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優(yōu)質(zhì)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8 09:43:02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優(yōu)質(zhì)14篇)
時間:2023-12-08 09:43:02     小編:飛雪

時間是一把利劍,能夠斬斷懶惰和拖延的束縛。如何撰寫一本生動有趣的回憶錄?在閱讀這些總結(jié)范文時,我們可以思考如何運用到自己的總結(jié)寫作中,實現(xiàn)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一

我國醫(yī)學(xué)源遠流長,歷曾涌現(xiàn)出許多名醫(yī)。扁鵲便是其中的一位。扁鵲年輕時跟隨師傅學(xué)醫(yī),非常用功。他學(xué)成后醫(yī)術(shù)高超,到各地治病救人,被人們稱為“神醫(yī)”。

有一次,扁鵲到齊國見到齊桓侯,通過觀察,扁鵲知道齊桓侯生病了,就對他說:“您生病了,如今病在皮膚里,如果耽誤了,病情將會加重?!?/p>

齊桓侯不相信扁鵲的話,說:“我沒病。你們醫(yī)生貪功好利,總想靠醫(yī)治沒病的人來顯示自己的醫(yī)術(shù)。”

過了五天,扁鵲又見到齊桓侯,他真誠地說:“您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療會加重?!饼R桓侯不高興地說:“我沒病?!庇诌^了五天,扁鵲對齊桓侯說:“您的病已經(jīng)深入到腸胃了,再不治療后果會很嚴重?!饼R桓侯仍覺得扁鵲在騙他,沒有理會。

五天后,扁鵲再見到齊桓侯,他轉(zhuǎn)身就跑開了。齊桓侯感到很疑惑,就派身邊的人去問扁鵲。

扁鵲說:“以前齊桓侯的病我能治好??涩F(xiàn)在病已經(jīng)到了骨髓,我治不好,只能趕緊跑開了?!?/p>

不久,齊桓侯果然生病了。他的病情越來越重,沒一個醫(yī)生能治好。臨終前,他后悔地說:“要是聽扁鵲的話該多好啊!”

扁鵲還根據(jù)自己的。

經(jīng)驗。

總結(jié)。

出診斷疾病的四種方法:望氣色、聞氣味、問病情、把脈,為祖國醫(yī)學(xué)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二

顏真卿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愛國政治家、詩人和書法家。公元785年,時年76歲的他不幸被圖謀叛變的軍閥李希烈縊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龍興寺。顏真卿從小喜愛體育運動。

公元784年,正當顏真卿75歲誕辰,親友們紛紛前來祝賀。他非常高興,不僅給人們表演了書法,也表演了體操絕技。他先叫家人搬來兩張?zhí)珟熞危⑸碓趦梢蔚闹虚g,用兩手握著椅背,連續(xù)做了百余下“屈臂撐”。接著又叫家人抬過一張空床,他用雙手按著床的東南角,兩腳用力一蹬,身體輕快躍過床。這“跳馬”表演,他重復(fù)做了五六次。

隨后,他用一張寬約3尺余的席子將自己的身體圍起來,直立地上,說道:“看我跳出去!”只見他兩手稍為一按,雙腳順到用力一蹬,早已飛身跳出高達3尺余的席子,輕巧地雙腳落地。顏真卿堅持鍛煉,直至古稀之年仍體魄強健,技巧超人。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三

駱賓王是唐朝初期的知名詩人,從小就才思敏捷。七歲時,有一天他家來了客人。一家人忙著招待客人,駱賓王就獨自一人跑到了池塘邊玩耍。池塘邊有很多美麗的花草,草叢中不時有小蟲子跳來跳去。柳樹枝條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把水面劃出一道道波紋。池塘里一群大白鵝正在嬉水。駱賓王捉了幾只小蟲子朝水里扔去,鵝群趕緊向這邊游來,就像一團團白絮在水面漂浮。紅紅的腳掌像小船槳一樣劃水,清清的水面上擴展著扇形的漣漪。駱賓王最喜歡大白鵝了,他撿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畫起了白鵝游水圖。這時候,家人因不見了駱賓王,找到塘邊來了??腿艘哺藖?,看到地上的畫,還真有些像呢。于是靈機一動,想考考這孩子,因為他早就聽說這孩子聰明異常。于是指著白鵝叫他作詩一首。駱賓王朝著水中想了一會兒,就高聲吟誦起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拔清波。

