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xiàn)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jù)什么來制定這個計劃的。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數(shù)學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一
(一)知識技能
以落實教學課程標準為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學習,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防止兩極分化,同時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科學方法以及獨立思考,刻苦專研的好習慣。理解研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二)過程方法
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地進行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工作,并能夠主動提出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學生的作業(yè)要加強監(jiān)督和檢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加強對個別學生的輔導。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定期進行章節(jié)檢測,及時反饋,及時鞏固。
(三)情感態(tài)度
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zhì),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課外留意適當?shù)膫€別輔導,找原因和差距.消除因?qū)W習而造成的心理壓力,對于有余力的學生,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和課外的知識輔導,使之更上一層樓.結合學科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與符號”,知道物質(zhì)是由分子、原子和離子構成,認識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粒大小的數(shù)量級:能用物質(zhì)粒子模型解釋物質(zhì)的三態(tài),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fā)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會查元素的化合價,會運用化合價寫出簡單的化學式:能解釋化學式表示的意義,能根據(jù)化學式區(qū)分單質(zhì)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等到。
第二章:“空氣與生命”,本章教學安排了較多的實驗,對于物質(zhì)性質(zhì)的研究均以實驗引入,讓學生通過實驗來理解和掌握概念與規(guī)律,同時通過實驗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本章教學過程式中應特別注意突出實驗環(huán)節(jié),以豐富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思維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第三章:“植物與土壤”,本章主要的知識點包括土壤的主要組成,土壤的形成,土壤的結構和類型,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植物的根系,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莖的結構,水分、無機鹽的運輸,有機物的運輸,蒸騰作用,葉面結構,土壤的污染與保護等。通過學習植物與土壤的結構特點,從而得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四章:“電和磁”,本章主要介紹了電和磁的基本知識,包括磁體和磁場、電流磁場和電磁鐵、磁鐵對電流的作用和電動機、電磁感應和交流發(fā)電機,還介紹了家庭電路和電的安全使用。這些知識既是生活和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要用到的,也是繼續(xù)學習電磁學的基礎知識。
經(jīng)過一年半科學的學習,大部分已經(jīng)能明確科學的重要性,并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上課認真,發(fā)言積極,課后能即使反饋課堂中不能弄清的問題,學習自覺性教強,但也有個別同學的依靠性較強.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作業(yè)敷衍之事時有發(fā)生,對科學缺乏愛好。
科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要正確引導,以期讓學生對科學充滿熱情。學生雙基情況從其上課情況看,他們的基礎不夠扎實,很多簡單操作做得不夠充實,缺乏實踐能力,以至于影響其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會的能力較弱;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待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認圖能力和動手實驗的能力較弱。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進步。同時面臨著摸底分班,學生的學習層次、能力更加明顯。
1、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隨時積累有用知識的習慣,養(yǎng)成訂正錯誤、力爭每題弄懂的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生如果能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他將能迅速適應八年級課程的節(jié)奏而高效的學習。
2、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學法指導。八年級科學內(nèi)容多,難度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教師應有意識地教學生怎樣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單元小結五個環(huán)節(jié),盡量使學生消除依賴心理,培養(yǎng)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精講精練,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要有選擇地把某些問題留給學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學生掌握不好知識而把全部問題講盡,要相信學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尋答案。
4、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與欲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科學思維能力。
5、提優(yōu)補差的措施:
①.面向全體同學,以目標抓優(yōu)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競爭促中等學生。
②.與中差生做好溝通工作,認真開展他們的思想工作,改變他們厭學到好學軌道上來。 ③.因人設題,因題選人,做到全體同學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同時肯定優(yōu)生,鼓勵中差生,達到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發(fā)展。
