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讀后感(優(yōu)質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1-03 12:59:02
詩經讀后感(優(yōu)質16篇)
時間:2024-01-03 12:59:02     小編:ZS文王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詩經讀后感篇一

淡淡書香,古樸氣質,隨著手中頁數緩緩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陽光,輕拂柳葉,還有聽到小山坡上那低低吟唱。詩經,沒有波瀾壯闊;也沒有萬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是那午后明朗,風兒輕撫,雖有槍林彈雨中煙火,卻少了那一份尖銳,雖有小橋流水般思緒,卻淡去了那一份嬌弱。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們再也熟悉不過詩音,短短幾句,卻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對少女傾慕。河水細流,荇菜參差,道出了在水一方思緒,道出了翻來覆去掛牽?!暗藘慎?,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轉眼,又是那堅貞女子在捍衛(wèi)愛情。誰道紅顏嬌弱不已,耳邊,是她那誓死決心。

硝煙漫天,烽火連連,又有誰知叱咤風云背后,卻是深深無奈,深深思念?!皥?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卑倌昵?,千年前,又是誰在刀槍鎧甲之下,腦海中浮現出妻與子笑顏。只愿棄甲歸田,與你漫步庭間。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笔侨嗣駩畚菁盀?,對有德政召伯遺跡珍重,愛惜,是對那些一心為民,鞠躬盡瘁官吏無盡贊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風伐檀》卻又用著那聲聲哀怨喚出了他們不滿,在那腐敗社會,在那只會搜刮民脂民膏社會,成千上萬勞動人民慘遭剝削,卻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換來只是這深深地呢喃,嘆息,指責,無奈!

詩經,一本不滅書,她似動聽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贊美;她似哀怨二胡,唱出了一份無奈。她,擁有著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麗,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麗小河,在人們心中緩緩,流淌!

詩經讀后感篇二

所有的植物自有一種光華,人類無能執(zhí)掌它的內心,只好用自己的心情去闡釋,這是一種詭秘的一廂情愿。

《詩經》里的植物,可以使人們更容易想象我們遠古文明生成的場所:心里的一愛一恨、容顏里的一顰一笑、山風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飄一落,雖然已經相隔差不多兩千五百年,但似乎因著這層閱讀的心路歷程,使我對生活于其中的家鄉(xiāng)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間覺得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為厚重,更為縹緲,更為神秘。

艾蒿、飛蓬、薺菜、旱柳、桑陌、白楊、芍藥、郁李、桃花、臘梅、古柏……這些在《詩經》里面或清明或朦朧的植物,將很多曾經熟悉的美麗推到我們面前,原來我們已經忘記了它們很久,原來我們的童年曾經十分富有。

詩經讀后感篇三

第一次接觸《詩經》,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從“我的淑女,紳士”開始,這首熟悉的詩甚至幾歲的孩子也能背誦,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內涵。事實上,除了專家學者,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一樣從書架上隨意摘下《詩經》,平靜地閱讀,然后平靜地與他人交流他們的收入?這也是我欣賞和欽佩她的原因。正如她自己所說:知道如何接近,可以想象它的藝術理念,看到的不僅是文本本身,而且是一種真正的觸摸,仿佛鼻尖輕輕觸摸。如此聰明的話語,非親身經歷無法表達。

文字就像一個獨立的世界。當你站在門前,你可以看到喜怒哀樂就像季節(jié)一樣清晰。在此期間,愛與欲望像花海一樣蔓延,自然而無拘無束地呈現在天地之間。

我真的'注意到了《詩經》,欣賞她是從《蘆葦》開始的。這是一個多么高的境界?“蘆葦蒼蒼,白露為霜,所謂的伊拉克人,在水邊?!边@句話寫愛,達到了一定的極端,比如看著另一邊的蓮花——渴望接近和不可得的絕望。這個在水邊的伊拉克人,無論男女,她(他)的孤獨,都是罕見的。

這本書一直反映了安的獨特見解。精辟的評論、精彩華麗的文字和句子都把我們帶到了她的世界,和她一起漫步在300首詩的海洋中,和她一起欣賞詩中英雄的羞怯、悲傷、痛苦和幸福。毫無疑問,《思無邪》超越了普通讀詩者的共同范疇,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同的感受,讓我們逐漸享受到300首詩帶來的美。細細品味,安所寫的精彩之處就是這么多,仿佛一段也是經典。不管詩有多難,在她的作品中似乎都是生動的,分析是如此的到位,如此的準確,如此的贊不絕口。只有真正讀完之后,才能有所體會。

