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4 17:10:21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15篇)
時間:2023-04-04 17:10:21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一

1、嘗試使用各種洗滌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從而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

2、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對溶解現(xiàn)象的好奇心。

1、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發(fā)水等常見洗滌用品。

2、人手一杯水和吹泡泡的工具。

1、教師:小朋友知道嗎,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呢?

2、老師試著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

教師:可以用什么辦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呢?

3、引導幼兒討論: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讓水變成泡泡水?

(支持幼兒的各種想法,為幼兒提供他們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滌用品。)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

2、請幼兒把自己要的洗滌用品加入裝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攪拌。

3、引導孩子觀察洗滌用品加到水里,水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4、教師:洗衣粉、洗潔精、肥皂沫怎么不見了?

現(xiàn)在杯子里的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1、加入洗潔精、沐浴露、洗發(fā)水、洗手液的水還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卻變混濁了。

1、用吹泡泡的工具來試試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教師: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個小朋友用了跟他樣的東西?

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卻吹不出?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濃度影響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換換,看看誰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請小朋友按實物圖的標記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回到柜子里。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二

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活動中了解車子是由不同數(shù)量的輪子組成的

2、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輪子是可以滾動的

ppt、幼兒帶來的各種車子

一、介紹各種不同數(shù)量輪子的車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神奇的寶貝,你們知道是誰嗎?

(一)出示兩只輪子,引起興趣

1、你們看這是什么?有幾只? 2、你見過的兩只輪子的車嗎?是什么車?

小結:兩只輪子的車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

過渡:還想接著往下看嗎?

(二)出示三只輪子

1、你們看這里有幾只輪子? 2、三只輪子是什么車?

小結:三只輪子的是三輪車

(三)出示玩具車

1、這是一輛什么車?這輛車有幾只輪子? 2、出示四只輪子,四只輪子有些什么車?

小結:四只輪子的有轎車、警車、消防車、公共汽車等等

二、講講玩玩:知道車有了輪子會滾動

1、討論:為什么這些車都要有輪子呢?

2、你們想不想開開自己帶來的車?(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車有幾個輪子)

3、幼兒開開自己的車,開完后將車按輪子數(shù)量放進不同的停車場

總結:原來我們剛才看見的車和你們玩的車都是有不同數(shù)量的輪子組成的,有了這些輪子車才可以在馬路上開。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三

1.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水在口味上所發(fā)生的變化。

2.愿意思考并積極探索常見可溶物在水中溶解的現(xiàn)象。

3.對溶解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好奇,并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每人1小杯水,1塊方糖。

2.用于攪拌的湯匙。

1. 觀察方糖溶解過程,引起興趣。

教師: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把糖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幼兒大膽猜測)。

先讓幼兒品嘗一下水,明確水是沒有甜味的,然后讓幼兒將方糖放入水中,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幼兒自由表達和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師幼討論方糖溶解的現(xiàn)象。

教師:你們剛才看到方糖放到里怎么樣了?

教師:方糖真的沒有了嗎?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

教師:水應該是什么味道的?讓幼兒再次嘗一嘗水的味道。

3.教師聯(lián)系其他溶解現(xiàn)象,拓展幼兒經(jīng)驗。

教師:除了糖。你還知道什么東西像糖一樣在水里會化掉呢?

教師:這些飲料是什么?拿出各種事先沖好的各種飲料,引導幼兒猜測。

每組幼兒自由選擇一種飲料粉末進行嘗試。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顆粒狀的飲料,溶化時水的顏色變化狀況。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四

科學活動:蛋寶寶

設計意圖:蛋是幼兒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來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與蛋寶寶做游戲——發(fā)現(xiàn)蛋的特點——找出雞蛋和鵪鶉蛋的異同點——嘗蛋的活動,激發(fā)幼兒對蛋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1、激發(fā)幼兒對蛋的興趣。

2、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特征以及它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雞蛋、鵪鶉蛋若干,母雞和鵪鶉圖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動進程:一、尋找蛋寶寶并與蛋寶寶做游戲。

二、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外形特征。

提問:剛才是怎樣與蛋寶寶做游戲?

蛋寶寶為什么可以滾動?搓蛋寶寶時有什么感覺?它們的媽媽是誰?

