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擺渡人讀后感篇一
讀過這本書之后,我的腦海中似乎只回蕩著兩個字“震撼”。
每個人都無法預料明天會發(fā)生什么,會遇見什么人或是什么事,就像迪倫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登上的那輛火車會發(fā)生事故一樣,甚至更不會知道自己是整輛車上唯一沒有生還的人。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崔斯坦和迪倫之間的溫情,迪倫面前的荒原是她心像的投影,在這段艱險的旅程,崔斯坦處處幫助她,好幾次她差點被魔鬼抓住,但都被崔斯坦救回來了,迪倫也感染了崔斯坦,讓他愛上了她,不再認為把她帶到另一個世界只是執(zhí)行任務,崔斯坦一路陪伴迪倫給了她溫情,他幫她洗衣服,晚上睡覺時守護著她,并給她講他遇到的一個個靈魂的故事。他們之間的那種溫情讓我感動,更讓我覺得這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講一個女孩的故事,而是兩個人相互救贖的事。正因如此才讓我覺得可能這就是讓那么多讀者都放不下書的原因吧。
合上書本后腦海中仍有不時閃現(xiàn)的各種人物:勇敢的女孩迪倫,擺渡人崔斯坦,不愿殺人的納粹士兵喬納斯,等待丈夫到來的老人伊萊扎。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但也是樸實、深刻的,它能讓一個故事變成能賦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載體,能讓人無論經歷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囂落幕、曲終人散時心中浮現(xiàn)感動。
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雖然作者用了夸張的手法,但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姑娘的改變,她明白了什么是溫情,親情,也變得堅強起來,她讓崔斯坦走近了她的內心,從而有了溫情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溫情,父母和朋友都能當自己擺渡人,在自己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自己的荒原上才開出了花,這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擺渡人讀后感篇二
故事大致講述了女孩迪倫在遭遇火車事故后變成靈魂在荒原與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一起經歷的一系列事件。
小說中最吸引我或者說我感到最為期待的部分大概就是在進入荒原一段時間后,當荒原中的夜晚來臨,迪倫與崔斯坦好不容易才擺脫荒原中的惡魔進入安全屋,崔斯坦不得不告訴迪倫只有她沒能從列車逃離時。
當迪倫不得不面臨她已經離開人世這個血淋淋的事實時,她甚至沒有哭,但對于她來說,接受仍然是一件有些困難或者說讓人感覺不太輕松的事。
事實上,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而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當擺渡人作為一個職業(yè)時,是崔斯坦擔任這個職業(yè),作為迪倫的擺渡人。但將擺渡人理解為將自己的靈魂引領至正確的地方,將自己的靈魂真正升華,那么迪倫和崔斯坦是彼此的擺渡人。
崔斯坦的外形是以迪倫更愿意相信的形象而塑造的,但在小說后部分,在崔斯坦擺渡完迪倫到下一位時,崔斯坦卻沒有因此改變外在形象,同時被“生”世界的人看見。在迪倫重返荒原與崔斯坦相遇時,崔斯坦身上為迪倫受的傷也沒有消失,而最后,崔斯坦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人。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這種機會和崔斯坦成為真正的人的念頭,都是迪倫賦予他的。
迪倫重返生世界的勇氣、念頭也是崔斯坦對于她的重視、感情來賦予她的。崔斯坦是本不應該愛的,但迪倫使他感覺他自己是一位“人”,使他想成為一個人,并且在迪倫在到底彼岸時,崔斯坦最后選擇了袒露心意,吻了迪倫。
文章最后,迪倫找尋到了崔斯坦,對于迪倫和崔斯坦來說,都是擺渡到了一個新的起點。
擺渡人讀后感篇三
這本書講述了迪倫和崔斯坦的愛情故事。
迪倫是本是出生在一個完美的家庭,可在她五歲那年,她父親離開了她。她的母親是一個焦慮且讀不懂她內心的人,在學校經常被嘲笑。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了她爸爸的聯(lián)系方式,決定去看望父親。在看望父親的途中,迪倫一直在想象跟爸爸見面的樣子,既高興又緊張。
