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回憶作文字(優(yōu)秀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12:53
高中的回憶作文字(優(yōu)秀三篇)
時間:2023-06-06 16:12:53     小編:文友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中的回憶字篇一

小學快畢業(yè)那陣,書本什么的都亂七八糟的,爺爺讓我收拾一下書本,然后一起下地下室放好。我答應(yīng)了爺爺。

不一會我和爺爺?shù)竭_了地下室,推開我家那間的門,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不好聞的味道,沒辦法,答應(yīng)了爺爺就一定要做完啊。20分鐘后,最后一批書本搬到了地下室,這意味著我的

小學生活

馬上就要告一段落了。累的氣喘吁吁的我彎下了腰,但就因為這一彎腰讓我看到了墻角的那一個顯眼的物品。那是一個廢棄的旅行箱,掛著一把密碼鎖,顯然因為地下室的潮濕鎖上已經(jīng)有了很多鐵銹。箱子頂部又有很多的灰塵堆積。為什么我會注意到那個箱子,因為那箱子曾經(jīng)是我的,我是小學上二年級的時候擁有的那個箱子,因為那時的我玩具什么的亂丟,所以爸爸特地給我了一個他用舊了的旅行箱來裝我的雜物。但在剛上六年級的時候這個箱子莫名失蹤了,我去問爺爺箱子上哪去了,爺爺半開玩笑的說他把箱子丟掉了。當時的我是嚎啕大哭啊,因為里面的東西都是我的心頭愛。

“喂,你,你在干什么呢,快上來,吃飯了!”這時我才從回憶中醒來,爺爺叫我吃飯了。“馬上!”我回答道。然后我拿起抹布抹干凈箱子后拖了上去。

“你這熊孩子,怎么把這玩意拿上來了啊?”爺爺問道。我假裝沒聽到,把它拖到了我的臥室里。然后就去吃飯了。

我三口兩口的就把飯吃完了,接著就又去看我的那個寶貝箱子。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箱子的密碼鎖,那是個三位數(shù)的密碼鎖,記得當時是買了一個新鉛筆盒,鎖是鉛筆盒的贈品。憑著記憶想起了密碼然后懷著激動的心情打開了它。第一個注意到的東西就是一個陀螺發(fā)射器,咦?但是陀螺呢?坐在地上我使勁拍腦袋想。哦,我突然想起來了,當時這個陀螺是三年級的時候入手的,當時是因為小秦同學和我玩打卡游戲輸了然后送我的。但為什么陀螺本尊沒了呢,那是因為當時的我嘴饞喜歡吃辣條,于是我就把我的這個寶貝陀螺賤賣給了一個好朋友,得到了3塊小錢,因為怕家長發(fā)現(xiàn),分六天買了六包辣條,但最后一天還是在小賣部被爸爸抓了現(xiàn)行,當時的場面一度尷尬。

放下陀螺發(fā)射器,又看到了那個游戲機,那游戲機是爸爸給我買的,當時的我拿著這個游戲機滿世界炫耀,很多我的同學們都爭著搶著想和我一起玩我的游戲機,每逢周末,到庭院里和小伙伴躲在樓道里一起玩,那種感覺是現(xiàn)在的玩耍無法比較的,我試圖打開游戲機,但是這個老古董似乎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他的使命,這也代表了一個舊的年紀的結(jié)束。

游戲機被我擺在了寫字桌上當飾品。接下來又拿出了一封信,主題是致家長的一封信,因為這個讓我想起了我無法忘懷的經(jīng)歷。當時的致家長的一封信是老師統(tǒng)一發(fā)的,但是因為我的大意沒有及時上交這個東西,所以被老師教訓(xùn)了一下,也是因為這個,我學會了要信守諾言,說到做到。

我再一抬頭,太陽快落山了......

