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精選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0:35:02
最新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精選12篇)
時間:2023-12-07 10:35:02     小編:MJ筆神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時準備的一種詳細記錄,它可以幫助教師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活動。在編寫教案時,我們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編寫教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wù),下面是一些教案范本供教師們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一

1.知道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根是多種多樣的。

2.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的根。

1.圖片:青菜(大蔥,芹菜等)

2.實物:帶根的青菜

3.薯條

一、出示大蔥,導入課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大蔥)

老師給你們跳一個《甩蔥舞》好不好?

2.組織幼兒跟老師一起跳甩蔥舞,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

1.幼兒自己觀察植物的根。

教師:大蔥還能陪我我們一起跳舞呢,

小朋友,你們看桌上都有什么?

(蔥、青菜……)

2.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再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觀察討論,對植物感興趣。)

3.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植物都有根。

請幼兒互相說一說根是什么樣的?

三、認識植物的變態(tài)根。

1.出示胡蘿卜

教師:誰認識它呀?

請小朋友說一說胡蘿卜的根是哪一步分?

2.小結(jié):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四、根的吸收。

1.根有什么作用呢?

幼兒討論,教師講解,讓幼兒知道:

根吸收營養(yǎng),就象小朋友吃飯一樣重要。

2.除了大樹用根來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來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

五、根的用途

1.這些植物的根對我們還有什么用途呢?哪些可以食用?

(紅薯、山藥、胡蘿卜、白蘿卜……)

讓幼兒了解,這些根是變態(tài)根。

2.出示紅薯條

這些根是可以吃的,誰想來嘗一嘗?

3.你們知道,樹根有什么用嗎

請幼兒欣賞:根雕

六、活動結(jié)束

討論:根對植物的生長很重要,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花草樹木呢?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二

1、能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萌發(fā)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解在水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杯子、葡萄、鹽、記錄紙、視頻“死?!钡挠嘘P(guān)資料。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nèi)容。

1、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的嗎?”(幼兒回憶經(jīng)驗)。

2、教師質(zhì)疑小結(jié):為什么在水里加了鹽,雞蛋就能浮起來的呢?原來鹽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雞蛋就浮起來。(幼兒一一說說:浮力)。

二、幼兒操作活動。

過渡:那是不是加了鹽,物體就能浮起來呢?(幼兒猜測)。

1、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呆會自己去試一試。在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鹽,用筷子充分攪拌,放入葡萄,看看結(jié)果怎樣?并把它記錄在紙上。記住:試一次記一次。

2、幼兒操作。

3、交流:我發(fā)現(xiàn)一號桌的小朋友動作很快,由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1號組:我加了1、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4、為什么加了1包、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來呢?(鹽變多)。

5、教師小結(jié):是呀,當水喝1包鹽,浮力很小,沒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鹽,還是浮力太小,只有當水喝足了鹽,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讓葡萄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

6、還有哪一組的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2號組:我加了1、2、3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4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8、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呀,(出示標記)1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號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鹽也有關(guān)系嗎?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幼兒討論)。

9、小結(jié):原來水越多,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讓它浮起來。

三、觀看錄象。

1、除了雞蛋、葡萄能浮起來,我們的人能不能浮起來?(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其實我們的人也可以浮起來,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2、幼兒觀看錄象。

3、真是神奇呀!誰來說說看:為什么人也能浮起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鹽量比我們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難怪我們?nèi)硕伎梢蕴稍谏厦媪恕?/p>

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來,那能不能再讓它沉起來呢?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

中班社會繪本《愛哭的貓頭鷹》優(yōu)質(zhì)課視頻+ppt課件+教案。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三

1、能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萌發(fā)初步的探索興趣。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解在水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杯子、葡萄、鹽、記錄紙、視頻“死?!钡挠嘘P(guān)資料。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nèi)容。

1、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的嗎?”(幼兒回憶經(jīng)驗)。

2、教師質(zhì)疑小結(jié)。

為什么在水里加了鹽,雞蛋就能浮起來的呢?原來鹽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雞蛋就浮起來。(幼兒一一說說:浮力)。

(二)幼兒操作活動。

過渡:那是不是加了鹽,物體就能浮起來呢?(幼兒猜測)。

1、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呆會自己去試一試。在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鹽,用筷子充分攪拌,放入葡萄,看看結(jié)果怎樣?并把它記錄在紙上。記?。涸囈淮斡浺淮巍?/p>

