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學設計之三(專業(y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8:17:37
家教學設計之三(專業(yè)21篇)
時間:2023-12-07 18:17:37     小編:琉璃

學習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過程,我想我們需要保持學習的熱情和精力。在寫總結時要客觀、全面地評價自己的表現??偨Y范文中的亮點和經驗可以為我們寫好一篇總結提供借鑒和啟發(fā)。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一

上課時,我先出示“蜘蛛”一詞,讓學生認讀,根據教參寫的,我又向學生介紹了蜘蛛是一種昆蟲。這時,我看見一雙小手舉起,我沒有理他。我繼續(xù)講我的課,后來學生又回答了文中一題,我也請剛才舉手的男孩,他一站起來就理直氣壯地說:“老師,我反對你剛才把蜘蛛說成昆蟲,一般昆蟲是三對足,而蜘蛛是四對足?!碑敃r我一驚,我想:教參是這樣寫,難道錯了?因為我也不是很清楚、很具體地介紹,我說:“蜘蛛是不是昆蟲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繼續(xù)學習文中的內容?!钡野l(fā)現這位學生總是心不在焉,好象應該是他正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二

游戲目標:

1.練習雙腳立定跳遠,鍛煉幼兒腿部力量。

2.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機智和靈敏的反應能力。

游戲準備:

1.大灰狼頭飾一個、羊媽媽頭飾一個。

2.大海綿墊8個、小皮球若干。

游戲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在大操場用海綿墊圍成一個“小羊的家”,并在門前畫一條寬40厘米長2米的“水溝”。場地的另一邊,同樣用海綿墊圍成一個“大灰狼的家”。

二.熱身活動。

1.教師戴好羊媽媽頭飾。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就是“羊媽媽”,你們就是“羊寶寶”。媽媽今天要給寶寶們做美味的“蘑菇湯”(小皮球),需要寶寶們出去“采蘑菇”,采蘑菇要經過一條“水溝”,孩子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才能越過“小河”呢?(請幼兒說一說各自的辦法)。

2.請個別幼兒示范過“水溝”。(雙腳并攏,手臂前后擺動,膝蓋彎曲,用力向前蹦)其他幼兒觀看后模仿。

3.請幼兒親身體驗并反復練習動作要領。

1.游戲規(guī)則:請幼兒雙腳并攏跳過“水溝”。采到一朵“蘑菇”后,就要雙腳并攏跳回“家”,將“蘑菇”放到籃子里。當聽到媽媽說“大灰狼”來了時,就要馬上跑回“家”里,如果被大灰狼捉到,就要成為大灰狼。

2.開始游戲:幼兒自愿選擇角色,教師隨時注意觀察幼兒是否踩到“水溝”的線。如果踩線就要重新跳一次,不能單腿跨過“水溝”。菜“蘑菇”時,一次只能采一朵,采到“蘑菇”后,要雙腿并攏跳回“家”里。

四、結束活動。

教師與幼兒共同收拾場地,整理結束,站排返回教室。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三

剛剛下了一場小雨,祖父家的院子里彌漫著泥土的清香。

我在院子里走著,發(fā)現了一個黑不溜秋的小點,它在樹枝之間晃動著。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大肚圓蛛,也許是剛剛下的那場雨把圓蛛織的網打破了,現在它在修補呢。

這一只圓蛛大約一分錢大,黑色的'皮,八只爪子環(huán)抱著圓圓的大肚子。它正懸在空中。我很奇怪,難道它會飛嗎?我半信半疑地走過去看,原來它是被一條柔長的細絲吊在空中。細絲的一頭系在一根樹枝上,下頭連著圓蛛肚子下的一個小孔,隨著八只爪子不停地劃動,那細絲也不斷延長。我從書上知道,圓蛛肚子的下面的小孔能分泌出粘液,遇到空氣,粘液就變成柔長的細絲。現在,它靠這套本領,正一圈又一圈一道又一道地織著網。不久,一張網就織出來了。

蜘蛛外表黑色,小頭大肚子,長著八條腿,一見就覺得是個丑八怪,使人討厭。然而,它毫無怨言地整日整夜地織網,捕捉人們憎恨的蚊子、蒼蠅。

在遭受挫折時,它能堅持不懈,奮斗不止。我跟它比,自愧不如哩。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四

(二)老師講故事。

邊聽邊想上面的問題。

(狼非常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兒,最后撲向小羊的事。)。

過渡語: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兒,請我們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出示投影片:(介紹地點、位置)。

(2)指導讀。

這段是交代當時的環(huán)境、情況、讀時語氣應平和。

試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語:狼的本性是什么?它見到小羊會怎么樣?讓我們學習第2段。

2.學習第2段。

(1)指名讀。

(2)狼想吃小羊,就怎么做?(故意找碴兒。)。

板書:故意找碴兒。

理解:找碴兒。(沒事找事,故意成心。)。

(2)誰把狼找碴時說的話讀一下,注意標點符號。

“!”想用歪曲的事實,惡人先告狀,讀時用肯定的語氣。

“?”讀出問句的語氣。

試讀指名讀。

過渡語:小羊聽后怎樣?為什么會吃一驚?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讀。

想:小羊聽了狼的話后態(tài)度怎樣?

板書:溫和。

(2)投影。

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

講解:

反問句,表示強調不會把水弄臟。投影:說明原因。

想一想:他們倆誰說的'有道理?為什么?

(小羊的話有道理,因為水不會從下游流向上游,所以說狼是故意找碴兒。)。

(3)指導讀。

小羊說話很溫和,我們讀的時候應該緩慢些。

試讀,指名讀。

(4)分角色讀2、3段。

過渡語:狼沒占到理,他甘心沒有?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又找什么碴了?學習第4、5自然段。

4.學習第4、5自然段。

(1)自學。

思考:狼第二次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樣申辯的?

讀一讀,找一找,畫出有關的句子。

(2)討論上面的問題。

(3)指兩個組匯報。

(狼的第二次找的借口是:“就算這樣吧,你總是個壞家伙,我聽說,去年你在背地里說我的壞話?!保?/p>

(小羊的申辯是:先肯定地說:“那是不可能的。”然后進一步用“去年我還沒有生下來哪”這個事實,說明自己不可能說過狼的壞話。)。

理解:

氣沖沖:形容非常生氣的樣子。

背地里:在背后,不是當面的。

?。罕硎倔@訝。

(4)指導朗讀。

狼“氣沖沖”地說,要讀出蠻不講理的語氣。小羊的樣子“可憐”,急得“喊”了起來,并且稱呼“親愛的狼先生”要讀出認真申辯和害怕的語氣。

試讀,指名分角色朗讀。

過渡:狼兩次找碴兒想吃掉小羊,都被小羊理直氣壯地反駁了,狼不甘心,又怎么樣了?學習第6段。

5.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2)想:狼第三次找了什么借口了?它又是怎樣做的?

(先是罵小羊,又找的借口是:“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狼這時是:齜著牙,逼近小羊大聲嚷道,并且向小羊身上撲去。)。

理解:

齜著牙:把牙露出來。

逼近:氣勢洶洶地,一步一步地靠近。

嚷:喊叫的意思。

(3)指導讀:

要讀出狼兇狠的樣子。

試讀,指名讀,全體讀。

(三)總結。

(惡人總是蠻不講理的,我們不要上當,不怕,去斗爭,我們要看清它們的嘴臉。)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發(fā)散思維,繼續(xù)想故事。

狼向小羊撲去,結果怎樣呢?請同學想一想說一說。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復習詞語。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

(三)指導作業(yè)。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作業(yè)。

三、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詞語。

1.抽讀詞語卡片。

2.重點說詞語易錯的地方。

3.聽寫詞語。

4.互相判,訂正。

(二)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1.三人一組分角色地朗讀課文。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指導作業(yè)。

1.組詞。

戰(zhàn)()。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五

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心情。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白云、稻子、高梁、棉花等形態(tài)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師”、“涼”兩個生字,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重點、難點]。

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2-4自然段,了解秋天特有的氣候和景色。仿照課文中的句子練習說話。

難點:如何在美讀課文中讓學生去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養(yǎng)學生流利正確地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主題:

1、小朋友們,在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拍手朗誦《秋天到》這首兒歌。

2、有些詞語寶寶迷路了,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把他們送回家。出示詞語。

小朋友們真能干,詞語寶寶說謝謝你們!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引讀第一段)。

這節(jié)課,請同學們繼續(xù)跟著老師去秋游。(指板書,讀課題)從你們的眼神中,老師就知道你們想快點到達我們秋游的目的地,是嗎?那好,讓我們出發(fā)吧!但是,老師有個要求去秋游的時候,郊外的美景可要仔細欣賞哦!