客人聽了非常贊服,夸駱賓王是小神童。這首詩很快傳播開來,尤其是在。

兒童。

中像歌謠一樣流傳著。

駱賓王不僅小時候聰慧異常,就是到了老年也仍才思敏捷。

駱賓王曾參與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的斗爭,兵敗后,他逃到了杭州,削發(fā)為僧。有一天,詩人宋之問月夜游靈隱寺,在長廊下吟詩道:“鷲嶺郁苕峣,龍宮隱寂寥?!笨墒蔷挂粫r想不起下面的。

句子。

這時,寺內(nèi)一老僧正在打坐參禪,聽得廊下有人吟詩,于是問道:“年輕人不睡,為何還苦苦吟詩?”宋之問回答說:“我想在這里題首詩,可是下兩句想不出來了”老僧笑著說:“何不接上‘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連聲說好第二天又去。

拜訪。

老僧,老僧已不在寺內(nèi),據(jù)說乘船出海了。這老僧便是隱姓埋名的駱賓王。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四

大一統(tǒng)的中國剛剛締造的時候,蒙恬沒有機會去享受一個開國功臣應(yīng)得的榮華,而是肩負著更艱巨的使命——北定匈奴。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xiàn)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tǒng)一。正當咸陽城里歡慶勝利的時候,秦國北部邊境傳來匈奴頻繁騷擾并大舉南侵的消息。匈奴軍隊殺人放火,搶劫牲畜財物,邊疆人民苦不堪言。這時,秦國剛剛統(tǒng)一,人心思定,軍民厭戰(zhàn)。蒙恬不顧連年征戰(zhàn)的辛勞,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復(fù)河套一帶。

面對匈奴的挑釁,秦始皇選擇了蒙恬領(lǐng)兵出征。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時代的蒙恬長年在北方邊境守衛(wèi),對匈奴的戰(zhàn)法極其熟悉,這是那些長年征戰(zhàn)中原的老將們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軍里最富有進攻精神和野戰(zhàn)能力的將領(lǐng),秦朝其他將領(lǐng)打的多是中原地區(qū)的攻堅戰(zhàn),對于塞北草原上與匈奴的野戰(zhàn)并無多少經(jīng)驗。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領(lǐng)30萬能征善戰(zhàn)的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邊關(guān)。扎下大營后,他一邊派人偵察敵情,一邊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戰(zhàn),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發(fā)了最具決定性的戰(zhàn)爭。蒙恬跟匈奴人在黃河以北,進行了幾場戰(zhàn)爭,匈奴主力受重創(chuàng)。最后匈奴人被徹底打敗,向無限的北邊逃竄。史書上記載:匈奴人向北(逃竄)七百多余里。

蒙恬并沒有辜負眾望,一戰(zhàn)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飛魄散。賈誼也曾形容說“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正是對河套戰(zhàn)役功業(yè)的稱贊。后來中原再次大亂時,匈奴卻不敢深入漢境,這不能不說與此戰(zhàn)有很大關(guān)系。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nèi)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dān)任外事,蒙毅常為內(nèi)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tǒng)一六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fù)河南地(今內(nèi)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nèi)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shè)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jù)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后修筑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nèi))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籍著天險,設(shè)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后受遣為秦始皇巡游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nèi)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戰(zhàn)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五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zhèn)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xué)家,被后人尊稱為醫(y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yī)方,寫出了-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y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y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xué)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chuàng)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jīng)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yī)學(xué)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yī)學(xué)專著,是中國醫(yī)學(xué)影響的著作之一,是后學(xué)者研習(xí)中醫(yī)必備的經(jīng)典著作,廣泛受到醫(yī)學(xué)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張仲景為人謙虛謹慎,提倡終身堅持學(xué)習(xí)。他在序文中說:“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學(xué)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尚方術(shù),請事斯語?!睆堉倬耙每鬃诱Z錄,在于說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學(xué)習(xí)來獲得知識。他特別表明自己從青少年時期就熱愛醫(yī)學(xué),請允許他扎扎實實地按照孔子的話去做,因為醫(yī)學(xué)沒有止境,必須終身堅持學(xué)習(xí),活到老,學(xué)到老。

