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對所讀內(nèi)容的主觀感受和理解的一種展現(xiàn),幫助更好地消化、吸收和理解書籍中的思想。怎樣準(zhǔn)確、生動地描繪書中人物和場景?以下是一些讀者對于這本書的贊美和批評,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和評價。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一
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感情。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边@是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寫成的詩。唐朝史青曾經(jīng)上表唐玄宗,表中說曹植七步成詩,不足為奇,而且讓人覺得遲澀,他說自己五步即可成詩。唐玄宗閱罷,十分驚奇,便招他進宮,當(dāng)面試問,命以“除夕”為題作詩。結(jié)果,史青未出五步,已成五律八句:“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摧。風(fēng)光人不覺,已入后園梅?!碧菩趯λ蠹淤澷p,授他以左監(jiān)門將軍之職。
還有作詩更快的,當(dāng)是宋朝的'寇準(zhǔn)。他七歲時曾三步成詩。那是在一次酒宴上,賓客讓寇準(zhǔn)以“華山”為題賦詩,寇準(zhǔn)三步內(nèi)就賦成了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贝嗽娨跃毜恼Z言,描寫了華山的雄偉峭拔、氣象闊大之勢。
七步詩曹植全詩的詩意。
這首七步詩的典故來源:《世說新語·文學(xué)》中記載,曹植是曹操的四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曹操1死后,哥哥曹丕做了魏國的皇帝。因為曹植和弟弟曹熊在父親亡時沒來看望,曹丕一再追問此事,曹熊因為害而怕自殺身亡,曹植被押進朝廷。最后四兄弟的母親卞氏開口求情,曹丕勉強給了曹植一個機會,讓他在七步之內(nèi)脫口成詩,否則殺無赦。曹植便念出一首《七步詩》“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明白其中弟弟暗指兄弟情意,只好放了曹植。這個典故的釋義:現(xiàn)形容人才思敏捷。
譯文。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表現(xiàn)了作者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不滿與厭惡。)。
賞析。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F(xiàn)象,抒發(fā)了曹植內(nèi)心的悲憤。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二
《七步詩》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編收集的三國曹植七步詩,歡迎查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持:用來。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3:漉:過濾。
4: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6:釜:鍋。
7:燃:燃燒。
8:泣:小聲哭。
9:本:原本,本來。
10:煎:煎熬,這里指迫害。
11:何:何必。
《漫叟詩話》;“曹子建七步詩,世傳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淺深,必有以辨之者”。
清·毛先舒《詩辯坻》:“子建樂府《怨歌行》比《七哀》多十二句,然《七哀》妍至雅潔,似勝《怨詩》。《七步詩》四句者,詞意簡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態(tài)”。
據(jù)《世說新語·文學(xué)》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yīng)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保ú苤驳母绺绮茇ё隽嘶实酆螅肫群Σ苤?,以曹植未能及時吊唁先父此大不孝為由,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nèi)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jié)果曹植應(yīng)聲詠出這首《七步詩》曹丕感到十分羞愧。)。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保ā夺尦U劇罚﹦f(xié)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笨梢娗叭硕贾赋隽瞬苤膊湃A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xiàn)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據(jù)《世說新語.文學(xué)》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yīng)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稱之為《七步詩》。據(jù)說曹丕聽了以后“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xiàn)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lǐng),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于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yīng)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xiàn)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fā)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diào)味的汁液?!拜健笔侵付骨o,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后兩句筆鋒一轉(zhuǎn),抒發(fā)了曹植內(nèi)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zhì)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之妙,在于巧妙設(shè)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nèi)的豆煮得翻轉(zhuǎn)“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氨臼峭?相煎何太急”也因此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來批評那些不顧手足情深而骨肉相殘的行為。全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谖俏裆畛?,譏諷之中有提醒規(guī)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后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jù),而且據(jù)《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dāng)然,此詩的風(fēng)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七步詩》我們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三
有一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叫《曹植七步成詩》。讀了這個故事之后,對故事中的主人翁印象十分深刻,他就是曹植。
我覺得曹丕真是**人憂天了,因為曹植有很大的抱負,就是要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且他對兄弟間的感情的珍惜,絕不會為了個人的私欲去迫-害自己的兄弟。我一點也不喜歡曹丕,因為他為了達到做皇帝的目的,就不擇手段,想出各種的陰謀詭計去陷害自己最親的兄弟,這樣自私自利的人,就算讓他做了皇帝,他一心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他會花時間去多想想老百姓的疾苦嗎?我想他是不會的。
我喜愛曹植的七步詩,因為它不僅十分清晰地表達了兄弟間感情,而且從中更體現(xiàn)出曹植的智慧超群。短短的七步,就能作出如此好的詩句,我真佩服他!