可是在去前往見父親的火車上發(fā)生了事故,她自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走出了車廂,遇見了她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
她對崔斯坦的感情從陌生、好奇、厭煩,到理解和接納,甚至最后愛上了他。在靈魂擺渡的路上,他們倆經歷了各種磨難:被惡魔追擊、跌入湖中、被寒冷侵襲等。在經過一系列磨難后,迪倫發(fā)現(xiàn)崔斯坦竟如此愛自己,為了她甘愿身體被摧殘。在和崔斯坦一起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穿越了荒原到達一個所謂沒有痛苦沒有死亡的天堂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離不開崔斯坦。所謂完美的天堂在迪倫心里就是一間空虛的房子,她要的是和崔斯坦在一起。在詢問天堂的人后,不顧危險毅然決然的返回荒原,尋找崔斯坦。又面臨比之前跟兇殘的磨難。在最后,他們回到了人間倆個人都重新回到了人間,獲得了新生。
我很佩服迪倫的勇氣,她本可以在天堂等著她家人的到來然后安逸的過完一生,然而她偏不。她敢于挑戰(zhàn)前人未走之路,盡管成功的希望很渺茫。為了崔斯坦,她不再懼怕惡魔,不怕自己溺水;為了崔斯坦,她不怕路程艱辛,不怕道路險峻。在靈魂與崔斯坦之間,她選擇了前者,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迪倫只是崔斯坦擺渡的千萬靈魂中的一個,而對于迪倫來說,崔斯坦是她的唯一。
這本書,它不光講述了迪倫與崔斯坦的愛情故事,同時,它也隱喻了眾多的道理。
在荒原,地形跟天氣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當心情愉悅時,荒原就會晴空萬里,心情苦悶時,荒原就會烏云密布,心情憤怒時,荒原就會狂風肆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我們的世界是相同的,但在每個人眼里卻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對某種事物的感情,來認知這個世界的。
在荒原,你越關注惡魔,越懼怕他們的時候,他們才給你帶來傷害。這些惡魔會想方設法的吸引你的注意力,當你不小心被惡魔拖走時,你就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但是當你不理會他們的時候,就算他們在你身旁盤旋,也對你造成不了任何傷害。在生活中,你越關注一些負面東西,它們就越影響你,有時候,看淡一切事物也是一種好事。
在荒原,即使有擺渡人的幫助,但有些靈魂卻依舊被拖走,這不怪擺渡人,而怪自己。在荒原,每個人都需要跨過崇山峻嶺,才能到達分界線。無論靈魂怎么抱怨,擺渡人依舊會讓他繼續(xù)行走,如果天黑前沒有到達安全屋那里,就會被惡魔拖走。有時候擺渡人可以背著你走,但不能把你傳送過去,因為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擺渡人就像老師,他會幫助著你,指引著你努力向上,但不能代替你。人生中有些路是必須經歷的,這段路是否走的順利,取決于你有沒有對你自己負責,只有正真意識到責任在自己身上,才可能走向成功。
擺渡人讀后感篇四
從昨日早上翻開書以后,就一向看到停不下來,這本書描述畫面細致真實,代入感極強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經歷了整個動人的故事。
這不是靈魂鬼怪魔幻之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是正待擺渡的靈魂,各色各樣,也許像迪倫一樣人世間過得并不開心,也許是喬納斯,是一個個戰(zhàn)爭的犧牲品,也許是重病過早離開人世的小男孩……但當生命中擺渡人出現(xiàn),ta可能是你的愛人,親人,朋友,或許根本不是一個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內心中一個夢想……ta幻化你喜歡的樣貌帶你擊退魔鬼的追趕,走進一所所安全屋,最終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當然我們也是保護靈魂的擺渡人,在愛一個人的時,我們強大,擔負職責,安慰著愛人的靈魂,引導ta做一個全新的自我。那時的我們如同崔斯坦般,是溫柔的模樣,卻有寬大的臂膀。
