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質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17 05:05:23
2023年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質13篇)
時間:2023-10-17 05:05:23     小編:筆硯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一

(1)定義:導體兩端電壓與通過導體電流的比值,叫做這段導體的電阻。

(2)公式:r=u/i(定義式)

說明:

a、對于給定導體,r一定,不存在r與u成正比,與i成反比的關系,r只跟導體本身的性質有關。

b、這個式子(定義)給出了測量電阻的方法――伏安法。

c、電阻反映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二、歐姆定律

(1)定律內容:導體中電流強度跟它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它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

(3)適應范圍:一是部分電路,二是金屬導體、電解質溶液。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二

高考復習要明確復習方向,學會察上觀下,從考試說明解讀考什么;

從近年試題解析怎么考;

從個人現(xiàn)實明確怎么辦。有的放矢、主動高效。

2、抓住物理課本,落實基礎知識

課本是學習之本,是知識的載體,同時也是高考命題的重要參考。大多高考題在課本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所以抓綱務本。方可落實“五基”即: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基本實驗、基本模型、基本方法。

3、抓住課堂復習,提高復習質量

課堂是學習的主戰(zhàn)場,聽課是主業(yè),跟老師思路走,抓知識方法重點,力爭當堂明白。注意,預習了才能真正的跟上老師的思路,跟上思路了才能抓重點,所有學生都要把握的重點就是公共重點,但重要的是要捉住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每個人的知識點認知和把握情景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需求,自己缺什么就抓什么,重點一定要有個性化,要聽懂個性化的重點,當堂消化掉。

4、抓住網絡建立,形成知識體系

要想落實知識,形成能力、提上科學素養(yǎng),就必須注重知識體系、方法體系兩大體系的建立,把知識點穿成知識線,把知識線織成成知識面,把知識面構成知識體。左勾右聯(lián)、上掛下牽把知識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知識全面理解。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三

產物:[h]、o2和能量

過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條件: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

暗反應階段場所:葉綠體基質

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

過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還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還原成糖類,部分又形成c5

聯(lián)系: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既區(qū)別又緊密聯(lián)系,是缺一不可的整體,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

高二生物學習方法

先記憶,后理解”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高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理科不一樣的特點。

對于大家學習了許多年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來說,這些學科的一些基本思維要素同學們已經一清二楚,比如:數(shù)學中的未知數(shù)x、化學中的原子、電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對于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即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guī)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弄清知識內在聯(lián)系,“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guī)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如:關于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后聯(lián)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后”。又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么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了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四

一、靜電的利用

1、根據(jù)靜電能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和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應用有:

靜電復印、靜電除塵、靜電噴漆、靜電植絨,靜電噴藥等。

2、利用高壓靜電產生的電場,應用有:

靜電保鮮、靜電滅菌、作物種子處理等。

3、利用靜電放電產生的臭氧、無菌消毒等

雷電是自然界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靜電放電現(xiàn)象,可產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氣中的氮合成為氨,供給植物營養(yǎng)。

二、靜電的防止

靜電的主要危害是放電火花,如油罐車運油時,因為油與金屬的振蕩摩擦,會產生靜電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產生火花放電,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鐵鏈拖到地上,以導走產生的靜電。

另外,靜電的吸附性會使印染行業(yè)的染色出現(xiàn)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靜電的主要途徑:

(1)避免產生靜電。如在可能情況下選用不容易產生靜電的材料。

(2)避免靜電的積累。產生靜電要設法導走,如增加空氣濕度,接地等。

高二物理知識點重難點總結梳理五篇分享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五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磁場的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磁極和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發(fā)生的。

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磁場,小磁針在該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磁極和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通過磁場發(fā)生的。

電流和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通過磁場產生的

磁場是存在于磁體、電流和運動電荷周圍空間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的物質,磁極或電流在自己的周圍空間產生磁場,而磁場的基本性質就是對放入其中的磁極或電流有力的作用。

1.羅蘭實驗

正電荷隨絕緣橡膠圓盤高速旋轉,發(fā)現(xiàn)小磁針發(fā)生偏轉,說明運動的電荷產生了磁場,小磁針受到磁場力的作用而發(fā)生偏轉。

2.安培分子電流假說

法國學者安培提出,在原子、分子等物質微粒內部,存在一種環(huán)形電流-分子電流,分子電流使每個物質微粒都成為微小的磁體,它的兩側相當于兩個磁極。安培是最早揭示磁現(xiàn)象的電本質的。

一根未被磁化的`鐵棒,各分子電流的取向是雜亂無章的,它們的磁場互相抵消,對外不顯磁性;當鐵棒被磁化后各分子電流的取向大致相同,兩端對外顯示較強的磁性,形成磁極;注意,當磁體受到高溫或猛烈敲擊會失去磁性。

