱后使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一讀。作者大都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一本十二卷對話書,文風優(yōu)美流暢,純正優(yōu)雅,富有哲理之風范。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人生感悟,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雖然它出之于古代近兩千年前,但時至今日我們還是喜歡讀它。
作者用一生的探索,為無數尋找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下了靈魂的石階他深刻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人們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還要求人們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思考那些善、光明磊落的事情,并付諸于行動。
我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理應在新常態(tài)下要提升精神文明的程度,正確了解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藝術,尊重公共利益,為民造福。同時要有緊迫感,西方好的經驗該引進的應引進,并放眼學習。書中涉及內容、范圍較廣,列舉幾點淺談自己的感想。
書中提到,“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边@一理念我深受感觸,他言傳身教給我們做人道理,要求我們?yōu)槿颂幨乱泻玫臏蕜t,假如老是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視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書中還提到,“對一件事不發(fā)表任何意見,使我們的靈魂不受擾亂,這是在我們力量范圍之內的事情,因為事物本身并沒有自然的力量形成我們的判斷?!边@一理念早已被許多國家所采用,我國堅持的外交原則中有一條,就是“不干涉別國內政”。做好自己份內事,不也是我們每個公民需要的品格嗎?我們要獨善其身,從我做起,就有助于推進黨的建設,國家就會越來越強大。
還有,書中所說的“不要分心,不要慮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時也歡樂吧,不尋求外在的幫助也不要別人給的安寧。這樣,一個人就筆直地站立,而不是讓別人扶著直立。”這是對我們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國稅干部要摒棄外表讓人眼花繚亂的光榮和浮華,堅守為納稅人優(yōu)質服務的職責,真抓實干,多為納稅人辦一些實事和好事,追求心靈的充實,這才是每位國稅務干部要做的事。書中還有一個理念,我特別喜歡,“早晨當你不情愿地起床時,讓這一思想出現(xiàn)——我正起來去做一個人的工作。”那是多好的督促與告誡,要求我們做實事、做好事。這樣,我們黨的廉政建設就會真正落實到每個人,好的風氣就會傳播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總之,我們只有真正做到為納稅人所想,為納稅人優(yōu)質服務,才會樹立國稅良好的形象。正確看待各種抱怨,學會制怒,懂得寬恕,凈化心靈,洗去俗塵,才能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六
在娛樂至死的現(xiàn)代,每一個明星的動向都是一場吃瓜群眾參與的風云盛會,此起彼伏的光影,讓很多人樂不思蜀。沉思,對于吃瓜群眾來說是一件非常浪費時間的事,看別人的熱鬧遠遠比書寫自己心靈的獨白來得重要。
“我從哪里來”、“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這些問題基本上與烏合之眾無關,這些都是哲學家們的事,別人寫好了,然后拿來就用,以示自己還是蠻有水平的。
馬可·奧勒留,是一個擁有凱撒稱號的羅馬皇帝。正是看了《沉思錄》后,我才知道凱撒不是指某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一種稱號。馬可·奧勒留是一位凱撒,他不是與埃及艷后有曖昧的那位凱撒,他是著名的“帝王哲學家”。從《沉思錄》中可以看出,他對情欲非常的有節(jié)制,他更愿意把在朝堂之外時間用來思考。
《沉思錄》與其他哲學書不太一樣,它并不深奧晦澀,相反,它是非常容易讓人讀懂和理解的。最讓我驚訝的是,生于公元121年的馬可·奧勒留對于“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理解卻是如此的超前:他認為人是由宇宙中的原子組成的,死后重新分解為原子歸于宇宙。要知道在中國古代,我們的帝王們都在追求長生不老,追求萬萬代的傳承,與此相比,馬可·奧勒留簡直就是帝王中的一股清流。
在《沉思錄》里,我看到了這位羅馬皇帝的智慧:“假如你真的愛自己,那么你應該去愛自己的本性及其隨之而生的意志。那些對自己天生才藝如此熱愛的人已經在工作中忙得精疲力竭,他們甚至連洗澡和吃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而你對自己本性重視的程度,甚至比不上那些雜耍演員對雜耍事業(yè)、舞蹈者對舞蹈藝術、財迷對錢、愛慕虛榮者對虛榮本身的重視程度?!?/p>
自古以來,抱怨從來都不缺乏,缺乏的是能看得清自己的人和做擰得清的事。馬可·奧勒留用他的非凡的軍事才能平定了他在位期間的無數次戰(zhàn)爭。他的地位和智慧并沒有讓他沒有朋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沉思錄》本來是馬可·奧勒留寫給自己看的,在他臨死的前三天,他和朋友們一起談論宇宙、神靈及人生的深奧哲理,當他起身奔赴戰(zhàn)場之前,把這份手稿留給了朋友們,所以現(xiàn)在的人們才可以閱讀到這冊充滿智慧的書。
常常聽到有人說自己空有一肚子的才華卻遇不上伯樂,馬可·奧勒留說:“你說,人們根本不能欣賞你犀利的智慧。事實的確如此?!碑斢腥吮г谷松蝗绯跻姇r,馬可·奧勒留說:“失去只是另一種變化的形式?!薄胺材闼娭?,都將迅速消亡,那些目送過一切崩潰的人也不久于人世?!碑斢腥吮г购芏嗍虏还讲缓侠砩踔潦菬o用時,馬可·奧勒留這么說:“事物存在于世,必有其功用之處。”“你又是為了什么目的而來到這個世界的呢?”