三、游戲:給蛋寶寶送紅花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蛋寶寶?為什么?

四、找出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問:雞蛋與鵪鶉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都有蛋黃和蛋白、蛋殼,都是橢圓形,都有營養(yǎng),都可以進行孵化。

雞蛋與鵪鶉蛋的不同之處:大小不同,蛋殼上的花紋不同,媽媽不同,孵化出來的寶寶不同。

五、自己剝蛋殼并品嘗蛋寶寶。

延伸活動: 區(qū)分熟蛋和生蛋。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五

1、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參加觀察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分享的快樂。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

每組一只筐,內裝與本組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橘子。

1、用觸覺箱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摸一摸箱子里裝的水果。

提問:"請你摸一摸,告訴我里面裝了什么水果?"

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可與蘋果進行比較)?

(3)聞一聞:橘子有什么氣味?

3、感受橘子的內部特征。

(1)請幼兒討論: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

(2)那我們怎么把它打開呢?

(3)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橘子,觀察橘子的內部特征。

提問: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顏色的?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嘗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說說品嘗后的感覺。

活動結束后,教師畫一棵輪廓樹,讓幼兒將剝下來的橘子皮撕成小塊,貼在橘子輪廓圖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畫,將橘子皮畫貼于橘子樹上,做成一棵橘子樹。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六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愿意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重難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活動準備:

西瓜、點心盤、抹布、水果刀。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活動

1、教師講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2、提問:猴王是怎么吃西瓜的?你是怎么吃西瓜的呢?

二、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特征

1、教師交代觀察對象和要求。(看一看、聞一聞、輕輕拍一拍、摸一摸)

2、幼兒分組觀察西瓜。

3、幼兒集合講述西瓜的特征

(1)師:小朋友們,西瓜是什么樣的呢?

(2)幼兒與教師一起小結:西瓜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形的、有的大、有的小,皮是深綠色、淺綠色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是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

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4、幼兒猜測

師:小朋友猜猜西瓜里面是什么樣的呢?

三、談談西瓜的好處

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四、教師切西瓜,幼兒觀察并一起分享西瓜。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七

1、利用科學圖畫書,初步了解動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點)

2、能用語言大膽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難點)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ppt、圖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動物圖片以及相應的嗯嗯圖片人手一份。

一、出示圖書,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誰???它頭上有什么呢?""這是誰的恩恩呢?"

二、集體看圖書,老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的嗯嗯。

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幼兒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師小結:原來小動物們的嗯嗯大小、形狀、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兒操作:為小動物匹配嗯嗯,鞏固對動物嗯嗯的認識。

1、交代要求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將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師說一說。

五、活動結束。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八

1、感受水的流動性。

2、知道珍惜水,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3、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4、遵守游戲規(guī)則,掌握游戲的玩法。

5、引導幼兒快樂的參與游戲,認真遵守游戲規(guī)則。

一盆水、沙漏、擰緊蓋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綿。

一、引發(fā)興趣、發(fā)現(xiàn)問題

1、游戲:水站搬家,引發(fā)幼兒玩水的興趣。

2、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大,考吧、幼師,網(wǎng)出,處!把水搬到另一個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問:你準備用什么工具來運?

三、提出問題、進行解決

1、提問:猜一猜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讓你成功?

2、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過操作、進行驗證

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體驗運水的樂趣與水是流動的這一特性。

試驗后一同總結哪個工具成功了為什么?

2、提問: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樣了?

3、進行游戲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讓瓶子飄到對岸。

進一步感受水流動的特性。

水對我們有那些用處?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九

1.認識杜鵑花,了解杜鵑花的形狀、顏色,知道杜鵑花是在春天開放的。

2.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春天、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老師在平時帶幼兒到小區(qū)里經(jīng)觀察過杜鵑花。

ppt。

一、觀看ppt,認識杜鵑花

1.你認識它嗎?