2、幼兒操作。

3、交流:我發(fā)現(xiàn)一號桌的小朋友動作很快,由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1號組:我加了1、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4、為什么加了1包、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來呢?(鹽變多)。

5、教師小結(jié):是呀,當水喝1包鹽,浮力很小,沒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鹽,還是浮力太小,只有當水喝足了鹽,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讓葡萄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

6、還有哪一組的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2號組:我加了1、2、3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4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8、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呀,(出示標記)1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號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鹽也有關(guān)系嗎?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幼兒討論)。

9、小結(jié):原來水越多,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讓它浮起來。

(三)觀看錄象。

1、除了雞蛋、葡萄能浮起來,我們的人能不能浮起來?(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其實我們的人也可以浮起來,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2、幼兒觀看錄象。

3、真是神奇呀!誰來說說看:為什么人也能浮起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鹽量比我們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難怪我們?nèi)硕伎梢蕴稍谏厦媪恕?/p>

(四)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來,那能不能再讓它沉起來呢?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四

1、引導幼兒了解種植過程。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組

水、土、容器、及要種植的植物(蒜、蘿卜等)

師幼互動

通過活動是幼兒了解種植的過程,為今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桌準備。

1、教師和幼兒及家長一同為幼兒準備需要種植的植物。

2、引導幼兒觀察猜想植物的根會從哪里長出來。

3、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了種植的過程。在種植過程中教師應(yīng)注意激發(fā)幼兒去觀察。

1、通過觀察是幼兒了解植物根生長的方向。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與記錄的能力。

小組和個別

1、上一次活動中幼兒種植的植物

2、教師制作的根的向光性和向化性試驗

3、觀察記錄本。

奇怪的根

引導幼兒了解根的不同種類。

vcd《奇特的根》及相關(guān)資料。

師幼互動

通過活動引導幼兒了解根除了有常見的那幾種以外,還有很多形狀奇怪的根。

請幼兒觀看vcd及圖片。

鼓勵幼兒討論我還知道哪些奇怪的根。

給幼兒充分的討論時間,鼓勵幼兒用僥幸向的語言描述奇特根的外形。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五

產(chǎn)生的原因:

有一次我園給幼兒吃蒸熟的胡蘿卜,黃菲菲過來對我說:“老師,我媽媽告訴我說,‘這是胡蘿卜的根,吃了它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一邊的張佳龍立刻反駁說:“不對,不對,植物的根不是這個樣子的,它是一根一根的”。說著兩人爭了起來,他們找我評理,我沒有急于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是征詢其他小朋友的意見,大家都比較贊同張佳龍的意見。我說:“這樣吧,小朋友回家?guī)б恍└闹参飦砦覀円黄鹫J認?!?/p>

根據(jù)幼兒這一積極的需求,我選擇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根,設(shè)計了“奇妙的根”這一活動。

:奇妙的根

1)讓幼兒知道根的奇妙之處在于它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藝術(shù)品供人們欣賞。

2)讓幼兒知道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3)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的根。

多媒體設(shè)備、制作好的課件、各種各樣的根、做好的變態(tài)根的食物(紅薯、胡蘿卜、山藥、白蘿卜)。

(一)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

1、幼兒自己觀察植物的根。

幼兒自由進入活動室。

小朋友,你們看桌上都有什么?(蔥、青菜……)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再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了輕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請你們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訴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樣的?(在這里體現(xiàn)了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

2、引導幼兒認識植物的變態(tài)根。

讓幼兒看課件“胡蘿卜娃娃的自我介紹”。

小朋友說了半天,有一個人可著急了,是誰呢?(變態(tài)根如果由教師直接介紹有點蒼白無力,且缺乏新鮮感,無法吸引幼兒注意力,在這里教師運用課件,采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從視覺和聽覺上一下子吸引了幼兒注意力。)

3、教師總結(jié):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通過桌面上實物的對比,讓幼兒從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樣性。)

(二)根的吸收。

1、讓幼兒看課件“小鹿和大樹的對話”。

(通過課件中形象的比喻讓幼兒明白了:根吸收營養(yǎng),就象小朋友吃飯一樣重要。)

