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一
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對月浮想沉思圖
生: 圖上畫的是蘇軾居住的地方,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空中,蘇軾坐在床頭思念遠方的弟弟。
生:他會想起小時侯和弟弟一起玩耍的情景。
生:他會想起小時侯和弟弟一起捉迷藏,吟詩作畫,一起討論問題的情景。
師:他會想自從長大以后,我們就各奔東西,已經(jīng)有七個年頭沒有見面了。
生:他會想,弟弟啊,你現(xiàn)在在哪里?我多么想你啊!
生:他還會想,月亮啊,你真不懂人心,我和弟弟天各一方,你卻這么圓、這么亮。
……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別的家庭都充滿歡聲笑語,唯獨蘇軾面對明月思念親人,此刻,他不禁埋怨起月亮來。后來蘇軾的心情是不是越來越惆悵了呢?讓我們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細細地品味蘇軾的感受。
[我的思考]:
一、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二、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中,體驗人物的情感變化
新課程呼喚著教學民主。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主動、自由、充滿信心和樂趣地進行學習實踐活動,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憑借畫中的中秋明月和蘇軾的姿勢、神態(tài),充分想象詩人的感受,體會他可能聽到人家團聚的歡聲笑語,既而抓住文章中的蘇軾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的句子,啟發(fā)學生想象蘇軾思念的情景。最后一個對比總結,突出了蘇軾的孤獨,讓學生理解蘇軾埋怨月亮的心里和惆悵的心態(tài),這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自然而深刻地體會到了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對于學生每一次的回答,教師向他投去了贊賞的目光,讓學生在教師的肯定中享受到成功的歡樂,樹立起“我能說”的信心,在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對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感悟得更深刻。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二
《但愿人長久》是一篇文包詞,它向讀者介紹了宋代大學士蘇軾所創(chuàng)作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的由來,文章以蘇軾在中秋夜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字里行間透著濃濃的親情。讓孩子親近美文之美,熱愛漢語、弘揚詩韻,培養(yǎng)孩子學習漢語的興趣,讓他們對母語產(chǎn)生深深的迷戀之情。讓美的書聲充盈課堂,將文學藝術的珍貴雨露浸潤到學生心靈的至深處,密切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去體驗,真正走進文章所描繪的人物心靈中,與其一起經(jīng)歷從“心緒不寧”到“寬慰”的心里歷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體味詩人在中秋節(jié)的夜晚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體會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理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領略詞的意境。
3、感悟大文學家的心胸寬廣、豁達大度。
教學重難點
1、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詞義,領略詞的意境。
2、感悟大文學家的心胸寬廣、豁達大度。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以詞導入,感受中秋美。
屏顯:花好月圓?? 皓月當空? 明月高懸
歡歡喜喜? 團團圓圓??? 合家歡樂
1、讀書要做到眼腦并用,一看這些詞就能想到哪個節(jié)日?(中秋節(jié))
2、中秋是月圓的日子,是親人團圓的日子,多美呀!讓我們試著讀好每一個詞,行嗎?(齊讀)
(課件出示)齊讀,“嬋娟”原指美麗的女子,在這段詞中指什么呢?
4、當空,多么美好的夜晚啊,可大詞人蘇軾的心里卻很不平靜,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可以從文中的哪個詞看出來?(心緒不寧)
過渡:他是怎樣心緒不寧呢?他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
二、默讀課文,了解情感變化
2、師巡視,交流
思念?? 埋怨?? 寬慰
三、精讀課文,體會詩情。
a感受“思念”
1、蘇軾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他會怎樣思念弟弟呢?
2看來,蘇軾與弟弟的感情十分深厚,讀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邊讀邊思考:你從文中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他們兄弟情深?(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離”,誰能用朗讀把兄弟間的深厚感情表達出來?他們兄弟倆的感情的確非常深厚,可現(xiàn)在呢?“又有” 、“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這么情深似海的兄弟,一別就是七個年頭,兩千多個日日夜夜,在這美好的中秋佳節(jié),難怪蘇軾會加倍思念弟弟,這真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啊!
b感受“埋怨”
1、理解“埋怨”,你有沒有埋怨過誰?
2、蘇老先生為何埋怨月亮呢?(師:圓人不圓。此時,離別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不由生出無限愁怨。
3誰來埋怨月亮?指名讀。
指導讀好“偏偏”一詞。(師可利用范讀,故意漏讀“偏偏”來引導學生感受)
4你們注意到這段后面的省略號嗎,省略了什么?他還會埋怨些什么?
