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導體和絕緣體教案(精選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0 11:38:47
初中物理導體和絕緣體教案(精選三篇)
時間:2023-04-10 11:38:47     小編:zdfb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物理導體和絕緣體教案篇一

1、使學生認識物體導電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導體絕緣體概念。

2、使學生能鑒別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并向學生進行用電安全的教育。

3、在復習電流形成原因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

5、本課重點是鑒別導體和絕緣體,難點是鑒別的方法及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微觀解釋。

6、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克服絕對、靜止看問題的習慣。

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有:導體和絕緣體、導體和絕緣體的鑒別、安全用電、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微觀解釋。其中鑒別導體和絕緣體是本節(jié)的重點,鑒別的方法及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微觀解釋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整節(jié)課的教學應以實驗為依托,展示研究問題的情景,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生動的感性認識,消除學生對“電”的神秘感和恐懼感。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要從演示實驗引出,可以參考課本圖4―9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自己推知有的物體容易導電,有的物體不容易導電,進而將各種物質的導電能力和絕緣能力進行排序,建立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對于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微觀解釋,要抓住“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中的電荷不能自由移動”這一主要原因,可結合課本圖4―13講解,如果能自制課件來動態(tài)描述物理情景,效果會更好。

對于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不是絕對的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內容。一定要做好課本圖4―12的演示實驗,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變到質變的矛盾轉化規(guī)律,物質內部自由電荷的數量,除了跟物質的本身性質有關,還與外部因素有關。正常情況下的絕緣體,當溫度升高到相當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動的電荷數量的增加,會轉化為導體。

1、導入新課:

①電工在安裝設備時,導線不夠長,要接一段導線,教師可以請一個學生當場演示接導線,他肯定要把導線外邊的皮剝掉,但可能不太會操作,教師應教學幫助。

②問:為什么要把皮剝掉?

③注意:要讓學生知道導線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膠、塑料、棉線。

2、演示實驗

①出示并講解教師制作好的導體絕緣體檢驗板,說明各電器名稱

②用裸露出金屬絲的導線接通,電珠會亮,如果是電扇就轉,是電鈴就響。

③取下裸露的電線,換成用導線外皮連接,電珠不亮、電扇不轉、電針不響。

④交待電線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結論:橡膠、塑料不導電。

3、確立導體和絕緣體概念

①給兩類材料起個合適的名字,學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應當給予鼓勵。

②向學生說明"導體"、"絕緣體"是現(xiàn)正在用的科學名詞,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例,說明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

④向學生說明人體、大地、不純凈的水也是導體。

4、安全用電教育

①講解課本圖4―11所表示的各種物質導電和絕緣能力的排列順序,引出人體可以導電,較大電流通過人體是十分危險的。

②用電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廠、街道、公共場所),可讓學生說一說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樣的電器。

③結合日常生活,總結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如:不能帶電修理電器;不能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不能在電線上搭涼衣物。不能用濕布擦電燈泡,要取下電燈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裝上。

④強調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不是絕對的。

5、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

①結合課本圖4―13以金屬為例建立導體的微觀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叫自由電子。

③強調金屬中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還可以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研究性學習的課程:

1、引入新課后,各組(或個人)準備實驗裝置

①各組實驗裝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兩點要注意,一是要靈敏,各接觸點要牢固;一是裝置中要留出兩個導線頭,以便于實驗操作。

②各組裝配好,由教師驗收。驗收時只要看電路是否接好,不必實驗,因實驗后會降低下面實驗的新鮮感。

2、分組實驗

①各組開始實驗,實驗的結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導電的,一類是不導電的。

②各級向全班報告實驗結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見,最好用實驗來驗證。

3、確立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①給兩類材料起個合適的名字,學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應當給予鼓勵。

②最后告訴學生:"導體"、"絕緣體"是現(xiàn)正在用的科學名詞。

③教師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判別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④向學生說明人體、大地、不純凈的水也是導體。

4、認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和器材

①問: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兩部分材料組成?進行簡短的討論,要求學生要使用剛學過的兩個科學名詞。

②問:為什么電器要由導體、絕緣體兩種材料組成?簡短討論并小結。

用金屬導線將手電筒上的小電珠、一節(jié)干電池連接起來,小電珠正常發(fā)光?,F(xiàn)將金屬導線剪斷,把兩個斷頭插入一個盛有水的容器中,兩個斷頭在水中不接觸,小電珠不發(fā)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鹽,隨著食鹽的溶化,小電珠又亮了起來,這是為什么呢?

