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范文(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8 05:47:10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范文(12篇)
時間:2023-12-08 05:47:10     小編:琉璃

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同時也需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在編寫教案時,可以參考和借鑒其他教師的成功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請大家瀏覽下面這些精選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的教學設(shè)計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一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xiàn)象。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激發(fā)求知欲。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1、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東西,引起幼兒觀察與學習的興趣。

(1)觀察教師實驗: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看不見了、溶化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么東西放進水里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小結(jié):有的東西放進水里能溶化,變得看不見了,而有的'東西放進水里不能溶化。

2、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里,觀察結(jié)果如何。

(3)交流實驗結(jié)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里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3、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么東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二

剛進入幼兒園的小班的同學們,還沒有完全適應離開父母的生活,并不能很快的適應幼兒園這個集體的生活,很多小朋友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交朋友,為了鍛煉他們的集體性,所以設(shè)計了找朋友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訓練幼兒小朋友的集體性。

2、讓他們體會集體活動的快樂,能夠有效的'交朋友,適應集體的生活。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需要每一位小朋友都參與,訓練他們的集體感。

難點:激發(fā)他們找朋友的興趣,個別小朋友的協(xié)調(diào)性不夠。

活動準備。

cd機,cd的準備,讓小朋友們站成4個圓,10個人一組,教會同學們跳舞。

活動過程。

1、首先給同學們講好游戲的規(guī)則。

2、讓同學們站成4個圓,手拉手。

3、音樂想起來,同學們跳著舞,去找朋友。

4、唱道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時候,那一位就是你所要找到的朋友。

5、重復的來幾遍,讓小朋友們多找到一些朋友。

6、最后問自己找到幾位好朋友了,把他們的名字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1、《找朋友》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因此,將《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歌詞進行改編。

2、這次活動提高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ɡ蠋煛#┑?,重復唱幾遍后,我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的注意力開始下降,表現(xiàn)出異常的情緒。

3、孩子們的通過這個活動,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開始動起來,邊說、邊找、邊一起動,學的非常的認真、開心。

4、這次的教學活動,讓我明白了在小班的課程時不能完全原搬舊照,需要隨機、靈活掌握教學模式,以符合、吸引幼兒的興趣為前題進行開展!這樣才會使孩子們學的愉快、開心、有所收獲!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三

1.通過感知、猜想、實驗、記錄等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對活動產(chǎn)生探究興趣并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課前玩過針筒。

2.教具:二個八寶粥瓶子,大記錄表一張。

3.學具: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里面裝有餐巾紙,蓋子上開一個小口),每桌一盆水、毛巾、積木、海棉、石頭、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圓弧形。

一、以變魔術(shù)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孩子們,你們看過魔術(shù)嗎?

今天符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shù),魔術(shù)的名字叫《水不見了》。

出示材料:二個八寶粥瓶子(一個空的和一個裝有餐巾紙)和二個針筒。

你們看!這些是什么東西?請你看看這兩個瓶子一樣嗎?(是一樣的)

我現(xiàn)在要把水注入這二個瓶子,我要讓這個瓶子里的水流出來,而這個瓶子里的水變不見了。

你們可要看仔細哦!現(xiàn)在我要來變魔術(shù)咯。

二、科學發(fā)現(xiàn),找出水不見了的原因。

教師實驗,幼兒找出水不見的原因所在。

1、提問:奇怪,這個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不見呢?

3、用筷子夾取瓶內(nèi)餐巾紙,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擰,有滴水現(xiàn)象。

5、小結(jié):原來當我們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會流動,最后通過洞口流出來;當我們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紙的瓶子里,餐巾紙有吸水的本領(lǐng),會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見了。

三、猜想、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再次進行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記錄下來。

(一)幼兒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兒猜想,個別講述,教師記錄。

符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看一看。

2、介紹材料。

3、你們覺得這些東西容易吸水嗎?為什么?