2、看課件“根的吸收”。

(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直觀并形象地了解了根的吸收過程)

除了大樹用根來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來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在這里主要是鞏固幼兒對植物根的認識)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這些植物的根對我們還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紅薯、山藥、胡蘿卜、白蘿卜……)我們一起來嘗嘗(進一步在實踐中鞏固對變態(tài)根的認識)

b、好吃嗎?(好吃)這些根我們有時也要吃,(出示各種中藥的根)但它們好吃嗎?(不好吃)那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對,是中藥,給我們?nèi)祟愔尾〉摹?/p>

(四)藝術(shù)品:根雕

還有一些根非常有意思,你們看(看課件)(這些是幼兒平時不易看到的。教師采用形象直觀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了根雕,同時還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五)游戲:找植物的根

(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根的認識,培養(yǎng)幼兒游戲的興趣,特設(shè)計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親自操作鼠標來選擇植物的根)

(六)結(jié)束總結(jié)

今天我們小朋友知道了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還非常奇妙有意思,為什么?(因為它們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藝術(shù)品供人們欣賞)。我們幼兒園里種了許多的樹木和花草,小朋友平時能不能去搖小樹和花草?(不能)要是根斷了,它們就不能活了。現(xiàn)在我們?nèi)ソo它們澆澆水,讓它們快快長大好嗎?(好)

自然帶幼兒出場。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六

一、活動題目:

奇妙的光線――光線能穿透物體嗎?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光通過不同物體產(chǎn)生的不同現(xiàn)象。

2、通過觀察不同現(xiàn)象,能分析觀察的結(jié)果。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玻璃杯、水、牛奶、手電筒、易拉罐、玻璃、花玻璃、茶色玻璃、布、塑料布、磁帶盒、飲料瓶、塑料桶、燈泡、書、紙、木板若干。

五、活動過程:

1、想一想:什么能穿透玻璃杯?

2、手電簡的光可以穿過玻璃杯。

3、探究的.問題:光線能穿過哪種液體(水和牛奶)?

4、說一說。

(1)盛滿清水的玻璃杯是透明的,光能穿過水。

(2)光穿不過玻璃杯,只有杯子的影子。

(3)牛奶不能被光穿過。

5、試一試,怎樣使盛牛奶的杯子透過yi點光?

(1)可以把牛奶倒出來一些,再倒進一些水,光就能透過來一些。

(2)稀牛奶成了半透明的,就有光透過來了。

6、畫一畫我的實驗過程。

7、幼兒根據(jù)實驗過程進行記錄,并用語言表達實驗現(xiàn)象。

8、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物體是透明的、半透明的、不透明的。

六、拓展思路。

1、光能不能穿過裝有不同顏色液體的杯子?

2、你可以讓兩種顏色的光重疊在一起嗎?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參加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和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3、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手電筒的結(jié)構(gòu)及其安裝方法,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

活動準備:

手電筒人手一個、小筐五個、多媒體課件一個。

活動分析:

在上一個主題網(wǎng)《我的生活》中,孩子們非常喜歡科學活動《燈的秘密》,對于電燈為什么能夠亮起來十分感興趣。在本次活動中,我借用了手電筒這個孩子們常見的生活用品,幫助孩子們通過操作探究和試驗論證了解手電筒的結(jié)構(gòu)和安裝方法。了解手電筒的簡單結(jié)構(gòu)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運用集體活動和分散活動相結(jié)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問法、操作法、探究法進行突破?;顒拥碾y點是認識電池的正、負極,通過引導幼兒進行比較觀察、科學探究、操作論證等方法,同時配以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們突破難點。

活動過程:

1、設(shè)置情景,提出問題“誰可以給我們帶來亮光?”

2、操作探究:“手電筒里都有什么?”

這是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得出結(jié)論。

3、設(shè)置疑問:“手電筒為什么能夠發(fā)出亮光來?”

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積極的討論。

4、操作驗證:

(1)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負極。

(2)通過觀察,學習兩節(jié)電池的安裝方法。

5、知識擴展:初步了解多種高科技的手電筒和電池。

6、活動延伸:“是兩節(jié)電池連在一起亮還是三節(jié)電池連在一起亮?”