“我喜歡用歡迎的眼光去看待世事并欣然接受一切,且根據事物的價值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瘪R可·奧勒留成為羅馬皇帝這一段時間,就如他的所寫的這句話一樣,他給古羅馬帶來了輝煌,《沉思錄》讓他成為了比帝國更完美的人。
世界仍然一如既往地熙熙攘攘,我也想像馬可·奧勒留一樣:“隨便把我放在什么地方,因為,在那里我能使我心中的本性仍保持安寧與平靜,換言之,感到滿足,只要它能依循其自身本性去感知與行動。”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七
《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后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傳下來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我今天有幸讀到了這本書給了自己一些人生啟發(fā)。
《沉思錄》可以說是一部自我對話錄,一個人的自剖之語,一部私人日記。多年來他的帝國一直動蕩不安,危機四伏,甚至可以說兵荒馬亂,加上軍隊的內訌,他的年輪幾乎是在戰(zhàn)車下轉動的,他的身體也十分疲憊。盡管所到之處,人們都在高呼“皇帝萬歲!”但皇帝本人卻深知來日不多,一種壯士一去不復還的預感徘徊在他心頭。不過他早已作好隨時放棄生命的充分準備。作者利用四方征戰(zhàn)與政事辛勞之間的片暇,記錄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開啟了別樣的風景。遠古與當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進取終難替代內部心靈的安頓。今天,當工具理性與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時,我們更有必要從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尋找精神的故園。
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心的意見,并且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作者對自己說:我將遇見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傲慢的人、欺詐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們染有這些品性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但是我作為知道善惡性質,知道前者美,后者丑的人。作為知道做錯了事的人的本性是與我相似。
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就像作者說得一樣,人畢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也知道善惡美丑。但有人卻偏偏選擇了從惡。作者說:不論我是什么人,都只是一小小的肉體、呼吸和支配部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用這段時間來清除靈感上的陰霾,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我們每天都要進行反思,我們每天做了什么。所有的事物都可能消失,而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時間也是非常短暫的。我們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我們剩下的時間是越來越少,在衰老之前,我們應該要保持理智。
讀了《沉思錄》我深深感到了古人的智慧,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八
卷一:就是讓我們區(qū)分那些是能控制的,那些是不能控制的,我們都是每個群體,每個思想,每個獨立的意志,判斷事物的好壞取決于我們對該事物的看法,也就是說傷害我們的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其實仔細想想還真是,我們因愛情,友情,權利,金錢,健康等等而苦惱,這些都是我們控制意志外的事物,是我們主觀對事物的看法,或高興,或悲傷,或嗷嗷大哭。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決定我們的行為。
卷二:自己的意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有人問,什么是好的生活,怎么去評價是好或者是壞的生活,只有內心平靜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這是作者的原話,我很喜歡。我們去努力的追求我們心里認為的好的生活,不僅僅只在乎結果而忽略過程的重要性。任何事情具有兩面性,看到其中一面,我們覺得事情可以承受;看到另一面我們又覺得無法承受。怎么取舍,唯有自己遵從內心最真實的選擇。