二、美讀課文,品味意境。

(一)、學習二、三自然段。

1、師邊播放美景邊范讀二三自然段。

2、請小朋友自由讀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待會請您來說說喜歡秋天的什么美景?

3、交流:你喜歡什么?

a、學習第二自然段。

4、生說:白云師問:為什么。

5、那就請你把寫白云的美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6、小朋友聽出來什么了嗎?白云會——變。

7、是呀,白云還會變魔術呢,(師范讀此句)多有趣呀!誰來讀好這句?(有時像讀得慢點)。

8、這么美的白云你喜歡嗎?請喜歡的小朋友站起來讀一讀。

9、白云真是變化多端,它有時還會像什么呢?(指名說)。

10、出示:白云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生:天上的白云有時像一群小魚。

生:天上的白云有時像一群白龍。

生:有時像一群大老虎。

師:什么樣的大老虎?

生:天上的像一群野牛。

師:除了動物。還像什么?

生:小河。

生:有時像一群獅子,有時像一群小狗。

生:有時像甜甜的蛋糕有時像圓的蘋果。

11、這么美的白云在哪呢?(指名說)板書:天空。

12、出示:藍藍的天空,你可以為藍藍的天空換個詞嗎?啟發(fā)想藍湛湛,碧藍碧藍。

13、藍藍的天空怎樣?出示:一望無邊。理解詞語送詞:無邊無際指導讀好一望無邊。

14、除了可以說天空一望無邊,還可以說什么一望無邊?(大海、草原、稻田)。

15、指導讀這半句:誰來讀好這句。

b、學習第三自然段。

2、農田美在哪呢?請你讀讀第三自然段,畫出表示顏色的詞。

3、師引讀此段,黃了,紅了,白了,不光指顏色美,也說明這么莊稼怎樣啦?(成熟了)顏色詞找對的小朋友舉手。

4、農田的色彩真美呀!請小朋友看,出示:農田里,稻子黃了,像_________,高粱紅了,像________,棉花白了,像________。(指名說)。

5、莊稼豐收了,此時的農民心情怎樣?(高興)誰來高興地讀好這句。(多美的農田,聽出豐收的喜悅了)。

6、我們再往遠處看:出示:果園里,()了,()了,()了。

7、出示:秋天真是一個()的季節(jié)。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美,農田是那么迷人,同學們玩得開心嗎?(板書:同學們)從哪看出同學們開心了呢?他們在干什么呢?請您讀讀第四自然段。

2、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同學們玩得開心了呢?(板書:樂)。

生:打滾兒(對極了)師:“打滾兒”什么感受?

生:就是玩的很開心。

生:逮螞蚱(那螞蚱你見過嗎?出示圖片介紹螞蚱螞蚱是一種很善于跳躍的小昆蟲,他可調皮了,總是在草叢里跳來跳去的,小朋友們要想抓住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還從哪讀到同學們開心呢?)。

生: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師:他們會喊些什么?或者唱些什么?是的,大家很開心)。

3、小朋友們一起來亮亮你的嗓子,唱兩句給我聽聽。他們除了唱歌還會喊些什么呢?

4、生:哇!藍天真美!秋天多美??!

好一個豐收的秋天。

秋游真令人快樂!

生:藍天真美,我想像小鳥一樣飛到藍天上。

5、同學們在草地上還會干什么呢?(讓生說)。

6、生:有的人在捉蝴蝶,有的人在畫畫,有的人躺的草地上看白云。

7、引讀:大家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

8、讓我們開開心心地讀讀這一段吧!

9、說話練習:有的-----有的------有的------。

請小朋友來想想,把這句子補充完整。

10、小朋友們,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天空是那么美,農田那么迷人,真是賞也賞不完,看也看不厭,同學們玩得真開心哪,讓我們拿起書再來一起美美地讀讀這課文吧!

11、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老師還有一份禮物送給大家,這是6個寫秋天的成語,跟老師讀讀。

三、教學生字。

小朋友,今天的秋游該結束了,有兩位新朋友要認識大家呢!看,出示生字。

1、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點?(左右結構,偏旁相同)。

2、析形,師范寫。

3、生描紅,臨寫。

四、作業(yè)。

出示作業(yè)超市:

1、把你看到的美麗的秋天,說一說,寫一寫。

2、用彩筆畫出你認為最美的秋景圖。

天空。

板書:秋游美。

農田。

同學們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六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透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識要求: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潛力要求:在學習中展開聯想;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

重點難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一邊朗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理解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具準備:中國地圖,長城的圖片。

教學時光: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2、請幾位同學說說長城是什么樣的。(能夠用書上的詞語)。

3、出示中國地圖,找出長城的東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長城經過哪些地方?

二、介紹長城。

三、仔細看圖,從圖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學生字,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的。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讀第一段,你從這段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師肯定學生發(fā)言。這段是作者從遠處看長城,是從整體上看長城像一條長龍,突出了長城的長,請同學一塊讀讀這段。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隨著作者一齊去登長城,站在雄偉的長城上看看長城到底是什么樣貌的。請一位同學做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吧!讀讀這段課文。聽的同學從文中找一個詞來概括長城給你的印象。

2、大家說得真好!下方我們邊看圖邊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長城的高大堅固。

小結:本段具體地給我們介紹了長城的結構,從長城的建筑材料,城頂的樣貌,城墻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構造和作用,城臺的樣貌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體說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如同實實在在看到了長城,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站在這樣的長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方我們一齊學習第三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自我讀課文,標出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說什么?學生討論后發(fā)言。

三、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你對“偉大的奇跡”如何理解?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補充相關資料,加深對“偉大奇跡”的理解。

四、出示相關圖片,把感情融入課文朗讀。

五、喜歡哪一段課文?嘗試背誦。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七

教學目標:

1.深入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狼的兇惡、狡詐、不講道理和小羊的天真、善良的形象;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詞語,會用表示因果關系的句式推理,發(fā)展思維。

3.領會寓意對像狼一樣本性兇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地作斗爭。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看詞語表演:樂呵呵惡狠狠委屈生氣。

傷心可憐著急吃驚失望奇怪。

一、復習導入:

2、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以后,我們初讀課文后也要學著像這樣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們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本領。

二.解讀角色。

2、理解故意找碴兒?(故意找碴兒)。

請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讀這個詞。

3.狼為了吃小羊,找了幾次碴兒?(三次)請你找狼找碴兒的話,把它們用橫線畫出來。

4、出示:你把我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

1)指名讀。評價。(提示標點符號,理解你安的什么心?)。

2)下面就請大家自由地練讀練讀!注意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出自己的感受!讀時要用責問的口氣。

3)誰把狼第一次找碴兒的話讀一讀?誰再讀讀狼說的話。

4)我聽出狼在生氣地責問小羊,但是狼也可能會故意陰陽怪氣地說(師范讀)。我們讀書就應該大膽地想象,用心地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你是怎樣想的,你就怎樣讀!試試看!