活動反思:

在進行了上次活動《燈的'秘密》之后,孩子們對電的有關(guān)知識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了電燈、電線、鎢絲等相關(guān)知識。的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一次活動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本次活動中97%的孩子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從活動目標的制定來看:有兩點優(yōu)勢,其一與以前相比目標制定得更加清晰,層次分明,其二目標的制定符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由于本班幼兒從小班開始一直進行著科學實驗活動,運用著各種實驗方法,所以本次活動培養(yǎng)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又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開始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從活動過程的制定和實施來看:暴露出以下幾點不足:

1、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動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的還不夠透徹。比如在幼兒拆開手電筒之后還應(yīng)該引導幼兒全面的說出手電筒的材料,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礎(chǔ),而活動中卻漏說了手電筒了還有開關(guān)、玻璃片等。

2、應(yīng)該在吃透孩子上多下功夫?;顒忧霸O(shè)想的是孩子們會把手電筒完全拆開卻沒有想到很多孩子并沒有這樣做,導致了后面的安裝手電筒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得不好,沒有達到預(yù)想的后果致使75%的孩子并沒有操作安裝手電筒的過程。

3、活動進行中的靈活性還應(yīng)該再加強。看到孩子們沒有把手電工拆開就應(yīng)該及時的提醒孩子們或進行正確的示范加以引導,這樣就可以避免不該出現(xiàn)的問題。

4、心理素質(zhì)和對待活動的認真態(tài)度還應(yīng)該進一步提高。

本次活動較之以前相比也有進步的地方:例如活動的層次清晰了,更注重觀察在科學活動中的分量,能把一節(jié)電池單拿出來引導幼兒進行較細致的觀察,為后面的引導幼兒觀察兩節(jié)電池相聯(lián)的方法打下基礎(chǔ)。

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取長補短不斷的積累實踐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八

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點,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點及應(yīng)用。(重點)

2、激發(fā)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創(chuàng)造的欲望和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及動手活動能力。(難點)

1、各種各樣的杯子與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動室內(nèi)。

2、同樣大小的塑料杯、紙杯、搪瓷杯、不銹鋼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組。

3、較淡的顏色水及熱水。

一、請幼兒給杯子和瓶子分類,通過觀察比較,找出杯子與瓶子的不同點:

(杯子口較大,有無蓋都行,一般用來盛裝液體;瓶子口較瓶身小,有蓋密封,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盛裝)。

二、請幼兒自由選取杯子,向同伴介紹“我喜歡的杯子”,并相互討論總結(jié)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三、請幼兒隨意擺弄各種各樣的杯子,比較發(fā)現(xiàn)杯子的不同點,并請幼兒根據(jù)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活動。

四、操作比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點。

1、請幼兒捏一捏、壓一壓各種材料的杯子,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反復(fù)感知歸納出:

(塑料杯、紙杯較軟;玻璃杯、不銹鋼杯、瓷杯很硬)。

2、請幼兒掂一掂、比一比各種材料的杯子,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感知歸納出:

(瓷杯、玻璃杯重;紙杯、塑料杯輕;搪瓷杯、不銹鋼杯比較輕)。

3、請幼兒看一看倒上顏色水的各種材料的杯子,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歸納出:

(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較透明;紙杯、搪瓷杯、不銹鋼杯不透明)。

4、請幼兒摸一摸、試一試倒上熱水的各種材料的杯子,說說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感知歸納出:

(瓷杯熱、瓷杯傳熱最快;玻璃杯、不銹鋼杯、紙杯、塑料杯比較熱,他們傳熱比較快)。

5、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哪種材料的杯子易摔壞?讓幼兒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壞;搪瓷杯易摔壞外瓷,鐵身易銹蝕變壞,不如不銹鋼杯結(jié)實光滑;紙杯、塑料杯不易摔壞,但紙杯不如塑料杯結(jié)實耐用。

五、請幼兒盡可能多地說出自己見過的杯子。

六、請幼兒聯(lián)想、實驗,比較幾種特殊杯子的不同。

1、一次性紙杯與塑料杯:紙杯易腐爛,無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爛,易造成白色污染。

2、燒杯和一般的玻璃杯:燒杯可以加熱,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熱易破裂。

七、請幼兒討論在下列情況時應(yīng)選擇什么樣的杯子:

1、外出旅游。(結(jié)實輕便有提手不易摔壞的杯子)

2、給病人送熱奶。(保溫帶蓋有提系的杯子)