卷三:有時再想,人為什么而活著,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偉大的哲學家也不能給你其答案,人的一生何其短暫,短短幾十年,看過了霍金的時間簡史,感覺人類太渺小了,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不足道,我一直堅信是有外星人,說不定我們是被外星人關押的囚犯。所以,人是為自己而活,短短幾十年,我們要將人生視如赴宴,把自己最華麗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不遺憾,不后悔。也有人會說,想做到何其難,社會上各種壓力以及責任,你可能扮演各種角色,都有著與之相對應的責任,什么是責任,責任必須在人際關系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路漫漫系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卷四:勇于面對困難,不要悲嘆哀怨。當困難來臨時,不用悲傷,即使你悲傷了,也是于事無補,與其在困難中顧影自憐,不如好好分析是那個環(huán)節(jié)出的[]錯誤,想要實現(xiàn)目標,就得付出汗水,沒有誰能隨隨便便獲得自己想要的追求。一個人所處的境況能顯示出這個人的本性。自由的人兒,如果一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不被強迫,阻礙,能自由的選擇,成功的實現(xiàn)愿望,避免可以避免的事情,他就是自由的人。
卷五:知足方能與自然和諧一致。古人云:知足者長樂。不論你渴望擁有什么樣的外在事物,過于看重價值,你的內心會被它牢牢套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沒有辦法去控制你意志外的事物,有自知方能自如,與自然和諧相統(tǒng)一,才能過寧靜而幸福的生活。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九
我利用這個寒假的時間閱讀了《沉思錄》和《瓦爾登湖》這兩本書。雖然這兩本書都讓我受益匪淺,但是相對于《沉思錄》嚴謹的哲學思考,《瓦爾登湖》里作者恬淡的生活和自己重塑的過程讓我感觸更深。
在一個變化迅速的時代,真有一種危險,那就是信息靈通和有教養(yǎng)是互相排斥的兩件事情。要信息靈通,就必須很快閱讀大量只是指南手冊之類的書。而要有教養(yǎng),就必須讀比較少量的書,那是不同尋常地發(fā)生過,思考過,感覺過的人寫成的書,這樣的書必須慢慢地讀,并且慢慢地去欣賞。而《瓦爾登湖》正是這樣一本值得慢慢欣賞的書。
書中梭羅用質樸的聲音,歡快自信的語調告誡我們,一億人當中才能一個人生活得詩意而神圣。讀過《瓦爾登湖》才懂得何謂深邃純凈無雜質,有時我覺得它比蒙田的隨筆,紀伯倫的先知更能使我感悟,領略智慧之美。梭羅心中充滿理想與激情,他的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信念,相信人的天性純潔,人可以返璞歸真,達到完美境界,堅信只有在簡樸的生活中才能感覺上帝的存在,投身自然之中才能尋找自己。
《瓦爾登湖》是真正偉大的作品,它能夠直通你的心靈,深入你的骨髓,熔鑄到你的整個品性和人格,甚至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當然,你得用心去進入。梭羅在《湖》中這樣寫到:“瓦爾登湖的風景是卑微的,雖然很美,卻并不是宏偉的,不常去玩的人,不住在它岸邊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坏沁@樣一個湖以深邃和清澈著稱,值得給予突出的描寫。這是一個明亮深綠色的湖,半英里長,周圍約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積約61英畝半?!蓖撟匀辉倨匠2贿^了,但它時刻喚醒著我們記憶中的那份風景?!八f話語氣很輕,帶著幾分癡傻:我也沒有像鳴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靜靜地微笑,笑我幸福無涯?!?/p>
梭羅眼中的湖不僅僅是一個湖,而且是一個充滿著性情的湖。因為“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的,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側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淺。湖所產生的湖邊的樹木就睫毛一樣的鑲邊,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岸是它的濃密突出的眉毛。”多少次,我也這樣欣賞風景,我的心中的湖,然而我卻常常是失望的。后來我明白了,世界上只有一個瓦爾登湖,而且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其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瓦爾登湖。
當然,梭羅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而我們卻從他那里發(fā)現(xiàn)許多的光亮。他在《閱讀篇》中寫到:“一個人如果不能相信每一天都有一個比褻瀆過的更早,更神圣的曙光時晨,他一定是已經對于生命失望的了,正在摸索著一條降入黑暗的道路?!痹凇洞禾臁分兴终f:“我們需要看到我們突破自己的限度,需要在一些我們從未漂泊過的牧場上自由地生活。”好像他在給我們眾生指明道路,“那末,走你自己的路吧?!彼罅_好像對生活有一種妙悟,是的,一種真正的人生妙悟。這種妙悟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從瓦爾登湖那里思得來的。誠如他在書中的《結論》指出那樣:“至少我是從實驗中了解到: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期望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梭羅《瓦爾登湖》的意蘊,恐怕只有在日本文學中才能找到同感的典型。尤其是川端的小說,怎一個“細”字,“淡”字了得,那是另一種審美體驗的全面與細致。梭羅詩意的散文與川端散文的小說都要在虛靜中閱讀的,在虛靜中才能體悟到其中的好處。