5配樂朗讀。
c、感受“寬慰”
(1)誰來找出這段話中的四組反義詞?
(3)小結:是啊,人生有痛苦悲哀的時候,也有幸??鞓返臅r刻,人生就像月亮一樣,每個月都有圓的時候,也有缺的時候,有出現(xiàn)的時候,也有看不見的時候。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如你所愿,十全十美。
(4)過渡:蘇軾用“悲歡離合”四個字概括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再讀。
正所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想機理解“嬋娟”)
(5)想到月有圓缺,人有離合是自然規(guī)律,此時,蘇軾的心寬慰了。讓我們也帶著這種舒暢之情讀這幾句詞。
引導學生文詞對照,說說理解
三、延伸
2、愿我們,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擁有一份美好的感情,即使人分離了,那份至真至美的情感也能長長久久。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兩句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聰明的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兒有一個省略號,你們想知道詞的全部嗎?
5、古往今來,月亮一直是美好、團圓的象征,也是人們相思的寄托。明月觸發(fā)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情懷,你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詞嗎?課后去搜一搜。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三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能夠根據(jù)詩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偷采白蓮,不藏蹤跡的可愛形象;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和熱愛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小池》。大致了解白居易詩的藝術風格。
教學過程:
一、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3、學生再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的含義。
(2)小組逐句內(nèi)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意思。
三、品讀感悟,體會意境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詩句,邊讀邊想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3、師配樂配動畫朗讀古詩《池上》。
4、生配樂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四、吟詩煉字,情景交融。
1、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談理解。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情趣地朗讀。
2、你還知道哪些以兒童為題材的詩歌?生試背。
3、總結學習方法,過渡到白居易詩的藝術特色。
4、初涉白居易詩的另一特色。(諷喻詩)
《問友》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香莖與臭葉,日夜俱長大。
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
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決,問君合何如。
五、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四
課前播放歌曲《冰糖葫蘆》。同時反復播放冰糖葫蘆圖片。
1、孩子們,欣賞了一組冰糖葫蘆圖片,說說你的感受。(預設:糖葫蘆酸酸甜甜的,我真想吃;糖葫蘆晶瑩剔透,非常好看;以前我也吃過,可后來大人不讓買,說是不衛(wèi)生……)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與冰糖葫蘆有關,題目叫《萬年牢》。(學生說師板書)
1、萬年牢與糖葫蘆究竟有什么關系呢?輕輕打開語文書,翻到22頁。自己放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可不要馬虎,如果有困難的,請舉手示意,我愿意過來和你一起讀。(給足夠的時間讓孩子讀課文。)
2、張老師在讀的過程中,覺得有這么幾個句子比較難讀。(出示句子)。這幾個句子會讀了,說明你真的會讀了。
句1:紅果、海棠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
句2:小時候,我給父親當幫手,把爐火悶好,再把一塊大理石板洗擦干凈,擦上油備用。串糖葫蘆的竹簽,由我一根根削好、洗凈、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親手邊。(這里有幾個多音字,誰能把它們讀準。)
句3:父親的認真勁兒,在賣糖葫蘆的人當中出了名,人稱“小辮兒糖四”,因為清代父親受過宮廷里做糖貨的師傅傳授,一直留著辮子提籃叫賣糖葫蘆。
(先讓孩子自己讀。再逐句指名讀或齊讀。)
1、句子會讀了,再讀課文,一定會更加流利,請你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中有幾處寫到“萬年牢”,把這幾個句子劃出來。
2、學生讀,找句子,交流后出示三個句子。
句2: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
句3: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
3、課文中有三處寫到萬年牢,都找出來了嗎?一起來讀一讀三個句子。
(一)、理解第一個“萬年牢”。
1、出示句子。(父親說:“我的糖葫蘆糖蘸得均勻,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保?/p>
學生交流。
3、孩子們,父親為什么能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請你讀一讀課文2、3、4自然段,拿起筆圈圈畫畫。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選料嚴工具好工藝(精、高)
重點研讀句子1:紅果、海棠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
讀著父親選料的過程,你的腦海中會跳出一個什么詞?