2.那我們來仔細看看杜鵑花是長什么樣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杜鵑花開得好漂亮哦,你想看看它沒開出來的樣子嗎?我們叫它花

骨朵兒。

(鼓勵幼兒多說。)

二、了解杜鵑花的顏色

1.你在哪里見過杜鵑花?你知道杜鵑花是什么顏色的嗎?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你平時沒看見過的杜鵑花,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3.杜鵑花還有一個秘密哦!它有些長得矮矮的,有的長得高高的,還有的會住在花盆里。(觀看課件,大家一起說一說)

三、欣賞天臺山杜鵑花,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1.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都有杜鵑花,在我們臺州也有一個地方的杜鵑花很有名,每天春天杜鵑花開的時候,還會舉辦“杜鵑花”節(jié),那個地方就是——天臺,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游客在天臺山拍的杜鵑花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天臺山的杜鵑花好看?漂亮嗎?我們的家鄉(xiāng)真美?。∮锌招∨笥岩部梢宰尠职謰寢寧銈兊教炫_去看看美麗的杜鵑花,到時別忘了拍些照片回來,和我們一起分享。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十

動物的尾巴

1、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形狀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動過程中能培養(yǎng)幼兒仔細觀察和談論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尾巴的興趣。

:物質準備:課件,背景圖,動物圖片若干。

有去動物園參觀小動物的經(jīng)歷。

師: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去樹林里玩一玩,你們愿意嗎?看,真漂亮呀,樹林里有些什么呀?

1、捉迷藏:感知金魚、馬尾巴形狀的不同。

2、用分別先出示松鼠、孔雀身體的方法說說尾巴形狀。

3、小結:尾巴長在身體的后面,不同的動物尾巴不同。

1、操作要求:看一看,說一說,貼一貼。

2、幼兒操作。

3、小結:你們真棒,幫這些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尾巴,小動物說要謝謝你們,小朋友,謝謝你們!

1、讓幼兒試述4種動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師通過兒歌的形式來說一說這4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3、小結:原來小動物不僅長著漂亮的尾巴,而且這些尾巴用處還真不小啊!

4、通過兒歌《尾巴的用處》加深幼兒對尾巴作用的了解。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十一

1、樂意探索海綿的吸水的特性,體驗海綿運水的樂趣。

2、樂意將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3、積累初步的測量和比較的經(jīng)驗。

海綿若干、臉盆、塑料杯

(一)認識海綿

今天老師在小朋友的桌底藏了件好玩的東西,你們拿出來看看是什么?(長長的、沙發(fā)里的)現(xiàn)在我們來摸一摸,感覺怎么樣的?(軟軟的)那如果我們用力壓它,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變成其他樣子)

(二)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海綿吸水現(xiàn)象

1、小朋友,如果我們把海綿放在水里,你想會發(fā)生什么?(會漂起來)

2、實踐探索

要求:在教師的口令下,一起把海綿放在水里,仔細觀察,發(fā)生什么變化。

3、教師示范

用海綿吸水、擠水。在這過程中讓幼兒注意觀察現(xiàn)象,之后讓幼兒自由操作。

(三)運水游戲

1、明確目的:請海綿幫忙,把臉盆里的水運到塑料杯里。

2、開始和結束都要聽教師的指令。

3、比一比,哪一組運的最多。(有爭議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加賽)

4、以“慶功”的方式結束活動。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十二

秋天掛圖 、室外摘來能有代表性的樹葉。

1、讓孩子知道為什么枝葉會變色、還會飄落,有些樹葉為什么又不會變色。

2、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教學重點:讓小朋友知道氣候變化導致樹葉的變化;難點是我們南方冬天樹葉變化不是很大,多是常綠樹木。

從室外摘來秋天的枝葉有紅葉子、黃葉子、綠葉子。

1、選擇好能代表秋天的掛圖。

2、出示自己準備好的樹葉。

3、讓小朋友感覺自己現(xiàn)在的穿著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4、介紹我們氣候變化導致樹葉的變化,然后讓小朋友自己做比較。

通過秋天樹葉的變化讓小朋友知道大自然氣候的替換,但由于地域的不同會讓小朋友遇一些迷惑不解的問題,比如秋天樹葉變黃,楓葉變紅這些現(xiàn)象,而榕樹、松樹、樟樹等一些常綠樹就要我們費些時間向小朋友解釋才行,要不會讓小朋友感覺到我們老師說話自相茅盾的。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十三

1、通過探究活動知道有些物體會沉,有些物 體會浮,初步 感知沉浮現(xiàn)象。

2、制作簡單的能夠漂浮的小船,交流制作的體會。

大水盆、水。大大小小的玩具船、玩具車、塑料杯、沒有蓋的盒、石頭、筆等。

硬紙盒、泡沫板、三角形彩色紙、牙簽,以及不同的美工材料。

集體/小組

1. 出示玩具車,請幼兒放在水中,觀察玩具車在水中的情況。(下沉。)

2. 出示玩具船,請幼兒放在水中,觀察玩具船在水中的情況。(飄浮。)

3. 向幼兒提問:

把玩具車和玩具船放在水中,你觀察到了什么?