張仲景還為后人樹立了淳樸無華、勤懇踏實的學(xué)風(fēng)?!秱s病論》著述風(fēng)格樸實簡練,毫無浮辭空論,對后世中醫(yī)著作影響甚大。他診病和學(xué)習(xí)時遇到一絲一毫的疑問,即“考校以求驗”,絕不放過,一定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張仲景的醫(yī)學(xué)理論對中國古代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張仲景醫(yī)學(xué)理論對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有重大貢獻。而且對東南亞各國的影響也很大。后人研究他的醫(yī)理,敬仰他的醫(yī)術(shù)和醫(yī)德,稱他為“醫(yī)圣”。在河南省南陽市還為他修建了“醫(yī)圣祠”。解放后,翻修了“醫(yī)圣祠”,并修建了“張仲景紀念館”,以紀念這位奠定中國中醫(yī)治療學(xué)基礎(chǔ)的醫(yī)學(xué)家。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六

自古以來,我們強調(diào)通過各種方式愉悅身心,進行養(yǎng)生。其中,彭祖提出通過養(yǎng)心來養(yǎng)生。這里的養(yǎng)心實際上就是指要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

李白游仙、豁達的人生“境界”恰恰是養(yǎng)生所強調(diào)的主要方面,特別是在競爭激勵、生活節(jié)奏快的現(xiàn)代社會,尤其應(yīng)該研究、學(xué)習(xí)、借鑒李白人生境界對于養(yǎng)生的積極方面。另外,李白遠大的理想,積極的心態(tài),不斷進取的精神,永不停止的追求,堅持不懈的意志,不屈服的.品格,以及豪爽的性格,豁達的胸懷等都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

通過探討李白景物詩中景物作為主觀感情的投射、心境的外化、個人心理世界或世相的象征等方面的生命意識,來說明李白懂得生命的本真狀態(tài)。其中,游仙在李白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李白的游仙活動與李白的獨特個性有直接的關(guān)系,而李白的“游仙”境界對于養(yǎng)生具有不可忽略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從李白道教活動和終生崇道來說,蜀地自古以來濃厚的崇道之風(fēng)對李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而道家是中國養(yǎng)生大家,道家的養(yǎng)生在養(yǎng)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七

袁枚是我國清代中葉的著名文學(xué)家。袁枚從青少年時代就熱愛大自然,常在風(fēng)光秀麗之處構(gòu)思詩文。中年之后脫離官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游山玩水達40年之久。70歲還從安徽、江西,到廣東、廣西、湖南游了一大圈,途經(jīng)風(fēng)景勝地黃山、廬山、羅浮山、桂林、洞庭湖,一路尋幽訪勝。

回家之后躊躇滿志,寫下:“自覺山水膽足夸,年赴七十走天涯。公然一萬三千里,聽水聽風(fēng)笑到家?!痹?0歲時仍然能徒步登山,步履穩(wěn)健。清代學(xué)者為其80大壽寫的兩句賀詞是:“八十精神勝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煙”。加上他心情怡靜,樂觀無憂,使他享有82歲的高齡。