3.磁現(xiàn)象的電本質

運動的電荷(電流)產生磁場,磁場對運動電荷(電流)有磁場力的作用,所有的磁現(xiàn)象都可以歸結為運動電荷(電流)通過磁場而發(fā)生相互作用。

規(guī)定:在磁場中任意一點小磁針北極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點的磁場方向。

1.磁感線的概念:在磁場中畫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線,在這些曲線上,每一點切線方向都跟該點磁場方向一致。

2.磁感線的特點

(1)在磁體外部磁感線由n極到s極,在磁體內部磁感線由s極到n極

(2)磁感線是閉合曲線

(3)磁感線不相交

(4)磁感線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場的強弱,磁感線越密的地方磁場越強

3.幾種典型磁場的磁感線

(1)條形磁鐵

(2)通電直導線

b.其磁感線是內密外疏的同心圓

(3)環(huán)形電流磁場

a.安培定則:讓右手彎曲的四指和環(huán)形電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環(huán)形導線中心軸線的磁感線方向。

b.所有磁感線都通過內部,內密外疏

(4)通電螺線管

b.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相當于條形磁鐵的磁場

1.定義:在磁場中垂直于磁場方向的通電直導線,所受的磁場力跟電流i和導線長度l的乘積il的比值叫做通電導線處的磁感應強度。

2.定義式:

3.單位:特斯拉(t), 1t=1n/a.m

4.磁感應強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對應處磁場方向。

5.物理意義: 磁感應強度是反映磁場本身力學性質的物理量,與檢驗通電直導線的電流強度的大小、導線的長短等因素無關。

6.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線的疏密程度來表示,規(guī)定:在垂直于磁場方向的1m2面積上的磁感線條數(shù)跟那里的磁感應強度一致。

7.勻強磁場

(1) 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和方向處處相等的磁場叫勻強磁場

(2) 勻強磁場的磁感線是均勻且平行的一組直線。

1.定義:磁感應強度b與面積s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

2.定義式:=b =bsco

3.單位:韋伯(wb)

4.物理意義:表示穿過磁場中某個面的磁感線條數(shù)。

5.b=/s,所以磁感應強度也叫磁通密度

1.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叫安培力

2.安培力大小

f=bilsin。

注意:公式只適用于勻強磁場。

3.安培力的方向

安培力的方向可利用左手定則判斷

左手定則:伸開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并使伸開的四指指向電流方向,那么拇指方向就是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安培力方向一定垂直于b、i所確定的平面,即f一定和b、i垂直,但b、i不一定垂直。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六

1、電場強度:

(1)定義:把電場中某一點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定義為該點的電場強度,簡稱場強,用e表示。

(2)定義式:

f——電場力國際單位:牛(n)

q——電荷量國際單位:庫(c)

e——電場強度國際單位:牛/庫(n/c)

(3)方向:規(guī)定為正電荷在該點受電場力的方向。

(4)點電荷的電場強度:

(5)物理意義:某點的場強為1n/c,它表示1c的點電荷在此處會受到1n的電場力。

(6)勻強電場:各點場強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電場線:

(1)意義:如果在電場中畫出一些曲線,使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都跟該點的場強方向一致,這樣的曲線就叫做電場線。

(2)特點:

電場線不是電場里實際存在的線,而是為形象地描述電場而假想的線,因此電場線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電場線始于正電荷,止于負電荷,在正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場線起于正電荷,延伸到無窮遠處;在負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場線起于無窮遠處,止于負電荷。電場線不閉合,不相交,也不是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

在同一電場里,電場線越密的地方,場強越大;電場線越稀的地方,場強越小。

(3)幾種常見電場線的分布圖形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七

2、熱敏電阻和金屬熱電阻

3、電容式位移傳感器

4、力傳感器————將力信號轉化為電流信號的元件。

5、霍爾元件

霍爾元件是將電磁感應這個磁學量轉化為電壓這個電學量的元件。

外部磁場使運動的載流子受到洛倫茲力,在導體板的一側聚集,在導體板的另一側會出現(xiàn)多余的另一種電荷,從而形成橫向電場;橫向電場對電子施加與洛倫茲力方向相反的靜電力,當靜電力與洛倫茲力達到平衡時,導體板左右兩例會形成穩(wěn)定的電壓,被稱為霍爾電勢差或霍爾電壓。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八

1.定義: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導體的電阻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2.意義:電流通過導體時所產生的電熱。

3.適用條件:任何電路。

1.電阻定律:在一定溫度下,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本身的長度成正比,跟導體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2.意義:電阻的決定式,提供了一種測電阻率的方法。