曹植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肯定是少不了他學(xué)習(xí)上下的苦功。因此,我決心發(fā)奮學(xué)習(xí),像曹植那樣聰明,做對人類有益的事情,讓這個地球真正成為一個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快樂星球!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四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shù)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yōu)游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曹叡對他仍嚴(yán)加防范和限制,處境并沒有根本好轉(zhuǎn)。曹植在文、明二世的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終被封地在陳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謚思,故后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曹植在文學(xué)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鍾嶸在《詩品》中曾說“骨氣齊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钡竭_了風(fēng)骨和文采的完美結(jié)合,成為當(dāng)時詩壇的最杰出的代表。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認同。作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運,使無數(shù)的文人同情。劉勰說“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五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釋]。
燃:燒。
豆萁: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脫粒后剩下的莖,曬干后可以當(dāng)柴燒。
釜:古代用作燒煮食物的無腳鍋。
泣:哭。
本:本來。
同根生:豆子長在豆萁上,豆子和豆萁是一條根上出來的。
煎:煎熬,用火烹燒,這里形容用權(quán)力逼迫。
何:為什么。
原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詩]。
[賞析]。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保ā夺尦U劇罚﹦③牡摹段男牡颀?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泵鞔跏镭懙摹端囋坟囱浴芬舱f:“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笨梢娗叭硕贾赋隽瞬苤膊湃A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xiàn)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據(jù)《世說新語.文學(xué)》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yīng)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稱之為《七步詩》。據(jù)說曹丕聽了以后“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xiàn)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lǐng),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于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yīng)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fā)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diào)味的汁液?!拜健笔侵付骨o,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氨臼峭?,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后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jù),而且據(jù)《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dāng)然,此詩的風(fēng)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曹植墓。
位于東阿縣魚山西麓。座東朝西,依山營穴,磚土壘就。1951年夏,平原省文物管理員會清理。后墓室殘破,1981、1985年先后整葺修復(fù)。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建安時期杰出詩人。魏太和三年(229年)封東阿王,六年二月改徙陳王(今河南淮陽),同年十一月卒,謚“思”。次年三月遷葬于此。
《三國志·魏書》載:“初,植登魚山,臨東阿,喟然有終焉之心,遂營為墓。”墓室為前堂后室磚室墓。前堂4.35米見方,后室長2.20米,寬1.78米。墓壁以青磚錯縫平砌。前堂后室之間辟門,以磚封護(圖2-5)。清理出石圭、石璧、青玉璜、瑪瑙泡和云母片以及罐、盆、杯、盤、灶、案、車、禽畜俑等各式陶器132件。
墓前左側(cè)有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碑樓1座,單層硬山式建筑,內(nèi)置隋開皇十三年(593年)立曹植墓碑。碑圓首方趺,趺座半入土中,高度不詳。碑冠與碑身為整石雕出。通首高2.47米,寬1.03米,厚0.21米。碑首雕而不礱,起龕有三身像。碑身高1.80米,鐫文22行,行42~44字不等,共935字。書雜篆隸楷三體,結(jié)體險峻,氣韻高邁,筆力雄奇。此碑早年湮沒在大清河中,清代撈出,還置墓前。此外尚有題詠、記事碑碣4方。
曹植七步成詩。
孫權(quán)占了荊州,殺了關(guān)羽,怕劉備報復(fù),就派使者給曹操送了封信,表示愿意歸順曹操,并且勸曹操順應(yīng)天命,趁早即位稱帝。
曹操接到這封信,就隨手遞給他的心腹大臣看。他微笑著說:“孫權(quán)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哩?!?/p>
自從漢獻帝遷都許都以來,朝廷大權(quán)和兵權(quán)全掌握在曹操手里。曹操要廢掉漢獻帝,自己稱帝,還不容易?可是他考慮到漢室雖然衰落,還有個正統(tǒng)的名義,怕自己做了皇帝,還有人心里不服。所以他認為孫權(quán)勸他稱帝,是成心要讓他為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六
曹植字子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文學(xué)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后人因他文學(xué)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曹植,字子建。自幼穎慧,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shù)十萬言,出言為論,落筆成文,深得曹操的寵愛。曹操以往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世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不拘禮法,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最終在立儲斗爭中漸占上風(fēng),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得立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fā)生了變化。他從一個過著優(yōu)游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曹叡對他仍嚴(yán)加防范和限制,處境并沒有根本好轉(zhuǎn)。