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一
這次寒假,我看了習爺爺也看過的《西游記》這本書。通過這本書,我深刻感受到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學習師徒四人的優(yōu)點,爭當新時代好隊員。
這本書主要講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經歷重重困難,遭遇九九八十一難,終修正果。
書中的唐僧心地善良,有恒心,有毅力,但是也要明辨是非。比如在看到紅孩兒的時候,紅孩兒就變成了一個小孩,被繩子綁在樹枝上,唐僧覺得他很可憐,就把繩子剪開,結果中了紅孩兒的圈套。所以我們平時要心地善良,樂于助人,但是遇到壞人壞事也絕不姑息。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了。他武藝高強,敢于冒險,很聰明,會八九七十二變,還有火眼金睛,妖怪變人都看得出來,一路上降妖除魔,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我要學習孫悟空敢想敢做的精神,在學習上要刻苦努力,練就一身本領,不半途而廢,做一個有責任,有理想的新時代好隊員。
書中的八戒很樂觀,很忠誠,心地善良,只是好吃懶做,貪睡膽小。比如師徒四人到了陳家莊,唐僧給他們在這兒住一夜,吃飯的時候八戒一口一碗飯,吃了七八碗還不夠。我們要學習他的樂觀,避免他的缺點在我們身上發(fā)生。
沙僧一路挑著擔,不發(fā)牢騷,任勞任怨,我們要學習他身上的這一優(yōu)點。
我喜歡看西游記,我喜歡師徒四人,我們要學習師徒四人的閃光點,做新時代好隊員。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二
看!遠處走來了四個人和一匹白馬,近了,近了!那四人風塵仆仆,馬身上也沾染了不少灰塵。但他們臉上只有堅毅,沒有半分痛苦。他們就是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四人。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以及沙僧四人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到了真經的故事。
有人說,《西游記》中的主人公可以構成一家公司。唐僧是目標堅定的董事長;孫悟空是本領大、脾氣也大的主管;豬八戒是時不時讓大家開懷大笑的小員工;沙僧則是從不喊苦叫累的勤勞的后勤人員;而白龍馬就是一個為公司跑腿的人物。
可即使這樣說,誰也不比誰高一等。這四人一馬一直在堅持,不論是遇到傾盆大雨還是漫天黃沙;不論碰到的是天上的神還是地上的妖,不論碰到什么,他們都一直在堅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除了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沒有誰叫過放棄。
唐僧心地善良;孫悟空殺伐果斷;豬八戒好吃懶做;沙僧勤勤懇懇。這四人性恪截然不同,但他們卻組成了一個團隊,并成功取到了真經,一切只因他們大在多堅持。
想想我們自己,有時候只因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再堅持,這是多么可惜??!我要學會堅持,努力在學習的路上取得真經。
我也許不能馬上像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但我可以堅持,終有一天,我也可以和大鵬在同一個高度。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三
孫悟空沒拜師前很謙遜堅韌 尋訪了十年, 祖師處學了開始傲炫耀變松樹,不把師傅放在眼里。
離開了師傅去搶東海龍王的'寶物,完全流氓痞子作風。
當個官又監(jiān)守自盜玩忽職守吃桃子,坑蒙拐騙,擾亂秩序 被關進了監(jiān)獄。
刑滿釋放后和謹慎膽小的唐三藏遇到,相互磨合,取長補短。
之后終于走上了正路,成了一個成功人士。
由此得出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然而不能有了點成就就得意忘形,要時刻反省自己不要走上邪路,岔路。
不能被欲望領著走。
要學會審視自己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去中和。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四
“西游記”,多么熟悉的三個字!今年學校讀書節(jié)安排我們四年級看《西游記》。
動畫版、小說版、電視劇版的《西游記》我都看過。我喜歡書里面的所有過程,但我最喜歡的就是他們去“女兒國”的情節(jié)了。
小說里不是說唐僧和八戒喝了“母子河”的水“懷孕”了嗎,我當然明白他倆有多痛苦啦,但我看到這兒還是忍不住大笑了起來。但看到了之后,我又改變了想法。我想大家肯定都承認的,女兒國女王異常漂亮,并且呢,又很富有。可她向唐僧提出成親時,唐僧卻拒絕了,倒是八戒一向“蠢蠢欲動”。說實話,我還真挺想不通的,唐僧干嘛要拒絕呢!“美女財富”和“重重困難”,唐僧的選擇讓人想不通。
我好佩服《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先生??!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五
是的,《西游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力氣,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此書,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jié)之中,也是我文學生活的主角!