我只好放下手中的東西,將箱子放到了床底。

幾天后,我正式畢業(yè)了,我?guī)е厴I(yè)照回來了。我將畢業(yè)照放到了那箱子里,并把箱子放回了地下室,箱子又靜靜的呆在了地下室的角落,就像......就像小學的美好回憶,靜靜的留在了我的腦海中。

高中的回憶字篇二

;

在一個極為炎熱的夏日夜晚,獨自窩在學校的辦公室亂翻書,突然看到一本好久未曾打開的舊時相冊,一張張地翻閱和追憶,祖母的照片驀然映入了眼簾,慈眉善目一身舊式黑色服裝的她在柔和燈光的映照下那么慈祥地看著我,仿佛在責備我這么長時間沒有回到故鄉(xiāng)探親,又好像在叮嚀我別太熬夜,早點回家休憩。多么親切的一種心靈之間的互動,那些在繁忙的日子里被塵封的往事奔涌而來,應(yīng)接不暇,讓我沉浸在對童年的追憶之中。

我常常對父母和一些朋友說,我的童年終結(jié)在1992年讀初二那年的秋天,因為那一年愛我疼我的祖母因突發(fā)疾病離開了人世,而我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就因此而倉促地結(jié)束了。記得是一個同村的同學給我?guī)г?,說本來好好地午后坐在門口長椅上與鄰居閑談的祖母突然腦袋一歪就不省人事了,在城里的兩個姑媽都趕回了家。聽聞消息后,我也匆匆地從鄉(xiāng)中學幾乎跑步回到家中,在祖母的病床前連聲呼喚,可她那么安詳?shù)靥芍?,有著若有若無的呼吸聲,蠕動著的嘴唇硬是沒能給我半點回應(yīng)。因是在校寄宿,我又匆匆趕回學校學習。第二天一早,我急匆匆地跑到讀初一的妹妹那里打聽消息,眼眶哭腫的妹妹說祖母在當天凌晨六點已經(jīng)去世了。我?guī)缀跏谴舐暫靠拗祷刈约旱慕淌?。我清晰地記得在祖母出殯之前的葬禮上,長跪的自己在所有的親友都站起來后仍舊撕心裂肺地哭泣,那個靦腆而又倔強的鄉(xiāng)村少年沉浸在對于祖母給予的各種關(guān)愛的事情的回憶之中,那種悲慟之中夾雜著甘甜的念想的味道,長久地留存在我的記憶深處。

祖母是一個舊式女子,個頭挺高,纏過足,不能行走太遠,但個性隨和,樂善好施,在我的記憶之中極少有她發(fā)脾氣的場景。她養(yǎng)育了六個子女,參軍的伯父和兩個姑媽隨參軍的姑父都入了城,另外兩個姑媽和排行最小的父親留在鄉(xiāng)村。她的晚年基本上也是跟我們一起度過的,很多年以后,我跟城里的姑媽姑父聊天,他們都會說起祖母在選擇女婿時只看人品不重門第財富的標準,這兩個姑父都是家里一貧如洗的,而我家在當?shù)厣晕⑺愫靡稽c的家庭,來攀親的人也不少,說起這些兩個老姑父都是常懷感激之情。祖母也是一個特別善良的老人,母親跟我說起祖母時也常常心懷感念,在我的記憶之中,祖母跟母親之間從未產(chǎn)生齟齬,更別說沖突了。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緣由就是祖母對母親的善意和關(guān)愛深深地打動了她。1970年代初,父母結(jié)婚沒多久,母親罹患肺結(jié)核,在那時的中國這幾乎是不治之癥,瘦到只有六十多斤,腹中胎兒也被迫放棄,頭發(fā)幾乎掉光,是外公和父親用擔架抬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住院治療的,在住院的那五十多天,是祖母和外婆輪流去醫(yī)院照顧打點。祖母毫無怨言,任勞任怨,盡管有鄰居放出各種治不好了會人財兩空的議論,她也完全不為所動。奄奄一息生死一線的母親終于活過來了,身體復(fù)原后才有了我們?nèi)置?,她也因此對祖母感恩了一輩子?/p>