也許我們還是荒原中湖水里漂浮的魔鬼,侵蝕那些不夠堅強脆弱的靈魂,我們伸手去抓ta,讓ta也墮進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么的富于變化,看書時我時而恐懼,恐懼被魔鬼吃掉一不細心就墮落;時而溫暖,因為我明白總有我的擺渡人會保護我;也時而激奮,因為我就是引導愛人的擺渡人,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
當然,書的結局就正如初陽一般晴朗,引導無數的擺渡人,也是被靈魂們渡化,感知著完美人世間的情感,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愛。
擺渡人讀后感篇五
她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忙碌又絮叨的母親瓊并沒有給到她多少溫暖,她內向,自卑,膽小,不自信,同學們也嘲諷她,唯一能夠傾訴的朋友凱蒂也搬家了。
于是她期待著與素昧謀面父親的見面,那天的冷風,那天的暴雨,那天的火車——卻隔絕了與她父親見面的期望。似乎期待在那一瞬間破滅。
她死了,那趟火車唯一的遇難者,然而她并不明白。
迪倫一路跌跌撞撞掙脫著逃出火車,她期待著警察救護車能在這一刻出現(xiàn),然而什么都沒有,周圍僅有空蕩蕩的山跟空氣。絕望在心中彌漫。
在抬頭仰望蒼穹的那一刻,她看見一個少年坐在山上,迪倫心想最終有人來分擔她的恐懼了,她一步一步的走上他。
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
靈魂擺渡人:他們的職責跟使命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讓他們到達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脑庆`魂心里的映射,天氣的好壞取決于靈魂的心境?;脑心Ч砀谝苟际侵旅奈kU,而安全屋卻像是休息的驛站。
應對陰晴不定的荒原天氣,黑暗沼澤,應對成千上萬的隨時能夠吞噬迪倫靈魂的惡魔,崔斯坦引導并幫忙著迪倫,使迪倫在艱難危險的環(huán)境中敢于應對自我的恐懼,脆弱,迷茫的內心世界,最終擺渡到彼岸。
崔斯坦帶著迪倫完成了靈魂的救贖,崔斯坦便是迪倫的擺渡人。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彼此溫暖,互生情愫,崔斯坦有自我的職責跟使命,他的任務僅限于把靈魂擺渡到彼岸,似乎也注定了與迪倫的分別。
當其他靈魂擺渡到邊界,穿越邊界便能看到心中想要的家,可是當迪倫穿越過來,卻還是一片荒原,因為在迪倫心中,崔斯坦才是一個讓她感到溫暖的人,而崔斯坦在荒原。顯然他們在的不是同一個荒原,這個荒原沒有崔斯坦,沒有迪倫想要的溫暖。
之后的之后,盡管害怕應對荒原,應對魔鬼,迪倫為了能夠再見到崔斯坦,還是義無反顧的踏上了重返荒原之旅。迪倫戰(zhàn)勝了不可能攻克的困難,因為心中強烈的信念支撐著她,此時的她不在膽小懦弱,而是變得勇敢,不在畏懼。最終迪倫帶著崔斯坦,打破命運的牢籠一起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這一次迪倫便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完成對崔斯坦生命的救贖。
在現(xiàn)實中,我們的親人,愛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亦都有可能是我們的擺渡人,在我們心中難免有迷茫有困境,他們亦有可能在那一刻成為我們的擺渡人,帶我們走過迷惘,跨過困境,感激在那些時刻為你擺渡的人兒。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陪我們度過一生,唯有自我才能做自我一生的擺渡人,最好的狀態(tài)是你——心中有愛,無懼,在那一刻你便是自我的擺渡人,亦能擺渡別人。
嗯嗯,故事的結局很完美,有情人終成眷屬,“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
迪倫——“原先你在那里”,崔斯坦——“我在那里”。
擺渡人讀后感篇六
假如我們的內心有一片荒原,誰是我們的擺渡人?是父母,還是朋友,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可能很難完成這段旅程,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的內心荒原才會開花。
最近我讀了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寫的《擺渡人》,里面迪倫和崔斯坦之間的溫情讓我感動。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崔斯坦和迪倫之間的溫情,迪倫面前的荒原是她心像的投影,在這段艱險的旅程,崔斯坦處處幫助她,好幾次她差點被魔鬼抓住,但都被崔斯坦救回來了,迪倫也感染了崔斯坦,讓他愛上了她,不再認為把她帶到另一個世界只是執(zhí)行任務,崔斯坦一路陪伴迪倫給了她溫情,他幫她洗衣服,晚上睡覺時守護著她,并給她講他遇到的一個個靈魂的故事。他們之間的那種溫情讓我感動。