在這本書的扉頁上有這樣一段話。
“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的面對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惡語詛咒它,它并不像你想得那么壞,當你最富有之時,卻是你最貧瘠之日,喜歡吹毛求疵的人,哪怕在天堂之中他都能找到錯誤,你縱然是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在濟貧院里,你依然還擁有喜悅、開心和榮幸的時光。黃昏的霞光照射到濟貧院的窗戶上,如同照射在富戶家的窗上一樣耀眼奪目,門前那早春的積雪同在消融,我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的宛如皇宮里一樣,生活的若此開心而又如此滿足”。
只愿我們都能像梭羅一樣,在寂寞的人生中活出充實的自己。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十
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歲時繼承王位,卻遇內憂外患,沒什么好日子過。他戎馬倥傯一生,美國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為軍人,他戰(zhàn)功赫赫;作為皇帝,他關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在于這部《沉思錄》?!冻了间洝烦蔀楣帕_馬哲學斯多亞派的最后一部典籍,與古羅馬人注重實踐、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為《沉思錄》,奧勒留被稱為“偶像們的偶像”。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彼偸沁@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
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他除了強調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只手或一只腳。如果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tǒng)一起來。他關于人的德行的強調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十一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吹亩际巧鐣洕鷮W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獲的越多,并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為我們凈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瑯瑯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啟發(fā)與品味。不要說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xiàn)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十二
世界上很多哲學家在不間斷地探討人生問題,人活著意義和價值究竟是什么?至今沒有答案。‘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好像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畢竟人與動物有區(qū)別,人是有思想的,有的人為了信仰和事業(yè)甚至為了愛情,不惜生命,也有人茍且偷生,一輩子混日子。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中林黛玉說過一句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边@句話代表了大部分人群思想。今天的文明社會,很多人信仰宗教,把生命和希望寄托在神靈、上帝和佛祖上,驗證了‘命與天’的關聯(lián)。20xx年前一位叫馬可·奧勒留的古羅馬皇帝,在戎馬生涯中記錄了一本《沉思錄》。他崇拜神明,但在生與死問題上有其獨特的看法,他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他竭力用自己的語言試圖解答‘人活著為什么’‘生命究竟有無意義’這些問題。這位帝王的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和未來的社會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同樣會令后人敬仰。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數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思索和尋找這三個古老的哲學命題答案。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界進化的結果,是微觀物資自然結合演化的結果,它經歷了復雜的結合過程和時間考驗,也可以這樣認為人從自然中來,最后回到自然中去?!冻了间洝纷髡哒J為:“人生也是這樣啊,昨天或前天你出生時從宇宙那里得到呼吸的本領,有朝一日你又要將它還回去,從哪里得來的,便還到哪里去”。這個觀點實際是人們對人生的一個基本認識。有了這個認識你就不會懼怕死亡。小說《紅樓夢》中的主人公賈寶玉他自己并不知道是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甚至感嘆“活著真沒有趣兒!”他是一塊多余的石頭,最初由一僧一道帶來,最后又由一僧一道帶走,‘既從空中來,應向空中去’。單從故事表面上看覺得荒誕無稽,但它揭示了人從哪里來還得到哪里去深邃的哲學道理。