歐陽修愛好廣泛,博學(xué)多才。對“琴、棋、書、畫、詩”這文人“五友”無所不通。他由于不得志,心情郁悶不暢,久之患上了“幽憂之疾”,多方求醫(yī),不見好轉(zhuǎn),痛苦之極,別無良方。為解除煩惱,他便操練這“琴、棋、詩、書、畫”五友,一旦全心投入了角色,便怡然自得、不知不覺病已痊愈。他在《送楊序》這文中寫道:“予常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xué)琴……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其體也”他勸人以“五友”為伴,防病養(yǎng)生。

他在《秋聲賦》中寫道:“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人常有多憂多思之老,方壯遽老,方老遽衰,反之以長生之法。”他在告誡人們過多的憂傷會傷害心靈,過重的勞動會傷其體形,一個人的智慧與體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是多愁善感,則青壯年會加速老化;老年就會加速衰竭,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則是長生方法也。事實證明,他的話是正確的。性烈之士多招疾患,情郁之人甚少高齡,能以“五友”為伴者,則長壽者多也!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八

班超東漢名將。班固弟。投筆從軍,曾隨竇固北擊匈奴有功。永平十六年受命率36人出使西域。至鄯善,襲殺匈奴使者,繼廢親附匈奴的疏勒王,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tǒng)治。后得東漢政府支持,先后平定莎車、龜茲、焉耆等國貴族變亂,擊退月氏入侵,保護了西城各國的安全及“絲綢之路”的暢通。永元三年任西域都護,后封定遠侯。他在西域前后達31年,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九

李廣自幼勇武善射。文帝時從軍擊匈奴,有功為郎。景帝時,歷任北部各邊郡太守。武帝時召為中央宮衛(wèi)尉。元光六年以驍騎將軍出擊匈奴,惜負傷被俘,后佯死再乘機奪胡馬馳還?;貪h后出任為右北平太守,匈奴畏服,譽其為「飛將軍」,數(shù)年未敢進犯。元狩四年從大將軍衛(wèi)青出擊匈奴,深入失道,引咎自殺。李廣歷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畢生大小七十余戰(zhàn),阻止匈奴南侵,功勞極大。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十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老師很有學(xué)識,又有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老師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老師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風(fēng)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老師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老師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老師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

時間。

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老師。關(guān)羽說諸葛老師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xué)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zé)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老師。當他們到諸葛老師家前已經(jīng)是中午諸葛老師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老師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老師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老師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老師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20xx年),諸葛老師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于南陽隆中,會見諸葛老師,問以統(tǒng)一天下大計,諸葛老師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jù)地,對內(nèi)改革政治,對外聯(lián)合孫權(quán),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略思想的宏偉藍圖,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唐朝有個寫詩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歲便開始作詩,九歲時對詩的聲韻就非常熟悉了。母親是個慈愛、嚴格又有文化的婦女,充當白居易的啟蒙教師。

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她總是拿著詩書教導(dǎo)兒子,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也有偷懶的時候。這時,母親不去打罵他,而是講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學(xué)習(xí)任務(wù)一點一點補上。

就這樣,白居易漸漸養(yǎng)成了。

勤奮。

學(xué)習(xí)的好習(xí)慣。

有一次,他拿著自己的幾首新作,來到在當時很有名望的詩人顧況俯前,顧況漫不經(jīng)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開,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韻味十足的吟誦起來:“‘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好哇,好!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難事!快請進!快請進!”

看到寫詩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興的與他談起作詩來,不知不覺的就談到了天黑!這一年白居易才16歲。

從此這個會寫詩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長安城傳開了。

李清照夫婦二人勤儉度日,常典當衣物,“取豐千錢”,買來一些碑文古跡,回家研習(xí),且全身心投入。她給自己立下規(guī)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貴重飾物。有時她在街市上碰見珍貴史料,寧肯脫掉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買回。

李清照夫婦為世人所稱頌,流芳百世,這與其對治學(xué)的不斷追求分不開的。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十一

前些時,熱鬧非凡的“超級女聲”轟動了大半個中國,節(jié)目空前火爆,“偶像”紅得發(fā)紫,這絕對與一大幫子鐵桿“粉絲”有關(guān)。雖然他們自稱“新新人類”,其實,追根溯源,這“粉絲”也是古已有之。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可以說是最早的歌壇偶像,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guī)模的“粉絲”。