(預設:精挑細選、精細、認真、細致)
再讀這個句子,你是從哪些詞兒中體會到父親的認真,父親的細致?
(去了把兒和尾一點兒都要上好)
讀這個句子。
父親能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除了他選料嚴,工具好之外,還有什么原因,你可以關注3、4自然段。
重點研讀句子2:父親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寶盆上的光圈。(張老師也找到了一個句子想和大家分享。)
哪個詞能說明父親的手藝高?(透過這個“甩”字,你可以看到什么?)
怪不得父親說,“我的糖葫蘆糖蘸得均勻,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齊讀句子。
小結:父親的認真和實在造就了優(yōu)質(zhì)的糖葫蘆,造就了萬年牢。
(二)、理解第二個“萬年牢”。
1、父親做糖葫蘆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父親的認真勁兒,在賣糖葫蘆的人當中是出了名的。出示句子。(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
結合理解“走正道”。聯(lián)系生活,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走正道”的?
(預設:不騙人,不摻假,不會缺斤少兩……)
3、再現(xiàn)對話情景。
孩子們,做生意的老板和走正道的父親之間,會有一場激烈的爭論,讓我們用自己的智慧把他們的這場爭論再現(xiàn)出來。
父親()地說:“”
老板()地說:“”
父親()地說:“”
(寫一組對話也可以,有時間的小朋友可以寫兩組。)
5、匯報展示。(交流一個學生,全班一起回讀第二句萬年牢。)
孩子們,父親走街串巷,提籃叫賣,是那么的辛苦,父親會后悔嗎?
小結:即使少賺點錢,即使更辛苦,只要顧客能吃上優(yōu)質(zhì)的糖葫蘆,父親心里是踏實的,是快樂的,是甜甜的,優(yōu)質(zhì)的萬年牢必然給他帶來生意上的萬年牢。
(讀第二句萬年牢的句子。)
(三)、出示第三個“萬年牢”的句子。
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其實也在教導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生讀。
相信,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會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再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五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1課。
一、復習導入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九色鹿》,誰還記得九色鹿的樣子?(指導讀)
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九色鹿非常的美麗,一起來讀第1節(jié),讀出九色鹿的美。(板書:九色鹿)
3、 這么漂亮的九色鹿你喜歡嗎?(引讀第6節(jié))這個國家的王妃也非常喜歡,她想用九色鹿那美麗的毛皮做衣服穿,于是纏著國王去捕捉九色鹿,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懸賞??墒钦l知道這美麗的九色鹿的住處呢?(板書:調(diào)達住處)
4、那調(diào)達怎么會知道九色鹿的住處?(九色鹿救了調(diào)達)
二、精讀課文
(一) 學習2-5節(jié),感受九色鹿的善與美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2-5節(jié),讓我們一起回到當時的情景。
a第2節(jié)
1、 九色鹿是在什么情況下救調(diào)達的?(十分危急)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情況十分危急?(洶涌的波濤、奮力掙扎)(指導朗讀)
2、此時,在河邊散步的九色鹿,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面對洶涌的波濤,她猶豫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立即)從“立即”可以看出九色鹿怎么樣?(非常勇敢評:是啊勇敢的力量正來自于他善良的內(nèi)心)(指導朗讀)
3、齊第2節(jié)
b第3-5節(jié)
1、過渡:古人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九色鹿對調(diào)達是救命之恩,(板書:救命之恩)可謂是“恩重如山”。
2、面對這份恩情,調(diào)達打算如何報答?(永遠、終生)而九色鹿呢?(只要)
3、這樣的要求與剛才“永遠”、“終身”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從中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只(不求回報的九色鹿!),多善良的九色鹿呀,再齊讀她說的話。
4、面對這樣的九色鹿:既奮不顧身救人,又不求回報。調(diào)達是千恩萬謝、鄭重起誓。什么是“鄭重起誓”?那調(diào)達到底起了什么誓,讓我們感受到他的鄭重?(出示:調(diào)達千恩萬謝,鄭重起誓說:“ ”)(指導想象朗讀)
5、原來調(diào)達和九色鹿是這樣認識的,調(diào)達為了感謝九色鹿的救命之恩,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
(二)學習6-9節(jié),感受調(diào)達的丑與惡
2、見利忘義的人(板書:見利忘義):從哪看出來?那他見到了什么“利”?忘掉了什么“義”?于是就進宮告密,“就”可以換成(于是 馬上)九色鹿是立即救人,調(diào)達是立即告密。此時,他一心只想著發(fā)財?shù)美?,卻忘記了做人的根本,丟棄了應有的道義。這就叫—見利忘義!