(二)幼兒再次操作、記錄操作結(jié)果并驗證。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交代要求:6個小朋友一組。

每個小朋友選擇一種材料放進八寶粥瓶子里變魔術(shù),變魔術(shù)之前先要把蓋子打開,把材料放進去,然后把蓋子蓋好。記?。鹤⑺畷r要請針筒幫忙,千萬不能讓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3、小組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4、交流討論:你是用什么材料變的魔術(shù),它容易吸水嗎?

5、小結(jié):原來符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里只有海綿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經(jīng)驗遷移: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等等。

五、結(jié)束。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請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四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討論等活動,讓幼兒學會與成人走失后簡單的自救辦法。

2、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3、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布置一個公園的場景,木偶。

1、引導幼兒觀看木偶表演《去公園玩》。

2、提問:

(1)剛才誰去公園玩?后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亮亮為什么找不到媽媽?

(2)引導幼兒回憶木偶表演里的情景大膽回答。

3、再次觀看木偶表演,組織幼兒討論:

(1)問:他應該怎么樣做才不會和媽媽走散?亮亮找不到媽媽時應該怎么辦?

(2)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幫助亮亮找到媽媽。

(3)啟發(fā)能力強的幼兒分析同伴提出的.各種設(shè)想,看看哪種自救辦法。

4、第三次觀看木偶表演,將幼兒想出的好辦法運用到木偶表演中,讓亮亮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5、提問:

以后我們跟爸爸媽媽出去玩時要注意些什么呢?(讓幼兒小議)。

小結(jié):教育幼兒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五

1、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增強幼兒的好奇心,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見了”的問題。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重點: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難點:思考“糖怎么不見了”。

沒人一個小水杯,一塊糖,湯勺。

1、讓幼兒觀察糖溶解的過程,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看看你們的座子上都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會怎么樣?

今天老師請你們試試,仔細看看糖放到水里會怎么樣。

幼兒實驗、觀察交流。

2、引導幼兒觀察溶解現(xiàn)象。

幼兒討論交流

3、小結(jié)。

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見了。

4、活動延伸。

你知道還有什么其他的東西向糖一樣,在水里會化掉嗎?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六

1、能有意識的注意媽媽的特征。

2、能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來描述媽媽的典型特征。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1、掛圖4號。

2、故事磁帶。

一、完整欣賞故事。

1、引入:有一個小女孩叫菲菲,一天她和媽媽到公園去玩,發(fā)生了一件事情,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的故事。這故事的題目叫“我把媽媽弄丟了”。

2、引導幼兒認真的欣賞故事。

師:請小朋友認真的聽故事,聽聽故事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提問:故事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菲菲小朋友把媽媽怎么了?(菲菲把媽媽弄丟了)。

4、誰來幫助菲菲找媽媽?菲菲最后找到了媽媽了嗎?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二、結(jié)合掛圖,欣賞故事。

1、出示第一幅掛圖。

(1)、菲菲怎么會把媽媽弄丟的?

(2)、菲菲把媽媽弄丟了,她是怎么做的?

2、出示第二幅掛圖,欣賞故事。

(1)、警察叔叔來幫助菲菲找媽媽,假山前的那個人是菲菲的好媽媽嗎?

(2)、為什么不是呢?

3、看第三幅圖,欣賞故事。

(1)頭發(fā)短短的阿姨是菲菲的好媽媽嗎?為什么呢?

(2)菲菲的媽媽的頭發(fā)是什么樣子的呢?

(3)、對菲菲微笑的那個阿姨是菲菲的媽媽嗎?

(4)、菲菲最喜歡媽媽的什么?

4、看第四幅掛圖,欣賞故事。

(1)、菲菲的媽媽對菲菲說過了什么?

(2)菲菲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媽媽?

三、與幼兒談話,我和我的好媽媽。

2、你有沒有把自己媽媽弄丟過,你最后是怎樣把媽媽找到的?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七

1.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以及所發(fā)生的變化,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對溶解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好奇,能主動思考"糖怎么不見了"的問題。

糖、透明杯。

理解溶解現(xiàn)象。

幼兒通過實踐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以及所發(fā)生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對溶解這一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幼兒耐心、細致的探究品質(zhì)。

1.出示糖讓幼兒觀察,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樣子的?(白色的,小顆粒狀)如果把糖放在水里會怎么樣?