此作品取之于“取經”二字。
孫悟空一個跟頭便能到十萬八千里外,眨眼間就會在大唐與雷音寺溜個來回,即便是沙僧、八戒,雖笨點,但也能夠騰云駕霧,日行千里,讓他們去,也可以“談笑凱歌還”。他們受盡九九八十一難,歷時一十七載,取回一部“殘經”。
“俺老孫來也!”或許這句話是書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的,幾乎成了悟空的口頭禪,這句話中蘊含著悟空的自信。悟空的通天本領是不容置疑的,每個妖魔都很厲害,都有自己的絕招和法寶,但悟空卻每戰(zhàn)必勝,越戰(zhàn)越勇,也難怪,他可是戰(zhàn)斗勝佛齊天大圣呀!他不但有通天本領,而且他還有一顆忠義的心。在十萬八千里的漫漫大道上,哪一次唐僧遇險不是悟空第一個出手救他呢?特別是在“三打白骨精”中,他被師傅拋棄卻依舊擔心師傅的安危,此等忠義,天地可鑒?。?/p>
說起豬八戒我就想笑,豬樣人身,還是天蓬元帥呢!八戒,頭條戒律便是戒色,他倒好,取經路上色心不改,為此給師兄弟們可添了不少麻煩呀,就比如“四探無底洞”吧,白鼠精幻把自己變成一位美女,可八戒見狀就一直在師父面前為她說好話。即便這樣,很多人依舊喜歡他,因為有了八戒,在這取經的路途中才不會感到悶,如果沒有它,恐怕這隊伍也不會那么充滿活力。它雖然會起色心,但它忍苦耐勞,有勞動本領,天真憨厚,胸無城府,所以還是挺受歡迎噠!
不過呀,最辛苦的人莫過于沙悟凈了,他挑著擔子走了十萬八千里??!雖然路途遙遠,但是啊,他對師傅仍然是忠心耿耿,在取經途中八戒幾次勸沙悟凈分行李散伙,可是,他并不怎么搭理八戒,因為他是絕對不會分行李散伙的,然而,有一次,八戒再次問他,沙悟凈嚴厲而又顯些氣憤的說道“不分”。
??!此時此刻,我又會想“現(xiàn)在這社會還會有多少像沙悟凈一樣的人呢?恐怕也難找了吧”,如果能夠多幾個像他那樣樸實、任勞任怨的人該多好??!
“西天如來點金蟬,收徒歷險萬里難,尋得極樂取真經,共別皇恩去雷音?!贝巳苏f的就是如來的大弟子——唐三藏。他乃佛家真弟子,心地善良,一心向佛,也是取經隊伍的領導。
《西游記》是編織我童年夢想的絲線,是譜寫我美好童年優(yōu)美樂章,是我的啟蒙老師,讓我懂得了凡事只要堅持就能成功,讓我懂得了只要一心向善,便會有好報,讓我懂得了衷心、講義氣,便能讓人敬佩,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讀過《西游記》還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并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yè)升初中,初中畢業(yè)升高中,高中畢業(yè)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
那一本厚厚的《西游記》已安放在我的書柜里,有時我會望著它沉思,是否我也可以像吳承恩一樣再創(chuàng)一部神話呢?也許現(xiàn)在的神話都像珍珠一樣琳瑯滿目,但我更愛這枚藍色寶石——《西游記》。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六
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一樣的感覺。小時候,完全是為了有趣好玩;到了年齡大點時,再翻開看看,心里有了不少的感觸。
《西游記》以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斗,最后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西游記》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個個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誠實善良但膽小怕事的唐僧、好吃懶做但不畏妖魔的豬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和尚、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其中,最受讀者歡迎的,當然就是齊天大圣——孫悟空了。他敢作敢當,敢愛敢恨,但不失機靈可愛,最重要的是,他勇敢機智。
在這個21世紀里,有很多人就是缺乏這種勇敢機智,他們都渴望像勇敢的化身——孫悟空一樣,不怕任何東西。在每次與妖魔搏斗時,都是孫悟空第一個出來,危險是最大的,可他從未退縮過,這要多大的勇氣?。?/p>
讀完《西游記》之后,我想起了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小林浩,他很勇敢。在廢墟下,他表現(xiàn)出了與其年齡所不相稱的成熟,身為班長的他組織同學們唱歌,以此來鼓舞他們的士氣,并安慰因驚嚇過度而哭泣的女同學。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掙扎,身材矮小而靈活的小林浩終于爬出了廢墟。但此時,小林浩班上還有數(shù)十名同學被埋在廢墟之下。小林浩沒有驚慌的逃離,而是再次鉆到廢墟里展開了救援,經過艱難的救援,小林浩將兩名同學背出了廢墟,在救援過程中,小林浩的頭部和上身有多處受了傷。