中國最早的歌壇偶像柳永論數(shù)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多得不計其數(shù)。如果那時就有發(fā)短信技術(shù),恐怕支持柳永的“粉絲”,又要讓電信局賺個缽滿盆溢,拉動經(jīng)濟增長幾個百分點。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于“超女”的“粉絲”。由于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于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fā)狂。

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就成了歌妓們的最高愿望:“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边@順口溜不知怎么傳到宮里,仁宗醋意頓生,氣得差點兒吐血,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怎么能讓這個小癟三搶了我的頭彩?但礙于身份,自己又不能和一個風(fēng)流文人爭風(fēng)吃醋,只好悶在心里發(fā)恨。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余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安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于相沿成習(xí),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哪像現(xiàn)在的“粉絲”們,朝秦暮楚,這一陣幾追張三,過幾天又捧李四,追時奉若神日月,棄時甩若敝展。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于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可是他的“追星”記錄,從他對柳詞的熟悉程度便可略見一斑。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仁宗看到柳永的考試卷子,就不假思索信手批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边@一下子,柳永就成了“奉旨填詞”的“xx巨星”了。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超女”的副作用,除了使許多孩子迷戀唱歌外,湖南還有一個15歲的女“粉絲”,為參加“超女”比賽減肥過度成病。相比較而言,柳永的副作用似乎更有詩意,氣魄也更大一些。

柳永名詞《望海潮》中有佳句稱贊杭州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想不到被他千里之外的一個著名“粉絲”金主亮看到了,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效果,“此詞傳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有這樣驚人的“副作用”,差一點兒被人當成漢奸了,是柳永萬萬想不到的,不過也充分說明柳詞的`巨大魅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柳永及其“粉絲們”早已作古,隨風(fēng)遠去,愿我們今天的偶像與“粉絲”都能比柳永們更精彩、更健康、更灑脫,也更有品位,同時也能更少一點“副作用”。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十二

當年,霸王領(lǐng)兵到了江蘇六合縣東南一帶,見天快晚了,就下令安營扎寨。

那時,韓信還在霸王手下當將官。夜里,霸王和眾將軍飲酒作樂,吃得高興了,便對韓信講:“別人說你有能耐,我要和你打個賭,怎樣?”韓信打了一躬說:“不知大王以何賭輸贏啊?”霸王說:“我們兩人,一個在東邊山洼里筑一座城,用來擋山外的敵兵;一個在孫趙和金塘營之間掘四十九口井,讓軍民都有水吃,兩樣都要在今晚完成,曉星一出為準,你敢嗎?”

韓信心想:“造城是地面上的事,一點不馬虎不得;挖井是地下的事,深淺可以討巧。”心里想挖井。

霸王又問:“你是造城還是打井?”韓信說:“我們做兩個閹子,抓閹作數(shù)?!?/p>

霸王揀一個,上面是造城。韓信說:“大王抓的是造城,那個當然是打井了,大王就造城吧。”其實,兩個閹都寫著“造城”,霸王大老粗,不知道中計哎。這樣嘛,就各領(lǐng)一千兵動工了。

韓信帶兵到了金塘營,他把兵先分成一班班地去挖井,自己坐在祠堂里飲酒。霸王怕輸,親自到場地催工。忙得十兵們個個氣喘八哈,大汗直淌。

韓信見大快二更了,叫探子去看霸王弄得怎祥了,回報是筑了一半。韓信又問井挖得怎祥了,探子報說:才有十幾口井。韓信不慌不忙,叫來兩個牙將。咬了耳朵,二人就分頭去了。韓信下令:“快替我備馬,隨我到大王面前請功?!?/p>

見了霸王,韓信問:“大王。你的城筑得如何?”霸王說:“有一半高了。”