“人生是一場戰(zhàn)爭,一段旅途。”自然界里昆蟲,出世以來就靠自己覓食,它的母親只是提供了一個有食源的環(huán)境,能否生存全靠自己去努力。人比動物要優(yōu)越得多,在幼年、少年完全由父母精心照顧,但仍然避免不了疾病的侵襲。人的一生除了要與疾病磨合外,還要與自然災害相斗,與人相斗也是常事,特別是踏入社會后會遭遇各種風險,甚至會遇到惡人的傷害。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敘述了生物界“必得進行生存斗爭而不免遭遇重大的死亡。”這是一場自然選擇的結果,即適者生存。人類也是一樣?!吧畹乃囆g與其說像是跳舞,不如說更像角力,因為人生不可預見,必須牢牢地站穩(wěn)腳跟,準備應付四面八方的攻擊。”因此,從廣義上講人生確實是一場戰(zhàn)爭。人生也是一段旅途,人生經歷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就像行路一樣,有時很順利,有時也很艱難,當你即將走完人生時,你會感嘆:“人的生命如此短暫”。
“人生便是朝生暮死”這個論點是對生命過程的高度慨括。“人生是何等短促,何等卑微,昨天像是一灘黏液,明天也不過是一具木乃伊、一堆灰塵。”生死之間不過一線之隔。“死和生一樣,都源于自然的奧妙?!比说纳c生物界一樣是有限的,一切源于自然的一種轉換,終究會走向死亡,“生命像割刈成熟的麥穗,這一批長出來,那一批倒下了?!比艘怀鍪?,就一天天向墳墓靠近,雖然有過它的旺盛期,但很快就會衰退直至死亡。美國的企業(yè)家史蒂夫·喬布斯有一句名言“記住,你即將死去”,這是在告誡人們,生命是暫短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隨你的心靈和直覺,也正是生命意義所在。
“死后最長久的名聲微不足道”“所謂的‘名垂千古’是什么呢?只是虛無罷了?!焙芏嗳嗽谌松凶非竺?,總想留下痕跡和渴望美名,沒有想到人死了什么也帶不去,即使留下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會逐漸淡忘?!冻了间洝分嘘P于名聲有很多敘述,作者認為追求名聲是不明智的,他既對自己要求,也是對世人告誡:“無論如何要謹記:你和別人都會很快死去,不久之后你們的名字也將被后人忘記?!敝袊彼未笤娙颂K東坡有一句名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比松拖聒櫻阍陲w行過程中,偶一駐足雪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存在。三國時期軍事家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比绻豢吹?,人就會失去志向。人生在世不可為名利和名聲困惑,盡管你在世的時候名聲大噪,死后也會被人遺忘。名利也是一樣,生前獲得了巨大財富,死后你卻享受不了,即使幾代親屬繼承,最后也將散盡。人活在世界上,應該努力去探求生活的意義。
“做一個忠誠的人,一個好人”“做一個樸實、謙虛的人”。一位古代的皇帝的思想境界超過了現(xiàn)代受過教育的人,他努力從哲學中去尋求生命的意義,他沒有故弄玄虛,而是從生活中點滴做起,他從他身邊人和親屬中學習別人長處和優(yōu)點,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吧:樸素。善良、嚴肅、高尚、不做作、愛正義、敬神明、溫柔可親、恪盡職守?!碑斔焉揽赐负?,并沒有消極對待現(xiàn)實,而是在盡自己的責任,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抓緊時間奔向自己的目標?!叭粢蛊返抡橛谕晟?,就要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末日,既不放縱情感,也不麻木不仁,或者顯得虛偽?!薄安还軇e人說什么做什么,我自己一定要做個好人”他就像一塊裴翠,始終保持著天生的光彩。
讀完了《沉思錄》,深感人生短暫。如果始終選擇在無意義的生活之中就猶如一具僵尸。其實在生命未結束時有很多事情值得人們尋求,“追求更優(yōu)雅的精神生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要用盡自己的才華多創(chuàng)造一點美。”無論結果如何,你努力了,你沒有浪費時間。人生要像一盞燈一樣,不到熄滅就不會失去光芒。
記住馬可·奧勒留留下的一句話吧:“好好把握那只屬于你的生活,也就是你現(xiàn)在的生活,那么你就能平靜、安詳地度過你的余生,成為一個與你內在的神明和諧一致的人?!?/p>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十三
如果想知道人能好到什么程度,就去看奧勒留的《沉思錄》,如果想知道人能壞到什么程度,就去看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
上面的話是外國文學老師上課時說的,最近看的書全是他推薦的,他說他認為我們在大學里必讀的兩本書是《沉思錄》和《君主論》。這學期的外國文學課換了個老師教,原來一個好的老師真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一門課的興趣啊[皺眉]好吧,之前的老師也不是不好,只是上課有點照本宣科,聽完記不住他講了什么,當然,記不住不能全怪老師啦......