5)生有感情地讀狼說的話。

6)大家一齊把第二小節(jié)讀讀。

提醒:讀時要把很故意弄臟什么讀重些。

(生有感情地讀第二小節(jié)。)。

5、狼第一次找碴兒后,小羊說了幾句話?(兩句)。

出示親愛的狼先生,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

1)指名讀。

2)學習反問句。

a認識反問句。小羊說的第一句話是個什么句子?但這個句子需要我們回答嗎?因此,我們就把這種有問無答,答案就在問句中的句子叫做反問句。(齊讀:反問句)。

b、誰能不用反問句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怎么會就是不會。反問句的答案在句子里含著,不需要別人回答。用反問句比用一般敘述句更有力量,這里更加強調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

c、練習反問句改陳述句。

a我們遇到困難,怎么能怕呢?

b說出的話怎么可以不算數呢?

3)齊讀親愛的狼先生,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

4)小羊為什么這么強調自己不可能把水弄臟呢?

生思考回答(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呀?。?。

這句話說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誰來指著圖說說?

6)面對狼的故意找碴兒,我們來看看小羊心情怎樣,態(tài)度如何?

(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

誰做個吃了一驚的表情讓大家看看?(做得很像!)。

誰用溫和的態(tài)度和口氣讀讀小羊說的話?誰來評評。讀時聲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

從哪里可以看出這是一只溫和的小羊?(親愛的狼先生您)。

親愛的狼先生?你們覺得狼可親嗎?可愛嗎?可小羊卻稱它為親愛的狼先生!此時,請你給它們送上一句話?。ɡ?,你太!羊,你太!)。

6、男女生分角色讀二三小節(jié)。

7讀得真有味啊!狼本想找碴兒吃掉小羊,可沒想到小羊卻很溫和地狼講道理,輕而易舉地就把他的借口拆穿了,但是狼會善罷甘休嗎?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四五小節(jié),找找答案。

1)、交流:狼第一次找碴兒被小羊駁回后不得不承認小羊沒有把水弄臟(從就算這樣吧可以看出),可狼并不罷休,反而惱羞成怒,又氣沖沖地找了另一個借口。小羊還是據理力爭。

2)、那么,他們是怎樣爭辯的呢?請同桌的兩位同學分角色,通過你們的朗讀互相爭辯爭辯!

3)、指名表演讀,其他同學小眼睛要緊緊地盯著他們:

在這次爭辯中狼是什么樣兒的?他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表現出來了嗎?

相信你們不僅能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讀在嘴上,還能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讀在臉上。來,帶著你們的表情,再讀一讀!(真是聲情并茂)。

4)、那么,小羊去年會經常在背地里罵狼嗎?為什么?

6)這一次,小羊還是溫和地跟狼爭辯的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從喊字體現小羊怎樣的心情?(著急害怕吃驚委屈)我們試著讀讀!

師:可憐的小羊著急、害怕地喊道:(生齊讀)。

師:可憐的小羊吃驚地喊道:(生齊讀)。

師:可憐的小羊委屈地喊道:(生齊讀)。

7)按大組分角色讀:請把你們的體會放進句子中,再好好地讀讀氣沖沖的狼和這只可憐的小羊的第二次爭辯。

你會用不是就是說句話嗎?

3)那就放開聲音讀吧!生自由朗讀。

4)剛才老師發(fā)現***不僅把課文讀在了嘴上,還把課文讀在了臉上。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他朗讀的聲音,欣賞他朗讀的表情,分享他朗讀的感受!

你們有信心比他讀得更好嗎?生齊讀。

5)狼本想隨便找個碴兒名正言順地吃掉小羊,可沒想到找都被小羊駁倒了,此刻,他馬上恢復了他蠻橫無理,窮兇極惡的本來面目往小羊身上撲去!

三、總結延伸。

1、(指課題狼)課文學到這兒,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狼,又是怎樣的一只羊?(板書:__的狼__的小羊)。

(對像狼一樣本性兇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地作斗爭)。

3、下面,我們再來好好地讀讀整篇課文,給聽課的老師送上你們最美妙的讀書聲!老師呀,還特意為小朋友們找來了道具,誰來當兇殘的狼?誰來當善良而又可憐的小羊。剩下的話,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讀。好嗎?(師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4、孩子們,狼在小羊面前是這樣一副兇惡的嘴臉!可當狼掉進了陷阱,向一只老山羊求救時,它卻又是另一副嘴臉。請孩子們仔細地聽老師講一個《會搖尾巴的狼》的故事,看看你對狼是否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會搖尾巴的狼。

一只狼掉到陷阱里去了,怎么跳也跳不出來。后來,一只老山羊慢慢走過來了,狼連忙向老山羊打招呼:好朋友!為了友情的緣故,幫幫忙吧!

老山羊問:你是誰?為什么跑到獵人安下的陷阱里去了?

狼立刻裝出一副又老實又可憐的模樣,說:我,你不認識嗎?一只又忠誠又馴良的狗啊,為了援救一只掉到陷阱里的小雞,我不顧一切,犧牲自己,一下跳了進來,就再也出不去了。唉!可憐可憐我這只善良的老狗吧!

狼連忙半閉了眼睛說: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但是,請你相信,我的的確確是狗。我的性情很溫和。我還會搖尾巴,不信你瞧,我的尾巴搖得多好。

狼為了證明自己的話,就拖著那條硬尾巴來搖了幾下。撲撲,撲!它把陷阱里的一些土塊都敲打下來了。

狼有些不耐煩了:

沒錯,沒錯!我可以賭咒??禳c吧,快點吧!為了友誼的緣故,只要你伸下一條腿來,我馬上就可以得救了。我一出來馬上就報答你。比方,我可以給你舔舔毛、幫你咬咬虱子。真的,我是非常喜歡羊,特別是老山羊的。

老山羊還是有點猶豫,又往后退了一步:不成,我得考慮考慮。

老山羊冷靜地看了它一眼,慢吞吞地回答說:什么也不干。因為你是狼。我看見你的尖牙齒了。去年冬天你咬我一口,差點沒把我咬死。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再會搖尾巴也騙不了我了,再見吧!

狼陰險、狡詐、善于偽裝,但不管狼怎樣花言巧語,它兇殘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出示伊索名言:存心要干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四、思考。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八

1。學會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9個生字。

2。能正確把課文劃分成三個部分,明白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的。

3。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4。了解西門豹注重調查研究,將計就計懲辦首惡,教育群眾及興修水利的事跡,明白西門豹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為民除害興利的人物。

二、教學重點。

了解西門豹懲辦首惡,教育百姓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

理解西門豹為什么要將計就計?

四、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9個字。

2。了解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的。

3。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

三、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的。

四、教學過程。

(一)起勢:導入新課。

同學們,距今2000多年的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門豹(板書,并學習生字“豹”),雖然他官職很小,卻一向被人稱頌。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透過課文學習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西門豹在什么地方為當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狀況,再讀課文。

難寫字,指導:豹、鑿、催、渠、溉。

3.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三)學習“單元提示”,指導分段。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我的語言,要求簡練。

2.再讀課文,根據剛才的問題,找出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2.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1)巫婆官紳給河伯娶媳婦。

(2)年年鬧旱災(板書)隨機解釋“鬧”在三個句子中的不一樣意思。

3.交流。

(五)練習拓展:

(六)小結。

附:板書設計。

巫婆官紳為民除害嚴懲首惡。

給河伯取媳婦破除迷信。

年年鬧旱災為民造福興修水利。

第二課時。

1。了解西門豹注重調查研究,將計就計懲辦首惡,教育群眾及興修水利的事跡,明白西門豹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為民除害興利的人物。

2。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了解西門豹懲辦首惡,教育百姓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

理解西門豹為什么要將計就計。

四、教學過程。

(一)起勢:導入新課。

1.讀課文,文中介紹了西門豹做了一件什么事?這一件事對百姓有何好處?