韓信說:“你看曉星已出了,大王輸了?!卑酝跆ь^一看,曉星果已掛在半空中了。就問韓信:“你的井難道都打好了?”韓信說:“清大上去查點吧!”霸王不信,跟他一同查看了。

一路上,韓信指指點點說:“沿路三七二十一口,外圍村邊四七二十八個,不錯吧?”霸王點著頭,心里很感奇怪。

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韓信到霸王處請功以前,已經(jīng)派一個牙將傳令,叫士兵在沿途必經(jīng)之處,挖的真井;在外圍不顯眼的地方,只挖一半,就放下井欄;霸王不會查到的地方,只放了一個井欄,一锨也沒挖。霸王粗心,只順著韓信指的路走,看到井欄,便以為真的了。那曉星也是假的。是韓信指派另一個牙將,把一盞點亮了的燈籠用風(fēng)箏放到天去,乍一看,真像是曉星出在半空一樣,霸王又當真了。本來霸王在曉星出之前能筑好城的,見曉星出了,就停了工,所以到現(xiàn)在這上城還有一角沒有城墻,后人就稱它是霸王城。

城內(nèi)村莊就叫小城里。孫趙到金塘營的一帶井多,但多數(shù)只有一半深,是韓信打的井。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十三

馮異好讀書,通《孫子兵法》。王莽時以郡掾監(jiān)五縣,后以五縣降劉秀。他屢立軍功,善于治軍,但為人謙恭不夸,諸將每坐論軍功,他常獨避樹下,因此號為「大樹將軍」。他曾為劉秀北擊匈奴,平定河北,舉兵攻下天井關(guān)、上黨、成阜等十三縣,擁戴劉秀稱帝。建武二年被封為陽夏侯,代鄧禹西征。又擊敗赤眉軍,平定關(guān)中諸豪強,進兵西北。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事跡材料篇十四

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后,在返回長安途中,路經(jīng)沛縣。南北征殺十余年,頭一次回到故鄉(xiāng),重見故鄉(xiāng)父老兄弟,真是無限的感慨。這一天,高祖在沛宮擺宴,款待鄉(xiāng)親父老,把酒臨風(fēng),喜氣洋洋。正當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問道:“門外為何如此吵嚷?”高祖話音一落,縣令一旁“刷”地站起,伸過頭去往外側(cè)耳一聽,才慢慢安下心來,轉(zhuǎn)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頭道:“皇爺恕罪。今早卑職來拜皇爺,遇一鄉(xiāng)民攔路喊冤,狀告本城店主霸鵝。因奉皇詔,卑職不敢耽擱,……不想他們鬧了上來,使皇爺受驚,卑職罪該萬死,罪該萬死!”高祖聽后沉思起來,他聽說這個縣令昏庸無能,靠著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親眼看看這位縣令的本領(lǐng)!高祖暗暗拿定主意,連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為大,尊縣不妨即速審理!”沒等縣令回答,高祖就已離開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處為堂,我等暫且一避!”

縣令一聽,嚇出一身冷汗,心中連連叫苦。你想,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大的膽量敢在皇帝面前審案?何況這樣的一個無能之輩!縣令不敢推托,只好硬著頭皮擂鼓升堂。那鄉(xiāng)民被差役帶到堂前跪下,哭訴道:“……二十只鵝為小民所養(yǎng),指望賣鵝來購買農(nóng)具開墾荒地,養(yǎng)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鵝,反誣小民刁賴……求老爺為民作主哇!”

縣令聽罷,裝模作樣,手指店主大喝一聲:“店家,你平白無故霸鵝,該當何罪!”誰知那店主沒有害怕,聽到喝聲就撲通跪在地下,連忙分辯:“老爺容稟:小店家聞高祖皇爺將要返鄉(xiāng)駕臨,久備鵝二十只,孝敬老爺以備皇爺受用,不料這鄉(xiāng)野流賊,仗著如今皇爺法寬,愛民如子,就膽大包天,來得我店,見鵝起意,生下這謀鵝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爺明鏡!”縣令聽完,覺得店家說的也有理,心想,這可怎么了結(jié)呀……隨后眼珠一轉(zhuǎn):咳,村夫流民,判輕判重諒他也不敢怎樣,再說,本縣若連一個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爺面前,不是顯得大大的無能了么,想到這里,忙吩咐兩邊:“野夫民賊,騷擾本縣——給我拿下,重責(zé)四十,收入南牢,聽候發(fā)落!”