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時,也歡樂吧,不尋求外在的幫助也不要別人給的安寧。這樣一個人就必然筆直地站立,而不是讓別人扶著直立。當你做擺在你面前的工作時,你要認真地遵循正確的理性,精力充沛,寧靜致遠,不分心于任何別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純凈,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歸還似的;若你堅持這一點,無所欲望亦無所畏懼,滿足于你現(xiàn)在合乎本性的活動滿足于你說出的每個詞和音節(jié)中的勇敢的真誠,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沒有人能阻止這一點。
對啊,人活著總得去做點什么,那就請好好努力吧。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十四
沉思錄是一本好書,盡管隨著時間流逝,奧勒留寫書時的歷史背景和一些感想的來源已經不可考察,也因此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難,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沉思錄這本書本來就由許多只言片語組成,但是正是從這些一段一段的文字中,讓我們吸取到精神的營養(yǎng)。
書中闡述了很多人應該具有的可貴品質,比如,卷一中所說的奧勒留的親友們所具有的品質。有的人保持仁愛寬厚,學會活的慢條斯理,為他人著想。有的人善于自制,既親切和藹又莊重威嚴。有的人低調樸實,不故弄玄虛。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們去借鑒。但是真正最為可貴的,不正是馬克奧勒留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長處的個人素質嗎?良好的品質,不只在于它讓生活在具有美好品質的人身邊的人生活地更愜意的環(huán)境,也在于,給擁有良好品質的人一個與環(huán)境更加適應的機會。這正是倫理的意義吧。
讀一本書,有的是學會技巧,有的雖然不能讓人學會技巧卻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內心發(fā)生改變。沉思錄是一本具有改變人內心的力量的書。
讀沉思錄,讓我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對善良,或者對自己做人處事的方法,有影響。在之前我一直以為,善良就是盡量讓別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F(xiàn)在,慢慢的學著尊重自己的理性。將理性與道德結合起來。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樣做事情。當然,依然沒變的是時刻記得盡量不做有損他人的事情。正如書中所說,“不能被欲望驅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出于與野獸無異的欲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為一個人,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是否對自己有益?!?/p>
對一本書,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有人說沉思錄是一本哲學的冊子。在我看來,它帶給我更多的是對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啟迪。它教會我們做一個冷靜而又達觀的人人是感性動物,上天在給予我們感情的同時,也給我們理性。所以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先要衡量并且計算用不同的方式行事的得與失。
書中很多地方給我們做什么樣的人提供指導:“時時處處只注意自己的。行為正當、高貴和良善的人,他的心靈是多么坦然啊!不要窺探別人的內心的黑暗,不要左顧右盼,而只是筆直地一路向前?!庇只蛘哌@句“在別人問到你在考慮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可以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說出來。”我知道這些事情很難辦到,但是至少它們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路,讓我們去反省自己的行為。我常常把這些話銘記在心,常常反省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認,人們常常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譬如無謂的抱怨之類的'東西,但是,這類事情,是經過仔細考慮可以避免的?;蛟S有成就與無成就的人的區(qū)別,很大部分就是因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由于自己的無知,很多地方還讀不懂,但是這并不影響自己從書中獲得一些東西。比如馬克奧勒留一直在講與神性相連通的理性,或許他本來是要討論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學的問題,但是對于我個人來說,了解尊重自己的理性已經是很大的收獲了。
其實自己的收獲,或因為零散難以陳列,或因為抽象難以表達,所以上邊說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讀完這本書,更加堅定了我讀更多的書的信念,我將會在下學期嘗試著讀更多的書籍,盡量完成自己大一時為自己制定的讀完一百本課外讀物的閱讀計劃。
沉思錄英文版讀后感篇十五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對某種事物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評價或者反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善鋵崳澜缟系囊磺惺挛餂]有好壞、高低、大小之分,全都是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評價產生的好壞、高低、大小,而這些評價也會對我們自己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能量朗讀里講了:“我也知道,世界是我心靈所投射出的影子,就像電影是光碟投射的影子一樣,我生命的一切好壞順逆,都是我心中的業(yè)力所呈現(xiàn)出來的假象,我才是真相,我是什么樣,它就是什么樣?!?/p>
是的,我們對事物或者人的印象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而它們都是個人心中的想法,事情的本身其實并沒有傷害到我們,反而傷害到我們的就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態(tài)度。
比如說,有些人覺得考試很無聊,很討厭考試,但是有些人卻很喜歡考試,因為有成就感。因此,世界上沒有好壞之分,就在于人們自己覺得好或者壞,每個人對同一種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跟別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反對別人的看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尊重別人的看法,尊重人之常情,要是人們都是一樣的話,這個世界將會有多么單調啊。我們也不要在自己不了解的情況下,隨意評論某個人或事,就像人們通常認為小偷很壞,但是這是小偷自己要選擇當小偷的,因此我們不要對壞的事物下定義。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但是那些長處和短處也都是個人認為的,我們要多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也都是自己認為的)。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76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