教學計劃數(shù)學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二
本班48名幼兒,男29名,女生19名,大多數(shù)幼兒活潑開朗,在經(jīng)過兩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幼兒已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及安全保護意識較之也有一定的提高。
幼兒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主動與人交往,并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在各領域也有較好的發(fā)展。如在語言方面:幼兒能主動,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較清楚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多數(shù)幼兒語言比較完整,流暢,用詞比較準確。喜歡翻閱圖書,對故事,圖書的內(nèi)容感興趣,會用普通話與人交流;在科學領域:幼兒能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變化規(guī)律感興趣,并運用多種感官方式進行探索活動;能理解10以內(nèi)數(shù)的實數(shù)意義及數(shù)量關系;喜歡種植,飼養(yǎng)等活動。在藝術領域:幼兒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富有個性的藝術表現(xiàn)活動;能初步感受周圍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和藝術的美,并能大膽的在同伴面前表演。然而由于全班幼兒發(fā)展不平衡,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部分幼兒個性好強,自我為中心,不懂的相互謙讓,不能用正確的方法解決與同伴的糾紛。
2、操作常規(guī):有個別幼兒在進行操作活動時不能較好的控制音量及收拾玩具。
3、傾聽能力:部分幼兒傾聽能力差,在同伴或老師講述時,注意力不集中。
4、部分幼兒膽小,怕生,不夠自信,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及需求。
5、王貝貝、楊素新、高華等幼兒比較好動,散漫,聽信號能力差,時常需要教師提醒督促。
6、一小部分幼兒吃飯速度慢,出現(xiàn)挑食,偏食的飲食不良習慣。
針對以上情況,咱們班二位老師將繼續(xù)依據(jù)《綱要》、《指南》精神及年段工作計劃,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擬訂本學期班級工作計劃。
1、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
2、使幼兒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3、喜歡與他人交往。
4、學會初步理解幼兒文學作品。
(一) 興趣閱讀特色
(二) 觀察、講述、繪畫特色
1、求實。就是要聯(lián)系實際,認真研究學情,根據(jù)幼兒的實際來教學。
教得實,學得才實。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到幼兒中去,用愛心觀察、分析、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需要,并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塑造出易于和幼兒溝通、理解的"文本"。
2、求活,是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靈活駕馭教學過程。
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讓幼兒簡單地學習現(xiàn)成的結論,而是教會幼兒如何獨立思考問題,特別是教會幼兒合乎邏輯地思考問題。并盡可能做到以教師對文學作品的熱愛、理解、創(chuàng)造,將幼兒引入一種學習情境,充分聯(lián)系和適應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拋出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給幼兒,讓他們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搜尋、撿拾、吸吶知識的營養(yǎng),充實自己,鍛煉思維,發(fā)展能力。此外,教師還應善于觀察幼兒的反應,全面掌握幼兒的反饋信息,不斷調(diào)整教學。
3、求新,確立創(chuàng)新的教學觀。構建多維互動的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以啟發(fā)討論、探索、質(zhì)疑、爭論、搜集信息、自主學習為教學的基本形式,重視幼兒的預期性和參與性,倡導培養(yǎng)幼兒充分調(diào)動已有的經(jīng)驗,充分占有資源,采取極富個性化的學習步驟、方法、途徑、處理方法和結果陳述的方式,主動地內(nèi)化、積極地建構學習,改變認知結構。
4、求效。素質(zhì)教育的實質(zhì)便是優(yōu)質(zhì)高效。
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必須要通過高效的教學行為來體現(xiàn)。咱們將從語言教學、課堂管理、學法指導、教法運用、檢測反饋等方面入手,進行卓有成效的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語言教學的效益。
教學計劃數(shù)學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三
目標:能初步感受并喜歡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會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進行唱歌;能大方地在同伴、教師和家長面前唱歌、舞蹈和演奏樂器。
具體內(nèi)容安排日歷表:
1、《太陽出來了》
2、《小喇叭》
3、《藍藍的天》
4、《小海軍》
5、《小小指揮家》
1、《抬花轎》
2、《小樹葉》
3、《歡樂頌》
4、《月亮婆婆喜歡我》
5、《一只鳥仔》
1、《戲說臉譜》
2、《丑小鴨》
3、《大中國》
4、《剪羊毛》
5、《哆來咪》
1、《達坂城的姑娘》
2、《采茶舞曲》
3、《筷子舞》
4、《斗牛士進行曲》
1、《雪花姑娘》
2、《瑤族舞曲》
3、《金蛇狂舞》
4、《洪湖水、浪打浪》
教學計劃數(shù)學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四
1、教材總體要求:著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本單元教學要求:
《赤壁賦》是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②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后接《聽聽那冷雨》《再別康橋》。這三篇雖都是山水游記類散文但作者卻不僅僅停留于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傾注個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冻啾谫x》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結合的典范,學習本文,在準確把握文言現(xiàn)象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鑒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這也就是本單元要學習的一個重點。因此,在《赤壁賦》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鑒賞”二字,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p>