那鄉(xiāng)民毫無懼色,連聲高喊冤枉,被差役強行架出。

其中的破綻,高祖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這樣一批“青天”,將要造成多少冤獄啊,俺這漢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會敗在這批人手里……高祖忍著怒氣走進大堂,冷冷地問:“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斷明了?”

縣令一聽高祖這口氣,知道不妙,嚇得渾身發(fā)抖。停了一會兒,高祖又問:“此案審理得如何了?”縣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嚇得面色如土,哪里還敢哼一聲,急忙跪在地下,連連叩頭。高祖抬頭環(huán)視一周,微微一笑道:“諸位父老兄弟,縣令大人不作回復(fù),想必案子沒有結(jié)果!既然如此,店主豈能逍遙?”說著又向眾人攤開兩手,輕輕說道:“戰(zhàn)場識良將,治世出英才。你們,誰能——”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爺想招賢理案呀!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哪個敢站出來冒這個大險呀,眾人只是你瞅我瞧,誰也不吭一聲。

這時,角落里一個身體瘦弱、雙目炯炯的人一聲高呼,雙膝跪在案下道:“皇爺萬歲,萬萬歲,恕小民無罪,俺愿一試!”

劉邦聞言大喜,忙離座向前雙手攙起。大家一見此人,不免一驚:“這不是書生李良嗎?”李良直起身,對高祖說:“要將兩家喚回,當面說清;并速將白鵝送上,俺要審鵝,鵝供為證!”“審鵝?”眾人大吃一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是審鵝!二十只全審——請備二十管筆,二十塊帛,要鵝一一招供!”李良說得如此平平靜靜,連高祖也暗暗吃驚,不禁疑慮重重:此人莫不是瘋魔中邪,天下哪有審鵝一說,鵝豈能寫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轉(zhuǎn)身對高祖躬身一禮,說道:“請皇爺萬歲明天審察!”

第二天,李良開堂審鵝。高祖上坐,店主和鄉(xiāng)民跪在堂下,沛城眾位父老兄弟列坐兩旁,門外還有不少人等候著觀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點兒不耐煩了,便回頭高聲吩咐:“將二十只鵝的招供呈來!”

話沒落音,二十個差役一人捧著一塊帛,從后堂急急走上來。這時,大家的雙眼瞪得象一對對銅鈴,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細細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鵝屎外,別的什么也沒有,更沒有什么“招供”!許多人由失望變得緊張起來,個個都在為李良擔(dān)心啊。

這時,李良站起來,對著布帛看了一會兒,忽的,他皺起了眉頭,一聲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開黑店,霸占民鵝,二十只鵝已將實情供出,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說!”店家自知理虧,嚇得兩腿篩糠,癱倒在地,最后只得點頭認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轉(zhuǎn)臉對驚呆了的鄉(xiāng)民說:“老鄉(xiāng),現(xiàn)在物歸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鵝趕走吧,換回農(nóng)具,多開荒地,好生過日子……”

李良見眾人還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著帛微笑著說:“城里人養(yǎng)鵝,鵝吃的是糧食,屙的是黃屎;鄉(xiāng)下人養(yǎng)鵝,鵝吃的是青草呀,你們看,這塊塊帛上,不都是青青綠綠的嗎?”眾人這才恍然大悟。這時,只見高祖伸手拉住李良,連聲贊道:“好,好!你這才稱得上是沛縣的青天!”從此,讓李良任沛縣縣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樂業(yè)。劉邦選賢的佳話,一直流傳到今天。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80864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