3、自主理解背信棄義、恩將仇報
4、這還是先前那個又是叩頭,又是感激,又是鄭重起誓的調(diào)達嗎?他是個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我們說他的靈魂是——骯臟的!
5、面對這樣一個人,九色鹿是怎樣控訴調(diào)達的。指名讀九色鹿的話。從這段話中,除了讀出氣憤,我們還能讀出什么來?(提示:九色鹿是處在什么情況下說出這段話的?(刀槍劍斧的包圍中)何況國王也并不明白情況)(盡管九色鹿無比憤恨,但也表現(xiàn)得很禮貌,九色鹿很勇敢,也很智慧)
咱們一起來讀,一起來斥責調(diào)達。(起立 加上自己的動作)
6、國王聽了九色鹿的這一番話后,反應怎么樣?
8、同學們,正是九色鹿的這段話,讓國王辨明了是非,調(diào)達這個小人,最后得到了重重的懲罰,九色鹿呢?美麗善良而又勇敢,最后得到了全天下人的保護!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啊!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8、9節(jié)。
9、課文學完了,你能完成這條復述課文的練習嗎?(出示)
10、學完這篇民間故事,課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說說自己的感受。(出示:九色鹿,我喜歡你,因 ,我 你,因為 )
三、拓展提升
1、九色鹿就像一位老師,一位長者,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見利忘義,不要背信棄義,不要恩將仇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守信的人,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2、古往今來,就有許多講求誠信的故事和名言,請看(出示)齊讀。
3、同學們,在生活中你打算怎樣做到誠實守信?
四、鞏固練習
深思:國王回去怎樣向王妃解釋呢?有的書上說王妃沒有得到九色鹿的毛皮做的衣報,最后氣死了。老師真不愿意看到她氣死,估計國王回去沒有好好向他解釋。能讓他不死嗎?讓我們代國王向她好好解釋一下,讓她感動。讓我們一起來拯救她。放棄原來的打算。
五、板書設計
21、九色鹿
救命之恩
九色鹿 住處 調(diào)達
見利忘義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六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歌聲導入
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幸福歌配樂,教師和學生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闭垖W生上黑板板書課題,讀題。
板書:幸福是什么
二、初讀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交流生字讀音。教師巡視,糾正不當?shù)淖x書姿勢,留意學生的反映。
2、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師教學生字和解釋生詞。
中
3、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范讀動畫,糾正學生發(fā)音。
三、品讀
1、師:我們讀了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哪位同學說一說。
提名學生回答,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評價。
提示: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2、讓學生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并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
提名學生回答。
提示: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板書:挖小水井
四、分析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把表現(xiàn)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
提示: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并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5、朗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五、作業(yè)
讀熟課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nèi)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2、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nèi)容。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粍赢嬇笥选?/p>
出示“大耳朵圖圖”圖片:
師:喜歡圖圖嗎?不光大家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活潑可愛的圖圖,最喜歡的是動畫片中每個故事后面的“胡圖道理”。老師曾記得圖圖談到過這兩個字:幸福。
板書:幸福
師:誰還記得當時圖圖是怎么說的?圖圖說: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就是最大的幸福。
學生討論。
板書:幸福是什么
二、整體感悟課文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故事比較長,我們通過讀,把文章分成了幾部分?誰能用“課文先講……再講……接著講……最后講……”把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講給大家聽。注意要把話說得簡練一點。
學生講。
提示: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三、深入研讀
1、讓學生默讀第一部分內(nèi)容,劃出描寫三個牧童挖出清泉后他們心情的句子。
板書:又快樂又興奮
師:他們?yōu)槭裁从挚鞓酚峙d奮?他們?yōu)槭裁匆谇迦磕奈煌瑢W說說你的看法。
提名2—3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提示:又快樂又激動
3、師:為了尋找幸福,孩子們都照自己的話去做了。十年之后,他們找到幸福了嗎?請大家讀課文最后兩部分,仔細體會。
學生回答:找到幸福了。
師:三個青年是怎樣找到幸福的?