3、給客人沖茶水。(保溫帶蓋有把的杯子)

八、請幼兒觀察杯子的外部細微特征,討論杯子上的“小秘密”:

1、高腳杯上的細長腿。(美觀、方便)

2、杯身上的“凹”部。(拿握方便)

3、杯身上的平行紋。(拿握防滑)

4、杯子上的杯把。(方便、不燙手)

5、杯提手。(方便省力)

6、折疊伸縮杯。(少占空間)

7、杯子蓋兒。(衛(wèi)生、保溫)

8、燒杯上的“尖凸小口”。(倒物方便,不灑物)

9、杯身罩套。(隔熱、防滑、美觀)

九、出示實物,向幼兒介紹幾種新產(chǎn)品,開闊幼兒眼界,萌發(fā)幼兒科技發(fā)明意識。

1、山東無棣的貝瓷杯:貝瓷杯是利用貝類硬殼作原料加工制成的杯子。貝瓷杯細膩、輕便、美觀,且以“廢物”作原料,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深受大家喜愛。

2、中國廣州佳潔士塑料刷牙杯:具有廣告宣傳作用。

3、向幼兒介紹諾亞口杯的發(fā)明者“著名青年發(fā)明家”。

1、繪畫、講述活動“我想發(fā)明的杯子”。

2、紙杯或塑料杯制作活動“土電話”“飛碟”。

各種各樣的杯子是幼兒非常熟悉而又經(jīng)常使用的日用品,因此活動中我注意收集利用豐富多彩的材料,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經(jīng)驗,調(diào)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比較、討論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發(fā)現(xiàn)學習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讓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探究欲望,對杯子的種類、材料、用途、細微特征及異同展開了多角度的聯(lián)想和思考,在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加深了認識,以致于在“我想發(fā)明的杯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其觀察能力及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諧的發(fā)展。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九

1、能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萌發(fā)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解在水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杯子、葡萄、鹽、記錄紙、視頻“死海”的有關(guān)資料。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nèi)容。

1、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的嗎?”(幼兒回憶經(jīng)驗)。

2、教師質(zhì)疑小結(jié):為什么在水里加了鹽,雞蛋就能浮起來的呢?原來鹽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雞蛋就浮起來。(幼兒一一說說:浮力)。

二、幼兒操作活動。

過渡:那是不是加了鹽,物體就能浮起來呢?(幼兒猜測)。

1、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呆會自己去試一試。在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鹽,用筷子充分攪拌,放入葡萄,看看結(jié)果怎樣?并把它記錄在紙上。記住:試一次記一次。

2、幼兒操作。

3、交流:我發(fā)現(xiàn)一號桌的小朋友動作很快,由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1號組:我加了1、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4、為什么加了1包、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來呢?(鹽變多)。

5、教師小結(jié):是呀,當水喝1包鹽,浮力很小,沒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鹽,還是浮力太小,只有當水喝足了鹽,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讓葡萄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

6、還有哪一組的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2號組:我加了1、2、3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4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8、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呀,(出示標記)1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號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鹽也有關(guān)系嗎?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幼兒討論)。

9、小結(jié):原來水越多,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讓它浮起來。

三、觀看錄象。

1、除了雞蛋、葡萄能浮起來,我們的人能不能浮起來?(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其實我們的人也可以浮起來,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2、幼兒觀看錄象。

3、真是神奇呀!誰來說說看:為什么人也能浮起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鹽量比我們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難怪我們?nèi)硕伎梢蕴稍谏厦媪恕?/p>

四、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來,那能不能再讓它沉起來呢?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十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shù)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lǐng)域]-bigeyesmalleye活動紙-鏡子分身術(shù)(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nèi)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shù)】,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在哪兒看到的?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shù)】,說說實驗?zāi)繕?,實驗順序和備品?/p>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看一看實驗順序。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shù)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shù)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為什么球的數(shù)量會不同呢?