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終的封地在陳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謚思,故后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杯具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杯具客觀上促成了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卓越成就。曹植的創(chuàng)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夢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diào),對前途充滿信心;后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夢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他現(xiàn)存詩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詩。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七
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難看出他的才華橫溢。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后他與當(dāng)時著名文學(xué)家王粲、徐干,陳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也并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觀色,籠絡(luò)人心,終于被立為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quán),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幾次想加害于他。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趁機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xiàn)“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難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他在踱步之間成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羞愧,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xiāng)侯。“七步成詩”的成語便由此而來。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八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得一首詩。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得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得思想感情。七步詩是曹植對誰說的?請參考!
相傳是對曹丕說的。這首詩用同根而生得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得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得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對曹丕得強烈不滿。
原文。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話譯文。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得豆子做成汁。
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
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得,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文學(xué)賞析。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保ā夺尦U劇罚﹦③牡谩段男牡颀垺げ怕浴分幸舱f:“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泵鞔跏镭懙谩端囋坟囱浴芬舱f:“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笨梢娗叭硕贾赋霾苤膊湃A出眾,稟賦異常得特點,而最能表現(xiàn)其才華得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這首詩純以比興得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xiàn)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受害者得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得“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fā)酵過得豆子,用以制成調(diào)味得汁液?!拜健笔侵付骨o,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得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得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后兩句筆鋒一轉(zhuǎn),抒發(fā)曹植內(nèi)心得悲憤,這顯然是在質(zhì)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得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得殘酷迫害??谖俏裆畛粒I諷之中有提醒規(guī)勸。這一方面反映曹植得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曹丕迫害手足得殘忍。這首詩之妙,在于巧妙設(shè)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得,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nèi)得豆煮得翻轉(zhuǎn)“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當(dāng)然,這首詩得風(fēng)格與曹植集中得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得錘煉和意象得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得比喻,明白而深刻得寓意贏得千百年來得讀者得稱賞。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九
《上下五千年》中有一篇叫做《曹植七步成詩》。書中寫到曹操、曹丕和曹植。由于曹植才華出眾,曹操想立曹植為太子,但因為有些大臣反對,才決定不下來。曹丕怕自己地位不穩(wěn),想方設(shè)法討曹操歡喜,使曹操開始寵愛曹丕。曹植不注意小節(jié),讓曹丕鉆了空子。一次,曹操派曹植帶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送酒去,讓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曹操只好取消曹植出征,并打消了把曹植立為太子的念頭。
曹丕做了魏王后,仍忌恨曹植。后來,曹丕要曹植在走七步的時間里做出一首詩,如果做出,就免他一死。曹植隨口念出:“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辈茇犃耍睦锔械綉M愧,就免去曹植的死罪。
看完這篇,我真心想要咒罵曹丕。他就因嫉妒想要把自己的親弟弟殺了!這是多么荒唐!曹丕已經(jīng)當(dāng)上了魏王,為什么還要忌恨曹植呢?一個王位真的就這么重要,甚至比十幾、二十年的親情還要重要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話不就訴出了曹植的心聲嗎?他們本是友好的親兄弟,相互扶持,竟然為了一個王位反目成仇!