在以上教材分析的基礎上,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狀,確定教學目標。
(一)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必修①文言文的學習,對于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已經(jīng)有了一些直觀經(jīng)驗的積累,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現(xiàn)階段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需要:
1、繼續(xù)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逐漸將重點轉移到“鑒賞”的層面。
3、嘗試文言文閱讀研究性學習。
(二)目標確定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確立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賦的相關知識;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誦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反復體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提高語言感受能力;知人論世;與作者在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其它作品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復雜情感和深刻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蘇軾的思想,學習古人豁達樂觀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教學重點:
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的積累;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nèi)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統(tǒng)一的特點;在充分地把握與鑒賞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四)教學難點:
深入分析文章中蘊含的哲理,并作出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
解決辦法:
1.介紹與課文相關的作者生平經(jīng)歷,并把兩賦一詞揉合起來理解,力求知人論世,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與意境之美。
。
1、總體思路:從誦讀——研讀;從整體感知——深層評價;從感性——理性的原則
2、第一課時,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多聽、多看,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復誦讀整體感知,通過質(zhì)疑、交流的手段達到積累和總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目的。
3、第二課時,教師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學生討論,深入分析文章內(nèi)涵,利用“比較閱讀”“知人論世”等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
4、恰當?shù)乩脤W案、多媒體、營造氣氛,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美讀成誦
(一)導入課文
東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烏臺詩案,因政治迫害被貶黃州。從政治生涯看,黃州是他的謫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從文學創(chuàng)作看,黃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巔峰。最負盛名的 “赤壁三詠”就創(chuàng)作于此。同學們,讓我們品讀其三詠之一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走近失意飄泊中的蘇東坡。(伴隨多媒體錄音,展示《念奴嬌 赤壁懷古》)這首詞在詞的大江里真是激起了滔天巨浪,從此一個聲音悠遠地響了起來——豪放派。那穿空卷雪的壯景仿佛還在我們面前,那人生如夢的浩嘆仿佛還在我們耳邊,讓我們帶著這些溫馨的記憶走進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賦》。
( 新舊聯(lián)系,激情導入。老師帶有感情的解說,既使學生了解了文學常識,又引發(fā)了其閱讀的欲望。 )
(二)疏通文句,通讀全文(約15分鐘)
1、針對預習自讀的情況,學生質(zhì)疑。
學生將完成學案時遇到的困難,包括字音、句讀、難解的詞義及句意等,提出來集體討論,仍不能解決的,由教師引導點播。
2、初讀課文,學生互相讀給對方聽,糾正錯誤。完成檢測練習。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包括實詞的含義,虛詞的用法及意義,文言句式等,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幫助學生作好積累。
3、再讀課文,試理解文意。
(三)美讀指導(5——8分鐘)
(①朗讀時,韻腳要交代明白,要響亮到位,使之同聲相應,一貫而下。②整句是靠內(nèi)容上的互補,形式上的反復來強化表達效果的,朗讀時不能將文氣讀斷,要讀得前者呼后者應,似斷實連。③層次內(nèi)部讀緊湊,層次之間停頓要適度。④體會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輕畸重,暴高暴底。)
(四)、熟讀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脈絡(8——10分鐘)
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蘇子的樂,樂由何來?——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蘇子愀然,緣何而然?——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段客訴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講何道理?——隨緣而安的態(tài)度
第五段杯盤狼藉,為何如此?——忘情塵世的灑脫
文章由景生情,緣情入理,由景而生樂情,樂極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達胸襟的展示,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斗爭的縮影。學生對文章內(nèi)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
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完成第一層次的教學目標,耗時控制在30分鐘左右。
(五)重點閱讀“客曰”“蘇子曰”兩段,體會“客”之情與“蘇子”之理,并對此作出評價
1、學生自讀體會,并分小組自由討論,發(fā)表見解。
2、每組學生選派代表發(fā)言。
以上環(huán)節(jié)耗時控制在10分鐘左右,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思維優(yōu)勢,言之成理即可。
(六)教師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并介紹下一節(jié)學案的側重點。
問題:有人認為,文中“主”、“客”實為一體,你怎么看待?