【結(jié)束】。

6.實驗結(jié)束后,bigeyesmalleye活動紙-鏡子分身術(shù)(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jié)果。

活動評價。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guān)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shù)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制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十一

(3)在操作活動中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

紙折的杯子、紙杯,每人一個;不同質(zhì)地的杯子;毛筆;白紙;蠟燭若干。

(1)了解紙吸水易變形、變爛的特點。

a、玩“飲料店”游戲,請幼兒選一個杯子自己盛飲料;

紙遇到水后會吸水,這樣紙就會變軟,慢慢滲水、變形、爛掉。

(2)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紙杯盛水后的不同點并尋找原因。

蠟不吸水,蠟涂在紙杯上就像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紙在蠟的保護下,遇到水也就不會變形了。

(3)了解紙杯的優(yōu)點。提問:你在哪里用過紙杯?紙杯有什么優(yōu)點?

讓幼兒通過與其他材料做的杯子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紙杯具有輕便、衛(wèi)生、不吸水、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

大班科學奇妙的鹽水教案篇十二

活動目的: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調(diào)出多種色彩。

2.通過看圖形推理顏色的方式,大膽嘗試探索涂色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色彩的組成。

3.感受三原色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發(fā)幼兒對色彩認知活動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一份,調(diào)色盤人手一份,顏料若干(紅、黃、藍),城堡圖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你們知道嗎?紅黃藍三種顏色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三原色)評析:導入比較自然,提問比較自然輕松,孩子沒有壓力。

(二)出示彩色城堡圖,如果想進城堡必須打開城門。

1、今天,三個顏色寶寶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進去,必須要打開城門才行,怎么才能打開城門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說的:“歡迎你們來彩色城,如果要打開這扇門,必須要6種顏色填滿鎖上的6個扇形才行。紅娃娃說:”我有紅顏色我先來“,”來看我的,我有黃顏色“,”還有我,我有藍顏色“。

2、教師提問:

(1)現(xiàn)在有幾種顏色啦?(3種)(2)城門能打開嗎?為什么呀?

(3)請你猜猜看,剩下的.3個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顏色呢?

3、幼兒回答:綠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顏色,我們來聽聽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說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這3個地方,可不是隨便什么顏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相加后出現(xiàn)的顏色才行,小朋友們,快點幫幫顏色娃娃吧?!埃煟耗銈冊敢鈳椭麄儐??每個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個調(diào)色盤,桌子的中間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顏料,根據(jù)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們一定要兩種顏色的顏料調(diào)在一起才行。

(2)紅色還可以跟什么顏色調(diào)在一起???

(3)那最后還有哪兩種顏色沒調(diào)在一起???

(4)那么我們等一會在操作的時候,每次取顏料時都要取的一樣多,不然調(diào)出來的顏色會有偏差的,現(xiàn)在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又快又準確,好嗎?那我們開始吧!

5、播放音樂,讓幼兒進行調(diào)色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6、小結(jié)、講解:

(彩色城主人:”紅色加藍色是紫色?!埃?。

(彩色城主人:”紅色加黃色是橙色。)。

(3)誰來介紹一下最后兩種顏色?黃+藍=綠色,你們同意嗎?

(彩色城主人:“黃色加藍色是綠色。)。

(4)當幼兒發(fā)現(xiàn)顏色量多或少,配出來的顏色也會盡然不同時,教師應(yīng)支持鼓勵幼兒的新發(fā)現(xiàn),同時做進一步的規(guī)律總結(jié)。如:”紅色+藍色“,當藍色配多時,會變成紫紅色等。

7、介紹”三間色“。

師:太厲害了,我們?nèi)N顏色全都找到了,你們知道嗎?橙色、綠色,還有紫色,這三種顏色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間色“。原來,這些三原色(紅黃藍)兩兩相加后還可以變出綠橙紫這些三間色呢,真神奇呀!

8、現(xiàn)在,6種顏色全都找到了,那我們可以進去了嗎?問問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們可真厲害,6種顏色全找齊了,請進來吧?!埃煟翰噬抢锖闷涟?,今天,彩色城里大豐收了,里面收獲了許許多多的蔬菜水果,我們分別來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黃瓜、茄子……)它們是什么顏色的?(綠色、橙色、紫色)9、幼兒作畫,并要求幼兒用三間色來畫蔬菜水果。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活動結(jié)束介紹,講評。

(四)活動延伸:了解其他顏色的變化。

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幼兒對顏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調(diào)制顏色的時候,積極性更高,一邊調(diào)制,還結(jié)合經(jīng)驗說調(diào)制出的顏色與生活中所見到的哪些事物的顏色是相同的。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85127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