車和船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樣?

船像什么?

4. 出示塑料杯、沒有蓋的盒、石頭、筆等,請幼兒放在水中,看看哪些東西像船一樣浮在水面。

5. 老師示范利用紙盒等材料做玩具船:

在紙盒中央貼一小塊泡沫板;

用牙簽穿過彩色紙;

把牙簽插在泡沫板上。

6. 請幼兒嘗試自己做小船。

7. 請幼兒嘗試放小船,看看小船能否浮起來。

能初步判斷哪些物體可以浮上來或沉下去。

能制作簡單的能夠漂浮的玩具船。

教師在組織本活動時盡量更多地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隨時捕捉孩子的新信息,以便生成新的活動。

將此活動延伸到家庭中,開展親子游戲,鼓勵幼兒探索家中各種物品的沉浮情況,并把新發(fā)現(xiàn)帶到幼兒園,和同伴、老師分享。

活動適合在暖和的時間或地方進行。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十四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

2、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顒訙蕚洌汉>d若干,海綿制品,粉盒子,白盒子,水。

活動過程:

一、認識海綿,引起探究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猜猜是誰?

2、出示海棉。

二、動手操作,感知海綿的彈性。

1、提問: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變一變”的游戲,我把笑臉的海綿寶寶捏一捏、扭一扭,你們看現(xiàn)在海綿寶寶變成什么樣子了啊?(變成哭臉的海綿寶寶)如果我把手放開,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嗎?

2、操作驗證: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重點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變一變的游戲?海綿寶寶變成了什么?如果放開手海綿寶寶會變會原來的樣子嗎?教師小結:不管我們是卷一卷、壓一壓、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綿寶寶就能變回原來的樣子,看來海綿寶寶不只有柔軟的特點,它還是有彈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綿的吸水性

1、觀察發(fā)現(xiàn):你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海綿寶寶,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教師通過故事引導幼兒用海綿運水,把海綿寶寶放進水里,看看海綿寶寶有什么變化?水有什么變化?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幼兒把粉盒子的水運到了白盒子里面。教師小結:原來海綿寶寶還有吸水的本領啊。

四、拓展與延伸。

(1)讓幼兒用海綿澆花。(2)出示生活中的海綿制品:洗碗綿、洗澡綿、洗臉綿、海綿拖把。

小班科學制作泡泡水篇十五

好吃的桔子

集體。

小班

桔子若干,彩盒一個(里面放著桔子)

1、彩盒導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問誰知道里面放的什么?教師描述桔子的特征,并請一名幼兒摸出桔子,啟發(fā)幼兒說出名稱。

2、幼兒每人拿一個桔子進行觀察,教師提問:

a、看一看桔子什么樣子?(圓圓的,扁扁的)

b、桔子皮是什么顏色?(桔紅色)

c、摸一摸有什么感覺(軟軟的,不太光滑)

d、聞一聞桔子有什么味道?

e、想一想桔子怎樣吃(桔子剝了皮才能吃)里面什么樣子?。,桔子瓣象什么?

f、嘗一嘗桔子什么味道?讓幼兒品嘗桔子,啟發(fā)幼兒說出桔子又酸又甜。

3、教師小結桔子的特征:桔子是扁扁的、圓圓的,是桔紅色的很香。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有的有核,味道又酸又甜,桔子皮能作藥材。

4、啟發(fā)幼兒說一說還吃過哪些水果?桔子是什么季節(jié)的水果?

總結分享:教師用桔子皮進行拼擺造型,請幼兒觀察。

桔子是幼兒較熟悉的水果,若僅通過語言來表達它的特征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但借助于實物再通過語言表述桔子的顏色、味道、形狀等特點,使幼兒不僅從感官上了解了桔子,也使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22634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