淡淡的書香,樸素的氣質,隨著手中頁數的緩慢增加,我仿佛看到了下午溫暖的陽光,輕輕拂過的柳葉,還聽到了山坡上低低的歌聲。詩經,沒有波瀾壯闊;也不是很弱。在我眼里,有的是下午的清澈,有的是風的撫摸。雖然槍林彈雨中有煙花,但沒有尖銳。雖然有橋流水般的思想,卻淡去了嬌嫩。

詩經讀后感篇四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這是一首婚禮上唱賀的喜歌。可以看出,這是一場盛大而奢華的婚禮:百兩御之百兩將之百兩成之。男家派百輛車馬迎娶,女家派百輛車馬送親,眾賓客用百輛車馬見證他們結合。

一種解釋是:鵲為男方,蓋好了房子,迎娶鳩這位女人住進來,居之方之盈之,證明這個雀巢是鳩最好的歸宿。這也告訴我們婚嫁中男方需得準備供鳩居住的房子。

另一種解釋是:鵲并不指男方,而是指男方的原配夫人。鵲辛辛苦苦經營的巢,被鳩這個后進門的妾或平妻占據,而且是用一場空前浩大的婚禮來宣告鳩的勝利。

不論那種解釋,都不能否認這首詩是婚禮進行曲的存在。本詩從御之將之成之的順序,逐一羅列,敘述了這場婚禮是如何被眾人見證,如何神圣不可推翻。

如果是前者,無疑表達的是一種喜悅和祝福。如果是后者,則體現了一位妻子眼睜睜看他娶別人、眼睜睜看他入了洞房門的怨憤和絕望,用多數人喧鬧來映襯一個人的悲哀。

本詩運用了以點代面的手法,一場婚禮何其繁縟,而作者只從百兩車馬來做描述點,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描述婚禮細節(jié)。這種手法做到了所謂的四兩撥千斤妙處。

用三個百兩體現婚禮的熱鬧,更凸顯出另一方的清冷寂寞。嚴重的反差,既表達的鵲無聲的悲哀,做到了大音希聲的功效,也揭示出一夫多妻的男權社會之丑陋。

詩經讀后感篇五

《氓》是我高中時所學的一首詩,由于當時對背景知識知之甚少,即便學完了《氓》,我也并無太多感觸。但是了解了此詩成詩的背景之后,我卻深覺此詩寓意深刻,即便是在三千年后的當代中國,仍然適用。

“什么是喜歡?旺盛分泌的多巴胺,期限,三十個月”。《氓》中所描述的女主角,因為愛情,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顧周代的法律,毅然與所謂的戀人出奔,最后被冷遇、被拋棄,只能長嘆“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而如今,微博上諷刺渣男的文章多不勝數,關于未婚媽媽的報道也不少見,和《氓》這一篇講述的'這個因為所謂的愛情被沖昏頭腦的故事何其相似!此時熾熱的美好的的愛情真的可以長久嗎?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中有一句話:“任何一樣東西,你渴望擁有它,他就盛開。一旦你擁有它,它就凋謝。”不管愛情能否長久,但我相信在說出愛的那一刻,真正有愛存在過。正在愛,正在被愛著的人吶,我希望你擁有他(她),并且珍惜他(她)。

培根在《論求知》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傊?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弊x《詩經》,感受先秦時代人文之美,不亦樂乎?“浮生哪的常無事,愿讀人間未讀書”。

詩經讀后感篇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選自《詩經》。

這篇《蒹葭》,我們一定都很熟悉吧。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詩。雖然對《蒹葭》有許多種解讀,但把它認為是戀歌最普遍了。他書寫的是懷人之情,表達了詩人某種執(zhí)著的追求。在藝術上他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稱《詩經》中的佳作。

第一次接觸這首《蒹葭》,是因為《在水一方》這首歌吧。當時還很小,只是覺得這首歌很美,很柔。大了之后,有一次無意間接觸了這個,便去查了歌詞的出處,查到了這首《蒹葭》。突然覺得,與美同存的,還有一種莫名的凄涼。從開頭至結尾,都是有阻礙的,也注定了他的悲劇結尾。