(嚴懲了河伯娶婦的組織者,廢除這一迷信活動,使百姓大興水利建設,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理清線索,分好段落。

(二)整體感知課文,根據“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線索,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9自然段)摸清底細。(調查)。

第二段:(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16自然段)興修水利。(開渠)。

(三)新授,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1.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幾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為什么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2)是誰給河伯娶媳婦的?

(3)新娘從哪里來?

(4)漳河有無發(fā)過大水?

2.指導朗讀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問話和答話。

(四)再讀課文,深入討論。

1.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了解到哪些狀況?

(1)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婦。

(2)巫婆和官紳勾結,是首惡分子。

(3)巫婆和官紳騙錢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紛紛外逃。

(4)漳河從沒有發(fā)過大水,倒是年年旱災。

2.聯系句子理解“荒蕪”、“人煙稀少”等詞,想象當時鄴地是怎樣的一幅情景?

3.學生動手劃詞,講解“巫婆、官紳、眼睜睜”等詞。

4.小結:西門豹成功地調查出四個問題的成果,成為他治鄴的可靠依據。

(五)將計就計,懲辦巫紳。

1.西門豹是怎樣將計就計地嚴懲巫婆和官紳的?

(1)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

(2)西門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

(3)西門豹故意應對漳河發(fā)問,迫使官紳的騙局。

2.為什么西門豹明白巫婆和官紳的騙局,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而去參加河伯的婚禮。

(這個問題,是課文難點所在。因為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起來。為以后興修水利,打下堅實基礎。)。

3.體會西門豹不說一個“殺”字,不提一個“打”從從容容、懲辦巫紳,破除迷信的從政本領。

4.朗讀第十自然段,深究重點詞語。

(1)“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中的“站滿”和課文前面的哪些描述不一致?

(2)“西門豹真的帶著衛(wèi)土來了?!敝械摹罢娴摹闭f明了什么?

(3)小結找出關鍵詞語的方法。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含義。

(把“不行”、“不漂亮”、“不會滿意”的三個“不”字讀得誠懇些;把“另外……送去”讀得正經些;“把……說一聲”讀得強狠些;把“抱、投、催”幾個動詞讀得堅定有力些。)。

6.指導按提綱復述課文第二段資料。

(六)講讀第三段。

1.齊讀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鬧旱災,西門豹是怎樣解決的?

3.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興修水利呢?

(七)西門豹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八)小結。布置作業(yè)。

說說這篇文章講了哪幾部分的資料?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附:板書設計。

摸清底細問明原因。

破除迷信。

興修水利。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九

瞧中國羽毛球混合雙打冠軍張軍。高凌在賽場上時而輕挑時而猛扣,打的德國對手是措手不及,在最后一局里,雙方都謹慎致極,比分不分上下。最后就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我國選手利用對方的失誤見縫插針,摘下了這枚金燦燦的金牌。

12。91秒,劉翔突破了中國及亞洲在短跑上“0”的記錄,為中國人爭了光!

……。

簡評:感受很深以28屆奧運會寫出了對29屆中國自己的奧運會的向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

生說:水是從上面流到下面的。

水是從上游流到下游的。

水是從狼那兒流到小羊這兒來的,不是從小羊這兒流到狼那兒去的。

師說:哦,原來水是這么流的。那小羊會不會弄臟狼喝的水?

生說:不會。

你能指著圖,說說理由嗎?(指名說)。

(請剛才不會的同學)現在你能說了嗎?

從不會說到會說,你這節(jié)課收獲不小啊,大家祝賀他。

都會說了嗎?(會)那好,同桌說一說。不會的同學看著小黑板說。出示小黑板:

狼站在,小羊站在(),水是從()流到(),所以小羊不會弄臟狼喝的水。

是啊,小羊是絕對不會弄臟狼喝的水的,狼是故意在找借口,是無中生有。這些都是小朋友自己通過反復讀書讀懂的。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相信4、5自然段也難不倒大家,放聲讀吧!

哪位同學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指名讀)。

師評:聽了你的朗讀,老師覺得你讀的這只狼比第一次找借口時更兇了。

你肯定是咱們班朗讀水平最高的一位吧!學著他的樣子一起來讀一遍吧!

小朋友,讀了課文4、5自然段,你讀懂了些什么呢?

生:我讀懂了小羊去年還沒有生下來。

生:我讀懂了狼是在找借口。

師:你從哪里看出狼是在找借口?

生:狼說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說狼的壞話,而小羊去年還沒有生下來,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提示:狼說小羊去年(),而小羊去年(),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狼說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說狼的壞話,而小羊去年還沒有生下來,(板書:沒有生下來)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小朋友,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狼說小羊弄臟了它喝的水,去年在背地里說它的壞話,那都是狼找借口,實際無中生有。讓我們把2―5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齊讀)。

師:讀到這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特別氣憤?現在你最想說什么?(自由說)。

(引導:你覺得狼真。)。

是啊,狼真是太可惡,太過分了,更令大家生氣的還在后頭哪,讀讀第六自然段吧!

自由讀指名讀。

咱們一起把狼的兇惡、蠻不講理用朗讀表達出來吧!

可憐的小羊就這樣被狼活生生地吃掉了,真是太令人傷心了。為了這樣傷心的事再次發(fā)生,你想對小羊說些什么?把你此時最想說的寫在課文后面。你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二句。

自己寫指名讀。

是的,對像狼這樣蠻不講理的人光講道理是沒用的,只有跟他作勇敢地斗爭。讓我們牢記小羊的教訓,再來讀一讀整個故事。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一

在一棵大槐樹的兩根粗壯的枝椏中間,結了一張大大的蜘蛛網。這張網又大又堅固。白天的時候,蜘蛛就像一個將軍一樣,穩(wěn)穩(wěn)的坐在軍帳中休息。它在等待夜幕的降臨,因為只有在夜晚的時候,獵物才會主動送上門來,成為它的美餐。

天色慢慢的變暗了,一只黑色的小蚊子慌慌張張的從墨綠色的草地后面的一朵深紅色的小花旁邊飛了出來,它今天想要到人類的房子里面大喝一通。只是它好像瞎了眼,似乎絲毫沒有發(fā)現前面蜘蛛大將的軍帳,沒頭沒腦的沖了進去,好像是想當蜘蛛大將的挑戰(zhàn)者一般。只見它傻傻的撞在了蜘蛛網上,瞬間被粘住了。蜘蛛網太粘了。剛剛還在當挑戰(zhàn)者的蚊子變成了俘虜,掙扎著,可是越是掙扎粘的越牢。好似一個陷在沼澤地里的人。最后實在動不了了,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蜘蛛看見了動彈不得的蚊子就像看著一個手下敗將一樣。它不慌不忙的爬了過去,咬住蚊子,注射了一點毒素,蚊子像打了麻醉劑一樣徹徹底底的昏了過去,成了蜘蛛口中的美食。蜘蛛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日子。

一天又一天消逝了,可是好景不長,在一個月亮和星星都躲起來的漆黑的夜晚,一場驟大的暴風雷陣雨說來就來了。人們似乎都睡著了,可是蜘蛛就不行了,它辛辛苦苦制出來的網被呼嘯的狂風吹的搖搖晃晃,被凄厲的暴雨打的零零散散。幾處蜘蛛網的邊緣像垂死的枯枝一般凄涼的掛在枝頭,隨時都有飄落危險。

蜘蛛網已經被無情的扯爛了,蜘蛛眼看就要死了,這場陣雨卻忽然停了,弱小的蜘蛛卻不怕挫折,不氣餒,從新織起網來,半層、一層、兩層……在第七顆啟明星升起的時候,忙碌了一整夜的蜘蛛終于結出了網的第十一層了,人們或許剛從夢中醒來,當然指的是那些起的特別早的人。

太陽公公出來了,又是風和日麗的一天,它笑瞇瞇地看著蜘蛛,好像在夸獎它的堅韌不拔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我們要學習蜘蛛的精神,面對挫折要毫不氣餒的面對。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狼狡猾、兇殘的本性,讀懂狼找的第一次借口。

3、初步懂得壞人總是找借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羊、狼圖片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創(chuàng)設情景:

播放flash《森林音樂會》,你聽到了什么?(小鳥在唱歌,小羊在奔跑……)。

這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搞笑的寓言故事。(出示課題,齊讀)。

一、聽錄音,初步感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注意聽仔細。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初步熟悉課文的資料。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說說狼和小羊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狼故意找借口要吃小羊。)。

2、再讀課文,劃出狼找的三次借口。

(1)狼故意找了什么借口?找了幾次借口?請小朋友們再輕輕地讀讀課文,畫出描述狼找借口的句子。(教師巡視提示)。

(2)都畫完了嗎?誰愿意來說說你畫出的句子?