這本書還讓我感受到了崔斯坦帶給迪倫的溫暖,當迪倫冒險想去救其它靈魂時,被崔斯坦救了回來,告訴她這是別的擺渡人的事讓她不要再去冒險,怕她受到傷害,其實這是崔斯坦對迪倫的一種關心。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見自己的“擺渡人”,他們可能是家人,可能是朋友,在你遇到困難時會一直保護你安全通過,就像迪倫和崔斯坦一樣,荒原上會有許多困難,有河流,還會遭遇到魔鬼,正是有了崔斯坦的保護,迪倫才能安全通過。
他們倆離別的場景也很感人,想到自己就要和崔斯坦分別了迪倫內心很難過,過了那面墻還回頭望望崔斯坦,可惜看不到。這才有了后面迪倫沿原路返回去找崔斯坦,一路上沒有崔斯坦的保護,但她為了能見到崔斯坦,不畏艱險,最終她找到了崔斯坦。
在崔斯坦這迪倫找到了自己本該擁有的樣子,她與崔斯坦一起踏上了往回走的旅途,并獲得了成功。
合上書本后腦海中仍有不時閃現(xiàn)的各種人物:勇敢的女孩迪倫,擺渡人崔斯坦,不愿殺人的納粹士兵喬納斯,等待丈夫到來的老人伊萊扎。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但也是樸實、深刻的,它能讓一個故事變成能賦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載體,能讓人無論經歷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囂落幕、曲終人散時心中浮現(xiàn)感動。
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雖然作者用了夸張的手法,但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姑娘的改變,她明白了什么是溫情,親情,也變得堅強起來,她讓崔斯坦走近了她的內心,從而有了溫情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溫情,父母和朋友都能當自己擺渡人,在自己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自己的荒原上才開出了花,這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擺渡人讀后感篇七
故事的梗概大抵是: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終于迪倫不顧母親反對,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坐上了去看父親的列車。列車在穿越一個山底隧道時出事,迪倫成了的不幸者。然而,她卻渾然不知,以為自己是的幸存者。
男孩崔斯坦是靈魂擺渡人,負責把一個一個靈魂穿過荒原擺渡回“家”,而荒原上每到天黑就會出現(xiàn)惡魔,男孩的職責則是保護這些靈魂送他們安全去到荒原與“家”的交界處。迪倫在崔斯坦的擺渡過程中,慢慢知道了真相“你并不是幸存的人,而是死去的?!泵總€人都要穿越他們自己的荒原,只有穿越過自己心中的荒原,每個人才能最終到達心中家。
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迪倫和崔斯坦一路經歷的路況和天氣都是迪倫心像的投射。當迪倫心情不好時,天氣驟變陰暗,太陽消失,惡魔逐漸出沒。所幸,迪倫在崔斯坦的擺渡下,一路雖困境百出,但最終還是成功穿越了荒原,回到了“家”。
然而,在整個穿越中,迪倫和崔斯坦卻相愛了。為了愛情,迪倫卻想回去荒原找崔斯坦,與他相守。她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會死,但迪倫堅定回去尋找崔斯坦的決心,沿途回到荒原,沒有了擺渡人的保護,迪倫勇敢的戰(zhàn)勝惡魔,找到崔斯坦。她決定回到火車事故現(xiàn)場,渴望與崔斯坦相守一生,回去的時候她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崔斯坦在迪倫的擺渡下,成功到了迪倫的“人”世界。
擺渡人讀后感篇八
1.人生的路要自己走。即使你有引路人,即使那個人對你再好,該你走的路還得自己走。
2.境由心生。無論你所處的環(huán)境多么惡劣,只要你始終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可能往往生活沒你想的那么糟,只是你把自己的心圈在了地牢里。
3.一心向善的人會活得更快樂。盡管你可能連自救的能力都沒有,但能幫人的話還是盡量幫一下,說不定下個被幫的人就是你呢!
4.對于未知的事物要敢于嘗試,沒準就實現(xiàn)了呢!別讓思維禁錮了你邁向自由的腳步。
5.不必仰望別人,獨一無二的你就是最美的風景??梢蚤L得不漂亮,但一定要活得漂亮!