三十多年前的湖南鄉(xiāng)村,盡管我們不用做“留守兒童”,可日常生活還是比較艱苦的。父母都要忙于農(nóng)活養(yǎng)家,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七十來歲的祖母承擔,尤其是我們?nèi)置玫囊率匙⌒械?。祖母將我們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相比于同村的兒童,我們的一日三餐都是可以按時保證的,也基本不用穿打補丁的衣服。城里親戚回來看望她老人家贈送的罐頭、麥乳精、餅干、水果等在鄉(xiāng)村很稀罕的食物,祖母也會保管好,自己很少享用,經(jīng)常是拿給我們吃。不但給我們填飽肚子,還經(jīng)常散發(fā)給同一個院落的鄰居和小孩子享用,這在那個物資緊缺的時代自然是特別慷慨的行為,可祖母做這一切都特別自然,從來沒有半點施人恩惠的神色,她是真心實意地喜歡幫助人。祖母還會一些醫(yī)術(shù),左鄰右舍有些病痛的,也經(jīng)常會來找祖母想辦法,她也經(jīng)常給院子里的產(chǎn)婦接生,從來都是分文不取。這些事情都是祖母去世之后,我每次回到故鄉(xiāng),跟院子里的老人敘舊時她們經(jīng)常要跟我絮絮叨叨講起的,可以說祖母是一直活在父老鄉(xiāng)親的記憶之中的。

我讀小學時,夜里寫作業(yè)或讀書的時候,家里有一段時間還沒有電燈,點著煤油燈,經(jīng)常我在寫字,祖母在旁邊做手工活,比如納鞋底什么的,常常是她一邊做活,一邊給我搖著蒲扇驅(qū)趕夏夜的蚊子,帶來絲絲涼風,讓悶熱無比的夏夜多了些許清涼。那種溫馨的情景在祖母過世后一遍遍地回旋在我的腦海之中。童年還有很多跟祖母有關(guān)的趣事,比如城里的親戚回來探親了,祖母就會安排我去院子前后的農(nóng)田釣一些青蛙回來,信觀音菩薩的祖母不殺生,這時候往往由我們這些小屁孩笨手笨腳地來給青蛙剝皮。幼時的我在屋后挖了一個小小的“水池”來養(yǎng)魚蝦,也放了一些鵝卵石、田螺、絲草之類,那成了我的兒時樂園。那時候的我在夏日的午后,經(jīng)常帶著魚篩子和小水桶去農(nóng)田之間的小水溝里撈魚,大大小小的都有,自己也被曬得黑乎乎的。帶著這些戰(zhàn)利品回家后,安排一日三餐的祖母都要細聲細語跟我商量,將那些稍微大一點的鯽魚、泥鰍之類給她用來做美味的晚餐,而那些細若游絲的小魚小蝦就讓我繼續(xù)在水池中養(yǎng)起來。祖孫倆可謂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我至今還記得在一個極為悶熱的黃昏,正在操持家務(wù)的祖母將我叫到跟前,告訴我晚上定會下大雨,可以去將捕捉泥鰍的魚簍子放在屋后的靠近水田有引水口的池塘一角,這樣肯定會大有收獲。那時候家里也沒有電視,更沒有天氣預(yù)報,我半信半疑地按照祖母吩咐的那樣做了,當晚果然暴雨如注,第二天一早興沖沖地取回魚簍子,里面幾乎擠滿了肥碩而活蹦亂跳的泥鰍,那天中午算是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餐。夏日炎炎的時候,持續(xù)十天左右的高溫下“雙搶”(搶收搶種)是很折磨人的,我們?nèi)置昧邭q就開始下田跟著父母干農(nóng)活,比如收割稻子、插秧之類,但畢竟是小孩子有時候也想偷個懶,就讓祖母給我們提前煮點綠豆粥涼著,農(nóng)忙間隙抽空回去喝一碗補充體力。我記得每次“雙搶”結(jié)束的時候,祖母都會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讓我們這些沒日沒夜忙碌的大人孩子“打牙祭”,那是艱苦勞作之后的補償,既讓人心動神往,又讓人念念不舍。