板書:
第一個治病救人
第二個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第三個耕地養(yǎng)活了許多人
4、師: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
(1)教師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fā)生的故事。讓學生組成三個小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故事中沒有寫的三個男孩成長中的故事。
(2)三個小組在全班說出自己小組的故事,教師對編寫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表揚。
(3)教師針對學生編寫的故事,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結合。
例如:第一個學醫(yī)的青年
故事:第一個青年和他們分手后來到了一個城市,在學校里努力學習醫(yī)術,最終成了一名在當?shù)睾苡忻麣獾尼t(yī)生。這年,災難降臨了這個城市,這里出現(xiàn)了一場瘟疫。許多人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離開這個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為醫(yī)生,他比別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脅,可是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潛心鉆研醫(yī)治這場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跡出現(xiàn)了,他運用一種獨特的配方消滅了瘟疫。原來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又回到了生養(yǎng)他們的城市,往日蕭條的城市又逐漸恢復了繁華。
生:我們都熟悉的雷鋒叔叔不正是這樣的人嗎?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途中幫大嫂抱小孩,送他們回家,幫列車員打掃衛(wèi)生等等。
師:對啊,我們認識到這些人為什么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為他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做了對他人有益的事情,他們?yōu)榇硕械叫腋!?/p>
4、師:現(xiàn)在我們請幾個同學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的這段故事,好不好?
學生角色扮演。
說明:在讀描寫三個青年相遇那段時,要讓學生結合課文結合課文,展開想象,配以動作,理解課文。
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提示:智慧的女兒
學生齊讀智慧女兒的話。
師:你是怎么理解她的話的?為什么說那位姑娘是智慧的女兒?
提示: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后,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著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fā)現(xiàn),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秘而有趣。
四、理解拓展
2、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動畫,讓學生聽故事,引發(fā)學生對幸福的思考。
五、總結
1、師:幸福是什么,也許當我能靜坐家中,享受著書里的快樂就是一種幸福,它讓我快樂,讓我心情舒放。
也許當我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感覺到我還有好朋友在身邊。
也許當我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擁有一個普通的家園。
也許當我?guī)椭鷦e人,解救他人危難就是一種幸福,只知奉獻,不求回報。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幸福也沒有十全十美,只要我們心存真善美,至少我們可以靠近幸福。幸福無限,只存心間。讓我們攜手自愛,自尊,自強,自信,我們就會常常體驗幸福。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
六、作業(yè)
結合本課的所學和感受,課后寫一篇短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七
蘇教版第七冊語文教材第一課,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故事是詞義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蘇軾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以理遣情,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fā)誠摯祝愿的情懷。課文的重點顯然是在描繪蘇軾由“埋怨”而走向“寬慰”的精神軌跡,這正是詞人寫作時的著力點,也是這首詞的藝術魅力所在。
【設計理念】
本教學將根據(jù)“文包詩”類課文特點,以蘇軾的感情變化為主線,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結合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教研課題,熟讀背誦原詞,并引導學生換位體驗,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典詞的意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探究詞人的感情變化的基礎上,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課前準備】
學生:1.查閱一些有關蘇軾的資料。2.熟讀課文。
教師: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扣題引發(fā)。
1.導入。(教師演示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你能描繪一下圖上的景色嗎?在月色如此美麗迷人的中秋佳節(jié),你們家通常是怎樣度過的呢?我們看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又是怎樣度過這個中秋之夜的呢?(隨即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蘇軾的資料)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蘇軾寫的有關月亮的文章。(板書:但愿人長久)
2.繼續(xù)演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原詞。
《水調(diào)歌頭》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試讀課文,初步把握。
1.教師配樂范讀,請同學們聽準生僻字,捕捉誦讀的節(jié)奏和韻殷律。
2.學生初讀原詞,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多媒體播放名家朗誦。
三、背景介紹,理解課文。
1.教師解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然后學生朗讀課文前三段。
2.教師引導學生簡單理解原詞下片。
3.學生自由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4.組織學生將原詞下闕和課文對號入座。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初步提煉課文的關鍵詞。
四、字詞學習,背誦課文。
1.根據(jù)學生提取的詞匯,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詞典,弄懂生字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3.學生自由背誦原詞。
4.檢閱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并做適當?shù)脑u價。
第二課時
一、初讀尋情,整體感知。
1.自讀,組織交流(教師相機板書),重點理清課文情感線“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2.引導學生看板書提問: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明確重點學習目標)
二、換位體情,深入探究
(學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學生。)
(一)體悟“心緒不寧”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點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又有”等詞進行理解和體會。
2.引說(注意說話者的身份):蘇先生之所以會如此“心緒不寧”,是因為(思念弟弟)。是啊,蘇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時候(? )。
長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來(??? )。怪不得蘇先生會這樣(思念弟弟呢)!