6.有時“忘記”也是一種幸福,不需要為雜七雜八的事而自尋煩惱。但忘記不等于逃避,該承擔的還是要坦然接受。
7.追求永無止境。分界線的那頭到底是什么,誰也不知道,有的人以為到那就結束了,結果發(fā)現(xiàn)還有更遠的路要走,終極目標誰也實現(xiàn)不了。
8.擺渡者亦需被擺渡。你以為是你擺渡別人,最后發(fā)現(xiàn)你也被人擺渡了。世事紛紛擾擾又有誰能說清,不必去追求過于絕對的東西。
9.真正的愛情不關乎年齡、性別、種族等一切外在因素,只要我愛你,而你恰好也愛我就行了。
10.我們心里真正渴望的家,可能不需要它有多么富麗堂皇,多么整潔明亮,要的就是一個能讓我們卸下盔甲,摘下面具,能做真實自己的地方。哪怕它簡陋不堪,只要能讓我們這顆無處安放的心不再流浪,就夠了。
擺渡人讀后感篇九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本書一個世界,第一次閱讀《擺渡人》這本書是在上學期末,今天我又重拿起這本書,依然被里面的精彩情節(jié)深深的吸引。這本書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所著,書的封面上這樣寫著: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書中講述了15歲的迪倫,在一團糟的氛圍中,滿懷期待的去見素未謀面的爸爸,然而,火車出了事故,迪倫死了,靈魂的引路人崔斯坦帶著迪倫,確切的說,是迪倫的靈魂,行走在荒原,最終又返回了生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就只有迪倫和崔斯坦,在這長達十幾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們兩人相伴。書里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來的荒原,或風景清麗,或障煙重重,有懸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測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書本的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到底還隱藏著些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翼,你都不一定會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當每個人不清楚自我狀況的時候,都是被引領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在哪里的時候,都只能被動而無奈的接受被引領。所幸,迪倫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帶著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最終她成功了。
荒原是自我投射的,而這個神秘的擺渡人不也是自我投射的嗎?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了自我的擺渡人來引領自己,在將要溺水時獲救,在身陷泥濘時被扯出來,在不知道方向時被指引。其實,這個擺渡人,和荒原一樣,也正是自我投射。所以,與其說兩人相伴,還不如直接說,每個人的荒原最終只有自己陪伴著自己,孤獨而堅定的走過。擺渡人引領的是人的靈魂,而指引擺渡人來引領自己的,卻是自己。其實,擺渡人就是你自己!給了我們希望的是擺渡人,其實,就是自己給了自己希望。
擺渡人讀后感篇十
忙里偷閑看完了《擺渡人》。線索單純,無需讀者細細梳理,只講了一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溫暖的女孩子迪倫,在通向死亡的荒原上找到了真愛,并為了這份真愛,勇敢地拉著詹斯坦回歸現(xiàn)實,兩個靈魂落地成活:“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睖剀岸辛α俊?/p>
在簡單的線索中穿行,卻在威機四伏的荒原中爬躍,心像決定所處環(huán)境,當迪倫心中充滿恐懼無望,眼前盡是陰暗荒涼,山高路陡,匍匐前進,惡魔時時刻刻想拉她進入水下成魔。因為心中只有恐,只有慌,詹斯坦不得不變成魔風,傷痕累累。
心動決定行動。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當迪倫確定自己再也離不開斯坦兒,魂飛魄散也要與心愛之人穿越回去:“我們可以試試呀!”這回輪到女方牽著男主角的手往活的世界走。原來進入生死界并不能代表無活的生機。心門處處皆在。只要心兒還在跳,一切皆有可能。黃泉路是可以回頭的。許多癌癥患者為什么能康復?許多破產人士為何能絕地逢生?許多貧窮人士為何快樂生活?皆因心有希望,為愛情獻身般的力量。
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為我自己鼓勵!