初一的時候,在學校吃中飯,都要自帶洗過的白米和食材到學校去蒸熟,這些都是祖母每天提前為我準備好的,從來沒有耽誤過。我記得有一次跟兩個同學放學回家,貪玩的我們下到溪流里捕魚,正玩得不亦樂乎的我應(yīng)了樂極生悲的古語,被一塊陷在泥巴里的鋒利的玻璃片深深地割傷了腳底板,血流如注,同學攙扶著我回到家中。祖母趕忙幫我用清水沖洗,又用城里親戚拿回來的碘酒消毒,然后包扎,一邊溫言細語地安慰著我,讓既疼痛又懊悔的我有瞬間治愈感。初二開始寄宿,每周回家一次,每次離別時,祖母都要拄著拐杖送我走到村口,她那時候八十歲了,又是小腳,實在不良于行,但每次都堅持要顫顫巍巍地送我一段路,而每當周五傍晚我從學?;丶?,她都給我準備了可口的食物,她惦念著我在學校這一周肯定沒有吃飽。這些如今回憶起來,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細節(jié),卻如此地讓人念想。

祖母過世已經(jīng)二十八年了,這將近三十年的歲月,無論是我的家庭,還是湖南的那個小鄉(xiāng)村乃至中國,都發(fā)生了地覆天翻的變化,可是我在想無論世道如何變幻,無論人生怎樣魔幻,祖母在她生前的一言一行中所彌漫出來的那種平凡人生中的德性,那種急公好義樂于助人的慷慨與仁愛,那種勤儉持家寬和待人的品性,那種不趨炎附勢而貴重人品照顧弱者的價值準則,卻是我們這個小家庭乃至大家族的家風最重要的精神遺產(chǎn)吧。

選自《文匯報》

相關(guān)熱詞搜索:;

高中的回憶字篇三

;

摘 要:《五猖會》所敘之事非常簡單:在出發(fā)參加一次期待已久的賽會之際,魯迅被父親要求背誦《鑒略》,原本興致勃勃的一樁趣事由此而變得索然無味。不少論者認為這是魯迅對封建制度提出反抗的呼喊,這種解釋也成為了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五猖會》的主流釋義。筆者認為,魯迅在文章前半部分對賽會的描寫并非閑筆,重新解讀這部分內(nèi)容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五猖會》;禮教;民俗;啟蒙

作者簡介:蘇美華,暨南大學中文系2015級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一、“回憶”的意義

《五猖會》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六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后收錄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冻ㄏκ啊返膭?chuàng)作從1926年2月開始,到11月結(jié)束。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并添寫《小引》和《后記》,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1928年9月結(jié)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1],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朝花夕拾》時魯迅已是文壇舉足輕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文章,憤怒聲討反動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反動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曾經(jīng)先后避居山本醫(yī)院、德國醫(yī)院等處。收于集中的《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啡⑽谋闶窃诖藭r所作。