(其間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讀,描寫明月和人們歡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語氣,描寫蘇軾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傷感的語氣。)
(二)體悟“埋怨”
1.學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3.師生、生生互動對話交流。
師:是呀,在月亮這么圓這么明的中秋之夜,蘇先生,您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傳來憂傷的樂曲,更增添了您思念親人的感傷之情。
4.配樂范讀,指導讀好“偏偏”一詞。
5.學生練習讀,教師指名讀(評點讀)。
6.學生誦讀第四自然段。
(三)體悟“寬慰”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六自然段,圈畫重點句段。
2.先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級交流。
(1)指名學生說說詩人得到寬慰的理由。
(2)小組問相互補充,充分感受詩人從離愁別恨中解脫出來,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懷。
(3)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師: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吧。
3.適度拓展,閱讀古代詩詞中表達相似情感的詩句。
王勃: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秦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指導誦讀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情帶聲,聲情并重。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
三、升華情感。體悟意蘊
1.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感受一次蘇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變化吧。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好這首詞,體會詞中的情。(齊誦讀)
四、拓展延伸,積累內(nèi)化。
2.“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一直是詩詞史上反復吟唱的主題,教師可指導學生搜集一些有關這個主題的詩詞,舉行一次朗誦會。
附:板書設計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轉念一想)寬慰
(思念弟弟) (月圓人不圓)(真情留人間)
【反思】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背誦原詞,領略懂得原詞大意和意境,體會漢語古詩詞的意象性,從朗誦檢查情況看,已經(jīng)達到目的。原詞與課文對照讀,對比古今文體的不同表達方式、以古今語言的不同,促進思維發(fā)展,也是一種嘗試。
文以情生,文以情傳。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原詞作者的感情變化歷程,培養(yǎng)學生化消極為積極,善于“轉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積極因素,樂觀的生活,很有意義。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八
1、認讀一個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真摯情感,能夠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初步了解我國西部貧困山區(qū)人民生活的窮困和教育的落后,產(chǎn)生關注我國西部發(fā)展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并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理解:
“冰激凌也很感動,也流著白色的眼淚”這句話的意思,體會文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真摯情感。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西部貧困地區(qū)教育狀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資料、事例等。
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吃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冰激凌也有眼淚嗎?它為什么落淚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要求:
1、認讀生字
2、查詞典理解詞語意思
3、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
(1)默讀課文
(2)為什么說“冰激凌也很感動,也流著白色的淚水”?
3、全班交流
(1)可結合收集的資料談感受,教師引導
(2)引導揣摩青年教師的心理
a、面對生活的艱苦,工作的勞累,朋友產(chǎn)生了什么想法?
b、當他了解到學生連冰激凌都沒有見過時,他的心情怎樣?(用筆畫下來)(讀讀孩子們說的話)會想些什么呢?說一說。
4、瀏覽全文,再次體會“冰激凌也很感動,也留著白色的淚水”。
5、小結:在我們看來極其普通的冰激凌就讓孩子們那么激動,難怪老師的心情如此復雜,也讓我們的心難以平靜。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老師收集到的有關西部貧困地區(qū)的情況吧。(課件出示圖片)
問: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板書設計:
冰激凌的眼淚
知難而退無法平靜稍稍安慰……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九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薄缎腋J鞘裁础肥且环N超人體童話,童話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兒童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或介紹科學常識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直接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同時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情感目標: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編寫童話,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課時數(shù):1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
1、出示“幸?!边@個詞語
2、齊聲朗讀
3、討論:你認為怎樣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設計意圖: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fā)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
2、交流討論。(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嗎?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齊讀)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三、學習課文:
1、這三位青年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
2、理解三個青年說的話。
a、讀一讀
b、他們?yōu)槭裁磿械叫腋D兀?/p>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會我來采訪你。(討論———采訪)
設計意圖:在讀中感悟,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嗎?什么時候呢?(4、5自然段)
4、師:在疏通泉眼時,他們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們又來到了小井旁邊,那顆幸福的種子已經(jīng)結出了幸福的果實。
(出示句子,齊讀)清澈的泉水仍舊那樣靜靜地流著。小井周圍的樹苗已經(jīng)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路上還看得見人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圍的沙地上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他們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
5、師: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實是怎樣的呢?和十年前一樣嗎?