同為《詩經》佳作的還有一首《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

同是佳作,同為戀歌,可兩者的結尾確實截然不同的。《蒹葭》里,“我”執(zhí)著的追著伊人,步履艱險,但開頭的這種渺茫,卻早已為悲劇的結尾做下鋪墊。

《關雎》表現了青年男子對愛慕之人的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朝思暮想而且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努力,主調是歡愉的。

看來,即使是同一部著作里的佳作,他們的主旨也是完全不同的。

或許,《詩經》本身便也是一部佳作吧。

詩經讀后感篇七

古有四書五經,《詩經》是五經中的精華。

有不少讀過詩經的人都贊不絕口,因為它蘊藏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短短幾句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情意,又比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詩經·衛(wèi)風·碩人》,只了用了短短八字就能把一個人的美麗寫得淋漓盡致。

再比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此《詩經?大雅?蕩》也只用了八個字便解釋了: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的哲學道理。

還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鳴》讓我明白了:有好東西,就要和朋友分享。

現在,人們漸漸地忘記了中華文化的經典,拋棄了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珍寶。

有人甚至說《詩經》沒有什么用,還十分難懂。

不!胡適爺爺讓白話文走進我們的生活,并不是讓它取代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

隨著現在都市生活的節(jié)奏加快,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整個社會也越來越浮躁,這時不妨慢慢地靜下心來,請您讀一讀《詩經》,這時它仿佛是一杯清茶,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詩經》能讓我們終身受益。

希望大家都能閱讀《詩經》、傳承《詩經》,因為《詩經》可以充實我們的內心。

了解《詩經》就等于了解我們的過去。

了解過去才能未雨綢繆、展望未來。

不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了我們的根,《詩經》就是那根!只有去了解《詩經》,去了解過去,我們的傳統(tǒng)才不會被淡忘。

同時,《詩經》也是一把打開國學之門的鑰匙,希望大家都去關注它。

詩經讀后感篇八

伴著關關和鳴的雎鳥,我獨自來到河中的小洲。

閑暇之時,偶爾能來到此等愜意之地,又何嘗不為享受?我這么想。但總覺得似乎還少了些什么。突然間,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簾,只見她身著綠羅衣,竹簪束發(fā),光潔白皙的臉龐,烏黑深邃的眼眸,實在是少見的美麗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細思,這難道不就是可以娶以為妻的賢淑女子嗎?我入了迷。少時,不覺天色已晚,還未來得及與這位女子言談,她便款款離開。遇見,或許只是一眼,便能走進我的心中了吧。

曉看云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從那以后,每每我閉眼就寢,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現在我眼前。無論是白晝,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見她,追求她,與她相伴余生。但是,再多的愛意也只能化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徹夜難眠。

夢回那日相逢,參差不齊的荇菜之間,隱隱約約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鐘鼓,只為取悅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夢醒時分,我終究還是得不到我心儀的女子,她也無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待到陌上花開之時,試問你可否緩緩歸矣?

詩經讀后感篇九

相比于唐詩宋詞奢華雕砌的韻律和儀仗,詩經里的句子給人更多的是未經雕琢的真實感與沖擊感。就好像唐詩是精雕細琢的窗欞檐角,滿是技巧,儀態(tài)萬千;而詩經則是一方古樸的石階,蒼涼的站在那里上千年。從刀耕火種,坎坎伐檀的時代里走來,滄海桑田,時間的屠刀亦無法磨滅的是屬于詩經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背踝x詩經,便是從這首《蒹葭》開始的。主人公輾轉難寐,夙夜思念追求著自己心愛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橋,什么也不能阻擋主人公的腳步了。此情此意,純樸真摯,令人不得不為之動容,也讓我們從平庸瑣屑的世俗之中思考著現如今我們缺少的那份純樸的情感,這便是詩經所帶給我的最初的悸動。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計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之風,或潑辣,或諷刺,或含蓄,或蘊藉,純樸真摯,生趣盎然;詩之雅,或幽怨,或鏗鏘,或清雅,或柔潤,言盡意遠,激蕩心靈;詩之頌,或肅穆,或雄健,或虔誠,或謙恭,回旋跌宕,意蘊無窮。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源頭之一,《詩經》如同黃河一般,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流轉延伸了上千年,不僅澆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潤著數千年來不同階層之人的心田,在文學史和文化史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源于歌謠,卻又不止于歌謠,因此,《詩經》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文學之巔。

你,還在嗎?