可提示學生,你畫出了這一自然段――。

教師相機出示描述狼的三個段落――。

3、感情朗讀三次借口。

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把狼找的三次借口都畫出來了,老師相信你們讀起來也必須很棒!

(1)請同學們合上書看大屏幕上狼說的三次話,先自己讀讀。

(2)指名三人讀,評一評。再指名三人讀。

(3)師引讀。說說從狼找的三次借口中你有什么發(fā)現?

(4)同桌對讀,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與同學交流一下。

我們全班來交流一下,好嗎?(指名)。

看來同學們都認真讀書了,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接下去我們就一齊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齊讀。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段(第一次借口)。

1、學習第二段。

(1)狼看見小羊在溪邊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樣的程度呢課文第二節(jié)里有個詞兒,誰能找出來(十分。)對!狼十分想吃小羊。誰能把“十分”換成別的詞兒(個性、很)。

(2)你怎樣看出來狼十分想吃小羊?(看圖說話)(口水都流出來了,饞涎欲滴,它心里想……)用“因為……所以……”說一說。

(3)從狼的樣貌和它心里想的,說明狼十分想吃小羊。狼是個專做壞事、十分殘忍的家伙。但是小羊在溪邊喝水,根本沒得罪狼。那狼怎樣吃小羊呢(狼故意找借口吃小羊。)。

什么叫找借口故意找借口呢(有意地找毛病,存心編造理由。)。

(4)狼是很狡猾、很陰險的。誰把狼第一次找的借口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讀狼說的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你安的什么心”這一句里的“安”是什么意思(打的什么主意,常指不好的念頭、想法。)這句話是狼責問小羊打的什么主意,懷的什么想法。讀時要用責問的口氣。誰再讀讀狼說的話。(一學生重讀狼說的話。)。

(5)大家一齊把第二小節(jié)讀讀。(生有感情地讀第二小節(jié)。)。

2、學習第三段。

(1)為什么說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呢?我們來讀讀小羊說的話。你讀懂了什么?

“我怎樣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什么意思(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

小羊為什么不會把水弄臟(了解“上游”一詞)請小朋友上臺指著說并板書。隨機完成課后4的(1)。

(2)誰愿意來把小羊的話讀一讀。(指名讀,評論)。

注意看看小羊講理時情緒怎樣,態(tài)度怎樣。(吃了一驚,溫和地說。)。

誰做個“吃了一驚”的表情讓大家看看(一個學生面向大家做“吃了一驚”的表情。)做得很像!“溫和地”說,是怎樣說(態(tài)度很親切、聲音很柔和地說。)。

誰用“溫和”的態(tài)度和口氣再讀讀小羊說的話(一學生讀小羊說的話。)讀時聲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學試試。(女生齊讀小羊的話。)。

3、感情朗讀第一次對話。

1、分主角朗讀。

2、師生分主角朗讀。

3、小結:我們透過朗讀明白了狼第一次找的借口被小羊講的道理反駁了,那它會善罷甘休嗎?結果又怎樣呢?咱們下節(jié)課再學狼找的是第二、三次借口。

五、配音表演。

1、看動畫。

這天小朋友們表現得個性棒,陸老師要送一份禮物給你們。好看嗎?為什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三

《詠鵝》是一首古詩,用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將鵝游水嬉戲的神態(tài),寫得極為生動活潑。全詩共四行,前兩行寫鵝鳴叫時的聲音及神態(tài);鵝彎曲著脖子,朝著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兩行寫鵝游水嬉戲時的情景:一身潔白的羽毛,浮在綠綠的水面上,一雙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表達了作者對鵝十分喜愛的情感,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jié)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tài),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3.圖片。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對照拼音初讀古詩,讀準、讀好10個生字:詠、曲、項、歌、毛、浮、綠、掌、撥、波。

2.檢查讀的效果。

(1)難讀字音:項。

(2)易讀錯字音:曲、撥、波。

3.同桌互相檢查,指名讀。

(1)朗讀時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問題,愿意互相說說嗎?(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誰還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同學和教師幫幫你。(學生質疑、答疑,如答不出,老師再啟發(fā)引導)。

(3)大家說得那么好!連大白鵝也想說了,你們想聽聽大白鵝說些什么嗎?(放錄音)同學們,你們剛才說得都非常好!可是,你們知道嗎?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韻律節(jié)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1)你們想知道這首詩的節(jié)拍嗎?請認真聽錄音。(播放古詩畫景,配樂朗讀)。

(2)聽了錄音,你感悟出它的節(jié)拍了嗎?請一邊拍手打拍子一邊誦讀古詩。

(3)誰能有節(jié)奏地讀給大家聽?(播放古詩畫景,配樂朗讀,學生評議)。

5.(1)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錄音配樂朗讀,仔細地想象大白鵝游水唱歌的場面,看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連放數遍錄音)。

(2)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描繪出自己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呢?(唱唐詩、跳舞、繪畫、朗讀、表演、語言描述等,也可合作完成)。

(3)播放課件,展示動態(tài)畫面《白鵝戲水圖》,鞏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6.(1)大白鵝看著藍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樣?作者駱賓王看到這幅有白有綠、有紅有青、有動有靜的感人畫面,在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中吟出了這首小詩?(體會朗讀、練習背誦)。

(2)多種形式的讀、背。(領讀、跟讀、誦讀、賽讀等)。

(三)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集體、分組、個人)。

2.學習生字:詠、曲、項、毛、浮、綠、掌、波、撥、馬、烏、鳥、寫、毛、車。(抽讀生字卡片)。

(二)新授。

1.認識新筆畫:豎折折鉤。

出示新筆畫,說明名稱、寫法。教師范寫一個,帶領學生書空。

2.學習寫字。

(1)出示:馬、烏、鳥、寫。

觀察:在這些字中,有我們新學的筆畫嗎?請你找出來。(學生找出來后,教師用彩筆標出)。

分析字形,比較這四個字的異同。(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記憶字形,如畫畫兒、形象記憶、講故事、編兒歌等形式)指導書寫:先書空數遍強化字的筆順,讓學生明白每一筆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導書寫。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毛、車、火。(觀察:與前面學的幾個字有什么不同)。

3.指導學生在寫字本上寫。

(三)知識延伸。

讓學生將課前找的一些五言詩和同學交流,按照課上所學的誦讀五言古詩的節(jié)奏讀一讀,畫一畫,體會體會。

五.作業(yè)安排。

1.在田字格中,書寫7個生字,并組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搜集一些有關鵝的資料,了解更多鵝的知識;找?guī)灼鑼戼Z的文章讀一讀,知道更多有關鵝的有趣的故事。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四

1、認識各種豆子以及豆制品。

2、知道豆制品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有助于身體的健康。

1、各種豆子。(紅豆,綠豆,赤豆,黑豆,黃豆······)。

2、各種豆制品的成品。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豆類,認識各種豆子。

師:哦,我們這里只能豆豆的一家來做客,那么,豆腐是不是豆豆的一家?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豆制品,幼兒說出一種,教師就出示該豆制品,對幼兒沒有說出來的,教師可以直接拿出來向幼兒介紹。

教師:你們常吃豆豆一家的東西嗎?好吃嗎?為什么人們喜歡吃?