出示句子對比:樹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經(jīng)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
a、讀一讀,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們、動物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再次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設計意圖:運用前后對比來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義。
7、其實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人和事,聯(lián)系生活實際。
9、那么同學們,你們幸福嗎?(相互交流,指名說)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本當中幸福的理解,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在現(xiàn)實社會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0、出示小詩小結:
幸福是幫媽媽做完家務時的滿足
幸福是考滿分時的興奮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學時臉上的微笑,
幸福是幫助同學時的快樂,
幸福是同伴之間的一聲聲問候,
幸福是……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就是給予。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六、作業(yè):
同學們,幸福就像是氧氣將我們圍繞,只要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就會發(fā)現(xiàn)幸福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在你給媽媽捶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扶著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時,你是幸福的;當同學教會你一道難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們送給老師一張節(jié)日的賀卡時,我們都是幸福的!總有那么一些幸福的瞬間讓我們感動于心,銘記于心,課后,請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間記錄下來吧!
板書設計:
十年前——清理老泉幸
治病救人
10、幸福是什么十年間做有用的事
耕地種麥子
十年后——幸福要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十
案例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前預習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表現(xiàn)自我等方面都有其獨到的作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指導、訓練。我發(fā)現(xiàn)課前預習這一學習方法既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通過課前有效的預習能對他的整個學習過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1. 讀通課文,認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詞語。
2.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蝙蝠和雷達,搜集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3. 將準備好的表格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嘗試完成。
試驗順序試驗方法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案例描述:
教學《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當我教學第八自然段,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人類仿生發(fā)明的東西很多很多,你能再舉些例子來嗎?”(這也是預習中要求搜集仿生學資料的作業(yè))這個問題一拋出,孩子們顯得很興奮,爭先恐后的舉起手,看著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適時在大屏幕上出示“仿生學科普知識展覽”的畫面,讓學生當“小小講解員”上臺介紹,下面的“觀眾”可以現(xiàn)場提問,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口語交際整合起來。學生a上臺說:“人們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構造和功能,從中得到啟發(fā)并進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儀器、機械,于是產(chǎn)生了一門科學,就是仿生學??茖W家從青蛙的眼睛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電子蛙眼’”。他的介紹得到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學生b說“你搜集的資料在課后資料袋中也有介紹?!蔽冶愀嬖V學生閱讀課后資料袋也是預習的有效方法。學生c介紹:“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船頭是尖尖的,但總開不快。而圓圓的大頭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茖W家仔細研究了鯨,發(fā)現(xiàn)了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型’后來工程師設計船體時模仿鯨的形體,大大提高了輪船的航行速度?!蔽揖驮诖笃聊簧铣鍪决L和輪船的對比圖。學生們又介紹了科學家從蒼蠅、蜻蜓、響尾蛇等動植物身上得到的啟示。我?guī)缀鯖]有多講什么,學生們侃侃而談,這全都是充分預習取得的效果。
在總結全文以后,在課外拓展環(huán)節(jié),我把一些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啟示,取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相關圖片出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參考,結合自己搜集的仿生學資料,讓學生給動物們寫封信來表達對它們的喜愛之請。有了之前充足的預習,結合書信的格式,學生顯得輕松自如。在學生練習寫話的同時,我一邊巡視一邊指導。他們一般都采用第二人稱給小動物們寫信,語氣親切,表達出了真情實感。(附學生作品展示)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我采用初讀——精讀——練說——拓展(寫話)的教學過程落實教學任務,并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練說和拓展是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亮點。課前,我精心制作課件,搜集圖片。并給學生布置了有針對性預習作業(yè)。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但是,認真反思后,我認為這都是有效的課前預習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寬視野。課前搜集仿生學的資料,恰恰落實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如果學生課前沒有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蝙蝠和雷達,搜集仿生學的相關資料,他們可能不會準確的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也可能寫不出這么出色的作品。那么,課堂上我設計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將是失敗的??梢姡A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它能明顯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作為一名中段語文教師,我一定要把預習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到底,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綻放光彩。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345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