就像米歇潘說的,“生命是一條艱險的峽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這就是《西游記》所給予我人生的啟示。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七
一個團隊,最不可缺少的是四種人:
第一種,像唐僧那樣領導能力強的人;
第二種,像悟空那樣擁有聰明才智的人;
第三種,像八戒那樣性情率真的人;
第四種,像沙和尚那樣踏實能干的人。沒錯,也正是這四個人,一起去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團結在了一起,最后,獲得了成功。
人心齊,泰山移。團結,是不可缺少的團對精神。當唐僧被抓時,三個徒弟奮不顧身地去救他。他們一起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困難,齊心協(xié)力,什么困難都不是困難了。這讓我想到了上次的拔河比賽,同學們個個都使出吃奶的勁,我們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團結一致,最后獲得了成功,這就是團結的力量。我們每個人就像蜈蚣的每一只腳,有許多只腳組成起來,才是一只蜈蚣。
搭檔之間是互補的,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文中孫悟空技藝超群,但他行事魯莽,而沙和尚恰恰相反,他非常沉重,辦事冷靜,這點他可以幫助大師兄。豬八戒生性貪財好色,常被物質條件所誘惑。而唐僧,則堅持不懈,從不輕言放棄,他能教育八戒,還能帶領這整個團隊。所以說我們要學會互相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要團結,要互相學習,才能與團隊一起獲得成功。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八
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曰:“師徒四人,師為唐僧,慈眉善目;大徒為悟空,毛臉雷公嘴,盡職盡責。二徒為八戒,肥頭大耳,為人正直;三徒為沙僧,為人恪守本分,默默無聞。師徒四人,為取真經,途遇九九八十一難,終得正果?!边@部由我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寫的巨著深深地吸引了我。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里依舊浮現(xiàn)著師徒四人齊心協(xié)力面對困難的畫面:《智斗紅孩兒》《勇斗蝎子精》《三探無底洞》……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這不正體現(xiàn)了師徒四人面對困難不放棄的精神嗎?取經的漫漫長路,唐僧可曾因為害怕而停下腳步?沒有,而是繼續(xù)堅持走在這充滿坎坷的路上。面對無盡的困難,三位徒弟可曾因為害怕而放棄?沒有,而是繼續(xù)攜手師傅,在這條危險的路上勇敢闖蕩。
看著桑蘭和唐僧師徒,我又聯(lián)想到了自己,看著自己,我慚愧不已,仿佛與唐僧師徒相差十萬八千里:一次,我跟著爸爸媽媽去登山,剛走到半山腰,我就累得氣喘吁吁,最終我決定放棄,走下山去坐纜車了;小時候,我想學游泳,可剛嗆了一口水,我就撅起屁股,灰溜溜地走了……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慚愧不已,要是當時能堅持下來那該多好,不僅能夠得到父母的贊賞,還能使自己快樂。但是,世界上沒有后悔藥。我打算重整旗鼓,重新學習,沖新把未完成的事學好,不管有多困難,我一定要把這件事做下去,達到目標。
我、桑蘭、唐僧師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桑蘭和唐僧師徒遇到了重重困難,能堅持走下去。而我呢,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從來沒有想過“堅持”這兩個字,只是一味地選擇逃避。
司湯達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強烈的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達到目的?!碧粕畮熗缴砩夏菆猿植恍傅木裆钌畹乜淘谖覀冃闹?,這本名著深深地啟迪了我。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九
《西游記》這本書,講了一個石猴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然后和豬八戒、沙憎一起保護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小時候看《西游記》,只為孫悟空打妖怪而感到新奇,感到好玩。但如今我長大了,我從這本書中深刻地感知了一個道理——只有經歷磨難才能成功。
正如唐僧師徒四人一般,他們只有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只有邁過了許許多多坎坷,只有頑強地推翻一道道障礙,才能到達西天,才能取到經,才能取到他們人生的真經!