王位很重要嗎?不,可對于利欲熏心的曹丕來說這很重要!
有一句歌詞叫“我們窮得只剩下快樂。”這是多么美好的畫面?。‰m然窮,卻不用為了一個王位爭得你死我活,讓十幾年的兄弟情化為烏有,不會被嫉妒蒙上雙眼。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
史上有故事傳說曹操入棺時,曹植因為喝酒忘記了時間,曹丕便抓住這個機會要殺曹植,而這時候曹丕的母親卞氏為曹植求情,曹丕就賣個面子給他的母親。曹丕讓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詩一首,否則就要處死曹植。曹植臨危不亂作下傳世名篇《七步詩》。詩中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曹丕對自己的殘害與緊追不舍,曹丕聽后,也覺得自己對曹植逼迫地太狠,心中慚愧便免去曹植的死罪。
一首小小的七步詩,卻暗藏?zé)o限的殺機,體現(xiàn)當(dāng)時權(quán)勢斗爭的.激烈和殘酷。全詩的語言淺顯易懂,無需多加的解釋便道出了“本是同根深,相煎何太急”的深刻含義。又讓讀者深刻體會到,曹植在當(dāng)時的時勢下是何等地凄涼和無奈,曾經(jīng)被自己父王曹操所喜愛的文采,今日竟成了保命的殺手锏,不知曹植心中是何種感想。雖然曹植的《七步詩》暫時讓曹植逃過一劫,但是曹植日后的日子并沒有多好過,曹丕及其后代依然對曹植懷有深深的猜忌,常常給曹植施加壓力,最終導(dǎo)致曹植憂郁而死。
曹植的這首《七步詩》不像他早期的作品那樣處處充滿著激情樂觀和浪漫,而是表達了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和對這些矛盾所引起的悲憤與無奈。
曹植(漢魏之際文學(xué)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的排行第三的兒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作為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xué)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文學(xué)批評家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粲溢今古,卓爾不群?!辈⒃凇对娖贰分邪阉袨槠返谧罡叩脑娙?。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一
相煎何太急。
這是膾炙人口的那首曹植的《七步詩》,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中:
卞氏灑淚而入,丕出偏殿,召曹植入見。華歆問曰:“適來莫非太后勸殿下勿殺子建乎?”丕曰:“然?!膘г唬骸白咏☉巡疟е?,終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為后患?!必г唬骸澳该豢蛇`?!膘г唬骸叭私匝宰咏ǔ隹诔烧?,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試之。若不能,即殺之;若果能,則貶之,以絕天下文人之口?!必闹?。須臾,曹植入見,惶恐伏拜請罪。丕曰:“吾與汝情雖兄弟,義屬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禮?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筆。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詩一首。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植曰:“愿乞題目?!睍r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只牛,斗于土墻之下,一牛墜井而亡。丕指畫曰:“即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斗墻下,一牛墜井死字樣?!敝残衅卟?,其詩已成。詩曰:“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辈茇Ъ叭撼冀泽@。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yīng)聲而作詩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題。”丕曰:“吾與汝乃兄弟也。以此為題。亦不許犯著‘兄弟’字樣?!敝猜圆凰妓鳎纯谡家皇自唬骸爸蠖谷级馆剑乖诟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其母卞氏,從殿后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離坐告曰:“國法不可廢耳?!庇谑琴H曹植為安鄉(xiāng)侯。植拜辭上馬而去。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向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兩詩在所要表達的主題上沒有區(qū)別,而前者是四句,易于記憶和傳誦,減掉的兩句對全詩寓意的表現(xiàn)也基本不構(gòu)成影響,這可能是它盛傳的主要原因。