3.適用條件:適用于粗細均勻的金屬導體和濃度均與的電解液。

1.歐姆定律:導體中電流i跟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它的電阻r成反比。

2.意義:電流的決定式,提供了一種測電阻的方法。

3.適用條件:金屬、電解液(對氣體不適用)。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1.意義:電阻率是反映導體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材料導電性能的好壞用電阻率p表示,電阻率越小,導電性能越好,電阻率越大,表明在相同長度,相同橫截面積的情況下,導體電阻就越大。

2.決定因素:由材料的種類和溫度決定,與材料的長短、粗細無關。一般常用合金的電阻率大于組成它的純金屬的電阻率。

3.與溫度的關系:各種材料的電阻率都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金屬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電阻溫度計);半導體和電介質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半導體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較大,可用于制造熱敏電阻)。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九

1.庫侖定律電荷力,萬有引力引場力,好像是孿生兄弟,kqq與r平方比。

2.電荷周圍有電場,f比q定義場強。kq比r2點電荷,u比d是勻強電場。

電場強度是矢量,正電荷受力定方向。描繪電場用場線,疏密表示弱和強。

場能性質是電勢,場線方向電勢降。場力做功是qu,動能定理不能忘。

4.電場中有等勢面,與它垂直畫場線。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線密是特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十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shù)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十一

一、能源的分類

(1)可再生能源(舉例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2)非可再生能源(舉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二、資源開發(fā)條件

1、資源狀況——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1)儲量豐富

(2)分布范圍廣,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種齊全,十大煤種都有分布

(4)煤質優(yōu)良,低灰、低硫、低磷、發(fā)熱量高

(5)開采條件好,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

2、市場——廣闊

(1)人口增加和社會經濟發(fā)展使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2)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3、交通條件——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北中南三條運煤鐵路分別是大秦線、神黃線、焦日線。

三、能源基地建設

1、擴大煤炭開采量

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

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二是發(fā)展煉焦業(yè)。

四、能源的綜合利用

1、存在的問題——產業(yè)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嚴重

3、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1)山西省產業(yè)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yè)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yōu)橐阅茉?、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

(2)原料工業(yè)逐步超過采掘工業(yè)而占到主體地位。

(3)實現(xiàn)了產業(yè)結構的升級。

五、環(huán)境的保護與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推動以潔凈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

2、調整產業(yè)結構:以重化工業(yè)為主的產業(yè)結構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根源所在:

(1)對原有重化工業(yè)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fā)展;

(2)大力發(fā)展農業(yè)、輕紡工業(yè)、高技術產業(yè)和旅游業(yè)。

3、“三廢”的治理:

(1)廢渣:回收再利用

(2)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

(3)廢水:沉淀凈化

第二節(jié)河流的綜合開發(fā)——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一、流域開發(fā)的自然背景——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fā)方向

1、河流概況: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發(fā)源阿巴拉契亞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開發(fā)注意:

(1)山地:河流的發(fā)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tài)

(2)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點

(3)河流:流域中開發(fā)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

(2)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對較少;

(3)水文: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穩(wěn)定;

(4)礦產:煤鐵銅等豐富。

二、流域的早期開發(fā)及其后果

1、18世紀下半葉:農業(yè)發(fā)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huán)境影響不大。

2、19世紀后期:人口激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fā),帶來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huán)境污染等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社會問題。

3、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

三、流域的綜合開發(fā)

1、開發(fā)的核心:河流的梯級開發(fā)——修建水壩。

2、水壩的功能:防洪、灌溉、航運、發(fā)電、旅游、養(yǎng)殖等。

3、開發(fā)項目:防洪、航運、發(fā)電、提高水質、旅游、土地利用。

4、成效:根治了洪災,農林牧漁業(yè)、工業(yè)、旅游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實現(xiàn)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的統(tǒng)一。

5、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yè)走廊”的原因:大規(guī)模的水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的電力供應基地;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yè)的發(fā)展。

高二物理知識點精選整合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shù)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十二

高二物理力學知識點總結

1、本專題知識點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質

(2)重力、物體的重心

(3)彈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體受力情況分析

1、力的本質:(參看例1、2、3)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脫離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對應一個力,有受力物體同時有施力物體。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無中生有。(例如:脫離槍筒的子彈所謂向前的沖力,沿光滑平面勻速向前運動的小球受到的向前運動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決定了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

※甲乙兩物體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時,甲給乙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它們總是同種性質的力。(例如:圖中n與n 均屬彈力,均屬靜摩擦力)

(3)力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變)使物體獲得加速度。

※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產生運動的原因。對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結合上定律就更明確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標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決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個不確定作用效果就無法確定,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見的力:根據(jù)性質命名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根據(jù)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動力等。

2、重力,物體的重心(參看練習題)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

(3)重力的方向永遠豎直向下(與水平面垂直,而不是與支持面垂直);

(4)物體的重心。

物體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為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重心位置取決于質量分布和形狀,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在物體的幾何對稱中心。