提示:1、緊扣課文內(nèi)容分析,切忌空發(fā)議論。
2、從蘇軾人生際遇入手,查閱有關資料,“知人論世”。
3、形成書面材料,準備下節(jié)課討論。
(七)布置作業(yè)
1、誦讀課文。
2、完成第二節(jié)學案。(讀《漁父》,借助注解和釋文讀通材料。)
第二課時 理解背誦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不同的人對待挫折的方法卻大不相同。好賭者借賭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樂家借音符抒發(fā)胸中的憤懣,文學家則借悲憤成就千古鴻文。蘇軾的《赤壁賦》就是在其人生的大悲憤大苦痛時寫就的“以文為賦”的不朽經(jīng)典,它文質(zhì)兼美,情理并茂。 “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
今天我們就試圖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哪一個在矛盾痛苦中完成升華的靈魂。
(一)檢查鞏固(15——20分鐘)
1、檢查誦讀。
2、展示學案。
(二)圍繞學案上的疑難問題,展開討論研究(10——15分鐘)
(本課時圍繞學案上兩個問題展開,以學生發(fā)言——討論——總結的形式,教師適時點播。)
1、主客是否為兩個人?面對眼前的景物,他們有怎樣的看法?從中看出他們對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
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方法:
(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師生互動,互相交流,通過理解探究走進作者的心靈。)
結合《創(chuàng)新設計》上相關背景資料、《念奴嬌 赤壁懷古》(1082年4月)《后赤壁賦》(寫于1082年10月15而課文寫于1082年7月16)進一步了解蘇軾這一時期的思想狀況。
2、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tài)度?
明確:這緣于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能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3、三組學生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
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通過對比閱讀、研究性學習,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煉,并且通過提供解讀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鑒賞藝術特色感受思想內(nèi)涵,然后請學生給本課做個結語(5——10分鐘)
(小組交流總結,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當點播提示并對學生提到的別具特色部分反復誦讀品味。)
1.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
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光和赤壁故事。這就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蘊涵著人生哲理的藝術境界。第一段重在寫景,與作者超然曠達的心境相映成趣,也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奠定了基礎。第四段雖然重在說理,卻借追述歷史陳跡、抒懷歷史人物而顯示人生與天地“變”與“不變’的哲理。
2.形象優(yōu)美、善于取譬的語言特色。
如描寫蕭聲的幽咽哀婉:“其聲鳴鳴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睂⒊橄蠖灰鬃矫穆?、情,寫得具體可感,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
3.“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那種詩的特質(zhì)和情韻,同時又吸收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使全篇文情勃郁頓挫,如“萬科泉源”,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整齊對仗不同,它的書寫更為自由。如開頭一段“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平白如話;以下直至文末,雖都押韻,但換的較快,而且換的處往往就是文義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易于誦讀,極富聲韻之美,體現(xiàn)出韻文文學的長處。
4.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于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說明:回頭再次審視這篇文章,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
(四)拓展探究(作業(yè))
將《赤壁賦》與《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作比較,尋找思想內(nèi)容上的異同,然后交流。
(參考:大致有“四同”:都是吟詠赤壁夜景,都聯(lián)想三國英雄的豪邁,都與他們自身比照,都有人生短暫之嘆。大致有“三異”:詞寫壯美之景,文寫靜美之景;詞寫成功的英雄,文寫失敗的英雄;詞僅限于“江月永恒,人生如夢”的浩嘆,而文有“物與我皆無盡”的超越,文更達觀、更樂觀。當然,同與異,只是相對而言或大致說來,其實往往同中有異,或者似異實同。如:寫周郎,志滿意得,寫曹操,落荒而逃,看起來不同,但兩者傳遞的信息是一樣的——是非成敗轉頭空,只有大江永恒,江月永恒,自然永恒。)
(五)板 書設計
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
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六)結束語
縱觀蘇軾一生,他既堅持了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所必備的積極入世、剛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能在仕途失意、人生進入低谷時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xiàn)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得很遠卻又并不陡峭的高度?!庇嗲镉晗壬源嗽u價黃州時期的蘇東坡,的確恰如其分。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90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