《七步詩》流傳的兩個版本,后來經(jīng)過學(xué)者的???,認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兩句,應(yīng)以六句為可信。因為曹植的文集是根據(jù)保存下來的類書結(jié)集而成的,難免由于傳抄、記憶等人為因素產(chǎn)生差異。一是從詩體來看,“六句”本是“古風(fēng)”;“四句”本類似“五絕”,故從成詩年代來看,應(yīng)以“六句”本為正。二是《三國演義》是章回小說,史實性自然要打折扣;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jù)。再追究下去,按《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所述,真正的《七步詩》應(yīng)是《斗?!?,而題目為《兄弟》的“煮豆”詩則是立就。
歷代對《七步詩》的真?zhèn)我惨恢痹跔幷?。由於此事件不見於正史《三國志》,此詩亦不見於《曹植集》,有人就認為此事為后人虛構(gòu),但正史無載的事不能斷言為虛構(gòu)。亦有人認為確有其事,但現(xiàn)存的《七步詩》為后人偽托。
另外,由于版本異同等因素,詩中個別字也多有異同。如“六句”本中:漉菽(豉)以為汁,竊以為應(yīng)為“豉”,因為從詩意來看,就是“將發(fā)酵的豆子(豉)漉出汁來”;“本是同根生”,《世說新語》為“本自同根生”,顯然,“自”較“是”要自然、貼切,且符合詩人當(dāng)時的心態(tài)。
其實,古詩在千百年來的傳抄、???、結(jié)集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謬誤,摻雜了某些個人的喜好、理解,或由于種種原因,對原詩進行了刪節(jié),此例不類凡舉。如全本的“離離原上草”,還有“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兩句?!八木洹北镜摹镀卟皆姟芬簿筒蛔銥楣至恕?/p>
去年,教育部要求在詩歌的出版編譯過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刪節(jié)。依據(jù)現(xiàn)當(dāng)代學(xué)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四句的《七步詩》屬于節(jié)選,不應(yīng)采用。
1、曹植的隨機應(yīng)變能力。既然是“漫談”,那就再扯扯《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的描述。其實書中描述的不僅僅是曹植的文才,更是他睿智靈動的隨機應(yīng)變。曹植奉丕之命作的“七步詩”《斗?!罚瑵M是牢騷、怨恨之情,“一牛斗敗了,不是我斗不過你,而是你有權(quán)在握……”。丕當(dāng)然不悅,遂冒天下之大不韙,出爾反爾,命其以《兄弟》為名應(yīng)聲立占一首。曹植當(dāng)然知道丕怒在何處,在接下來的《兄弟》中,凄涼、委婉地訴以手足之情,使“帝深有慚色”,方得逃殺身之禍。
2、中國兩大文豪的擬《七步詩》。魯迅《華蓋集·咬文嚼字(三)》(1925年)里說:“據(jù)考據(jù)家說,曹子建的《七步詩》是假的。但也沒有什么大相干,姑且利用它來活剝一首,替豆萁伸冤?!薄短娑馆缴煸吩娢娜缦拢骸爸蠖谷级馆?,萁在釜下泣。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濒斞赶壬倪@首擬作詩諷刺犀利,入木三分,以豆喻北京女師大校長楊蔭榆及其黨羽,以萁喻當(dāng)時遭難受迫害的進步學(xué)生,正可謂是反其意而用之。
郭沫若先生也曾根據(jù)《世說新語·文學(xué)》里所收的那首六句詩,作了一首《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他進一步解釋說:“站在豆的一方面說,固然可以感覺到萁的煎迫未免過火;但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說,不正是富于犧牲精神的表現(xiàn)嗎?”
魯迅先生的“活剝”,剝出了某些人的丑態(tài);郭沫若先生的反作,卻作出了調(diào)和,一作席上珍,一作田中肥,皆大歡喜。
3、比曹植更牛的詩人。唐代開元年間的史青上書給唐玄宗,自稱曹植七步詩尚為遲澀,他五步之內(nèi)即可成詩。唐玄宗當(dāng)即下旨相召,以《除夕》為題,史青未出五步,即吟詩云:
今歲今宵盡,
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
春逐五更來。
氣色高中改,
容顏暗里摧。
風(fēng)光人不覺,
已入后園梅。
唐玄宗大贊其才,當(dāng)即授以左監(jiān)內(nèi)將軍之職。
宋朝宰相寇準(zhǔn),天資聰穎,寫詩詞有奇才。他在七歲時在眾賓客酒筵前,眾客以《華山》為題,命他賦詩助酒興,小寇準(zhǔn)剛邁出三步,脫口吟出五言絕句:
只有天在下,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寥寥數(shù)語道出西岳華山雄偉險峭,眾人拍手叫絕。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二
詩人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氨臼峭?,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F(xiàn)象,抒發(fā)了曹植內(nèi)心的悲憤。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三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有兩個版本,大家看看下面吧!