讀《詩經》,使人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獲得寧靜,讓人感受著來自華夏古老大地上的無窮魅力,“最美不過詩經”,而那些泛濫的“文學”,亦不過爾爾。惟愿我中華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源遠流長,故仿詩經一首,聊以記之。

《凱風》——凱風自南,吹吾棘心。瓊瑰睍睆,古韻長慉。吾自黽勉,待君棲遲。

詩經讀后感篇十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會長出來的,要不是因為獫猶的緣故,我不會長期鎮(zhèn)守在邊境地區(qū),而是回到故鄉(xiāng)。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歷史永久,搜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詩歌。《詩經》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從民間和皇室上收集并編制而成的。之所以稱為《詩經》是因為漢武帝把詩、書、禮、易、春秋化為五經的緣故,就是大家所說的四書五經中的五經。

《詩經》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風,風在詩經里面包括了15個地方,也就是15國風。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風類型;第二部分是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鳴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澀難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礎的人才能領悟;第三部分是頌,頌主要用來贊美國家的或是舉行祭祀儀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鎮(zhèn)守邊疆的士兵返鄉(xiāng)的詩。講述的是一個士兵以采豌豆為開頭來抒發(fā)相思之情。這首詩經專家考證創(chuàng)作于西周時期,不過,可惜作者不詳,因為先秦時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笔橇昙壵Z文書中《采薇》的節(jié)選,被譽為詩經中寫的最有名的詩句之一。寫出了出征和回鄉(xiāng)中的景物和情懷。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樂景寫哀情,又以哀景寫樂情的典范。對比了出征前的楊柳依依和現在的大雪紛飛,來說明自己離家之久,思念之深。

經常讀詩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鄉(xiāng)和懷念親人是我們中國人永不褪色的記憶吧!

詩經讀后感篇十一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實《詩經》只是民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疏遠不可親近。它是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經唱過的歌謠。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对娊洝贩譃轱L、雅、頌三個部分,他們都得名于音樂?!帮L”的意義就是聲調,“雅”是整的意思,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頌”是用于宗廟祭的樂歌。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每每想讀《詩經》,但每每又止步于它佶聱難懂的文字。這樣徘徊了許久,終于下定決心一字一句啃掉它。待翻開《詩經》,追尋先人的足跡,穿越千年的時空,我即刻被它吸引,被它震撼,被它折服。品味著《詩經》,我內心無比沉靜,懂得了可以循借著文字,慢慢找到內心需要的光亮,從容地去接近和理解世事。

包羅萬象的歷史畫卷。

《詩經》以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無比生動的歷史畫卷,反映了我國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復雜的社會面貌。它的內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匯集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它的描寫對象上至王侯將相、君子志士淑女,下至百姓奴隸、征夫思婦棄婦。它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北韺ε訍勰?用“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表對遠役丈夫的思念;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女子美到極致;用“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白兩御之?!睂懪映黾业氖r;用“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睂懪託w寧的喜悅急切;用“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寫誓言;用“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頌武士的英勇;用“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寫女子思念情人;用“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睂懠漓肭昂蟮幕顒?用“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寫懷念召伯的政德;用“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寫女子反抗逼婚;用“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實命不同!”寫小官吏的嘆息;用“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雍?王姬之車。”描寫貴族女子出行;用“綠兮衣兮,綠衣黃裹。心之憂矣,曷維其已!”寫丈夫對故妻子的懷念;用“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睂憲墜D的訴;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寫士兵懷念家人;用“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寫勞苦人的怨訴;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其虛其邪?既亟只且!”描寫人們痛恨暴政和禍亂。

樸實的現實主義。

《詩經》富有現實主義精神,它在內容上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和批判現實。是描述現實生活的瑰寶其中表現的“飲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更是開后世現實主義詩風的先河。