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一
01、《擺渡人》吸引我的,首先是它封面上的兩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薄叭绻\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很有療愈效果。讀完整本書,我覺得不后悔。
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里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fā)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后,卻驚恐地發(fā)現(xiàn),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fā)生了無法預料的轉變。這個男孩就是擺渡人崔斯坦。
02、這是一個有關心靈成長的故事。迪倫糟糕的原生家庭,給她的感受也是糟糕的。
父母離異,青春期沒有父親的陪伴認同,有的只是與母親的爭吵與抗爭,在學校受到的傷害無人可訴說,無人能懂得。她的成長,缺少支持,缺少愛。
她有對過往的后悔與抑郁,也有對未來的焦慮與擔心。
崔斯坦說,你的身體是你心像的投射,荒原也是。迪倫面前的荒原陰雨綿綿,霧靄沉沉,沼澤泥濘,群山重疊,正像她去赴父親之約的忐忑不安,她面對荒原的手足無措。
而崔斯坦,像一束光,像一盞燈,給她溫暖,給她陪伴,給她指引。崔斯坦對迪倫的關注是積極地,無條件的。
在屬于迪倫的荒原,崔斯坦讓迪倫接納她已經死去的事實,帶領她勇敢地穿越荒原。每當迪倫追悔過去,或者焦慮未來,崔斯坦都會及時地鼓勵她,無聲無息地拉她回到現(xiàn)在,沒有偏見,沒有嘲諷,只有尊重。
所以,毫無懸念地說,崔斯坦是迪倫從人間到天堂的靈魂擺渡人。他讓迪倫學會了接納和寬容,學會面對挫折和困境,學會如何戰(zhàn)勝荒原惡魔,也學會了對別人的感同身受和感恩。
而在接受崔斯坦的指引時,迪倫也開始了解擺渡人的人生。迪倫痛苦著崔斯坦的痛苦,憂傷著崔斯坦的憂傷,崔斯坦是一道光芒,溫暖了迪倫那顆缺愛的心靈。
而迪倫的純潔善良,勇敢堅定,也安頓了崔斯坦日漸淡漠的心,重新激發(fā)了他擺渡人的工作熱情,對他是一種喚醒。
03、所謂的高山流水,不過是在另一個人身上看到靈魂深處的自己。他們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給予了對方生命最豐厚的滋養(yǎng),他們愛上了對方。他們互相懂得對方的想法和困惑,他們留戀在荒原的每一天每一晚。所以在荒原和天堂的界線,他們互相表白,崔斯坦謊稱自己會陪伴迪倫跨過界線,內心卻悵然若失。而迪倫在崔斯坦的承諾下,勇敢地跨入天堂。才發(fā)現(xiàn)崔斯坦的謊言,原來崔斯坦永遠無法跨過那道界線。迪倫開始恐懼,焦躁,不安,然后開始獨立思考。在天堂的幾個小時,是她自我分析,自我覺察,叩問心靈的開始。
她一次次叩問自己,到底是在天堂等待親人到來,卻永遠等不到自己的愛人崔斯坦?還是重返荒原去尋覓自己的愛人——靈魂擺渡人崔斯坦。
這是迪倫獨立思考的開始,也是她完成成長蛻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既糾結痛苦,又刻骨銘心。這時的迪倫,成長為自己的擺渡人。
04、重返荒原,沒有了擺渡人的靈魂,隨時會被惡魔吞噬,而內心堅定的迪倫,一次次戰(zhàn)勝惡魔,終于與崔斯坦重逢。
而崔斯坦,再次面對迪倫,驚愕,歡喜之后,面對失而復得的愛情,他開始對自己生命的思考和重新定位。
面對迪倫重返人間的建議,面對所有的未知,崔斯坦選擇追隨自己的內心,追隨迪倫難得的懂得,追隨兩人的愛情,這是對真愛,對生命,對夢想的執(zhí)著,那份信念支撐著他們,終于從荒原返回人間。
迪倫也成為崔斯坦從荒原到人間的擺渡人。
05、可以說,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他們都為彼此而生,成為彼此的靈魂擺渡人,他們是真正的靈魂伴侶。
這部小說,打破了我們從小對生死的認知。
它真正要表達的或許不是超越生死的愛情,而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擺渡人,每個人也都可以成為別人的擺渡人,而最終,自己才是自己的擺渡人。
面對生命中的荒原,挫折,逆境,要心存善意,內心堅定,才會心里有束光,眼里有片海。
我似乎明白了封面上的那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p>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371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