有一句歌詞說的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如我學騎自行車時,我只有無數(shù)次跌倒再無數(shù)次爬起,經過了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嘗到成功的甜蜜。
不僅我有著這樣深刻的體會,許多的人也曾這樣說過。如:志在峰巔的攀登者,不會陶醉在沿途的某個腳印之中。激流勇進者方能領略江河源頭的奇觀。
說到這里,千言萬語都匯成了一句話——只有經歷磨難,才能成功!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十
那四本厚厚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人必須修讀,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就是《西游記》,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又振奮人心。讀完《西游記》,最感動于孫悟空,我驚嘆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分姓f英雄是杰出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队⑿邸分袆t描繪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一群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并為崇高理想而奮斗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典范,他為自由,為自己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斗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搏斗中還是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宿命對抗。正因為這種對抗差距懸殊,發(fā)自內心而拼盡全力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崇高目。
正因為大多數(shù)人為瑣屑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價值究竟是什么。英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人價值,英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追求告訴人們生存價值。人類需要發(fā)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么呢?真正意義上英雄總是出現(xiàn)在人類發(fā)展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F(xiàn)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精神。
英雄—孫悟空—《西游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力量。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十一
十四年前的時候中國只有小乘佛法:小乘只能渡己卻不能渡人,所以一生信仰佛教的唐僧只有去佛教發(fā)源地去求取渡己渡人的大乘佛法。
在這一路上,唐僧牢記大唐天子李世民的話:“寧戀本鄉(xiāng)一捻土,莫愛他國萬兩金?!币宦飞?,甚至一點點欲望都沒有:不收任何人的錢財,不為官位功名留步,遇到美色的誘惑也不動搖,盡力擺脫。
一路上唐僧被抓、受苦的時候,也沒有對自己的信仰、內心的善念產生一絲懷疑,意思反悔,一絲放棄。因為他已答應了唐王,有了天子對他的期望,這么大的任務在身,怎么能一遇到挫折就退縮呢?即使他被綁在柱上,將要被吃時,聽到大小妖精都說悟空死了、逃了,也絲毫不畏懼,只是嘆一口氣,因為他已經盡力了,他死得值得。執(zhí)著向善,一心求法的堅定成了我內心最深的感觸。
可那個徒弟八戒,卻和師傅截然不同。他干的事情最少,吃的東西最多,探路時只會偷懶睡大覺,一見美色,心比打妖精還要激動。只要唐僧一被抓住,連不知妖怪實力,先害怕起來,忙著跟悟空、悟凈討論分家。取經路上受苦受累,就開始念翠蘭,想高老莊的生活,真是“身在取經路上,心在自己算盤之中?!?/p>
很多人會覺得唐僧過于是非不分,黑白顛倒。我以為從一個佛教徒的內心出發(fā),他對善良的詮釋,對眾生的寬容,對理想的追求,是可貴和可敬的。《西游記》告訴了我,在我們肩頂重任,想去追求什么的道路上,心與志凝聚而成的信念是多么重要。不求榮華富貴,只求一朝夢圓。
說起《西游記》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還拍過電視劇和動畫片,我們幾乎從小看到大。我特別喜歡把自己幻想成是有一身本領的孫悟空,我真希望總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人物。
自從第一次看到《西游記》開始,我就深深地迷上了它,一到放假的時候,我總是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西游記》的開始。還記得小時候,調皮的我一手拿著小竹棒,身披著一條長長的斗篷,戴著紙質的“金箍”,扮起了孫悟空。還不時地模仿猴子那抓耳撓腮的動作,引來家人陣陣的歡笑。
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xù)當他的齊天大圣,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xù)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實在是看得入迷,所以不禁把活生生的自己也融入了沒有生命的電視劇里。
任何時候,我都不會覺得看《西游記》是多么幼稚的一件事,它伴隨我們長大,教會了我們太多的東西。因為它,我們的童年才會格外的精彩,現(xiàn)在,也不失一種寄托。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十二
在這個暑假里,我閱讀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一書。書中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而正是其中驚險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使它成為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識破了。可由于妖怪的手段,唐僧的愚鈍,豬八戒的懶惰,孫悟空最終保證了唐僧的安全。
我越看越覺得好看,不知不覺地被那個能夠上天入地,有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所吸引住了。孫悟空愛打妖怪,專打妖怪。但是在不分是非的唐僧看來卻是一個連續(xù)打死三個好人的罪惡之人。幸虧孫悟空不跟師傅斤斤計較。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們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象孫悟空那樣頑強,勇于應對困難。我們要有堅定的決心、充足的信心,充分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只要具備了這些,我們必須能克服一切困難。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十三
每當手中捧著《西游記》這部厚厚的名著時,我總是以一種輕松自在的心態(tài)去閱讀的.。書中既沒有《三國演義》中戰(zhàn)爭的緊張氣氛,也沒有《水滸傳》那樣的英雄悲情,它的描寫總是十分輕松的,讀起來妙趣橫生,難以釋手。這絕大部分是緣于作者對一個人物的塑造,他就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豬八戒。