《詩經》的現實主義特色首先體現在其豐富多彩的內容上,它以海納百川之勢吸納幾乎所有能印入眼簾,納入耳窗的自然萬物,可以說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書。據有關學者統(tǒng)計,其中涉及的草有麥、黍、稷、麻等105種,木有桃、李、柏、桑等75種,獸有馬、牛、羊、狐等67種,鳥有睢鳩、黃鳥、喜鵲、鴟鸮等39種,蟲魚有螽斯、草蟲、鲿鯊、魴鯉等49種。

要想論之有道,須先言之有物,而《詩經》的成功之處正在于它的創(chuàng)作源于人民的所見所聞,更以濃厚的生活氣息描敘了當時純樸的風貌,詠唱了人性的自然美。

唯美與純樸交織。

2月22日,由中國選送的古籍經典《詩經》在剛剛結束的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選中一舉奪魁?!对娊洝反┰綆浊甑臍q月時光,憑借樸實的帶著泥土氣息的詞句,將文字表達得落花無聲,踏雪無痕,唯美唯幻。

《詩經》對于古人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對于我們更是。它美得讓人心碎,讓人不忍促讀。無論是唐詩的華麗,還是宋詞的精巧,都抵不過《詩經》給我的震撼,那種質樸、那種清新、那種深沉,直抵心間無可比擬。

詩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扒檠懦稍姡瑦鄣稍~”,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它也許是前世的前世。觀詩如對鏡,讓我們以從容珍重的心態(tài)來看待《詩經》,去欣賞它膾灸人口之風情歌語散發(fā)出的股股幽情馥郁的芳香。

詩經讀后感篇十二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薄对娊洝分械脑姳忍圃?,宋詞,元曲多了幾分輕快活潑,宛如輕快靈動的少男少女,帶著幾分自在的心意,隨性哼唱,卻不經意間,流傳千古。

你可曾記得那河州邊飄揚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鳩是離愛情最近的鳥。近在它“關關”的叫聲。如果有一只鳥兒叫了一聲"關",另一只鳥兒會馬上應和一聲"關",一呼一應緊密相連且短促響亮。聽到這“關關”的叫聲,又見河州旁采荇的意中人,怎會不心動呢?他的日思夜想,對她的無限眷戀,都化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輾轉反側……”只愿,她不拒絕你,你亦接近心中期盼已久的幸福。

有種思念是河州旁可見可想的采荇少女,另一種思念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蒹葭叢中迷蒙的身影。

那個她,一會兒在水邊,一會兒又出現在水之州,朦朧的輕煙使她若隱若現。秋水凝結的白露在清晨更為清透,映著她的身影。那遙遠的人永遠無法觸及。我要穿過河流去尋找她,可是河流險阻,擋住了我的去路。有時仿佛再往前跨一步就能接近,可向前一步后她又出現在了更遠的地方,呼喚仍在耳畔響起……她仍舊在水邊,而我卻觸不到她。河道依舊綿長。我用盡一生執(zhí)著于一場沒有結果的尋找,你最終在遙不可及的遠方。沒有停止,沒有悲哀。仿佛已過千年,一生終了。

聽說這世間除去思念,還有承諾。有一種承諾叫做《擊鼓》中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p>

這是那么深沉無望的愛情,一個渺小的士兵,他的愛情,在宏大的戰(zhàn)爭中是那么不值一提。他無能為力,只能依依不舍地離去。即使只是每天吃著粗糧,身邊有妻子溫暖的陪伴也好啊,總不如現在,排著隊去戰(zhàn)場迎接死亡。

在一場場駭人的戰(zhàn)爭中,多少人無望地死去,而我幸存下來??晌业男睦飬s只有對你的思念和憂傷。我多希望哪天,我可以牽著你的手,親口向你說出這句話: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F在,請你原諒我,我們之間生死的距離太遙遠,你我的別離太長。

憂郁蒼涼的《擊鼓》,生死的誓言,是因為曾經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意,初嫁的歡喜。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那般。

你艷麗的臉襯著嬌艷的桃花,帶著歡喜,帶著期盼,盼望著以后的生活。你著上華服,竟是美得讓人移不開眼。你哼著歡喜的歌,如一道光,照亮了這一方天地。你帶著滿心的歡喜,踏入一個新的家庭,且是“宜室宜家”。這是所有人對你的美好期盼與祝福,你亦是如此安然靜好。