七步詩。
兩漢:曹植。
(版本一)。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據(jù)《世說新語文學(xué)》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nèi)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
結(jié)果曹植應(yīng)聲詠出這首《七步詩》。
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
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
最后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
“同根”一語雙關(guān),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zé)問曹丕為什么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
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一首好詩。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四
三國?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釋:
1、嘗:嘗試。
2、持:用來。
3、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4、漉:過濾。
5、鼓:豆。
6、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7、釜:鍋。
8、燃:燃燒。
9、本:原本,本來。
10、煎:煎熬。
11、泣:小聲哭泣。
12、何:何必。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
留下豆子汁來做成糊狀食物。
豆莖在鍋下燃燒,
豆子在鍋里哭泣。
它說:我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
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
賞析: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表現(xiàn)了作者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不滿與厭惡。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F(xiàn)象,抒發(fā)了曹植內(nèi)心的悲憤。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五
曹丕登基以前,曹操確實考慮過繼承人問題,主要的人選就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個嫡子。其中,曹熊體弱多病,首先推出了競爭。而曹操在問諸子的志向的時候,曹彰明確表示愿意為將,所以曹操派他去征討匈奴(南匈奴),并取得了大勝。最后,實際形成了曹丕、曹植兩個人爭奪的局面。由于曹丕是長子,得到了諸如賈詡、司馬懿在內(nèi)的很多大臣的明確支持,但是曹魏的五大謀臣,二荀和郭嘉都死了,程昱年齡差不多到了80歲左右,所以曹操的主要謀士變成了賈詡、司馬懿和劉曄,曹操對這三個人的意見還是很看重的。
史書中曹植并沒有主動參與爭奪儲位,反而他手下人楊修、丁儀兄弟不停鬧騰,想要扶曹植上位來謀取利益。曹操一開始就是對曹丕區(qū)別對待的,給很多兒子封了侯,唯獨曹丕是五官中郎將、丞相副,在一門多侯的情況下,不封侯的那個是要繼承老爹的'爵位的。
所以曹操立曹丕為太子時的詔令“汝等悉為侯,而子桓獨不封,而為五官中郎將,此是太子可知矣”。我覺得曹操的令文的意思是這樣;你們鬧騰什么,曹丕早就是我定的繼承人,否認自己曾經(jīng)欲立曹植引起的**。剛開始曹操不做聲,下面人以為有機會。曹老板的心思確定了,就不讓人鬧騰了。還說自己一開始就是讓曹丕做接班人的,有推卸責(zé)任的意味。中間曹操也只是搖擺不定。如果說曹操對曹丕不滿意,想換個繼承人,大概在建安十九年曹植被封為臨淄侯的時候,然而在建安二十二年曹丕就成為太子,可見爭儲時間很短。
曹植主要是得到了楊修的支持。但是又由于曹植、楊修缺乏政治斗爭經(jīng)驗,在很多地方都顯示了不足。而三國志上又說楊修是袁術(shù)的外甥,所以曹操很不喜歡他,這肯定不是主要因素。曹操對楊修的父親楊彪倒是很看不上,差點殺掉。所以,曹操在明確了立曹丕為太子以后,找借口殺掉了楊修,也標(biāo)志著曹植集團的最終失敗。
曹丕即位以后,首先殺掉了幫助曹植的二丁,讓曹植回到了封國。一般來說,回到封國的人,是不能隨便回首都的。曹植多次上書要求帶兵打仗,可見至少他自認為曹丕對他沒有任何的懷疑。
而在曹操去世的時候,曹彰曾經(jīng)帶兵來到鄴城,也就是當(dāng)時魏國(漢朝的國中國)的首都奔喪。實際上很可能有奪權(quán)之意,被賈逵勸說交出了兵權(quán)。后來曹彰很可能是被曹丕謀殺。
而相比于曹彰,曹植則活過了曹丕,死在曹睿一朝,還敢于在曹彰死的時候,寫了一篇頗為露骨的批判曹丕的文章,所以可見,曹丕對于曹植,還是頗為容忍放縱的。并沒有拿這個失敗者,當(dāng)做自己的政敵看待。
我們可以看三國演義里德七步詩和兄弟詩: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兩首都是很不錯的五言詩??墒?,在三國時期,五言詩才剛剛出現(xiàn)(不帶兮字的),像這種整齊地五言絕句和八旬詩是很難看到的。到了東晉隋唐的時候,才頗為常見。
認為曹丕對曹植狠毒無非是“七步詩”罷了,研究正史的話,還是不要相信了。因為所謂七步詩和兄弟詩都是后人杜撰的。三國志沒有記載!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六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釋]。
燃:燒。
豆萁: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脫粒后剩下的莖,曬干后可以當(dāng)柴燒。
釜:古代用作燒煮食物的無腳鍋。
泣:哭。
本:本來。
同根生:豆子長在豆萁上,豆子和豆萁是一條根上出來的。
煎:煎熬,用火烹燒,這里形容用權(quán)力逼迫。
何:為什么。
原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p>
[譯詩]。