豆制品是幼兒常見的食物,它的種類較多,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也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所以我選擇了此次活動。在此活動開始前,我們與家長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請家長帶孩子去超市認識豆制品,還可以與孩子一起上網查找有關豆制品的常識,孩子們很感興趣?;顒娱_始部分我們請孩子們參觀豆類展,以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為后面認識豆制品做好了鋪墊,極大地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但在孩子們說說見過哪些豆制品時,有些幼兒還是回答不上來,我想可能是孩子的課前準備還不夠。這是老師及時出示有關的圖片,一下子喚起了幼兒的回憶,此時幼兒又活躍起來,回答問題越來越圓滿。在討論“為什們人們喜歡吃豆制品”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似乎對討論很茫然,不會圍繞中心,不會去主動調動以往經驗,老師巡回指導也沒多大效果。此問題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動中研究探討??偟膩碚f由于活動選題較合理,活動準備也很充分,整個活動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五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

4、學習運用數據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方法。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

2、學習運用數據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方法。

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低頭、不屈服、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

課件。

1、板書課題: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齊讀課題。

2、“厄運”是什么意思?(不幸的遭遇)帶著對這個詞的理解,再齊讀課題。

3、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呢?(預設:估計學生會提出下列問題,板書:什么?打擊?面對?信念?)。

(1)是誰遭到了厄運?(及時提問全班:是誰?喊出他的名字,板書:談遷。)。

(2)他遇到了什么樣的厄運?

(3)他有著什么樣的信念?

(4)厄運給他帶來怎樣的打擊?

(5)他是怎樣面對厄運的?

(過度:下面,讓我們帶著問題、坐著時空穿梭機回到明末清初去看一看吧。)。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生字詞和難度的詞句多讀幾遍。

(過度:孩子們,要想回到談遷的時代我們要帶齊幾件法寶才行,你有勇氣拿到這幾件法寶嗎?)。

2、檢查生字詞。

(1)出示第一組生字詞(一類字、二類字組成的詞,簡單的)。

小組開火車讀,糾正字音——齊讀。

浙江談遷抄寫鎖在掙脫遺跡。

誕生逸聞撰寫崎嶇坎坷。

通過預習時自學生字,關于生字你有什么要對大家講的嗎?xxx發(fā)言,(浙zhe,掙脫、掙扎,誕—廷。)齊讀。

(2)孩子們,要想回到談遷的時代,還要第二個法寶,出示第二組詞(課后練習詞語及文中的四字詞語,難讀的)。

1)全班輪讀,糾正字音——齊讀。

刻苦好學博覽群書翔實可信鴻篇巨制。

家境貧寒家徒四壁一襲破衫。

下落不明化為烏有夜難安寢。

奮筆疾書名垂青史流傳千古。

(過度:孩子們,中國的漢字很神奇,有時一個詞可以讀出一幅畫面、一個動作、一種心情、一種品質等)。

來,孩子們,讀出你對這些詞的理解。

2)xxx練讀——指名讀——師生合作各讀一行——分大組讀。

(過度:現在我們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課文中,看看能把文章讀通順流利了嗎?)。

3、檢查課文朗讀。(大組分段朗讀,訂正,評價。)。

4、通過剛才的朗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過度:拿到了3件法寶,我們可以順利穿越時空來到明末清初時期了。)。

1、文章講了談遷兩次編寫《國榷》,請瀏覽課文,找找哪里寫第一次編寫(1自然段),哪里寫第二次編寫(3自然段)。

2、默讀課文2、4自然段,同桌討論主要講什么?

3、交流。(2自然段主要寫談遷第二次編寫《國榷》的原因,意思和哪段有聯系,因此2、3自然段可以合為一段。)。

4、用雙豎線劃分段落。

(過度:讓我們再次回到談遷的時代,看看他遭遇了什么樣的厄運)。

1、瀏覽課文1、2自然段,找找談遷遭遇了什么樣的厄運?

(1)交流語段:一天夜里,小偷溜進他家偷東西,見家徒四壁,無物可偷,以為鎖在竹箱里的《國榷》原稿是值錢的財物,就把整個竹箱偷走了。

(2)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什么是“家徒四壁”嗎?(家里只剩下四面墻壁,形容很窮。徒,只有、僅有。)從此,這部珍貴的書稿就下落不明。(板書:書稿被偷)。

2、教師:對于談遷來說,書稿被偷不僅是一個天大的厄運,更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這是為什么呢?(板書:致命打擊)。

請同學們好好讀讀課文1、2自然段,在關鍵的語句下面圈圈畫畫,寫寫自己的感受。

3、交流:

體弱多病的老人了。

二十多年心血。

出示句子:談遷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愛歷史,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買書,只得四處借書抄寫。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1)自己再讀讀這段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引導體會:

談遷治學刻苦、認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齊讀第三句話,(“一點、一百多里”對比體會,在談遷的心中,再小的一點史料也是件大事,絕不能馬虎。因此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

教師:當你讀到“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時,你仿佛看到怎樣的情景?(腳底走出了血泡,風餐露宿,累了就地休息一會,渴了喝口路邊的冷水,餓了就啃幾口干糧)。

齊讀第四句話。教師:你發(fā)現這句話有什么特點嗎?從這些數據中你感受到什么?教師:二十多年的追求,經歷了許多的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齊讀數字。(20多年,6次修改,50多歲,500多萬字)。

教師:這句話用了大量的數據,增強表達效果,更突出的表現了人物的品質,在我們寫作中要學習運用列舉數據的寫作方法。

(3)指導朗讀句子:孩子們,讀到這你是否能通過朗讀,把談遷經歷的磨難,不怕苦,堅持不懈的精神,體現出來。

xxx練讀——指名讀——指名讀——齊讀。

教師:就這樣,為了這部500多萬字的鴻篇巨制,談遷熬紅了雙眼,熬白了頭發(fā),奮斗了二十多年,從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變成了一位白發(fā)蒼蒼、體弱多病的50多歲的老人,可是二十年的心血卻在轉眼間化為烏有,這怎么能不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呢。

4、談遷在遭受到如此的厄運之后,他的表現如何?

交流出示句子: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1)xxx讀,用心體會,從這段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指名讀第一句,你體會到了什么?(痛苦、傷心、悲痛欲絕。)。

指導朗讀:一個50多歲的老人,整天老淚縱橫,以淚洗面,可見是多么傷心啊,誰來朗讀,表達出他悲痛萬分的心情。

個別讀——個別讀——齊讀。

(3)指名讀第二句,談談你的感受?(不屈不撓、不認輸、不向厄運低頭、堅強)(板書:從頭撰寫)。

指導朗讀:表達出堅強,在厄運面前不低頭的精神。

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5、教師:讀到這兒,老師不禁有一個疑問:談遷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擊,為什么能很快站起來了呢?再次快速瀏覽1自然段,仔細想一想。

交流:他有堅定的信念——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教師:是啊,信念是力量,信念是勇氣,信念是希望。是堅定的信念一直在支撐著談遷。(機動環(huán)節(jié):朗讀、2自然段,再次感受談遷的品質。)談遷是怎樣重新撰寫《國榷》一書的呢,下節(jié)課接著學習。

板書設計:

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什么?

書稿被偷打擊?

談遷致命打擊面對?