《桃夭》就是這樣一首簡單的詩,不刻意著韻腳,簡單又隨意,可又是后世無法超越之美,寫盡了先秦時代的人民用最美好的祝愿對女子的期盼。女子既是如此安然靜好,想必對方也是真心付出吧。

愿我再見你時,你仍是桃花灼灼的極盛容顏,仍有小喬初嫁時對未來的無限期盼與喜悅。與溫潤美好的郎君,攜手度過這漫漫人生。

《詩》三百,思無邪?!对娊洝防锏墓适拢_是前世無邪的記憶,極其清澈美好,如同淡茶花香,不芳艷奪人,細細一品,余味悠長。

詩經讀后感篇十三

《詩經》是貴族教育中普遍的文化教材,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鼻厥蓟蕰r期被焚毀,但由于它易于背誦,古人普遍熟悉,又得以流傳。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讀詩有很多好處,可以傳承中國古代文化,可以開闊視野,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讀詩還可以勵志。就像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p>

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我已經學了很多首古詩,呂老師非常重視古詩詞積累,現在我們已經進階到第三階段。

詩是最精簡美麗的語言?!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它把我?guī)У搅孙L景如畫的春天,我欣賞并沉醉在美麗的春光中;“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我感受到了: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災難;每當我玩得停不下來時,我就會想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們的老師就像辛苦勞作的園丁,栽種希望,收獲芬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學習古詩能使我們變得靈秀、開闊視野,好的詩能使我們終生受用,我要好好學習古詩詞,月底完成三階段古詩背誦。

詩經讀后感篇十四

《詩經??紭劇窞殡[逸詩之鼻祖,謳歌士大夫的一個重要選擇——歸隱山林。自古讀書人常走兩個極端,一則出仕。二則仕途挫折后隱居林下,詩歌賦畫,更有成就者著書立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什么只走兩個極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無力、恥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觀正確的疑問,回答不了中國傳統(tǒng)讀書人的骨氣問題。

如今的讀書人有更多的中間道路可以選擇:經商、從軍、自由職業(yè)等等。這固然是時代的進步,但傳統(tǒng)意義的讀書人總是迂腐地選擇一種極端,一種用畢生熱情去熱愛和創(chuàng)造的東西。因此他們之中的杰出者不斷走上人類某個領域的頂峰,成為千古不朽的大師級人物,如一生只寫一部書的李時珍、曹雪芹。相比之下,當代名家充其量不過一巧匠。

所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內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內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實際舉帝王之業(yè),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書立說為最后,不得以后為之?;腥幻靼紫嗦暣髱燅R三立簡單名字的深刻內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常常流連往返于詩經中這些讓人陶醉的詩句中?!对娊洝繁痉Q“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对娊洝肪幊捎诖呵飼r代,共三百零五篇。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其優(yōu)美篇章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yōu)美,聲音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

在《詩經》里不但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而且應該說她所表現出來的純潔的愛情,過人的智慧,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現實的滿足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現代、超越時空的!

讀《詩經》足以靜心、凈心:《詩經》語言樸實,思想單純,沒有現代人們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閱讀《詩經》,就會被文字里的純凈所感動。當我心浮氣躁的時候,看幾章,便能沉下心來,安心學習,安心工作。

讀《詩經》足以踏實、專心:《詩經》教會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點滴,珍惜現在,努力工作,日久堅持才能成為富有者,只有專心致志、刻苦鉆研,才能成為成功者。

感恩的心情。他們遠離充斥著欲望、高音喇叭的現代生活。這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特質。

詩經讀后感篇十五

導語:讀完詩經,你有什么感想?下面小編為您推薦詩經讀后感,歡迎閱讀!