幼兒觀察、猜想。

2.請幼兒觀察溶解的'過程。

師:現(xiàn)在我們把糖放入水中來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師:你們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見了?它真的沒有了嗎?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變成什么樣子?嘗嘗看。引導幼兒討論溶解現(xiàn)象。

師小結(jié):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會變得有些混濁,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導幼兒聯(lián)系其他溶解現(xiàn)象,拓展幼兒經(jīng)驗。

師:你還知道有什么東西像糖一樣,在水里會"化掉"呢?(鹽、飲料果粒)。

4.教師總結(jié)。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八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圓形物體能滾動,探索車輪的特點。

2、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各類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供幼兒操作的廢舊物品、玩具汽車、美工區(qū)的材料、錄音機、音樂磁帶。

1、動手操作,投放有車輪和無車輪的玩具汽車,讓幼兒自由選擇一輛玩具汽車,玩一玩、開一開。

2、談話,請小朋友一起想一想、說一說。

a.剛才你玩什么車?發(fā)現(xiàn)什么?

b.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車跑起來?

3、幼兒自由探索。

(1)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引導幼兒把各種形狀的物品都試一試、滾一滾,找一找,找出適合當車輪的材料。

(2)討論:

a.幼兒互相說說自己拿了什么物品當車輪。

b.幼兒互相比一比誰的車輪跑得快,為什么?

c.說說球能不能當車輪,為什么?

3、教師小結(jié):因為象球一樣的車輪會到處滾動,不好掌握方向,而象滾筒一樣的車輪只能向前后滾動,能更好的掌握方向。

4、分組活動:汽車制造廠各區(qū)材料準備:

a.撕貼:提供各色蠟光紙、膠水、圖畫紙,讓幼兒撕貼車輛,并從各種形狀的圖形中找出正確的圖形做車輪。

b.泥塑: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引導幼兒搓、捏出汽車的形狀。

c.找車輪:提供小不同的無車輪卡紙汽車、小不同的各種圖形卡紙、膠水,讓幼兒按照車輛小的不同來找出相應小的車輪。

提出要求:

a、把自己制作好的“汽車”放到“停車場”內(nèi)。

b、引導幼兒在各個活動區(qū)自由操作。

5、講評:幼兒互相參觀作品,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輛“汽車”。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興趣的話題中延伸而來,教師及時捕捉幼兒的關(guān)注點,并與幼兒一起收集各種有關(guān)材料展開一次有趣的探索活動?;顒有问綄捤勺杂伞=處熓冀K處于觀察、引導的角色,鼓勵幼兒膽、主動去探索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在必要時給予幼兒一定知識經(jīng)驗的支持?;顒舆^程中,幼兒之間的互動非常積極,由于材料豐富、有趣,幼兒自始至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整個活動寬松、自由,幼兒不僅玩得開心,并在玩中獲得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九

2、請幼兒討論:說說發(fā)生山火時,小動物們會受到什么影響?老師出示故事圖片,講述故事《發(fā)生山火了》。

發(fā)生山火了。

小熊、長頸鹿、小鳥是住在美麗樹林里的動物,那里有蔥綠的草地、高大的樹木、美味的水果。一天,當它們在草地上睡覺時,小熊突然聞到燒焦的氣味,于是趕緊叫醒長頸鹿,長頸鹿伸長脖子,看見遠處冒出濃煙,覺得不對勁,又叫醒小鳥。小鳥飛到那里,才知道是發(fā)生了山火。于是,動物們決定立刻離開樹林。半路上,它們遇見了一隊大象。大象得知發(fā)生了山火后,連忙來到湖邊吸水,然后噴水救火。

終于,山火被大象撲滅了,但花草樹木都被燒掉了,美麗樹林再也沒有食物給動物吃了。于是,動物來到另一個樹林,收集花草樹木的幼苗,并把幼苗種在美麗樹林里。過了很久,花草樹木長大了,美麗樹林恢復了當初的美麗景象。

3、老師與幼兒共同討論故事的情節(jié):

(1)小動物是怎樣發(fā)生有山火的?

