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感悟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美學散步》讀書心得感悟篇一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幾乎匯集了他一生的經典之作。在《美學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華先生的娓娓道來,層層展開以及語氣的和藹親切;在《美學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難懂的理論,但能在他深入淺出的探討中獲得新的體悟;在《美學散步》中,你看不到排山倒海般的引證,但能從他信手拈來的例子中明白它真正的內涵。
而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為宗白華先生豐富的學識和敏銳細膩的感覺。豐富的學識使他的文章飽滿、圓潤和諧而又充滿張力,敏銳細膩的感覺使他的論述洋溢著藝術靈性和詩情。然而在這么美的一本美學經典之作中,宗白華先生正在向我們傳達著一個重要的觀點:美是心靈節(jié)奏的自由表現。
那何為“美學散步”?如果說宗白華先生的美學研究是美學散步的話,他的散步就應該是在廣泛的研究對象之間,在中西美學之間的研究方法。在宗先生看來,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絕對是非邏輯的。我們從宗先生的《美學散步》中看到了“散步”邏輯性的特點:在各種美學現象和藝術門類之間,“散步”是梳理美學、藝術思想、親近藝術靈動的方法;在中西美學之間,“散步”是凸顯中國傳統(tǒng)美學個性精神的方式。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在本書中看到“散步”的無拘無束的特點:以唯美的眼光看世界,追求藝術化人生,體現出風神瀟朗的人格品質。
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是實現其美學理想的一種方式也是實現其凸顯中國文化個性學術理想的方式,他傳承中國古典美學精髓,注重哲學在美學思想中的根本價值,美學研究是建立在哲學等文化思想的基礎之上,因此,他美學研究中的“散步”表現出明顯的文化風格。
《美學散步》這部書是宗白華美學論文的第一次結集出版。在這個集子里的文章是宗白華一生關于藝術論述的較為詳備的文集,他沒有構建什么美學體系,只是叫我們如何欣賞藝術作品,叫我們如何建立一種審美態(tài)度,直至形成藝術的
人格。而這正是中國藝術美的精神所在。在這部作品中,所有的文章都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于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征,因此,閱讀這本書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們進行藝術欣賞,書名叫做《美學散步》,就是帶領我們在藝術的園林里散步,看看作者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藝術世界。藝術的欣賞就是歲美的事物的發(fā)現與感悟。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正像書名所暗示的那樣,書中所選文章是宗白華先生在不同時期對美學問題的探索,雖然章與章之間有所聯系,但每篇都可以獨立成章。但那并不意味著這本書就毫無章法可言,相反的是,這本書猶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華先生緊緊抓住詩、書、畫、舞、樂、建筑等相關藝術門類所體現的共同特征,廣泛聯系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在一個廣闊的舞臺中探討美學的基本規(guī)律,介紹著自己的透徹之悟與藝術之思。在這本書中,始終有幾個詞如“實虛”、“空靈”、“意境”等貫穿其中。由此可說明,宗白華先生尤其重視對空間意識的論述。我認為以上這些詞極其類似,雖然不能將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華先生的文章里卻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來應該是他反復提到的美學思想。
但還有一種介乎于二者之間的“藝術境界”。在對藝術的闡發(fā)中,宗白華先生特別注重對藝術涵蘊的人生情懷的體驗和揭示。這是在對藝術富有同情和生命意義的理解基礎上,宗先生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著著名的“藝境”,一方面強調藝境要超脫空靈,另一方面又強調藝境要充實深情,之處中國藝術意境的創(chuàng)成,“既須
得屈原的纏綿悱惻”的深情,又“須得莊子的超曠空靈”的靈氣。一往情深才能深入萬物的核心,是的藝術具有豐厚的生命內質;超曠空靈才能使藝術獲得如鏡中花、水中月般的生命靈氣。
在這部書里,宗白華先生用他的抒情筆觸,愛美的心靈引領讀者去體味中國和西方那些偉大藝術家的心靈,去體味那些風流瀟灑的金人的心靈,待到我們“散步”歸來,會發(fā)覺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凈化與升華。如果我們渴望藝術的美的熏陶,只要進入白宗華的《美學散步》就一定能夠讓自己置身于美的殿堂。
《美學散步》讀書心得感悟篇二
當我把《美學散步》從圖書館給借回來后,發(fā)現它的內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全是專業(yè)術語而且文謅謅的學術著作,而是文辭優(yōu)美、洋溢著藝術靈性和詩情的美學奇葩。
閱讀這本書確實是一種享受,宗白華先生用他抒情的筆觸、透徹的感悟引領讀者體味中西藝術的精髓,待我們“散步”歸來,就會驚喜地發(fā)現自己的心靈和靈魂得到了很好的凈化和升華。宗白華先生用自己的心靈和靈魂感受著世間萬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暢美妙的文字將其訴諸筆端。在宗先生看來,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絕對是非邏輯的,亞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體系性思想,莊子在“散步”中領悟到了宇宙的玄妙,達·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諦。在各種美學現象和藝術門類之間,“散步”是梳理美學、藝術學思想、親近藝術靈動的方法;在中西美學之間,“散步”是凸顯中國傳統(tǒng)美學個性精神的方式。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上網搜索過一些關于宗白華先生的信息,原來宗白華先生與朱光潛、蔡儀、高爾泰、李澤厚并稱為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治學特點是不建體系,而是注重對藝術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劉小楓對宗白華先生的評價那樣:“作為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chuàng)造,在宗白華先生那里,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使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p>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生成和發(fā)展于中國面臨軍事和學術危機的特殊的歷史時期,古老的祖國既面臨政治、軍事的壓力,又面臨學術的危機。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風潮中,他并不隨波逐流,堅持以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為參照,凸顯對中國古典美學的梳理和闡發(fā)。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導我們去欣賞中國的詩歌、繪畫、音樂。他曾坐在《蒙娜麗莎的微笑》前默默領略了一小時,我不禁為宗先生對藝術對美近乎癡狂的態(tài)度而慚愧,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繁華社會中,已經很少有人可以有著這么平靜的心態(tài)去欣賞藝術。我不但要吸取宗白華先生的美學知識,也要學習宗白華先生對待藝術的那種態(tài)度。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藝術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內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庇纱丝梢?,對于芙蓉出水的美和錯采縷金的美,宗白華先生更加偏向于前者。
如果要我在這兩種美中做選擇,我也會選擇前者,因為芙蓉出水的美真實而且天然。正如中國的水墨畫和西方的油畫相比,我更喜歡中國的水墨畫的淡雅和簡單,其實詩詞畫都類似,有時候太滿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適當的留白才是高手。
宗白華先生在發(fā)現美的時候,態(tài)度既是超脫的,又是入世的,他為我們讀者展示了一個極美的人生和宇宙,這里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宇宙之大,無非虛實相生,美無處不在。宗白華先生從一丘一壑中發(fā)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學”。也發(fā)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正是這種景致的準確描繪。
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宗白華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靈光的高僧,中國美學遇到他真可謂幸運,他學貫中西,中國美學特色被熔煉出并標舉,最終被貫入了一種深沉摯厚的生命意識。
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
看完這本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美學散步》,感覺正如編者在重版說明中講到的:“我們懷念那拄著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們品味著散步聲中留下的道道靈光。愿每個心靈豐沛的人都能讀一讀她?!?/p>
我們要從宗先生成功的學術研究中吸取營養(yǎng),在積極吸納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時,立足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大力凸顯民族文化的個性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文化因其獨特的個性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彰顯出奪目的光彩。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262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