《詩經》是我國第一步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間詩歌305篇。談到它,我們都不會陌生。首先想到的會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樣的純情詩句。它廣為流傳,并非沒有原因的,因為它講了一個恒古不變的真理。漂亮好的女孩,誰不想追求呢?但是這句話,真正解讀起來呢,又有什么樣的不同體會呢?雎鳩是離愛情最近的鳥,近到它的“關關”叫聲,在那思慕男子的女子聽來,也是在呼喚自己的愛人。古代傳說雎鳩雌雄形影不離。指其一遞一聲的相和而鳴。雎鳩被說成是貞鳥,是愛情忠貞的象征。但是!其實據考證,雎鳩不是斑鳩,而是魚鷹,《關雎》并非雌雄和鳴,而是以魚鷹在河州求魚象征男子向女子求愛。

這就是解讀之后的詩經??赡芘c你臆想當中的情景不一樣,但是這確實事實。人們總是趨向于完美,把東西都往好了方面想,也從中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靈魂營養(yǎng),我感覺這就足夠了,不用非得在乎講的事實,你自己認定的事實、對你有所啟發(fā)有所幫助的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由于詩經中所涉及到的詩歌太多,我也不可能一一解讀。我總結了一下他們的特點,發(fā)現詩經中以女性為主角的詩有兩多,棄婦詩多,思婦詩多。棄婦詩又多以悲情見多。我讀這樣的詩,總是感覺讀不下去,讀著讀著心里就來氣。一個女人,被男人拋棄了,那個男人固然不對,固然應該受到社會的唾棄。但是你被拋棄了,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還整天哭哭啼啼悲悲切切,絲毫沒有振作的跡象。看到這里,心里真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不就是一個男人嗎?沒了他至于這樣要死要活的嗎?如果那個男的回過頭來看你那樣眼淚一把鼻涕一把,本來想和好的心,瞬間又會蹦碎的。也許我現在是以現代的眼光去思考的,環(huán)境不一樣,心態(tài)自然也就不一樣。但是這樣一個形象,描寫在書里,會對多少中國女性產生影響呢?不過幸好我發(fā)現,現在這種影響越來越小了,現在的女人們,似乎都看得開,分了就分了白,也不差那么一個。反而覺得男人越來越變得跟詩經中描述的怨婦似的,動不動就為情跳樓自殺,甚至前幾天看網上一男的為了求女友不要分手,竟然當眾下跪!可恥啊!我真想上去甩他兩個耳光,告訴他像個男人!沒想到幾千年的怨婦形象竟然出現在了當今的我們男人身上,悲哀。

相比之下思婦詩就好很多。有人說思念是青色藤蔓上開出白色的花,縱然糾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艷。像天暗下來獨自點亮的一盞燈火,雨后天空出現的彩虹,憂傷而美。我深有感觸。在詩經中有這樣幾首是寫的很好,比如《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一個女子在思念他遠役的丈夫,思念使她無心勞作,在路邊采蒼耳,很長時間也采不滿一小筐,到最后,她索性將筐放下,在大路邊張望,惦記著遠方的他。我看完之后,心理非常糾結,感到了一絲溫暖,卻很快又被悲涼所代替。哎,相愛的人們啊,為什么不能在一起,非要將他們分開拿思念折磨他們。是啊,想一個人的時候,真的是無心做別的東西,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有體會。這種思念,帶給人們最大的幸福,就是兩個人見面的那一刻,幸福感是多么的強烈!說道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異地戀,這個深重的話題,哎,還是不要說了,當局者迷啊。還有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詩《子衿》?!扒嗲嘧玉?,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我不得不說,詩經其實是一部女人內心解讀秘笈,戀愛的人需要好好研究一下,雖然那幾千年過去,但是女人們那柔軟的內心卻是沒有變化的'。從詩中我們解讀出的委婉含蓄的意思,其實就是她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是限于矜持,所以男生要主動解讀。!!怎么說到這里了呢,好像有點跑題了,但是這是我讀詩經切身感受到的,也會是我的一份財產吧。分享一下,就不收錢了。

《詩經》博大精深,我讀懂的,也許只是表面內容,其實他還有更加深厚的內涵在里面。就像人們說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覺得《詩經》也是這樣。它帶給人們的不是死的刻板的東西,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思想。我們不同的人,從中獲取的也不同,但是只要找到了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就值了。

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聳立著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構成的上層建筑?!痹凇对娊洝樊a生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以宗法制度為核心建立起一個農業(yè)社會。這個社會為了生存發(fā)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部秩序的穩(wěn)定與和諧,而相應地需要抑制其社會成員的個性自由和與之相聯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這種“生存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詩經》的思想和藝術特色。并且,由于中國——尤其中原社會的基本特點維持甚久,作為中國文學重要起點、又被奉為儒家經典的《詩經》,其特色對于后代文學的影響,也就非常之深遠。