豬八戒挺著大肚子,長著一副大耳朵、豬鼻子,雖剛看見時有幾分嚇人,但時間久了,又覺得這樣的形象十分可愛。
在漫長的西天路上,除了“猴哥”降妖除魔的“英雄表現(xiàn)”之外,也總會有著許多豬八戒的“精彩亮相”。每到他出場時,讀者總會感覺眼前一亮,馬上進入了歡快的氛圍,整個人都變得輕松起來。因為豬八戒的出現(xiàn),閱讀《西游記》使人渾身輕松,心曠神怡。
擁有這么多缺點的豬八戒不但沒讓人生厭惡之心,反倒覺得十分真實與自然,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豬八戒身上的一些毛病恰恰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缺點的反映。而且,從豬八戒的缺點和西天路上干的一些蠢事中,我們總能有所感悟,得到啟示。以一些不太嚴重的缺點反映出人物形象的活潑、真實、自然,也許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豬八戒的出現(xiàn),增加了《西游記》的趣味性;豬八戒的故事,使《西游記》妙趣橫生;豬八戒的真實與平凡,更是鑄就了《西游記》這部偉大名著的永恒經典和不朽傳奇!
西游記回讀后感篇十四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美猴王從小就在電視節(jié)目里伴隨著我們成長,同學們一定都不陌生吧。?!段饔斡洝肥且徊考矣鲬魰缘拿耖g文學作品,是我國最優(yōu)秀的神話小說。《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
《西游記》第一部分主要描寫了石猴出世、孫悟空在花果山水簾洞當了大王以后,又渡海拜菩提祖師學本領、到東海龍王那里尋得兵器“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闖龍宮、游冥司、大鬧天宮,這是西游記里最精彩的章節(jié),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養(yǎng)御馬、吃蟠桃、偷金丹,好一頓折騰?!敖鸷飱^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睂O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藐視強權不畏強暴,橫掃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將齊天大圣的反抗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是擺脫了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世外桃源。孫悟空機智勇敢,詼諧頑皮,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反映了人民群眾追求自由愿望的要求,也代表了一種追求正義的力量。
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以及取經的緣由。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唐僧。西行取經的時候,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并且跟他結義兄弟。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的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后來被如來佛祖暗地選中去西天取經,并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huán)錫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溫和,佛經造詣又極高,是取經的最佳人選。
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后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和白龍馬,在取經途中《西游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嘆不已。它想象力豐富、情節(jié)生動:唐僧以慈悲為懷,虔誠向佛,有時甚至人妖不分;白骨精陰險狡詐,孫悟空幾次被唐僧趕走……豬八戒好吃懶做,貪婪好色,遇到困難總是退縮;沙和尚忠厚老實;白龍馬機智勇敢……一個個神魔人物在作者筆下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從而構造了精美的藝術特色。通過《西游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善良與邪惡的斗爭。特別是《西游記》的動畫片拍出以后,受到小朋友們的一致厚愛,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走到了天竺國(印度),在西天如來佛祖處取得真經,修成了正果。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個社會現(xiàn)象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的杰出代表《西游記》不僅內容深刻,而且在藝術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而偉大的史實。大約公元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貞觀元(627)年,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從京城長安出發(fā),只身到天竺國(印度)取經。他途經敦煌、高昌國,穿越沙漠、翻過雪山,隨從他的人一個一個倒下;面對人際罕見的惡劣天氣和死亡環(huán)境的威脅,他以堅強的信念,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歷盡艱難險阻,最后終于到達了印度。他在那爛陀寺學習了兩年多佛經,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的經學辯論會上任主講,受到印度佛學界的高度贊譽。玄奘在唐貞觀十九(645)年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后歷時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
后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這部書主要講述了玄娤在取經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以及交通,雖然內容沒有什么故事,但卻是一部重要的文件記載。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西域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吳承恩正是在這些民間神話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創(chuàng)作,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自豪的偉大文學巨著。
通過閱讀《西游記》我們中學生要學習孫悟空不怕天不怕地、面對妖魔鬼怪英勇無畏、不屈不饒的戰(zhàn)斗精神。在學習中我們要奮發(fā)向上,努力拼博,勇攀學習上的高峰,正如六小齡童所說:“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360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