從頭撰寫信念?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后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文章用詞生動凝練,激昂的文字對于表現談遷的頑強很有力度感,但同時也帶來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

1、走進人物的內心。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次人性積淀的過程,是一次豐富人生閱歷的過程,而這樣一種過程需要閱讀主體真切的感受和體驗。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研讀文本,走進人物內心,體會人物的真情實感。如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通過讓學生xxx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談遷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的情景,說說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并通過引讀句子,感悟談遷在實踐中不怕一切艱難困苦,堅定治學、堅持不懈的優(yōu)秀品質。在體驗的同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朗讀和語言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不是把自己放在了文本的對立面,不是一個冷靜的閱讀者,而是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了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成為了文本主義的創(chuàng)造者,課堂賦予學生的是豐富的過程體驗。

2、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情感是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目標,培養(yǎng)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感情,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讓學生在體驗人物內心情感的基礎上,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讀出各自的體驗,釋放學生的情感,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自我需求的活動,讓學生的個性在誦讀中飛揚。同時,老師激情的話語風格,也為課堂詩化情感的營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架。由此可見,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真正可以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3、尊重學生的感受?!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過程既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趨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理解?!苯虒W開始,我就問學生什么是“厄運”,學生只是憑借個人理解或查閱工具書,知道其意:不幸的命運,困苦的遭遇。五年級的學生很少經歷過厄運,我從“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入手,抓住“二十多年”和“體弱多病”,體會“厄運”,再上下勾連,讓學生抓住數字:100多里,20多年,6次,50多歲,500多萬字等談感受,激發(fā)學生情感參與時,找準了切入點,讓學生走進談遷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他20多年來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這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獨特感受!這就是重視文本的價值取向,教會學生學習,學會做人。當學生再次朗讀“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時,心跟隨著主人公由喜極而泣到悲痛欲絕,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進而深刻領悟到談遷遭受的厄運,在認識上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為后面學習談遷重新撰寫《國榷》做了很好的鋪墊。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六

1.了解《史記》及有關常識。了解關于古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和變格。背誦課文重點段落。

2.認識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

3.學習本文成功地塑造豐富多彩的歷史人物形象和注重剪裁詳略得當以突出重點的寫法。

4.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國家多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1.重點:了解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和歷史必然性。掌握本文重點語句、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詞和文言判斷句式以及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等。背誦課文重點段落。

2.難點:對多義詞不同含義的理解以及對文中有關迷信活動的正確理解。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討論法、探究法等。

課件2.多媒體。

三教時。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出示課題、作者及生平。(播放ppt1——4)。

1.《史記》是一部什么書?(播放ppt5)。

《史記》是漢代司馬遷編寫的一部史書,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自黃帝之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妒酚洝肥妨舷鑼?,文筆流暢,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稱之為“世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陳勝、吳廣起義發(fā)生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強化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治,推行強硬政策,對農民實行殘酷剝削,大大加重了賦稅和勞役的征發(fā),這些急政暴行,導致了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農民起義一觸即發(fā)。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張楚。陳勝領導的這場農民起義歷時雖然只有半年,但嚴重地動搖了秦王朝的封建統治。

3.給黑體字注音:(播放ppt6)。

提問:本文圍繞農民起義這一中心事件,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明確:按照事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記敘的。第一段介紹農民起義的領袖;第二段記敘起義的原因和謀劃情況;第三段寫起義的經過和取得的勝利。

研讀第1段:

1.閱讀理解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1“之”字的三種不同用法;。

2“也”“哉”所表達的語氣;。

3“嘗”“茍”等詞的含義。

2.口譯第1自然段。

3.質疑和討論。

提問:本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陳勝的?

討論明確:這一段從籍貫、身世、志向方面來介紹陳勝。1“與人傭耕”,表明陳勝是個被壓迫受剝削的窮苦農民;2“悵恨久之”,說明他對所處的貧困地位的不滿;3“茍富貴,無相忘”,表達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識;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他的遠大志向。

4.(播放ppt9)提問:(1)為什么開頭就列出陳勝、吳廣?

(2)這段文字展示了少年陳勝怎樣的個性?又是從那幾個方面來描寫的?

1.預習課文第2.3段。

2.完成課后作業(yè)題二/1.2題。

3.掌握多義詞;找出文中通假字和活用的詞。

1.閱讀理解課文,講清重點字詞句。

2.指導口譯本段文字。

3.質疑和討論:

提問:起義原因是什么?在文段中劃出有關語句。

討論明確: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勞役和殘酷的刑法?!鞍l(fā)閭左適戍漁陽900人”,一次征發(fā)就900人,可見當時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法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統治者逼出來的。

陳勝、吳廣是怎樣謀劃起義的?怎樣看待他們所采取的迷信手段?

討論明確:1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殘酷統治及廣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2分析了當時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蘇、項燕之名“為天下唱”的主張。3為起義制造輿論。采用“丹書魚腹”“篝火狐鳴”等迷信方式,這是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而采取的斗爭策略,說明陳勝、吳廣的足智多謀。

提問: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寫?

討論明確:對話、動作、外貌。以記敘人物的對話為主,通過對話描寫,刻畫了陳勝、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播放ppt10——12)。

1.閱讀理解課文,掌握重點字詞句。

多為用者忿恚尉借第令毋斬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比至陳豪杰被堅執(zhí)銳刑其長吏。

2.口譯第3段。

3.質疑和討論。

本段文字寫了那些內容?討論明確:寫了三方面內容:(1)并殺兩尉;(2)為壇而盟;(3)勝利進軍。總之,寫了起義的經過和勝利情況。

討論明確:表達了陳勝等人敢作敢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氣概,對封建等級制度進行否定。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提問: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勝利進軍情況?結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吳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號召力之大;農民起義風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同時也告訴人們,這場農民運動的爆發(fā)是歷史的必然。

4.(播放ppt14——15)了解進軍路線,弄清三個場面。

5.(播放ppt16——17)總結全文。

1.完成課后作業(yè)題一、三;。

2.背誦“陳勝、吳廣乃謀曰……吳廣以為然”“召令徒屬曰……吳廣為都尉”兩段文字。

提問:陳勝是農民起義領袖,作者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么態(tài)度?并說說理由。

學生思考討論后師小結:作者對陳勝是肯定和贊揚的?!笆兰摇笔恰妒酚洝分袨槟切θ钟杏绊懙耐鹾顚⑾嗨鞯膫饔洠抉R遷將陳勝與一般王侯齊觀,可見對他首先發(fā)難的功績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多媒體顯示)。

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活動,歸納出主題思想:本文生動地記敘了陳勝起義的過程,刻畫了陳勝、吳廣的英雄形象,贊揚了他們反抗暴秦的歷史功績。

學生討論、指名發(fā)言交流,其余評價,教師小結:

1.圍繞中心來選材組材。文章圍繞著秦末農民起義這一中心事件,詳略得當地記敘了起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作者首先簡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陳勝的身世和抱負,繼而詳寫起義的原因、謀劃情況、起義的經過及取得的勝利。條理清楚,主次分明。

2.通過對話來刻畫人物。全文共寫了三次對話。第1段陳勝與同伴們的對話,表現了他遠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識;第2段陳勝與吳廣的對話,反映了他們善于斗爭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陳勝與戍卒的對話,表現出陳勝反抗階級壓迫的英雄氣概。不僅如此,作者還善于根據人物不同的身份和處境,寫出對話的語氣。如“若為傭耕,何富貴也?”與“等死,死國可乎?”兩句,皆為疑問句,但語氣表達方式同中有異,前句“也”相當于“啊”,表達的語氣肯定意味強些,表現了“傭耕者”對陳勝的話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達的語氣委婉些,含有征詢的意味。從而生動地刻畫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1.完成本課《基礎訓練冊》上的題目。

2.書面整理本文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的字。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預習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

第一課時。

一、了解預習狀況。

1.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新詞的狀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進行指導。

2.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

二、瀏覽全文,梳理順序。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2.讀后交流,梳理文章脈絡。

三、重點感悟,加深體驗。

(一)感悟長城的雄偉氣魄。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在讀中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

2.透過品讀“蜿蜒盤旋”等重點詞語,借助形象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想象出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綿延萬里的壯美景象。