《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于敘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屬于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傳統(tǒng)為主的發(fā)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tǒng)為主的發(fā)展方向。以后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詩經》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huán)節(jié),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詩經》,也未嘗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对娊洝分杏帽扔鞯牡胤胶芏?,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xù)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对娊洝分械摹芭d”,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被后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后世詩人的創(chuàng)作。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于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chuàng)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詩經讀后感篇十六

一樹繁花,清淡典雅。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我們與古人原本相隔于遙遠的光陰兩岸,卻因為有了詩歌這座跨越古今的橋梁,我們才得以與古人心意相通。詩歌的美妙,令人無法猜測,看似平淡的字眼,簡單的韻律,卻能千變萬化,讓人回味無窮,咀嚼出萬般韻味,萬般情意。

詩詞歌賦中,最迷戀的是《詩經》。詩經,這個名字本身,就滲透著美的凝露。被咀嚼了千年,流淌出來的甘汁還是那么有味道,無盡回味,透著沁人心脾的詩意。

讀過詩經,她有一種古樸誠懇的美,像極了我見過的一種花——粉簌簌的流蘇。我記得張曉風女士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要我給那棵花樹取一個名字,我就要叫它詩經,它有一樹美麗的四言?!边@棵花樹就是流蘇。流蘇與詩經,詩經與流蘇,如果要我給詩經起一個名字我就叫它流蘇,它有滿腔纖細的花香。

據說,那些關于詩經的故事,長達六百年之久。六百年,從西周時期一直到春秋中葉,這一段漫長的過程中,那些還尚不識文明煙火的古人,就已經懂得如何運用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來含蓄、委婉地表達,內心自由奔放的情感。

那時的人們是最淳樸的,天真的,用最平凡的文字訴說內心的感受。當一個人的身心,在某一個午后,完全進入一種恬靜的狀態(tài)。那些帶有靈動氣質的詩句進入心扉,帶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神秘朦朧美,營造“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和諧寧靜,送來“谷則異室,死則同穴”的震撼人心的愛情宣言,畫出“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青澀愛戀。那是一場靈魂盛宴,是美的潛移默化。

在《詩經》中情感之事總是特別美好,少年的難開之口,少女的矜持緩步以及艷若桃花的容顏,都彌漫著潮潤的霧氣與悸動的氛圍。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愿,那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清新,那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美艷難收。不過是在某個時間有過一面之緣的銘記,便從此日思夜想困頓不已。這美好的情愫也隨著冷黃紙頁與口口傳唱而新鮮如昨。

當然,若《詩經》中僅有愛情,縱是最浪漫的詩篇,多了,也會覺得輕浮。《詩經》中,也不乏戰(zhàn)亂流離、憂國憂民的詩篇。

激蕩了故國的熱土,沉重的傷懷和悲愴的吶喊響徹天地。但《詩經》中卻將這種情感化為嘆息。不但如此,即便故國成為廢墟,宗廟毀于炮火兵戈,多么激憤的.感情到了《詩經》之中都會轉化為輕輕幾句的哀嘆“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欲墜之軀步經昔日繁華的宮殿與宗廟,所有生長的禾苗都在祭奠著盛世的荒蕪,見證著王朝的復辟與衰敗。

一卷一卷風、雅、頌,重讀似嘆息,輕讀猶如耳語。沒有撕心裂肺的喊叫與哭泣,有的只是年復一年回環(huán)往復的嘆息。

同時,《詩經》為當時和后世描繪了一卷社會與歷史的圖畫,真實地反映了上古時代社會的面貌,謳歌了上古時代人民的勤勞、勇敢,鞭撻了統(tǒng)治階級的卑劣、無恥,為后世留下了立體的、具象的歷史畫卷。在《詩經·國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向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大膽地提出了正義質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tǒng)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

撇開一切背景,《詩經》只是《詩經》,樸素悠遠,寧靜自然,繼承了華夏民族一貫的淳樸與穩(wěn)重,卻不乏清新雋永的文風。

《詩經》是一樹絢爛的繁花,承載著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些被后人概括為的“風雅”精神。

這樹絢麗的詩詞花,始于西周,終于春秋,詩中的千古繁華,人間樂事,像一縷清風,一朵落花,一葉小舟,從遠古涌來,向未來奔去。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97721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