[賞析]。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釋常談》)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笨梢娗叭硕贾赋隽瞬苤膊湃A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xiàn)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據(jù)《世說新語.文學(xué)》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yīng)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稱之為《七步詩》。據(jù)說曹丕聽了以后“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xiàn)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lǐng),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于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yīng)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fā)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diào)味的汁液?!拜健笔侵付骨o,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氨臼峭?,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后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jù),而且據(jù)《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dāng)然,此詩的風(fēng)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曹植墓。
位于東阿縣魚山西麓。座東朝西,依山營穴,磚土壘就。1951年夏,平原省文物管理員會清理。后墓室殘破,1981、1985年先后整葺修復(fù)。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建安時期杰出詩人。魏太和三年(229年)封東阿王,六年二月改徙陳王(今河南淮陽),同年十一月卒,謚“思”。次年三月遷葬于此。
《三國志·魏書》載:“初,植登魚山,臨東阿,喟然有終焉之心,遂營為墓。”墓室為前堂后室磚室墓。前堂4.35米見方,后室長2.20米,寬1.78米。墓壁以青磚錯縫平砌。前堂后室之間辟門,以磚封護(圖2-5)。清理出石圭、石璧、青玉璜、瑪瑙泡和云母片以及罐、盆、杯、盤、灶、案、車、禽畜俑等各式陶器132件。
墓前左側(cè)有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碑樓1座,單層硬山式建筑,內(nèi)置隋開皇十三年(593年)立曹植墓碑。碑圓首方趺,趺座半入土中,高度不詳。碑冠與碑身為整石雕出。通首高2.47米,寬1.03米,厚0.21米。碑首雕而不礱,起龕有三身像。碑身高1.80米,鐫文22行,行42~44字不等,共935字。書雜篆隸楷三體,結(jié)體險峻,氣韻高邁,筆力雄奇。此碑早年湮沒在大清河中,清代撈出,還置墓前。此外尚有題詠、記事碑碣4方。
孫權(quán)占了荊州,殺了關(guān)羽,怕劉備報復(fù),就派使者給曹操送了封信,表示愿意歸順曹操,并且勸曹操順應(yīng)天命,趁早即位稱帝。
曹操接到這封信,就隨手遞給他的心腹大臣看。他微笑著說:“孫權(quán)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哩?!?/p>
自從漢獻帝遷都許都以來,朝廷大權(quán)和兵權(quán)全掌握在曹操手里。曹操要廢掉漢獻帝,自己稱帝,還不容易?可是他考慮到漢室雖然衰落,還有個正統(tǒng)的名義,怕自己做了皇帝,還有人心里不服。所以他認為孫權(quán)勸他稱帝,是成心要讓他為難。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七
《七步詩》的真假向來為人所爭議。其中郭沫若說的比較有理。他認為曹植的《七步詩》:“過細考察起來,恐怕附會的成分要占多數(shù)。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滿意曹丕,故造為這種小說。其實曹丕如果要殺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詩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殺他的話,詩作成了依然可以殺,何至于僅僅受了點譏刺而便‘深慚’?所以此詩的真實性實在比較少。然而就因為寫了這首詩,曹植卻維系了千載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載的厭棄。這真是所謂‘身后是非誰管得’了?!钡撬恼f法也有人質(zhì)疑,有人說當(dāng)初曹丕讓曹植七步成詩只是作為一個借口,想殺他,他認為曹植肯定是不能成功,但他沒料到,曹植才華如此出眾。當(dāng)時,就連曹丕本人也被感動了些許,并且為了保住名聲,以安天下,他才放過了曹植。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八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后,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
曹植很有才華,精通治國理家,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chǎn)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漸也明其中理,阿諛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說三道四,謠言惑眾: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nèi)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長夢多。
曹植七步詩讀后感篇十九