(2)山火是怎樣被撲滅的?

(3)如果你是樹林里的小動物,你應該怎樣防止山火再發(fā)生?

4、老師請幼兒討論:山火對大自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5、老師請幼兒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大象的鼻子,玩救山火游戲。請幼兒排成一行,雙手放在前面幼兒腰部。播放音樂,請幼兒隨著音樂擺動隊伍,模仿象鼻噴水救火時的動作。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十

1、喜歡聽故事,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

2、知道一些小動物要冬眠的常識。

制作動畫片《小熊不見了》。

1、設(shè)置懸念,引起幼兒欣賞動畫片的興趣。

幼兒自由討論小熊去哪里了。

2、欣賞動畫片,了解小熊究竟去哪里了。

提問:小熊去哪里了?小松鼠蓬蓬找到他了嗎?

3、再次欣賞動畫片,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

提問:故事里小松鼠蓬蓬除了去找小熊的,還去找誰啦?

故事里還有誰?還有誰也不見了?找到不見了的小蛇克克和小刺猬貝貝了嗎?

怎么辦呢,幾個小伙伴去找誰問的?

嘟嘟、克克、貝貝為什么都不見了,知道答案了嗎?

4、小結(jié):在冬天,有一些小動物要避開寒冷,躲在洞里睡覺,直到春天才醒來,我們不要打擾他們喔。

在語言區(qū)提供頭飾,供幼兒分角色表演。

1、喜歡看動畫片,能說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的大致情節(jié)。

2、知道小熊、小蛇、小刺猬他們要在冬天睡覺。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對文字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十一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3.發(fā)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幼兒經(jīng)驗準備:

一、以變魔術(shù)的形式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

1、出示一個八寶粥罐,將量杯里的水倒進去,請幼兒猜還能倒回杯子。

2、出示另一個八寶粥罐,并做相同操作。

3、請幼兒猜一猜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集體交流討論水娃娃不見的原因。

1、請幼兒上來把蓋子打開找出原因(原來里面有一條毛巾)。

2、得出結(jié)論毛巾把水娃娃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1、以實物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2、集體猜想部分: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進行記錄(請幼兒自主選擇笑臉、哭臉娃娃去貼一貼)。

3、分組實驗。

4、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進行記錄。

四、拓展經(jīng)驗,說說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

1、播放視頻,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

2、延伸: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利用會吸水的物品整理實驗臺,實地操作)。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得到發(fā)展?;顒又校揖o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nèi)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fā)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shè)計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小班不見了教案篇十二

1、通過看看、說說、畫畫的不同活動形式,引導幼兒體驗美術(shù)課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的均勻涂色和膽添畫的能力。

3、通過活動讓幼兒簡單知道汽車的結(jié)構(gòu)。

1、圖片:汽車。

2、油畫棒、畫稿。

教師通過變魔術(shù),變出不同樣子的汽車玩具,讓幼兒觀察。

1、提問幼兒:汽車都有哪些部分組成?

助幼兒總結(jié),共有四部分:車頭、車身、車尾和車輪。

2、出示范畫,請小朋友蜜察小汽車缺少了哪一部分?

3、教師示范:我為汽車添畫車輪。

在畫完第一個車輪后,請小朋友們思考:在畫第二個車輪時應該注意什么?

向幼兒講解:第二個車輪一定要和第一個車輪一樣、一樣圓,

注意車輪與汽車整體的比例,不要太,也不要太小,否則汽車就不能在馬路上平穩(wěn)的駕駛。

4、請幼兒為汽車添畫車輪。

(1)指導幼兒的作畫姿勢和握筆姿勢。

(2)提示幼兒添畫的`車輪要一樣、一樣圓。

(3)為小汽車圖顏色。

5、教師點評。

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猜一猜:誰的小汽車跑得最快?為什么?

小結(jié):只有兩個車輪畫的一樣、一樣圓的小汽車跑的才會快。

請幼兒收好畫筆后,一起玩開汽車的游戲。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80306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