3.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結構特點。

1.默讀第二自然段,圖文對照,了解長城的結構特點。

2.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歷史作用。

(三)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輕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在誦讀涵泳中靜心感悟。

2.品讀重點詞句,展開聯想,體會修筑長城的艱辛。

3.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在讀中體會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讀中抒發(fā)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歸整體,抒發(fā)情感。

1.畫面欣賞:《長城風光》。

2.抒發(fā)情感,贊美長城。

第二課時(簡案)。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一、回讀全文。

二、指導書寫生字。

1.引導學生觀察要求會寫的字。重點指導“嘉、隔、慧”三個字的書寫。

2.練習書寫13個生字,教師提示正確的書寫姿勢并及時展示學生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三、拓展延伸。

展示、交流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四、小練筆:贊美長城。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八

《家》是《國標本(北師大)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們應把握兒童詩的特點,并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fā)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兒童詩的語言精煉、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家》同樣如此。在讀通讀懂后,我在詩歌的空白處設計這樣的一些提問“聯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說說藍天里的白云怎么樣?”“假如我們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條小魚兒,你會在可愛的家里干些什么呢?”……目的就是讓學生帶著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發(fā)揮自由的聯想去填補這些空白,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其間播放一段與教學情境相關的音樂,引導學生自由想像表演。音樂的渲染會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鮮明豐滿,表演時擁有真切的情感體驗,入情入境,從而達到與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鳴。

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都摇愤@課中句式“(什么)是(誰)的家”的遷移有兩次。一是在學習課文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過句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對于我們和祖國關系的感悟,從藍天之于白云、樹林之于小鳥以及其他的生活經驗遷移過來,無需說教,一樣親切感人。既突破了難點,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二是在學完整首詩后,讓學生用此句式創(chuàng)編兒童詩,自由討論,合作完成。這種創(chuàng)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chuàng)造思維,是發(fā)自內心的自由抒發(fā),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豐富閱歷,積淀對語文內涵的感悟。

四、以詩歌詠,啟迪性靈。

詩歌是韻律和諧的文學作品,有很強的音樂性。抓住詩歌所表達的主題,以不同的旋律(或舒緩悠揚、或節(jié)奏歡快)歌詠出來,會帶給學生感染,促使其對語言有更深的更細膩的感悟。學生在其間先愉悅身心,然后“由音到義,由動聽到動心”直至啟發(fā)性靈。

教學過程。

1.老師帶來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圖)想認識他們嗎?伺機板書這四個詞,引導識字讀詞。(“鳥”注意別忘了其中的點,“魚兒、種子”注意輕聲。)。

2.這些小家伙很調皮,偷偷跑出來玩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幫它們找到家嗎?出示大圖,學生上前貼畫。

3.學生看圖用句式“(什么)是(誰)的家”說一說。(出示句卡,學生練說時相應板書藍天、樹林、小河、泥土)。

4.師小結:說得真好,其實,把你們說的話寫下來,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詩。出示課文第一句。

(一)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這句話,注意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指名朗讀,要求定位在讀對、讀通上。

(二)學生自由選讀。

(三)隨學生交流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

1.“藍天是白云的家”??磮D或聯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說說藍天上的白云怎么樣?學生交流后指名讀,及時評價。

2.“樹林是小烏的家”通過圖理解“樹林”一詞。(再指名讀)學生參與評價。

3.“小河是魚兒的家”引導學生想像,假如說我們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條小魚兒,你會在可愛的家里干些什么事呢?你能帶著想像請你再讀這一句,相信你會讀得更好。(小組競賽讀)。

4.“泥土是種子的家”。(有關種子生長的錄像)師描述:春天,陽光暖暖地照著泥土,小種子醒來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發(fā)芽了。在泥土的懷抱里,它慢慢地長大,長成花,長成草,長成樹木和莊稼。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一句。

5.小結:你看,其實每一行詩的背后都藏著一幅很美的畫,只要你用心地去讀,去感受,你就會發(fā)現這美。

(四)學生再讀第一句,帶著想像讀好。

(五)課間活動:聽音樂自由想像表演。師在音樂聲中引導背誦第一句。

1.你還知道(什么)是(誰)的家?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練說,交流。

3.(出示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圖)理解“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出示第二句)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四、感情朗讀,以詩歌詠。

2.老師范讀課文。學生在小組里練讀,和老師比賽朗讀。(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伺機進行評價。生生互評、教師評。

3.師以詩歌詠,學生跟唱。

1.在學習小組內自學生字,你認識哪幾個生字,說說是怎樣認識的?不認識的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自學筆順在書上描紅。

3.交流書寫體會,在田字格本上書寫,注意寫字的正確姿勢。

請小朋友課后用畫畫出你想像中的可愛的家。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十九

一、教學目標。

1、透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

二、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資料,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出示第一幅圖,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3)小組討論,并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資料,想想哪些資料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資料沒畫出來。

四、鞏固練習。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資料。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我的突出印象。作者是抓住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2、找出描述長城樣貌的和特點的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變化?(變近了,說明了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觀察的)。

4、學生發(fā)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我的體會。

6、指名讀,讀出自我的體會。

7、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3、背誦第3、4自然段。

板書設計2、長城。

遠看像一條長龍。

(氣魄雄偉)。

近看(高大堅固)偉大的奇跡。

聯想勞動人民的智慧。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二十

1、分析人物形象。

2、體會語言特點。

目標1。

2課時。

一、課文內容導入。

社會有某種需要,就有某種職業(yè)。作者故鄉(xiāng)浙江余姚,離上海比較近,20世紀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謀生,當時郵政業(yè)務尚未普及到鄉(xiāng)村,城市之間通訊需要專人擔任,于是有了信客這種特殊職業(yè)。這篇課文就是介紹一個信客的故事。

二、理清一條脈絡。

1、文章共寫了兩個信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看看作者主要寫哪一個信客?

明確:文章一前一后寫了兩個信客,主要寫后一個。

2、說說作者寫了關于信客哪些方面的內容。

為什么做信客——怎么做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為什么成為一個好老師、校長。

這便是文章的脈絡。

3、聯系全文,說說信客這一職業(yè)的特點。

信客終年跋涉,非常辛苦。

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發(fā)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帶出的信、物。還有額外工作,要經常代讀、寫書信。有時候還要充當代理人,某個謀生者死了,得盡同鄉(xiāng)情誼,匆匆趕去,代表家屬料理后事,收拾遺物?;氐洁l(xiāng)間,又要通報噩耗,幫著安慰張羅,送交遺物,匯報處置后事的情況?!靶趴汀碧糁桓鄙赖湼5闹負?,來回奔忙。四鄉(xiāng)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貧窮。

老信客干了一輩子,家里破爛灰暗,一無所有。沿途投宿,撿便宜的小旅館住,吃飯盡找那種“可以光買米飯不買菜”的小店。終年奔波,胃病和風濕病成了職業(yè)病。

最痛苦的是蒙受懷疑、欺凌、憎恨。

三、研讀兩個事跡。

再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項內容:

1、找出重點事跡。

提示:信客所做的事情非常多,但作者交代比較詳細、最能表現信客這一特殊職業(yè)的特殊經歷的有兩件事:

(1)一個謀生者客死他鄉(xiāng),信客充當代理人。

(2)信客被那個發(fā)了財沾花惹草的同鄉(xiāng)誣陷為小偷。

2、兩個事跡表現了信客怎樣的品性?

仁義熱心,任勞任怨。

他理解在外謀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屬,理解他們的需要與感情。事情不分分內(送信、送物等)分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辭,有時候還得忍受無端的猜疑與羞辱。

家教學設計之三篇二十一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無憂無慮、任憑、抓癢、稿紙、豐富多腔、摔跟頭、跌倒、膽子、開辟、遭殃、責打”等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蘊含的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96973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