《朝花夕拾·小引》中記錄了作者寫作這本散文集時的心境?!澳壳笆悄敲措x奇,心里是那么蕪雜”,“前幾天我離開中山大學的時候,便想起四個月以前的離開廈門大學;聽到飛機在頭上鳴叫,竟記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繞的飛機。我那時還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覺》。現(xiàn)在是,連這‘一覺’也沒有了?!边@是1927年5月的魯迅,這時候的魯迅剛剛編訂完《野草》,而這《一覺》正是《野草》的最后一篇?!兑挥X》寫于1926年4月10日,文章中,魯迅有這樣一段話:“青年的魂靈屹立在我眼前,他們已經(jīng)粗暴了,或者將要粗暴了。然而我愛這些流血和隱痛的魂靈,因為他使我覺得是在人間,是在人間活著。在編校中夕陽居然西下,燈火給我接續(xù)的光,各樣的青春在眼前一一馳出了。身外但有昏黃環(huán)繞。我疲勞著,捏著紙煙,在無名的思緒中靜靜地合了眼睛??匆姾荛L的夢,忽而驚覺,身外也還是環(huán)繞著昏黃?!睂τ谶@段話的理解,許多人用“夢醒之后還有路”來解釋,試圖對魯迅的啟蒙戰(zhàn)斗精神加以強調(diào)。事實上,雖然魯迅在文中明確地贊賞了青年人的反抗精神,然而,魯迅對于這種反抗行為本身卻是有著隱隱擔憂的,“身外但有昏黃環(huán)繞”,黃昏之后呢?那便是無盡的長夜了。雖然有燈火接續(xù)著夕陽的光亮,但這微弱的光恐怕不足以抵擋無處不在的黑暗。但是魯迅說自己向來是不主張把自己的絕望帶給青年的,這一絲光亮是他留給青年也是留給他自己的一點信念。然而到了《朝花夕拾》,魯迅卻說“現(xiàn)在是,連這‘一覺’也沒有了?!比绻f,一年以前的魯迅仍對青年的戰(zhàn)斗抱有一絲希望的話,這時的魯迅則是對這種“戰(zhàn)斗”和“啟蒙”生出了十分的疑惑。如果說之前的“一覺”還能給他一點“是在人間活著的感受”,那么如今無聊的生活卻讓魯迅生出“雖生之日,尤死之年”的感慨。

童年記憶便是在這些百無聊賴的時刻偶然閃爍?!拔矣幸粫r,曾經(jīng)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xiāng)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濒斞冈寡浴冻ㄏκ啊返膭?chuàng)作目的是“欲從紛擾中尋出寧靜”“因為不愿想到目前,于是記憶便在心中出土了。”[2]可見,“記憶”是“目前”最有效的遮蔽物。通過回憶往事重新尋找生命的發(fā)源與意義,這種精神的“返鄉(xiāng)”具有深刻內(nèi)涵。

海德格爾說道:“詩人的天職是還鄉(xiāng),惟通過還鄉(xiāng),故鄉(xiāng)才作為達乎本源的切近國度而得到準備。”他還強調(diào)惟有離開家鄉(xiāng)而歷盡滄桑后重返故鄉(xiāng)的詩人才能真正領(lǐng)悟故鄉(xiāng)的意義。魯迅在經(jīng)歷了新文化運動,由“聽將令”發(fā)文到重新審視這場“啟蒙運動”的意義,在這時候,魯迅選擇重拾童年記憶,這種“精神”的還鄉(xiāng)絕不僅僅只是單純的逃避紛繁現(xiàn)實回到童年無憂的氛圍之中,而是帶著一種審視的目光重新發(fā)現(xiàn)隱含在自己文化生命血脈之中的淵源。

二、《五猖會》——對民俗文化的再審視

《五猖會》是魯迅在“流離中所作,地點是醫(yī)院和木匠房”,與接下來的一篇《無?!非闆r大體相近,內(nèi)容也具有連貫性,可將兩篇作為一個整體對照分析。迎神賽會是魯迅兒時家鄉(xiāng)的民俗活動,“五猖會”是其中一大盛會。據(jù)魯迅在后記所言,迎神賽會和做目連戲兼有禱祈和娛樂的功能。雖然這賽會在魯迅看來已經(jīng)大不如明人所記的繁盛,然而我們在《五猖會》和《無常》兩篇中仍然可以一窺其時的鄉(xiāng)民對于賽會的重視。我們細看文章,可以發(fā)現(xiàn)魯迅對于民俗的深入思考,而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批判。