確定重心的方法:懸吊法,支持法。

3、彈力、胡克定律:(參看例)

(1)彈力是物體接觸伴隨形變而產生的力。

※彈力是接觸力

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觸(并發(fā)生形變),有擠壓或拉伸作用。

常見的彈力:拉力,繩子的張力,壓力,支持力;

(2)彈力的大小與形變程度相關。形變程度越重,彈力越大。

(3)彈力的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方向相反(是施力物體恢復形變的方向),與接觸面垂直。

準確分析圖中a物體受到的支持力(彈力),結論:兩物體接觸發(fā)生形變,面面接觸彈力垂直面(圖1—1),點面接觸垂直面(圖1—2、1—3),接觸面是曲面,彈力則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切面(圖1—4)。

(4)胡克定律:

內容: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與彈簧伸長(或壓縮)的長度成正比。

數(shù)學表達式:f=kx (x長度改變量:)

4、摩擦力

(1)摩擦力發(fā)生在相互接觸且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物體之間。

發(fā)生相對運動,阻礙相對運動的摩擦力稱為滑動摩擦力。有相對運動的趨勢,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摩擦力稱為靜摩擦力。

※摩擦力是接觸力

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存在。(含蓋了產生彈力的條件)

(2)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與接觸面相切。

※判斷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是確定摩擦力方向的關鍵。當根據(jù)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確定存在摩擦力時,以此力的施力物體為參照物,判斷受力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從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見例)

物塊a放在小車b上,置于水平面上:

a、沒加任何力:a、b處于靜平衡狀態(tài),由于a、b受重力作用,a與b接觸,車輪與地面接觸,并均有擠壓,但無相對運動,也沒相對運動趨勢存在,無摩擦力產生。

b、a物體上加一個水平力,ab處于靜止狀態(tài)。分析a,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以b為參照物,a相對b有向右的趨勢,所以受到與趨勢相反的靜摩擦。

根據(j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關系,小車b受到水平a拖予的靜摩擦力。小車b受到水平向右的靜摩力的作用,相對地面有向右的.運動趨勢勢,但沒動,受到地面施予的與運動趨勢方向相反的靜摩擦力(結論:)。

c、a物體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a、b相對靜止,一起沿水平向右加速運動:

分析a物體:仍受到一個拉力f和b施予的靜摩擦力。()。

分析b物體:受到a施予的的反作用力的同時,ab相對地面向右運動,地面給b物體一個向左的滑動摩擦力。(據(jù)題意:)

(3)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為正壓力

靜摩擦力是一組值,其中有一個最大值,稱為最大靜摩擦(使物體開始運動時的靜摩擦力)。不能用來計算,只能根據(j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關系,平衡條件或牛頓二定律求解。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正壓力、滑動摩擦系數(shù)有關,而與接觸面的大小無關。

5、物體受力情況分析:

(1)物體受力情況分析的依據(jù)主要是力的概念,從研究對象所處的處所著手,明確它與周圍哪些物體發(fā)生作用,運用各種力產生的條件,做出判斷。結合運動狀態(tài),依據(jù)牛頓運動定律和物體平衡的條件進而確定力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2)分析受力時,只找研究對象受到的力,它施于其它物體的力,在分析其它物體受力時再考慮。

(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復地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4)受力分析的步驟:先重力,再找彈力,再摩擦力,最后其它力:象磁場力,電場力。

(5)養(yǎng)成作圖的習慣,要檢查受力圖中所有的力的施力物體是否存在,特別要檢查受力分析的結果,是否滿足題目給定的條件(平衡狀態(tài),沿各方向合力應為零)避免缺力或多力。

6、力的平衡

平衡條件

平衡狀態(tài):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統(tǒng)稱平衡狀態(tài)。

一組平衡力:若干個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我們稱這若干力為一組平衡力。

互為平衡的力:一組平衡力中的任意一個力是其余所有力的平衡力。

※一個物體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說這個物體處于動平衡狀態(tài)。

(1)如果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是互為平衡的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如果它受到七個力的作用:這七個力是一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個力是其余六個力的平衡力。

(3)如果它受到n個力的作用:這n個力是一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個力是其余(n-1 )個力的平衡力。

7、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推論

共點力平衡的條件:

(1)一個物體受若干個力的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若干個力是一組平衡力,合力為零,沿任何方向的合力均為零。其中的任意一個力與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平衡。(即這個力與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受三個力作用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的某個力必定與另兩個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3)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幾個力的合力一定為零。其中的一個力必定與余下的(n-1)個力的合力等值反向,撤去這個力,余下的(n-1)個的合力失去平衡力。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獲得加速度。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十三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tài)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huán)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3、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5、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6、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shù)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yǎng)級越高,生物數(shù)量越少;營養(yǎng)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3、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課本26頁。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375350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