教學(xué)目標(biāo):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領(lǐng)悟?qū)W習(xí)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課前準(zhǔn)備:
1、完整的豆秧一棵;。
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
教學(xué)過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
教師:今天,我們共同來學(xué)習(xí)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戶曉的《七步詩》。(教師板書:七步詩)。
1、關(guān)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學(xué)生介紹關(guān)于曹植的資料)。
2、課前,我們搜集并閱讀了一些相關(guān)的信息,誰能簡單地說說,曹植為什么作這首詩嗎?
生1:因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卻為了保護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傷心,所以作下了這首詩。
生2: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很有才華,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繼位,很忌恨曹植。相傳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否則就將其處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了七步詩。
3、老師在學(xué)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做適當(dāng)補充,(介紹《七步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nèi)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
在這生死攸關(guān)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樣的詩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詩》)。
二、讀詩:
三、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
交流學(xué)習(xí)方法:
生1:了解每個詞的意思,然后把詞的意思串成一句話就是這首詩的意思。
生2:先理解個別關(guān)鍵詞的意思。
師與生呼應(yīng):平時我們在找不到這些資料的時候,你還可以問問同學(xué),還可以問問父母,還可以問問老師,有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首詩讀懂。
請同學(xué)們自由讀詩,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詩句的意思。(師巡視)。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
學(xué)生發(fā)言。
(前兩句:用豆子在鍋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殘渣過濾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鍋下燃燒著,豆子在鍋里一邊煮,一邊哭泣,后兩句的意思是,我們本是同一條根長出來的,你為什么要緊緊相逼。流露出曹植當(dāng)時那種心情。)。
師:“我們”指誰?
生:“我們”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生: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條根上生出來的,為什么要這樣緊緊相逼?
師:(板書:豆萁)同學(xué)們,你們看見過“萁”嗎?(教師出示豆秧實物,介紹豆子和豆萁)。
師:豆和萁什么關(guān)系?
生:是一條根生出來的。
四、體悟詩情。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詩的意思,這還不夠,因為讀詩不僅要弄懂意思,還要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去。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請你邊默讀邊思考,也可以與小組同學(xué)討論.
(生默讀思考,討論)。
師:我們共同來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1:從“豆在釜中泣”,我體會到作者悲傷的感情。
生2:不僅僅詩悲傷,還有憤慨,我認為應(yīng)該是“悲憤”。
師:全詩在表達上很有特點:
《七步詩》全詩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長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鍋下燃燒的豆秸,比喻詩人的哥哥魏文帝;鍋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詩人自己。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相互排擠斗爭的殘酷現(xiàn)實。)。
生發(fā)言。
(教師補充相關(guān)歷史知識。曹丕難不倒他的弟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險惡居心,弄得下不了臺,以致“深有愧色”。以后,他打消了殺害曹植的想法,但是又嫉妒他的才能,將曹植終身軟禁)。
4、學(xué)習(xí)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樣的體會?或者說,你認為兄弟手足之間應(yīng)該怎樣相處?
生:我明白了兄弟之間手足情深,不應(yīng)互相猜忌、傾軋,而應(yīng)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道理。
五、練習(xí)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815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