迎神賽會的活動已經(jīng)流傳許久。根據(jù)魯迅所記,明人張岱的《陶庵夢憶》中所描述的賽會“真是豪奢極了”,幼時的魯迅也常常懷著希望,能看到比前次更繁盛些的賽會,然而結(jié)果卻總是一個“差不多”。對于孩子們來說,比起背《鑒略》,賽會自然是有趣得多的。人到中年的魯迅又是如何看待這存留在兒時記憶中的民俗的呢?魯迅提到看《陶庵夢憶》所記載的賽會盛況,當時的人們不僅用十分隆重的辦法祈禱,且還要扮《水滸》人物和故事,魯迅問道:“這樣的白描的活古人,誰能不動一看的雅興呢?”言語中流露出對于這種盛舉消滅的惋惜之情。與明人記載的盛大賽會相比,魯迅幼時的賽會已有衰落之像,婦孺不許看,士子不屑于看,只有游手好閑的“閑人”才會去看熱鬧,而“我”關(guān)于賽會的知識也多半是從這些人的敘述中得來。相比明朝時期令人“雅興”大作的賽會,這時候的賽會作為一種舊俗已經(jīng)失去了它被“士子”重視的地位,只有下層民眾仍將其當做一種精神寄托。

士子們對于民俗的態(tài)度何以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五猖會》記載,當時縣里有兩座特別的廟,一是“梅姑廟”,一是“五猖廟”,其中所供奉之神像都與“禮教”相悖。

《聊齋志異》在卷十四《金姑父》中也記載了會稽梅姑祠。相傳廟中所供奉梅姑原型為一馬姓女子,自小便許配了婆家,但未及出嫁對方便暴斃身亡,這馬姓女子堅決不再嫁,守節(jié)至三十歲亡故。族人及當?shù)毓俑畬⑵渥鳛殂∈胤饨ǘY教的典范上報并為其立祠塑像,以供世人效仿。不想,成神的梅姑卻一反在世時的忠貞。一趕考書生路過梅姑廟,為梅姑的美貌所打動,于是為其作詩一首以示愛慕。當晚,書生于旅店暴斃身亡,與此同時馬氏族人得到梅姑托夢,稱其已將書生招為夫婿,并要求信眾為書生立一塑像于梅姑像旁。馬氏族長為保族人名聲百般阻擾,結(jié)果族長與其家人相繼得病,求醫(yī)無果之下只得去梅姑廟立誓,以病愈換書生塑像。許愿不久,得病的馬氏族人紛紛痊愈,于是方圓百里鄉(xiāng)人紛紛出資翻修梅姑廟,從此信眾日多,香火繁盛。

魯迅稱此梅姑廟“特別”,是因為這梅姑神靈與“封建禮教”的格格不入。按照“禮教”的傳統(tǒng),女子遵從三從四德,貞烈守節(jié)才是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也只有這樣的女子才能在死后享受世人供奉和敬仰。梅姑在生前贏得了貞潔的美名,這美名的得來是由于封建世俗的強大壓力抑或是出自梅姑本心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死后的梅姑終于有了為自己的感情做主的客觀自由。據(jù)傳,到這梅姑廟里祈禱的信眾多為青年男女,梅姑勇于為自己的愛情斗爭的精神無疑感動了這些信眾,神廟香火的鼎盛也來源于民眾對于現(xiàn)世高壓的封建禮教下的追求自由愛情的向往。在這種意義之下,梅姑廟自然是“礙于禮教”的,而“士子”的不屑也事出有因。