初中物理導體和絕緣體教案篇二

1。使學生認識物體導電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導體絕緣體概念。

2。使學生能鑒別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并向學生進行用電安全的教育。

3。在復習電流形成原因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

5。本課重點是鑒別導體和絕緣體,難點是鑒別的方法及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微觀解釋。

6。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克服絕對、靜止看問題的習慣。

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有:導體和絕緣體、導體和絕緣體的鑒別、安全用電、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微觀解釋。其中鑒別導體和絕緣體是本節(jié)的重點,鑒別的方法及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微觀解釋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整節(jié)課的教學應以實驗為依托,展示研究問題的情景,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生動的感性認識,消除學生對“電”的神秘感和恐懼感。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要從演示實驗引出,可以參考課本圖4-9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自己推知有的物體容易導電,有的物體不容易導電,進而將各種物質的導電能力和絕緣能力進行排序,建立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對于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微觀解釋,要抓住“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中的電荷不能自由移動”這一主要原因,可結合課本圖4-13講解,如果能自制課件來動態(tài)描述情景,效果會更好。

對于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不是絕對的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內容。一定要做好課本圖4-12的演示實驗,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變到質變的矛盾轉化規(guī)律,物質內部自由電荷的數量,除了跟物質的本身性質有關,還與外部因素有關。正常情況下的絕緣體,當溫度升高到相當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動的'電荷數量的增加,會轉化為導體。

①電工在安裝設備時,導線不夠長,要接一段導線,教師可以請一個學生當場演示接導線,他肯定要把導線外邊的皮剝掉,但可能不太會操作,教師應教學幫助。

②問:為什么要把皮剝掉?

③注意:要讓學生知道導線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膠、塑料、棉線。

①出示并講解教師制作好的導體絕緣體檢驗板,說明各電器名稱

②用裸露出金屬絲的導線接通,電珠會亮,如果是電扇就轉,是電鈴就響。

③取下裸露的電線,換成用導線外皮連接,電珠不亮、電扇不轉、電針不響。④交待電線外皮是什么材料的。⑤結論:橡膠、塑料不導電。

①給兩類材料起個合適的名字,學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應當給予鼓勵。

②向學生說明導體、絕緣體是現(xiàn)正在用的科學名詞,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例,說明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

④向學生說明人體、大地、不純凈的水也是導體。

①講解課本圖4-11所表示的各種物質導電和絕緣能力的排列順序,引出人體可以導電,較大電流通過人體是十分危險的。

②用電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廠、街道、公共場所),可讓學生說一說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樣的電器。

③結合日常生活,總結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如:不能帶電修理電器;不能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不能在電線上搭涼衣物。不能用濕布擦電燈泡,要取下電燈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裝上。

④強調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不是絕對的。

①結合課本圖4-13以金屬為例建立導體的微觀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叫自由電子。

③強調金屬中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還可以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研究性的課程:

1。引入新課后,各組(或個人)準備實驗裝置

①各組實驗裝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兩點要注意,一是要靈敏,各接觸點要牢固;一是裝置中要留出兩個導線頭,以便于實驗操作。

②各組裝配好,由教師驗收。驗收時只要看電路是否接好,不必實驗,因實驗后會降低下面實驗的新鮮感。

2。分組實驗

①各組開始實驗,實驗的結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導電的,一類是不導電的。

②各級向全班報告實驗結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見,最好用實驗來驗證。

3。確立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①給兩類材料起個合適的名字,學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應當給予鼓勵。

②最后告訴學生:導體、絕緣體是現(xiàn)正在用的科學名詞。

③教師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判別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④向學生說明人體、大地、不純凈的水也是導體。

4。認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和器材

①問: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兩部分材料組成?進行簡短的討論,要求學生要使用剛學過的兩個科學名詞。

②問:為什么電器要由導體、絕緣體兩種材料組成?簡短討論并小結。

探究活動

用金屬導線將手電筒上的小電珠、一節(jié)干電池連接起來,小電珠正常發(fā)光?,F(xiàn)將金屬導線剪斷,把兩個斷頭插入一個盛有水的容器中,兩個斷頭在水中不接觸,小電珠不發(fā)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鹽,隨著食鹽的溶化,小電珠又亮了起來,這是為什么呢?

初中物理導體和絕緣體教案篇三

1.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區(qū)別。

2.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6v電池組,小燈泡(6.3v),硬幣、鉛筆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開關1個,廢電燈泡芯1個,酒精燈1盞,導線6根(其中兩根帶金屬夾、兩根焊于廢電燈泡燈頭上)。

提問:連接電路的導線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屬線嗎?

演示課本圖4-9實驗,(電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過實驗讓學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屬線?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屬線?

金屬、石墨可以導電,叫導體;橡膠、塑料不能導電,叫絕緣體。

板書:四、導體和絕緣體

(一)導體和絕緣體的區(qū)別與應用

導體和絕緣體是根據導電作用來區(qū)分的。

介紹幾種絕緣體應用實例,結合實驗以及課本圖4-10加以說明。

提問:為什么導體能導電、絕緣體不導電?

讓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后回答,教師糾正不妥之處。訓練學生的口頭概括、表達能力。

小結并板書:

導體能導電是由于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不導電是由于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二)導體與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線

介紹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排列順序(課本圖4-11)。

演示課本圖4-12實驗。

演示后讓學生討論:常溫下玻璃不導電燈泡不發(fā)光。將玻璃燒成紅熾狀態(tài)后,玻璃導電,燈泡發(fā)光。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得出結論:

1.玻璃燒成紅熾狀態(tài)后能導電是由于產生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2.在一定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成導體。(結合進行辯證唯物論思想教育)

導體和絕緣體沿有絕對的界線,當條件改變時,原來不導電的物體也可能會導電。

四、布置作業(yè)

1.第四節(jié)練習。

2.“想想議議”內容,寫觀察記錄。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四節(jié)。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256090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