再看五猖廟。關(guān)于五猖廟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但大致都認可人們修筑五猖廟的動機是為了祈求一方太平。據(jù)載,東關(guān)五猖廟始建于雍正年間,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五五猖廟會以及其他時節(jié),為了祈求太平村民們循例在此演戲敬神娛神。所演之戲便是《無?!芬黄d的目連戲,無常便是戲中最令人關(guān)注的角色。廟中的五個神像及其太太并未按照“禮教”約束,謹遵“男女之大防”,按“士子”們的看法,這鄉(xiāng)俗于“禮”不合,但其既長期流傳,他們只得將其“另作別論”加以搪塞。這兩座遭到“士子”鄙夷的廟卻是鄉(xiāng)民們的精神寄托,每年的賽會好比鄉(xiāng)民們的短期狂歡,這種情形引起了魯迅的思考。在《無?!分?,這種思考更見清晰。無常是民間傳說中的形象,他的可愛可親在于理而情、鬼而人。無常的出場一掃之前劇情的陰霾,并使臺下的觀眾“突然高興而且緊張起來”:無常在臺上的夸張滑稽的表演使他拉近了與臺下觀眾的時空距離,他的七情六欲說明他不過是個普通人,同時他的剛正不阿的品格又滿足了觀眾懲奸除惡的民間理想,使觀眾暫時超離了處身的黑暗痛苦的現(xiàn)實世界。

將《五猖會》與《無?!穬善醋饕粋€整體加以觀照,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魯迅對所謂的“禮教”中不能兼顧人情的“公理”產(chǎn)生了懷疑,這種懷疑帶來的不是全面的“反禮教”。一方面,魯迅反對“禮教”中壓抑人性的夫權(quán)與父權(quán),但是另一方面,魯迅對于這種包含著底層民眾的心愿與精神寄托的民俗形式表示了理解,并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禮教”二字成為一個可疑的對象,魯迅在文章中著意提到梅姑廟與五猖廟的“于禮不合”,然而,這在“士子”“君子”眼中的“禮”站在了“蒙昧”的鄉(xiāng)民們的對立面,鄉(xiāng)民們無權(quán)也無力表達自己精神的需求,這些“沉默的大多數(shù)”只能依靠廟里的塑像、賽會的狂歡來寄予內(nèi)心對于公平正義的世界的期盼。當現(xiàn)實世界的話語空間遭到無限擠壓,這種精神的向往只能延伸到死后的世界,這是民眾對于強大的“禮教”僅能做到的反抗。魯迅作為新舊兩個陣營的“中間物”,他不同于一般“君子”們一味鼓吹西化與啟蒙,強烈的批判精神又使他能用銳利的眼光洞察被話語蒙蔽的真相。回到歷史現(xiàn)場,許多已被認可的觀念會被顛倒過來理解,從而使看似“不言自明”的地方反而成了重新思考的出發(fā)地。從舊經(jīng)驗中獲取新認知,他比同時代的啟蒙者看得更遠更深刻。在“君子”們一味反對的“舊俗”之中,他發(fā)現(xiàn)了其中飽含了底層百姓無限的精神寄托,同時也蘊含著無限的民間智慧,現(xiàn)代化啟蒙話語的滲透使得這些古老的傳統(tǒng)被邊緣化,被誤解,“士子”們不再是傳統(tǒng)價值的守護者,他們試圖斬斷舊筋脈,以西方的血液來“重塑”民族的靈魂。魯迅發(fā)現(xiàn)了這其中的矛盾所在,他甚至花費了極大的心力去對“舊俗”進行了一番考究,并且用他自己的考究來對這些“士子”的無知嘲笑了一番。

“故鄉(xiāng)的風景,對于寂寞時代的魯迅,給予了豐富的糧食,給予了忍耐和超脫混迷的現(xiàn)狀的力量?!盵3]魯迅在《五猖會》中所傳達的正是這種對于故鄉(xiāng)逝去的淳樸民俗的追溯與懷念,是對于底層民眾的深沉凝視與理解,是對于虛偽現(xiàn)實之下被壓抑的人性與正義的呼喊,也是對于高潮之中的“啟蒙”運動的一個頗有深意的追問。

注釋:

[1]《三閑集·〈自選集〉自序》.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熱詞搜索:;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30596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